货币银行学课后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本章思考题

1.分析货币的本质特征。

答: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这就是货币的本质的规定。

首先,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从货币起源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货币首先是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即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如果货币没有商品的共性,那么它就失去了与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基础,也就不可能在交换过程中被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

然而,货币又是和普通商品不同的特殊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普通商品直接表现出其使用价值,但其价值必须在交换中由另一商品来体现。货币是以价值的体现物出现的,在商品交换中直接体现商品的价值。一种商品只要能交换到货币,就使生产它的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因而,货币就成为商品世界唯一的核算社会劳动的工具。第二,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普通商品只能以其特定的使用价值去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因而不可能同其他一切商品直接交换。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商品,是财富的代表,拥有它就意味着能够去换取各种使用价值。因此,货币成为每个商品生产者所追求的对象,货币也就具有了直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其次,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无论是表现在金银上,还是表现在某种价值符号上,都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和手段,这就是货币的本质。同时,货币还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商品交换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互相交换劳动的形式。社会分工要求生产者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建立必要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在私有制社会中只有通过商品交换,通过货币这个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来进行。因此,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体现着产品归不同所有者占有,并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他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即社会生产关系。

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货币反映着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在私有制社会中,大量的货币掌握在剥削阶级手中,体现着阶级剥削关系。在这里,货币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这是由社会制度所决定的,而不是货币本身固有的属性。从货币的社会属性来看,货币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货币是没有阶级性的,也不是阶级和剥削产生的根源。

2.货币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哪些职能?并举例加以说明。

答:货币在商品经济中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是商品交换所赋予的,也是人们运用货币的客观依据。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以下五种职能。

(1)价值尺度。在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在执行这个职能时,可以用观念上的而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它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

(2)流通手段。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易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改变了商品交换的运动形式,使物物交换分解为买与卖两个环节,突破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性,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贮藏起来被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执行贮藏手段职能。在足值的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而在信用货币流通的情况下,货币不能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4)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独立存在,并伴随着商品运动而作单方面转移,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支付手段职能是一切信用关系的基础,一方面克服了现货交易的局限,极大地促进了商品交换;另一方面又造成买卖进一步脱节,使商品经济的矛盾进一步复杂化。

(5)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世界货币职能。世界货币职能从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货币的一个单独的职能,它只是商品生产和交换超出国界,使货币的以上四种职能在世界范围内延伸的结果。

货币的五种职能,各自具有相应的内涵与作用,但相互之间又紧密相连。其中,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是两个基本职能,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是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世界货币职能则是其他各个职能在世界市场范围内发展的结果。

3.货币制度主要由哪些要素构成?

答: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简称币制。货币制度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金准备制度等。

(1)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确定货币币材是建立货币制度的首要步骤,选择什么样的本位币币材是建立货币制度的基础,选择什么样的金属作为本位币的币材,就会构成什么样的货币本位制度。这是由国家法律确立的,并受到客观经济发展需要的制约。

规定货币单位,包括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每一货币单位所包含的货币金属量。规定货币单位及等分,货币就有了统一的价格标准。

(2)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通货的铸造是指本位币与辅币的铸造。本位币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亦称主币。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即国家规定本位币具有无限支付的能力,不论支付额多大,出售者和债权人都不得拒绝接受。同时,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自行熔化,并且流通中磨损超过重量公差的本位币可向政府指定的单位超差兑换。辅币是主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日常零星交易与找零之用。辅币具有有限法偿性,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在一定限额内,辅币可与主币自由兑换,辅币不能自由铸造,只准国家铸造,而且铸币收人归国家所有,作为财政收人的重要来源。

(3)金准备制度。金准备制度就是一国货币稳定的基础。黄金储备可以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准备金,也就是作为世界货币的准备金。

4.简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答:在金银双本位制下,金银两种货币按国家规定的法定比例流通,结果官方的金银比价与市场自发金银比价平行存在。当金币与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相背离,从而使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所谓“良币”)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所谓“劣币”)则充斥市场,即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

5.金本位制的特点及其崩溃的原因是什么?

答:(1)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它包括三种主要形式,即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度。它是以黄金作为货币制度的基础,并实行金币流通的一种货币制度。它具有三个基本特点:第一,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这样,金币数量可以自发地满足流通中的货币需求,并保证金币的名义价值与其实际价值相符。第二,金币与价值符号(辅币和银行券)同时流通并可自由兑换,既节约了大量黄金,又保证了价值符号的稳定,从而稳定了货币流通。第三,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国境。黄金在国与国之间自由流动,并起着世界货币作用,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及外汇汇率的稳定。

金块本位制下,没有金币流通,但国家为纸币或银行券规定含金量,对黄金的兑换也作出了限制,规定居民持有的货币量达到一定限度后才可向银行兑换黄金。这样既节省了货币性的黄金用量,又减少了黄金外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黄金短缺与商品经济发展的矛盾,但也使黄金的货币职能逐步缩小了范围。

金汇兑本位制下,没有金币流通,但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本国货币不能直接兑换金币或金块。本国将黄金与外汇存于另一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允许以外汇间接兑换黄金。金汇兑本位制进一步节省了黄金的使用,扩大了各国的信用创造能力,使黄金的货币职能进一步减弱。

金块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都取消了金币的流通,而代之以价值符号,这样就失去了货币自动调节流通需要量的作用,货币流通不如金币本位制时稳定。

(2)金本位制崩溃的原因

金本位制的崩溃从其自身的缺陷来讲,有其必然性:

①黄金的藏量和产量的有限性与商品生产和交换扩大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是金本位制崩溃的根本原因。货币流通规律要求在货币流通速度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供应量要与社会商品价值总额相适应。然而黄金的产量与存量有限,远远跟不上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尽管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这个矛盾,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它。

②金本位制下的货币价值稳定只是相对的。黄金本身的价值受黄金的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影响,而且黄金的相对价值还要受黄金供求状况的影响。这使金本位制下的币值稳定与物价稳定都是相对的。

③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可以在国际间自由流动,使各国经济紧密相连,因而不利于各国实行独立的经济政策。

6.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

答:货币流通是指货币作为购买手段,不断离开起点,从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转到另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的运动。货币流通规律是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商品的数量(T)、商品价格(P)和货币流通速度(V)的规律。若以M代表流通中所需的货币数量,则货币流通规律可以表述为:。这一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存在于一切发生商品交换的地方。

7.为什么说货币供应量层次的划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答:货币是引起经济变动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与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货币供求的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各方面产生着重大影响。因此,调控货币供应量,使其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的主要任务。可见货币供应量的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