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与法基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思修与法基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7032030◆英文名称: Thinking of Ethics and Legal Basis◆适用专业:全校本专科所有专业◆总学时:48 ,其中理论教学:46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选用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本书编写组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版,2010年第5版。
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系列中的第一门课程。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目的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基本内容,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大学新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以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为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础。
本课程教材由绪论、三个主题部分共计八章和结束语组成,涵盖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做忠诚的爱国者、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程要求学生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做到知行统一。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一)思想道德修养课堂教学(包括讲授基本理论和适量课堂讨论等)和课外教学(包括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相关音像)相结合。
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力争融知识传授、能力培育、素质提高于一体。
知识传授、能力培育、素质提高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知识传授是基础,是第一个层面的要求;能力培育、素质提高是目的,是第二个层面的要求,这两个层面统一于理论联系实际之中,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来看,后两个方面的要求尤为突出。
因此,在教学安排上,一方面要重视讲清、讲透一些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另一方面,要着力培育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我发展能力,从而能实现其各种素质的自我提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方面的教育为主要内容,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导、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的一门公共理论课基础学科。
2. 目的:帮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做忠诚的爱国者;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人生、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人生价值观;帮助学生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切实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3.任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思想品德课程,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观,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培育各种道德素质,提高法律素养、自觉遵纪守法,促使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学基本要求1.首先,在教学目标确立上要与中央的教育精神相一致,本着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保持高起点、高要求,体现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育高素质人才方面的特色和作用。
这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材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基础上重新编写的,适应了新时期时代发展的特点和大学生成才的素质需要,教材在内容体系、重点难点等方面都作了一些调整和变动,着力体现了高起点、高目标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上确立更为高远的目标,发挥该门课程应有的人才培育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袁玲红审核人:刘汉一教学院长:姜木枝)一、课程简介(一)课程代码:B11190009(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Cultivation of Ideological Morality and Basic Laws education(三)修读对象本校全日制本科生(四)总学时与学分共48学时,3学分(五)考核方式:平时分为课堂考勤、讨论、平时作业等,占总成绩40%;期末为开卷考试,占总成绩60%。
(六)相关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七)内容提要(不超过200字)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这需要大学生观察实践,也需要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导。
本门课程通过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三个部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一)教学目的1.帮助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生力军;2.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3.帮助大学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运行和体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增进法治意识,养成法治思维,更好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二)教学方法:系统讲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等三、理论教学学时分配理论学时:42 讨论学时:6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教材: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18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主要参考书:1.潜涛、武东生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重点难点解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吴潜涛、陈大文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五、理论教学内容(分章节编写,包括主要讲授内容、学时分配、教学重点与难点、练习等)(一)绪论(4学时)主要讲授内容1、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讨论课(2学时)组织讨论,主题:怎样看待新时代和大学新生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课程总学分:3学分学时:48学时(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适用专业:2013级三年制高职所有专业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使用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3年修订版。
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XXX、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本课程以、、和“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帮助和指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有关人生、理想、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增强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想行为侵袭的能力,确立远大的生活目标,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1.该课程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核心来展开教学内容。
引导大学生完善四种认识(认识社会、高校、职业和自己),学会四种技能(如何研究、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交往),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帮助学生了解时代对他们在思想、政治、道德、法制观念和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
因此,要求任课教师要以本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并力求达到科学性、创新性、思想性、启发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2.在教学中要实际联系实际,贯彻“心灵上有触动,思想上有感悟、动作中有体现”的教学理念,力争融知识传授、本领培育、素质提高于一体。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教学设计上,要体现实践教学的理念,把服务研究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全员参与,扎实推进,同时开展课内主题教学实践活动,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把思政课实践教学落到实处,促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北科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供2006级本科生使用)一、教学目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为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二、教学方法:(1)启发式及学生参与方法;(2)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3)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相结合。
三、教学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
学生的最后成绩由以下几方面组成:(1)学生参与(包括上课出勤率、课堂讨论发言)及期中小论文一篇占20%;(2)期末考试占80%。
5次无故旷课者该课成绩为零分。
四、基本教材和参考书目:基本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参考资料:(1)《思想道德修养》刘莉、左鹏主编,北京出版社,2004年(2)《大学生权益维护与犯罪预防案例精选》(内部资料),2006年五、教学内容:第一讲:课程概述(2课时)1、课程性质与历史沿革介绍2、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介绍3、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介绍4、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第二讲:适应大学生活明确成才目标(4课时)1、大学新生适应困难的表现及其原因2、适应大学新环境的对策与措施3、人才的概念与素质要求4、设立成才目标的原则与方法第三讲: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2课时)1、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及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2、如何化理想为现实第四讲: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4课时)1、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2、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3、做忠诚爱国者的具体体现第五讲: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4课时)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3、如何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第六讲: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4课时)1、道德的本质、功能、作用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社会主义道德3、如何提高道德修养第七讲: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4课时)1、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3、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第八讲: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6课时)1、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2、正确对待大学生择业与创业3、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4、婚姻家庭法律规范介绍第九讲: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8课时)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与运行2、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法制观念3、国家安全法律知识介绍4、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第十讲: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4课时)1、宪法的特征、原则及主要内容2、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和程序法律制度六、课外学习或课外活动具体形式由各小班确定,可以是社区公益活动、演讲会、宣讲会、辩论赛、道德自省会、观看优秀影片或马列著作读书报告等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修与法基教学大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7032030◆英文名称: Thinking of Ethics and Legal Basis◆适用专业:全校本专科所有专业◆总学时:48 ,其中理论教学:46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选用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本书编写组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版,2010年第5版。
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系列中的第一门课程。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目的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基本内容,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大学新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以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为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础。
本课程教材由绪论、三个主题部分共计八章和结束语组成,涵盖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做忠诚的爱国者、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程要求学生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做到知行统一。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一)思想道德修养课堂教学(包括讲授基本理论和适量课堂讨论等)和课外教学(包括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相关音像)相结合。
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力争融知识传授、能力培育、素质提高于一体。
知识传授、能力培育、素质提高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知识传授是基础,是第一个层面的要求;能力培育、素质提高是目的,是第二个层面的要求,这两个层面统一于理论联系实际之中,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来看,后两个方面的要求尤为突出。
因此,在教学安排上,一方面要重视讲清、讲透一些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另一方面,要着力培育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我发展能力,从而能实现其各种素质的自我提高。
在这一方面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学生首先能够产生对自身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自觉性、自律性和创造性。
(二)法律基础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尽量采用启发式讨论教学。
要求学生自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包括收听、收看相关法律专题的节目和学习法律专业方面的书籍。
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在教学设计上,要体现实践教学的理念。
第一,在学时上对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做出合理的安排。
第二,在课内教学时,积极为课外时间和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提供基本知识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基础。
第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该体现出强烈的实践性特点,课程的培养目标要体现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化学生对自身发展和社会问题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锻炼、培育其自我发展、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概述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一)教学要求帮助大学生了解大学学习生活的新特点,认清肩负的历史责任,树立明确的成才目标;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和在本课程中的主线作用;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内容及学习方法,激发起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热情。
(二)知识点提示绪论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四、培养优良学风第二节、肩负历史新使命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重点: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难点: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第三节、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第四节、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重点: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的意义(三)教学内容掌握大学生活特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及要求;熟悉大学阶段的特点及其在人生中的意义;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应追求的成才目标;社会主义荣辱观;了解人生新阶段的特点和遇到的新问题;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与方法。
(四)思考题思考题:1.你在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你怎样解决这些问题?2.上大学后你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你的目标?3.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什么意义?4.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五)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1.胡锦涛:《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2.《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靳诺、郑永廷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人的存在与教育》,舒志定,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
4.《大学生问题》,马长英,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一)教学要求帮助大学生认识理想信念在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意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念,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理想与实践的关系,把握实现理想的基本条件,促进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二)知识点提示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重点: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难点: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三)教学内容掌握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与意义;共同理想与崇高信念与现实、与实践的关系;实现理想信念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熟悉理想信念的科学涵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了解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四)思考题1.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2.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3.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4.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五)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1.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9年版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4.《我是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一)教学要求帮助大学生深入认识爱国主义这一民族优良传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新时期忠诚的爱国者。
(二)知识点提示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重点: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难点: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重点: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难点: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第三节、做忠诚的爱国者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三、增强国防观念四、以振兴中华为已任重点:以振兴中华为己任难点: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三)教学内容掌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时代精神;做忠诚爱国者的基本要求;熟悉爱国主义科学内涵及时代价值;新时期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关系;了解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四)思考题1.大学生应当怎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2.在新时期为什么要倡导和实践为人民服务?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4.诚信品德对于大学生有什么意义?(五)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1.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江泽民:《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3.《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一)教学要求通过较为系统地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关人生是什么、人生意义是什么等基本问题,领悟人生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人生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二)知识点提示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世界观与人生观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三、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重点: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难点: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重点: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难点: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重点: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难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三)教学内容掌握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人生价值观的标准与评价以及实现条件;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和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熟悉正确的人生观对人生的意义;人生目的、人生态度的重要性;人与各种他人生环境的关系;了解人的本质;人生价值;人生环境。
(四)思考题1.思考人生问题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意义?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大学生应具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3.为什么正确的人生观要以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为核心?4.为什么说人生价值在于人的创造性社会实践?5.怎样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五)参考书目与文献索引1.《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8年版3.《个人交往主体性研究》,龙柏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冲突与整合》,侯惠勤、姜迎春、黄明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一)教学要求通过学习道德的基本理论知识,帮助大学生深刻认识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人类道德文明的优秀成果,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