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5篇

合集下载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1易中天稍出名时,也即被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相中时,我也就知道此人了,当时千千万万人还不知呢,更没有人喊出“非易中天不嫁”的“豪情壮志”来。

刚看《易中天品三国》,尚觉有点趣,特别是易中天喜欢用现代的词汇表达古代一些概念的幽默,也看中了易中天这个人讲话从不重复或者有什么“这个”“那个”的口头禅。

等到易中天真正飞来飞去出名的时候,我就已经不再看易中天的东西了。

有人买了《易中天品三国》这样的厚厚的上下集书,献殷勤地要借给我看,我也不好意思拒绝,放在家里几个星期然后再还给人。

这么厚的书,比《三国志》还厚,我不愿浪费时间看它们,有时间多看几遍《三国志》,什么都清楚了,如果真要研究的话,再翻翻《史记》、《汉书》、《后汉书》,保证任何人也能讲个唾液横飞。

易中天这个人很聪明,他知道现代人的心理:一是不想自己看书,二是虚荣,三是假斯文。

于是他这个学中文的人,也是惯于讲各种动听故事的人,便借《三国演义》,来给《三国志》中的人物还魂来了。

《三国志》这道有营养但人们不喜吃的粗食经他一添油加醋,便活色生香起来。

尤其是裴松之的注,本来是被人家陈寿弃之不用的,充满了各种道听途说的故事,他拿来正好生趣。

经他这么大厨一炒,人们还以为谈三国非易中天莫属,就像歌星原唱了一首诗,别人都不能唱了。

于是,易中天在造神的时候,自己也被世人视为神了。

再后来,易中天真的被捧上天了,估计天天在飞机上度过的。

参加这个那个签名售书,参加这个那个讲座,仿佛他一夜之间成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通灵宝玉”了。

从三国讲到东西方文化比较,从诸子百家讲到中国历史,只是自己的专业中文倒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似的。

品三国读后感

品三国读后感

品三国读后感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品三国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品三国读后感1最近,读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重新让自己走进三国,找回几乎遗忘干净的三国故事的记忆。

与其中人物作又一次的近距离接触。

对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人物有了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

其实以前我对枯燥的历史,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是有畏惧感的,但读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有意思,特别是他常用现代的一些俗语和事例来解释三国中的人物和典故,通俗易懂,感觉挺新鲜还很有趣:比如他把刘备这一帮人比作一个集团,认为刘备集团好比一个很有前途的民营企业,可惜缺少一个能干得CEO,搞不清自己得主打产品和营销路线,因此生意做得平平淡淡。

诸葛亮好比一位超一流的职业经理人,可以让企业起死回生,但没有自己的公司,他自己也不想当老板,所以他们两人就一拍即合了。

此外文中易中天教授对三国人物的复杂个性及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作了非常细致的解说。

如“官渡焚书”,曹操表现出来的宽宏让很多人对曹操敬佩得五体投地、心悦诚服。

这在我们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是不是有所启示?《品三国》让我们了解到鲜为人知的历史,也让我们明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道理,如果你对三国也有点兴趣,那也来读一读《品三国》吧!品三国读后感2今天,我读了一本易中天的书,叫做《品三国》。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许多不知道的事,比如说现在大多数人都认为是“老奸巨猾、大逆不道、谋权篡位”的曹操。

他为什么被人们说成奸臣?难道就因为他说了一句“宁教我负天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难道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这一本书中,给予了我们明确的答复。

先说说他的那句“名言”。

虽然世人皆知,但却不是他说的,而是罗贯中改出来的。

品三国的读后感(精彩8篇)

品三国的读后感(精彩8篇)

品三国的读后感(精彩8篇)品三国读后感篇一暑假里我读了易中天先生所著的《品三国》,感想颇多。

这本书很吸引人,它的独到之处是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

我很欣赏这本书,它以《三国志》等正史为蓝本,而不是完全考虑小说《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

它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许多三国历史人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说曹操,他在人们心中是个大奸臣,篡位夺权,可那是他的儿子曹丕干的。

曹操屠过城,也用五色棒打死了许多欺负老百姓的权贵。

易中天老师给他的评价是一个奸雄,我觉得易中天老师的评价很客观。

可易中天老师对诸葛亮的评价我就不完全同意了。

易中天老师说他是一位很出色的外交家、政治家和发明家,并没有说他是军事家,我怀疑易中天老师是不是搞错了。

通过阅读《品三国》一书,我才知道原来《三国演义》里的很多故事都不真实,但我也很钦佩罗贯中,能写出那么好看的篇章。

易中天老师说火烧博望坡,空城计都是不真实的,但火烧新野是刘备的杰作。

诸葛亮最大的贡献是说服孙权,联吴抗曹。

诸葛亮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他还是杰出的发明家。

他潜心钻研,发明了连发的弩。

不过我最佩服诸葛亮的是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看完这本书后,我更深地了解了这两位三国历史人物。

此外,我还更深入地了解了另一位很有名的大人物,他就是关羽。

关羽是一员虎将,可是他把荆州给丢了。

这个原因,通过易中天老师的分析,令我大吃一惊。

原来关羽也有缺点。

我以前一直认为关羽是位十全十美的英雄人物。

关羽在孙权进攻合肥的时候,为了争得功名,擅自做主,进攻樊城,虽然水淹七军,可过于轻敌,没想到,东吴吕蒙白衣渡江,巧夺荆州。

最后,关羽兵败麦城,走投无路,关羽连同他儿子一起被孙权所杀。

分析关羽这个悲剧人物失败的原因,易中天老师认为关羽这个人一是很骄傲,二是对部下太严,三是他太轻敌,做事疏忽大意。

他在离开荆州攻打樊城之前对自己的一个部下竟然这样说,看我回来怎么收拾你!部下噤若寒蝉,敌人一来能不投降吗?关羽为什么能当荆州守将呢?因为整个蜀军就他一人会训练水军,而且他文武双全,工作能力强,加之刘备过于信任他。

品三国读书心得感悟5篇

品三国读书心得感悟5篇

品三国读书心得感悟5篇品三国中,作者不仅把好几本有关三国的资料都给结合在了一起,还增加了自己的想象,让三国中的人物都活灵活现,他们心中的想法也一目了然。

品三国读后感1“从天下大乱到诸侯割据;从三国鼎立到重归统一。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

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戏剧编排,小说演义……是非真假众说纷纭,成败得失疑窦丛生。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所着《品三国》,站在平民立场,通过现代视角,运用三维结构,为我们解开历史谜纱,将三国人物和历史细细解剖。

在三国这段历史长河里,曹操的形象素来就不太好:在罗贯中先生的名着《三国演义》里,曹操就是个“奸贼”;在戏剧舞台上,他也只能以“白脸”的形象出场。

“老奸巨猾”几乎成了他的盖棺定论。

而鲁迅先生却称曹操是一位英雄。

那么曹操到底是奸贼还是英雄呢?最让民众愤恨曹操的原因之一就是《三国演义》中他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书中首先澄清了这一点。

其实,曹操杀了吕伯屠一家而发现自己误杀无辜后,正史是这样记载的“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第一:这里的“人”特指吕伯屠(一家);而“天下人”的范围显然大之又大。

范围不同,“恶”的程度,自然也就不同了。

第二:曹操这里是就事论事。

是啊,“我”虽然错杀了人家,可人死不能复生,“我”也只能是“宁肯我对不起人家,不要让人家对不起我”了。

但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就变得理直气壮,一贯如此了。

所以仅凭此话,是不能直接给曹操扣上一个“奸险歹毒”的罪名的。

再如,《后汉书》中许劭迫于威胁和声望之间,“曰:‘君(曹操)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操大悦而去。

”当时“清平”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做“乱世之英雄”倒大有可能。

既然能做英雄,自然是“大悦而去”了。

《三国演义》中许劭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可曹操的反应却变成了“操闻之大喜”——曹操怎么会大喜呢?好像有人从小立志就要当奸雄似的。

品三国读后感(精选24篇)

品三国读后感(精选24篇)

品三国读后感(精选24篇)品三国读后感(精选24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品三国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品三国读后感篇1《品三国》就像一本跌宕起伏的小说,让我能够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领略三国风云人物的风采。

《品三国》是由厦门大学教授根据自己独特的视角编写出来的一本佳作。

2006年易中天做客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了“汉代风云人物”系列讲座。

他独辟蹊径,“妙说”历史,巧妙地运用“俗不可耐”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表演,有趣地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品三国》里面又很有很有味道的句子。

“看历史,必须历史地看。

没有前因,就没有后果。

只看‘名’,不看‘实’,咬文嚼字,死抠字眼,那不叫‘严谨’,只能叫‘钻牛角尖’。

”我也觉得是这样,如果需要深究某件事或者某个人,就必须联系前后、仔细推敲,不能根据某一点就武断地得出结论。

再看一句,“当我们赞美和欣赏那些乱世英雄的时候,不要忘记那时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这句话小小地震撼了我一下,没错啊,很多时候,我经常被那些豪杰人物的出色风采所吸引,却经常忽略那些最低层人民他们所承受的苦难。

拿破仑是一名出类拔萃的英雄人物,我们应该佩服他,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为拿破仑出生入死的士兵们,在很大的程度上,是那些士兵促成了拿破仑的光辉。

最后再看一句,“袁术最蠢的地方,还是他在大家都想当皇帝,又都不敢挑头的时候,迫不及待地当了出头鸟。

要知道,出头的椽子是要先烂的。

尤其是在群雄割据、势力相当的情况下,谁挑这个头,谁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袁绍他们懂这个道理,因此尽管心里痒痒的,也只好忍住。

曹操更是心里透亮。

孙权劝他称帝,他一眼看穿孙权的鬼心眼,说着娃娃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

袁术却不懂。

他以为只要他一抢先,便占了上风,别人就不敢怎么样了。

没想到皇帝的称号不是商标,抢先注册的结果只能是玩火自焚。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
细细品尝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须要仔细思索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读后感究竟应当怎么写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1
这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里曾经走过一批特性张扬的英雄豪杰。在没落的东汉末年,三国九这样悄然的登上了历史舞台。说它是一段历史,说它是一段演义,还是一幕精彩的话剧。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来也匆忙,去也匆忙。短短的百年,三国为历史的画卷增加了绚烂的一笔。
但看了《品三国》之后,我对曹操的印象有了大大的改观,他幽默,他豁达,它潇洒,他不拘小节、率真风趣,《品三国》中说:曹操他经常穿薄绸做的衣裳,带着一顶丝绸做的便帽去会见来宾,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有什么顾忌,有时说到兴奋出,便笑弯了腰,一头埋在桌子上的杯盘里,弄得帽子上都是汤汤水水,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出曹操的不拘小节,率真风趣,在他征讨马超、韩遂时,和韩遂在战场上约见,韩遂的士兵都争先恐后的看曹操,曹操便大声说:”你们是想看曹操吧?我和你们一样,也是个人,没有四只眼睛两张嘴,只不过多了点才智!“这话说的很实在,也很可爱,体现出了他的幽默、豁达、潇洒。
论功绩,曹操战功累累,破黄巾,杀袁术,攻袁绍,灭吕布,溃马腾,收刘表,败张鲁。虽然有赤壁惨败为曹操征战一生的最大的污点,但以现在全面发展的观点来看,纵观三国,哪个人能及得上曹操这样的军事、政治、志气、谋略,才华集于一身的呢?傲慢自大的袁术?有勇无谋的吕布?傲慢自满的袁绍?软弱无能的刘表?当然不是。
论起三国群雄,诸葛亮没有曹操识人的眼光,孙权没有曹操身经百战的阅历,刘备缺乏曹操的气魄,这样看来,曹操无愧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4

品三国读书心得体会5篇

品三国读书心得体会5篇

品三国读书心得体会5篇《品三国》,作者犀利地把这风尘老朽的历史面纱层层揭开,抽丝剥茧,为我们讲述其中的传奇……品三国读后感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做为任何一本叙述三国的书来说,无疑是最好的诗,也是三国历史最好的写照。

三国,短短的一百年的岁月,不知道为我们的童年留下多少美丽的记忆,赤胆忠心,一心为匡复汉室,最终遗恨于白帝城的刘备、雄心大志,耗尽一生精力,只为统一中国的曹操、鞠躬尽瘁,只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的诸葛亮,哪一个不是我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伟大人物,三国给我的影响可以说是巨大的,只要是关于三国的一切东西,我都会想办法弄到手,游戏啦、书啦都是我每天的精神粮食,可说我的生活是在三国中酝酿出来的。

自从接触到易中天的《品三国》系列之后,我对三国的许多看法都悄然骤变,以前,我都以为自己已经把三国演义的历史背的滚瓜烂熟了,自认是三国通,可是在看到易中天解读三国这段历史的时候,愕然发现,自己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无知和幼稚,就像我们读书越读的越高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懂得其实很少,甚至完全曲解了。

三国不仅仅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也是一段值得大家来慢慢品读的故事。

曹操,一个在我印象中是个大奸大恶之人,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完全不把当时的汉献帝放在眼里的奸臣,可是通过易中天的分析之后,确实不可否认的是,曹操的的确确称得上是三国时代的大英雄。

曹操不仅把当时颠沛流离的汉献帝接到许昌,而且还帮助没落的东汉王朝建立起一定的威仪,尽管这对已经行将就木的大汉王朝来说已经是无所谓的了。

此外,曹操也把战事频繁,导致百姓生灵涂炭的中国北方给平定了,这绝对是一项功绩,当然这背后确实千千万万的人所奠下的和平和安宁。

曹操有功也有过,就拿他屠徐州的百姓为例,这就是不可取的例子,史书上的说法是“泗水为之不流”,可想而知死了多少的人。

当然,有人会为曹操辩护,三国是个战乱的年代,战争杀人是不可避免的,可是曹操却为了报复而屠城就是他的不对了。

易中天品三国的读后感(通用6篇)

易中天品三国的读后感(通用6篇)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易中天品三国的读后感(通用6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易中天品三国的读后感(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1近些天来在家里休息,拜读了易中天先生的名著《易中天品三国》。

我也很喜欢历史,看了很多关于三国的文章。

这里谈一点感受,也算是一个小的总结吧。

第一、对于江东政权的认识。

在三国的历史过程中,大家对于曹操、诸葛亮等任务耳熟能详。

但是对于孙权以及江东政权可能了解的不多,或者说关心的不多。

长江在下游地区是沿着从西南到东北的方向流淌的。

因此,人们把长江以南的地区成为江东,长江以北的地区成为江左。

江东政权的主要活动范围包括建业(现在的南京)、武昌(现在的湖北鄂州)、九江等处。

北至长江,南至大海。

江东政权一共经历了孙坚、孙策、孙权、孙亮、孙休和孙皓六个阶段。

其中孙坚和孙策都是打基础的阶段。

到了孙权这一代,成为发扬光大的一代。

孙亮和孙休处于守成的阶段。

到了孙皓那一代就是衰落到灭亡的阶段了。

江东政权是三国中寿命最长的一个政权。

它的存在,对于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的开发和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孙权的用人方法。

那么孙权的成就在哪里呢?我觉得孙权的最大成就就是举贤任能。

孙策在临终对于孙权的评价是:“如果说在两军阵前冲锋陷阵,你(指孙权)不如我;如果是发现培养人才,并且让他们各安其职,保卫江东,我不如你。

”由此可见,在孙策的规划中,孙权的主要目标是保住江东,先求稳,后图发展。

事实上孙权也确实做到了。

从江东政权的历任军事统帅就可以看出,从周瑜、鲁肃、吕蒙到陆逊。

这些人可以说和孙权都是君臣一心,团结一致。

在刘备率领大军讨伐江东为关羽、张飞报仇的时候,孙权刚开始的时候是一筹莫展。

后来,有人向孙权建议任用吕蒙为统帅,抗击刘备。

但是由于吕蒙是一个白面书生,大家对他的能力普遍表示怀疑。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精彩6篇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精彩6篇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精彩6篇《易中天品三国》观后感篇一观看了央视的《百家讲坛》,我认识了易中天先生,怀着极大的兴趣,我又拜读了他的《品三国》上下卷,使我明白了真正历史上的三国,也使我对三国中的历史人物有了新的了解。

虽然我没有真正细看过三国演义这本书,只是看过三国演义电视剧,也没有看全,只能说对三国有一个肤浅的了解,知道一些耳熟能详的人物以及事件,具体到人物和事件的本身就更加的模糊了,但是我很喜欢易老师在《品三国》这本书对三国的讲解风格和历史态度。

我不禁为易中天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所折服。

从天下大乱到诸侯割据,从三国鼎立到重归统一的扑朔迷离的历史、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位位栩栩如生的英雄,都浮现在了我的脑海里,也对魏、蜀、吴三国兴衰的原因大概了解了一些。

《易中天品三国》中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大事,而且非常透彻,曹操、周瑜、关羽、鲁肃、刘备、孙权等人在他的妙笔下栩栩如生。

例如:讲到空城记时,司马懿不敢上城,因为诸葛亮在上面唱"卡拉OK,司马懿想:我上去卡拉,你还不把我"OK"了呢!易中天对人物的刻画比较全面,这样,才更真实。

读过《三国演义》,里面的伟人就是高大全式的人物,明明一点功劳,作者敢加上十二分的想象,让鬼啊神啊的都来显灵显圣,以突出人物的睿智与神圣,其实多看几遍,就很容易发现那些描述根本不靠谱。

易中天对人物的评述比较真实,是因为在他看来:恶人不一定十分恶,时势、环境都是造就人向恶的因素;善人也不一定十分善良,都是有外在因素影响的。

易老师的讲解非常幽默,对历史的态度非常认真,对每个历史人物的解析力求全面真实。

读完易老师的书后给我很大启发,而我们应该从他的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中反思我们教学的态度:怎样在今后的教学中抓好常规教学,创新教法,突出重点,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取得更多的进步。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动力!是激发小学生各项能力的直接动力!我们应当多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品三国》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

《品三国》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

The creation of man precedes the creation.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品三国》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品三国读后感范文(一)中央电视台第十频道的《百家讲坛》是我喜欢看的一档节目,在这个节目中我认识了易中天和他的《品三国》,初听的时候就觉得有意思,异常是他常用现代的一些俗语和事例来解释三国中的人物和典故,通俗易懂,感觉挺新鲜还很趣味:比如他把刘备这一帮人比作一个集团,认为刘备集团好比一个很有前途得民营企业,可惜缺少一个能干得CEO,搞不清自我得主打产品和营销路线,所以生意做得平平淡淡。

诸葛亮好比一位超一流的职业经理人,能够让企业起死回生,但没有自我的公司,他自我也不想当老板,所以他们两人就一拍即合了。

可惜因为要上班,所以只是断断续续的看了几回。

那天在校长办公室看到《品三国》这本书的时候,禁不住就拿起来看了一下,然后就向校长借了来,带回家慢慢研读了。

刚刚翻开《品三国》,就被它的开场白吸引了――大江东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我喜欢的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读起它,就感觉到一股磅礴的气势,让人觉得胸襟豁然开朗。

再看下去,又发觉有很多与我原先认知的三国并不一样,比如说刘备这个人物,从电视剧中了解的刘备是个重义气,会用人的好领导,而易中天先生却认为“他跑得比兔子还快”,让人感觉他并不仗义,其实我对他也没什么好感:懦弱、无能、耍心眼、一遇事就明白哭,全靠一般忠心耿耿的弟兄们帮他撑着门面。

有时也替这些英雄们不值啊!《三国演义》是一杯浓浓的咖啡,《品三国》让我让我感受了沁人心脾的甘醇。

《品三国》让我们了解到鲜为人知的历史,也让我们明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道理,如果你对三国也有点兴趣,那也来读一读《品三国》吧!品三国读后感范文(二)经过一个暑假,最终把易中天写的《品三国》上、下册都看完了。

以前经过《三国演义》只明白他们是哪国的,参加过什么战争,但我看完了《品三国》之后,他们的任务形象和精神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5篇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5篇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5篇篇一:读《易中天品三国》有感读《易中天品三国》有感王劲松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的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里有天下纷争,群雄并起;有英雄豪杰,君主谋士;有文韬武略,气贯长虹;有儿女情长,肝胆相照。

三国给一代又一代人以英雄的豪迈,每当我们看到赵云单骑救主,诸葛亮火攻赤壁,张飞在长坂坡那声惊天一吼,在我们内心升腾的是无限的敬佩与正义感,我们从三国中看到了战争,看到了侠客,看到了谋士,我们成醉于其中......但是,我们不曾思考,也不曾问自己:“历史为什么会如此发展?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择刘备?袁术为什么最后会饿死于长亭?”三国在带给我们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疑问......然而,一位学者跳了出来,他用现代的眼光为我们解读了三国的历史,虽然不一定正确,但他仍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和欢迎,正如他自己所讲的那样:“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

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戏剧编排,小说演义。

”他使更多的人对三国这段历史产生了兴趣,也是更多的人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解角度,许多人恍然大悟: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读!这个人就是易中天,而他作品名为《品三国》。

我不是很喜欢读书,所以没读过太多的书。

但是有一天妈妈打开电视,播到“百家讲坛”,看了易中天的品三国,原来读了一半的三国突然间想读了,原先枯燥的书籍现在突然很想反复阅读了.原来看的电视剧对诸葛亮无比的崇拜,但是有可能是被电视剧的夸张的艺术所引导了。

真实的三国世界是不同于书籍和电视的。

从那时开始喜欢上了“三国”,于是去读书馆借了这本书。

在了解历史真相的同时,无不为易中天那诙谐幽默,机智风趣的谈吐所深深折服。

易中天是厦门大学教授,可谓是一品三国一举成名,一下子拥有了数以万计的“粉丝”乃至是“骨灰级粉丝”,其盛名程度可与“超女”相媲美,无数的荣誉、光环紧紧笼罩在他的头顶,折射出了一个现代文人在文化熏陶下非凡的魅力。

品三国读后感(精选20篇)

品三国读后感(精选20篇)

品三国读后感(精选20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品三国读后感(精选2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品三国读后感篇1《品三国》就像一本跌宕起伏的小说,让我能够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领略三国风云人物的风采。

《品三国》是由厦门大学教授根据自己独特的视角编写出来的一本佳作。

2006年易中天做客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了“汉代风云人物”系列讲座。

他独辟蹊径,“妙说”历史,巧妙地运用“俗不可耐”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表演,有趣地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品三国》里面又很有很有味道的句子。

“看历史,必须历史地看。

没有前因,就没有后果。

只看‘名’,不看‘实’,咬文嚼字,死抠字眼,那不叫‘严谨’,只能叫‘钻牛角尖’。

”我也觉得是这样,如果需要深究某件事或者某个人,就必须联系前后、仔细推敲,不能根据某一点就武断地得出结论。

再看一句,“当我们赞美和欣赏那些乱世英雄的时候,不要忘记那时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这句话小小地震撼了我一下,没错啊,很多时候,我经常被那些豪杰人物的出色风采所吸引,却经常忽略那些最低层人民他们所承受的苦难。

拿破仑是一名出类拔萃的英雄人物,我们应该佩服他,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为拿破仑出生入死的士兵们,在很大的程度上,是那些士兵促成了拿破仑的光辉。

最后再看一句,“袁术最蠢的地方,还是他在大家都想当皇帝,又都不敢挑头的时候,迫不及待地当了出头鸟。

要知道,出头的椽子是要先烂的。

尤其是在群雄割据、势力相当的情况下,谁挑这个头,谁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袁绍他们懂这个道理,因此尽管心里痒痒的,也只好忍住。

曹操更是心里透亮。

孙权劝他称帝,他一眼看穿孙权的鬼心眼,说着娃娃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

袁术却不懂。

他以为只要他一抢先,便占了上风,别人就不敢怎么样了。

没想到皇帝的称号不是商标,抢先注册的结果只能是玩火自焚。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易中天讲历史的独特风格,一个“娃娃”、一个“商标”都不禁让人捧腹大笑,而且又让人更容易明白他的意思。

品三国读后感范文大全

品三国读后感范文大全

品三国读后感范文大全大家有没有阅读过品三国?有没有写过关于品三国的读后感。

以下是小编整理品三国读后感5篇范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品三国读后感范文一今天,我读了一本易中天的书,叫做《品三国》。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许多不知道的事,比如说现在大多数人都认为是“老奸巨猾、大逆不道、谋权篡位”的曹操。

他为什么被人们说成奸臣?难道就因为他说了一句“宁教我负天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难道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这一本书中,给予了我们明确的答复。

先说说他的那句“名言”。

虽然世人皆知,但却不是他说的,而是罗贯中改出来的。

曹操原来说的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是针对于他误杀吕伯奢一家的事而说的,带有“被逼、无奈”与“歉意”。

而“宁教我负天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则是狂妄的,自大而又自私的。

所以说,曹操在这点上不算奸险。

在说“挟天子以令诸侯”。

当时天下大乱,他那么做完全都是出于迫不得已与政治需要。

如果这时间,孙权、刘备称帝岂不更奸?诸如此类的事,在这一本书中还有许多,多读一读它,在生活中,你会更加机智,识破一些骗术:在学习中,会让你更加聪颖。

总之,它不仅说了三国,评为三国,也讲了我们的生活。

在增长知识的的同时,也会开阔我们的视野。

品三国读后感范文二《品三国》是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所著的一本谈论三国的书籍。

《品三国》是由易中天教授利用许多历史所著,如:《三国演义》,《三国志》等。

并结合自己的思想与结论,完成了这本议论三国的巨著。

《品三国》分为几十集,每一集都讲述着不同的故事,任务。

而且易中天教授的语言风趣幽默,一针见血,让读者很容易就能了解到读者想表达的思想与意思。

读了《品三国》让我了解到了当年那个英雄辈的时代,那段历史。

在《品三国》中,把每一个三国中的重要任人物都讲到了。

比如:曹操,刘备,孙权,关羽等人物都刻画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把三国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品三国》读后感(精选多篇)

《品三国》读后感(精选多篇)

《品三国》读后感(精选多篇)第一篇: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首先是对关羽的认识,易先生曾反复在书中提到他能够独挡一面,是一个人才,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

但我个人认为,他仅仅是一个除了忠心可佳,其他什么本事都没有的幸运儿。

如果不是遇到像刘备这样的主,估计什么官职都轮不到他。

曹操对他的信任估计主要还是对刘备眼光的信任。

首先,关羽所有的成就都与幸运挂钩,他斩颜良时就是靠运气,在乱军中偷袭别人,而且是在己方军队大占优势的情况下,那就可以看出此人水平如何。

后来歼灭于禁,那就更是天在帮他了,他什么都没做,对方大军就被洪水淹没了。

他就这样取得胜利。

这样的人当运气不在和他一起时,他只能面对失败。

吕蒙将他击败,并不是因为吕蒙多么有能力,而是因为关羽这次没有了一贯属于他的运气。

谁都知道,关羽在荆州修有大量的城墙,用来对抗吴国。

不过这人只懂得运用硬件设施,却不知道软件的重要性。

留下一群没用的人,最终导致荆州的沦陷。

其实如果他有本事,也不会落得走麦城的下场。

但面对徐晃,他又一次表现出他的无能。

竟然被对方以少胜多,真是不应该。

就这样一个家伙还独当一面,简直莫名其妙。

上面的论据,易先生也都曾提到,但他好象跳不出对关羽是(更多好范文请关注:)战神的传统观念,在结论时又过大的表现了能力,这使得前后并不是太确切。

但易先生对曹操的评价和我就有太多的相似之处。

首先他在书中提到曹操的多面性,这与我第一次读三国志的印象完全相同。

特别是提到曹操的英雄面,以及对家庭的温柔面,是我对曹操最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他对丁夫人的态度,估计是我见过古人中,对夫人最好的一个。

这很难让我们把他和对任何人都提防三分的奸诈曹操联系在一起,但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曹操。

对于这本书,我觉得还是值得一看的。

他的论据充分,语言幽默,观点自由。

对我们了解这段历史有很大帮助。

不过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看他的现场演说,因为现场的很多动作是书中所无法描写的。

当下的易中天被称为是百家讲坛中的“超女”,红极一时。

读《易中天品三国》有感

读《易中天品三国》有感

读《易中天品三国》有感读《易中天品三国》有感5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易中天品三国》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易中天品三国》有感1我早就常听人说起《易中天品三国》这一节目,起先,我并不以为然,心想: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这部长篇小说很多人都读过,而且以各种形式广为传播,如戏曲、评书、电视剧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就连我这个小学生都对书中的故事和人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还有什么好“品”的呢?但想到有那么多人对它津津乐道,心想也许真有什么特别之处,很想一睹为快,然而紧张的学习总让我抽不出时间。

暑假里,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再次播出《易中天品三国》,我总算有了一饱眼福的机会。

嘿,还别说,真不错。

看着看着,我就不由自主地被它吸引,越看越精彩,一集都没落下。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娓娓道来,不仅让我重温了一遍《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名著;而且还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

他的语言生动幽默,现场常常会有阵阵笑声,电视机前的我也不例外,他读过许多的书,查阅了许多资料,旁征博引,道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和不同于小说《三国演义》的独到见解,尤其是他对书中一些人物的评价更令我耳目一新。

小说《三国演义》中写到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端着个“故作清高”的架子,一请、二请都没见到人,三请还在睡午觉,让刘备坐“冷板凳”苦等了好几个时辰,这样写可以表达出刘备求贤若渴的诚意,但同时也表达出诸葛亮的“清高”和自以为是,在外人看来几乎有一些不近人情。

但易中天教授却认为这样写有背于诸葛亮写的《出师表》的精神,诸葛亮曾自比管仲、乐毅,胸怀天下,怎么可能是罗贯中笔下自以为清高的酸腐文人呢?所以他认为刘备三顾茅庐并不是小说中所写的那样,按诸葛亮的性格,可能是诸葛亮跟刘备谈了三次话,谈论天下大势的时候很投机,非常谈得拢,于是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平天下。

品三国读后感(精选24篇)

品三国读后感(精选24篇)

品三国读后感(精选24篇)品三国读后感(精选24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品三国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品三国读后感篇1《品三国》就像一本跌宕起伏的小说,让我能够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领略三国风云人物的风采。

《品三国》是由厦门大学教授根据自己独特的视角编写出来的一本佳作。

2006年易中天做客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了“汉代风云人物”系列讲座。

他独辟蹊径,“妙说”历史,巧妙地运用“俗不可耐”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表演,有趣地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品三国》里面又很有很有味道的句子。

“看历史,必须历史地看。

没有前因,就没有后果。

只看‘名’,不看‘实’,咬文嚼字,死抠字眼,那不叫‘严谨’,只能叫‘钻牛角尖’。

”我也觉得是这样,如果需要深究某件事或者某个人,就必须联系前后、仔细推敲,不能根据某一点就武断地得出结论。

再看一句,“当我们赞美和欣赏那些乱世英雄的时候,不要忘记那时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这句话小小地震撼了我一下,没错啊,很多时候,我经常被那些豪杰人物的出色风采所吸引,却经常忽略那些最低层人民他们所承受的苦难。

拿破仑是一名出类拔萃的英雄人物,我们应该佩服他,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为拿破仑出生入死的士兵们,在很大的程度上,是那些士兵促成了拿破仑的光辉。

最后再看一句,“袁术最蠢的地方,还是他在大家都想当皇帝,又都不敢挑头的时候,迫不及待地当了出头鸟。

要知道,出头的椽子是要先烂的。

尤其是在群雄割据、势力相当的情况下,谁挑这个头,谁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袁绍他们懂这个道理,因此尽管心里痒痒的,也只好忍住。

曹操更是心里透亮。

孙权劝他称帝,他一眼看穿孙权的鬼心眼,说着娃娃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

袁术却不懂。

他以为只要他一抢先,便占了上风,别人就不敢怎么样了。

没想到皇帝的称号不是商标,抢先注册的结果只能是玩火自焚。

《品三国》读后心得体会范文

《品三国》读后心得体会范文

《品三国》读后心得体会范文《品三国》读后感范文一今天,我读了一本易中天的书,叫做《品三国》。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许多不知道的事,比如说现在大多数人都认为是老奸巨猾、大逆不道、谋权篡位的曹操。

他为什么被人们说成奸臣?难道就因为他说了一句宁教我负天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难道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这一本书中,给予了我们明确的答复。

先说说他的那句名言。

虽然世人皆知,但却不是他说的,而是罗贯中改出来的。

曹操原来说的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是针对于他误杀吕伯奢一家的事而说的,带有被逼、无奈与歉意。

而宁教我负天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则是狂妄的,自大而又自私的。

所以说,曹操在这点上不算奸险。

在说挟天子以令诸侯。

当时天下大乱,他那么做完全都是出于迫不得已与政治需要。

如果这时间,孙权、刘备称帝岂不更奸?诸如此类的事,在这一本书中还有许多,多读一读它,在生活中,你会更加机智,识破一些骗术:在学习中,会让你更加聪颖。

总之,它不仅说了三国,评为三国,也讲了我们的生活。

在增长知识的的同时,也会开阔我们的视野。

《品三国》读后感范文二《品三国》是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所著的一本谈论三国的书籍。

《品三国》是由易中天教授利用许多历史所著,如:《三国演义》,《三国志》等。

并结合自己的思想与结论,完成了这本议论三国的巨著。

《品三国》分为几十集,每一集都讲述着不同的故事,任务。

而且易中天教授的语言风趣幽默,一针见血,让读者很容易就能了解到读者想表达的思想与意思。

读了《品三国》让我了解到了当年那个英雄辈的时代,那段历史。

在《品三国》中,把每一个三国中的重要任人物都讲到了。

比如:曹操,刘备,孙权,关羽等人物都刻画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把三国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作者从人物的性格,外貌,品行,谈吐,智谋等方面把人物分析得很透彻,让读者体味到当时三国人物的优雅,风趣,重情重义的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很久没看闲书,一直都很忙。

其实再忙挤点时间来看书应该不是太难的事情。

和其他商品同样,现代的书也是五花八门,几次随便挑了几本随手翻了几页都没能看完,花时间看一本没啥意义的书不如花时间多睡睡觉,好歹貌似可以养颜。

好书应该还是有的,只是没有好好去发现那极撮少数,想想从古至今,这么多年流传下来的佳作有几册,以现代的出版社发行图书数量来看可见垃圾众多是一点也不会错的事情,哈哈。

说书的原因是因为这几天看了一本闲书《易中天品三国》(鉴完后发现不应该用闲来定义)。

图书是百家讲堂的拷贝,因为自己几乎从来都不曾记得家里有个电视存在,只好用快捷便利的电子书来代替一下。

起源是前阵子有人跟我提到易中天,并转发给易讲十悟(如下):1.人都是逼出来的2.如果你简单,世界就对你简单3.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4.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会让人看出来5.过去酒逢知己千杯少,现在酒逢千杯之极少6.人生如果错了方向,停止就是进步7.人生的两大悲哀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8.错过了爱情就错过了人生9.天下有钱人终成眷属10.要成功需要朋友,要取得巨大成功需要敌人。

还有点道理的吧。

看完后顺手baidu了一下,相关信息无数条,红火呀红火。

虽然向来不怎么关心时事,虽然也不怎么关心世人的流行和追随。

但上上周由于好奇和兴趣开启了阅读之旅.......孜孜不倦读至第四十七回……书本身,并没有太出众的文笔和辞藻。

另外易大先生的见解我也并不是那么的苟同,评价毕竟还是带有个人认识的东西。

最终我会去关心追究历史的真相,至于草船借箭是孔明也好孙权也罢。

我也没有兴趣八卦人家的性格分类,曹操到底是有气度还是小心眼,无论是可爱型还是可恨型都跟我不相干。

那么,为何昨晚看到2点呢,因为易中天的事例点评让我重新审视了过去这几年自己的所为,当局者迷离,看他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事情,收益匪浅。

俺也很不容易的从心底认识了自己不足。

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路经历的许多事许多人后读品三国才会有所感悟,为此因该感谢很多人很多事很多东西,哈哈。

《三国演艺》原本就是个人很喜欢的一本书,大概看过2,3遍吧,小学一遍,初高中大概两遍,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估计只能回想起一些零星的东西。

貌似每一次看都会有所收获,一直觉得它是一本很很生动且实例教材。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但很多人性的东西千古未变。

能借鉴一下前人经验少走些弯路,早领略些真谛,多么值得的事情呀。

孔明是我从来都很喜欢的一个人,俺很向往聪慧,这方面看他实在是我的偶像。

有人说《易中天品三国》扬曹贬孔,我倒没有什么感觉,反正看完后俺依旧觉得诸葛乃奇才神人,实在很难以挑出毛病/过错且很招人喜欢的大智者。

有时候,倒是很想发现一下他的毛病和私心,一个人太神圣了总觉得不太像人,哈哈。

易中天评价孔明过于严谨所以不够果断,两者本身矛盾,在这一点上我也认同孔明把持得不如曹操。

不过在我心中诸葛依旧是super拽的人。

小时候不怎么喜欢曹操,差不多在1,2年前,突然间就改变了对其的印象,原因没有细想大概是他是鲜活的性格。

魏公的水平则不用多说,要文则文要武能武,有谋有胆,会动脑筋会下决断,我也很欣赏他,活得比较洒脱的拽人一个。

总结,做人选曹操,择友如孔明,此话纯粹找打,哈哈。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历时2两个月,终于读完了品三国。

在易老师刚讲到一半的时候,网上批评的人很多,说易老师感情色彩太重,都是在讲曹操如何如何好,讲的有失客观。

我对那些自诩的狗头教授很反感。

首先,易老师当时还没有讲完,谁也没有资格说曹操占的篇幅多还是少;其次,曹操是一个被误解的人,他的文学形象很大程度上失实与历史形象,那些只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曹操的理解有失偏颇,易老师应该给他平反;再次,曹操确实是一个值得详细讲一讲的人,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最早的出场是他小时候装羊癫疯骗他父亲失去了对他叔叔的信任,我猜测他这时候大概8岁左右。

刘备第一次出场是在桃园结义的时候,那时候他怎么也是个中年人了。

孙权的第一次出场是他在18岁继父兄的霸业成人君的时候。

从三大政权的领导人出场时间来看,曹操最早。

既然出场的时间长,可以讲的事情也就多,这个合情合理。

还有,讲曹操的很多时候穿插着在讲袁绍,袁术等其他北方军阀。

而且从三家建国的路线上来看,曹操是探索者,孙刘是仿照着曹操行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多说几句何妨?我自幼喜欢历史,读过三遍《三国演义》。

很小的时候,读的是连环画的版本,初中的时候,读的是白话文版本,高中的时候,读的是文言文版本。

那时候在三家政权中我就最喜欢曹魏。

刘备整天哭哭啼啼,不像个男人,而且大多事情都是诸葛亮出谋划策的,所以比喜欢刘备。

东吴偏安一隅,而且孙吴在《三国演义》中的戏份是最少的,不是主导历史的人,所以不喜欢孙权。

从“谋董贼孟德献刀”“发矫诏诸镇应曹公”两回来看,曹操的才能已经初露锋芒,后面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不必赘述。

喜欢曹操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他的文学造诣,“三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比容质疑,“东临竭石,以观沧海”是何等气魄?以前对三国的理解很肤浅(其实我现在也没把这段历史弄清楚,也无法弄清楚),昨晚读了品三国最后的附言之后,终于把魏蜀吴三家兴衰的原因弄清楚了。

原来士族阶级成为统治阶级是历史的趋势,三家归晋是历史的必然。

以前以为三家最后的灭亡,是因为统治阶级一代不如一代,最后昏庸无能被司马氏篡位。

原来在士族阶级把持朝政之后(魏国后期),他们要找一个士族阶级利益的代言人,司马氏父子正好符合他们的条件。

可是士族阶级也只是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度产品。

从整个历史来看,夏商周施行的都是分封制,夏桀商纣都是被身为地方诸侯的商汤周文替代,周朝继续施行分封制,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下降之后,地方政权自立为王,出现战国七雄混战的局面。

秦朝统一之后,吸取教训,施行郡县制的中央集权统治,然而秦皇的暴政激起民愤,秦朝的探索以失败告终。

汉王朝建立之后,可能是对秦的郡县制不够信任,继续执行分封制,但是地方政权权利过大的问题突显出来了,八王之乱就是最好的解释。

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建立的隋朝和秦朝很相似,都是历时三代,最后都以暴政激起民愤倒台。

之后建立的唐朝施行节度使制度,但是节度使这个官职权利依然很大,及负责军事又负责行政,在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下降之后,地方节度使又成了一个个割据的政权,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唐王朝也在战乱之中震动了根基,在五代十国之后,又一个统一的王朝宋朝建立。

因为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后周的军事长官,然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了皇帝,所以他很注意限制地方军事长官的权利,施行军政分开,然后军事调动频繁,让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这样虽然能够防止地方长官培养亲信,但是也造成了大宋军事力量的薄弱,导致被辽,西夏,金的轮番欺辱。

之后的元明清政体很相似,也已经很成熟,再也没有发生过地方政权篡位的情况,都是被压迫的农民政权推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清明交替有些复杂,像宋元交替)。

总之,统治制度越来越完善。

从部落首长(皇帝)制-分封制-郡县制-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制,不论什么制度,都是中央集权的制度,皇帝是老大。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 这句话是我读完这本书之后能想到的第一句话,三国的历史值得我们去品读,去研究,去分析。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的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里有天下纷争,群雄并起;有英雄豪杰,君主谋士;有文韬武略,气贯长虹;有儿女情长,肝胆相照。

三国给一代又一代人以英雄的豪迈,每当我们看到赵云单骑救主,诸葛亮火攻赤壁,张飞在长坂坡那声惊天一吼,在我们内心升腾的是无限的敬佩与正义感,我们从三国中看到了战争,看到了侠客,看到了谋士,我们成醉于其中......但是,我们不曾思考,也不曾问自己:“历史为什么会如此发展?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择刘备?袁术为什么最后会饿死于长亭?”三国在带给我们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疑问......然而,一位学者跳了出来,他用现代的眼光为我们解读了三国的历史,虽然不一定正确,但他仍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和欢迎,正如他自己所讲的那样:“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

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戏剧编排,小说演义。

”他使更多的人对三国这段历史产生了兴趣,也是更多的人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解角度,许多人恍然大悟: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读!这个人就是易中天,而他作品名为《品三国》。

易中天,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从《百家讲坛》走出来的文化名人,在他如日中天的时候,收到的评论大多是溢美之词,如五月槐花,香气飘飘。

在网上,竟然有网友放出话来:嫁人就嫁易中天!当然,易中天的魅力也着实让人着迷,他的文才,他的口才,他性格的温厚,他口碑的甚佳等等这些都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反映出来。

比如他为了形容项羽是妇人之仁,对虞姬和自己的战马非常有情意,他就说:“项羽真是太有人情味了,太招女孩子爱了,恐怕那时的女孩子嫁人要嫁项羽这样的了。

”一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魅力十足的易中天,当然也有不一样的看法,于是,众多热门话题再次被放到台面上被人们热烈讨论着,品味着。

从此,三国不再只为史学家和军事家所津津乐道,更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而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各公司的老板,CEO,以及那些想做一番事业的人也纷纷参看。

据一些例子,在曹操事业刚起步时,他的用人策略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就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思考。

曹操提出了如下政策:1名至实归,更重实际。

2德才兼备,唯才是举,3重用清官,不避小贪4......这些政策时隔2000年仍未许多专业人士所采用,《品三国》让我们认识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价值。

在各界人士关注《品三国》的同时,我们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说这纯粹是学者明星的效应,但我认为《品三国》在演绎着一个文化普及的角色,不求每个人都参透真理,只希望每个人都能读一点真理,从这一点来看,《品三国》做出的贡献还是相当大的。

《品三国》延续了三国的精彩,三国的璀璨,三国的传奇!《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以前我对三国的理解很肤浅,读了品三国之后,终于把魏蜀吴三家兴衰的原因弄清楚了。

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发展由来,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的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里有天下纷争,群雄并起;有英雄豪杰,君主谋士;有文韬武略,气贯长虹;有儿女情长,肝胆相照。

而后来魏国一支独大统一中原的其中有多少可以为后世所称诵。

每当我们看到赵云单骑救主,诸葛亮火攻赤壁,张飞在长坂坡那声惊天一吼,在我们内心升腾的是无限的敬佩与正义感,我们从三国中看到了战争,看到了侠客,看到了谋士,我们成醉于其中......但是,我们不曾思考,也不曾问自己:“历史为什么会如此发展?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择刘备?袁术为什么最后会饿死于长亭?”曹操为什么会在官度之战中大败当时第一大军阀袁绍,从此天下莫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