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49347b0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0e.png)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在当今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广受关注的话题。
由于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加重,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此背景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也随之出现。
本文将探讨这些理论和实践,并分析它们的作用和现状。
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1. 环境保护的理论环境保护理论主要是关注如何保护自然环境,保障地球的生态平衡。
主要包括环境法律、环境伦理学和环境科学。
环境法律主要是规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等。
这些法规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治理环境问题,保护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环境伦理学则是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应该如何在环境保护和发展之间做出权衡。
环境伦理学认为,人类应该发挥其智慧和创造力,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满足社会的需要,但也应该尊重自然的价值,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最后,环境科学是研究环境的科学,主要包括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地理学等。
这些科学通过研究环境的变化和影响,提供了保护环境的科学依据,也为环境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2.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主要是关注如何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
其核心是通过保护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生产率和生活水平,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经济模式。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①经济方面:强调发展应该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平衡,鼓励科技创新和绿色增长。
②社会方面:强调发展需要保障社会公正和平等,促进人的发展和幸福,注重贫困和不平等的缓解和消除。
③环境方面:强调发展应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利用。
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主要包括政策、技术和市场三个方面。
1. 政策上的实践政策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来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持续性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环境持续性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38d75cd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cd.png)
环境持续性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迅速地改变环境,但是又开始关注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概念不仅仅指环境的保护,更关注在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从而为未来的发展保留优秀的自然和人类环境。
可持续性是关于长期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发展。
它是针对不只是当前的需要,而是考虑未来需要的一种方式。
环境持续性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就是来探讨如何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让我们探讨一下环境持续性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一、环境持续性发展的理论环境持续性发展的理论主要有:1、绿色经济理论绿色经济理论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它的核心是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和社会公平所需的资产之间的平衡。
它的目的是通过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联,促进可持续发展。
2、生态系统服务概念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物质和非物质产品以及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概念是一个可以帮助人们识别生态系统的价值和重要性,提高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和管理的一种方法。
3、消费品生命周期理论消费品生命周期理论是通过阶段性评估来控制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一种方法。
它认为,消费品从生产到使用,再到结束使用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应该从整体上考虑并控制风险。
二、环境持续性发展的方法环境持续性发展的方法主要有:1、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考虑环境持续性发展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包括政府、企业、公民等。
各方面应该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综合考虑,以实现平衡发展。
2、加强环境管理加强环境管理是实现环境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政府要严格管控企业排放和废弃物的处理,同时公民也要做出自己的努力,例如减少自己的碳足迹,少用一次性餐具等,促进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3、加强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通过环境教育,人们可以了解更多有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知识,促进全社会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和行动。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d166b4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2d.png)
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和框架,旨在平衡人类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在全球范围内,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为传统的发展方式在长期内面临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的威胁。
可持续发展理论提供了一种集成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重点在于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发展机会。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可持续发展理论通常包括三个维度:经济、社会和环境。
这三个维度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经济维度上,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经济增长和财富分配的公正性。
社会维度关注人们的福祉和平等,并强调人权的保护和社会公正。
环境维度关注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健康,旨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理论基于一些核心原则,这些原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则:1.长期规划: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长期的影响和结果,以确保未来世代的发展机会。
2.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应该追求经济增长,并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财富的公正分配。
3.社会公正:可持续发展要求减少贫困和不平等,并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
4.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保护生态系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分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5.政策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公民社会的协作和合作,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挑战在实践层面上,可持续发展需要各方努力合作,实施具体的措施和政策。
以下是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例子:•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例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提倡循环经济,减少废物产生和资源浪费。
•推动公共交通和共享出行方式,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加强环境教育和意识提高,培养公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行动。
•采用可持续的农业和畜牧业实践,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然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也很多。
其中一些挑战包括:•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之间的权衡,很多时候需要做出艰难的决策。
•资金和资源的限制,可持续发展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技术支持。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39f70af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b.png)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人们越来越关注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议题。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影响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模式。
这一理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被提出,而如今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要发展目标。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的是一个平衡的状态,即在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领域达到的平衡。
从经济方面来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消耗。
环境方面,要求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确保自然资源的可再生性。
社会方面,要求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保障人们的基本权益。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的良性循环。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各国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都在积极行动。
从政府层面来看,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以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行动,例如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推动绿色出行等。
企业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采取了诸如生产技术的创新、使用可持续材料等方式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社会组织方面,非政府组织也成为了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公益宣传、教育和行动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推广。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也在不断开展中。
例如,欧洲联盟制定了《欧洲2020战略》和《循环经济行动计划》,旨在促进可持续经济增长和资源循环利用,并在各个领域中实现节能、减排和环保等目标。
另外,联合国也于2015年通过了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在2030年之前实现包括消除贫困、促进教育和性别平等、推动经济增长、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等17个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目标。
总体来说,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离不开多方的合作,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
这一理念也同时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关注和付诸实践,例如减少塑料袋的使用、购买环保产品和加强能源节约等。
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6cae5a3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97.png)
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1. 环境与健康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包括对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和如何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认识。
发展和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是生态系统稳定性中的关键因素,因为它们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影响可分为两类: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直接影响包括能源利用、土地利用、化学物质释放、废弃物排放、水资源利用、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等方面。
间接影响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可能导致气候变化、过度捕捞、资源过度开采等问题。
生态可持续发展不仅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考虑了生态系统对人类健康和福祉的影响。
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是人类健康和福祉的重要影响因素。
例如,地球暖化和空气污染导致的健康损害及其后果是对健康和福祉的直接影响。
因此,生态可持续发展成为保障人类健康和福祉的理念,是通过保护和恢复自然资源和环境,实现人类更长久的福祉和健康生活的手段。
2. 资源管理与环境政策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需要建立合理的资源管理和环境政策。
资源管理是指通过正确的技术和策略来保护和管理不可再生和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这包括必要的资源评估和规划,以确保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在资源管理中,需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保障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环境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法规和政策来保护环境,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
环境政策需要考虑到所有人的利益,从而保证零碳排放、垃圾回收利用、空气质量等多个方面的环保标准得到遵守。
政府需要强化人民的环保意识,发挥积极作用,以确保生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3. 全球减排与转型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共同行动。
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和经济体系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所有的人类都面临着共同的生态危机和挑战。
全球减排和可持续能源转型是为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
全球减排是指通过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来降低气候变化的影响。
该目标需要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减排的策略可以包括通过自然界永久储存碳的方法、改进现有的技术和工艺,更好的能源政策等方面展开。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施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62321a2b7375a417866f8f0e.png)
DUV:直接使用价值;
IUV:间接使用价值;
OV:选择价值;
第四节 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合理开发合理 利用自然资源,使再生性资源能保持其在身产 能力,非再生性资源不至过度消耗并能得到替 代资源的补充,环境自净能力能得以维持。
一、自然资源的分类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被人 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和。
响应指标
主要包括人口出生率、教育投资占GDP
的比率、再生能源的消费量与非再生能源消 费量的比率、环保投资占GDP的比率、污染 处理范围、垃圾处理的支出、科学研究费用 占GDP的比率等。
第二节 有关改进衡量发展指标的新思路
一、衡量国家(地区)财富的新标准
人造资本
国
家 财
自然资本
富
人力资本
人造资本
从注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注重长
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发展; 从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知识经济推动型的发
展。
一.对传统经济学的修正
(一)对传统国民生产总值(GNP)的修正
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ion):指一个 国家在一定时期(一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国内 和国外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应该包括全球、国家、 地区以及社会四个层次,他们分别涵盖以下几个 方面: 社会系统,主要有科学、文化、人群福利水平 或生活质量等社会发展指标,包括食物、住房、 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就业、卫生、教育、培训、 社会安全等; 经济系统,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规 模、效益等;
人力资本不仅与人的先天素质有关系,而且与
人的教育水平、健康水平、营养水平有直接关
系。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af7cb1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a9.png)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人类的生存和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共识和目标。
可持续发展需要掌握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
一、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和方法之一。
它强调利用和循环再生资源,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循环经济可以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原材料消耗,减少废弃物排放和环境污染。
在循环经济领域,绿色设计、绿色制造、产品回收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
比如,通过重复使用和回收制造业中的废料和产品,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二、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是可持续发展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和方法。
生态城市的目标是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它通过优化城市规划和设计,建设绿色区域,采用低碳、节能技术和资源管理系统等手段,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和环境质量。
生态城市还注重社会、文化、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众多城市都在积极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如新加坡、温哥华、雪梨等。
三、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平衡和协调。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
它旨在通过促进公平和融合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从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强调社会公正和全球合作,减少社会不平等和全球环境问题的恶化。
四、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个较为新的可持续发展领域。
它强调利用农业生态系统来优化农作物生产,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它还注重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并使农民获得更多的经济和社会福利。
生态农业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收入,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实现农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结语上述几个理论和方法只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会不断发展和改进。
可持续发展知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与实现模式
![可持续发展知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与实现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48f0f611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3.png)
可持续发展知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与实现模式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由此,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的重要话题之一。
可持续发展并非简单的环保理念,它是包括全球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在内的综合性议题。
本文将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与实现模式。
1.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是满足当前人类需要的同时,不破坏未来世代满足自己需求的资源和生态环境。
具体而言,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环境、社会和经济。
1.1环境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断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及过度的消费和排放,已经给地球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要实现可持续环境,我们需要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减少污染和排放,同时放缓全球气候变化。
1.2社会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保证社会正义和人权,加强社会公正和包容性,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地分配资源和利益,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分享可持续发展的成果。
1.3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应该是可持续的、包容的和公正的。
可持续发展需要推动经济增长,但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相反,必须在更强的环境保护下实现经济发展。
可以通过制定环境税收和有关环境税收刺激政策等方式,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实现2.1政策层面政策层面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需要尽可能制定相关的政策,包括相应的环保法规、经济激励政策、技术创新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等,以带动经济、环境、社会联动路径的持续改变。
压实责任、激励创新、合理分配资源、规划未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2科技创新减少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占用是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目标。
科技创新的发展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推广清洁能源技术,推动绿色制造和绿色旅游等发展,从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的推广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实现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推动企业的可持续经营。
经济学中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经济学中的可持续发展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f62961b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a.png)
经济学中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关键议题,旨在寻求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会妨碍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在经济学领域,可持续发展理论提供了一种框架,以确保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社会公正相协调。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中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并就其原则、应用和挑战进行探讨。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原则1. 环境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是环境可持续性,即确保经济活动不会对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
该原则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废弃物处理和生态系统的保护,以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2. 社会公正: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增长能够公平分配社会资源和利益。
该原则关注贫困、教育、卫生保健和社会参与等问题,力求减少贫富差距,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3. 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应该追求长期的、持续的经济效益,而不是简单地依赖于短期的利润。
该原则强调投资于可持续技术和创新,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排放和废物。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应用1. 农业与食品安全: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农业领域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可持续农业实践包括有机农业、农业生态系统管理和精细农业技术的使用,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土壤质量,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这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和农民的生计。
2. 能源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论对能源和环境保护的研究也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提倡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改进和碳排放减少,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减缓气候变化和降低环境污染提供了策略和目标。
3.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城市发展: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的重要趋势,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可持续城市发展理论强调城市规划、绿色建筑、可持续交通系统和资源回收利用等,以减少城市能耗、改善居住环境,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面临的挑战1. 利益冲突: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实践中往往会面临各种利益冲突。
例如,环境保护投资可能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从而减少经济增长;贫困地区的开发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破坏。
发展原理及方法论
![发展原理及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00d955b8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30.png)
发展原理及方法论一、引言发展是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基础,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个人幸福的关键。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发展的原理和方法论,以指导我们的实践行动。
本文将探讨发展的原理和方法论,并提供相关数据和案例来支持我们的论述。
二、发展的原理1. 经济发展原理经济发展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其原理主要包括:(1)资源配置优化: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2)创新驱动: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3)市场导向: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导和调控,实现资源配置的自主性和高效性。
(4)开放合作:通过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2. 社会发展原理社会发展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方面,其原理主要包括:(1)人本导向:将人的需求和福祉放在社会发展的核心位置,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2)公平正义: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减少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3)法治建设: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保障公民的权利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4)文化传承:弘扬本土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3. 环境发展原理环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原理主要包括:(1)生态保护: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2)绿色发展: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可持续利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再生能力。
(4)环境治理: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建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三、发展的方法论1. 经济发展方法论(1)产业升级: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的升级和转型。
(2)区域发展:通过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协同发展。
(3)人力资本投资:加强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提高劳动生产力和创新能力。
(4)金融支持:建立健全的金融体系,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2. 社会发展方法论(1)教育投资: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二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ab6760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fc.png)
11
新闻:中国式节能减排冲刺:限电 限产
截止目前,离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只剩下最后一个季度的时间,尚未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地方心急如焚,强制 性限电措施大有蔓延之势。尽管发改委出面点名批评了部分地区超乎寻常的做法,但同时仍强调,国务院要求各地 对落后产能坚决依法关停淘汰,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 对于此轮强制性色彩浓重的节能减排风暴,业内议论纷纷。争议主要集中于限电限产是否过于简单粗暴、是否具有 可持续性?上述问题的答案显然毋庸置疑,但最关键的还是,政府已明确将节能减排的完成情况与地方官员的考核 挂钩,目前时间紧迫,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直接拉闸限电。 不过,节能减排显然不是简单的拉闸限电。 “节能减排”是政府通过政策调控,如对高耗能企业执行较高的电价增加这些高耗能企业的生产成本,逐步淘汰这 些能耗高而产出又低的企业,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节能减排既然是好事,但也需要科学的办法加以配合和引导。 目前的矛盾是长期积累下来的。一方面是地方政府要依赖高耗能支柱产业拉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则要完成上级的 指标。某种程度上讲,当下污染严重、减排任务紧迫,正是由于很多决策者平时盲目追求地方GDP、不惜透支能 源环境资源,没能做到科学发展造成的。 启示: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上页,产业重组、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等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2
3、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科技进步对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1)资源代换的客观基础和条件
资源代换原理:在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历史上,起着决定性的资源要素随着社会发展程度 的不同而逐步升级,基本趋势是高级资源要素提到低级资源要素。
资源代换发展顺序:
采集和渔业时期 农牧业时期 工业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
实际情况则是,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成了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以 钢铁和水泥等为代表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投资不降反增,直接加大了减排的难度,也导致减排任务陷 入了尴尬境遇。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4ec940f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0.png)
环境管理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 三种不同观点
➢ 可持续发展观 ➢ 不计自然成本的传统经济增长观 ➢ 消极保护自然的零增长观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 可持续发展的产生与深化
• 197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通过《人类环境宣言》,认识到了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 1987年,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 未来》,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 念。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组织单元——区域 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层次体系及其调控——行政职能体系 区域联合(生产要素禀赋差异促进区域走向联合,走向区
域经济一体化)例:长株潭城市群 区域利益的协调 例: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改变人的思想观念
三、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 1992年 ,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 并通过了《21世纪议程》,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02年《联合国环境会议》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ppt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ppt](https://img.taocdn.com/s3/m/c314c120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d0.png)
为了维护和恢复生态平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和破坏、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环境保护理论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保护理论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以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环境保护不 仅包括防止污染和生态破坏,还包括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发展水平的提升。
应对全球性问题
积极参与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如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共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
THANKS
感谢观看
资源化
将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
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 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能源 消费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实现经济发 展与碳排放的脱钩。
发展清洁能源
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 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
加强信息披露与透
明度
提高可持续发展相关信息披露的 透明度,让公众了解可持续发展 的进展和成果,增强公众的信任 和支持。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
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分享经验与技术
学习借鉴国际上可持续发展的先 进经验和技术,结合本国实际情 况加以应用和创新,推动可持续
原则
公平性原则
强调在发展过程中,应确保不同 地区、国家、代际之间的公平, 满足所有人类基本的生存和发展
需求。
持续性原则
要求人类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应 保持资源的可持续性,避免过度消 耗和环境破坏。
可持续发展原理
![可持续发展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7b3b89d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48.png)
可持续发展原理
可持续发展原理是一种谋求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可持续性的发展策略。
其核心概念是,在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同时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因素,并在这三个方面之间取得平衡。
在经济层面上,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健康的经济体系,实现可持续增长。
这需要采取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方式,降低资源的浪费和排放的污染。
同时,还需要在经济活动中注重社会公正和合理分配,避免贫富差距过大,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在社会层面上,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这需要建立一个包容性的社会,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同时,还需要关注社会公众的健康、教育和福利,并加强社会参与和民主治理。
在环境层面上,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环境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这需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并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总的来说,可持续发展原理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平衡,追求长期的可持续性和整体的发展。
只有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确保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够享有美好的生活。
经济学中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学中的可持续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6f38764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ac.png)
经济学中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经济活动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关注。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经济学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原则和实践。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指以满足当前需求为前提,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在经济学中,可持续发展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短期经济利益。
2. 社会公正与经济增长的平衡: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正与经济增长的平衡。
经济发展应该使得社会福利得到提高,并减少贫富差距。
3. 资源的有效利用:可持续发展要求资源的可再生与非可再生部分都要得到有效利用,避免浪费和过度消耗。
4. 长期与短期的平衡:可持续发展要求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需求。
经济活动不能只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长期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二、经济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模型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同的模型和理论。
1. 环境承载力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活动应该在环境的承载范围内进行,不超过环境的负荷能力。
这意味着要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废弃物排放。
2. 内生增长理论:该理论主张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配置优化实现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通过改善生产方式和能源利用效率,经济可以实现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 循环经济模型:该模型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模型还涉及到产品设计、生产过程、废弃物处理等环节。
三、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挑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和组织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1. 政府政策:政府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推行可再生能源政策,并设立奖励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 企业责任: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承担环境和社会责任。
许多企业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减少环境负面影响,推动社会公正。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fbcb4ca0066f5335b81214c.png)
物资生产虽然有 物资生产规模的扩大, 所显现,但只是 逐渐发育成为一个独 作为人口生产的 立的系统,从人口生 一个附属部分; 产子系统中脱离。
整理课件
36
世界系统演变过程示意图
工业文明时代
人
物
物资生产的规模、功能、作用
逐渐强大,从而成为能与人口
生产、环境生产并列的一个子
系统,它们通过环状联结构成
环
了世界系统。
整理课件
37
世界系统演变过程示意图
一种生产到两种生产再到三种 生产,反映人类对世界系统的 认识过程。
♪ 环境生产处于最根本的地位,它是另外两种生产产 生和发展的基础。
♪ 但是,人类对于世界系统的结构和演变情况的认识 是严重滞后的。
承认环境生产子系统的存在及其在系统中的基础 地位,才是正确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最废 终弃
物
生
产生
产
资
源
资
环境
料
生产
自然力
整理课件
叶文虎 教授的 三种生 产理论
28
(二)物资生产、人口生产、环境生产的 内涵及其联系
物质 生产
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 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 该过程生产出生活资料去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同时 产生加工废弃物返回环境。
该方向的研究以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莱 斯特·布朗、Macneill和Pearce等的“绿色经济”有关 研究为代表,其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是世界银行的 “国民财富”评价指标体系。
整理课件
13
社会学方向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它以人口增长与控制、消除贫困、社会发展、分配 公正、利益均衡等社会问题作为基本研究对象和内容, 其焦点是力图把“经济效率与社会公正取得合理的平衡”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判据和基本手段,这也是可持续 发展所追求的社会目标和伦理规则。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8b97574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2.png)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第一章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可持续发展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平衡与协调,确保当前世代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不影响下一代满足自身需求的可能。
其主要原则包括:保障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社会公正和提高人类福祉。
在实践中,需要注重绿色低碳、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第二章可持续发展的实践1. 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能源是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也是影响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能源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主要包括尽可能地使用清洁能源,较少使用化石能源;鼓励和支持绿色化技术创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制定和实施能源消耗的合理规划,以降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 社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社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权利和义务、促进社会公正和公平、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实践。
需要通过积极推进公共服务的发展,保障公共基础设施的使用,落实基本教育和公共卫生等基本服务。
同时,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保障社会公正和公平。
3. 生态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生态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实践是推进环保事业和生态保护。
需要制定和执行生态环保规划和政策,建设高效的环保管理机制,推行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营造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第三章可持续发展实践中面临的挑战1. 能源问题能源和环境关系密切,现阶段全球能源消耗量大且主要来源为化石能源,这导致了不可避免的环境和能源问题,如空气污染、全球变暖等。
同时,非化石能源的推广和应用也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如投资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等。
2. 社会问题社会问题主要体现在社会不公、贫富差距、住房和就业等方面。
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需要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关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如租售同权、公租房建设等来保障社会公平和平等。
3. 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噪声污染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各级政府、企业和民众的共同努力。
应该落实全面、合理、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推进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工作,积极参与世界环保事业。
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3e546f2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5.png)
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出现,并在当代日益重要。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篇文章就讨论一下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和实践。
一、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是环境保护、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这三个要素的协调发展。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资源、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平衡。
经济增长是指通过科技创新、资本投资、商业活动等手段提高国民经济的水平,加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社会进步则包括提高教育水平、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福利等方面。
三者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和协调,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成果。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要求具备以下特征:1. 经济可持续性,即经济增长需要在有限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下进行,实现有科学、合理的方法;2. 社会可持续性,即人类的发展应该是有尊严的、可达成平等的和不断提高的;3. 环境可持续性,即应实现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可持续。
以上特征需要共同实现,才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范畴内,通过各种途径开展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理论的实现与检验,在可持续发展的范畴内,需要我们通过实践的方式来达成目标。
1. 城市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城市化建设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必然趋势,如何在城市化建设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呢?首先,需要贯彻公平、高效和环保的原则,实现城市规划更人性化和高效的规划方式;其次,需要实现低碳经济和清洁能源的替代,例如能源回收利用和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
最后,通过促进城市多元化发展,实现城市社会的协调发展。
2.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实践中需要通过推广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以及实现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方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 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资源循环利用是指对自然资源及其产生的废弃物质的再生利用和利用的方式。
发展原理及方法论
![发展原理及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408a5c6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69.png)
发展原理及方法论一、引言发展是每个国家和地区都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关键。
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我们需要掌握发展的原理和方法论。
本文将深入探讨发展的原理和方法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践中。
二、发展的原理1. 经济增长原理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础,它通过提高生产力、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国民收入来推动社会的发展。
经济增长原理包括投资、创新、市场开放和国际合作等方面。
2. 社会公平原理社会公平是发展的重要目标,它要求资源的公平分配、机会的平等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实现社会公平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教育公平、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等。
3. 生态平衡原理生态平衡是发展的可持续性基础,它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实现生态平衡需要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等。
三、发展的方法论1. 综合发展方法综合发展方法强调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
通过制定综合发展规划、统筹资源配置和推动产业升级,可以实现各个领域的协同发展。
2. 创新驱动方法创新驱动方法强调科技创新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培育创新人才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可以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竞争力和创造新的发展动力。
3. 开放合作方法开放合作方法强调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吸引外资和推动国际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和文化交流,实现互利共赢。
4. 人力资源发展方法人力资源发展方法强调人才的培养和利用。
通过提高教育质量、加强职业培训和推动人才流动,可以提高劳动力素质、推动产业升级和提高社会创新能力。
5. 法治保障方法法治保障方法强调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健全法律体系、加强法治宣传和完善法律执行机制,可以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和促进社会稳定。
四、案例分析以中国的发展为例,中国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中国坚持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并重的原则,通过发展制造业、扶贫政策和教育改革等措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贫困人口的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考试论文姓名:常青学号:320910020301班级:会计0903班2010年6月目录1 引言 (3)2 企业可持续发展论述 (3)3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5)3.1 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5)3.2 注重企业文化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6)3.3 企业创新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6)3.4 通过绿色营销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7)4 结论 (8)参考文献: (10)浅析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摘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构成危害,最终达成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非常繁杂,但是众多理论都是从企业内部某一方面的特性来论述的。
比如文化说,要素说,核心竞争力说和制度说等等。
关键词:市场环境;可持续发展;企业管理;创新1 引言研究背景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长期深刻反思的结晶。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UNCED)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迈向21世纪的共同发展战略,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概念落实为全球的行动。
1987年Barbier等人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文章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注意。
同年,布伦特兰夫人(Ms Gro Harlem Brundtland )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
此时的研究重点是人类社会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适应并满足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及人口、环境、生态和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方面。
其后,这一理论不断地充实完善,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途径。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人们对可持续的关注越来越密切,而且从环境领域渗透到各个领域中。
中国政府也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把可持续性发展提到一个非常高的地位。
而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诞生是比较晚但发展相对迅速的一个领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企业面对着变化迅速的环境很难适应,而且随着众多企业失败现象的出现,如何使企业保持目前,而且使企业在未期中依然取得良好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引起企业的重视。
近年来随着第一批“政策型、暴发型”企业发展的日趋平静,而且很多企业都成了“流星”,现存的公司利润很难在有大的发展,企业发展面临新的“瓶颈”期。
中国企业所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持续性发展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流星”企业都是产品成功型企业,也就是凭借企业家的胆略和敏锐,抓住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某个机遇、某个产品、某个项目、某种稀缺资源使企业迅速做大,但这种成功并不等于企业的成功,更谈不上企业的持续成功。
而一些目前“如日中天”的企业是否在激荡的环境中仍然保持自己的发展速度,是不是也会迎来自己的“滑铁卢”?企业如何使自己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摆在了所有企业的面前。
2 企业可持续发展论述可持续发展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期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现在的发展,满足现在利益。
同时可持续发展也包括面对不可预期的环境震荡,而持续保持发展趋势的一种发展观。
(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表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表现为企业活动若干要素的发展,从所有人的角度讲,企业应当持续盈利(或一段时期内总体盈利);从雇员的角度讲,企业应当保持和扩大雇佣的规模;从供应商的角度讲,企业应当不断提出新的定单;从政府的角度即将讲,企业应当不断地纳税;而从顾客的角度讲,企业应当持续地供应符合市场数量需求和价格需求的产品。
在所有上述表现中,最为基本的,应当是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适应市场需要和变化的产品(商品)。
这里,要分析企业某些要素的增长与企业发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企业某些要素的增长,更多地表现为要素数量的变化;企业的发展,更多地表现为企业整体上转化资源、增加价值的能力的提高,这种能力的提高,既有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
企业可持续发展,并不要求所有要素实现量的增加。
实际中较为常见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按照“调整”的方式实现的。
在调整过程中,企业的资源、工艺、组织结构等因素的变化,都应当是为产品的变化服务的。
而产品的变化,又是以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企业的未来利益最大化作为指导的。
企业可持续性发展虽然更多的表现为“破坏性”地重组,但是也存在“渐进式”的改革战略,而且这种“渐进式”的战略在目前企业中有其现实的接受性、操作性。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应当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并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可以说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实施是一场革命,不管是“破坏性”的还是“渐进式”的。
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涉及到企业发展运行中的每一个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又可分为社会环境和任务环境两个部分。
企业的社会环境是指那些对企业活动没有直接作用而又经常对企业决策产生潜在影响的一些要素,主要包括与整个企业环境相联系的技术、经济、文化、政治法律等方面。
这些方面影响着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具体确定和实施情况。
任务环境是指直接影响企业主要活动或企业主要运行活动影响的要素及权利要求者,如:股东、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金融机构等。
企业任务环境直接影响到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例如行业发展前景和行业竞争状况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第二,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包括企业的各项职能,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制定的基础,包括管理职能、营销职能、理财职能、生产运行职能、研究开发职能等。
各种职能相互作用构成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和骨架。
(二)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目前学术界的观点管理学角度观点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非常繁杂,但是众多理论都是从企业内部某一方面的特性来论述的。
根据国内外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的总结,可以把企业并购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有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度可持续发展战略、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战略、要素可持续发展战略。
1、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所谓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创新。
企业的核心问题是有效益,有效益不仅要有体制上的保证,而且必须不断创新。
只有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保证其效益的持续性,也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文化持续发展战略所谓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即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企业文化。
企业面对纷繁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企业发展是靠企业文化的主导。
3、制度持续发展战略所谓制度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主要源于企业制度。
4、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区别与企业而具有本企业特性的相对竞争能力。
而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5、本文的可持续发展观点目前学术界并没有行成统一的认识,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面对自己的“冬天”,都意识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
综观所有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有关企业持续性发展的所有论述都是从表述性和目的性两个方面阐释。
而且很多都是从某个方面进行阐释的,或者是企业遇到了这方面的情况就从这方面说,遇到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又从另一个方面说,没有形成系统的观点。
本文提出综合可持续发展观点即SHEMMC 理论。
其中S(structure) H(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E(environment) M(management) M(marketing) C(culture)本文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不是一两个要素如要素发展说、制度说、文化发展说、创新等等,作者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依靠的是一系列要素的协调发展,既要要求各要素的发展,同时也要求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
SHEMMC发展理论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靠的管理的科学性、结构的机动性、人力资源的合理性、文化的保持性、市场开发的实效性,以及五种要素的协调性。
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它不仅要求企业目前的发展,同时要求企业未期的发展。
因此要求企业具有一种促进可持续性发展的机制,但是本文不同意仅从某一方面来论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而是综合考虑各种管理要素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协调,只有这样才可能从总体上把握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经济学角度观点经济学角度而言,企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企业利润的保持和不断增长,但是企业获得何种利润,基于现实和自身行业企业特点,有不同的表现和看法.主要表现有追逐垄断利润和超经济收入.本文同意萧灼基先生的“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追求平均利润和超额利润”。
3 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3.1 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应该从作为知识和技能“承载者”的人力资源入手,来保持企业持久不衰的竞争优势。
文章论述了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形成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关键之所在,通过对典型国家企业依靠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形成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的比较研究,提出我国如何通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的相关建议。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与教育水平,是当今全球开发人力资源以增强综合国力的大趋势。
对于企业来说,其独特的能力或资源整合,促进了市场优势的产生和发展,而人又是企业中最活跃、最具能动性、最可增值的要素,人力资源是最有潜力的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是企业核心竞争的今天,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尤其是对我国企业参与及争取获得持续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关键是人力资源开人力资源竞争力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竞争力体现在组织内部的学习能力、组织的再造与技术的创新能力,把握顾客潜在需求的能力,加快应变能力,用活公司以外的资源的能力,信息处理、预见、策划和决策领导能力。
人力资源竞争力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在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过程中,激烈变动的环境下,人力资源竞争力的优势将更加显著。
伴随着信息经济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企业愈发认识到创造发明技术的“人”的重要价值,使得今天的智力资本受到了企业的高度重视。
企业不再仅仅只关注资本、品质,人力资源必将成为企业关注中的重中之重。
因此,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2 注重企业文化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可以枯竭的物质资源不同,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企业家精神等是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