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

合集下载

新课改初中历史教学目标

新课改初中历史教学目标

新课改初中历史教学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新课改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

新课改初中历史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历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新课改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和民族,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丰富历史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和历史判断能力。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事件的原因,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意识新课改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意识,使他们热爱祖国,珍视和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民族的光荣,增强对祖国的认同和热爱,培养他们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感。

四、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和历史评价能力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和历史评价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获取历史信息,进行历史研究和历史评价。

历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调查和研究能力,引导他们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历史评价和历史解读。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学会如何从多个角度、多个资源进行历史研究,提高他们的历史研究能力和历史评价能力。

五、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历史和国际社会新课改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历史和国际社会,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

通过学习世界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合作意识。

同时,学生也能够了解到世界历史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提升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提升策略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提升策略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提升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也正在发生着变革。

面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教师们需要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整合教育资源,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本文将就如何在新课改下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进行探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历史知识。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 引导学生探究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通过课堂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法,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其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2. 利用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呈现历史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历史事件、历史文化,生动形象地呈现历史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3. 设计生动有趣的互动活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互动活动,例如历史角色扮演、历史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快乐地学习历史知识,增强其学习的动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提高学习效果在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

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强化历史思维的培养。

历史学习除了关注历史事件的具体内容,还要重视历史思维的培养。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全面思考历史事件,注重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事件的影响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阅读史料等途径,自主进行历史研究,培养其历史研究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新方向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新方向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新方向摘要:新课改的背景下,对每一门课程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学也有着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围绕这一新方向来展开讨论,从要注重教学设计的创新、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注重以情感来感染学生、以及要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这四方面来进行具体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教学新方向一、要注重教学设计的创新对于初中历史教师来说,在教学设计时要大胆创新,教师要依照新课改的理论以及教学来设计理论,对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题型,要从传统的模式中进行突破,并不断探索创新。

首先,对于不同的课型教师要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比如:对于新授课的课型来说,教师可以采取的是新课导入、新课探究、自我测评、总结课文以及课外活动等等方面来进行设计,对于活动课来说,教师可以采取的措施是活动的主题、活动的目标、活动的准备、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的评价和总结等等方面来进行设计。

其次,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正确把握住历史课程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并有机的把该课程和和其他学科进行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科内要注意横向以及纵向的联系。

比如:在教师向学生传授魏晋南北朝时的内容的时候,要正确的把握住历史课和文化课之间的矛盾和交织,要正确把握中国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矛盾和交织,这样,历史课程不但有了新的授课点,而且把几种课程进行综合,学生还能增进对其他课程的巩固。

此外,信息技术和历史进行有机整合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把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为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运用多媒体作为历史教学的辅助,可以是历史教学更加直观和生动,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得到提升,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把这一点进行充分的考虑,并依照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二、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兴趣越浓厚课堂效率就越高,所以,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也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前提,所以,要在课程的开始阶段,就要用趣味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兴致勃勃中情不自禁的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研究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来满足新课改的教学需求。

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由此推动教学模式向着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让历史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高效的历史课堂能够推动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历史课堂中收获更多的历史知识,不断的锻炼其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方面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该以创新的教学模式来提升教学效率,让更加高效的教学课堂来推进学生的历史学习,不断的锻炼学生在历史方面的思维能力,最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师生转变固有观念,提高重视程度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该转变固有的观念,对于历史在教育中的价值进行深刻的认识,不断的使自身的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同时作为初中学生也应该认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在课堂之上将历史学习能够有兴趣的进行投入,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重视之下才能够将历史教学提升水平。

历史中所蕴含着而丰富的知识,并且涉及到众多学科,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的使学生能够改变自身的做人做事方法,因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提高对于历史的重视程度,在课堂之上进行有效的互动和沟通,从而使历史能够具有非常好的学习氛围,这样一来就使得教学能够更加具有效率。

例如:教师讲述“金与南宋的对峙”一课时,可以结合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展示“岳飞精忠报国小故事”和“靖康之耻”的典故,顺势提问:“为什么北宋的统治没有长期存在下去?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哪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不断的激发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自主的探讨,让学生能够形成更加鲜明的历史认知,促进学生在历史知识掌握方面的能力提升。

二、历史教学融入生活,激发参与热情历史虽然离学生的生活比较久远,但是仍有许多相似处可以借鉴,因此需要教师将历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进行连接,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的体会到历史学习对于生活的助益,不仅允许能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来参透生活的道理,不断的使学生能够提升生活经验和生活能力。

浅析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浅析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浅析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教学效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精彩纷呈,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断地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在实际的初中教学中我做了下面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加强历史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历史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思想内涵广泛渗透到其他各门课程中。

在新课改的精神要求下,历史教学越来越要求历史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真正将课改精神贯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

做好历史学科的课前预习,好处很多: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增强独立性。

②预习中发现问题,有利于学生带着疑难问题去听课,减少盲目性,增强听课效果。

③经过预习,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在课堂上就有更多的时间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思考、消化,有利于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当堂巩固,加强记忆。

④有利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教与学更好地统一起来。

但是,在实践中历史科的课前预习工作却遇到种种阻力,初中的学生受升学率的影响,视历史为“陪读”学科,重视不够。

在历史学科中考要求日益提高,教学时间严重不足的今天,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前预习的作用,把课前预习与提高课堂效率有机结合起来,成了培养学生学科能力与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发掘学生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激趣指导。

兴趣是学生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

那么,如何使一堂课上的生动有趣更有价值,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在传统教学形式中教师是“主角”,而少数学习被动的学生只能当“观众”,致使部分学生心理承受力小,感觉不到老师的重视,产生消极思想,破罐子破摔,成绩越来越差,甚至与老师产生敌对情绪,不断地滋事生非扰乱正常的教学活动。

这些现象是学校和社会都不愿看到的,因此,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的组织他们在课堂上举行演讲、讨论等,为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兴趣得到极大提高并积极地投入到师生互动合作探究中去。

新课改初中历史教案人教版

新课改初中历史教案人教版

新课改初中历史教案人教版
课程名称:新课改初中历史教案
学科:历史
教材版本:人教版
年级:初中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新课改对历史教育的影响和意义;
2. 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3. 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自信心。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新课改?
2. 新课改对历史教育的改革意义;
3. 新课改对学生历史学习的影响。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新课改对历史教育的重要性。

2. 呈现:介绍新课改的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对新课改的兴趣。

3. 解释:分析新课改对历史教育的改革意义,让学生了解新课改的目标和措施。

4. 拓展:讨论新课改对学生历史学习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学习历史。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新课改对历史教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反馈: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历史学习,提高历史学习效果。

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研究和实践活动,拓展历史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小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参考资源:
1. 人教版《历史》教材;
2. 网络资源;
3. 参考书籍。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编。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探讨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探讨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探讨摘要:新课程理念对传统教学提出了挑战,传统教学必须进行创新,以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发展要求。

本研究从教学原则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创新、创新性师生关系、创新型教师队伍等方面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关键词:课程改革;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新课程改革要求现代教学通过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实现教学的不断创新。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为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教学创新,创新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建立创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

一、创新初中历史教学原则历史是一门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综合学科,因此,历史教学原则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方联系性的特点。

具体包括:历史发展中政治、经济、文化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替与时代发展的联系,等等。

这些联系将地理知识、政治知识、语文知识融入历史教学之中,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分析历史。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创新,初中历史教学原则也要进行创新,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历史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要采用多维教学法和串联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创新思维。

二、创新初中历史教学理念理念行动的先导,是创新的灵魂源泉。

教学理念是教学活动的指引和统帅。

目前,我国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试教育意识浓厚,尚未完全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但是,《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强调初中历史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历史素养,因此,初中历史教学理念必须进行一定的创新,以适应新课改要求。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点把握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绪及情感,提倡“自由、协作、研究”的教学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中只注重教而忽视学。

浅析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

浅析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
中 孝 教学肘空…………………………………………………………………………
浅 析新课 改下的初 中历史教 学改革
广 西贺 州八 步 区大 宁镇 大宁初级 中学(5428 ,培养 学生正确 的 价值观 、人 生观 、世界观 的主要方式之一 ,对 学生今后 的 人生道路会产生极大 的影响 。本文试 从新课 改下学 生历 史学 习方式 和教师教学方式 的改变方 面 ,浅 析如何进行 改革 ,希望能够为初 中历史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在初 中历史教学 中,长期存在着教学 与受教之 间的 不融合 。造成 这种不融合甚至对立 ,主要 是 因为教学普 遍存在 着重教轻学和学而为教 的思 想。一 方面 ,教 师教 的方式 大都是没有考虑 到学 生的接 受能力 ,仅仅是将课 本 知识直接 灌输 给学生 ;另 一方 面 ,学生 的学 习也是 被 动 受教 的 ,没有 自己的意识 思维参 与 ,机 械地接 受教 师 或者课 本的知识 。这一状况 的长期 延续 ,使我 国基 础教 育 历史教 学的停滞 不前 ,无 法得 到前进 和发展 ,因此 当 前初 中历史教 育面临着改革 和创新 。如何改变当前的历 史教学 方式 ,便成 了历史教学 改革的重要问题 。由于传 统 教学 观念 的根 深蒂 固 ,如何顺 利地推 进改革 ,是 一个 艰 巨的任务和考验 ,它需要 每一位初 中历史教师在 实践 中转变 现有 的低效的不合 时宜的教学 观念 。只有转变教 学观念 ,才能真正开始改革 ,改变历史教学 的现状 。
一 、 转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 要 想转变初 中生学 习历 史的方式 ,必须从 两个方面 人手。首先 ,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状态 。书本上 的内容 是直接呈现在学生 面前的。学生接受书本上 的知识 ,一 直以来 大都是 只靠死 记硬背 ,将书本上 的内容一字不差 地记忆在脑海里 ,以达到接受书本上 的知识 的 目的,更 多的是为 了应 付考试 。学生的记忆力较强 ,而这种靠死 记硬背得到 的知识 虽能应付一时 ,但 随着 时间的推移 , 学生记忆力的减退 ,必将返 回到书本 当中。所 以 ,必须 改 变学生接受知识 的方式 。其次 ,在改变学 生接受知识 方 式的 同时 ,还要 培养学生发现知识 的能力 。传统 的教 学 中 ,学 生一直 是被动地 接受 教育 ,没有将 自己的思维 应 用到求知 的过程 中。历史教师必须更 新观念 ,充分调 动 学生 的学 习兴趣和学 习热情 ,将 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发 挥 出来 ,要求 学生在学 习过程 中发现 问题 、分析 问题并 解 决问题 。学 生在接受知识 的过 程中 ,运用 自己独特 的思 维 ,发现 知识 中所包含 的问题 ,能够提 出问题 ,并 能运用 自己的思维 思考 ,使整个 学习过程 不再枯 燥乏 味 ,学 生 的智力和兴趣得 到有效提 升 ,不再机械地接受教育 。 转变初 中生的历史学 习方 式 ,要求广大教 师树立新 的人才培养 观念和教学 价值 观念 ,不只 以考试 成绩定优

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历史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新课改下的中学历史教学,秉承“因时而变、因地而异、因人而异”的原则,力求使历史教学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历史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化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一些学校在历史教学中为了突出学科的实用性以及鼓励学生主动探究,会出现将历史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化的情况。

教师可能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会刻意减少历史事件的细节,甚至有些教师将历史课的内容简化为一些故事性的情节,导致学生对历史的整体了解过于肤浅,缺乏深度的认识。

2.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随着社会信息的爆炸,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改变,许多学生更倾向于通过多媒体、网络等途径获取信息。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可能对历史课程失去学习的动力,导致学习质量下降。

3. 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脱节一些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过于着重史实,而忽略了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仅限于书本上的知识,无法将历史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对策针对历史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化的问题,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拓宽历史教学内容,注重教授历史事件的细节和背后的深层意义。

同时要注重历史知识与当代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在当今社会中的影响。

2.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

可以通过影视剧、动画、音乐等多媒体形式,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并结合实地考察等形式增加学生对历史的体验感。

3. 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感悟。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历史教学中参与思考,启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主观理解和评价,培养学生对历史的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

4. 加强教师专业化培训教师在历史教学方面的专业化水平也是保证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浅谈初中历史课程的开设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对中学生的价值趋向、人格完善起到了促进作用。

然而,传统概念下的历史教学,多数采用了强迫记忆的方式,使得学生对历史课程的认识停留在一个抽象、乏味、难以接受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便可想而知了。

如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怎样实现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已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

泸溪四中历史教师们从历史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学生差异化培养的目标,为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学校历史学科教师们把自己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顾问”“参与者”“协作者”,使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让学生尽可能“活动”起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史、在“活动”中悟史、在“活动”中明理。

运用各班的小组长和主持人带动全班学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并强烈地震撼他们的心灵,唤醒他们的认知,陶冶他们的情操。

一、在差异化教学方法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传统的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程度,出现了传统意义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方式。

而泸溪四中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以新课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为基础理论,突破性地把学生进行“分类”,“分类”的真正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开展教学。

也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对历史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区”体验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每个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比如:让同学们相互交流各自了解的世界历史中的人和事,这样同学们会把自己知道的绘声绘色的描述出来,这时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予以肯定,特别是肯定有独到见解的同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些同学成长为历史学习的中坚力量和历史学习的带头人,称之为“小组长”和“主持人”。

让他们占据学习的“主角”位置,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给他们,把更多的发挥空间还给他们。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

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下。

作为历史教师要善于把握新课程的_“新视角”,在教学中既要善于吸收前人的优秀经验,又要迅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新观念,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更好地改进历史教学,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谱写光辉的一页。

关键词:历史教学观念方式评定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已经全面推行7个春秋。

在这次改革中,初中历史课程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历史教师无论是在教学观念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有了巨大转变,不过要在短时间内彻底改掉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还有一定的困难。

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应怎样改善现有的历史教学,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这里我把多年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具体教法,提供给广大同仁们以供参考。

一、教学观念的改变: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过去的历史教学大纲对历史教学工作起到直接、统一、硬性的“控制”,对教材、教学和评价规定得既细又死,要求最差的学生也要达到它的要求,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而历史课程标准是从国民在某一方面或领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要求出发,对教学起着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规范”,内容是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最低标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对学生只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以鱼”。

素质教育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它打破了各自的学科界限,使多门学科相互渗透、融合,让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思考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交流与合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的突破。

在新课改中,教师必须迅速转变教学观念,从教学大纲过渡到课程标准,全面把握课程标准的内涵,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

二、教学方式的改变:讲解式、灌输式一讨论式、探究式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基本上采用“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将学生视为被动的知识接收体,讲述、板书、念课本成为历史课堂内的主要活动。

而学生能做的就是把课堂上听到的或记下的历史知识背诵起来。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报告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报告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报告摘要:我国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相对简单,机械化、重复式作业所占比例很大,使得学生的积极性逐步下降,使得作业没有完全体现出它在历史教学上所产生的意义与作用。

基于此,本文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就初中历史教学有效作业设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体现作业设计的多元化、课程化。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作业设计我国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一直深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其应试教育的干扰,作业设计方式呆板,作业设计内容单调枯燥,这样的作业设计影响初中生的创造力与探索意识。

而在新课程的要求下,需改革初中历史的作业设计,致力于创设出体现学生全面成长和个性化教育的历史作业。

一、注重作业设计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在设计作业时,及时性是一个必要条件。

因为设计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快速掌握和巩固知识,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效率和表现。

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积极完成作业的态度,在有效作业中增加趣味性因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两者结合后设计的作业,可以使学生在掌握所学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完成历史作业的兴趣和效率。

例如,在教学“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这课时,应该关注中国外交这一内容进行作业设计。

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基础训练的前提下,可以让学生尝试了解当今的外交政策,让学生通过多媒体了解当今的对外政策和成就,以及未来的外交发展目标。

最后,可以给学生一个有趣而有效的作业,也就是说,如果他们是国家决策者,他们将采取什么外交手段来应对当前的国际形势。

这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欲望,使他们能够认真思考这些关于历史和外交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历史知识,同时也激发学生完成历史作业的兴趣,改变历史作业的传统位置,使历史作业充满趣味,使学生掌握要点,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增强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体验求真增才的乐趣。

二、作业设计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掌握的理论知识必须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日常生活中处处是历史,所以,老师在布置历史作业前,需要找到与教材有关的材料,引领初中生看到周围的历史事件,在生活中感受历史,在历史感受中发展。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学模式也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而不断完善,日见丰富。

面对新的课程、新的标准以及新的要求,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因此,建立一种学生本位的新模式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新任务。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教育模式初中历史教学在当代中学生的素质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来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

由此可以看出,历史在中学教育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仍然是升学至上的错误观念占据主导,应试教育的结果就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兴趣,历史教学的质量不高,教学改革难以进行,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

对历史的学习不仅仅是了解以前发生的事情,而是在了解以往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人格和价值观念。

而且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每一门课程都有了新的要求,因此,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也有着新的发展方向。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推陈出新,在课堂中给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思想全面发展。

在现代的初中教育模式中,历史一直都是处于“副科”的位置,对历史学科的教学往往只是教师单方面重视教授知识,对于学生的实际状况教师不会有全面的了解。

初中历史教师只能在课上把知识点交给同学,根本谈不上学法的指导,学生则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造成了现在初中历史教育的诸多问题。

这种现象,对初中学生独立思维能力以及智力的开发、人才的造就非常不利。

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教为先导,学是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学法指导作为激励学生、提升学生有效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现在的初中历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历史教学的内容空洞,学生学习历史热情不高,没有继续认真学习历史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历史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学习目标更是难以实现。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探讨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一线历史教师,只有创造性地使用初中历史教材、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创设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才能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材;教学模式一、新课改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初中历史教材关于历史教科书的运用,课改前实行的是“一纲一本”的方针,而现在是“一标多本”,国家课程重在目标,而忽视教材的具体内容。

有专家认为,教科书作为教学的资源,可以创编,至于怎么用,则是教师的事。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选择地使用。

但在创造性使用中有以下几点必须注意:(一)重视教材提供的素材和例子例如,在教授八年级第一课“鸦片战争”中“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概念时,学生觉得比较抽象,和头脑中的意识无法建立联系。

对此,教师可以针对鸦片战争做一个周详的讲解,以利于学生较快地掌握这一知识。

(二)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例如,在讲有关“科举制度”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扩充一些知识:明清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发展,科举制日臻完善和周密,科举制在甄拔人才方面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

但是,从那以后,它的弊端也越来越严重,也就是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过于死板,专门取“四书五经”命题,让参加考试的人对经义做出阐述,还只能以朱熹的观点为标准答案,不仅扼杀了思想,而且写作格式单一,写作步骤单调。

这样,学生就对科举制度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三)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调整教材结构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是具有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如果完全按照教材的思路去进行教学,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一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

因此,教师要在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教材编写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所教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合理调整教材体系,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新课改提出教学要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方法要跟上时代步伐,体现课改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从记忆型学习转向创造型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能力。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创新教学之我见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创新教学之我见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创新教学之我见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新形势的要求。

作为初中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地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简单论述新课改下初中历史创新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历史;创新教学教学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积极地采用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必然要求。

一、初中历史教学原则的创新历史教学原则具有多方位和多层次的特征,具体的内容有:历史纵向发展的联系,同一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横向发展的联系,历史发展因果关系,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的关系,现实生活与历史演变等等,学生通过对这些联系的认识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更好地认识历史。

教师要实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历史教学原则必须进行创新,多系统、多角度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且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初中历史教学理念的创新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没有真正转化成素质教育。

但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初中历史教学要着重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发展和形成。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新观念,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情感和情绪体验,积极鼓励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着重强调老师知识的教授,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调动。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育全面发展的“人”。

因此,教师要积极地转变传统的以老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全面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将课堂学习还给学生,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三、初中历史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一个重点环节,历史教学手段应该随着科学技术和时代的变化发生相应的改变。

新课改下如何创新初中历史教学

新课改下如何创新初中历史教学

指导 , 提看法 。当然 , 教师 也应适时地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 深人生 育 , 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观能 动性 , 在课 堂上真正实施 “ 以学生为 主 活, 联系语 文学科 , 多做一些调查研究 。 如, 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语 体” 的教学 , 让学 生成为课堂 的主角 , 让每个人 都在语文课堂上乐 文, 收集 民间语 文形式 , 从生活中学 习语文 , 运用语文 , 体味 民间语 起 来 、 动起来 、 读起 来 。如此 一来 , 语文课 堂 自然便 “ 美” 从 中生 ,
文素养。朗读 , 让我们的语 文课 堂少 了些热闹与浮躁 , 多了一份深
要 想让语 文课 真正 “ 美” 起来 , 我们 必须 还语 文课 堂 朗朗 书
学生的 自主调查研究是学生主体性 的体现 。 要让学生动起来 , 刻与深沉 ; 少了一份匠气 , 多了一份 美感 !
进行学 习实践活动的权利还给学 生 ,使学生在生动和谐 的课堂氛 声 , 让学生大声地读起来 !让学生在读中加 深理解和体验 , 有所感
2 O l 3 - 0 7
治学 之法
新 课 改 下女 何 创新 韧 中 历 史教 学
文/ 冯 友 国

要: 随着新课 程改革的到来 , 教师的教 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发生 了很大 的转变 。在进行初 中历史教 学的过 程 中, 教 师与时俱进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不断创新 , 积极响应新 的教学思想, 并且将这种思想贯穿 于整个教学工作的始终 。围绕初 中历史在新课程 改革 的影响下 , 进行创新教学 展开论述 , 希望能够通过对新教 学模 式的分析 , 进 一步提高初 中历 史学科的教 学效率。
关键词 : 新课程 改革 ; 创新教学 ; 教 学模 式; 历史

初中历史新课改教案

初中历史新课改教案

初中历史新课改教案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课改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掌握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新课改的认同感,增强历史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新课改的基本内容和特点(1)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2)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

(3)新课改的教学方法:倡导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4)新课改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建立学生、教师、课堂三位一体的评价机制。

2. 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方法和技巧(1)情境创设: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多种手段,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史料教学:运用史料,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提高历史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新课改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环节:(1)讲解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和教学目标。

(2)分析新课改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阐述。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实践。

(4)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新课改的认识和体会。

3.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新课改的理念和方法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教师评价:注重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反思。

3. 课堂评价:关注课堂氛围、学生满意度等方面,以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新课程标准教材《历史》。

关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关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是历 史教 师 的专业 知识 功 底 。其次是 组织 教 学 的能力 ,主要 表 现为 教 师 的主导作 用 和学 生主 体地位 二 者 的协调 统一 。教 师要 牢牢 掌握 课 堂的 主动权 ,采用 多种行 之 有效 、新颖 多 变的教 学 手段 ,精心组 织教 学 内容 ,穿插 一些 生动 有趣 的历 史 故事 、成 语典 故 以激 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创造 良好 的教 学情 境 。 同时 , 历史 教 师 的语 言要 生 动活 泼 ,富有 感染 力 。教 师 引人 人胜 的讲 述 ,能使 学 生产 生 “ 如 见 其人 、如 闻 其声 、如 l 临其境 ” 的感 受 ,不仅 可 以弥 补 “ 历 史 不可 重 演 ” 的缺 陷 ,而 且有 利 于培 养 、发展学 生 的历 史想象 力。 3 、情 感素质 教 育是 一个需 要激 情 的职业 ,作 为历史 教师 更 需要充 满激 情 ,三尺讲 台,要 融人 历史教 师 自己的情感 。历 史教 师 的情感 道 德表 现 在对历 史 学科 的热爱 以及 对 学生 传授 历史 知识 、进行 爱 国 主义教 育 、思 想品 德教 育 的责任 感上 。这份 爱 只有 融人整 个 教学 过 程 , 自然 而真 切地 流露 出来 ,才 能感染 学 生 ,吸引学 生 。 同时 教 师应 具有 的情 感 ,就 是 关 爱学 生 ,关 心 他们 的身 体 、生活 、所思 所 想 ,在教 学过 程 中适 当地就 史论 事 ,引导他 们 正 确 对 待 学 习 、生 活 、事 业 。真 诚 的关 爱会 引起 学 生 的共 鸣 ,他们 会更 加信 任和 爱戴 老 师 ,会 因为 对老 师的 爱戴 而喜爱
关于新课 改下初 中历史教 学 的思考
河 北省 唐 山市 第十 中学 郑宇
摘要 :新世纪 、新 时代 、新教材 、新课 标 为当 前的 历史 教育 开辟 了一个 全新的 舞台 ,作为历 史教师 ,必须 主动 适合历 史新课 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旧的教学观将教师视为知识的传递者、能力的培养者、思想认识的教育者。

在这种观念下,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或是缺乏设计,或是停留在一问一答浅层次的认知活动上。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单一化,也造成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应该生动鲜活的历史课变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气,学生的厌学情绪非常严重。

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怎样上好一堂优质的历史课成为我们一线教师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笔者对历史课的改革有一些初步的理解:
1、重视过程与情感目标,但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强调“要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新课程改革抛弃了知识本位观,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

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

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历史新课程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特点出发,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基本的历史知识包含重要的历史史实和基本历史线索两部分。

一些老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了后两者。

对历史教学任务的理解从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上看,有一些教师忽略对具体知识的传授,表现为在课堂上少讲或不
讲新知识,或是上课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这样一来,学生缺乏对历史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对历史的具体感受,因而很难积极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甚至很难展开讨论。

2..倡导教学形式多样化,但不能丢弃教学重点
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在课堂教学实胞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老师们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

教学没有重点,就不能带动全面,就没有突破,也就难以给人以深刻印象。

而选错了重点,也就选错了方向。

确定一堂课的重点内容、重点问题、重点活动,是教师在备课时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需要认真地考虑分析。

3.应加强记忆教学
3.1.归类串线记忆法。

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例如,在讲中国古代文化史内容时,可按数学、农学、地理学、书法、绘画、雕刻、科技著作等线索归类。

通过归类,对学生巩固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通过串线,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呈现于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

例如,中国古代史中通过联姻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的有哪些?效果如何?可整理为:一是昭君出塞。

昭君嫁于
呼韩邪单子,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二是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也嫁到吐蕃,使得唐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

三是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3.2.趣味记忆法。

趣味是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

它符合初中生的兴趣爱好,深受欢迎,用这种方法记忆速度快、效果好。

所以,在教学中时常被采用。

比如,在学习远古人类利氏族聚落时,就鼓励学生根据课本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想象、绘制远古人类生活情景和半坡河姆渡聚落生产生活情景的想象画。

通过这种形式把文字变为图片,提高了知识的层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又增强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这样的记忆方法能帮助学生科学用脑,掌握记忆规律,提高大脑的记忆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4、注重学科渗透,实现历史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迁移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古今中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等,历来有政史不分、文史不分、史地不分之说。

知识本身就是一个大系统,各门知识是彼此渗透、融会贯通的。

中学历史教学必然会涉及其它学科,尤其是语文、地理、政治学科中的相关知识,这些学科不仅使历史学科多了几种记忆知识的途径,重
要的是这些学科的知识积累和思维、表达训练十分有利于理解历史学科的知识内容。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一些与历史知识相关的文学作品,使知识互相迁移,适当渗透,让学生在文学中感受历史、认识历史、评价历史。

比如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因此在本节课中运用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临终诗《国殇》:“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这首诗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国家分裂、骨肉分离给中华儿女造成的切肤之痛,这种痛源于上一知识点“台湾问题的产生”,又为下一知识点“推动祖国统一的政策”做了情感上的铺垫。

在“心语心愿”中,一名学生朗诵了余光中的《乡愁》,这样一首意蕴深刻的诗歌更让学生体会到了海外游子的思归之情和诗人魂牵梦绕
的“中国情结”,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从而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关注学生学习的心理状况,采取措施,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良好心理素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的问题,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才会落在实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