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李清照的词

合集下载

浅论李清照“别是一家”的词风

浅论李清照“别是一家”的词风

浅论李清照“别是一家”的词风摘要: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博学多识,工诗能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她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词发展理论,影响深远;她的词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语言的质朴和表现手法的精湛奠定了一代女词人在我国文坛的崇高地位。

主题词:李清照独特词风南渡词坛虽未出现堪与苏轼、周邦彦并称的大词人,但女词人李清照的横空出世,使南宋词坛奇彩焕发。

李清照(1084—1159),自号易安居士,生于济南历城西南的柳絮泉。

其父李格作官至礼部员外郎,家中藏书甚富。

其母是王状元拱辰的孙女,读书很多。

十八岁时,她嫁给作为当朝宰相之子的太学生赵明诚。

其夫君爱好金石之学。

婚后,夫妻俩把整个生活建筑在艺术基础上,彼此除诗词唱和以外,便是收集和研究古代的金石拓片。

可是,靖康二年(1127)金人的笳鼓毁灭了他们的美满幸福生活和学术空气,皇室被擄,朝庭南迁,他俩不得不带着少量金石书画匆匆地逃到江南。

刚过二年,明诚于混乱中奉命守湖州,赴任途中中暑身亡于建康(今南京)。

她抱着一颗破碎的心,辗转流离于杭、越诸州。

江南战火刚停又遭张汝舟的纠缠和欺凌虐待,还引起一段后世争论不休的“改嫁”风波。

在金华居住几年后,移居杭州。

她望着沦陷的故乡,念着死去的丈夫,叹着世道的艰难,在江南的旅居中饮恨离开人间。

李清照,幼有才藻,博学多识,工诗能文,尤擅长短名,且善书画,正如王灼《碧鸡漫志》云“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其词风别具一格。

一、“别是一家”的词论李清照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

她对南唐二主以来的著名词人遍加讥讽,摘其瑕疪,她认为柳永的词“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秦观的词“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这表明李清照的词学观点,特别注重词的声律形象,在词言上要求典雅而又浑成,即词应该“别是一家”。

强调要维护词的艺术本身的合乐能歌特性,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它不仅像诗那样分平仄,而且还要分五音,分五声,分六律,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否则,词就成了“句读不葺之诗”,而失去了词作自身的文体特性。

浅论李清照的词(教学论文)

浅论李清照的词(教学论文)

浅论李清照的词(教学论文)浅论李清照的词[内容提要] 本文拟探讨李清照不同时期生活状态对其词作的影响。

主要论述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在家庭环境及自然环境中受到熏陶,培养了良好的文学素质,造就了她率真自然的个性和心灵,奠定了她独立自由的创作风格;婚后的李清照与丈夫感情厚笃,意趣相投,这种两情相悦、刻骨相思的夫妻之情深深影响了李清照词作的内容,赵明诚给李清照的情感体验成为她闺情词的创作的土壤;“靖康之变”打破李清照原来的生存状态,生活动荡不安,她从个人感受的角度侧面反映社会现实,国破家亡之痛成为李清照人生中实实在在的生命体验。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精于诗词。

她的词作独步一时,将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交融一起,浑然一体,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¹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

她的词作之所以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是由于词中的情感和生活都是她的亲身经历与亲身体验。

既然李清照的词与她的生平有如此密切的联系及因果关系,那么,追寻她的生活轨迹便可更深刻地理解其词作的思想内容及艺术个性。

本文拟探讨李清照在其婚前、婚后及其丈夫赵明诚病逝后三个阶段其词作的思想内容及艺术个性。

(一)婚前:幸福美好的生活,多情浪漫的情怀李清照出生在文化氛围浓厚、颇有声望的仕宦之家,有着优越的家庭教育。

她的父亲李格非是北宋著名学者、文学家。

李格非博学多才、文思敏捷,他下笔尚“诚”,提出“诚著”为文学批评的标准,要求诗文要有真情实感,“字字如肺腑出”。

②李清照的母亲也善文工词,颇有文化素养。

李格非夫妇思想开放,并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迂腐之见,他们带领小清照踏进了广阔的知识领域,诵读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浏览笔记小说、轶事遗闻,使小清照从丰富的历史和文学资料中吸取营养。

自小聪明过人的李清照幼年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历城度过,五六岁后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

李清照词论

李清照词论

李清照词论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品曾经被誉为“千古绝唱”。

她的词作品充满了女性的柔情和细腻,同时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下面是对李清照词作品的一些评述:
一、柔情细腻。

李清照的词作品充满了女性的柔情和细腻,她的词语清丽婉转,音韵
悦耳。

在她的词中,经常出现一些如花似玉、柔美细腻的形容词和词语,
比如“玉容寂历”,“细金翠羽”,“梦魂不到关山难越”,都表现了李
清照那种细腻柔情的特点。

二、婉约清新。

李清照的词作品有一种清新脱俗的气质,反映了她对自然风光、生命
和爱情的热爱和向往。

她的词语常常描绘出一些清新婉约的场景,比如
“秋风清,秋月明”,“桃花扇底春将老”,“小窗幽梦,昨夜雨疏风骤”,这些描述都充满了一种清新、典雅的气息。

三、思想深刻。

李清照的词作品不仅仅是一些以情感为主题的作品,她的词作品中也
有很多思想深刻的内容。

她的词作品中经常涉及到人生、自然、爱情等方
面的问题,表达了她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和体悟。

比如在《如梦令》这首
词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现了她对生命和时间的感慨和思索。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词作品兼具柔情细腻、婉约清新和思想深刻等多
种特点,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正确评价李清照的《词论》

正确评价李清照的《词论》

正确评价李清照的《词论》《词论》文字不长,为便于分析,兹引如下: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

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招李,使易服隐名姓,衣冠故敞,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

曰:“表弟愿与坐末。

”众皆不顾。

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

歌罢,众皆咨嗟称赏。

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

”众皆哂,或有怒者。

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

罗拜,曰:“此李八郎也。

”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靡之变日烦。

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熄。

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于“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奇甚,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逮及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又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

又往往不谐音律者。

何耶?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

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

《玉楼春》本押平声韵,又押上去声,又押入声。

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

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

乃知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

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秦则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非不妍丽,而终乏富贵态。

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半矣。

《词论》的基本内容大体可分为两方面:一是对唐五代以来词史的简要回顾,二是在对北宋著名词家的评论中阐述自己对词的看法。

《词论》以李八郎擅歌故事开头是有用意的。

李清照如此细致地描述李八郎演唱的魅力以及众人对他的折服,应该不只是基于对李八郎本人演唱技艺的欣赏或称誉,而更在于借此强调词的起源与乐府、声诗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借此强调音乐之于词的重要作用。

浅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浅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浅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

在宋代多达一千四百三十余词家中,她是位极有艺术个性和独特魅力的“婉约派”出类拔萃的词人,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女作家。

她的诗、词、文俱佳,而以词最为突出,享誉文坛。

她一生的创作横跨北南两宋,词以北宋灭亡南渡为界线,分前后两期。

前期词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涉闺情相思,不乏风韵优美之作;后期词将故土之思与身世之感入于所作,多慨叹孤独、凄凉、清冷之身世,感怀离乡、丧夫、失国之悲痛,风格转为低回宛转,凄苦深沉。

其诗虽为数不多,却足见超凡脱俗、卓然一家之特色。

本文侧重就“情景交融,别具神韵”、“语言清丽,别具一格”、“构思新奇,别是一家”三方面来阐述一.情景交融别具神韵与欣赏诗歌一样,品评词的高雅崇尚的是神韵。

神者何?精气不灭者是。

韵者何?余味不尽者是。

有神,方有容光焕发,故曰“神采”。

有韵,方有言外之味,故曰“韵味”。

李清照的创作一直遵循以诗言志,以词抒情的原则,她极善于将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恰切地倾注于笔端,泼洒于纸面。

她的很多名篇佳句,长久以来一直感天地泣鬼神,一直传诵于一代代的口碑上,尤以写离愁别恨、思乡念国的深情与当时所处景物,环境自然地融合起来表情达意的这类作品更能动人心弦,感人肺腑。

达到情景交融,别具神韵的境界。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寓情于景,委婉含蓄。

《醉花阴》(薄雾浓云悉永昼)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

这首词很能体现其词寓情于景,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情意委婉,含蓄蕴藉的特点。

李清照结婚后不久,她丈夫赵明诚即负笈远游。

生活的孤寂,使她时常怀念游宦在外的丈夫。

其时正值重阳佳节,李清照因思夫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这首词表面上写李清照深秋时节的孤独寂寞之感,实际上,她所表现的是自己在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薄雾浓云愁永昼”,从早到晚的天空都是布满“薄雾浓云”,天气是阴沉沉的;这种天气下,人的心情也是愁思绵绵、孤寂难捱。

胸中之情——“愁”情,与眼前之景“薄雾浓云”自然融合。

浅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浅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浅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内容提要: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词坛大家,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文学家。

她的词作,以其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特色,被当世及后世以“体”命之,称为“易安体”。

其词作继承了婉约派词风而能更进一步,取得了超越前人的艺术造诣:首先,她从题材到风格形成了以婉约柔媚为主的女性化特点,展现了一个在那个时代十分特殊的知识女性的心灵世界;其次,她的词能集雅俗于一体,将极精美雅致的画面与极通俗真切的情事结合在一起;语言方面,李清照的词既充分发挥了婉约词家精于修辞、造句精巧的特点,又善于生动地化用口语,贴切自然,明白流畅,富韵律之美。

正是由于李清照丰富的情感和杰出的文采,使她的词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李清照;词;艺术特色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之交时著名的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齐鲁著名学者,博古通今、多才多艺,精谙经史,擅长诗文,官至当时的礼部员外郎;母亲王氏,知书善文,也是当时的才女。

父母宽松的家庭氛围和教育环境,为李清照的成长提供了自由的土壤,使得她所受到的教育并不是普通女子所能相比的。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也是一个很有才气的文人,给她带来了温馨浪漫与诗情画意,两人志趣相投常常饮酒做诗,赏花填词,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气息。

生于名宦之家的李清照,自幼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

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长于文赋,精通音律,擅作书画,正所谓诗、词、文、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而其中以词的艺术成就为最高。

她的词自问世以来,赢得了广泛赞誉,对我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流传至今,仍然绽放异彩。

她的词作为“婉约之宗”,流传下来很多的作品内容是伤春悲秋,离别相思和晚年愁苦,但与前人不同的是她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并且每一个特点都是多侧面的、立体的。

无论是感情的抒怀,意境的选择、语言的提炼、创作的技巧,都有独到之处。

李清照的词作,可以说字字句句体现了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婉约文风,而能够流芳百世。

浅析李清照的词论文

浅析李清照的词论文

浅析李清照的词论文篇一:毕业论文:李清照的词和词论毕业(论文)题目名称:李清照的词和词论系部: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指导时间:指导地点:完成日期:毕业论文说明书目录摘要 (1)Abstract (2)引论 (3)第一章李清照词风简介 (4)第二章论词标准对李清照词作的影响............................... (5)第三章《词论的著录》和“别说一家”说的创立 (8)第一节《词论》的著录 (9)第二节“别是一家”说的创立 (10)第三节追本朔源,从渊源论说明词“别是一家” (12)第四节破而后立,“别是一家”出现理论与实践的偏离 (15)第五节“别是一家”观点的继承与影响 (17)第四章《词论》的贡献 (19)第一节为“小歌词”“补天”之作…………………………………………………19第二节对词之体要义的建树 (20)第三节《词论》“文本”的补充……………………………………………………21第五章《词论》的偏颇 (21)第一节对音律的要求有细索过苛之嫌 (22)第二节对词人的批评有挑剔不实之处 (23)第六章为《词论》一辩 (24)第一节胡仔及其与《词论》有关的功过 (24)第二节《词论》不满苏词的背后 (26)第三节《词论》对欧词的不满和易安对欧句的喜爱 (27)结束语 (29)致谢 (30)参考文献 (31)摘要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之交的著名女作家,其诗、词、文、赋并茂,尤以词甚。

对于词,她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实践者,同时也是一位认真的批评家,《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里的《词论》颇有气概地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见解,受到许多人的敬佩和推崇,虽然其中的一些观点引起了一些争议,但这是词史上第一篇总结词的创作,富有见解的专论,也是妇女文评的第一篇,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后人评《词论》有种种异议,李清照词作和《词论》也不一一合拍,这里,我们仅就《词论》来看看李清照关于词的一些见解。

第一部分简要分析了《词论》的著录和“别是一家”说的创立。

李清照的词论

李清照的词论

李清照的词论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女词人经典代表之一,其词论深刻透彻,指导意义极大。

她对词的评价及其创作方法极具启示性,下面我们一
起来看看。

首先,李清照对于词的定位是非常清晰的,她认为“无论志趣何属,词为万家之主”,强调了词作为“万家之主”的主导地位。

同时,李清照也认为,“词作之难,其妙莫测”,因此,“好词不求甚解,
但求形神俱臻”。

这说明了她对于词的创作非常注重形式和内容之间
的达成平衡,体现了文艺创作中形式与内容相辅相成的重要性。

其次,李清照对于词的主题和思想有深刻的见解。

她认为,优秀
的词应该体现“雅正之风,哀怨之情”,既要表达高雅的情感和思想,又要具有感人肺腑的情感。

同时,她还强调了人文主义的意义,认为“千古文章出人才”,要尊重人的个性和独特性,注重提高文学功力
和创作境界。

最后,李清照对于词的创作方法也有自己的看法。

她认为,创作
词首先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追求雕琢、生动、简练、精准的表达风格,同时要注重篇章结构的合理性和艺术性。

此外,她也提出了“化腐朽
为神奇”的词作原则,即在庸俗、平凡的题材中发现美和灵感,以此
来进行创作。

综上所述,李清照的词论不仅深刻透彻,更是对于文学创作的指
导意义极大。

它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写作的良好范例,更让我们深刻理
解了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此为我们创作提供指导和借鉴,会让我们的文学更具深度、高度和广度。

试论李清照的愁情词

试论李清照的愁情词

试论李清照的愁情词柔肠一寸愁千缕——试论李清照的愁情词●李庆枝摘要:李清照历来被誉为“言愁高手”,她本人也常在其词作中以“愁人”自居。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她的愁情词作了较为具体的论述。

首先,从内容上看,李清照将亲身体验入词,词作中的“愁情”经历了春愁到离愁到乡愁的演变;其次,从愁情的内涵来看,一方面是封建时代女性独立意识的展现,另一方面是作为女性自然人对家国之难的生命体验;最后,从艺术表现上看,她使用了多样化的言愁手法。

关键词:李清照愁情词女性独立意识生命体验言愁手法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雨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李清照这首“愁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的愁情词,令历代文人骚客大动笔墨。

李清照也因此被誉为“言愁高手”。

李清照究竟写了哪些愁情,又哪儿来的如此多愁令“双溪舴艋舟”也“载不动”呢?她是怎样做到言愁多而不使人厌倦呢?下面将结合李清照的经历和具体词作对这些问题略作探讨。

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论词中的愁情宋词善言愁,李清照则是“言愁高手”。

说她是“言愁高手”,原因有三:一、词作中“愁”字出现的频率之高;二、词作中愁情之浓之重;三、言愁手法之巧之妙。

后两条暂时不论,就拿第一条来说吧。

笔者曾作过统计,剔除存疑之作不记,在确信无疑的51首词(《全宋词》)中,无视“伤心”、“寂寞”、“幽怨”、“凄凉”、“凋零”、“憔悴”、“瘦损”、“泪痕”诸如此类的“愁”的替代词,也不管整体境界言愁者,单是直接标出“愁”字的就有17首。

古人也因此往往在读过李清照的作品后掩卷感叹:“此媛手不愁无香韵。

[i]”李清照的愁情词的创作按照她的经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少女时期、少妇时期、孀妇时期,与之相对应所展现出的愁情大致为春愁、离愁、离愁加乡愁。

(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春愁李清照是一位多愁善感的才女,在其少女时代即有大量词作问世。

浅析李清照词的艺术

浅析李清照词的艺术

浅析李清照词的艺术在中国几千年灿烂的文学发展史上,出现过许多伟大的诗人,杰出的作家。

但在文学史上占显著地位的女作家,却寥落不多。

宋代的李清照(1084-约1151年),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卓然自成一家。

她长于诗词,通晓音律,工散文,能书画,在诗、词、文、赋、文艺批评各方面都有杰作,在这些杰作当中,能代表她创作成就的,表现她思想生活、性格和艺术修养的还要数她的词,后世所称道的“李易安体”,正是指其而言。

李清照的词,在艺术上具有“别是一家”(李清照“词论”)的独创性,她善于运用优美生动的口语化文学语言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起着较大的影响,是公认的婉约派正宗词人。

李清照词的创作以南渡前后为两个时期,她十八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早年生活富裕,夫妻俩除爱好诗词,时相唱和外,亦致力于搜集和玩赏书画金石,因而,她的生活在前期是青春的憧憬,是幸福美满的爱情生活。

金兵入侵后,黄河南北相继沦陷,夫妇渡淮南奔,在混乱的局势中,其夫病死在南京。

此后,李清照便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今绍兴)、台州和金华一带,她过着难民生活,晚年的景观孤寂困苦。

她个人生活境遇的变迁,在其作品中得到了鲜明的反映。

在前期的作品中,多写闺情,表现闲适的生活,妩媚风流,韵调优美。

后期由于遭遇不幸,生活坎坷,词风大变,作品中反映出词人对亡国家破之痛,流离转徙之苦,其感情苍凉沉郁。

早年的欢乐,中年的黯淡,晚年的哀苦,是她生活史上的幕景,同时也是她不同时期创作的基本色调。

我们从其作品中,可以领略到词人的精神风貌和创作上独特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词作的艺术风格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流丽婉秀,明快活泼,长于抒情。

从其作品所反映的内容来看,李清照词中的闺情词、爱情词、乡情词的数量较多。

在其闺情词中,影响较大的是两首小令。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李清照词论

李清照词论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 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 许多愁。” 再嫁风波 “以桑榆之晚节,配兹驵侩之下才” 绍兴二年(1132)再嫁张汝舟,婚后毅然讼张妄 增举入官,与之离异,为时不过百日。
李清照后期生活
老死金华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 伤心枕 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 惯起来听。”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 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减字木兰花 》
有人怀疑这首词并非李清照所作,原因是其“词 意浅显,亦不似他作”(赵万里辑《漱玉词》)。
表面上是相思闺怨,却与男性词人同类题材有本 质差别。男性词人笔下是非婚姻关系的恋人之情, 而李清照是夫妻间的爱情。是妻子表达对丈夫生 死不移之恋,纯真动人,轻盈清妙。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采桑子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
妆。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 纱橱枕簟凉。” 潘安,西晋时河南人,潘安小名为檀奴,也可以说为檀 郎。李后主的词《一斛珠》中言道:“嚼烂红苹,笑向 檀郎唾。”
二、新婚前后
李清照前后期生活的转折
一、落难金陵 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 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
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 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 将老。 《永遇乐》:“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刘辰翁《永遇乐》词前小序:“余自乙亥(1275)上元, 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 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 而悲苦过之。”

李清照的词精选十首赏析

李清照的词精选十首赏析

李清照的词精选十首赏析一、《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词中以“寻寻觅觅”开头,表达了清晨清冷的感受,又表示凄凄惨惨的心情,“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暗指对秋天的思念,又形容夜里难以安息,“三杯两盏淡酒”,暗示酒足饭饱,却无法抵挡夜晚的寒风。

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以“常记溪亭日暮”开头,表达了对晚上景色的留恋,“沉醉不知归路”,表达了沉醉在美景中的心情,“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暗示把景物流连忘返,“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描写出晚上湖面上的清晰景象。

三、《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以“红藕香残玉簟秋”开头,描写出秋季清凉的气息,“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孤独的景象,“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表达了对那位未知的恋人的思念之情。

四、《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以“塞下秋来风景异”开头,描绘出秋天到来时的美丽景色,“衡阳雁去无留意”,暗示孤独的心情,“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地描绘出秋天的萧索气氛。

五、《永遇乐·谁家新燕啄春泥》谁家新燕啄春泥,散入碧云九霄。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程。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以“谁家新燕啄春泥”开头,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美景,“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程”,暗示离别的悲痛,“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表达了对苍老的恐惧之情。

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苏者聪李清照(1084-1151?-1155年?),号易安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是宋代南渡前后重要作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女词人。

她的词属正宗婉约一派,但又独具艺术风格,在词史上独树一帜,“不独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清李调元《雨村词话》)赢得世人的高度赞誉,它至今还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为人们所钦敬折服。

以下略谈几点:把抽象感情形象化。

人的情感的表达多易流于抽象空洞概念,尤其是抒情诗词更难描写得生动形象,而李清照则善于言情,如写她愁情之多:“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船的容量极大,可却载不动她的忧愁,说明她愁情之浓之重之多。

这就把她在丈夫赵明诚逝世后的愁苦突现了出来。

“悲深婉笃,犹令人感伉俪之重”(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又如她写思情之不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通过形象描绘出思情极难排遣。

她继承而又发展了俞仲芳“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描写,从而使清照对明诚的思苦宛然在目,作品因此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陈廷焯评此词:“易安佳句……‘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白雨斋词话》)善于借景抒情。

清照常常在词中借助景物来表现情怀,使之达到渲染感情的良好效果。

她有的词一开端就写景,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即是以室外“薄雾浓云”的阴霾天气、室内瑞脑消尽的寂寥,来烘托清照独处闺房的孤寂和百无聊奈的情绪,为以下说出人的消瘦作了铺垫,从而达到了“水到渠成”的艺术效果。

清照借景抒怀的典范之作要算《声声慢》,开端三句,既是写客观环境的冷寂,亦是抒发作者心境的悲凉,二者浑然一体,撼动着读者的心弦。

词中的景物:淡酒、急风、雁儿、黄花、梧桐、细雨,都是为作者抒情而设。

如雁儿,就不是一般的飞鸟,而是从北往南的可以传递书信的鸿雁。

黄花,既不是含包欲放的,也不是盛开的,而是凋零的。

浅谈李清照的词风格

浅谈李清照的词风格

浅谈李清照的词风格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

那么李清照的词的风格是怎样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浅谈李清照的词风格篇1李清照:第一位女词人李清照(公元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俩情投意合,如胶似漆,感情笃深,“夫如擅朋友之胜”,常投诗报词,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南京),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

李清照曾作《如梦令》,描述她少女时代在济南的欢乐生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她的构思新颖,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体怨词所能相比的,如《一剪梅》下篇抒发词人盼望丈夫来信的心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她在连遭国破、家亡、夫死之痛,所作词章更为深沉感人,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比如那首著名的《声声慢》,在南渡之初,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浅论李清照词的内容和风格

浅论李清照词的内容和风格

浅论李清照词的内容和风格内容摘要: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她的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和大自然的绮丽风光,词风清新明丽;后期词写国破家亡后的离乱之情和故国之思,词风凄婉沉郁。

Abstract: Li Qingzhao is the greastest poetess in Chinese literature history,she is the delegate of the graceful style. Her poem was dicided into two times by the "Jingkang.Zhibian". Most of her former poems described maiden's daily life and the scene of the nature, the style of the poem is graceful. The later poem almost describe the sorrow and feels of miss her homeland, the style of the poem is sorrowful.关键词李清照;前后期词;内容;风格Key Words: Li Qingzhao; Poems of different times; Content; Style李清照(1084—约1151),山东济南人,自号易安居士。

她出生于文学气氛浓厚的书香世家,通晓音律,工诗能文,而且还擅长金石书画,在文学理论方面也颇有建树,她的词学名著《词论》独抒己见,见解深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全面、系统的论词专著,也是中国文论史上一部影响深远的不朽之作。

在《词论》中她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词论——“词别是一家”,第一次从理论的高度厘定了诗词的分野,确立了词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

李清照《词论》浅议

李清照《词论》浅议

李清照《词论》浅议
词论,是由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李清照所撰写的一篇短文,文中展现出李清照的词学观以及其有关词艺术的思想。

她在文中指出,诗、词都是语言艺术,它们不只依靠形式,还要借助情感来表达真情。

正是因为强调情感与抒情,诗词才能得以传神。

在此文中,李清照还指出,诗必须具有美的内涵和抒情的气质,要善于触及读者的心灵,以达到抒发灵魂的效果。

这是李清照作为一名优秀的婉约派词人,应有的理念,她信念上下文抒情,同时也加强了情愁,使其词能够真实反映出作者内心真实的思绪与情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意味。

浅析李清照的词的论文

浅析李清照的词的论文

浅析李清照的词的‎论文浅析李清照‎的词的论文摘要‎:李清照‎的词或抒写爱情生‎活的真情实感,或‎抒写夫妻别离刻骨‎铭心的相思之苦,‎或写国破家亡、悲‎欢离合,忧国忧民‎之情。

本文通过列‎举李清照词作中各‎类较有代表性的词‎进行分析,一方面‎说明李清照的词作‎。

不管是哪一类都‎是词人内心情感的‎“真”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说明李‎清照的词作,既炼‎字炼句、炼意炼格‎,又“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即艺术风格的“婉‎”。

李清照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她能使‎内心情感的“真”‎和艺术风格的“婉‎”达到完美的统一‎,即内心情感的“‎真”使作者倾注于‎采用深婉含蓄的笔‎法加以表达,而深‎婉含蓄的笔法则使‎真挚恳切的情感更‎具感染力。

也就是‎说李清照的词是“‎情真意切,深婉含‎蓄”的统一。

‎关键词:‎情真‎意切;深婉含蓄;‎炼字炼句;炼意炼‎格;寻常语;易安‎体以词为乐‎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南宋著名‎女词人,她为丰富‎我国诗词创作。

发‎展我国诗词理论。

‎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她的词。

由于历‎史的原因,散佚的‎很多,流传至今的‎约四五十首。

虽然‎数量不多,但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

明代杨慎说她:‎“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

使‎在衣冠。

当与秦七‎(观)、黄九(庭‎坚)争雄,不独雄‎于阁也。

”清代李‎调元说:“易安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吴文‎英)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周邦彦‎)之班。

盖不徒俯‎视巾帼。

直欲压倒‎须眉。

”李清照是‎标准的婉约词人,‎她善于把自己真切‎的情感。

借助词这‎一文学形式,表达‎得婉转柔美,蕴藉‎含蓄,这也就成了‎李清照词的主要特‎色。

情真意切‎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是作者对社‎会对人生进行深层‎思考后的最本质的‎反映,是作者真情‎实感的具体表现。

‎李清照‎的词之所以深深地‎打动人们的内心。

‎令世人吟诵不衰,‎其原因就在:一方‎面。

她真实地描写‎了在动荡不定的社‎会背景下,自己坎‎坷不平的生活道路‎:另一方面。

李清照的词解析

李清照的词解析

李清照的词解析
1.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这词写得多妙啊!就好像我们自己喝醉了在那美丽的溪边亭子流连忘返一样,能感受到她当时的快乐与沉醉吧?
2.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哇塞,这一连串的叠词,把那种孤独和凄凉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不就像我们有时候心里空落落的感觉吗?
3.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哎呀呀,把人形容得比黄花还瘦,这得是多深的思念和哀愁呀,想想都让人心疼呢!
4.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少女的娇羞跃然纸上,这不就是我们年轻时面对喜欢的人那种小心翼翼的模样吗?
5.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词真的太有感染力了,就像我们和远方的爱人互相思念着,却只能各自忧愁一样。

6.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感情可真顽固啊,就像那怎么赶也赶不走的烦恼,一直在心里挠痒痒。

7.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瞧瞧这气魄,这可不是一般女子能写出来的呀,多让人佩服!
8.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问得好有意思呀,就好像我们在和朋友讨论花的肥瘦一样,好生动啊!
9.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这得是多失落才会连头都懒得梳呀,真让人心酸。

10.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种物是人非的感觉太难受了,就好像我们失去了重要的东西,话还没说出口眼泪就先流了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花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朗读的技巧,熟读体味情感。

2.品味鉴赏意象,体悟词人感情。

3.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品味“酒”“黄花”等意象,体悟词人的感情“愁”。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酒”“黄花”等意象和结合诗句感受词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提示:以“愁”的母题导入)中国的古典诗词情深意切、意蕴绵长,以“愁”为母题的诗词比比皆是。

崔灏如此说思乡之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秦观如此说寂寞之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李煜如此说亡国之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轼如此说生死离别之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笔下的相思之愁。

二、作者资料简介说到李清照的相思之愁,不得不提她的丈夫赵明诚。

李清照18岁时与赵明诚邂逅并且喜结连理,才子配佳人,两人恩爱有加,一同研究诗词和金石。

李清照词中的相思之愁的对象,多是她的丈夫赵明诚。

今天我们学一首李清照南渡前早期的、表达相思之愁的作品——《醉花阴》。

三、《醉花阴》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独自初步感受一下词的意蕴。

1、学生自读(2分钟)大家自由朗读完之后,有什么感受?(预设答:语调低沉缓慢,感情哀伤等)哪位同学乐意为我们朗诵一下?2、学生代表范读(2个同学)每一位同学读完后,请同学们作评价。

老师再做点评。

3、写作背景我们要掌握一首诗词的朗读节奏和感情,可以通过诗词的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赵明诚到仰天山罗汉洞赏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自在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因写这首词赠给赵明诚以解愁绪。

因为是重阳节的作品,后来黄升(宋)在《花庵词选》中题为《醉花阴·九日》。

“醉花阴”词牌名为李清照首创,双调小令,押仄韵格,按照本词,它押的是ou韵,朗读时,我们要用低沉缓慢的语气,感情浓厚又不热烈,带有哀伤的基调,适当停顿。

比如:“薄雾/浓云/愁/永昼”。

4、教师范读5、学生齐读四、《醉花阴》意象的解读和情感的体悟(重点!)1、意象与情感一个“愁”字贯穿整首词,也就是所谓的词眼。

那么,词中哪些意象体现出愁呢?请大家找一找,共同讨论如何体现“愁”的。

(讨论两三分钟,2个人回答)请一位同学来谈谈她的理解。

(预设答案:西风、黄花、酒、暗香、东篱等。

适当点拨)除了这些,还有吗?(同学们认同她的理解吗,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请另外一个谈谈她的理解。

同学们找意象找得很准,理解也很恰当。

老师再补充一下,请看幻灯片(显示:词中提到的意象的特征和用意)。

小结:薄雾、浓云:薄雾淡淡,云霭浓浓。

“愁因薄雾起”,这样的阴天使人低迷忧郁,愁绪满怀。

东篱:指菊花圃,赏菊是重阳节的一个习俗。

这里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典故,一个人重阳赏菊,孤独排山倒海而来,独坐东篱愁绪飞。

西风:暗含凄冷萧瑟之意。

(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酒:麻木神经,或助兴,或消愁。

酒在古代的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文学中的意象也是丰富多彩。

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学多的关于“酒”的诗句: 别时,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大醉一场;喜时,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欣喜若狂;感怀时,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人生苦短;孤独时,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忧愁时,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消愁不成反添愁。

李清照喜欢饮酒,借酒消愁,“沉醉不知归路”“浓睡不消残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然而愁哪是那么容易消除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愁上加愁。

酒,对李清照而言,似乎已经附带一种化不开的愁绪。

黄花:菊花,有高洁、隐逸的象征,是重阳节的时令花,赏菊是重阳的习俗,然而,一个人孤独赏菊时,菊花,勾起人的相思,只会愁上加愁。

李白“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白居易“黄花助兴方携酒,红叶添愁正满阶”,李清照“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无人陪伴的重阳节,菊花,终究是伤感之花。

而李清照词的黄花又有特殊的意味,她是以瘦小的黄花比喻瘦削的自己呢。

2、时间词、重点词与情感(提示:凉、透、瘦)这种愁,通过特殊意象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愁,还在特殊的时间里变得更加的浓烈!重阳节,独自一人赏菊,怎么能不觉得时间漫长、日子乏味呢?!愁,涌上心头。

这样的“愁”达到了什么程度呢?(凉、透、瘦)凉,既是天气带来的体凉,也是孤独寂寞思念之痛带来的心凉,这里用了一语双关的修辞。

这种愁,凉彻心扉,一个“透”字,点出了词人过度思念丈夫的沉重的愁和无法解相思的无奈之情。

“瘦”,有这样的诗句:“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词人们以花草树木自喻,形容身形消瘦、神态憔悴,李清照更添一笔,以对比的手法突出强调自己比黄花还瘦削,神态更加憔悴,可谓巧夺天工。

李清照在自己的词中多次写到相思成愁、因愁而“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也因这出名的诗句被称为“李三瘦”。

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写相思瘦的诗句不胜枚举,大家能想起哪些?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凤栖梧》),温庭筠“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南空子》),王实甫“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西厢记》),他们写的“相思瘦”功力不凡,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整首词,“愁”是感情基调,词人在词中是通过这些体现的:意象:薄雾、浓云、酒、东篱、暗香、黄花、西风时间词:永昼、佳节、重阳、半夜、黄昏后重点词:凉、透、瘦这也算是鉴赏诗词感情的一种方法。

五、《醉花阴》整体情感感悟通过感悟意象,解析关键词语对“愁”的助兴作用,我们把视野投放在整首词中,去感悟一个整体环境中,词人整体的“愁”。

薄雾淡淡、云霭浓浓的阴天,正是重阳佳节,让我觉得心中格外惆怅,根本无法打发这样的无聊时光啊,我一个人静静地看着金兽中不但焚烧消减的瑞脑,百无聊赖度日如年。

去赏菊吧,虽然很烦闷,但是这样的重阳习俗,我还是要耐着性子去完成,沾染了一身的菊花香,黄昏后才回到房里。

西风萧瑟,不断地挑动着门帘,如此凄凉,不要说离别不苦啊,我简直比菊圃里的黄花还要瘦削,还要憔悴。

许许多多的意象营造出一个凄凉的环境,这样特定的环境塑造的是一个多愁善感、相思成愁、憔悴瘦削的女子。

如此惹人怜惜。

(齐读)通过深入感悟之后,我们再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这首忧伤而优美的词,《醉花阴》。

六、探究赏析(讨论)你最喜欢《醉花阴》的哪一句?请谈谈你的看法。

(5分钟时间。

然后请同学起来发表观点。

加以评价。

2个人。

)预设:如果学生提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他赏析完后,教师补充:《嫏嬛记》的故事,“只三句绝佳”,是千古名句。

七、作业《醉花阴》塑造了一个在重阳佳节独自赏菊、相思成愁的女子形象,请你发挥想象,用第一人称把这首词的内容改写成散文片段。

八、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解读意象的方式,仿佛遇见一个在闺阁中思念丈夫、度日如年的女子,感悟她从内而外绵长浓厚的相思之愁,让我们对李清照又有了深刻的理解。

课后时间多积累一些李清照的“愁”的诗句,同学互相交流。

背熟《醉花阴》。

这节课上到这,谢谢大家!陈英燕2012.05.23(“青蓝杯”)分享:14喜欢赠金笔浅论李清照的词[内容提要] 本文拟探讨李清照不同时期生活状态对其词作的影响。

主要论述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在家庭环境及自然环境中受到熏陶,培养了良好的文学素质,造就了她率真自然的个性和心灵,奠定了她独立自由的创作风格;婚后的李清照与丈夫感情厚笃,意趣相投,这种两情相悦、刻骨相思的夫妻之情深深影响了李清照词作的内容,赵明诚给李清照的情感体验成为她闺情词的创作的土壤;“靖康之变”打破李清照原来的生存状态,生活动荡不安,她从个人感受的角度侧面反映社会现实,国破家亡之痛成为李清照人生中实实在在的生命体验。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精于诗词。

她的词作独步一时,将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交融一起,浑然一体,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

她的词作之所以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是由于词中的情感和生活都是她的亲身经历与亲身体验。

既然李清照的词与她的生平有如此密切的联系及因果关系,那么,追寻她的生活轨迹便可更深刻地理解其词作的思想内容及艺术个性。

本文拟探讨李清照在其婚前、婚后及其丈夫赵明诚病逝后三个阶段其词作的思想内容及艺术个性。

(一)婚前:幸福美好的生活,多情浪漫的情怀李清照出生在文化氛围浓厚、颇有声望的仕宦之家,有着优越的家庭教育。

她的父亲李格非是北宋著名学者、文学家。

李格非博学多才、文思敏捷,他下笔尚“诚”,提出“诚著”为文学批评的标准,要求诗文要有真情实感,“字字如肺腑出”。

②李清照的母亲也善文工词,颇有文化素养。

李格非夫妇思想开放,并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迂腐之见,他们带领小清照踏进了广阔的知识领域,诵读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浏览笔记小说、轶事遗闻,使小清照从丰富的历史和文学资料中吸取营养。

自小聪明过人的李清照幼年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历城度过,五六岁后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

因此,李清照早年人生得意,生活安定幸福,其词作也相应受其生活状态影响,词中人物形象多有浪漫之情,且乐观向上 ,感情热烈。

所以在这段时期内李清照的词多以浪漫为基调,直抒胸臆,生机勃勃。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无比热爱生活的女子。

她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于闺房绣楼之内,而是踏出重门深院划小船、荡秋千,与家人游东京、观花灯、逛街景,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寄情于山水,表现出她那蓬蓬勃勃的春春气息。

她在早年所作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在这首小令中真实地描述了她年少时一次愉快的郊游。

在宋朝礼学鼎盛的阶段,封建礼教对女子诸多束缚的时期,我们从她身上却根本看不到什么封建规范、礼教枷锁的影子,她驾舟游玩,不觉天色已晚,却丝毫不担心回家受家长的责骂,由此其家庭开明程度可见一斑。

正是因为词人这种与一般的封建大家闺秀所不同的生存状态,才让她比别的女子有了更多的自由与特殊的生活体验,使她信手拈来某一生活场景入词也显得那样的与众不同,充满了健康明快的色彩。

而大自然的晚霞落日、绿水红莲这些著名的景物,被融入词中,好像一幅清新别致的图画。

透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李清照少女时代那活泼开朗的性格,她无拘无束,无忧无虑,自由健康地成长着,令人真实地感受到她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