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13-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章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一 心理健康的含义
(一)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界定
世界卫生组织曾把健康解释为不但没有缺陷和病患,还应该有完好的生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后来又提出了健康人应达到的10条标准: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的紧张
2.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正常
4.有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
5.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中,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
7.反应敏捷,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痛感、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和皮肤有弹性,走路步履轻松匀称
以上10条既包括了可检测的生理标准,也包括了明确的心理标准。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又进一步把健康概括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这个概括把健康的涵义再一次拓宽和加深,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去全面地理解健康,人们通常称这种健康概念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健康的反面是"不健康",即患有疾病。通常对疾病的理解是是身体上的疾病,但目前医学界其中一种对疾病的分类方法是把疾病划分为以下几种:
1.躯体疾病。这种疾病主要是外来因素,如烧伤、撞伤、溺水、中毒、传染病等引起的躯体的损伤。这类疾病主要由医学家医治。
2.心理疾病。这类疾病又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由生理因素引起的心理疾病,如脑损伤、神经系统发育不良等造成的心理障碍。这种疾病应由心理学和医学共同处理;
另一种是纯属于由单纯的心理和社会原因引起的、非器质性的心理疾病,如焦虑症、恐怖症、癔症等。这类疾病主要由精神病学和心理学来处理;
3.身心疾病。这类疾病主要是由心理和社会因素引起生理的变化并由此导致躯体病变。这类病主要由医学和心理学共同研究解决。
二 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影响一个人是否处于健康状态的因素很多,但根据上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可知,主要包括三种因素。其中,生物因素主要是指人们在已有遗传素质基础上形成的生理因素。对心理和社会因素我们还需作些界定。
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指出:"心理是高度有组织的物质脑的属性;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通过感觉、知觉、表象、记忆、

想象、思维、感情和意志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在心理学教科书
中,通常对人类心理的表述是:"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社会因素主要是指环境因素。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指出:所谓环境是"影响机体并最终决定其形态和生存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社会)等因素的集合体"。由上述有关机体环境的定义可推论人类生存的环境是"影响人的生存、成长和发展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社会)等因素的集合体"。人类生存的环境又可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理环境,如提供人们基本生存所需的自然条件等;另一类是社会环境,主要指人际关系。
心理学家们主要从人们怎样处理"主体和客体相互关系"过程中的心理层面来探讨影响人类健康的影响因素问题。不同心理学家有不同的理论观点,在此,主要介绍Freud和Lewin的理论观点。
1.Fruid的人格结构理论
意识指心理的表面部分,是同外界接触直接感知到的一纵即逝的心理现象。弗洛伊德反对把意识和心理等同起来的观点,认为意识是人的心理活动中比较小并且不是特别重要的部分。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服从于现实原则。调节进入意识的各种印象,压抑着心理中那些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但是,意识同外部联系,与其同机体内部环境联系相比,既要受较多条件的限制,又距离比较远些,所以,不仅潜意识系统,就是意识系统,归根到底,还是由先天的本能、抑而未发的欲望所决定的。前意识指潜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即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它是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中介环节。潜意识很难或根本不能进入意识,前意识则可能进入意识,所以前意识到意识尽管有界限,但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前意识处于潜意识和意识之间,担负着一定的稽查任务,注意防守,把住关口,不准潜意识的欲望和本能随便侵入意识中。但是,当前意识丧失警惕时,被压抑的欲望或本能也会通过伪装而迂回地渗入意识。潜意识指被压抑的欲望、本能冲动以及其替代物(如梦、癔症)。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的主要特点是非理性、冲动性、无道德性、反社会性、非逻辑性、非时间性、不可知性、非语言性。这些为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和宗教法律所不容许的东西,有强烈心理能量的负荷,总要按着快乐原则去追求满足。潜意识是心理深层的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它决定着人的全部有意识的生活,甚至包括个人和整个民族的命运。这是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基石。Freud的

三部人格结构说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能》(1923)一书中提出了三部人格结构说,他认为,人格是由以下三部分组成: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 id
指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其中蕴贮着人性中最接近兽性的一些本能性冲动。它像一口本能和欲望沸腾的大锅,具有强大的非理性的心理能量。它按照快乐原则,急切寻找出路,一味追求满足。自我 ego指意识的结构部分,是来自本我经外部世界影响而形成的知觉系统。它代表理性与机智,处于本我与超我之间,按照现实原则,充当仲裁者,监督本我,予以适当满足。自我的能量大部分消耗在对于本我的控制和压抑上。自我常常是"三个暴君"-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的仆人。也可以说,自我是外部东西与内部东西之间、本我与超我之间的过滤器。超我 super-ego指人格中最道德的部分。它代表良心、自我理想,处于人格的最高层,按着至善原则指导自我,限制本我,以便达到自我典范或理想自我的实现。在弗洛伊德看来,上述三者保持平衡,就会实现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就会导致神经症。
2.Lewin的主要观点
行为公式: 行为 = f ( 人, 环境)人类需求学说
动机过程理论
群体动力场理论
心理冲突论
环 境 环 境外部环境社会环境物理环境 环 境 环 境心理环境是指我们头脑里的环境,也就是对我们的心理事件实际发生影响的环境。它以"实在的是有影响的"这一原则为标准。据这一标准,Lewin把心理环境分为三类事实,即:准物理事实准社会事实准概念的事实准物理事实准物理的事实:心目中的自然环境。同一个物理环境,不仅在儿童和成人看来,可能是不同的,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也可能看成是不同的。因此,对个体当时实际影响的是准物理事实,而不是客观的物理事实。两可图形 (1)两可图形 (2)准社会事实指心目中的社会环境。一位母亲希望儿子做某件事,就说如果儿子不做会被警察抓去;儿子因害怕警察而只好听从,但对这个儿童实际发生影响作用的是在他头脑里的准社会的警察的权威,而不是警察对他所起的客观的法律或社会的权威。准概念的事实指思想概念与现实的差异。一个正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儿童,数学概念的客观系统和他在头脑中运用的数学概念系统不会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对他解决问题实际发生影响的是他的准概念的事实,而不是客观的概念的事实。(2) 动机的过程 动机(motivation)的

含义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行为发起的原因,也即个体用某种形式活动的主观原因。它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 动机
实质上是一种推动力,是推动一个人去做某件事情的动力。(3)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主要是指人的本能、生理需要以及来自精神方面的理想、激情等。外在动机则是以外界刺激为诱因的。这更多的是来自社会刺激,如名誉、地位、团结、友爱等。内、外动机既可以是相互促进,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互相克制。(4)动机的作用1、激发行为:动机是引起行为的动力,它使有机体进入活动状态,提高唤醒水平,集中注意力;2、行为定向:动机使有机体有选择地进行某些活动;3、维持行为:动机使有机体保持适当的行为强度直到选择的活动得以完成。根据动机的作用,可以把动机定义为激发、定向和维持有机体行为的心理过程。


二 如何在社会适应中保持心理健康
(一)适应和社会适应
从生物学上说,适应是指一个动物或有机体适合其环境以便生存的过程。含有调整自身以适合环境的含义。由此而推,社会适应则是指一个人能调整自身适合其社会环境以便更好地生存的过程。
(二)心理健康
(三) Lewin的动力场论
引拒力吸引力排斥力Lewin的心理冲突论阻力物理阻力社会阻力心理承受能力环 境 1++ 环 境2 + + + 环 境3 - - - 环 境
(四)Lewin 的心理冲突论
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目标1+ + + 目标 2 + + +目标1- - - 目标 2 - - - + + +
目标1
- - - 阻力图解
(四)挫折与压力
挫折(frustration)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是一个人在追求目标过程中受阻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可能有的反应1. 克服阻力,达成目标2. 绕过阻力,达成目标3.放弃这一目标,用另一目标替换4.克制需要,放弃目标5.既克服不了阻力,又不放弃目标
压力(stress,引自Taylor社会心理学)是伴随着可预测的生理变化、生物化学变化和行为变化的一种负性情绪体验,这些变化有的是环境的改变,有的是应对压力所导致的后果,其目的是为了减轻压力,或者是对压力的适应(Baum, 1990)。
大多数人认为压力只是指某些特定的事件,比如交通事故、考试失败、约会迟到或者丢失钱包。尽

管这些事件有一些共同点,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它们是压力事件。例如,有人认为经历求职面试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但是也会有人把面试看做是一次机会。也就是说,当人们认为这件事充满压力时,这件事情就是压力,
而人们不这样认为时,它就不是压力事件了(Lazarus @ Folkman, 1984)。
(五)遇到挫折后的建议
1.精神分析观点: 自我防卫机制(Defense mechanism theory)
(1. 压抑(Repression)指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欲望、冲动、意念、情感和记忆抑制到潜意识中。压抑和压制(suppression)不同。前者是一种潜意识的过程,即未觉知到压抑的过程和被压抑的内容;后者则是一咱有意识的过程,即有意识地掏不该有的欲望和行为。
(2. 投射(Projection)指自我把不能接受的或不好的欲望、冲动和意念归咎于别人(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
(3. 内向投射(Introjection)指将本来指向外界的敌视、攻击、伤害等冲动和感情,转而指向自身。
(4. 反向形成(Reaction formation)指把某种不允许的冲动、欲念潜意识地转化成强烈的相反形式(如矫枉过正,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等)。
(5. 升华(Sublimation)指本能的欲望冲动(如性欲)转化到被社会所容许或赞许的目标和对象方面去。这是一种富有建设性的防卫方式。
(6. 认同(Identification)指自我与某一对象潜意识地视为等同,以解脱自我焦虑。
(7.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指用一种自我能接受、超我宽恕的理由来代替自己行为的真实动机或理由。
(8. 解脱(Undoing)指用一种象征性的事物或行为来抵消已经发生的不愉快事情。
(9. 固着(Fixation)指行为方式发展的停滞和习惯反应的刻板化。
(10. 退行(Regression)指一个人发展到相当阶段后因遭到挫折而重新退到较原始的发展水平。
(11. 替罪羊(Displacement)指将已经产生的愤怒的情感转向一个不相干的对象上。
(12. 否认作用(Denial)否认已经发生的令人痛苦的事实,以避免心理上的不安和痛苦(如鸵鸟心理、掩耳盗铃、眼不见心为净)。
(13. 补偿作用(Compensation)
2.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 提高需要层次Maslow的需要层次论人的基本需要可以归纳为五类,它们是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类行为由上述五大类需要所驱动,而这些需要又是分层次、由低级到高级发展并依次提高的;已满足的需要不再具有动机作用,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具有动机作用。树立远大目标立志(大志、长志,而不是常立志)
 

 3.认知心理学观点:调节认知 增强自我控制能力调节欲求水准调节认知知足常乐但不失去追求目标吃亏是福同一件事,不同的思想角度会得到不同的心理体验(以吃葡萄为例......)。自我调控(认知的观点)阿Q"精神胜利法"(自我欺骗)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
酸(调节认知)主格的我 I 和宾格的我 ME(发挥主观能动性):调节欲求水准(需要强度)调节目标(克服障碍、更换目标、心理障碍)提高需要水平调节欲求水准(需要强度)打靶目标跳高目标待遇要求
4.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心理承受力(mental tolerance)
也叫挫折耐受力。这是指个体遭遇挫折情境时,能摆脱其困扰而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能力,也就是个体经得起打击或经得起挫折的能力(能力疆界)。能忍受挫折的打击而保持自身人格完整与心理平衡,这是适应力好和心理健康的标志。生理承受力与心理承受力
5.加强人生修养加强人生修养
学点四书-五经的思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成为一个成熟的人大学(总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後能静-安-虑-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修其身-正其心-诚其意-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中庸(第1章)中和是天下的根本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 物育焉。成为一个成熟的人在合适的时候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有些事属于可以想、可以说、可以做有些事属于可以想、可以说、不能做有些事属于可以想、不能说、可以做有些事属于可以想、不能说、不能做
6.寻求心理咨询指导心理咨询简介含义对象内容方法功能
含 义 一种以语言、文字或其他信息为沟通形式,对求助者予以启发、支持和再教育的心理治疗方式。
对 象 其对象不是典型的精神病患者,而是有教育、婚姻、职业等心理或行为问题的人。不能合作和无法交谈的患者不能作为心理咨询的直接对象,但可以通过对其亲友提供咨询指导而间接给患者以帮助。


内 容 心理咨询的范围与内容很广,例如:怎样正确对待职业分工;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协调个人与家庭及社会的关系;恰当解决恋爱、婚姻或教育子女中出现的挫折;消除性功能障碍或矫治其他功能缺陷(如口吃);保持心理健康等问题。此外,也有关于防病保健的问题,如弄清疾病的性质、诊
断和预后,指导并制订有效的治疗计划,协助患者分析致病的心理因素以消除其焦虑、恐惧、紧张,预防某些因绝望而企图自杀的行为发生;劝导患者端正态度、解除疑虑、树立信心等等。 工作方法心理咨询者应以严肃认真、和蔼可亲的态度,以耐心倾听诉说,多加启发鼓励的方式来取得咨询对象的信赖,并助以建立信心;要以正确的观点对了解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咨询对象共同商讨,找出正确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用面谈、通讯、电话等方式进行。
功 能 只减轻心理负担,不解决实际问题










在英文中,esteem原义有二:敬重、尊敬、珍惜认为、估量、看法等通俗口语英文中,self-esteem通常指前义;心理学家在构想这一研究构念时,应是指后一义,即指对自我的评价的一个整体感觉,一感觉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负向的。The discrepancy between self and ideal selfRogers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提出了与现实自我相对应的理想自我的概念,并发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是诱发神经症的一个原因。Measuring self-esteem 183Luhtanen & Crocker(1990,1992)的测验旨在测量一个人在一个自愿加入的群体(如,工作群体)或在一个与生俱来的群体(如,种族或性别群体)中生活,所体验培养出来的对自己的感受与价值。他们称该量表为"集体自尊量表",主要测:隶属成员的自尊(个人做为一个群体之成员的自我价值感)个人集体自尊(即个人对其所属的社会群体的看法的判断)公众集体自尊(即个人对于外人如何看待他所属的社会群体的判断)身份确认(也即隶属社会群体对个人的重要性)
Rosenberg的SEScale
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
1. 我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与别人不相上下
2. 我觉得我有许多优点
3. 总的来说,我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4. 我做事可以做得和大多数人一样好
5. 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地方
6. 我对自己持有一种肯定的态度
7. 整体而言,我对自己感到满意
8. 我要是能看得起自己就好了
9. 有时我的确感到自己很没用
 

 10.我有时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每个人都是半个心理学家愿健康的心理永远陪伴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