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8.2 埃及1-湘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下册 8.2 埃及(第1课时)教案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8.2 埃及(第1课时)教案 湘教版

埃及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埃及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埃及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埃及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埃及》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教材包括“地跨两洲”、“沙漠广布”、“发展中的工农业”、“富有特色的旅游业”四部分内容。

其中“地跨两洲”和“沙漠广布”属于自然地理范畴,“发展中的工农业”和“富有特色的旅游业”属于人文地理范畴。

从内在逻辑看,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国的自然环境特征,而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又影响着工农业、旅游业、人口、城市、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的形成。

本节教材中,景观图片较多,它们是对正文、地图必要的补充,它们还起着激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兴趣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好它们,而且还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补充。

本节内容在世界区域地理之中,占据了不容忽视的低位,它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具有神秘色彩的埃及,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掌握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2.了解苏伊士运河情况以及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3.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尼罗河对埃及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4.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能力目标]通过运用地图分析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发展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概括国家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及读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分析尼罗河对埃及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埃及人民对尼罗河的利用改造,向学生进行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三、重、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根据课标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确立为教学重点,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的影响确定为教学难点。

这一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另一原因是初中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他们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较差,分析事物缺乏全面性。

2024年春七年级地理下册第8章第二节埃及教案(新版)湘教版

2024年春七年级地理下册第8章第二节埃及教案(新版)湘教版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埃及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埃及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埃及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埃及的自然风光、古文明和现代发展。
简短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埃及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答案示例: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北临地中海,东北与亚洲的西奈半岛相邻,南与苏丹接壤。其地理位置使得埃及成为亚非两大洲的交汇点,对埃及的旅游业、石油出口贸易等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分析题:分析尼罗河流域对埃及古文明发展的影响。
答案示例:
尼罗河流域为埃及提供了宝贵的淡水资源,使其在干旱的沙漠环境中发展起了灌溉农业。这种农业方式为古埃及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促进了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进而孕育了金字塔、神庙等伟大的古埃及文明成果。
3.古文明:金字塔、卢克索神庙、木乃伊
4.旅游资源:金字塔、阿斯旺水坝、红海潜水
5.农业:灌溉农业,棉花、小麦、玉米
6.工业:纺织、食品加工、石油化工
②简洁明了:
-埃及:沙漠中的绿洲
-尼罗河:生命之源
-金字塔:古代奇迹
-旅游:文化探秘
-农业:河谷孕育
-工业:现代进程
③艺术性和趣味性:
-使用彩色粉笔,突出重点词汇和图像(如金字塔、尼罗河等)
3.增强学生对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探讨尼罗河流域对埃及古文明的作用;
4.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分析埃及旅游资源和工业发展对经济的贡献;
5.提高学生从地理视角关注国家经济发展的意识,认识埃及农业和工业的重要性。
学习者分析

七年级地理下册《 8.2 埃及》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8.2 埃及》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8.2 埃及》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8.2课《埃及》介绍了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旨在让学生了解埃及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埃及作为一个遥远的国家,学生对其了解程度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埃及的地理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等基本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埃及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2.难点:埃及地理特点对人文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案例教学法:以埃及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一个国家的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3.准备好教案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关注埃及的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埃及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针对埃及的地理特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例如:埃及为何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埃及的农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等问题。

4.巩固(5分钟)通过对埃及地理特点的回顾,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七年级地理下册8.2埃及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8.2埃及教案(新版)湘教版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完成了地理课程的基础学习,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
1.知识方面:大部分学生对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历史等方面有基础的认识,但深入理解和系统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埃及的地理位置、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等知识掌握不牢固,这对课程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课后作业
1.请简要描述埃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并分析其对埃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东临红海,西接利比亚,南邻苏丹,北濒地中海。地形以沙漠和平原为主,尼罗河流经埃及北部,形成狭长的河谷地带,是埃及的主要农业生产区。埃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对其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尼罗河流域的农业发展促进了埃及经济的发展,但沙漠地区的资源开发相对困难,制约了埃及经济的全面发展。
4.请分析埃及的石油资源,并说明其对埃及经济发展的贡献。
答案:埃及是一个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石油是埃及的主要能源资源,对埃及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埃及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收入,推动了埃及经济的发展。此外,石油资源的开发也带动了埃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石油化工、石油机械制造等。
5.请简要介绍埃及的旅游业,并分析其对埃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和进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历史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埃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然而,部分学生在课堂参与度和自律性方面仍有待提高。
板书设计
①艺术性:
-使用清晰的字体和颜色,使板书内容易于阅读。
-采用图形、符号和线条,将板书内容进行合理布局,使其更具视觉吸引力。

七年级地理下册《8.2 埃及》教学设计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8.2 埃及》教学设计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8.2 埃及》教学设计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8.2课《埃及》主要介绍了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以及宗教文化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埃及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埃及作为一个遥远的国家,学生对其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宽视野。

同时,学生对于埃及的文明古迹等特色内容可能比较感兴趣,应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以及宗教文化等基本国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埃及文明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以及宗教文化。

2.难点:埃及的地理特征及其对经济和人文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案例教学法:以埃及的文明古迹为例,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埃及相关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笔记本电脑、教学黑板等。

3.学生活动材料:分组讨论、问题解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埃及的美丽风光和文明古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以及宗教文化等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埃及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针对埃及的地理特征,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

湘教版地理初中七年级下册教案-8.2 埃及1

湘教版地理初中七年级下册教案-8.2 埃及1

第八章第二节埃及评价留疑埃及闻名世界的名胜古迹很多,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据此回答1~2题。

1.埃及的主要名胜古迹主要分布在( D )A.东部沿海地区 B.北部沿海地区C.西南内陆地区 D.尼罗河河谷平原2.埃及人口、城市和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A.水源 B.降水C.热量 D.海陆位置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填出图中代码所代表的大洲。

A:亚洲(西奈半岛); B:非洲。

4.图中字母E代表苏伊士运河,该运河联通C 红海和D 地中海。

5.F代表的河流是尼罗河,该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埃及人民称之为“母亲河”是什么原因?埃及90%以上的土地为沙漠,尼罗河为埃及人民提供了几乎是唯一的地表水源。

养育了埃及96%的人口。

读图析图小组合作探讨归纳总结作业布置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第28页习题。

教学反思埃及的教学内容相对较少,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适当增加学生活动,对追疑部分问题展开讨论;对于埃及历史文物古迹讲解时可以拓展讲讲它们的历史由来,丰满教学内容。

E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湘教版七年级下地理课程第八章第二节《埃及》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地理课程第八章第二节《埃及》教案

教案:埃及【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76-P80。

主要包含“地跨两洲”、“沙漠广布”、“发展中的工农业”、“富有特色的旅游业”等内容。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及其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1.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自然环境的特点,说明埃及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2.1.通过小组讨论和地图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2.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埃及工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3.1.增强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培养热爱和平、尊重多元文化的品质。

3.2.认识到旅游业对埃及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走进国家》系列课程之一,设置了四个标题:“地跨两洲”、“沙漠广布”、“发展中的工农业”、“富有特色的旅游业”,分别从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古代历史文化、现代经济四个方面对埃及进行了详细阐述。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埃及地跨亚非两洲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1.2.掌握埃及沙漠广布的自然条件及其对农业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1.3.分析埃及工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经济的贡献。

1.4.理解埃及旅游业的独特优势及其对经济的重要作用。

2.教学难点2.1.理解埃及如何利用其独特的自然条件进行工农业生产的布局。

2.2.分析埃及旅游业发展的多种因素及其对经济的深远影响。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导入1.1.提问:“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文明古国吗?”1.2.引出埃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地位,并简要介绍其历史背景。

(二)讲授新知1.地跨两洲1.1.地理位置: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地跨亚非两大洲,苏伊士运河是其分界线。

1.2.交通重要性: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洋与洋之间的航程,使埃及成为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

2.沙漠广布2.1.自然条件:埃及大部分领土为沙漠,占全国面积的90%以上。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埃及》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埃及》教案

湘教版七下第八章第2节《埃及》教案
活动:“慧眼识图”——找位置
1.读图8-13,找出红海、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尼罗河、开罗、西奈半岛以及埃及的陆上邻国。

2.依据地图描述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领土组成
3.说一说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性。

总结: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与地中海,联结大西洋与印度洋,是扼守欧、亚、非三洲的主要国际航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

播放视频:苏伊士运河的“前世”和“今生”
4.说一说埃及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出示地图
总结:埃及是一个地跨亚、非两洲的非洲国家,既是亚、非之间的陆路交通要冲,也是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5.阅读课文说一说埃及的面积和居民的基本概况。

出示:开罗——非洲最大的城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出示问题和相关地图,自主学习:1.埃及的工业规模居非洲第几位?。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2《埃及》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2《埃及》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2《埃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2《埃及》是关于非洲国家埃及的地理介绍。

本节课通过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使学生了解埃及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非洲大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埃及这一具体国家的研究上,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埃及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埃及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

2.难点:埃及的地理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埃及的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好教案和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埃及的旅游景点,如金字塔、卢克索神庙等,引导学生关注埃及的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基本信息,让学生对埃及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埃及的经济发展部分,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埃及的地理特点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埃及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探讨埃及的发展前景,思考如何利用其地理特点促进经济发展。

七年级地理下册 8.2 埃及教案1 湘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地理下册 8.2 埃及教案1 湘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地理下册8.2 埃及教案1(新版)湘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地理下册8.2埃及教案1(新版)湘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地理下册8.2埃及教案1 (新版)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8.2 埃及(1)教学基本信息课题8。

2 埃及(1)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年级七年级下册教学目标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的组成(非洲东北部主体和亚洲的西奈半岛)。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沙漠广布、气候干旱的特点,了解该国的气候特点;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埃及(或苏伊士运河)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埃及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的组成。

埃及的气候特点及河流特点。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明确目标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的组成(非洲东北部主体和亚洲的西奈半岛).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沙漠广布、气候干旱的特点,了解该国的气候特点;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埃及(或苏伊士运河)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从地理的角度学会区域地理中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归纳新课导入展示埃及的自然风光图片,金字塔、沙漠等,在优美的景观中带领同学们走进东南亚。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预习导学在古代许多帝王为了在死后能够保存完整的尸体从而获得永生,不惜劳动人民的血汗,甚至从登基的第一天起,便大肆营造自己的地下宫殿,实际上就是他们的陵墓,同时还要放置很多奇珍异宝,我国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实际上就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

在各式各样的陵墓中,有一种建得很特别(课件展示金字塔景观图),它们的塔基呈四方形,越往上越狭窄,直到塔顶,从四面看,外形都很像我们汉字中的“金”字,所以在我国一般称其为金字塔,它是埃及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字塔之国-—埃及。

七年级地理下册8.2埃及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8.2埃及教案湘教版
3.埃及的经济与历史
-埃及经济以农业、工业、旅游业为主,近年来,埃及政府积极发展现代化经济,推进工业化进程,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
-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法老王图坦卡蒙、拉美西斯二世等都是埃及历史上的著名统治者。
板书设计:
1.埃及的地理位置与河流
-地理位置:非洲东北部,苏伊士运河东岸,与多个国家接壤。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述埃及的有趣故事、展示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教师详细讲解埃及的地理位置、河流、气候、资源、经济、历史、文化等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教师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观察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人文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地理观察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人文素养。
1.地理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埃及的地理位置、河流、气候等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2.地理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埃及的资源、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
3.地理实践能力: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埃及的地理位置、河流、气候、资源、经济、历史、文化等知识点,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埃及的各个方面。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8.2埃及 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8.2埃及 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埃及》【学习目标】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说明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自然环境特点说出埃及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3.了解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教学重难点】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说明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了解埃及的气候特点,并分析埃及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看埃及旅游宣传片视频引入新课新课讲授:一、地跨两洲读埃及地形分布图,找出红海、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尼罗河、开罗、西奈半岛以及埃及的陆上邻国。

(学生读图找图)埃及是一个地跨两洲的国家,位于哪两个大洲的什么方位?领土组成包括什么?埃及跨非洲的东北部和亚洲的西南部领土组成:埃及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简称。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领土还包括苏伊士运河以东、亚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岛。

试着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方面概括埃及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主要位于23.5°—30°之间,以热带为主海陆位置:北临地中海,东临红海;西邻利比亚、南接苏丹(2)说一说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学生读图回答)埃及既是亚、非之间的陆路交通要冲,也是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境内的苏伊士运河是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扼守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运输线的咽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阅读课本关于苏伊士运河的材料,以及所学内容完成下列问题:①填写完成下表③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学生回答)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联结大西洋与印度洋,是扼守欧、亚、非三洲的主要国际航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

从上课前我们看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埃及的居民大多是什么人种?黑色人种(部分学生回答)埃及人口1.045亿万(2018年),90%以上是阿拉伯人,属于白色人种,多信奉伊斯兰教。

阿拉伯语为国语。

首都开罗位于尼罗河三角洲,是非洲最大的城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湘教版七下地理8.2埃及教学设计1

湘教版七下地理8.2埃及教学设计1

湘教版七下地理8.2埃及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8.2埃及教学设计1主要介绍了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以及经济发展等内容。

本节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埃及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非洲地区的国家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埃及这一国家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埃及地理知识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埃及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

2.难点:埃及的地理特征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埃及的图片、地图和视频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埃及的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相关的问题和任务,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埃及的图片、地图和视频等,引导学生关注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地理信息。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埃及的地理特征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总结埃及的地理特征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第二节埃及
评价留疑埃及闻名世界的名胜古迹很多,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就是其中典型
代表。

据此回答1~2题。

1.埃及的主要名胜古迹主要分布在( D )
A.东部沿海地区 B.北部沿海地区
C.西南内陆地区 D.尼罗河河谷平原
2.埃及人口、城市和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的主
要自然原因是(A)
A.水源 B.降水
C.热量 D.海陆位置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填出图中代码所代表的大洲。

A:亚洲(西奈半岛); B:非洲。

4.图中字母E代表苏伊士运河,该运河联通C 红海和
D 地中海。

5.F代表的河流是尼罗河,该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埃及
人民称之为“母亲河”是什么原因?
埃及90%以上的土地为沙漠,尼罗河为埃及人民提供了几乎是唯一的地表水
源。

养育了埃及96%的人口。

读图析图
小组合作
探讨
归纳总结
作业
布置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第28页习题。

教学反思埃及的教学内容相对较少,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适当增加学生活动,对追疑部分问题展开讨论;对于埃及历史文物古迹讲解时可以拓展讲讲它们的历史由来,丰满教学内容。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