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40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练习
最新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人教版精品课件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44
2019/5/1
21
7.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吗? 解答:否。瓦特是改良了蒸汽机,而不是发明。 8.三次科技革命的结果带给我们的启示? 解答: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2019/5/1
22
9.近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解答:(1)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 (2)促使世界市场形成。 (3)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交通工具的发展使人们出 行更加便捷,家电的使用大大减轻了人们繁重的家务劳动,电影、 电视和网络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4)消极影响:工业革命后人们加大了对煤、铁、石油等资源 的开发,加剧了环境污染,使世界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网络也 给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2019/5/1
12
三、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1.从“蒸汽革命”到“电气革命”
2019/5/1
13
2.信息技术的发展
2019/5/1
14
[发掘教材·想一想] 1.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标志吗? 解答:否。近代自然科学革命首先从天文学领域开始,哥白 尼“日心说”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牛顿力学体系是近代 自然科学理论体系中最先成熟和完善的核心理论体系,标志着近 代科学的形成。
2019/5/1
7
主干整合·夯实基础01 考点解读·活化思维02 创新微课·以微知著03 随堂训练·知能巩固04
课时作业
2019/5/1
8
自主学习
主干整合·夯实基础 01
条分缕析 固本培元 双基落实
2019/5/1
9
一、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2019/5/1
10
2019/5/1
11
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五单元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 单元整合
单元整合⎩⎪⎪⎨⎪⎪⎧⎭⎪⎪⎬⎪⎪⎫科技⎩⎪⎨⎪⎧⎭⎪⎬⎪⎫四大发明数学、农学、天文历法医学 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文学⎩⎪⎨⎪⎧⎭⎪⎬⎪⎫《诗经》《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艺术⎩⎪⎨⎪⎧⎭⎪⎬⎪⎫书法艺术绘画艺术戏曲艺术 丰富多彩、成就辉煌 ⎩⎪⎪⎨⎪⎪⎧⎭⎪⎪⎬⎪⎪⎫科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杂交水稻到银河Ⅰ号尖端科技获得重大突破文艺⎩⎪⎨⎪⎧⎭⎪⎬⎪⎫“双百”方针提出与贯彻“双百”方针曲折与破坏“双百”方针恢复及繁荣 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教育⎩⎪⎨⎪⎧⎭⎪⎬⎪⎫新中国教育奠基动乱中教育被破坏新时期教育复兴 培养了大量的人才通史概览古代中国 的科技、文 学与艺术 丰富了人类 文明的宝库 现代中国的科技、文艺与教育 成就巨大,但充 满曲折与坎坷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横向链接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科技的比较例1古代科技——先民的创造精神与勤劳智慧光耀世界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肎’”的记载。
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的行为称之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
这一现象说明() A.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B.古代科技领先世界C.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D.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的发展答案 D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中的情景。
据材料“古人写字……改‘宵’为‘肎’的记载”以及“信口雌黄”“口中雌黄”的来历,可以判断纸的应用推动了技术的进步与文化的发展,故选D项。
A、B、C三项在材料中均未反映。
例2唐诗宋词——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沉淀与累积,又是现存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而文化反过来又能给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带来巨大的影响。
”下列文化现象与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密切相关的是()①唐诗的繁荣②理学的形成③宋词的兴盛④话本的出现A.①③④B.①③C.③④D.②③④答案 C解析唐代诗歌不属于通俗文学,故跟市民阶层的扩大无关,排除①;宋明理学的出现是儒学复兴运动中二程、朱熹等人吸取道教、佛教的一些合理的思想成分而形成的,与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无关,故排除②;话本是说唱艺人的脚本,词是便于演唱的一种新文学体裁,都是适应市民生活需要的,与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密切相关,③④符合。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五单元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41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含解析)新
第41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全国卷]——五年全国卷引领考向一、探究史料信息——着眼史料实证1.(2017·全国卷Ⅲ·24)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A[A对:文字的发展演变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
春秋战国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
为了书写方便,人们对文字的丰富、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使文字由繁到简。
B错:西周时期的文字书写载体以龟甲、兽骨以及青铜器为主,竹片也有少量使用。
春秋战国时期,竹简开始大规模使用。
虽然书写材料不同,但这不是造成文字笔画发生由繁到简变化的主要因素。
C错:字形的变化是为了书写方便,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故战国时期的变法与字形的变化没有直接联系。
D错:“书同文”是在秦统一全国后推行的,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
]2.(2016·全国卷Ⅱ·24)如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B[材料给出的时间是三国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字已经趋于统一,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后,小篆成为官方文字,后来产生了隶书、行书、楷书、草书等等都是由此演变而来,因此D选项说法错误。
《三体石经》之所以写出三种文字是因为它为了体现汉字的发展过程,图片中显示出的文字是按照一定顺序的,这就体现出汉字的演变过程,因此选择B选项。
A 选项与当时的情况不符,当时的文字基本统一,最流行的是楷体,其他的形式也存在。
C选项材料体现不出,当时的流行情况并不能看出,当时最流行的是楷书,但是并没有从材料体现。
]二、再现历史现象——注重历史解释3.(2018·全国卷Ⅲ·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高考历史新课标大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化单元整合提升优质PPT
高考历史新课标大一轮复习:第十五 单元中 国古代 与现代 的科技 文化单 元整合 提升优 质PPT
高考历史新课标大一轮复习:第十五 单元中 国古代 与现代 的科技 文化单 元整合 提升优 质PPT 高考历史新课标大一轮复习:第十五 单元中 国古代 与现代 的科技 文化单 元整合 提升优 质PPT
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
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反映了( ) A.苏轼关心百姓疾苦 B.《三国演义》盛行当时 C.宋代市井生活丰富 D.尊刘贬曹观念深入民心 解析:题干没有提及百姓疾苦,故 A 项错误;《三国
演义》是元末明初的作品,故 B 项错误;通过“涂巷中
第十五单元 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科技文 化
单元整合提升
纵向梳理
一、时代对艺术风格的影响
时代 艺术风格
主要表现
先秦
兼容并包、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出 宽容开放 现了百家争鸣
秦汉
恢宏大度
国家统一,生产发展,民族联系加强, 文化迅速发展
隋唐
兼容并蓄、 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中 全面繁荣 外交流频繁
象,如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三角贸易、人文主义、宗
教改革等。(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3.题目设问要求。
(1)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获.取.和.解.读.信.息.) (2)小说情节反映的历史现象(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 (3)对历史现象的概述(描.述.和.阐.释.事.物.) (4)对历史现象的评价(论.证.和.探.讨.问.题.)
高考历史新课标大一轮复习:第十五 单元中 国古代 与现代 的科技 文化单 元整合 提升优 质PPT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42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
一、选择题1. (XX •江苏南通一模)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
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实际上,凭时间的排列没有根据技术能力排列重要。
”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 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C. 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D. “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依据材料“ 1970 年”、“空间大国”等信息可知: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故B项正确。
答案:B2. (xx •河南濮阳一模)“一切科学的东西,都是在辩论、求证中获得发展,一切优秀的文艺都是在包容、并存中得到繁荣。
”该讲话()A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B. 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C. 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D.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答案:D3. 大学生就业可以反映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以下属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大学生就业情形的是()A. 供需见面,双向选择B.听党指挥,服从分配C.上山下乡,扎根农村 D .考研出国,自主创业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理解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D两项是20世纪末以来大学生就业的状况。
C项反映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状况。
B项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的分配就业制度。
答案:B4. (xx •广东韶关一模)1980年初,风光片《三峡的传说》插曲《乡恋》经中央电视台播出后风靡全国,但因唱法上的创新遭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被批为“靡靡之音”而被禁播3年,其说明()A. 改革开放还未实行B. “不结盟”外交正在推行C. “文化大革命”理论未被否定D. “双百”方针贯彻的必要性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题干材料主要涉及文艺领域,这在“双百”方针中指文艺上的“百花齐放”,因“靡靡之音”被禁播3年,说明当时还没有贯彻百花齐放的方针,故D项正确。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五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2)
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2)1.关于书法字体,明朝人张潮认为:“楷书须如文人,草书须如名将。
介乎二者之间,如羊叔子缓带轻裘,正是佳处。
”中应填入( )A.小篆B.隶书C.行书D.甲骨文2.《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
《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
”以上材料反映了(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D.隶书的创制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3.英国学者罗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区别于西方传统文化有三个显著特征。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用表意符号书写而非拼音文字B.崇尚道德伦理而非宗教信仰C.用科举文士理政而非世袭贵族D.崇尚通俗艺术而非高雅艺术4.王国维曾说:“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
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
……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
”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出( )A.唐代传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B.话本是宋代小说的主要形式C.元朝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D.京剧艺术进入第一个繁盛期5. 5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
”这里说的“发明”是指( )A.造纸技术B.雕版印刷C.活字印刷D.装订书籍6. 1724年(雍正二年)的《圣谕广训》规定:“又如西洋教宗天主,亦属不经,因其人通晓历数,故国家用之。
尔等不可不知也。
”此规定( )A.表明清朝实行了宽松的宗教政策B.有利于西方科技知识传入中国C.表明清朝高度重视西方先进科技D.有利于“东学西渐”7.阿尔及利亚《人民报》曾这样评论我国的一项科技成就:“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从1949年就开始向社会主义奋勇前进,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
65必修3 第十五单元 近代以来中外科技与文艺的发展历程 第40讲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的发展
单元概览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西方在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艺事业,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线索1近代以来,从经典力学的建立到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人类对世界变化的认识开始由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生物学领域经历了由创世神话到生物进化的理论演变,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生命起源之谜。
三次科技革命分别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方式。
线索2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名家辈出、杰作纷呈,出现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等各种流派;电影和电视艺术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线索3现代中国文化事业曲折发展,人民教育事业也历经曲折。
科学技术方面,“两弹一星”、南优2号杂交水稻、“银河”计算机、“神舟”系列航天飞船,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突出成就。
第40讲近代以来世界科学的发展一、近现代物理学的发展1.经典力学(1)背景①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科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②开创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标志:1687年,牛顿出版了《》一书,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
(3)意义①把自然界中的一切力学现象囊括在经典力学体系中,成为人类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科学的第一次总结与概括。
②形成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和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③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④牛顿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为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打击了神学,促使人类思想不断解放。
2.相对论和量子论项目相对论量子论背景19世纪,经典力学面临挑战(1)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原子内部(2)微观的粒子运动不能用经典力学的理论来说明标志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提出量子假说成就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1)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解释(2)玻尔提出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意义(1)否定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2)将经典力学概括在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1)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
近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45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试题新人教版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45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试题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45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试题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45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试题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45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1.(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
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由此可知(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材料表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普通高校、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都获得快速发展,反映出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
A、B两项材料均没有涉及,排除;当时高等教育虽然发展迅速,但远未达到普及的程度,D 项错误。
答案:C2.(2017·新课标全国卷Ⅲ)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教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加大了教育发展力度,《婆媳上冬学》反映了这一时期开展的扫盲教育,该作品体现的是现实主义绘画风格,故选C项.传统文人画注重意境,A项与题干作品不符;该作品并未受到西方流行画派的影响,故B项错误;该画注重现实风格而非艺术想象,故D项表述错误。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5单元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新人教版
•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及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科技、教育、文艺事业取得的 辉煌成就。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线索:
• 线索1: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 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气象学、医药学、农学等领 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 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 过巨大影响。
谢谢观看!
• 线索2: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
•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 画、戏曲等异彩纷呈。这些作品具有多元一体、多民 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共赏等特征,从不 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 作者心声。
• 线索3: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艺。
• 从“两弹一星”到“神舟五号”胜利返回,表明 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科教兴国”战略的
单元轴线
线索特征
•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及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科技、教育、文艺事业取得的 辉煌成就。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线索:
• 线索1: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 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气象学、医药学、农学等领 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 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 过巨大影响。
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第15单元第44课时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pptx课件新人教版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16-
(3)影响 ①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推动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 代。 ②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出现使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 成。 ③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英、法、美等国家成 为工业国家。 ④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 切。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12-
微点拨近代科学产生的社会条件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近代科学产生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 (2)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为近代科学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较为 自由的空间。 (3)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发展,为把自然科学从神学 中解放出来创造了必要条件。 (4)科学家们具有勇于探索科学、敢于追求真理和坚持不懈的可 贵精神。
-8-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微点拨1.近代科学 近代科学是在搜集材料的基础上,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经验定 律上升为系统的科学理论。它是建立在观察、试验基础上的实验 科学,并广泛应用教学方法使科学知识日益精确化;同时发展了以 实验事实为根据和以归纳推理为主要手段的研究方法,确立了一系 列定量的科学定律。 2.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并不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开创了近代科学,为经 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近代科学形成的 标志。
第44课时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5-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6-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一、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1.经典力学 (1)奠基者:伽利略。 ①背景:文艺复兴运动不仅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推动了科学研 究的发展。 ②成就:通过实验,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自制望远镜 观察天体并取得大量成果。 ③意义: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 学,为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考历史总复习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41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课件
第十五单元 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 科技与文化
主题1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线索(1) 古代科技: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气象学、医学、农学、地学 等领域领先世界;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 古代发明,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 的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线索(2) 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 等,异彩纷呈。这些作品,具有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 共赏等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 主题2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艺 新中国成立后,科教文化事业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 的科教文化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科教文化事业遭遇挫折;改革开放后,中 国努力追赶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科教文化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5.宋词和元曲 (1)宋词 ①繁荣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__市__民____数量不断增加。 ②派别:有__婉__约____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等。 (2)元曲 ①形成:元代的散曲和__元__杂__剧____一起合称为元曲。 ②特点:题材广泛,可雅可俗。
6.明清小说 (1)背景 ①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②经济上,__资__本__主__义__萌__芽____的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③思想上,质疑和批判传统儒学的反封建思想的出现。 (2)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 (3)作品:四大名著;《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 [思维导图]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轻巧识记] 中国古代数学的特点 1.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 2.以算筹为主要计算工具。 3.运用十进位值制记数系统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40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练习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卓著。
古代中国的艺术独具东方神韵。
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相互渗透,京剧成为中华文化的国粹,形成了鲜明的民族艺术特征。
从先秦到清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灿烂辉煌。
现代中国文化事业曲折发展,人民教育事业也历经曲折。
科学技术方面,“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银河”系列计算机、“神舟”系列航天飞船,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突出成就。
一、四大发明12.《金史》中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
”材料描述的科技成就是什么?开始用于军事是在何时?对欧洲社会的转型起了什么作用?提示:成就:火药。
时间:唐朝末年。
作用:有助于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二、其他成就1.数学(1)先秦:出现九九乘法口诀;发明了筹算计数法。
(2)东汉:应用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成书,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
(3)魏晋南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领先世界大约1000年。
2.天文历法(1)天象观测①留下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彗星和太阳黑子的记录。
②《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2)天体观测仪器:郭守敬创制简仪。
(3)历法: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三百年。
3其中《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为什么中国古代与农业相关的科技成就突出?提示: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在古代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相关的科技得到发展。
1.(经典再现)下列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中,成书于汉代的是( )A.《本草纲目》B.《齐民要术》C.《九章算术》 D.《石氏星表》答案:C2.(经典再现)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
你应帮他选择(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答案:C3.(xx·北京卷)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
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B.《九章算术》、罗马法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D.《春秋繁露》、《理想国》答案:B4.(xx·重庆卷)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
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
”由此可知,还魂纸(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②降低了生产成本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④扩大了原料来源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①与题干信息“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不符;依据信息“耗亦不多”可知还魂纸降低了生产成本,②正确;③与题干中“全省从前煮浸之力”的信息不符;信息“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可知还魂纸扩大了原料来源,④正确,故选C项符合题意。
答案:C5.(xx·江苏卷)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雕版印刷从官方的“剧增”、“大量”到“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可知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故C项正确。
答案:C6.(经典再现)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
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
这一事件表明,康熙( )A.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B.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C.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D.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解析:题干反映了康熙在“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后,才“复用西洋历法”说明其审慎地接受外来事件,B项正确。
A项“全面接受”过于绝对化,说法错误;C项无从涉及;题干材料仅限于历法,D项“西方文化超越中国”说法错误。
答案:B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40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课后训练一、选择题1.(xx·北京市西城区一模)有学者谈到,中国在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传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
在此背景下,终于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
这部作品应该是(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本草纲目》 D.《天下郡国利病书》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
材料中“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时间属于历史上东汉时期,《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于210年写成的医书,故B项正确。
答案:B2.(xx·安徽江淮十校联考)据《全唐文》记载:“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日历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亦已满天下。
”这说明( ) A.雕版印刷技术已得到普遍使用B.活字印刷术方便了百姓生活C.政府垄断印刷技术D.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育发展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根据材料中“以版印日历”“满天下”等关键信息可知唐朝时期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故A项正确;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B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民间印刷能力的强大, 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答案:A3.(xx·安徽蚌埠三模)《梦梁录江海船舰》记载:“舶商之船,自入海门,便是海洋……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
”据所学判断该书最早可能成书于( ) A.战国 B.汉代C.唐代 D.宋代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
材料中“舶商之船……风雨晦暝时,凭针盘而行”说明指南针应用与航海,该项技术出现在北宋时期,故D项正确。
答案:D4.(xx·福建宁德一模)下图是中国古代某项重大发明中的两道工序:“斩竹漂塘”和“透火焙干”。
这项发明( )A.经毕升改进后得以推广B.受益于古代道士的炼丹术C.使书写材料发生革命性变革D.为发现美洲新大陆创造了条件解析:本题考查图文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
从中国古代某项重大发明的“斩竹漂塘”和“透火焙干”两道工序可知是造纸的程序。
C项是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意义,故C项正确。
答案:C5.9世纪来华旅游的一位外国人写道:“中国政府在众多公共场所立有一个长、高大约五公尺的四方石柱,柱面刻有易患的各种疾病、治疗药物及价格,什么病用什么药都记得清清楚楚。
”由此表明( )A.药方摘自《本草纲目》 B.政府重视医疗保健C.唐代医疗水平高超 D.唐代常出现流行病解析:《本草纲目》成书于明朝, A项错误;从“中国政府在众多公共场所”设立石柱可知是政府行为,故B项正确;C、D项题干中没有体现。
答案:B6.(xx·浙江杭州二模)《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车中原来皆是火药,一齐烧着……只见山上两边乱丢火把,火把到处,地中药线皆着,就地飞起铁炮。
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
” 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
这一推断( )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 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是文学作品的描述,不能作为第一手史料,因此依据错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火药应用与战争是在唐朝末年,因而结论是错误的,故D 项符合题意。
答案:D7.(xx·河北保定摸底考试)中国古代科技取得了杰出成就,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技说法正确的是( )A.对外来科技排斥和不兼容,形成了独立的科技体系B.比较注重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C.富含理性探索精神D.不断发展与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有紧密关系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古代科技兼容并蓄,A项错误;中国科技偏重实用,忽视理论的研究,故B项正确;古代中国科技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C项错误;古代中国科技发展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D项错误。
答案:B8.(xx·河南六市一模)农历xx年腊月腊八前后,我省各地普降大雪,应验了“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的谚语。
这反映了我国传统科学( )A.服务农业以农业为中心B.建立在经验和总结的基础上C.精准的预测性D.在当今社会不可替代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谚语“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虽不精确,但反映了长时间的观察经验,故B项正确;谚语总结降雪规律,“以农业为中心”,A项以偏概全;“不在三九在四九”不精准, C项错误;在当今社会有科学预报,D项错误。
答案:B9.(xx·福建泉州一模)“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
”培根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A.揭开世界近代史序幕 B.促进世界近代化进程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 D.遏制殖民扩张的开展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培根言论核心内容“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作用大”,说明对近代化进程主要是促进的作用,故B项正确。
答案:B10.(xx·四川资阳一诊)《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
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
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这种差异根源于当时中国( )A.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B.读书入仕的观念根深蒂固C.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欧洲D.文化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体现了中国贵族士大夫和政府对手工业技术的轻视,说明中国长期处于农耕社会,生产力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故A项正确。
答案:A11.(xx·湖南衡阳二模)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列举了中国古代科技向西方传播的水力冶炼鼓风机等26项发明。
而在列举公元3—18世纪西方传入中国的技术发明时,李约瑟只找到了4项。
以上现象说明( )A.闭关锁国妨碍西学东渐B.作者的立场使作品缺乏公正性C.西方科技一直落后于中国D.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影响深远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A项(17世纪清朝),与题中时间不符;作者是西方人,找到4项西方传入中国的发明不是作者立场偏颇,B项错误;C项“一直”过于绝对;中国古代大量技术发明传入西方,可知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影响深远,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