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与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建设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集结与传承各大流派的经验和智慧,提高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能力和学术水平,为中医学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项目内容与组织1.建设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工作室的日常管理与协调。
2.邀请各大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人作为专家顾问,参与工作室的建设与指导。
3.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中医学术流派的调研与收集整理,制定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和发展规划。
4.开展培训活动,邀请各流派的传承人开设讲座、挂号诊疗等活动,向广大中医爱好者传授流派独特的医术理念和临床经验。
5.建立中医学术流派传承人资料库,收集整理传承人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建立中医学术流派传承人的数据库。
6.组织中医学术流派的交流与合作,举办中医学术流派交流会议、座谈会和展览等活动,促进各流派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借鉴。
三、项目实施步骤1.筹备阶段(1-3个月)(1)成立项目组,明确项目目标和工作计划,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书及预算。
(2)邀请相关专家参与项目筹备工作,对工作方案进行修订和优化。
(3)确定工作室的建设地点,并进行装修和设备购置。
2.建设阶段(4-6个月)(1)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工作室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
(2)邀请各大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人作为专家顾问,参与工作室的建设和指导。
(3)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中医学术流派的调研与收集整理,制定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和发展规划。
(4)建立中医学术流派传承人资料库,收集传承人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3.培训阶段(7-12个月)(1)邀请各流派的传承人开设讲座、挂号诊疗等活动,向广大中医爱好者传授流派独特的医术理念和临床经验。
(2)举办中医学术流派交流会议、座谈会和展览等活动,促进各流派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借鉴。
(3)扩大工作室的影响力,拓展合作伙伴,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
四、项目预算1.建设费用:包括场地租金、装修、设备购置等,预计约XXX万元。
中医药传统知识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中医药传统知识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项目背景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市场经济、新技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医药传统知识正面临被遗忘和失传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医药传统知识,建设中医药传统知识传承工作室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建设一家中医药传统知识传承工作室,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传承项目的目标:1. 收集中医药传统知识:搜集并整理中医药经典著作、医案、方剂和相关资料,以确保这些宝贵的知识能够得到记录和保存。
2. 培训和教育:组织培训班、研讨会和讲座,邀请中医药专家和资深医师来传授知识和经验。
培养一批中医药传统知识的接班人,并将他们的知识传递给后代。
3. 研究和创新:通过研究中医药经典文献和实践经验,挖掘中医药的传统知识和疗效,以及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创新传统中医药知识的应用和疗法。
4. 推广宣传:利用社交媒体、宣传册和展览等形式,向公众传播中医药传统知识和文化,增强人们对中医药的认知和了解。
项目计划1. 确定工作室的场所和设备,建立合适的场地用于传承活动和研究工作。
购买必要的设备和工具,如图书馆、实验室设备等。
2. 招募传承人才和专家顾问,组建专业团队,并明确各人的职责和工作任务。
3. 制定传承计划和培训课程,包括培训班、研讨会和考核流程,确保知识传承的系统性和可持续性。
4. 开展调研和收集中医药传统知识的工作,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收集、整理并保存相关的文献和资料。
5. 与相关研究机构、大学和中医药医院合作,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提高中医药传统知识的研究水平和应用价值。
6. 制定宣传推广计划,包括社交媒体宣传、展览和讲座等形式,将中医药传统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
预期成果通过中医药传统知识传承工作室的建设和实施,预期将达到以下成果:1. 中医药传统知识得到有效传承和保存,防止被遗忘和失传。
2. 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医药传统知识传承人才,确保中医药的传统知识能够代代相传。
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附件1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大力推进中医传承与创新,发挥中医学术流派学术与临床特色优势,加快中医学术流派传承与复兴,培育一批学术影响深远、临床疗效显著、特色优势明显、传人梯队完备、辐射功能强大、资源横向整合的中医学术流派,探索建立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的创新模式,提升中医整体学术与临床水平,开创中医传承发展的新局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开展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以下简称“流派工作室”)。
为做好流派工作室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学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学术思想或学术主张及独到临床诊疗技艺,有清晰的学术传承脉络和一定历史影响与公认度的学术派别。
中医学形成发展的历史规律表明,“一源多流、流派纷呈”是中医临床与学术传承创新的基本特征,是贯穿于中医发展史的一个突出现象,是中医临床特色优势的体现,也是打造名医和培养高素质中医人才的重要途径。
历史上一大批临床疗效显著、学术底蕴深厚、特色优势明显、群众推崇公认、历史源远流长的中医学术流派有力推动了中医学理论的不断创新和临床诊疗体系的丰富发展。
进一步加快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与发展,充分发挥中医学术流派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推进中医传承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从更深层次揭示中医学术传承发展的内外部规律,开展流派工作室建设项目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建设原则传承学术思想,发扬流派特色优势;立足临床实践,提高流派临床疗效;培养传承人才,打造流派人才群体;宣传特色文化,扩大流派辐射影响;整合传承资源,创新流派发展机制。
三、建设目标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批传承三代以上、临床疗效显著、学术特色鲜明、社会影响深远的中医学术流派。
通过工作室建设,涌现一批流派学术成果,应用一批流派特色技术,建设一批流派示范门诊,培育一批流派传承人才,宣传一批流派特色文化,打造一批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为全国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工作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谢强全国名医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计划
谢强全国名医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计划背景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然而,在现代医学的发展下,中医逐渐受到冷落,传承面临困难。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医知识,谢强先生决定创办全国名医中医传承工作室。
目标该中医传承工作室的目标是传承和弘扬中医理论和技术,培养更多的中医杰出人才,并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中医服务。
项目概述1. 工作室设立:成立位于中国某城市的全国名医中医传承工作室,提供临床诊疗、教学和研究等综合服务。
2. 名医团队建设:聘请国内知名的中医名医组成团队,通过传授经验和指导低龄医生的实践操作,促进中医技术传承和水平提高。
3. 学术交流和培训:组织中医学术交流会议和培训班,邀请国内外中医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和教学,提高工作室医生和研究人员的专业素养。
4. 科研创新:开展中医科研项目,推动中医理论和技术的创新发展,提升中医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5. 宣传推广: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宣传中医的独特魅力和优势,提高社会对中医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预期成果1. 培养出一批中医杰出人才,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 推动中医技术传承和创新,提高中医的学术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
3. 增加中医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认可度,提升中医的地位和美誉度。
4. 为广大患者提供专业、高质量的中医服务,改善民众的健康状况。
实施计划1. 工作室设立与运营:确定工作室的地点、场地布局和基础设施,制定相应的管理流程和运营机制。
2. 名医团队招募与培养:广泛邀请国内知名的中医名医加入团队,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团队成员的综合能力。
3. 学术交流和培训组织:制定学术交流和培训计划,确定讲座和培训的内容和形式,邀请相关专家和学者参与。
4. 科研项目开展:组织中医科研团队,确定科研项目的方向和重点,落实项目的开展和进度。
5. 宣传推广策划:制定宣传推广计划,选择合适的媒体渠道进行宣传推广活动,提高中医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人教发〔2016〕39号)及《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实施方案》(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9号)要求,加强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进一步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及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2017年、2018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以下简称传承工作室)。
为做好传承工作室建设,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通过建立一批规范的具备较好条件的传承工作室,整理、继承、推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探索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及推广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建设周期建设周期为连续3年,自公布确定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之日起。
三、建设内容(一)条件建设。
1.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诊室。
面积不小于20m2,在场所安排、环境布置、物品摆放、工作程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特色的元素。
2.名老中医药专家示教观摩室。
面积不小于30m2,能同时满足数十人观摩名老中医药专家的诊疗示教活动。
3.名老中医药专家资料室(阅览室)。
面积不小于50m2,在查阅资料功能的基础上,注重收集和展示名老中医药专家论文、论着、临床医案、处方等原始资料。
4.配置计算机、网络宽带、声像采集系统(摄录设备和编辑系统等)、实时记录设备(录音笔、移动存储设备等)。
(二)传承工作建设。
1.收集资料。
收集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典型医案(教案)、处方等原始资料,以及开展传承工作过程中的跟师笔记、跟师医案、读书临证心得等相关资料,建立临证经验和文献数据库。
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方案
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方案随着全球范围内的中医热潮的不断兴起,中医传承工作室的建设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传承工作室的建设不仅代表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方向,更承载着中医药人的责任和使命。
这篇文档将详细介绍中医传承工作室的建设方案,以期引导有志于中医药事业的同仁,一起为中医药的发展而努力。
一、建设目的中医传承工作室的建设,旨在为中医药事业提供更广阔的思路与发展空间。
具体而言,中医传承工作室的建设可以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提升中医药人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保障中医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二、建设内容1、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医药事业的重要内涵之一。
中医传承工作室应当牢固树立文化自信,积极开展中华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传播中医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中医药的公众认知度和知晓度,培养中医药的爱好者和传承人。
2、中医药治疗技术研究中医药治疗技术是中医药事业的核心和精髓。
中医传承工作室应当基于中医药学科的特色和需求,结合临床实践和科技创新,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开展中医药诊断、治疗和调理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创新中医药治疗模式和手段,提高中医药的疗效和科学性。
3、中医药知识普及推广中医药知识的普及是中医药人的职业责任和社会使命。
中医传承工作室应当积极参与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工作,结合社会需求和职业特点,开展中医药健康讲座、体验课堂、义诊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向公众普及、推广和传授中医药知识和技能,为中医药传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建设流程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的流程,可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确定中医传承工作室的建设规模与名称。
2、组织中医药人员参与中医传承工作室的策划和设计,确定中医传承工作室的建设目标、内容与方案,并进行预算核算。
3、选址并改造或修建中医传承工作室所需的场地和设施,根据建设需求和实际情况,设计与装修中医传承工作室的各个功能区。
中医学术流派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中医学术流派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学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医学术传承和创新的方向。
为推动中医学术流派建设,提高中医学术水平,加强中医学科建设,特制定中医学术流派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二、项目目标1. 建立一批有影响力的中医学术流派,代表中国中医学术发展的前沿。
2. 推动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和创新,提升中医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3. 培养一批中医学术领军人物,为中医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项目内容1. 建立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中心,提供学术交流和合作平台,组织开展相关研究和学术活动。
2. 鼓励中医学术传承人才参与流派建设,组织培训和研讨会,加强交流与合作。
3. 支持中医学术论文的发表和学术成果的转化,提高学术产出的质量和数量。
4. 加强对中医学术流派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对中医学术的认知和理解。
四、项目实施步骤1. 确定中医学术流派建设的具体方向和范围,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
2. 成立中医学术流派建设项目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3. 开展中医学术流派研究,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学术特点和发展趋势。
4. 组织中医学术流派建设培训和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分享经验和研究成果。
5. 开展中医学术流派研究项目,支持优秀学者和团队进行相关研究。
6. 加强对中医学术流派的宣传和推广,组织学术交流和展览活动。
7. 监测和评估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调整项目实施方案。
五、项目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确保项目按计划有序进行。
2. 划定项目资金来源和使用范围,确保项目经费的合理投入和利用。
3. 强化项目管理和监督,加强项目进度和质量的控制。
4. 加强团队建设,完善人员配备和培训机制,提高项目执行能力。
六、项目评估与总结定期进行项目评估,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与反馈,针对问题和不足进行改进和优化,确保项目取得预期成果。
传承工作室建设计划
传承工作室建设计划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王洪京传承工作室建设计划一、组织管理在国家、省、市中医药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医院成立了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王宏景继承工作室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保证工作室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组长:韩兴贵(滕州市中医医院院长)副组长:孙晋璞(滕州市中医医院院长助理)成员:李娜(滕州市中医医院科教科科长)王洪京(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王海涛(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二、制度建设按照全国基层著名中医专家王宏景的要求,建立了日常管理、经费使用、学习交流、带教、巡视等管理制度。
三、王洪京工作室团队组成人员名老中医药专家:王洪京工作室负责人:王海涛继承人:王海涛贾伟黄健吕守礼刘青郝建李峰陈西红王昌科杨恩三四、王洪京传承工作室功能区域建设和条件改善1.名老中医临床经验门诊:由科教部、采购中心、宣传部负责。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建设标准,在场地布置、环境布局、物品摆放等方面充分体现我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特色,2015年12月底前完成建设和条件改善任务。
2.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示范教室:由科教部、采购中心、宣传部、信息部、工作室负责人负责。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建设标准,可满足数十人同时观摩、讨论老中医专家诊疗教学活动的需求,设立专门区域存放、展示老中医专家临床医案、处方、论文、专著等原始资料,2015年12月底前完成建设和条件改善任务。
3.传承工作室网站建设:由科教部、宣传部、信息部、工作室负责人负责建立工作室网站,实现名老中医专家相关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名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典型医案、视频资料、传承工作成果等资源共享。
2016年3月底完成。
五、建设任务(一)传承建设1.收集整理信息。
收集整理王宏景老师的病历、处方、学习笔记、阅读临床经验、论文等原始资料。
,建立王宏景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数据库,建立传承工作室网站。
2.总结提炼王宏景老师的临床经验,形成两个相应的临床诊疗方案、经验处方或技术方法。
(二)人才培养1.培养继承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学术流派传承推广基地建设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学术流派传承推广基地建设方案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为了传承和推广中医学术流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计划建设中医学术流派传承推广基地,为学术研究、教育培训和医疗服务提供支持。
以下是该基地建设方案的主要内容。
一、基地定位1.建设目标:通过传承和推广中医学术流派,提高中医药学术研究水平,培养高水平中医人才,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2.基地类型:国家级非营利性机构,向社会提供服务,联合相关院校、医疗机构、科研单位等,开展学术研究、教育培训和医疗实践。
二、基地建设内容1.学术研究:通过组织学术交流、开展科研项目等方式,深入研究中医经典文献,总结不同流派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促进中医学科的发展。
2.人才培养:设立中医学术流派传承推广研究生班,培养具有流派传承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中医人才;建立中医师进修班,提升中医临床技术和操作能力。
3.基地运行:设立基地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的组织、管理和运营工作;成立专家委员会,招募相关领域专家,为基地提供学术指导和评审服务。
4.学术交流:定期组织中医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会等活动,邀请国内外学者和专家分享研究成果,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
5.研究成果转化:通过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指南、标准和规范,促进中医药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三、基地建设步骤1.完善筹备工作:成立筹备组,负责制定基地的发展规划、组织调研和编制申请材料。
2.基地选址和规划:依据建设需求,选择合适的地方,规划基地建设布局和用地面积。
3.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规划布局,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筑物、实验室、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建设。
4.设备采购与安装:根据基地需求,采购与中医学研究、教育培训和临床实践相关的设备,并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5.人员招聘与培训:根据基地需要,招聘相关领域的高级人才,同时对现有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进修。
6.运营管理与评估:基地建设完成后,进行日常的运营管理,并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和对外评估,不断改进工作。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组织申报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的通知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组织申报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2.10.18•【字号】冀中医药函[2012]135号•【施行日期】2012.10.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组织申报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的通知(冀中医药函〔2012〕135号)各市卫生局、省直有关单位: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国中医药办人教函〔2012〕170号)要求,现组织申报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流派工作室”)。
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单位范围(一)政府举办的中医、民族医机构。
(二)非政府举办的具有中医学术流派特色优势的中医、民族医机构。
鼓励将具有流派特色优势的民间特色医药进行整合申报。
二、申报项目范围(一)以独创的学术观点、特色诊疗技术、理法方药闻名的中医学术流派。
(二)中医内、外、妇、儿、针、推、骨伤、皮肤、五官等临床各科流派。
(三)民族医流派。
(四)对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疗效独特的民间医药流派。
三、申报及遴选条件(一)流派条件。
1.该流派至目前的代表性传承人已传承三代以上并有明确传承脉络;2.具有流派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3.具有独特的流派临床诊疗技术和显著的临床疗效;4.流派临床诊疗技术仍广泛服务和应用于临床;5.在申报所在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和良好声誉;6.拥有仍活跃在中医药临床一线、在行业内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积极开展流派学术传承和诊疗活动、能承担“流派工作室”建设任务的代表性传承人或主要传承人。
(二)代表性传承人条件。
1.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技能技艺,以家传或师承等形式全面、系统掌握并传承、应用和推广本流派学术思想、诊疗技艺、特色用药达15年以上;2.在本流派及行业内被公认为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3.能积极开展流派学术传承与推广活动,愿意培养流派传承后继人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学术流派传承推广基地建设方案
五、具体建设内容
• (三)设立学术流派研究专项
1.设立以学术流派研究为主的纵向课题。
2.设立以学术流派共性研究方法和平台建设为 主题的横向课题
回目录
五、具体建设内容
• (四)推动中医药学术流派技术转化及成果 推广
依托设立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学院的中国中医 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培训基地,通过市场化运作模 式促进学术流派的技术转化与成果推广。
回目录
七、组织管理与监督评估
(二)监督评估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基地管理办公室对项目建 设进行动态管理,对项目建设成效进行评估和总结。
2 .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指派专人或成立专门的 项目办公室负责本省区的项目组织申报、具体实施、 日常管理、阶段考核、监督评估等工作。
回目录
七、组织管理与监督评估
• 1.主管部门给予基地的建设专项拨款。 • 2.主管部门设立的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培训 研究项目基金。 • 3.利用社会力量设立相关研究基金。
回目录
七、组织管理与监督评估
• (一)组织管理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项目的全面领导和政策 协调。中医学术流派传承推广基地管理办公室负责 项目具体管理,组织评审立项、过程管理、阶段考 核、协调沟通、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价。 2 .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切实做好建设项目的组织 领导。 3 .流派工作室承担单位负责项目具体组织实施与 管理。
1.梳理流派传承脉络。 2.完善流派学术思想。 3.提炼流派诊疗技术。 4.挖掘流派文化特色。
回目录
五、具体建设内容
(二)开展中医学术流派临床技术培训及研究
1、借助广东地区“全国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
”模式及设施,指导各学术流派进行下级工作站 人员的临床培训部分;利用学术流派公共学术平 台的远程培训网络,开展远程跟师和网络培训。 从而促进学术流派的优势病种诊治及特色技术普 及推广。协助、指导各学术流派完成“人才培养 ”工作。
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2篇)
名老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名老中医工作室一、背景分析: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对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中医的研究和应用逐渐减少。
为了促进中医的传承与创新,特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通过整合专业资源,推动中医理论的发展和临床实践的推广,使中医药在当代社会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与应用。
二、项目目标:1. 传承中医经典:通过与名医合作,挖掘和整理名医的经验和心得,形成传世的中医典籍。
2. 推广中医理论:通过组织学术研讨和知识普及活动,向社会普及中医理论,提高中医理论的文化认同度。
3. 高质量临床服务:通过建立名老中医门诊,提供高质量的中医诊疗服务,宣传中医的独特疗效。
4. 创新中医研究:组织中医药科研团队,开展中医研究项目,推动中医理论和技术的创新发展。
三、项目计划:1. 建立专家委员会:邀请中医著名专家组成名老中医工作室的专家委员会,负责项目的规划和监督。
2. 整理中医典籍:组织专家团队,与名医合作,挖掘名医的经验和心得,整理形成传世的中医典籍,并进行出版、发行。
3. 组织学术研讨和知识普及活动:定期举办中医学术研讨会,邀请名医和专家分享中医理论和实践,同时组织中医知识普及讲座,提高公众对中医的认知。
4. 建立名老中医门诊:选派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高度声誉的老中医,开设名老中医门诊,提供高质量的中医诊疗服务。
5. 推动中医技术创新:成立中医药科研团队,组织中医研究项目,重点推动中医疗效评估和中医药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四、项目执行步骤:1. 成立名老中医工作室专家委员会,确定项目具体计划和推进措施。
2. 挖掘名医经验,与名医合作整理中医经典,形成传世的中医典籍。
3. 开展学术研讨和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中医理论的认同和接受程度。
4. 筛选优秀老中医,建立名老中医门诊,提供高质量的中医诊疗服务。
5. 成立中医药科研团队,组织中医研究项目,推动中医技术的创新发展。
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方案
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方案中医传承工作室的建设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医学文化,推广中医药理论和技术,培养中医药人才,提高中医药大众化水平。
二、工作室的建设内容1. 中医药文化宣传: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推广,将中医药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群。
2. 中医药理论研究:以中医药历史、理论、经典、方剂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工作,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3. 中医药技术研究:研究中医药相关技术,开展中药鉴定、制药工艺等技术研究工作。
4. 中医药实践活动: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中医药实践活动,如中医药健康讲座、中医药体验活动等。
5. 中医药人才培养:培养中医药人才,提供中医药相关学科的教育培训。
三、工作室的建设过程1. 资金筹备:确定建设工作室所需的经费来源和使用计划。
2. 地点选址:选择适合建设工作室的场所,要求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3. 设备采购:根据工作室的建设目的和内容,采购必要的设备,如图书、电脑、仪器等。
4. 人员配置:确定工作室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组建工作室团队。
5. 工作室的宣传:开展宣传活动,吸引到有志于中医药事业的人员加入工作室,并向社会宣传中医药文化和工作室的建设意义。
四、工作室的运作模式1. 管理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规范工作室的运作。
2. 人才培养模式:定期开展中医药人才培训和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技能和水平。
3. 科研模式:将中医药理论研究和中医药技术研究有机结合,推动中医药的科研发展。
4. 实践模式:将中医药实践活动与宣传推广相结合,提高中医药的大众化水平。
五、工作室的预期成果1. 增强中医药文化传承意识,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2. 提高中医药本土化水平,推动中医药的创新发展。
3. 培养中医药人才,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4. 提高社会大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和了解程度,提高中医药的社会影响力。
xx县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Xx县中医院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传承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培养出有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中医药人才,通过口传面授、临床应诊和实际操作传授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促进我院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卫生与健康大会为指导,紧紧抓住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战略机遇,开展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提升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丰富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方式和途径,推动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的继承与创新,使中医药更好地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二、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领导,全面负责建设任务的落实和建设目标的实现,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三、建设任务(一)传承建设。
1、整理资料。
整理老中医专家医案、处方、学习笔记、读书临证心得、论文等原始资料。
2、建立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资料库,总结提炼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形成至少1个相应的临床诊疗方案、经验方或技术方法。
(二)人才培养。
1、培养继承人。
采取临床跟师带教、指导典籍研读和理论学习等方式,免费培养6名以上继承人,较好地掌握老中医专家的临床经验,提高疗效。
每名继承人每月跟师时间累计不少于4个工作日、撰写2篇跟师笔记、1篇与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相关的医案或临床经验运用心得。
老中医专家对继承人的跟师笔记、临床心得等相关学习资料进行认真批阅和点评。
2、举办学习交流活动。
围绕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每季度组织开展1次学习、交流、讨论等人才培养相关活动,每年不少于4次,每次活动参加人数不少于10人。
3、开展巡诊带教活动。
与1个乡镇卫生院、2个村卫生室建立对口指导联系,有条件的可建立相应的工作站。
定期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诊疗、带教工作,重点指导1名以上乡镇卫生院中医人员、2名以上乡村医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每年巡诊活动次数不少于6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1个工作日。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国中医药人教发〔2016〕39号)及《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实施方案》(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9号)要求,加强中医药继承与创新,进一步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探索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及推广应用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2017年、2018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以下简称传承工作室)。
为做好传承工作室建设,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通过建立一批规范的具备较好条件的传承工作室,整理、继承、推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探索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及推广的有效方法和创新模式,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建设周期建设周期为连续3年,自公布确定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之日起。
三、建设内容(一)条件建设。
1.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示教诊室。
面积不小于20m2,在场所安排、环境布置、物品摆放、工作程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特色的元素。
2.名老中医药专家示教观摩室。
面积不小于30m2,能同时满足数十人观摩名老中医药专家的诊疗示教活动。
3.名老中医药专家资料室(阅览室)。
面积不小于50m2,在查阅资料功能的基础上,注重收集和展示名老中医药专家论文、论着、临床医案、处方等原始资料。
4.配置计算机、网络宽带、声像采集系统(摄录设备和编辑系统等)、实时记录设备(录音笔、移动存储设备等)。
(二)传承工作建设。
1.收集资料。
收集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典型医案(教案)、处方等原始资料,以及开展传承工作过程中的跟师笔记、跟师医案、读书临证心得等相关资料,建立临证经验和文献数据库。
2.整理分析。
中医传承工作室实施方案
中医传承工作室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传承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文化,我们决定成立中医传承工作室,制定实施方案,推动中医传承工作。
二、目标和任务1. 目标:通过中医传承工作室的建设,加强中医传统知识的传承和创新,提高中医传承人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促进中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2. 任务:开展中医传承工作室的建设和运营,组织中医传承人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推动中医传承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工作内容1. 建立中医传承工作室:选址、装修、设备采购等工作。
2. 招募中医传承人:面向社会公开招募有志于中医事业的传承人才。
3. 组织培训:邀请资深中医专家进行理论培训和临床实践指导,提升传承人的专业水平。
4. 开展研究和创新:鼓励传承人开展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创新,推动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5. 宣传推广:通过举办中医讲座、健康讲座等活动,向社会传播中医文化,提升中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工作措施1.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确保中医传承工作室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 加强对中医传承人的管理和指导,建立定期考核机制,激励他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3. 加强与相关医疗机构和中医药管理部门的合作,争取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4. 制定中医传承工作室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工作保障1. 资金保障:通过政府支持、社会捐赠等途径,筹集中医传承工作室所需的经费。
2. 人员保障:招聘专业人员负责中医传承工作室的日常管理和运营。
3. 环境保障:保障中医传承工作室的学习和实践环境,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设施设备。
六、预期效果1. 中医传承工作室的建设和运营取得初步成效,吸引了一批有志于中医事业的传承人才。
2. 传承人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为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谢强全国名医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计划
谢强全国名医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计划1. 项目背景和目标谢强全国名医中医传承工作室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中医文化,提供专业的中医服务和培养优秀中医人才。
本项目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具有优秀中医传承师资和一流中医诊疗设施的中医工作室,为广大人民提供高质量中医服务。
2. 项目计划2.1 设立中医传承师资团队为了确保中医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将精心筛选拥有丰富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中医专家。
优秀的中医传承师资将指导年轻医生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研究,并通过临床指导和执业培训提高其诊疗技能。
2.2 建设一流的中医诊疗设施中医诊疗设施是一个优秀中医工作室的核心。
我们将投入资金,购买先进的中医诊断仪器和设备,以确保医生能够准确诊断疾病并开展有效治疗。
同时,我们还将建立一个适应中医特点的、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
2.3 开展中医科普宣传活动为了增强公众对中医的认知和了解,我们将定期开展中医科普宣传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举办中医讲座、撰写中医健康知识文章,并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宣传。
通过推广中医文化,我们希望提高公众对中医的信任度和接受度。
2.4 培养优秀中医人才为了维护中医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将开展中医人才培养项目。
我们将与相关大学和医学院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中医实基地和岗位培训计划,为年轻医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培训教育,促进中医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3. 预期效益3.1 提升中医服务水平通过建设一流的中医诊疗设施和培养优秀中医人才,我们将提升中医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就诊体验。
3.2 传承和弘扬中医文化通过传承师资团队的建设和中医科普宣传活动的开展,我们将促进中医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更多人了解中医并受益于中医的疗效和理念。
3.3 增加区域就业机会谢强全国名医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将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培养和吸引优秀中医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4. 预算和资金来源4.1 预算项目的预算总额为XXX万元,其中包括中医设备和器材购置、师资团队的薪酬支出、宣传活动经费和人才培养计划的资金支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学术流派传承推广基地建设方案
回目录
五、具体建设内容
• (五)创办《中医学术流派》或《中华名医 》杂志
现在已有的中医学术流派研究成果和论文散见于各 类中医杂志中,并没有专门的杂志,甚至专门的栏 目都很少,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中医学术流派研究 成果的展示,因此,建议创办《中医学术流派杂志 》。主要设有中医流派学术思想挖掘整理、学术探 讨、老中医经验、跟师札记、独特疗法、疑难杂症 、综合疗法、古方今用、单方验法、医案医话等。
回目录
(三)基地办公室组成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为基地办公室的挂靠单位,基地办公室内设三 个办公室: • 学术及培训办公室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组建,主要 负责流派学术及文献研究、人才培养、流派文化建设及传播。 • 临床基地办公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 院)组建,主要负责名老中医及学术流派传承的临床培训工作 及建设公共的学术流派学术传承平台、网站的建设工作。 • 推广办公室: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培训基地及广州市 国融中医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组建。主要负责学术流派的市场推 广、医疗机构合作、电子商务、基地办公室商业运营工作。
• 1.主管部门给予基地的建设专项拨款。 • 2.主管部门设立的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培训 研究项目基金。 • 3.利用社会力量设立相关研究基金。
回目录
七、组织管理与监督评估
• (一)组织管理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项目的全面领导和政策 协调。中医学术流派传承推广基地管理办公室负责 项目具体管理,组织评审立项、过程管理、阶段考 核、协调沟通、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价。 2 .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切实做好建设项目的组织 领导。 3 .流派工作室承担单位负责项目具体组织实施与 管理。
1.梳理流派传承脉络。 2.完善流派学术思想。 3.提炼流派诊疗技术。 4.挖掘流派文化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大力推进中医传承与创新,发挥中医学术流派学术与临床特色优势,加快中医学术流派传承与复兴,培育一批学术影响深远、临床疗效显著、特色优势明显、传人梯队完备、辐射功能强大、资源横向整合的中医学术流派,探索建立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的创新模式,提升中医整体学术与临床水平,开创中医传承发展的新局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开展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以下简称“流派工作室”)。
为做好流派工作室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中医学术流派是中医学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学术思想或学术主张及独到临床诊疗技艺,有清晰的学术传承脉络和一定历史影响与公认度的学术派别。
中医学形成发展的历史规律表明,“一源多流、流派纷呈”是中医临床与学术传承创新的基本特征,是贯穿于中医发展史的一个突出现象,是中医临床特色优势的体现,也是打造名医和培养高素质中医人才的重要途径。
历史上一大批临床疗效显著、学术底蕴深厚、特色优势明显、群众推崇公认、历史源远流长的中医学术流派有力推动了中医学理论的不断创新和临床诊疗体系的丰富发展。
进一步加快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与发展,充分发挥
中医学术流派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推进中医传承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从更深层次揭示中医学术传承发展的内外部规律,开展流派工作室建设项目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建设原则
传承学术思想,发扬流派特色优势;立足临床实践,提高流派临床疗效;培养传承人才,打造流派人才群体;宣传特色文化,扩大流派辐射影响;整合传承资源,创新流派发展机制。
三、建设目标
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批传承三代以上、临床疗效显著、学术特色鲜明、社会影响深远的中医学术流派。
通过工作室建设,涌现一批流派学术成果,应用一批流派特色技术,建设一批流派示范门诊,培育一批流派传承人才,宣传一批流派特色文化,打造一批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为全国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工作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四、建设任务
(一)加强学术整理,推动流派传承。
通过历代文献的挖掘整理,梳理流派传承脉络、完善流派学术思想、提炼流派诊疗技术,推动流派学术传承。
1.梳理流派传承脉络。
深入挖掘整理流派历代传人传记及代表性著作、流派典籍、医话医论、方志记载、历史实物等文史资料,梳理清晰的流派传承脉络。
2.完善流派学术思想。
比较历代传人学术观点、学术论著,探索流派思想学说的历史发展演化规律,挖掘对当代中医药学术
发展具有开创性和指导意义的学术观点,进一步完善流派学术思想。
3.提炼流派诊疗技术。
根据临床实际需要,突出流派优势病种的文献挖掘整理,提炼针对优势病种的流派特色诊疗技术。
4.挖掘流派文化特色。
重点挖掘流派历代传承人各类社会活动、社会公益、医患沟通、医德医风等历史典故,彰显流派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美德与特色。
(二)提高临床疗效,加强推广应用。
加强对流派临床特色诊疗技术的总结、应用与推广,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扩大临床诊疗阵地。
1.开设流派示范门诊。
积极开设流派示范门诊,将疗效显著的流派特色诊疗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加强临床总结,同时积极探索开发流派新的特色诊疗技术。
2.探索特色制剂开发。
与科研、医药等相关机构开展合作研究,积极探索流派院内制剂、特色制剂、中药新药的开发应用。
3.加强特色技术推广。
制定流派特色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方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推广应用。
(三)加强人才培养,推动流派交流。
以构建一支理论功底深厚、诊疗技艺精湛的复合型流派传承人才队伍为目标,探索流派人才培养、学术发展的创新模式。
1.流派内学术传承与人才培养。
以流派代表性传承人为主体确定数名导师,通过团队的临床跟师带教、流派典籍研读、临证思辨探讨、流派文化学习等方式,提升流派传人学术传承能力。
2.流派间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
组织开展流派间、地区间、学科间的导师交叉带教、进修学习、学术培训、科研合作、会议研讨与交流考察,促进流派学术资源的整合与互补。
3.多种形式弘扬流派学术。
每年组织开展以流派学术思想或诊疗技艺为主题的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或学术研讨会,大力弘扬流派学术思想,提升流派学术影响力。
(四)加强条件建设,探索长效机制。
加强流派工作室条件建设,搭建开放平台,探索传承长效机制,促进流派可持续发展。
1.加强硬件条件建设。
构建完善工作室必需的诊疗、研究场所与设施设备,加强流派文化设计与布局,创造可持续开展流派传承工作的相关条件。
2.建设流派基地网站。
积极开展流派网站建设,通过网络平台宣传推广流派学术思想、历史文化、特色技术、传承团队、诊疗信息,为患者提供医疗咨询与解答,扩大流派辐射面与影响力。
3.探索流派传承机制。
探索完善工作室建设和流派传承所需的人才引进、激励、考核制度;日常管理制度;经费使用制度;学习培训制度;跟师带教制度等传承制度;探索建立项目管理运行、专家咨询、绩效评价、政策保障等各类长效机制。
五、预期成效
(一)出版流派学术专著1部以上。
(二)开设流派示范门诊1-2个,且门诊量逐年递增;示范
门诊内流派特色技术应用率达80%以上,诊治有效率达80%以上;区域外患者就诊比例大于30%。
(三)制定流派特色诊疗技术推广应用方案2个以上。
(四)培养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主要传承人1人以上;新增主要传承人2人以上、流派传承人5人以上。
(五)组织开展流派特色技术推广类省市级或国家级中医药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次以上。
(六)发表学术论文10篇以上,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以上。
(七)探索开发流派院内制剂或特色制剂1种。
(八)建设流派工作室网站1个,充分体现流派文化特色,有一定的患者咨询访问量。
六、项目周期
本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
七、组织管理与监督评估
(一)组织管理。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项目的全面领导和政策协调。
负责项目具体管理,组织评审立项、过程管理、阶段考核、协调沟通、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价。
2.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切实做好建设项目的组织领导,并会同财政部门加强项目过程管理、经费管理,及时开展阶段考核、评估和指导工作。
3.流派工作室承担单位应明确分管领导和管理部门,负责
项目具体组织实施与管理。
并组建一支由项目负责人、流派代表性传承人、主要传承人及相关学科人才组成的流派传承团队,共同承担项目建设任务。
项目负责人为项目建设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工作任务的落实和工作目标的实现,合理分配、统筹使用项目经费。
(二)监督评估。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根据立项单位的建设任务制定项目建设的绩效考评表,对项目建设进行动态管理,对项目建设成效进行评估和总结。
2.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指派专人或成立专门的项目办公室负责本省区的项目组织申报、具体实施、日常管理、阶段考核、监督评估等工作。
要建立管理档案,研究制定监督和考核办法,引进绩效考核机制。
3.项目承担单位要加大投入,为流派工作室建设提供政策、人力、财力、场地、设备等各方面便利条件。
4.项目完成三个月内,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对项目总体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并将项目评估总结报告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中医管理局将于建设期满对项目组织评审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