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的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膀胱癌、肾盂癌影像诊断

膀胱癌、肾盂癌影像诊断

肾盂癌 (renal pelvic carcinoma)
临床与病理
➢ 肾盂癌占肾恶性肿瘤的8%至12% ➢ 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 ➢ 病理上属于尿路上皮细胞肿瘤。 ➢ 其中移行细胞癌占80%至90%,包括乳头状和非乳头状移行细胞癌。 ➢ 前者呈息肉状病变,后者结节状或扁平状,表现为肾盂壁增厚,境界
显变化; ➢ 结石和血块ct增强时均无强化,mri一般作为肾盂内肿
块的辅助检查方法,适用于对碘对比剂过敏者。
鉴别诊断
➢ 肾盂血块和阴性结石
VS
Ⅰ型
➢ 肾癌侵犯肾盂
VS
Ⅱ型
➢ 炎症性病变
VS
Ⅲ型
如结核,急性肾盂肾炎、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
Ⅰ型:肾盂内肿块型
Ⅱ型:肿块浸润肾实质型
Ⅲ型:肾盂壁增厚型
肾盂血块和阴性结石 与 肾盂癌Ⅰ型 鉴别
T1WI上高于腔内尿液信号,T2WI上则低于尿液信号。 ➢ 有时在T2WI上因化学位移性伪影,于膀胱壁一侧出现线状
高信号影,而在对侧膀胱壁则出现线状低信号影,易误认为 膀胱壁增厚或病变。 ➢ Gd-DTPA:T1WI增强检查,膀胱腔内尿液含对比剂而发生强 化,表现为信号增高。然而,当对比剂浓度较高达到一定程 度时呈低信号改变(由于其缩短t2值作用超过缩短t1值)。
T3b期
膀胱
外肿
块(箭
头)累
及盆
腔壁
和宫
T4期

左侧髂外淋巴结转移
诊断与鉴别诊断
若同时发现有相邻的组织结构侵犯和或淋巴结转移,则 进一步明确诊断,有利于分期、治疗和预后评估。
与阴性结石、血块或其他类型膀胱肿瘤鉴别。 ➢ 阴性结石和血块,也可造成膀胱内充盈缺损,但变换
体位检查,两者都有位置变化,且CT和超声检查时, 阴性结石分别表现为较高密度和后方伴有声影的强回 声病变,鉴别不难。 ➢ 早期膀胱癌与膀胱其他类型肿瘤可有相似的影像学表 现,鉴别困难,膀胱镜活检可明确诊断。 ➢ 晚期有局部延伸和或转移时,一般不难与其他类型膀 胱肿瘤鉴别。

膀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膀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膀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膀胱肿瘤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临床症状多为无痛性血尿,晚期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难。

膀胱肿瘤分为上皮性和非上皮性两类。

前者占95%~98%,且以恶性居多,其中移行上皮癌占90%左右,少数为鳞状上皮癌和腺癌。

非上皮性肿瘤仅占2%~5%,有血管瘤、纤维瘤、平滑肌瘤、嗜铬细胞瘤、肉瘤等。

肿瘤好发于膀胱三角区,其次为侧壁,发生在顶部者很少。

膀胱乳头状瘤属于良性,常多发并有癌变倾向。

膀胱癌依据浸润程度可分为以下几期。

Tis期:原位癌,病变局限在粘膜内;T0期:乳头状带蒂,无浸润;Tl期:病变累及粘膜层或粘膜下层;T2期:病变突破粘膜浸润浅肌层;T3期:病变浸润至深肌层(全肌层)或至膀胱周围;T4期:病变浸润至膀胱壁以外或膀胱邻近脏器、淋巴结转移。

2 超声检查2.1膀胱肿瘤的声像图表现膀胱肿瘤多数表现为膀胱壁限局性增厚或隆起。

隆起呈结节状或菜花状,向腔内突出。

肿物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光滑。

有蒂肿瘤可随体位变化摆动或“漂动感”。

膀胱肿物以高回声或中等高回声居多数,少数呈中低水平回声。

极少数膀胱肿瘤呈弥漫性壁增厚。

早期病变基底部狭窄或有蒂与膀胱壁相连,膀胱壁回声正常(提示未侵及肌层),振动腹壁可见肿瘤在尿液中漂动。

晚期病变侵犯膀胱浅层或深层肌层时,肿物基底部增宽而固定,局部膀胱壁增厚,其层次模糊不清,常使膀胱壁回声的连续性破坏,轮廓不清或缺损,甚至侵犯至膀胱周围组织或器官。

个别膀胱肿物瘤体表面附有小结石或钙化斑时,后方可出现声影。

较大的肿瘤后方可有轻度声衰减。

2.2膀胱肿瘤的声像图分期现代高分辨力超声能够显示膀胱壁的各层结构,故对膀胱肿瘤的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认为,精确的声像图分期可通过膀胱镜,应用高分辨力的经尿道探头。

经腹部超声扫查对膀胱肿瘤精确分期尚有一定困难,但是适当降低增益和调节聚焦,对于清楚显示膀胱壁的层次,大致估计膀胱肿瘤有无浸润及其程度,对于初步判断其病理分期仍有相当帮助。

CT及MRI检查在膀胱癌临床分期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CT及MRI检查在膀胱癌临床分期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影像研究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2月 第3卷第3期(ischemic penumbra,IP)溶栓治疗的研究,通过本次初步研究,将两者面积之比用于IP溶栓治疗以外,希望对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客观影像学依据,甚至用于患者预后的评估,但因相关研究较少,还需进一步系统性、大样本研究证实。

3.4 DWI与PWI联合应用对后循环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因PWI多为非定量数据,难以做对比分析,近10年来国内外也有很多PWI与其他检查的联合研究,而DWI与PWI联合应用已成为研究热点。

在本研究中,梗死组DWI 阴性的2例患者,经PWI检查证实,缺血部位位于脑干,因此我们认为PWI能发现DWI在脑干等特殊部位的漏诊;根据表4、5我们认为:在后循环梗死特别是脑干梗死患者,DWI与PWI联合应用能提高诊断的灵敏度近100%,但本研究中两者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这与Claus Z.Simonsen,等研究报道不相符,我们考虑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有关系,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在TIA组,联合应用DWI与PWI比单独应用DWI更好,为后循环TIA提供血流动力学依据,有助于TIA的预防、早期诊治、改善预后。

本研究中TIA组的阳性率(17.5%)低于Mlynash等所报道的——PWI与DWI相结合可诊断近1/2的患者,导致这种差别除了与上述提到的TIA组PWI阴性结果的原因相关外,还与Mlynash等研究时并未区分前后循环有关,而前循环血管较后循环粗大,受磁敏感影响小,因此前循环缺血病灶在PWI上较后循环更易发现。

4 结论4.1 DWI能发现大部分后循环梗死的病变部位,有很高的灵敏度,但也有少数病例未能发现梗死灶,特别是在脑干部位;对后循环TIA患者在后循环支配的相应区域未发现异常。

4.2 PWI在绝大部分后循环梗死中均显示血流障碍,且病灶面积比相应部位在DWI面积大;在部分TIA患者,后循环支配区域有血流异常。

4.3 DWI与PWI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诊断后循环梗死的灵敏度,能发现部分后循环TIA患者相应部位的血流障碍,有助于对PCI患者的血流状态的了解,特别是对TIA 患者的早期诊治有一定帮助。

CTU检查在诊断膀胱癌中的应用价值

CTU检查在诊断膀胱癌中的应用价值

185泌尿系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膀胱癌[1],男性多见,多见于40岁以上。

膀胱癌预后差,中晚期邻近器官易受侵犯,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关键。

常用的检查有B 超,IVP 及膀胱镜检查。

随着CT 及MRI 的普及,特别是多层螺旋C T,在肾脏、输尿管及膀胱的检查中有了广泛的应用,提高了膀胱癌的检出率[2]。

采用64排螺旋C T 对确诊的膀胱癌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 泌尿系造影(CTU)检查,分析病变情况,形态,浸润情况,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很好的依据。

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收集了2016年8月—2020年6月42例经本院膀胱镜检查,病理证实的膀胱癌患者,对上述患者行CTU 检查,其中男性32例,女性10例;年龄44~83岁,平均年龄63.5岁;临床症状为全程血尿36例,合并感染者有尿频、尿痛、排尿困难等症状的5例,无症状者6例。

纳入标准: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膀胱癌;患者均具备正常行为能力。

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病者;肝肾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采用GE 公司64排螺旋CT,120 kV 360 mAs 5 mm 扫描对比剂碘海醇100 mL,20 mg/mL,用0.625 mm 重建,传至AW4.5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得到多平面重(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

病人前一天肠道准备,少渣饮食,并口服番泻叶,嘱病人当天适当充盈膀胱,作碘过敏试验,推速尿20 m g,先行C T 平扫,扫描范围从肾上极到耻骨联合。

注入对比剂,行双期扫描结束后,患者可排尿,然后嘱患者等待,感觉尿急时,行排泄期扫描,俯卧位扫描。

1.3 观察与诊断指标膀胱僵硬,扩张受限,膀胱壁增厚,正常为1~3 m m,壁厚超过5 m m 为异常;膀胱呈不规则肿块,结节样肿块,单个或多个;平扫时尿液衬托,病变呈稍高密度影,动脉期及静脉期中度强化,排泄期呈相对低密度充盈缺损;浸润邻近器官,周围组织模糊,有条索状及穿珠状阴影,自肿瘤向外伸出,精囊腺三角消失,累及输尿管出现泌尿系梗阻征象,累及前列腺,前列腺增生,变形,与肿块相连,女性膀胱癌可累及子宫,阴道,及宫颈,侵犯盆底时,形成肿块。

膀胱癌影像学检查诊断及其鉴别

膀胱癌影像学检查诊断及其鉴别

膀胱癌影像学检查诊断及其鉴别膀胱癌(bladder carcinoma)是膀胱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4%[1]。

90%为移行细胞癌,鳞癌、腺癌占2%-3%[2]。

移行细胞癌多呈乳头状向腔内生长,故称乳头状癌,其还可向外侵犯肌层,进而延伸至周围组织和器官。

部分移行细胞癌及鳞癌和腺癌呈浸润性生长,造成膀胱壁局限性增厚[3]。

膀胱癌的发生部位以膀胱三角区和两旁的侧壁最为常见[3]。

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3-4倍,年龄以50-70岁为多[4], 在75岁以上男性死因中居第5位[5]。

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痛性肉眼血尿,约10%患者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如尿痛、尿急、尿频等[6]。

浸润癌晚期或脐尿管癌可在下腹部触到肿块,转移性淋巴结压迫髂静脉时可引起下肢水肿。

【影像学表现】CT检查:膀胱癌的CT影像为膀胱壁局部增厚或向腔内突出的肿块,肿块形态多种多样,常表现为乳头状、菜花状和不规则形。

其形态的多样性是由肿瘤的生长方式决定的。

肿瘤向壁外生长时,出现膀胱轮廓不清楚,膀胱周围脂肪层消失,并可累及邻近的组织器官,如腹壁、盆腔、肠道、输尿管、精囊、前列腺及宫旁组织等。

当出现转移灶时,常见盆腔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转移的指标是其直径>1.5cm。

CT检查用于膀胱癌的诊断与分期,了解肿瘤浸润膀胱壁的深度,以及盆腔和腹膜后淋巴结、肝及肾上腺有无转移。

MRI检查:由于肿瘤的信号强度既不同于膀胱腔内尿液,也不同于膀胱周围脂肪组织,因而易于发现膀胱癌向腔内生长所形成的肿块,也易于显示肿瘤侵犯肌层所造成的膀胱壁增厚。

此外,还能发现膀胱癌对周围组织和邻近器官的侵犯,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对于膀胱镜检查已发现的膀胱癌。

MRI显示肿瘤对膀胱壁浸润深度、盆腔脏器与肿瘤的关系、膀胱癌引起上尿路积水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增强MRI检查还能确定肿瘤侵犯膀胱壁的深度,所有这些均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膀胱造影:膀胱内可有大小不一的充盈缺损,小的缺损易被造影剂掩盖造成漏诊。

肾盂、输尿管、膀胱肿瘤、肾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肾盂、输尿管、膀胱肿瘤、肾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59
MRI表现
表现类似CT所见,肿瘤常较大,在T1WI和 T2WI上均呈混杂信号, 增强检查可显示明显受压变薄的肾实质发 生强化并围绕在肿瘤的周围。
60
右肾母细胞瘤
女性,3岁。 MRI T2WI(B)平扫示右肾 上极有一直径5.0cm高信号 区,内部散在不规则的更高 信号区,与肾实质分界呈线 样低信号。 T1WI(A、C)肿瘤 呈不均匀低信号, 伴不规则高信号区。
28
左肾错构瘤
肾动脉造影(相对特征)
肾动脉造影示肿瘤血管 排列成漩涡状或放射状; 纡曲血管上有葡萄串状 假性小动脉瘤凸出; 肿瘤与正常肾组织分界 较清; 供血较单一。
29
右肾错构瘤
右肾血管造影动脉期(A)示肿瘤血管排列成漩 涡状或放射状;纡曲血管上有小动脉瘤凸出; 实质期(B)见肿瘤染色不均匀。
泌尿系肿瘤(二)
(Urinary Calculus)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放射科
陈卫国
1
肾盂癌
(Renal pelvic Carcinoma)
肾盂肿瘤一般包括肾盂癌和乳头状瘤,肾盂癌源 于肾盂及肾盏上皮细胞,占全部恶性肾肿瘤的8 %。病理分三种:移行细胞癌、鳞癌及腺癌。 移行细胞癌(占80%以上)包括:乳头状(息肉状病 变)、非乳头状(结节状或扁平状);常为多发性, 往往有同侧输尿管及膀胱受累。 肾盂癌男性多发,男女之比为2-4:1,多见4070岁。 常见症状为间歇性无痛血尿、腹部肿块及腰酸痛。
61
16排 CT不同截面显像
矢状位
冠状位
62
16排 CT三维重建
63
肾母细胞瘤
综合治疗2年 生存率可达 60~94%。 2~3年无复发 可认为临床治 愈。
64
鉴别诊断

膀胱癌诊断的金标准

膀胱癌诊断的金标准

膀胱癌诊断的金标准一、病理学检查1.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直接观察到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浸润程度。

通过膀胱镜可以获取肿瘤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从而确定肿瘤的性质。

2.病理活检:通过手术或膀胱镜获取的肿瘤组织样本进行病理活检,可以进一步确定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恶性程度以及浸润深度等。

病理活检是诊断膀胱癌的金标准,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像学检查1.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膀胱内肿瘤的大小、形态以及浸润深度,同时可以检测膀胱壁的厚度、周围淋巴结的情况以及肝、肾等器官是否有转移。

2.CT检查:CT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膀胱肿瘤的形态、大小以及浸润深度,同时可以检测淋巴结和内脏转移的情况。

增强CT有助于发现较小的肿瘤和评估肿瘤的浸润程度。

3.MRI检查:MRI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膀胱肿瘤的形态、大小、浸润深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

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提高对肿瘤形态的分辨率和判断是否侵犯其他器官。

三、尿液检查1.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尿液中是否存在红细胞、白细胞等异常指标,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或出血等异常情况。

2.尿肿瘤标记物检查:尿肿瘤标记物检查可以通过检测尿液中特定的肿瘤标记物来判断是否存在膀胱癌。

常用的尿肿瘤标记物包括BLC(膀胱特异性抗原)、CEA(癌胚抗原)等。

四、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直接观察到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浸润程度。

通过膀胱镜可以获取肿瘤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从而确定肿瘤的性质。

膀胱癌的CT诊断

膀胱癌的CT诊断
为肿块 同时向腔 内外生长 。结论 : T扫描 能够准确诊 断大部分膀胱癌病例。C C T是 膀胱 癌手 术及放化 疗前及随访 过程 中不可
缺 少 的检 查 方 法 。
关键词 : 膀胱癌 ; 体层摄影 术; x线计算机 ;
中图分类号 : 7 7 1 R 3 .4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0 6—0 7 (0 8 0 10 9 9 2 0 )8—0 6 一O 00 2
一 一
维普资讯
2 0 年第 8 08 期
胱精 囊三角消 失 , 并使 精囊 腺 向后 移位 。累及 前列腺 时 , 使
前列腺增大 、 变形 , 并与 膀胱 肿块 相连 。如肿 瘤蔓 延 累及 阴
道或宫旁 组织时 , 可使 局部 软组 织增 厚或 形成 不规 则 肿块。
4 mi再 口服相 同浓 度泛 影 葡胺 5 0 , 小 肠与 近端结 肠 5 n 0 ml使
充盈造 影剂 , 憋 尿充 盈膀 胱。常 规仰 卧位 扫 描 , 并 发现膀 眺
病 变后 于 感 兴 趣 区 再 俯 卧 位 扫 描 。 扫 描 范 围 自耻 骨 联 合 至
3 12 膀 胱 腔 内外 软 组 织 肿 物 , 面 不 光 整 , 结 节 状 或 菜 .. 表 呈
膀胱癌 是 泌尿 系最 常见 的肿 瘤 , 占所 有恶 性 肿瘤 的 约
4 男性患者 为女性的 3 , %, 倍 多见于 5 -7 。早期诊断为 0 0岁
预 后 的 关 键 。Cr表 现 对 膀 胱 癌 的诊 断 简 单 易 行 , 位 准 确 , 定 应 用越来越广泛 。 1 材 料 与 方 法

3 1 1 膀胱 壁增厚 、 .. 僵硬 , 张受 限。充盈 良好 的膀胱 , 扩 正

膀胱癌的CT诊断与临床意义(精)

膀胱癌的CT诊断与临床意义(精)

膀胱癌的CT诊断与临床意义[摘要]目的:分析膀胱癌的CT表现,探讨CT对膀胱癌如何治疗的作用要点。

方法:对100例临床可疑膀胱肿瘤的患者做CT扫描,其中男9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3岁。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94例为膀胱癌,2例前列腺增生,4例慢性膀胱炎症。

结果:CT检出92例膀胱癌,敏感性为97.9%,4例慢性膀胱炎症误诊为膀胱癌,特异性为33%,准确性为94%。

92例膀胱癌CT分期与病符合72例,准确率78.3%。

结论:CT对膀胱壁内浸润程度的区分不够满意,即对癌肿早期分期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对壁外浸润和盆腔侧壁蔓延的估计较准确,并可显示盆腔内肿大的淋巴结,这样对指导手术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膀胱肿瘤;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临床意义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腹部CT扫描是较常用的检查方法。

2002年至2006年6月笔者搜集我院100例临床可疑膀胱肿瘤的病例,对其中CT表现及对指导手术做一回顾性分析。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男90例,女10例,男女比例为9∶1。

年龄36岁~87岁,平均(63±9.57)岁。

100例均做CT扫描和腹部超声检查,除2例因尿道狭窄未进行膀胱镜检查外,其余98例均做膀胱镜检查。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膀胱癌94例,慢性膀胱炎1例,慢性膀胱炎并膀胱周围脓肿3例,前列腺腺瘤样增生2例。

1.2 检查方法 CT扫描用GE公司生产的Prospeed F II双排螺旋CT扫描机,造影剂用离子型造影剂Angiografin。

患者于检查前晚口服造影剂(30 ml溶于800 ml水中)以充盈小肠及结肠,检查前清洁灌肠后用造影剂灌肠(7 ml溶于200 ml水中)以充盈直肠和乙状结肠,女性患者经阴道放置纱布塞子以显示阴道及宫颈,并让患者饮水,当膀胱胀满时开始扫描,自耻骨联合下缘起向上至膀胱结束,层厚、层间隔均为10 mm,螺距1/1.5,如遇病变部位则改为5 mm。

膀胱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膀胱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描是常用 的检查 方法 , 笔者 搜集 3 7例经 手术 和病理证 实 的
膀胱 癌病人 , 对其 C T表现做一 回顾性分 析 , 旨在提高 对本病
的认识 。 1 临床 资 料
尿 。严 重者因血块 阻塞尿道 内口可引起尿潴 留。( ) 2 膀胱刺 激症状 ( 9例 ) 肿瘤 坏死 、 : 溃疡 、 并炎 症 以及形 成感 染 时 , 合 患者 可出现尿频 、 尿急 、 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 。( ) 3 晚期 可 出 现下腹部肿块 、 尿潴 留等症状 。( 转 移性淋 巴结压 迫髂 静 4) 脉 时可引起下 肢水 肿。膀胱 癌 C T表 现特 点 : 1 广 基或 带 () 蒂的软组织 肿块 突出膀胱 腔 内 , 本组 中 l 8例呈 广基肿块 突 出膀胱 , 3例为带 蒂肿块 ; 2 膀胱 壁局 限性 或弥 漫性 增厚 , () 本组 中 l O例 表 现为 壁 的局 限性 增厚 , 6例 为弥 漫 性增 厚 ;
参 考 文 献
1 Ma f JA, a t S a a c r f h n : f n a d s nf a c d C r r i e D. c rcn e el g O  ̄ n i ic n e ot u i gi
Hu n a h l 2 0 1 6 5 ma p t o 。 0 4, 5: 2 .
2 宗晓福 , 刘云霞 , 多原发性瘢痕癌 一例并 文献复 习[ ] 中国防痨 J.
杂 志 。0 5,2 3) 18 2 0 2 ( :6 .
3 郭道芳 , 武乐斌 , 韩广秀. 肺内 良性结节病变影像学误诊 原因分析 [ ] 医学影像学杂志 ,04,1 4)2 4 J. 2 0 1 ( :4 . 4 莫蕾 , 王海 林 , 毅. 5例 中老 年 肺部 孤 立 炎性 肿 块 影像 分 析 黄 2 [ ] 广州医药 ,0 5 3 ( ) 4 . J. 2 0 ,2 3 :8

膀胱癌的影像学诊断与进展

膀胱癌的影像学诊断与进展

论文题目:膀胱癌的影像学诊断与进展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影像学检查在其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膀胱癌的影像学诊断不断演进,从传统的膀胱镜检查到现代的CT、MRI等高级影像学技术,不断提高了对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准确性和治疗规划的精确性。

1. 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癌的金标准。

它通过直接观察膀胱壁的表面,可以发现肿瘤、溃疡等异常病变,同时可以进行活检以确定病理类型和分级。

尽管膀胱镜检查是最准确的方法,但它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无法全面评估膀胱壁的深度侵犯及周围组织的情况。

2. CT扫描CT扫描在膀胱癌的影像学评估中起着关键作用。

多行螺旋CT(MDCT)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对于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浸润深度及是否侵犯邻近器官有很高的准确性。

虽然CT扫描对于评估膀胱癌的局部扩展具有优势,但对于早期病变的敏感性相对较低。

3. MRIMRI在评估膀胱癌中也有其独特优势。

特别是对于评估膀胱壁的层次结构,如黏膜层、肌层和浆膜层的侵犯情况,MRI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此外,MRI对于评估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检测也比较敏感,有助于制定更全面的治疗方案。

4.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虽然在诊断膀胱癌的初筛中较为常用,但其对于深层肿瘤和小肿瘤的检测能力有限,主要用于评估膀胱内是否有囊肿、结石等,以及对于引导膀胱穿刺活检有一定帮助。

5. 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结合了代谢活性和解剖学信息,对于评估膀胱癌的局部和远端扩散情况具有显著优势。

尤其在复发性或高风险病例的评估中,PET-CT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6. 新兴影像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一些新兴的影像学技术如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I)等正在被探索用于膀胱癌的评估,这些技术有望进一步提高膀胱癌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策略的个性化。

结论综上所述,膀胱癌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包括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

[腹部影像]“膀胱癌”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鉴别诊断

[腹部影像]“膀胱癌”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鉴别诊断

[腹部影像]“膀胱癌”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鉴别诊断膀胱癌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4%,好发于老年男性。

膀胱癌起源于泌尿道异形上皮,易向周围组织及器官侵犯。

淋巴结转移最最常累及闭孔淋巴结,继而为髂外淋巴结,再依次为髂内、髂总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血行转移一般发生在晚期,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肝、肺、骨、肾上腺及中枢神经系统。

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可分为3型。

小结节型:有蒂或无蒂和膀胱内壁相连的乳头状肿块,信号均匀、边缘清楚、较光滑,手术效果好。

广基底肿块型:边缘不规则呈菜花样,信号不均。

可出现液化、坏死区。

浸润型:表现为膀胱壁不规则增厚表面欠光整,局部膀胱壁僵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临床表现】常以无痛性肉眼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少数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

【MRI表现】(1)膀胱壁突向腔内的肿块,或膀胱壁不均匀增厚。

(2)平扫T1WI病灶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肿瘤的信号高于肌肉信号,DWI上病灶呈高信号(图1)。

(3)动态增强扫描早期肿块显著强化,之后信号强度逐渐减低。

(4)肿瘤向外侵犯可包裹周围组织,使其结构不清,有时可见盆腔淋巴结肿大。

图1膀胱癌A、B、C、D分别为轴位T1WI、T2WI、DWI及矢状位DWI,示膀胱壁右侧突向腔内的肿块,T1WI病灶呈等信号,T2WI上信号高于肌肉,呈混杂信号,DWI上呈高信号【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依据膀胱壁突向腔内肿块,或膀胱壁不均匀增厚,增强扫描可见肿瘤早期显著强化,有时可见肿瘤向盆腔内其他组织侵犯及转移的征象,据此可以作出诊断。

2.鉴别诊断(1)慢性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全程血尿;多见于女性,病程较长,病变范围广泛,黏膜面粗糙、增厚,增强扫描黏膜层多强化。

(2)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多见于老年人。

增大的前列腺从膀胱底部向膀胱腔内凸入,凸起物较光滑,向下与前列腺相连续。

冠状及矢状切面MRI显示膀胱壁虽受压凸入膀胱底部,但无膀胱壁增厚。

膀胱癌VI-RADS解读

膀胱癌VI-RADS解读
(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2])
病理类型:尿路上皮癌(最常见,约占90%)
好发部位:膀胱三角区、膀胱颈和输尿管开口
临床症状:无痛性肉眼血尿、尿路刺激症状
(尿频/尿痛/尿急等)
膀胱癌分型:
1 内生型(壁内生长) 2 外生型(腔内生长)
乳头状型:宽基底型(无蒂)或带蒂型 带蒂乳头状型:肿瘤预后较好
2分: 肌层没有早期增强和膀胱壁内层增强(对应于T2WI 2分 特征)
3分: 缺乏2分 表 现 (对应于T2WI 3分 特 征 ),但低信号肌层没有破坏 4分: 肿瘤早期增强局灶性延伸至肌层 5分: 肿瘤早期增强延伸至整个膀胱壁和膀胱壁外脂肪
次要序列
男 68岁 肉眼血尿3天
T2WI
DWI
DCE-MRI
TNM分期
(临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
TNM分期(普遍采用2002年UICC第6版)
T:
Tis:原位癌,局限于粘膜(扁平状) Ta:非浸润性乳头状癌(局限于粘膜层) T1:浸润皮下结蹄组织(粘膜下层)
NMIBC
肌层受侵
T2:浸润肌层 T3a:显微镜下可见
T3:浸润膀胱周围组织 T3b:肉眼可见
谢谢
3 扁平型(无占位效应) 4 混合型
组织学分类(依据是否侵犯肌层)
非肌层浸润型尿路上皮癌(NMIBC)
肌层浸润型尿路上皮癌(MIBC) 膀胱癌治疗方案/预后:主要取决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肿瘤生物学特征
组织学分级(根据1998年WHO/ISUP, 2004年WHO标准)
乳头状肿瘤 低度恶性潜能的尿路上皮癌(PUNLMP) 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 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
• 免疫组化:Ki67(70%),CK7(+++),P40(++)GATA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
bladder carcinoma
实用文档
bladder carcinoma
实用文档
Bladder cancer
bladder carcinoma
实用文档
bladder carcinoma
实用文档
bladder carcinoma
实用文档
bladder carcinoma
实用文档
Gd-DTPA增强扫描,肿瘤早期强化且强化程度高于正 常膀胱壁,同样能够准确的显示肿瘤范围。
实用文档
bladder carcinoma
实用文档
bladder carcinoma
实用文档
检查方法的选择:
❖ 超声:首选,分期欠佳 ❖ CT MRI:术前分期 ❖ IVP:双侧肾功 ❖ 膀胱造影,血管造影:少用 ❖ 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可以确诊
膀胱癌(carcinoma of bladder)
实用文档
膀胱癌(carcinoma of bladder)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易发生在 40岁以上男性, 高发年龄段50~60岁,男女比例 约4:1。有多种组织类型,可分为上皮性和非上皮 性肿瘤,上皮性肿瘤约占95%,其中多数为恶性, 即膀胱癌;非上皮性肿瘤少见,可为平滑肌瘤、淋 巴瘤、嗜铬细胞瘤等。
实用文档
病理概要:
膀胱癌多为移行细胞癌(占92%),少数为鳞癌和腺癌。可 发生于膀胱的任何部位,以膀胱三角区及两侧壁多见,表面常 凸凹不平,可有溃疡及钙化等,肿瘤晚期可形成较大肿块,内 可有坏死,并侵犯膀胱壁全层和浆膜层,还可侵犯周围组织及 结构,发生局部淋巴结和远隔性转移。移行细胞癌约70%为分 化良好的乳头状癌, 25%-30%呈浸润性生长,造成膀胱壁局 限性增厚。
bladder carcinoma
实用文档
bladder carcinoma
实用文档
患者,女,72岁,反复肉眼血尿1年,排尿疼痛。
实用文档
MRI表现:
形态学表现与CT相仿,可见突入腔内的肿块,或壁局 限性增厚。
T1WI肿块类似正常膀胱壁信号,T2WI多为中等信 号,信号强度高于正常膀胱壁,能较准确的显示肿瘤的范 围及侵犯深度。
实用文档
bladder carcinoma
实用文档
bladder carcinoma
实用文档
bladder carcinoma
实用文档
CT表现:
平扫:可见自膀胱壁突向腔内的软组织密度肿 块影,肿块多大小不一,呈结节状、菜花状、分叶 状或不规则形,基底部多较宽,部分可见点状或弧 形钙化,膀胱壁局限性增厚僵直,常位于膀胱三角 区或两侧壁 。
2、腺性膀胱炎:一般病灶表面较光滑,可有囊肿及蛋壳样钙 化,膀胱外膜光滑,无盆腔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与膀胱壁 强化程度相似,抗炎治疗后复查CT病灶可以缩小。
实用文档
3、膀胱炎性肉芽肿:膀胱壁普遍增厚,常有膀胱容量变小,内有局限性隆 起,隆起内可以有钙化或囊变,较多见于女性,易误诊,须结合膀胱镜 活检进行鉴别。
增强扫描:早期肿块可有均一强化,延迟扫 描造影剂充盈膀胱时可见充盈缺损影。
实用文档
转移途径
1、局部周围浸润:主要向深部浸润,直至周围膀胱 组织,周围脂肪密度增高,精囊体积增大、精囊角 消失,前列腺增大、变形等。
2、淋巴转移:可转移到髂内、髂外及闭孔淋巴结, 或髂总及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
3、血行转移:多在晚期,主要转移至肺、肝、肾及 骨骼等。
4、前列腺癌突入膀胱:可见前列腺体积增大,密度不均匀,增强后呈结节 状强化,多呈菜花状突入膀胱底部,双侧精囊角消失,可见精囊增大。 膀胱壁因长期慢性排尿困难,造成整个膀胱壁增厚,一般无局部改变, 此可与膀胱癌鉴别。 早期膀胱癌与膀胱其它类型肿瘤可有相似的影像学表现,鉴别多困难, 此时膀胱镜并活检可确诊;晚期有局部延伸或转移时,一般不难与其它 类型膀胱肿瘤鉴别。
实用文档
膀胱癌比较公认的常见病因有:
1.长期接触芳香族类物质的工种。 2.吸烟:也是一种增加膀胱肿瘤发生率的原因。 3.体内色氨酸代谢的异常。 4.膀胱粘膜局部长期遭受刺激:如长期慢性感染、结石的长期
刺激及尿路梗阻,均可能是诱发癌肿的因素。 5.药物:如大量服用非那西汀类药物,已证实可致膀胱癌。 6.寄生虫病等。
实用文档
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与膀胱内阴性结石、血块:阴性结石和血块也可造成膀胱 内充盈缺损,但变换体位检查两者多有位置变化,且CT和 超声检查时阴性结石分别表现为较高密度和后方伴有声影的 强回声病变,鉴别不难。要注意的是膀胱癌合并凝血块,因 此应多改变几次体位。可在临床行膀胱冲洗后,复查B超或 CT,可见凝血块消失。
实用文档
影像学表现:
1、X线及膀胱造影:
KUB一般无阳性发现或仅见膀胱内细小点状或弧形钙化影。 膀胱造影表现为膀胱腔内结节或菜花状充盈缺损,基底多较 宽,壁僵硬,表面凹凸不平,边界欠规则,若肿瘤侵犯输尿 管口,可继发输尿管,肾盂积水。
实用文档
bladder carcinoma
实用文档
bladder carcinoma
实用文档
小节
❖ 膀胱癌的诊断主要依靠膀胱镜及病膀胱癌的诊断。若病 变同时并有相邻组织结构侵犯和/或淋巴 结转移,不但能进一步明确诊断,且可 进行肿瘤分期,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临床表现:
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常伴有尿频、尿 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如有血块堵塞膀 胱出口,可有排尿困难,尿潴留等。
实用文档
膀胱癌分为5个级:
0级:原位癌或限于膀胱黏膜(隔膜)的非侵袭性损害。 I级:肿瘤扩散至黏膜外,但未扩散到肌肉层。 II级:肿瘤侵入肌肉层。 III级:肿瘤穿过肌肉层侵入膀胱周围组织。 IV级:肿瘤已扩散至局部淋巴结或向远距离扩散(转移)。 膀胱癌扩散至近旁的器官,包括前列腺、子宫、输尿管、直肠等。也可 发生骨盆淋巴结或身体其他部位如:肝脏、肺及骨骼的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