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肝血阴虚的三个特效穴位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有滋阴作用的穴位

有滋阴作用的穴位

有滋阴作用的穴位人体穴位按摩是秋季养生的一个重要方法,正确的按摩方法可以去燥润肺。

但是穴位按摩方法您了解吗?是如何按摩的呢?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滋阴穴位:阴蹻穴。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后肌腱。

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部为胫神经本干;后下方有胫后动、静脉通过。

特异性: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蹻脉。

功效与作用:照海穴有养阴液、利咽喉、清神志、调下焦的作用。

滋阴清热,调经止痛。

主治病症:照海穴主治面目、咽喉、胸腹、肝肾、神志等疾患:如面目浮肿、目赤肿痛、视物模糊、咽喉肿痛、嗌干喉闭、心痛气喘、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妇人血晕、胎衣不下、恶露不止...滋阴穴位:阴阳蹻四穴。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后肌腱。

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部为胫神经本干;后下方有胫后动、静脉通过。

特异性: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蹻脉。

功效与作用:照海穴有养阴液、利咽喉、清神志、调下焦的作用。

滋阴清热,调经止痛。

主治病症:照海穴主治面目、咽喉、胸腹、肝肾、神志等疾患:如面目浮肿、目赤肿痛、视物模糊、咽喉肿痛、嗌干喉闭、心痛气喘、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妇人血晕、胎衣不下、恶露不止...滋阴穴位:吕细→踇长屈肌。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隐神经分支和大隐静脉属支分布;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脉分支分布,并有胫神经干和胫后动脉干经过。

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前方有胫后动、静脉通过。

太溪穴的功效与作用:滋阴益肾,壮阳强腰。

太溪穴有益肾、清热、安神、健腰的作用。

太溪穴为足少阴肾经之输穴,位于足内踝关节之处,“输主体重节痛”,故可治疗内踝关节扭伤等病症。

太溪穴为肾经之原穴,乃原气输注之处,《黄帝内经灵枢·...滋阴穴位:龙泉内侧动脉及跗内侧动脉分支通过。

龙泉穴的功效与作用:然谷穴有清热、泄浊、宁神的作用。

然谷穴具有益气固肾,清热利湿的功效。

然谷穴配五行属火,故肾阴虚、虚火亢盛的病证皆可用本穴治疗。

常用保健按摩穴位的取穴及作用

常用保健按摩穴位的取穴及作用

常用保健按摩穴位的取穴及作用针灸、按摩无副作用,疗效显著,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种手段来治病。

经常按摩以下5个常用的穴位,功效可媲美服用某些药物,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穴位按摩手法分补法、泻法等,补法是较柔和地按摩,泻法则是力道比较大的刺激,具体来说可以用屈曲的指关节顶穴位。

足三里,在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处,因能治疗腹部上中下三部诸证而得名,为回阳九针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

按摩足三里有补中气的作用,用补法,能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类似党参、白术、山药、红枣等药的功效;用泻法,有消食导滞、和胃通肠的作用,类似山楂、大黄等药的功效。

三阴交,在内踝向上量4指处,为足太阴脾经的腧穴,由于是肝、脾、肾三阴经交会处的穴而得名。

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相生,因此是治疗与血有关病证的要穴。

用补法,有健脾、补血、摄血的作用,类似于当归、阿胶、紫河车、薏米等药物的功效;用泻法,有活血化淤的作用,类似于归尾、桃仁、红花等药的功效。

神门,在手腕的腕横纹尺侧端稍上方凹陷处,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被喻为神气游走出入的大门。

用补法,有宁心安1神、补心气的作用,类似于酸枣仁、柏子仁的功效;用泻法,可清心、开窍,类似于中药紫雪丹及石菖蒲、琥珀等药的功效。

关元,位于脐下四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位于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又能大补元阳而得名。

《类经图翼》说:“此穴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能治疗“诸虚百损”。

用补法,有补肾阳的作用,类似于鹿茸、肉桂、巴戟天、仙茅、仙灵脾等药的功效。

此穴多用来治疗虚损性质的疾病,泻法较少使用。

气海,位于脐下两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为诸气之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

用补法,可大补元气,类似人参、黄芪等药的功效;用泻法则有行气、理气的作用,类似于香附、荔枝核、沉香、郁金等药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穴位在临床中很常用,人们在选择它们进行保健时,所用到的只是其众多作用中的一二,如果要用来治疗疾病,还需要去专科就诊。

养肝护肝小方法:意守涌泉法

养肝护肝小方法:意守涌泉法

养肝护肝小方法:意守涌泉法【意守涌泉法】取卧位,全身放松,去除杂念,双目微闭,舌抵上腭,将意念放于足心涌泉穴处,每次可意守半小时左右。

起初,时间可稍微短一些,然后逐渐延长。

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功。

健脾益血、调肝补肾,不可错过的养生大穴三阴交三阴交是中医临床上经常用到的一个穴位。

此穴位之所以名为三阴交,是因为其是三条阴经的交汇处,这三条阴经即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此穴位是足厥阴肝经循行处,所以多对这个穴位进行刺激,有助于舒畅肝经气血,进而起到疏肝利胆的作用。

唐代医家孙思邈就曾利用此穴位来疏肝利胆。

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中有这样一句话“胆虚灸三阴交各二十壮,穴在内踝上一夫”,此法是通过艾灸三阴交来治疗胆虚症。

所谓的胆虚,即胆气不足。

胆气虚,则寒邪生。

寒则其病善惊恐,另外还兼有虚烦不眠、心慌心跳、多疑虑、常叹息等一些典型症状。

对于胆病,往往要肝胆同治。

这是因为胆的经脉与肝的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正是因为此种原因,《黄帝内经·灵枢·本输》才有“肝合胆”一说。

中医认为胆与肝一样,有升发条达之性,喜条达而恶抑郁。

金代医家李东垣所著的《脾胃论》中有这样的记载:“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物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

胆气不升,则飧泄、肠痹不一而起矣。

”这句话所表达的就是胆气主升的特点及其胆气不升的后果。

肝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肝气郁结,肝经不畅则可损及胆,导致胆气不得升。

尤其是春天。

春为肝阳升发季节,保持良好的心情,保持充足的睡眠,都有助于肝气升发。

若肝气升发不畅,不可避免地会累及胆,尤其引发腹泻、虚烦不眠等多种问题。

三阴交是肝经循行所过处,可疏肝利胆,改善胆气虚导致的各种问题。

足少阴肾经也过三阴交,刺激这个穴位有补肾作用。

肾为水,肝为木,肾水可以涵养肝木,为此此穴位有肝肾同养的作用。

对三阴交进行刺激,不仅能舒畅肝经,强大肾的功能,还能使人气血旺盛,百病不侵。

肝经脾经肾经胃经上的几个重要穴位的位置与功能

肝经脾经肾经胃经上的几个重要穴位的位置与功能

.个,有很多还根本不好找。

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也14肝经的穴位比较少,就肝经一般不就对身体非常有好处了。

没必要用那么多,一般能使用其中四五个,用个手指去摸大腿就是做个劈叉动作,太容易找准确,这里有一个很好的办法,根,有一根硬筋,顺着硬筋往下走就是肝经了。

肝经上的穴位,有的可以一带而过,了解一下名称即可,有的则需要每天反反复复地揣摩、深思。

因为,有的穴位会像您最亲的人一样,不离不弃地伴随您一生。

穴位中称:大敦(井木穴)治崩漏、月经过多等出血症:艾灸大敦穴是源头的意”“井“大敦”就是特别厚。

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敦”是厚的意思,思。

像所以肝经上的大敦穴能治疗出血症,且主要是下焦出血,中医讲肝藏血,崩漏、月经过多等。

处理大敦时,经常使用的方法是艾灸。

穴位位置:在足大趾外侧趾甲角旁一分。

古代的医家一致认为大敦是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主治疾病:炙罢大“”《胜玉歌》“此穴是治疗疝气的特效穴位。

《玉龙歌》七般疝气取大敦。

”敦除疝气。

疏肝理气的作用最强,善治因气郁不舒引起的妇科诸症,如闭经、痛经、崩漏,更年期综合症。

同时也是治疗男子阳痿、尿频、尿失禁的要穴用指甲轻掐此穴还有通便之效同时,此穴还是治疗肝脏慢性病必不可少的治疗和保健要穴最佳方法:此穴用艾炙效果最好;..穴位名称:行间(荥火穴)出现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泡等心火旺的症状:揉行间穴。

稍靠近大指趾侧之处,在脚的大拇趾和第二趾根部之间的中央起,穴位位置:在脚的表面交接处上就是行间穴。

,最善肝经的子穴”,行间属火,行间是散心火的,为主治疾病:“荥主身热图·治头面之火,如目赤肿痛、面热鼻血等,眼睛胀痛掐此穴尤为显效。

《类经”“泻行间火而热自清,木气自下。

翼》还治心里烦热,燥咳失眠。

因肝经环绕阴器,行间还善治生殖器的热症,如阴囊温疹、小便热痛、阴部瘙痒等。

对痛风引起的膝踝肿痛,点掐行间也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使用体会:施压,会强痛。

穴位养生增强肝功能

穴位养生增强肝功能

穴位养生增强肝功能在现代生活中,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对我们的健康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肝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具有排毒和代谢功能,对保持身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穴位养生的方法,帮助增强肝功能,使我们更好地应对现代生活的压力。

穴位一:太冲穴(位于足背外侧)太冲穴是身体的重要穴位之一,对肝脏的调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每天晚上睡觉前可以按摩太冲穴,以平缓的方式用拇指按压该穴位,每次10-15分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效缓解肝脏压力。

穴位二:行间穴(位于双手之间)行间穴是位于手背中间,两手相对应的穴位。

我们可以在闲暇时或工作休息时,使用双手互相按摩行间穴,每次5-10分钟,有助于调节肝功能,缓解疲劳和压力。

穴位三:太白穴(位于足背外侧)太白穴也是一个重要的肝经穴位,经常按摩太白穴有助于增强肝功能。

可以使用中指或拇指轻轻按摩太白穴,每次约10分钟,可以缓解肝气郁结的症状,改善肝脏功能。

穴位四: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后方)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后方,是一个常用的调养肝脏的穴位。

可以在早晨起床后或工作时,使用拇指按摩内关穴,每次15-20分钟。

内关穴的按摩可以促进体内能量的流通,帮助肝脏排毒和调节功能。

穴位五:太谷穴(位于足背部)太谷穴是肝经的要穴之一,按摩太谷穴可以促进肝脏的健康。

可以使用大拇指按摩太谷穴,每次持续按摩10-15分钟,可以缓解肝脏不适症状,增强肝脏功能。

穴位六:太冲穴(位于足心)太冲穴是位于足心的反射区穴位,经常按摩该穴位可以改善肝脏功能。

可以使用拇指或按摩工具在太冲穴处进行按摩,每次按摩10-15分钟,有助于舒缓肝气郁结的症状,提高肝脏功能。

通过按摩上述穴位,可以有效地养护肝脏,增强肝功能。

在使用穴位按摩时,需要保持适量的力度,避免过度用力导致不适。

此外,不仅仅通过穴位按摩可以增强肝功能,合理的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同样重要,对肝脏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总之,穴位按摩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养生方法,可以帮助增强肝功能。

阴虚火旺按摩哪个穴位最特效阴虚火旺适合吃什么

阴虚火旺按摩哪个穴位最特效阴虚火旺适合吃什么

阴虚火旺按摩哪个穴位最特效阴虚火旺适合吃什么展开全文一、阴虚火旺按摩什么穴位1、揉二马二马穴又名二人上马,位于手背无名指及小指掌指关节后凹陷中。

操作时,按揉此穴100~300次。

具有滋阴补肾,顺气散结之功效。

能滋阴潜阳,使肾水上滋于心。

此法为交通心肾,调和阴阳之常法,并能利尿通淋,使水从小便而去。

2、擦涌泉涌泉穴位于足掌心前1/3与后2/3交界处凹陷中。

操作时,术者以拇指螺纹面着力,来回推擦此穴100次左右。

具有滋阴退热之功效。

能引火归元,使亢阳得以潜制。

3、运内劳宫内劳宫位于手掌心中,屈指时中指端与无名指端之间中点。

操作时,术者用拇指指腹自小指指根按运,经掌小横纹、小天心至内劳宫止,运10~30次,能清心、肾两经虚热。

4、历兑穴这个穴位很痛,用力度稍轻一点,左右两穴各坚持按了60下。

每天早晚左右都做,两穴各点按了60下,一般的两天就好了。

历兑穴是胃经的井穴,历兑穴部位在第二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

具体说就是第二趾外侧沿趾甲的外侧缘和根部的垂直线交叉点处。

按摩这个穴能治疗阴虚火旺。

这个穴善能引口唇的邪热下行,口唇类的炎症和疾患,点按这个穴位会有奇效。

二、火旺阴虚体质的表现1、形体消瘦阴虚者胃火旺,能吃能喝,但代谢快,怎么吃也不胖,形体精悍,肌肉松弛。

2、心烦失眠阴虚者内火攻心,常感觉胸口烦闷,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晚上容易惊棒失眠。

3、肌肤无华缺乏皮肤水分,干燥和最低限度,肤色差,也容易生气,往往生溃疡,舌红,经常便秘。

4、头晕易累体内津液少则养分疏松不畅,且皆为旺火消耗,从而导致体力衰弱、头晕易累等症。

5、手脚发热阴虚者体内火旺,导致“五心烦热”体温正常,但手心、脚心发热,冬天也是如此。

6、其他症状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发热,或骨蒸潮热,心烦,少寐,多梦,颧红、盗汗、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质干红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或伴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疼痛,伴头昏,腰酸乏力等。

肝经胃经脾经重要穴位图及说明(建议收藏)

肝经胃经脾经重要穴位图及说明(建议收藏)

肝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几个穴位的位置与功能肝经的穴位比较少,就14个,有很多还根本不好找。

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没必要用那么多,一般能使用其中四五个,就对身体非常有好处了。

肝经一般不太容易找准确,这里有一个很好办法,就是做个劈叉动作,用个手指去摸大腿根,有一根硬筋,顺着硬筋往下走就是肝经了。

肝经上的穴位,有的可以一带而过,了解一下名称即可,有的则需要每天反反复复地揣摩、深思。

因为,有的穴位会像您最亲的人一样,不离不弃地伴随您一生。

穴位中称:大敦穴(井木穴)治崩漏、月经过多等出血症:艾灸大敦穴“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

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

中医讲肝藏血,所以肝经上的大敦穴能治疗出血症,且主要是下焦出血,像崩漏、月经过多等。

处理大敦时,经常使用的方法是艾灸.穴位位置:在足大趾外侧趾甲角旁一分。

主治疾病:大敦是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1。

古代的医家一致认为此穴是治疗疝气的特效穴位。

《玉龙歌》“七般疝气取大敦。

"《胜玉歌》“炙罢大敦除疝气。

”2.疏肝理气的作用最强,善治因气郁不舒引起的妇科诸症,如闭经、痛经、崩漏,更年期综合症。

3。

同时也是治疗男子阳痿、尿频、尿失禁的要穴,用指甲轻掐此穴还有通便之效4。

此穴还是治疗肝脏慢性病必不可少的治疗和保健要穴最佳方法:此穴用艾炙效果最好穴位名称:行间穴(荥火穴)出现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泡等心火旺的症状:揉行间穴。

穴位位置:在脚的大拇趾和第二趾根部之间的中央起,稍靠近大指趾侧之处,在脚的表面交接处上就是行间穴。

主治疾病:“荥主身热",行间属火,行间是散心火的,为肝经的子穴,最善治头面之火,如目赤肿痛、面热鼻血等,眼睛胀痛掐此穴尤为显效。

《类经·图翼》“泻行间火而热自清,木气自下。

"还治心里烦热,燥咳失眠。

因肝经环绕阴器,行间还善治生殖器的热症,如阴囊温疹、小便热痛、阴部瘙痒等.对痛风引起的膝踝肿痛,点掐行间也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治肝血阴虚的三个特效穴位

治肝血阴虚的三个特效穴位

治肝血阴虚的三个特效穴位:承山、阳陵泉、三阴交40岁以上的人差不多都有这些症状:腰腿痛,落枕,睡觉时腿老抽筋;眼花,看不清东西(视力减退),头昏,双胁下灼热,舌头红,口干,苔少;老打嗝,恶心想吐,吃下东西很不舒服;不明原因的全身酸痛;经常莫名其妙地为一点小事发火。

以上这些情况如不及时纠正的话,不久就会发展成西医检查后认定的脂肪肝、高血脂、慢性肝炎、胆囊炎、视网膜脱落、浅表性胃炎等。

肝血虚、阴虚了就没有力气,更没有多少气血能够分给筋,人抽筋就是身体在向我们抱怨了,如果我们还是不管不顾的话,病就要来了,而且还要攻陷脏腑。

此时,我们只要选足太阳膀胱经上的承山穴和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再配以足太阴脾经上的三阴交就行。

承山穴,顾名思义,能承担如山重量的意思,它能够舒筋活络,自古就是腿痛转筋的有效大穴。

疼的时候,用手指点揉此处5分钟就可以了(平时每天按揉3分钟即可),虽然按下去有很重的胀痛感,但一定要忍住,完后,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舒服感觉。

使用阳陵泉时用拇指进行点揉或者点拨,点拨效果最好,每天5分钟,也可以用指间关节进行刺激,以加大刺激量。

它在膝关节的下方,小腿外侧、腓骨头下方的凹陷处就是。

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阴经交会的穴位,正是因为是三经交会的重要通衢之处,所以刺激它可以把三条经的经气全调动了,可防治肝、脾、肾三脏上的诸多病症。

每天按揉三阴交,坚持两个月左右,就可以很好地保养肝、脾、肾,使其气血充足、流畅,这样,三脏上的很多不适及慢性病都会不治而愈。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在内踝尖上方四指的骨后缘处。

操作方法:每天晚上睡觉前,先用热水泡脚10分钟,泡到小腿肚子以上,然后开始从上到下按揉穴位。

先按揉两侧阳陵泉3分钟,一定要产生酸胀的感觉才行。

然后点按承山,小腿一定要放松,注意点按时不要使太大的力,因为这个穴位的感觉很强,刺激力量太大反而欲速则不达,时间也不需要太长,3分钟即可。

最后按揉双腿侧的三阴交,向着骨缘内侧点揉5分钟。

保健神穴天天揉

保健神穴天天揉

保健神穴天天揉它们的神效,都是我们祖先用身体试验过的,只要你学会使用经络,并悟出穴位的深意,你就会终生尽享健康的秘诀(艾灸时应该拿着艾条在距人体穴位两指远)。

改变先天体弱的三大穴:肝俞、肾俞、太冲五脏是身体的核心,其他组织都隶属于它们。

肾为先天之本,主管骨,和六腑中的膀胱相表里,开窍于耳和前后二阴;脾为后天之本,主管肌肉,和胃相表里,开窍于唇;心为君主之官,主管脉,和小肠相表里,开窍于舌;肝主管筋,和胆相表里,开窍于眼;肺主管皮毛,和大肠相表里,开窍于鼻。

这样一来,全身众多部位的疾病我们都可以找到它的来路与归途。

人生下来体质就是阴阳不平衡的,差异很大,但我们不能认为这一切就是不可改变的。

如果能仔细分析一下弱在哪里,是哪一脏弱,我们就能通过后天的各种方法改变它。

既然内脏通过经络和它们之外的器官相互联系,生病时可以遥相呼应,里应外合,那么人体在没病时也可以通过刺激经络上最有效的穴位,激发它们的自救潜能,去提醒、改善内在的脏腑,从而进一步提高它们的防御功能和状态,这样岂不是防患于未然吗?先天体质不好的朋友,一定要每天按摩双侧的下面几个穴位三至五分钟:肝俞、肾俞、太冲。

之所以这么选穴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首先,肾藏精、肝藏血,精血是我们生命中最根本的东西,每天按摩这3个穴可以补益肝肾,肝肾逐渐强大了,身体就会一步步好起来。

其次,这两个穴都是背俞穴,背俞穴是督脉上的穴位,主管人全身的阳气分布,所以,刺激它可以最快地补充人体的阳气。

另外,背俞穴为什么要选太冲这个作用偏“泻”的穴位呢?中医里面有句话叫“气有余便是火”,就是说如果所补阳气太多了,就会导致它们变成对人体有害的火。

加用一下太冲就是给这些“火”透透气,不至于让它们在体内横冲直撞,最后变性发酵。

我们经常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要想身体好,主要就是要使五脏好,既不能锻炼太过,也不能休息太过,按摩穴位也是这个道理,在身体偏弱的时候要以补为主,但是不能一味地强补,只有恰当调理,五脏和谐这样才能真正地改变先天,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五俞穴功能详解(材料相关)

五俞穴功能详解(材料相关)

五俞穴功能详解肝经的五俞穴肝经的“井”穴是“大敦”穴(大脚趾尖靠近二脚趾的侧端,甲根边缘的凹陷处);属“木”。

此穴多采用艾灸的方法,主治:疝气、阴痛、阴缩、尿血、崩漏、月经不调、小腹痛。

肝经的“荥”穴是“行间”穴(在第一和第二脚趾之间的凹陷处),属火。

这个穴位在中里老师的书中也做过详细的介绍,配合“太冲”穴(大脚趾和二脚趾缝隙向足背方向4厘米处)向“行间”穴方向推按,能起到消除肝脏郁结之气的作用;具有疏肝、利胁、调理肠道和治疗疝气等功效。

如:口苦、牙痛、口腔溃疡、腮肿、舌尖长泡、两肋胀痛等均可归它治疗。

肝经的“俞”穴是“太冲”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向足背方向大概三个横指处),属土。

它在中医上有时也叫“消气穴”。

当你发烧无汗的时候它可以帮你发汗;当你紧张的时候它可以帮你舒缓;当你昏厥的时候能将你唤醒;当您抽搐的时候能帮你解除痉挛。

肝经的“经”穴是“中封”穴(勾脚尖,在脚脖子上有条大筋会突出来,就在内踝骨和这条大筋之间的凹陷处),属金。

“中者,正中也;封者,封堵也。

”意思是肝经的血气到达此处后会变得流速缓慢,温度也会变冷。

主治:腰痛,遗精,疝气,阴茎痛,胸腹胀满,小便不利,黄疸,足冷,内踝肿痛等症。

肝经的“合”穴是“曲泉”穴(屈膝,大腿后面绷劲时有条筋,就在筋和膝盖内侧骨之间的凹陷处),属水。

“曲者,隐蔽也;泉者,泉水也。

”意指肝经气血的会合之处。

因为肝属木,“曲泉穴”属水,水又能生木;所以,此穴既能滋阴又能祛湿,在中里老师的书中把它说成是“杞菊地黄丸”和“二妙丸”的综合体,真是“一语破天机”啊!主治范围也很多,配合肾经、脾经的穴位还能治疗:阴挺、阴痒、痛经、月经不调、白带过多、产后腹痛、遗精、阳痿、疝气等妇科和男科疾病。

心包经的五俞穴心包经的“井”穴是“中冲”穴(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用于治疗昏迷、中暑、心绞痛等。

心包经的“荥”穴为“劳宫”穴(握拳,中指尖下),属火。

主治发热无汗、口臭(腥味)、晕车、虚喘等症。

老中医透露:肝气郁结、肝经不舒,找到这5大穴位,不花钱解决肝脏问题!建议收藏!

老中医透露:肝气郁结、肝经不舒,找到这5大穴位,不花钱解决肝脏问题!建议收藏!

老中医透露:肝气郁结、肝经不舒,找到这5大穴位,不花钱
解决肝脏问题!建议收藏!
1、太冲穴——降血压、平肝清热、清利头目
位置:在足背上第一、二脚趾缝向上找,大约有两指宽的地方
操作方法:坚持晚上9-11点是肝经经气运行最旺的时间按摩,效果最佳。

2、大敦穴——调理肝肾、熄风开窍、安神定痫、理血,清肝明目
位置:大脚趾缝的脚趾甲边上
操作方法:通过按摩或者是艾灸大敦穴
3、内关穴——益心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气、镇定止痛
位置: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操作方法:随时随地都可以点揉,以略感酸胀为宜。

4、期门穴——疏肝泻火、理气解郁
位置: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空隙,前正中心线旁开4寸。

操作方法:按摩、针灸或艾灸此穴位
5、太溪穴——补肾、强健筋骨
位置:位于脚踝部,是内踝与跟腱连线的中点
操作方法:用指腹用力,压而揉之,所用力度以穴位处适度微痛为宜,之后可循序而进,加大力量。

每次按摩刺激太溪穴3-5分钟即可,。

中医十二经经特效穴治疗疾病详解

中医十二经经特效穴治疗疾病详解

中医十二经经特效穴治疗疾病详解十二经经特效穴位一、手xx肺经:肺属金,开窍于鼻,主体为皮,其华在毛,情志为悲,忧伤肺。

肺与大肠相表里,由胸走手,起于中府,始于少商。

在手内侧前。

主治咳嗽、心烦、手心热等症。

1、中府穴:腋横纹上三指。

是脾肺之气汇聚之处,可兼治脾肺两脏之病。

主治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症。

2、天府穴:腋横纹下四指,或手臂平申,用鼻尖触手臂处。

主治过敏性鼻炎。

3、尺泽穴:肘横纹外侧一拇指宽的凹陷处。

肺经属金,本穴属水,金生水,是补肾的要穴。

降逆气、泻热,主治高血压、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哮喘、胸部胀痛,肘关节痉挛。

4、孔最穴:肘横纹下三指。

是肺经的郗穴,郗治急症(急性咳嗽、咽喉痛)。

主治鼻出血、痔疮、发汗。

5、列缺穴:两手虎口相对,食指下凹陷处。

头项寻列缺。

主治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落枕。

6、经渠穴:腕横纹外侧铙骨边缘。

主治咳嗽。

7、太渊穴:腕横纹外侧凹陷处。

肺经的原穴,补气穴,脉之会穴。

主治静脉曲张、心血管病。

8、鱼际穴:手掌鱼肚边缘。

主治热咳、心中烦热。

9、少商穴:大拇指指甲根边缘。

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

常用于治疗咳嗽、感冒发热、肺炎。

针刺放血效果最佳。

二、手厥阴心包经:从胸走手,起于天池,始于中冲。

在手内侧正中线上。

刺激左侧效果更佳。

1、天泉穴:腋横纹下三指处。

治疗胸痛、心悸、突然害怕。

2、曲泽穴:肘横纹上。

调节心血的供应,治疗胸闷、憋气。

是针刺放血点。

3、郗门穴:腕横纹上5寸。

急救穴,治突然心绞痛。

用大拇指按住,然后转动手腕。

4、内关穴:腕横纹上三指。

救命穴、心脏穴。

宁心安神、理气和胃、舒经活络。

治疗心理压力引起的失眠,可调节心律的快或慢。

5、大陵穴:腕横纹上。

治疗因压力引起的头痛,预防口臭。

6、劳宫穴:掌心凹陷处。

大补穴,可使心情放松,治心慌气短。

7、中冲穴:中指指甲根旁。

泻心火的要穴。

治口疮。

8、在天泉穴下四指处有个痛点,不是穴位,但经常揉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病、心肌梗塞、冠心病。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

太冲、太溪、曲池是最好 的降压药
拦截颈椎病的风府和手三 里
四 亲手把疾病送上归途
防止心阴虚的绝招
0 1 心慌烦躁只用心腧这一味单方 0 2 多汗、易感冒,风池加肺腧比玉屏风
散还好
05
五 性福之穴
五 性福之穴
为自己的肾喝彩— —让肾不阳虚的两
个天赐之穴
让自己更强势—— 解救肾阴虚的太溪
和关元
每天快乐一点点— —肝肾郁结的通泰
风调雨顺(肝舒 肾强)月经准
妇科炎症可以用 带脉穴治好
把经期变成一次 轻松的旅行
乳腺疾病可以用 肝经来防治
七 让她们的身体春暖花开
气血不虚,痛经绝迹
0 1 气血虚引起的痛经就用气海和足三 里来治
0 2 肝郁引起的痛经找血海和太冲 0 3 受凉引起的痛经关元和合谷一下缓

0 4 虚寒引起的痛经要艾灸肾腧、关元
以壮脾
D
肚胀、呕 吐找足三 里、中脘
二 五脏和 谐,人体长 青
把身体的中气提起来—— 各类脏器下垂的穴位根治 法
0 1 中气不虚——让五脏安居乐业
0 2 有足三里、百会、关元,哪怕什么子 宫脱垂
03
治胃下垂的特效法——三穴齐 攻
二 五脏和谐, 人体长青
哮喘是外邪通过口、鼻和皮肤流窜 进肺造成的
1
八 孕产期不适的特效穴位保健法
孕期呕吐要求助胃经和 肝经
三个穴位加食疗就可让 你的奶水充足
产后怕冷要在督脉和膀 胱经上刮痧
三个穴位就可以让你吃 得香,不呕吐
五个穴位让你不再郁郁 寡欢
09
九 孩子最容易出现病的地方肺和脾胃
九 孩子最容易出现病的地方肺和脾胃
孩子有呼吸道毛 病就找肺经补

中医养生知识讲座教学文案

中医养生知识讲座教学文案

中医养生知识讲座一、四时养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为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

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二、十二时辰养生何为天?一日曰天!天,是生命的周期,即为24个小时一个生理周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理周期。

天是生命的精准寿命衡量单位!一天地球完成自传一周;一天人完成日循环五十周;阴阳的日循环、日平衡决定着人体的健康!人的生命因“日循环平衡”而存在!疾病源于“日循环不平衡”的打破!人的生命活动,比如工作、休息、营养、排泄等都是以“日循环平衡”为单位为基础的。

十二经气血流注次序肺寅大肠卯胃辰,脾巳心午小肠未。

膀申肾酉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

子时23:00--01:00 │胆经。

补气血的穴位保健促进血液流通

补气血的穴位保健促进血液流通

补气血的穴位保健促进血液流通人体的气血循环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之一。

气血不足会导致机体功能受损,出现各种症状和疾病。

而针灸按摩是一种有效的保健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补充和促进气血流通,从而改善身体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补气血的穴位,供大家参考。

一、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方,脚背外侧突出的骨头下方,当腓肠肌与胫骨前肌之间凹陷处。

按揉足三里穴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增加身体的能量。

可以每天早晚各按揉5-10分钟。

二、手三里穴手三里穴位于手腕横纹中央,当食指和拇指相连的两侧,指压手三里穴可以促进气血的循环,有滋补肝肾、健脾胃的作用。

可以每天进行按摩3-5分钟。

三、足太阴肝经足太阴肝经是身体的重要经络之一,通过按摩足太阴肝经上的穴位可以调养气血,改善肝脏功能。

按摩太阴肝经可以从足心的太冲穴开始,并按顺时针方向按摩整个足太阴肝经,并可继续通过按摩手太阴肺经来达到调节气血的目的。

四、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的凹陷处,按摩合谷穴有助于调和全身气血,增加身体的活力。

可以每天用力按揉合谷穴1-2分钟。

五、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通过按摩可以改善气血不足引起的失眠、焦虑等症状。

可以从脚背的行间穴开始,按照足厥阴肝经的路径按摩,再沿着胸胁,最后到达手厥阴心包经,通过按摩可以调养气血,保持身体的平衡。

六、大椎穴大椎穴位于颈椎部位,是身体重要的补气血的穴位之一。

可以使用手指按摩或按压大椎穴,每天坚持按摩几分钟,可以促进气血的循环,缓解颈肩酸痛等问题。

七、迎香穴迎香穴位于鼻唇沟的横纹中央,并略向内、上按摩,迎香穴可以改善血气不足引起的头晕、健忘等症状。

总结起来,通过按摩这些补气血的穴位,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增加身体的能量,改善身体机能。

但是在按摩过程中需要注意手法轻柔,力度适中,避免用力过猛导致受伤。

此外,也要根据自身的体质和病情进行调节,如果有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足厥阴肝经歌诀

足厥阴肝经歌诀

足厥阴肝经歌诀1.足厥阴肝经分寸歌诀:十四大敦期门行,前阴生殖肠胆病,气血五脏治最灵。

大敦大趾外甲角,行间两趾缝中讨,太冲关节后凹陷,中封踝前腱内间.蠡沟胫中踝上五,中都踝上七寸呼,膝关阴陵后一寸,曲泉股骨内髁后,阴包肌间膝上四,五里气下三寸司,阴廉气下二寸中,急脉二五动脉动,章门十一肋下端,期门乳下二肋全。

足厥阴肝经要穴主治歌(10穴)肝主疏泄其气升,肝主疏泄,主升主动,调畅气机藏血舍魂怒为情,肝主藏血、舍魂,调畅情志,主怒体阴用阳为刚脏,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主目合筋体皆轻。

肝为罢极之本、主筋,其华在爪.主泪大敦治疝阴囊肿,大敦可疏肝解郁、调理气机,治疝气、阴囊肿癫狂脑衄破伤风,主癫狂痫、脑衄、破伤风阴挺尿血及血崩,止血调经治月经不调、血崩、阴挺及尿血便秘淋证调阴中。

大便闭结、癃闭、淋证而调阴中,止阴中痛行间清肝泄火功,行间有清泄肝火之功中风癫疾及痪疯,治中风、癫疾、惊风及疾癫头眩鼻衄目赤肿,头痛眩晕、鼻衄、目赤肿痛经多痛经阴中痛,月经过多、闭经、痛经、阴中痛腹胀呃逆胁腿疼,胃痛腹胀、呃逆、咯血、胁肋腰腿膝痛癃闭疝气便淋证。

癃闭、小便不利、疝气及淋证太冲理气熄肝风,太冲可调理气血、平肝熄风疏肝解郁三部逢,疏肝解郁,调气机,治上、中、下三部之疾头痛眩晕目肿痛,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面瘫咽痛儿惊风,口眼歪斜、咽喉干痛、小儿惊风癫痫鼻塞舌出血,癫痫、鼻塞、舌裂出血月经不调及漏崩,月经不调、崩漏胁痛黄疸呕泄泻,腹胀胁痛、黄疸泄泻、呕血疝气遗尿及闭癃,疝气、遗尿、小便不利、癃闭卵缩乳闭又乳痈,睾丸上缩、乳痈、乳汁不下偏瘫足痿下肢肿。

下肢肿痛痿痹、脚软如棉、半身不遂中封五淋疝遗精,中封可疏肝理气,消疝,治五淋、遗精、茎痛及疝气阴缩黄疸及足冷。

阴囊上缩、黄疽胁痛及腰痛足冷蠡沟清热调肝经,蠡沟有益肝调经、清热消肿之功阴痒为长月经病,主阴痒及阴挺、月经不调、带下阳强阳痿卵肿痛,阳强不倒、阳痿、睾丸肿痛、疝气腰背拘急痛在胫。

肝经奇穴:肝1.肝2.肝3

肝经奇穴:肝1.肝2.肝3

肝经奇穴:肝1.肝2.肝3
奇穴:治肝三穴
以右腿为例,右腿内侧,膝盖头到腹股沟,沿大腿中间假想一条线,这条线的正中间一个点为肝1,往后一寸的位置为肝2,肝1往前一寸的位置为肝3。

这三个穴道是临床上专门治疗肝硬化,肝癌的大穴。

当有一个人得肝病了,全身黄疸,怎么知道他是肝炎,肝硬化还是肝癌?
压他肝1的位置,一压很痛,不是肝硬化就是肝癌,因为肝硬化和肝癌的诊断是一样的,都是实,有东西长在里面,肝炎就没有。

那你压到痛了,同时就是在告诉你,在这里扎一针。

用一寸半的针扎,大腿内侧里面有大动脉,不要用三寸针扎,一寸半针就够了,一寸扎不到穴位。

如果痛一点就扎一点,痛两点就扎两点,这是临症取穴。

两边都下,左腿右腿都下。

如果病人肝癌有腹水,除了下治肝三穴以外,右边肋骨很痛,可以下手上的肝关,下肝经郄穴来止痛。

肚子里面有很多积水,三皇穴,阴陵泉、地机、三阴交。

肚子上也可以下针,水分,水道。

还可以灸,没有胃口,腑会中脘,关元穴,膏肓治百病,背后灸一百壮膏肓。

方法太多了,所以一定要去悟,穴道不要去记,一想统
统出来了。

怎么知道他好了,小便颜色变了,晚上可以睡觉了,胃口大开了,黄都退了。

这个也是阿是,这才是真正的阿是,阿是的精神在这里,为什么这里是阿是,因为肝经经过这里。

这个地方只有肝经经过。

效果很好,立竿见影。

如果下针很好,病人看完还没煮药,痛就好了一半,人就很舒服了。

现在大陆很多用镭射针灸,注射针灸、水针等各种方法,没什么用的,针灸还是要回到古老的针法。

如果古传针灸扎的很好的话,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没有比这个更快更好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肝血阴虚的三个特效穴位:承山、阳陵泉、三阴交40岁以上的人差不多都有这些症状:腰腿痛,落枕,睡觉时腿老抽筋;眼花,看不清东西(视力减退),头昏,双胁下灼热,舌头红,口干,苔少;老打嗝,恶心想吐,吃下东西很不舒服;不明原因的全身酸痛;经常莫名其妙地为一点小事发火。

以上这些情况如不及时纠正的话,不久就会发展成西医检查后认定的脂肪肝、高血脂、慢性肝炎、胆囊炎、视网膜脱落、浅表性胃炎等。

肝血虚、阴虚了就没有力气,更没有多少气血能够分给筋,人抽筋就是身体在向我们抱怨了,如果我们还是不管不顾的话,病就要来了,而且还要攻陷脏腑。

此时,我们只要选足太阳膀胱经上的承山穴和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再配以足太阴脾经上的三阴交就行。

承山穴,顾名思义,能承担如山重量的意思,它能够舒筋活络,自古就是腿痛转筋的有效大穴。

疼的时候,用手指点揉此处5分钟就可以了(平时每天按揉3分钟即可),虽然按下去有很重的胀痛感,但一定要忍住,完后,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舒服感觉。

使用阳陵泉时用拇指进行点揉或者点拨,点拨效果最好,每天5分钟,也可以用指间关节进行刺激,以加大刺激量。

它在膝关节的下方,小腿外侧、腓骨头下方的凹陷处就是。

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阴经交会的穴位,正是因为是三经交会的重要通衢之处,所以刺激它可以把三条经的经气全调动了,可防治肝、脾、肾三脏上的诸多病症。

每天按揉三阴交,坚持两个月左右,就可以很好地保养肝、脾、肾,使其气血充足、流畅,这样,三脏上的很多不适及慢性病都会不治而愈。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在内踝尖上方四指的骨后缘处。

操作方法:每天晚上睡觉前,先用热水泡脚10分钟,泡到小腿肚子以上,然后开始从上到下按揉穴位。

先按揉两侧阳陵泉3分钟,一定要产生酸胀的感觉才行。

然后点按承山,小腿一定要放松,注意点按时不要使太大的力,因为这个穴位的感觉很强,刺激力量太大反而欲速则不达,时间也不需要太长,3分钟即可。

最后按揉双腿侧的三阴交,向着骨缘内侧点揉5分钟。

请记住,一定要坚持。

还可以到药店去买杞菊地黄丸,再用枸杞甘草泡水,或生地15克、白芍10克用水煎服,配合以上3个特效穴位,就能从根上改变这些肝血阴虚症状。

肝阴虚要多吃一点酸味的食物,因为酸甘化阴,可以补充阴津,还有肝在五味中合酸。

少吃辛辣之品,因为辛辣的东西最耗阴液。

承山穴承山穴Chéng shān(BL57)微微施力垫起脚尖,小腿后侧肌肉浮起的尾端即为承山穴。

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承山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

中文名承山穴主治疾病小腿肚抽筋位置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功能作用运化水湿,固化脾土。

拼音Chéng shān目录1主治疾病2穴位名解3临床运用4穴位治疗▪健身▪治疗腿肚抽筋▪点承山5穴位功能6膀胱经穴位一主治疾病1、小腿肚抽筋(腓肠肌痉挛)、脚部劳累、膝盖劳累、腰背痛、自然标志取穴法自然标志取穴法腰腿痛。

2、便秘、脱肛、痔疮等。

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为治疗小腿痉挛,腿部转筋的常用效穴。

人体穴位配伍:配大肠俞穴治痔疾。

取穴人体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腓肠肌→比目鱼肌。

在腓肠肌两肌腹交界下端;浅层布有小隐静脉和腓肠内侧皮神经。

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静脉。

操作刺灸法:直刺1—2寸。

不宜作过强的刺激,以免引起腓肠肌痉挛。

别名:鱼腹,肉柱,伤山,鱼肠,肠山,鱼腹山,玉柱,鱼腰穴。

穴义随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脾土及天部上行的风气。

运行规律自然标志取穴法自然标志取穴法风气循膀胱经上行,脾土则屯固于穴周。

功能作用运化水湿,固化脾土。

治法寒湿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风热则泻之或水针。

二穴位名解(1)承山。

承,承受、承托也。

山,土石之大堆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脾土。

承山名意指随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

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上行而来的脾土与水液的混合物,行至本穴后,水液气化而干燥的脾土微粒则沉降穴周,沉降的脾土堆积如大山之状,故名承山。

(2)鱼腹。

此是从类象的角度来言穴内气血的特性的。

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冲涮下行的脾土,在穴内为堆积之状,如同鱼之腹部丰满的肌肉,故名鱼腹。

鱼腹山、鱼肠、鱼腰穴名意与鱼腹近同。

(3)肉柱。

肉,脾主之土也。

柱,支柱也。

肉柱名意指膀胱经气血中的脾土物质在此堆积。

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冲涮下行的脾土微粒,性干燥,在穴内为堆积之状,有较大的承重能力,故名肉柱。

玉柱名意与肉柱同。

(4)伤山。

伤,伤害也。

山,土石之大堆也。

伤山名意指膀胱经上行的阳热风气对穴内固化的脾土微粒有较大的伤害。

本穴物质为干燥的脾土微粒,而膀胱经上行的阳热风气又从本穴经过,脾土微粒中水湿不足则将被上行的风气吹散伤害,故名伤山。

三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痔疮、脱肛等。

配环跳、阳陵泉主治下肢痿痹;配长强、百会、二白治疗痔疾。

用六寸长的毫针,条口穴透承山穴治疗肩周炎有奇效。

为什么条山穴能治肩周炎呢?条口和承山一属足阳明胃经,一属足太阳膀胱经。

足阳明胃经在肩部的走向路过缺盆而络督脉的大椎,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交于肩部。

两穴经气上行同交于肩,所以治疗肩周炎有奇效。

经常点击能防止腿部积存废物,使腿部线条柔美,并能消除长久站立、行走所造成的疼痛。

承山穴是临床常用穴位,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别名鱼腹、肉柱。

在临床中应用承山穴治疗过落枕、急性腰扭伤、痔疮、痛经、肩周炎和腓肠肌劳损取得较好效果。

1落枕、急性腰扭伤张某,男,27岁。

2006年8月1日就诊。

主诉:左侧颈部活动受限1天。

1天前早晨起来发现左侧颈项部拘急疼痛,向左侧转头时受限。

查:斜方肌中段压痛明显。

诊断:落枕。

证属:膀胱经气不利。

取穴:承山(左)。

嘱患者俯卧在床上,用拇指尖用力按压承山穴,并嘱患者同时活动颈部。

15min后颈部活动自如。

四穴位治疗点穴对刺激局部血液循环与加强深层肌肉的运动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很多肌肉在穴位刺激后线条呈现出清晰的曲线美感。

每天都要坚持做,坚持一个月才会有效果啊!1、风市穴:直立时,手臂自然下垂落在大腿外侧,中指指尖所指的位置,用中指点按,停留穴位上3秒。

2、伏兔穴:大腿的前侧、外侧,从膝盖上线再向上1/3处,用食指点按。

3、承山穴:伸小腿时,腿肚的肌肉出现交角处,用两个拇指点按,间隔为5秒。

4、承筋穴:承山穴位上3寸。

用拇指点按间隔也为5秒。

治疗腿肚抽筋小腿肌肉痉挛(俗称抽筋),一般是由于肌肉疲劳或寒冷使自主神经高度紧张造成缺血状态使小腿后部肌肉痉挛和疼痛。

造成小腿肌肉痉挛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原因是局部受凉寒冷,而使肌肉强力收缩痉挛。

其次是身体电解质紊乱或过度运动造成小腿肌肉乳酸堆积也可引起肌肉痉挛等。

当小腿肌肉痉挛时可按摩、拉伸痉挛部位的肌肉来促进血液循环,点按有效穴位委中穴、承山穴和漏谷穴。

委中穴是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一般用来治疗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

该穴位于膝关节后面的凹陷中,腘横纹的中央。

按压穴位时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穴位,从外侧按压约2分钟。

承山穴也是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一般用来治疗小腿肚抽筋(腓肠肌痉挛)、脚部劳累、膝盖劳累、便秘、腰背痛、腰腿痛、脱肛、痔疮等。

该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

按压该穴时用拇指,使指关节呈直角效果最好,按压时间2分钟即可。

漏谷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足内踝尖上6寸,(八横指,小指到食指的距离量两次),胫骨内侧缘后方。

按压该穴时用拇指指腹大面积接触穴位,作大范围的环形按揉2分钟。

点承山1.承山穴在小腿背侧正中线上,伸小腿或上提足跟时,可以看到在小腿背侧中间肌肉(腓肠肌)收缩时会形成一个人字形的分叉,承山穴就在这个人字形沟的顶点处。

2.施治者拇指翘立,用力点按承山穴,尽量用力,并坚持点住不要放松,直至肌肉痉挛缓解为止。

五穴位功能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并散发于体表的部位,是与脏腑经络之气相通并随之活动、变化的感受点和反应点。

《内经》称穴位为“气穴”,是“脉气所发”和“神气之所游行出入”的部位。

根据穴位的基本含义,穴位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感受刺激(to recept stimulus)和反映病证(to reflect illness)。

感受刺激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必须作用于一定穴位而产生作用,这是因为刺激作用于穴位后,能激发经气运行,以达到宣通气血、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的目的,所以,从感受刺激这方面来说,穴位是体表存在的感受针灸、推拿等诸多刺激的感受装置(recepting setting).反映病证《灵枢·九针十二原》载:“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

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

《灵枢·邪客》指出,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月国。

张介宾《类经》注曰:“凡病邪久留不移者,必于四肢八溪之间有所结聚,故当节之会处索而刺之”。

说明古人早已认识到穴位是与脏腑经络之气相通,并随之活动变化的反应点。

机体在病理状态下,体表穴位具有反映病证的作用。

脏腑器官疾病通过经络,在体表某些穴位出现各种异常变化的现象,称为穴位病理反应(pathology respon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