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货币金融期末复习资料07届.docx

合集下载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资料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资料

货币银⾏学期末复习资料《货币银⾏学》期末复习资料授课⽼师:聂丹⼀、货币的职能1、交易媒介(流通⼿段)优点:使交易简单,降低成本。

与价值尺度的关系:货币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它作为流通⼿段职能的前提,⽽货币的流通⼿段职能是价值尺度职能的进⼀步发展。

2、价值标准(价值尺度)定义: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货币成为⼀般等价物,可以表现任何商品的价值,衡量⼀切商品的价值量。

优点:唯⼀价值尺度,⼤⼤节约交易成本。

3、延期⽀付⼿段(⽀付⼿段):货币还可为信⽤交易活动与借贷活动充当延期⽀付⼿段。

信⽤交易:如⼯资、税⾦、租⾦的⽀付。

4、财富贮藏⼿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处于⼀种静⽌状态时,充当独⽴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般代表⽽储存起来的⼀种职能。

货币相对于其他资产(股票、债券、房地产)⽽⾔,虽然收益不⾼但流动性很强。

资产的流动性(名词解释)5’:迅速变现⽽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取决于(1)买进或卖出的难易程度(2)买卖的交易成本(3)价格的稳定性和可预计性。

保值性:流动性强的资产容易保存其货币价值。

5、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作为⼀般等价物发挥作⽤时,称之为世界货币。

纸币不能充当世界货币。

必须是贵⾦属块,按其实际重量来发挥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段。

派⽣职能:贮藏⼿段、⽀付⼿段⼆、⼈类历史上有过哪⼏种货币制度(填空题2’)1、银单本位制:缺点:价值不稳定;交易⽇益增多,与黄⾦相⽐体积⼤价值⼩。

2、⾦银复本位制:⽩银与黄⾦同时作为币材的货币制度(1)平⾏本位制:⾦币、银币按市场⽐价进⾏交换,法律上不作规定。

缺点:⾦银⽐价的波动引起商品双重价格波动(2)双本位制:法律规定⾦币、银币间的固定⽐价格雷欣定律(名词解释)5’(劣币驱逐良币定律):在⾦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的货币必然被⼈们熔化、收藏或输出⽽退出流通领域,⽽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反⽽充斥市场。

另⼀种情况:劣质铸币(重量轻、成⾊低的铸币),与⾜值铸币⼀起流通,⼈们则会把⾜值货币收存起来,使之退出流通领域、成为财富贮藏⼿段。

《货币金融学》期末复习题(带答案)教案资料

《货币金融学》期末复习题(带答案)教案资料

《货币金融学》期末复习题(带答案)《货币金融学》期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劣币驱逐良币: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无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指不论用于何种支付,不论支付数额有多大,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是有限法偿的对称国家信用:是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借贷主体,根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或国外政府举债的一种形式。

商业信用: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给企业或者个人的信用。

金融市场: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以金融资产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为交易主体形成的交易机制及其关系的总和。

直接融资:资金需求方直接从供求方获得资金的方式。

间接融资:资金需求方通过银行等信用中介机构筹集资金的方式。

货币市场:又名短期金融市场,短期资金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即为交易对象的金融资产其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场。

资本市场:长期金融市场,长期资金市场,指融资资金在一年以上即为交易对象的金融资产其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市场。

期限长、流动性相对弱、风险性也更强。

基准利率:币市场基准利率一般是指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

它是一种单利、无担保、批发性利率,在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的参照作用,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

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并且承诺按约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名义利率:是政府官方制定或银行公布的利率,是包含信用风险与通货膨胀风险的利率。

实际利率:是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名义利率扣除物价变动率后的利率,它是在没有通货膨胀风险前提下,指物价不变、货币购买力相对稳定时的利率。

商业银行:是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为主要业务的企业法人,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以货币信用业务和综合金融服务为经营对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货币银行学考试重点--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名词解释1、汇票:指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支付命令书,命令他在约定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给第三方或持票人。

本票:指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支付承诺书,承诺在约定期限内支付一定款项给债权人。

2、承兑:债务人承认付款的手续,汇票必须经过承兑才有效。

3、背书:由转让人在票据的背面作转让签名。

4、市场利率:由资金供求关系和风险收益等因素决定的利率。

例:同业拆借率官方利率(官定利率):由货币管理当局确定的利率。

公定利率:由金融机构或行业工会、协会按协商的办法所确定的利率。

(我国不存在)5、名义利率: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市场上存款、贷款所使用的利率。

实际利率: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即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后的利率。

负利率:实际利率小于0.6、一级市场(发行市场):指发行人向投资者出售证的市场。

二级市场(交易市场):指已发行的证在投资者之间交易的市场。

7、期货市场:指交易双方通过签订协议的形式,约定在将来某个时间以特定的价格完成金融产品的交易。

8、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指各类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借贷活动所形成的市场。

9、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银行发给存款人按一定期限和约定利率计算,到期前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市场)上流通转让的证化存款凭证。

10、回购协议:指出售证的同时和证的购买方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照特定的价格购回所售证,从而获得可用资金的交易行为。

本质是以证为抵押品的贷款。

11、贴现;持票人将未到期的票据以贴付一定利息的方式,向商业银行申请兑现。

转贴现:商业银行以贴现购得的未到期的票据,向其他金融机构所做的票据转让。

再贴现:商业银行持未到期的已贴现的票据,向央行申请再贴现的过程。

12、负债业务:指商业银行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

13、资产业务:指商业银行运用资金获取利润的业务。

14、中间业务:指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收取佣金、手续费、管理费等费用的一种业务。

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复习总资料

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复习总资料

货币银行学复习资料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含义一、流动性过剩(6页):就是货币当局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银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的一种现象。

在宏观经济上,它表现为货币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就银行系统而言,则表现为存款增速大大快于贷款增速。

第二节货币形式的演变无第三节货币层次的划分一、流动性的大小取决于:(11页)1、将其转换为现实购买力所需要的时间或难易程度;2、买卖资产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与机会成本的差额越大,资产的流动性就越小。

3、转换成现实购买力的机会成本(指购买这项资产而不购买其他资产多牺牲的预期报酬的数量)机会成本越高,资产的流动性越低,反之,流动性越高二、货币层次的划分(计算题11—12页)(一)、一般划分1、第一层次:狭义货币M1=C+D (M1表示狭义的货币供应量,C表示通货,D 表示活期存款)通货是:存款货币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包括纸币和硬币。

活期存款:指可以签发支票的存款类别。

货币供应量:代表了现实购买力,对当前物价水平构成影响,反映了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

2、第二层次:广义货币M2=M1+S+T(S表示银行居民储蓄存款,T表示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储蓄存款和定期储蓄存款。

M2扩大了货币的范围,既反映现实购买力,也反映潜在的购买力,对未来物价水平构成影响。

流动性比M1偏弱。

3、第三层次:M3=M2+Dn(Dn表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4、第四层次:M4=M3+L(L表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以外的短期信用工具)三、中国货币层次的划分(12页)1979年经济体制改革,中国人民银行于1994年第三季度开始按季度公布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指标,现阶段的划分为: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类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机会成本:购买或消费一种商品时所丧失的时间和费用。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资料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资料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 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 信用货币,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3. 复本位制,同时以金银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就是复本位制4. 平行本位制,金银两种本位币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国家对两种货币的交换比率不加规定,而由市场上金和银的实际比价自由确定金币和银币的货币制度5. 双本位制,为了克服平行本位制的缺陷,法律规定金,银币比价,金银币仍同时作为本位货币6. 格雷欣法则,指在实行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金银有一定的兑换比率,当金银的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将逐渐增加,形成良币退藏,劣币充斥的现象7. 金本位制,金本位即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8. 货币制度,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9.货币制度包含哪些内容?确定本位货币,规定制作本位货币和辅币额材料;确定本位货币的名称及货币单位;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规定银行券的发行准备等10.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劣币:国家法定价值高于市场价值良币:国家法定价值低于市场价值在双本位制下,由于两种货币的法定比价不变,而金银的市场价值随着劳动生产力和供求关系的变动而变动,从而导致两种铸币的法定比价和两种金属实际比价的背离,这样当两种铸币在市场上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驱逐流通,即被熔化或输出国外,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叫做劣币驱逐良币规律11.信用货币制度有哪些特点?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纸币本位制下,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的纸币本位制下,非现金结算占据主导地位国家对货币流通的管理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12.简述布雷顿森体系的主要内容?以美元充当国际货币,确立黄金和美元并列的储备体系实行固定汇率实行多渠道的国际收支调节建立一个长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1. 市场利率,利率是指贷款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带资金额的比率,随供求规律等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的利率就是市场利率2. 基准利率,在整个金融市场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在中国基准利率是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贷款的利率3.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是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货币,也不愿持有其他虽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的心理4. 可贷资金理论,认为利率不是由储蓄与投资所决定,而是由借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所决定5. 期限结构,是指不同期限债券利率之间的关系,他可以用债券的收益曲线即利率曲线来表示6.利率变动受哪些重要因素影响?利润的平均水平借贷资金供求状况经济运行周期通货膨胀率及通货膨胀率预期国际经济形势国家经济政策借贷风险等7.简述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假设?预期假设基本命题是:长期力量了相当于在改期限内人们预期出现的所有短期利率的平均数投资者对债券的期限没有偏好,其行为取决于预期收益的变动所以市场参与者都有相同的预期在投资人的资产组合中,期限不同的债券是完全替代的金融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完全替代的债券具有相等的预取收益率8.联系实际,谈谈利率对经济的影响?利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变量,利率的变动是引起生产,投资消费,储蓄的变动,物价水平波动,经济扩张或收缩的重要原因。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2、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

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

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

3、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4、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出资者作为投资入股的证书和索取股息红利的凭证。

股票代表的是所有权而非债权。

5、汇率——又称汇价,外汇牌价或外汇行市,即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买卖的价格。

它是两国货币的相对比价。

6、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

主要形式有商业票据、银行券等。

7、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8、金融工具: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货币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

9、原始存款: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

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

10、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11信用:是指一种借贷行为,它是一种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12、利息:是借贷关系中由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

13、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14、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即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15、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16、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使资本在全球各地区、各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资料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资料

货币银行学一、金融和经济的辩证关系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

狭义的金融就是指资金融通;广义的金融除了资金融通外,还包括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的构成。

二、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一)经济货币化程度加深(二)以银行为主体的多元金融体系已经形成(三)金融创新方兴未艾,货币形式正在发生变化(四)经济主体的持币动机发生转移(五)金融调控已经成为主要的宏观调控方式(六)金融深化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典型特征.三.西方经济学中有关货币的观点(一)货币金属论(二)货币名目论(三)货币国定论一是创造发明说:古罗马法学家鲍鲁斯,法国经济学家奥雷斯姆二是便于交换说:英国经济学家斯密三是保存财富说:法国经济学家西蒙第(四)货币数量论四、货币层次的划分1、M0(现钞)2、M1(狭义货币)3、M2(广义货币)我国对货币层次的研究起步较晚,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口径,现阶段我国货币计量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M0=流通中的现金(2)、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分存款(3)、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五、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一)货币材料的确定(二)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三)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四)发行保证制度•也称发行准备(或储备)制度,是指通过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作为价值符号依靠什么来保证其币值稳定的制度.这一制度就是国家规定把贵金属集中到国库和中央银行。

六、货币制度的演变与发展•(一)银本位制和金银复本位制(1.平行本位制 2.双本位制)•(二)金本位货币制度(金币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纸币本位制•(四)地区货币制度和跨国货币制度七、“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所谓”劣币”,是指国家法定价值高于市场价值的货币:所谓”良币”,则是指国家法定价值低于市场价值的货币.由于两种铸币的法定比价不变,而金,银的市场价值随着劳动生产率和供求关系的变动而变动,从而导致两种铸币的法定比价和两种金属的实际比价的背离.这样,当两种铸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的时候,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驱逐出流通,即被熔化或输出国外,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八、信用的形式(一)高利贷信用(二)商业信用❖1、商业信用的含义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以赊销商品和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主要是赊销和预付两大类❖2、商业信用的特点(1)商业信用中的债权人和债务人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2)商业信用中贷出的资本是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⑶商业信用的动态与产业周期各阶段资本的动态是一致的。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资料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资料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资料性,所以货币必然会是金银,也就是货币天然是金银.3.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货币在发挥各职能时各有什么特点?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①价值尺度的特点:(1)只需要观念或想象中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本身须有价值。

②流通手段的特点:⑴必须使用现实的货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⑵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在交换中转瞬即逝③贮藏手段的特点: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④支付手段的特点:没有商品(劳务)与之作相向运动,是在信用交易中补足交换过程的独立环节。

⑤世界货币的特点:作为世界货币,必须有十足价值,并且是贵金属块,按其实际重量来发挥职能。

4.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的区别何在?狭义货币:是一个宏观经济学概念,在经济学中以M1表示,其计算方法是社会流通货币总量加上商业银行的所有活期存款广义货币:广义货币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和狭义货币相对应。

在经济学中以M2来表示,其计算方法是社会流通货币总量加上活期存款以及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5.货币在经济活动中有何作用?货币在宏观经济中具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传递商品经济和市场供求信息,有助于实现宏观调控的作用;货币在微观经济中具有推动生产发展,实行经济核算和实现收入分配的作用第二章1.名词解释:货币制度:是国家用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本位币:一国的基本通货。

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指用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辅币:辅币是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通货,主要供小额周转使用。

铸币平价:两种货币的含金量之比纸币流通规律:纸币流通规律是纸币的流通量决定于它所代替的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

自由铸造:是指公民有权把货币金属送到国家造币厂铸成本位币,不受数量限制造币厂代铸货币,不受或只收取少量的铸造费2.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流通有何特点?(1)铸造权分散,(2)铸币不断贬值3.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规定货币材料(2)规定货币单位(3)规定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4)准备金制度。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货币金融期末复习资料07届.docx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货币金融期末复习资料07届.docx

第二章货币的五种职能:1、流通手段(交易媒价):用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2、价值尺度:用货币來表现和衡量商品的价格。

3、贮藏手段:用货币作为保存财富的一种形式。

4、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向转移时,就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5、世界货币:商品流通-旦越出国界,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也就延伸到国外,执行着世界货币的职能。

货币计量:综合各国情况,货币供给量指标一般地划分如下:狭义货币:MlMl =流通中现金(M0)+活期存款广义货币:M2M2二Ml +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其它短期性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的内容:(1)规定币材;(2)规定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3)本位币和辅币及其偿付能力。

(4)发行准备制度(发行保证制度)格雷欣法则: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两种名义价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货币同吋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良币)会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流通领域,这一现象称之为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因是英国人格雷欣所发现和最早阐述的,所以又称之为格雷欣法则。

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一一金银复本位制一一金币本位制一一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纸币本位制第三章利息——债权人贷出货币或货币资本从债务人手屮获得的报酬。

利率—以百分比表示的一定时期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

名义利率就是对物价变动因素未作剔除的利率。

实际利率就是对物价变动因素已作剔除的利率。

(1)现值:现在的货币资金价值。

(2)终值:现在的货币资金在未来的价值•利率的决定理论:一、平均利润率决定论马克思认为,利息是借贷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瓜分,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息额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平均水平的最髙界限就是平均利润率,利率的变化范围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货币银行学期末练习模拟试题(2)一、名词解释1.货币制度:是指一国政府在货币方面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1,无限法偿:货币具有的法定支付能力,指不论用于何种支付,不论支付数额有多大,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是有限法偿的对称。

7、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

2,货币政策:即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15,银行信用: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属于间接信用。

16,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其典型形式是由商品销售企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

17,企业信用:指以企业作为融资主体的信用形式,即由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

主要形式包括商业信用、银行贷款、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等。

20,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只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良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退出流通,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货币现象。

16、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18、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

26,货币供给量:指一过各经济主体(包括个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等)持有的、由银行系统供应的货币总量。

它包括两个主要部分:现金和存款货币。

利息率:简称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贷出资本额的比率。

名义利率: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55中央银行:一个国家的金融管理机构.”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策的银行”83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外汇市场:进行外汇交易的场所,正是适应这些需要而产生的。

货币银行学复习资料(全)

货币银行学复习资料(全)

货币银⾏学复习资料(全)⼀、单项选择题1. 执⾏价值单⽅向转移的货币职能是()A. 价值尺度B. 流通⼿段C. ⽀付⼿段D. 贮藏⼿段2. 商业银⾏最主要的资⾦来源是()A. 资本⾦B. 中央银⾏借款C. 发⾏⾦融债券D. 存款负债3. 商业信⽤中所使⽤的信⽤⼯具是()A.存折B.股票C.债券D.票据4. 企业之间的商品赊销、赊购⾏为属于()A.商业信⽤B.银⾏信⽤C.国家信⽤D.消费信⽤5.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发⽣在()制度下。

A.银本位B.⾦本位C.⾦银复本位D.纸币本位6. 债券的发⾏价格⾼于债券的票⾯额称为()。

A.折价发⾏B.中间价发⾏C.溢价发⾏D.平价发⾏7. 股票是⼀种永久性的证券,它是()A.债券凭证B.所有权凭证C.使⽤权凭证D.实物资本8. ⽐⼀般贷款利率低,⽤于国家政策扶持对象的贷款利率是( )A.市场利率B.实际利率C.优惠利率D.名义利率9. 中央银⾏宏观调控的主要⼿段是( )A.产业政策B.财政政策C.货币政策D.收⼊政策10. 由市场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利率为( )A.实际利率B.名义利率C.市场利率D.官定利率11. 商业银⾏负债业务中最主要的部分是( )A.各项存款B.同业拆借C.⾃有资本D.向中央银⾏借款12. 中央银⾏的再贴现利率和再贷款利率可称为()A.优惠利率B.基准利率C.差别利率D.实际利率13. 我国货币层次划分中的M0是指()A. 储蓄B.存款C.信⽤卡存款D.现⾦14. 属于区域性国际⾦融机构的是( )A.世界银⾏B.亚洲开发银⾏C.国际⾦融公司D.农业发展基⾦会15. 属于货币政策远期中介指标的是( )A.汇率B.超额准备⾦C.利率D.基础货币16.( )膨胀是引起财政⾚字和银⾏信⽤膨胀的主要原因A.消费需求B.投资需求 C社会总储蓄D.社会总需求17. 银⾏持有的流动性很强的短期有价证券是商业银⾏经营中的( ) A.第⼀道防线B.第⼆道防线C第三道防线D.第四道防线18. 下列属于消费信⽤的是( )A.直接投资B.银团贷款 C.赊销D.出⼝信贷19. ⾦本位制下,( )是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A.货币含⾦量B.铸币平价C中⼼汇率D.货币实际购买⼒20. 属于管理性⾦融机构的是( )A.商业银⾏B.中央银⾏C专业银⾏D.投资银⾏21. 劣币是指实际价值( )A.等于零B.C.⾼于名义价值D.低于名义价值22. 在信⽤关系价值运动中,货币执⾏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B.流通⼿段C.⽀付⼿段D.23. 商业信⽤关系的建⽴,将( )。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重点

货币银⾏学期末复习重点《货币银⾏》期末复习重点第⼀章思考1、关键词:价格标准:货币的计量单位,是由货币的价值尺度派⽣出来的技术性规定。

货币购买⼒:L= 1/p 物价指数的倒数货币制度:国家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规则、结构和组织机构体系的总称。

(⾦属货币制度+信⽤货币制度)银本位制:以⽩银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本位制(含⾦币本位-⾦块本位–⾦汇兑本位):以黄⾦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币本位制度⾦块本位:不铸造⾦币,没有⾦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银⾏券规定含⾦量,但不能⾃由兑换,只能在规定的数额以上兑换⾦块,黄⾦集中于政府保管,作为银⾏券流通的保证。

⾦汇兑本位:不铸造⾦币,没有⾦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纸币,中央银⾏将黄⾦和外汇存⼊另⼀实⾏⾦本位制国家的中央银⾏,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兑换⽐例,银⾏券规定有含⾦量,但不能直接兑换黄⾦,只能兑换外汇,政府或中央银⾏通过固定⽐价买卖外汇的办法来稳定本国币值和汇率。

格雷欣法规(劣币驱良币):实⾏⾦银复本位制条件下,⾦银有⼀定的兑换⽐率。

当⾦银的市场⽐价与法定⽐价不⼀致时: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信⽤货币(纸币):是以信⽤作为保证,通过信⽤程序发⾏和创造的货币。

不兑现的信⽤货币制度:中央银⾏代表国家发⾏以纸币为代表的国家信⽤货币,由政府赋予⽆限偿还能⼒并强制流通的货币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1、以美元为中⼼的“双挂钩”汇兑平价体系。

即美元与黄⾦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2、美元充当国际货币。

3、实⾏多渠道的国际收⽀调节。

4、成⽴国际货币基⾦组织。

⽛买加体系:1、黄⾦⾮货币化2、国际储备多元化3、浮动汇率制合法化4、货币调解机制多样化特⾥芬难题:由于美元与黄⾦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因此⽽取得了国际核⼼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长期贸易逆差;⽽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要求美国必须是⼀个长期贸易顺差国。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综合题与答案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综合题与答案

《货币银行学》期末复习综合题与答案一、名词解释1.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的(1或100等)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标价方法;2.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它是以一定单位的(1或100等)本国货币为标准,折成若干外国货币的标价方法;3.格雷欣法则——又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必然出现实际价值偏高的良币被贮藏、融化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偏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4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不构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中介发生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其典型形式是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5直接融资:是指直接连接筹资者和投资者,不需要金融机构参与中介的融资活动,如股票、债券等。

6.企业信用——企业信用是指以企业作为融资主体的信用形式,即由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

7.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指从事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结算等业务的银行。

商业银行的特点是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在所吸收的各种存款中占相当高的比重,商业银行存放款业务可以派生出活期存款,增加货币供应量,所以通常被称为“存款货币银行”。

8.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

它是一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多个子市场,其中最主要的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9.货币市场——又称短期金融市场,是以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场所。

货币市场主要解决市场参与者短期性的资金周转和余缺调剂问题。

10.资本市场——又称长期资金市场,是以期限一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性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

广义的资本市场包括银行中长期存贷款市场和有价证券市场;狭义的资本市场则专指发行和流通股票、债券、基金等证券的市场,统称证券市场。

11票据贴现:是商业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货币的五种职能:
1、流通手段(交易媒价):用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2、价值尺度:用货币來表现和衡量商品的价格。

3、贮藏手段:用货币作为保存财富的一种形式。

4、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向转移时,就执行支付手段的职
能。

5、世界货币:商品流通-旦越出国界,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也就延
伸到国外,执行着世界货币的职能。

货币计量:
综合各国情况,货币供给量指标一般地划分如下:
狭义货币:Ml
Ml =流通中现金(M0)+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
M2二Ml +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其它短期性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的内容:
(1)规定币材;
(2)规定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
(3)本位币和辅币及其偿付能力。

(4)发行准备制度(发行保证制度)
格雷欣法则: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两种名义价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货币同吋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良币)会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流通领域,这一现象称之为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因是英国人格雷欣所发现和最早阐述的,所以又称之为格雷欣法则。

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一一金银复本位制一一金币本位制一一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纸币本位制
第三章
利息——债权人贷出货币或货币资本从债务人手屮获得的报酬。

利率—以百分比表示的一定时期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

名义利率就是对物价变动因素未作剔除的利率。

实际利率就是对物价变动因素已作剔除的利率。

(1)现值:现在的货币资金价值。

(2)终值:现在的货币资金在未来的价值
?利率的决定理论:
一、平均利润率决定论
马克思认为,利息是借贷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瓜分,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息额的多少取
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平均水平的最髙界限就是平均利润率,利率的变化范围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

由于平均利润率水平是与产业周期变化相关的,因此,利率进而受到产业周期变化的调节。

关于平均利率水平的变动趋势,马克思认为,主要受平均利润率变动趋势的决定, 由于平均利润率是在技术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逐渐下降的,因而从长期來看,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