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 第一章__ 大气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气象 气候 天气 气温垂直递减率 大气污染 准大气压 饱和水汽压 饱和差 相对湿度 标
问答题:
1 何谓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气候和天气有什么区别? 2 大气成分中,二氧化碳、臭氧、水汽的分布和作用。 3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哪几层?分层原则?对流层和平流 层的特征? 4 同温同压下干湿空气哪个重?why?虚温的意义和原理? 5 为什么城市地区二氧化碳的浓度要高一些?
三.湿度
1.概念:表征大气中水汽含量多少的物理量 2.表征量:
1)绝对湿度a: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量 2)水汽压e:实际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强 3)饱和水汽压E:温度一定,单位体积空气可达到 的最大水汽含量所产生的压强 4)相对湿度f: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比 值(百分比) 5)饱和差d: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的差值
可见实际水汽压越大, Tv与T的差值越大。在低 层大气,尤其是在夏季,e值较高,这时必须用湿空气 状态方程;但在高空,e值相对较小,二者的差距也就 不大,因此可用干空气状态方程。
参考资料
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 大部分紫外线。然而近二十年的科学研究和大气观测发 现:每年春季南极大气中的臭氧层一直在变薄,事实上 在极地大气中存在一个臭氧“洞” 这种臭氧损耗现象是一种反常现象,这是否表明这 一紫外线吸收层正处于全球性灾难呢?通过不断的科学 研究,人们发现人类社会活动释放的物质严重的破坏了 臭氧层,当然这种现象还受到这一地区独特的气象状态 (极涡、寒冷的平流层温度、极地平流层云)的影响。
(四)热层:
1.高度:中间层顶 800公里左右 2.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增加,主要因为波长小于 0.175微米的太阳辐射被原子氧吸收。 3.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形成电离层,可反射无 线电波
(五)散逸层:
1.高度:800公里以上 2. 大气质点经常散逸到星际空间
第三节 主要气象要素 一.气温
1.概念: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实质上就 是空气分子平均动能的表现。 2.三种温标:
四.云量
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将地平面以上全部天空划 分为10份,为云所遮蔽的份数即为云量。
第四节 空气状态方程
PV=nRT
PV=M R T/ u P=M R T / V u 式中:M / V 即ρ, R / u为常数,写为Rd 。 故:P= ρ Rd T 此即干空气状态方程 相应地, 相应地, P= ρw Rw T 就是湿空气状态方程。
(二)平流层:
1.高度:对流层顶 55公里左右 2.气温:30公里以下气温不变或微弱升高,以上则显著 升高,形成暖层 3.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并且相当稳定 4.水汽极少,多数时间天空晴朗,偶尔有积雨云冲入。 有时在早晚可见贝母云
(三)中间层:
1.高度:平流层顶 85公里左右 2.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下降,因为没有了臭氧 3.空气有垂直对流运动,故中间层又被称为高空对流层 4.几乎没有水汽,几乎看不到任何天气现象
所以: 所以:
1.同温同压下,干空气密度( ) 湿空气密度。 2.在同一压强下,要使得干空气和湿空气密度相等,需要干 空气达到更高的温度,这一温度被称为虚温(Tv )。 Tv =(1+0.378e / P)T
▲因此,湿空气状态方程 可写为: 因此
P= ρRdTv
观察Tv =(1+0.378e / P)T
主要影响
由于人类对自然的严重破坏,在世界范围内掀起 了保护大气环境的浪潮。许多国家围绕大气污染物的 来源与归宿,大气化学过程中的反应机理及效应进行 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促进了人类对一系列环境问题的 认识,“臭氧洞”的研究促使人类更加小心地使用我 们的地球资源,并清醒地认识我们所处的世界。同时 臭氧洞也有一种积极的作用,除了说服国际社会相互 合作以减少对环境的威胁之外,“臭氧洞”一直激励 着研究人员在新的深度和高度上研究大气化学和大气 动力学。
三. 固液微粒
1. 形成:往往由燃烧、海浪、风等形成。 2. 作用: 1)凝结核作用 (能见度: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 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认出目标物 (黑色、大小适度)的最大距离) ) 2)减弱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
大气污染
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导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超过一定限度,维持一定的时间,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 正常生活、动植物正常生长以及对气候和各类物品、材 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1.高度:平均约12公里(8-9;10-12;17-18),薄, 但集中了大气层75%的质量和几乎所有水汽。 2.性质:一般情况下气温随着高度升高而降低 3.运动形态:以对流为主 4.水平方向上物理性质不均匀,主要由于下垫面的 不均匀 5.天气复杂多变,基本上各种天气现象都出现在这 一层 6.分层: 摩擦层(1.5-2公里以下) 中层(2-10公里) 上层(10-12公Fra Baidu bibliotek)等温层
卡特里娜


目前,已确认的死亡人数为198人,失踪人数超过2 万。许多人认为最终死亡人数可能数以千计,数十万人 流离失所。据国际风险评估机构RMS估计,此次飓风至 少毁坏了15万处产业,损失金额在250亿至1000亿美元 15 250 1000 之间,将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自然灾 害。飓风还造成大约500万户居民停电,在两个月内无法 全部恢复。此外,飓风给美国民众造成的心理创伤也是 短时间内难以平复的。布什曾表示,要完成灾后重建工 作,可能需要几年时间。
冰点 摄氏温标 华氏温标 绝对温标 0 32 273 沸点 100 212 373 基点间隔 100 180 100 换算 C=5/9(F-32) F=9/5C+32 K=C+273
0摄氏度:1013.3Hpa时纯水的冰点 100摄氏度:1013.3Hpa时纯水的沸点
二.气压:
1.概念: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重量P=MG/A 2.气压单位:(标准大气压、帕斯卡、百帕、 mmHg) 标准大气压:0摄氏度、45度纬度、海平面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1013.3Hpa
发现过程
1987年代表19个组织和四个国家的大约150名 科学家和辅助人员聚会于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进行 了一项规模空前的研究,即机载南极臭氧实验。这项 实验表明1987年臭氧洞大小达到历史最大。这一发现 震惊了科学界。
形成机理
南极“臭氧洞”的成因目前尚无定论,其中最为 令人信服的当是污染物质学说。此外还有:美国宇航 局汉普顿芝利中心Callis等人提出南极臭氧层的破坏与 强烈的太阳活动有关;麻省理工学院的Tung等人认为 是南极存在独特的大气环境造成冬末春初臭氧耗竭, 根据大气动力学说,指出大量氯氟烃化合物的使用, 以及南极初春没有足够阳光产生大量氧原子,并因此 提出了不需要氧原子的循环机理。
第二节 大气的垂直结构
一.大气的高度
实际上就是大气圈与星际空间之间的分界面问题
1.物理上界:与地面气候有关的某种物理
现象发生的最大高度 (大约1200公里左右)
2.密度上界:气体质点密度接近星际空间
(每立方米一个质点 ,100-1000个电子) (2000-3000公里)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一)对流层:
到3日下午,新奥尔良 新奥尔良大街上几乎已经没有行人,仅剩 新奥尔良 下一些医务人员开始用手推车推走遇难者的尸体。曾经是非 常繁荣的这座城市在4天之内就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人间地 狱,到处是抢劫和强奸等不堪不目的景象,如今它已成为一 座空城和一个巨大的坟墓。 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部门负责灾后重建的总监丹·克莱 格说,将新奥尔良市淤积的洪水排出可能需要6个月,然后 整座城市要“晾干”,这还需要3个月的时间。
第一章 大气概述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 水汽 悬浮在空气中的固液微粒
一.干洁空气:排除法定义
虽然以氮气、氧气占绝对多数,二者的重要性也的确不 容小视,但二氧化碳和臭氧的重要性同样也不可忽视。
1. 二氧化碳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它强烈地吸收和放射长 波辐射(3-120微米)。 (CH4 N2O)
2. 臭氧的作用: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
一.从概念上来看: 天气是指短时期内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而气候是 多年天气综合的表现。 二.从形成机制来看: 天气一般是在单一天气系统的控制或影响下形成;而气候 则复杂得多,至少是多个天气系统的共同作用所致。 三.从变化特点来看:天气易于变化;而气候相对稳定。
1)增温,在高空形成一个暖区,影响气温的垂直分布, 从而对地球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2)吸收紫外线,使生物免遭危害。 △ 臭氧的形成:在高空,一般是通过光化学反应形成; 在低空则是由有机物氧化或闪电形成。
二. 水汽
1. 形成:蒸散,包括蒸腾和蒸发。 2. 作用:成云致雨;善于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加 之其三相变化又有热量转换,所以它对地面和空气的温 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