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考研政治复习:否定之否地规律的通俗理解
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简单认识
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简单认识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此三者为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三者结合形成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这三条规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却又有着极大的差别。
相对而言,质量互变规律的特点如果相当于认识中的直观性的话,那么对立统一规律的特点就好比认识中的直接性,而否定之否定规律则对应着认识中的间接性,按照康德的划分方法,它们三者依次对应于人性中的感性、知性和理性。
另外,虽然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都是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普遍规律。
但前两个规律是从事物和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上,揭示事物内部发展的动力和状态,而否定之否定规律则从螺旋式的前进运动方面揭示事物的辩证发展,以最一般的形式总括事物自身矛盾运动过程的全貌,它往往隐藏在矛盾的内部,揭示了矛盾的本质,它的作用在事物自身矛盾运动的全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
因此,否定之否定规律在理解和认识上都具有很高的难度。
自黑格尔提出这一理论以来,只有马克思一人真正从本质上高度把握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涵,其他的哲学家普遍都没有能够上升到本质的高度,而是停留在肤浅的表象上。
以我大一学生的哲学知识水平当然无法深入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我所能做的只是简单认识、理解经马克思解读后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要认识、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首先需要了解一个最基本的概念——何为“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故而此处所提的“否定”应为辩证否定观。
课本上已经清晰地写出了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我便先对其四个部分做一个简单分析。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辩证的否定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由于事物的变化、发展都统一于自身的活动,故即使是受到外部因素驱动也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才能表现出来。
另外,唯有内部矛盾导致的结果才有必然性,任何外因的否定都具有偶然性。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可以说是辩证法三大规律当中最难理解的一个。
要真正的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肯定”和“否定”。
“肯定”的定义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否定”的定义是事物中促使它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其他事物的方面。
听起来很抽象,其实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肯定”就是事物自身的“积极因素”,“否定”就是事物自身的“消极因素”。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所以必然存在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例如,对于我们人来说,积极因素就是我们人身上的优点,消极因素就是我们人身上的缺点。
大家想一想,世界上有没有完美的,身上一点缺点都没有的人?没有。
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没有绝对完美的人。
但是我们人自身又是怎样发展的?是不是每改正一个缺点身上就多了一个优点?虽然说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人,不过我们通过不断的改正缺点,增加优点而无限地接近于完美的人。
其实我们人自身这种不断改正缺点增加优点的过程就完全符合否定之否定规律。
大家看,这个过程是不是完全符合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点。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人改正缺点就是自身想改正吧?没有外力强加给你去改正缺点吧?虽然说很多时候你的父母亲朋会劝你改正缺点,但是归根结底缺点的改正还是取决于你自己。
因为亲朋好友即便相劝,你也可以不听。
所以改正缺点就是人对自己的自我否定。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可以看出,人改正缺点的过程就是人自身不断向上发展的过程,不断使自己趋于完美。
第三,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你每改正一个缺点,就多了一个优点,你现在的优点和你过去的缺点就是相互联系的。
所以我们说,这个过程完全符合否定之否定规律。
其实总结一下,否定之否定规律就是一句话:形式上的回归,内容上的升华。
肯定——否定——肯定,第二个“肯定”形式上和第一个“肯定”一样,但后一个“肯定”其实一定比前一个“肯定”更“肯定”。
举个例子,大家就更明白了。
如何理解政治马原否定之否定规律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如何理解政治马原否定之否定规律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辩证否定观的三大规律之一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复习的难点,本文,作者就专门给大家解析一下否定之否定规律,各位考生一定要认真理解。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框架:第一,事物要发展必须要对自己进行否定,但是这种否定不是完全抛弃过去,而是对过去既有克服,又有保留,既有肯定,又有否定。
这种包含着肯定的否定就是辩证的否定观。
这是我们要掌握的第一个原理。
第二,否定引起事物发展的过程,一定要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到否定之否定阶段,因而形成了否定之否定规律。
这是我们要掌握的第二个原理。
第三,要掌握辩证否定观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对我们的启示和指导意义,也就是方法论。
辩证的否定观的内容我们在之前已经给大家详细解析了,下面重点来解析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1.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一定要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从肯定阶段----否定阶段----否定之否定阶段,完成一个周期,实现事物的发展。
之后还会继续不断的自我否定。
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过程。
举例:麦粒-----麦株----麦粒。
从第一代麦粒到第二代麦粒,完成麦粒的升级换代并不是直线上升的,并不是麦粒直接变成麦粒,而是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麦粒的发展起初处于肯定阶段。
但是随着事物内部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的相互作用和斗争,也就是遗传和变异力量的此消彼长,否定因素慢慢发展壮大,变成主导力量,使事物发生变化,麦粒就发展到否定阶段,变异成麦苗。
处于否定阶段的麦苗内部依然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的矛盾,那就是麦苗的遗传和变异,所以还要继续被否定,发展到否定之否定阶段。
第二代麦粒遗传了第一代麦粒的基因,但不是向最初的肯定的阶段的简单回复,而是在更高的层次上的发展,第二代麦粒比第一代麦粒更抗病虫害,更抗旱,更高产。
内容上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不断的否定,"扬弃",在形式上,总方向是前进的,具体的道路是曲折的。
2020考研政治常考的马原知识点:三大规律
【导语】学⽽不思则罔,在掌握知识点之后将其运⽤在解题中才是学习的好⽅法。
考研备考需要⼀点点积累才能到达效果,⽆忧考为您提供2020考研政治常考的马原知识点。
⼀起看看吧。
三⼤规律 对⽴统⼀规律、量变与质变规律、辩证否定规律 (1)对⽴统⼀规律 ⾸先,对⽴统⼀规律为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和实质。
原因: ①它揭⽰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②是贯彻另两个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的中⼼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③它提供了⼈们认识、改造世界的根本⽅法-⽭盾分析法。
对⽴统⼀规律揭⽰着⽭盾的规律,⽭盾,也就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所固有的既互相对⽴⼜互相统⼀的因素和倾向。
其次,对⽭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性和⽃争性的理解尤为重要。
⽭盾的同⼀性,是指⽭盾双⽅相互依存、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包含两⽅⾯的含义,⼀是⽭盾双⽅相互依存,互为存在前提,共处⼀个统⼀体中;⼆是⽭盾双⽅相互贯通、渗透在⼀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盾的⽃争性,是指指⽭盾对⽴⾯相互排斥、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盾的⽃争性是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内在基础。
⽭盾的同⼀性作⽤表现在:①它是事物发展的前提。
②它是⽭盾双⽅相互吸取有利于⾃⾝的因素,在相互作⽤中各⾃得到发展。
③它规定了事物向对⽴⾯转化的可能和发展趋势。
⽭盾的⽃争性作⽤表现在:①⼀个统⼀体内,促进⽭盾双⽅⼒量的变化,为事物质变创造条件。
②不同的统⼀体间,⼀种⽭盾统⼀体向另⼀⽭盾统⼀体过渡的决定⼒量。
第三、⽭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盾的普遍性即事事有⽭盾、时时有⽭盾;⽭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具体实践中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盾分析法还包括"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法。
历年考研真题频繁考到这部分内容,尤其是最后的分析题部分,多数情况是出⼀则⼩故事让你⽤相关原理分析,因此,对对⽴统⼀规律的相关内容不能只是机械的背诵还要加以理解,否则很难取得⾼分。
考研政治马原: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考研政治马原: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理解和运用上次我们谈到的辩证否定观是一次否定,经过这次否定之后,矛盾是得到了初步的解决。
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需要经过再次的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
也就是说第一次的辩证否定是对肯定因素进行了一次扬弃,而否定因素还没有得到扬弃,发展还是不完善的,所以还要在经过一次否定之否定,这里的否定之否定的意思也就是要对否定因素进行一次否定。
否定之否定规律从内容上看,就是要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
其中否定之否定这一阶段看着好像是向出发点的回复,但其实是更高阶段的回复,是扬弃的结果。
也就是说经过否定之否定后的,已经和最初的肯定因素是不一样的了。
比如说单身—恋爱—单身,从单身到恋爱这是一次否定,也就是对单身得以存在的肯定因素进行的否定,第三个阶段的单身是对第二个阶段的恋爱进行了一次否定,这就是否定之否定,这次里面第三个阶段的单身已经和第一个阶段中的单身不是一个单身了,是对他的扬弃,等于经过恋爱是有所成长的,不再是曾经的样子,所以说否定之否定这个阶段,看着单身像是向第一个单身出发点的回复,但实际上是更高阶段的扬弃。
两次否定,三个阶段,一个周期,这是从内容上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需要同学们掌握的。
否定之否定规律从形式上看,两次否定,三个阶段显示出了事物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波浪式前进的。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的否定都是一种质变,都是一种发展,把事物推到了新的阶段,并且在一个周期结束后又会开始新的周期的否定之否定。
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虽然这过程中间是有暂时的停顿或者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
否定之否定不是常考的知识点,但是在发展的方向上是螺旋上升的,波浪式前进的,是前进行与曲折性统一这点是需要引起同学们注意的,是考试时候爱设置的知识点.否定之否定规律也就是告诉我们了不能奢望什么都是一帆风顺的,要经得起过程中的苦难和挫折的考验,坚定信心知难而上,最终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2020考研政治常考的马原知识点:三大规律
2020考研政治常考的马原知识点:三大规律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与质变规律、辩证否定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首先,对立统一规律为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原因:①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②是贯彻另两个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③它提供了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着矛盾的规律,矛盾,也就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所固有的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因素和倾向。
其次,对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理解尤为重要。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前提,共处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指矛盾对立面相互排斥、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内在基础。
矛盾的同一性作用表现在:①它是事物发展的前提。
②它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③它规定了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可能和发展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作用表现在:①一个统一体内,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为事物质变创造条件。
②不同的统一体间,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具体实践中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分析法还包括"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历年考研真题频繁考到这部分内容,尤其是最后的分析题部分,多数情况是出一则小故事让你用相关原理分析,因此,对对立统一规律的相关内容不能只是机械的背诵还要加以理解,否则很难取得高分。
(2)量变质变规律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一种渐进性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发展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发展的非连续性,即连续性的中断。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名词解释是什么否定之否定规律,又称否定的否定原理,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指的是当某种事物或观点经历了否定(消亡)之后,新的事物或观点会产生,并否定原事物或观点的否定。
否定之否定规律认为,否定不仅是消极的、破坏性的,也是积极的、创造性的。
在这个规律中,否定不仅是一种消极的否定,也是一种积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之一。
首先,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关注事物的变化、发展和矛盾的运动。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过程。
其次,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
在自然界中,物种的进化和灭绝都是通过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实现的。
例如,恐龙作为一种古老的生物被否定了,而新的动物种类逐渐出现并否定了恐龙的否定。
在社会生活中,科技的进步、社会制度的变革等也遵循着否定之否定规律。
例如,过去的手工制造方式被机械化生产否定了,而现在的自动化生产又否定了机械化生产。
再次,否定之否定规律对人们的思维和认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人们的思维和认识中,往往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
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不要简单地停留在对事物的肯定或否定上,而是要超越主观偏见,抓住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
只有将事物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的统一体,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此外,否定之否定规律还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在人们的实践中,经过反思和总结,可以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进而产生新的认识和行动。
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失败并不可怕,只要能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就能够重新起步,实现更大的成功。
综上所述,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指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它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在人们的思维和认识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唯有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规律,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否定之否定规律
浅谈“否定之否定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联系和发展有三大基本规律,即量变质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这三者中最不容易理解的便是否定之否定规律,我们平常接触的只是单纯逻辑学里的“非非A等值于A”,这只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符号形势,然而从概念上把握起来就要复杂深刻得多。
三大基本规律揭示的客观实在物的规律,从运动的绝对观点来看,其实就是在揭示事物的动态发展过程。
而否定之否定规律较之于其他两个规律则揭示得更完整更宏观。
简单说来,否定之否定规律认为,事物在运动的初始状态是以“肯定”的方式存在,然后发展,进入自身的对立面,达到对自身的“否定”,然后再发展进入新的肯定,也就是否定之否定。
事物整体的发展状态成螺旋式上升。
要全面的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我们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哲学中的“否定”概念。
它不同于平常我们交流中的那种语义概念。
交流中的“肯定”一词大多指“接受”|“认同”甚至有“赏允”的含义在里面,而“否定”的含义与他相反,指“不接受”“不认同”,所以生活交流中的否定实际上是一种个人在参照自身价值观后对事物作出的判断,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
而哲学上讲的否定对抽离了具体形态的物或者说是普遍到万物的否定。
这种否定是辩证的,没有肯定也就谈不上否定,二者互相以对方的存在为存在的前提,就好像“美”和“丑”这两对辩证的描述性词语一样。
所以说哲学讲的肯定与否定实际上只是一种规定性。
斯宾诺莎曾经提出“一切规定都是否定”的论断,当你规定了这件事“是什么”,就等于否定了这件事“不是其他的什么”。
当规定了中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否定了以党的建设为中心否定了以对外交往为中心。
客观实在的事物本身具有有限性,而有限性本身便是一种否定。
所以哲学中辩证的否定首先是一种自我否定,而非来自于他物的。
如果把事物本身的自在性看成一种肯定,那在他之后的发展都可以视作是一种否定。
这种否定并非是全盘的割裂与放弃,而恰恰是我们所讲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
否定之否定规律,也被称为双重否定规律,是一种哲学思想。
其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否定之否定,即当一个事物被否定时,其实也暗含着它的肯定。
这个规律最早被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提出。
他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由两个相对的方面组成的。
当其中一个方面被否定时,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否定这个事物,而是暗示着另一个方面的肯定。
这个规律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逻辑学上,它经常被用于推理过程中。
例如,当一个假设被证实是错误的时候,就相当于否定了这个假设,但同时也暗示着存在一个正确的假设。
在语言学中,双重否定也被用于强调肯定,例如“我不不喜欢你”实际上是在表达“我喜欢你”。
在思维方式上,否定之否定规律可以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
我们不应该只看到事物的负面,而应该思考其中的正面。
例如,当我们在面对一个挑战或者发生错误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完全否定整个问题,而应该反思其中的积极意义和有值得学习的经验。
这种思考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在社交交往中,否定之否定规律也非常重要。
当我们和他人沟通时,不能只看到他人言语中的负面,而应该反思其中的积极意义和意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他人,促进人际关系的协调和谐。
总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当一个事物被否定时,其实也暗含着它的肯定。
这个规律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对于推理过程、思维方式、语言运用以及社交交往等都非常有用。
我们应该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不能只看到事物的负面,而应该反思其中的积极意义和有价值的经验。
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
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在逻辑学中,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是指“否定的否定等于肯定”。
这个原理在哲学、数学、语言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逻辑推理和思维方式上,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对于我们正确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一些基本的逻辑推理。
如果我们说“今天不下雨”,那么可以推断出“今天是晴天”。
这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一个简单应用。
当我们否定了某种情况或者说法,实际上就是在肯定与之相反的情况或者说法。
这种推理方式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也在科学研究和哲学思考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也在哲学思想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黑格尔曾经提出“否定的否定”这个概念,他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通过否定的过程,然后再否定这个否定,最终达到一个新的肯定的状态。
这种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历史的演进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事物的发展都是通过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不断地超越和完善自身。
再者,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在数学和逻辑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数学中,负负得正是一个经典的例子。
当我们对一个负数进行两次否定,最终会得到一个正数。
这种规律在数学运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反映了否定之否定规律在数学领域的普遍适用性。
在逻辑学中,否定之否定规律也是推理和论证中的重要原则,它指导着我们正确理解和运用命题的否定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总之,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是一个普遍适用的规律,它在逻辑推理、哲学思考、数学运算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正确理解和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认识世界,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我们应该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加深对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理解,运用它来指导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和逻辑推理能力。
谈谈你对否定之否定之规律的理解及其方法论意义
一、对否定之否定之规律的理解否定之否定之规律是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以及人类认识发展不断在曲折中前进的辩证实质。
(1)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它肯定这一事物是它自身而不是其他事物;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它破坏现成事物使之转化为其他事物。
最初,肯定因素处于支配地位,否定因素处于被支配地位。
但是,在矛盾双方的斗争中,否定因素总会由弱变强。
一旦否定因素由被支配地位上升为支配地位,事物就转化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实现了对事物的否定。
事物最终之所以被否定,根源在于事物的内部,是事物内部的否定因素战胜了肯定因素。
因此,事物的否定是自我否定。
(2)否定之否定含义:事物由于内部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的矛盾而自我发展,由肯定到否定表现为对立面的展开;由否定又发展到第二次否定,又达到对立面的统一。
这就是事物发展的两次否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和三个阶段(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
事物经过否定之否定之后,第三阶段作为第二阶段的对立面必然与第一阶段有着某些特征相似,但这第三阶段经过两次扬弃,吸收了前两个阶段的优点,是更高级的新事物,是一种自我完善。
(3)否定之否定之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每一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
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
由此可知,事物发展的趋势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我国古代的生产关系就是一个否定之否定规律很好的例子。
在原始社会初期,人们处在公有制的生产关系中;后来这种公有制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就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它被废除了,出现了私有制;私有制在自己的发展中,又反过来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这就必然地产生出否定自己的公有制。
不过这时的公有制已不再是原始的那种公有制,而是建立在更高的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公有制。
否定之否定是什么意思
问题:否定之否定是什么意思?答案: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哲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表明了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对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扩展资料:概念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这是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首先阐述出来的,恩格斯则将它从《逻辑学》中总结和提炼出来,从而使辩证法的规律变得更加清晰了。
作为辩证法三大规律之一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它在辩证法发展史上经历的过程恰恰与这一规律的本质完全吻合,真正体现出了“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特点。
换句话说,在哲学史上否定之否定规律自身发展过程的特点就是否定之否定。
具体说来,整个发展过程经历了:现象(A)、否定(B)、否定之否定(新现象,非A非B)的过程,这一特点与否定之否定规律自身具有的规定性恰好保持了一致性。
相互联系规律主要揭示出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具有的特点,因此,它不是停留在具有直观性的矛盾现象上,而是上升到本质自身内部的矛盾两方面。
这就是哲学规律具有的特点,上升到本质高度把握客观存在的现象联系。
对立统一规律比量变质变规律深入一层相对来讲,量变质变规律的特点如果相当于认识中的直观性的话,那么对立统一,动态平衡规律的特点就是相当于认识中的直接性,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点则是相当于认识中的间接性,按照康德的划分方法,它们三者依次相当于感性、知性和理性。
由于否定之否定规律上升到理性高度,它的特点是隐藏在矛盾的内部,揭示了矛盾运动的本质。
因此,否定之否定规律在理解和认识上都具有很高的难度。
自从黑格尔提出这一规律以来,只有马克思才真正从本质高度把握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涵,其他的哲学家普遍都没有能够上升到本质的高度,而是停留在肤浅的表象上。
内涵我们将围绕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涵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理解的变化过程,详尽地阐述这一规律在辩证法中的重要地位。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
在逻辑学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一种重要的逻辑原理,它指出“否定的否定等
于肯定”。
这个规律在逻辑推理和思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帮助我们理清思维,正确判断事物的真实性和逻辑关系。
下面我们来深入探讨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涵和逻辑意义。
首先,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当一个命题经过否定后再次被否定,就会变
成肯定的命题。
这意味着否定之否定规律是逻辑推理中的一种基本规律,它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分析命题的真假关系。
例如,原命题“这个苹果是红色的”经过否定后变为“这个苹果不是红色的”,再经过否定就变成“这个苹果是红色的”,即否定之否定等于肯定。
其次,否定之否定规律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交流和讨论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的命题和观点,而正确理解和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逻辑关系。
比如,在辩论中,当对方对我们的观点进行否定时,我们可以通过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反驳对方,从而加强自己的论点。
此外,否定之否定规律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分析一些复杂的逻辑问题。
在逻辑推理和思维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的命题和推理,而正确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和分析问题,避免陷入逻辑的误区和混淆。
总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逻辑学中的一种重要原理,它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分
析命题的真假关系,对于逻辑推理和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正确理解和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逻辑关系,避免陷入逻辑的误区和混淆。
因此,深入理解和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对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否定之否定规律举例通俗易懂
否定之否定规律举例通俗易懂1. 什么是否定之否定?说到“否定之否定”,这可不是个难懂的哲学概念,其实我们每天的生活中都在碰到这玩意儿。
想象一下吧,今天早上你出门,突然发现天上下起了倾盆大雨,哎呀,真是让人心烦啊,你心里暗自吐槽:“真倒霉,今天真是不适合出门!”这就算是第一次否定,否定了你原本的出行计划。
不过,没过多久,你在路边遇到一位热心的阿姨,她告诉你:“别担心,其实这场雨是给大地喝水呢,你看看,花儿都笑了!”这一下,你心里的小火苗被点燃了,开始觉得雨也不是那么糟糕,反而觉得有点诗意了,这就是“否定之否定”的第二步。
你第一次否定了出门,后来又“否定”了那种否定,重新找到了出门的乐趣。
简直就是生活的小魔法啊!2. 否定之否定的生活例子2.1 学习的过程接着,再跟大家聊聊学习。
谁在学习的时候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刚开始学一门新技能,比如说弹吉他,刚拿起吉他那会儿,手指疼得要命,音符总是按错,心里想着:“我这辈子都学不会了,还是乖乖去看电视剧吧。
”这就是第一次否定,否定了自己的能力。
但是,过了几天,你忽然发现自己能弹出几首简单的曲子了,手指的疼痛也没那么明显了。
心里那个小火焰开始熊熊燃烧,想着:“哎,虽然还不算好,但至少我能弹出来呀!”这就是否定之否定,你否定了自己的放弃,又重新点燃了希望,继续在音乐的海洋中遨游。
2.2 生活中的小插曲再来一个生活中的小插曲。
周末你计划去爬山,结果前一天晚上朋友突然说他感冒了,想要取消,这时你可能心里想:“算了,我也懒得去了,真是倒霉。
”这又是一次否定,对计划的否定。
但第二天一早,阳光灿烂,心情也好了起来,你突然想到:“不如我自己去试试,搞不好会遇见有趣的人呢!”于是,你背上背包,独自上路。
结果在山顶上,遇到一群热情的小伙伴,大家一起唱歌聊天,那种快乐可真是难以言表!这就是第二次否定,你否定了对孤单的恐惧,反而找到了新朋友,简直就是意外收获!3. 生活的智慧3.1 从否定中学习所以说,否定之否定不仅是个哲学概念,更是我们生活中的智慧。
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认识
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认识否定之否定规律亦称“肯定否定规律”。
是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
它揭示事物由于内部矛盾所引起的发展是螺旋式、波浪式前进上升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它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
任何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
肯定的方面是事物保持其存在的方面,否定的方面则是促使事物发展和转化的方面。
这两个方面互相斗争着,当肯定方面居于矛盾的主导地位时,事物保持现有的性质、特征和倾向,当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战胜肯定因素而成为矛盾的主导地位时,事物的性质、特征和趋势就发生变化,旧事物就转化为新事物。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新事物对于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否定的因素发展的结果,是对旧事物的质的根本否定,但并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的抛弃,而是扬弃,是变革和继承的统一,作为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的否定。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的否定,同时它又被后一个阶段所否定。
由于事物内部矛盾的充分展开,否定进而发展为否定之否定。
经过否定之否定,事物的运动就表现为一个周期,往往重复出现旧的肯定阶段的某些特征、特性。
否定之否定是回复性与前进性的统一。
有的事物的发展,回复性比较明显,有的事物的发展,前进性较为突出。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事物不断地被扬弃,不断地变化、更新。
由于各种复杂的情况和偶然事件的影响,这个过程也可能暂时发生逆转、倒退和偏差等现象,使事物的发展过程出现曲折,但事物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否定之否定规律指明了事物发展的复杂性、曲折性、前进性,以最一般的形式总括了事物自身矛盾运动过程的全貌。
事物在发展中似乎会反复的运动,而列宁称之为“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首先,在事物发展的过程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完成它一周期后,仿佛出现了向出发点的回复,即否定之否定阶段重复肯定阶段的某些特点,特性。
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正确理解
1.彻底一贯的唯心主义(黑格尔的)是精神形态的辩证法:精神在对方那里就是在自己这里(或者说精神自己预先设定自己而后否定自己从而生产出对方并从而再否定对方将对方重新收回自身内,精神就是这个永恒的创造对方并扬起对方的运动本身)!精神不仅是这样的存在,而且还知道自己就只是这样的存在!精神以这样的总体性的绝对自信的态度决定对自己进行思维具体的再现,亦即自我展现为自己生产自己,自己证明自己,自己认识自己的绝对自由的绝对精神本身(作为集成一切的包罗万象的真理的全体)。
那么这样的精神具体是怎样操作自己发展出自己的从而实现出自己的这个唯一宿愿的呢?精神发现,它在在对自己的上述本质特征的仔细考察中,可以把自己更简单凝练的概括为一种方法:否定的否定(纯粹的逻辑形态的辩证法/设定-否定-否定的否定:抽象形态的运动、纯粹形式上的运动、运动的纯粹逻辑公式)!正是在这种绝对的否定运动中,精神发现自己原来的预先设定自己已经不是预先设定的了,而是通过生产出对方并同时把对方扬弃在自身内回归自己,从而是最初的自己的恢复。
但这个从结果回到开端的过程不是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是扬弃式的否定运动,它把异己的对方内化为自己的环节,从而涵盖了对方。
这样,它就是成长的发展的不断丰富自己集成自己的从潜在到自觉的自我生成的运动本身(自动的或说智能的自主活动)。
于是精神持着这种自己本身的特性的态度,绝对自信的决心要运用自己的这个辩证的否定方法思维具体的再现(生产/创造)出自己,从而实现自己的绝对自由,并在那里完结自己,因为那时已经将一切收纳入自己之中或者说消除了一切异己的东西,没什么再需要认识扬弃了的!最终精神自己毫无悬念的成功的生产出了包罗万像的自己(或者说它把这个方法当做一切事物的灵魂并应用到一切事物,把一切事物加以思维的改造并认为这只是自己的生产活动,而且把到达自己之前的一切必然环节都当做是自己的生成过程的必要前提,这整个必然的自己的运动作为全体才是真正的自己亦即思维具体的清楚的理解了知道了自己的绝对精神(绝对的知),不再是像开始那样的只是模糊的意识自己的决心了!)。
否定之否定规律通俗理解
否定之否定规律通俗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一种逻辑推理规则,也被称为双重否定定律。
它在数学、哲学、语言学和逻辑学中广泛应用。
通俗地讲,否定之否定规律指的是当一个命题的否定被否定时,原命题成立。
要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否定。
在逻辑学中,否定指的是对一个命题的真实性加以否定或否认。
例如,对于命题"这个苹果是红色的",它的否定是"这个苹果不是红色的"。
当我们对一个命题加以否定时,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
如果我们对一个命题的否定再次加以否定,那么原命题就成立了。
这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核心概念。
举例说明,假设有命题A:"这本书很无聊"。
根据否定之否定规律,A的否定应该是"这本书不无聊"。
现在我们再对这个否定进行否定,就是"这本书是无聊的"。
这就意味着命题A的否定之否定等于原命题A,即"这本书很无聊"。
从上述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应用。
这个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逻辑推理中的否定和肯定之间的关系。
那么,为什么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有效的呢?这可以通过逻辑推理的一些基本规则来解释。
在逻辑学中,两个否定等价于肯定。
因此,当我们对一个命题的否定进行再次否定时,相当于消除了双重否定,就得到了原命题的肯定。
否定之否定规律在语言交流中也有重要意义。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使用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来强调某个观点。
例如,"他不是不勤奋"这句话实际上是在强调对方的勤奋。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根据否定之否定规律进行逻辑分析,理解对方的实际意思。
总而言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一种逻辑推理规则,指的是当一个命题的否定被否定时,原命题成立。
它在数学、哲学、语言学和逻辑学中被广泛运用。
通过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逻辑思考和推理,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加深对语言表达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考研政治复习:否定之否地规律的通俗理解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三大规律,恩格斯说“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任何一个小孩都能够理解的”。
但是在考研政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却是概念抽象、较难的一个考点。
很多考生难以理解,为了协助2020考研的考生顺利理解这个规律,小编将使用生活实际带领大家通俗的理解。
一、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内部都存有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有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事物的辩证发展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
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
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
其中否定之否定阶段仿佛向原来出发点的“回复”,但这是在更高阶段的“回复”,是“扬弃”的结果。
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从事物的整个发展过程来看,无论经过几次形式的否定,其内容都是一脉相承的。
例如小麦的发展过程—麦粒、麦芽、麦苗、麦杆,最后还是麦粒。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否定了一系列小麦的不同发育阶段的形式,但内容始终是小麦。
第一个否定麦粒的是麦芽,而不是豆芽;否定麦芽的是麦苗,而不是玉米苗。
如果笼统地把否定理解为“促使事物转化为其他事物的方面”,对于“其他”二字,就使人感到不易理解。
麦粒转化为麦苗,在形式上是转化为其他事物,但在内容上并未转化为其他事物、还是小麦。
又如鸡蛋只能转化为雏鸡,而不能转化为雏鹰。
雏鸡对于鸡蛋来说,也许算是“其他事物”,但雏鸡却是鸡蛋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个“其他”是非常确定的。
总之,事物的
否定,是同一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之间的更替,而不是变成毫不相干的其他事物,如麦粒变成玉米苗之类的。
二、体现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生活现象
1、生产生活过程:生产—消费—生产
2、商品交换过程:商品—货币—商品
3、社会发展过程:原始公有制—私有制—公有制
4、劳动发展过程:原始的统一—体脑分离—体脑统一
5、理解发展过程:实践—理解—实践
否定之否定规律虽然概念较为抽象,理解起来相对困难,但是结合社会生活的实践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和通俗易懂。
老师建议大家在了解以上概念和所例举的例子中找到理解点,课后在结合自身实际,找到生活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从而打好考研政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