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教案)汇总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洪仁玕生平。
•《资政新篇》,太平天国后期颁布,具有资本主 义色彩,但未实行-历史条件所限。
二、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 1、以教义指导战争,借宗教争夺权力。 2、按照宗教信仰区分外国敌友。
本节内容完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851年,洪秀全,广西金田村起义。1853年,定 都天京,政权建立。1856年全盛。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Βιβλιοθήκη 度》•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
•评价:根本上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超越了 以往农民战争的思想境界;但其“理想天国” (没有商品交换、绝对平均)是在自然经济基础 上的,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思考:客观看待《天朝田亩制度》。
•正是在以往农民起义的思想基础上,才出现《天 朝田亩制度》。世界历史的发展演变均是按此规 律发展演变。如:美国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欧洲自由平等思想在启蒙运动影响下诞生;马克 思理论在唯物论和辩证法基础上产生;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在中国历史经验教训与现实的结 合过程中产生。――人的思想成熟过程与之类似。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过程、意义和结果,了解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所做的探索和努力,认识到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理解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意义及失败的原因教学难点: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可能带领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主要内容: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不断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民开始探索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道路,主要包括:农民阶级为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在维护封建制度前提下,为实现自强和求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中的改良派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还有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政府统治,希望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

虽然这些探索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失败,但也是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道路上的重要一环,为以后的革命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这些探索行动充分证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各自的局限性,都不可能使中国走上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中国的革命呼唤先进的阶级和政党的领导。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原因清政府的黑暗统治和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以及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造成的灾难,导致阶级矛盾不断激化,人民反抗不断。

2、太平天国兴起金田村起义(1851年1月)——永安建制(1851年12月)——转战湖南湖北(1852年4月---1853年1月攻占武昌——定都天京(1853年3月),建立与清政府统治对峙的农民政权——太平军的北伐和西征——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力挽危局的苦斗(1858年8月——1864年7月):破江南、江北大营,三河大捷,安庆失守,天京失陷、太平天国失败。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教案在最后天京城被围困之时不采取“让城别走”的正确做法等。

(3)太平天国失败的启示。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洋务运动及其历史作用(1)介绍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洋务运动旧称“同光新政”。

1860 年后,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清朝封建集团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买办性的官僚军阀。

他们在与外国资本主义打交道的过程中,不但认为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可以调解和妥协,“借洋助剿”,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而且还可以采用一些资本主义生产技术,以达到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的目的。

这部分人就是当时清政府内当权的洋务派。

洋务派是在清朝统治阶级中,具有洋务思想和洋务实践活动的一派人物的群体性称谓。

清政府中央的代表人物是总理衙门大臣奕等;地方大员中的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汉族地方实力派。

洋务派从19 世纪60 年代至90 年代从事与外国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等事务,史称洋务运动。

和洋务派相对应的是顽固派。

顽固派是在清朝统治阶级中与洋务派相对立的一股政治势力,代表人物有大学士倭仁、徐桐等。

顽固派的观点是唯祖宗之法是尊,唯古圣先贤是尚,闭目塞听,因循守旧,盲目排斥一切西方事物,对西方的“长技”也不能容忍,视为洪水猛兽,深恶痛绝,还幻想依靠盲目排外、闭关锁国来维护封建统治。

(2)介绍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第一,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试图“稍分洋商之利”,发展若干民用工业,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但是洋务派兴办洋务新政,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及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了解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从而正确认识无论是单纯的农民战争,地主阶级的洋务新政,还是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都不能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真正指明出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教训和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结合及双主体互动,启发式讨论和史料分析教学法相结合,教师讲授时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观看图播放视频资料等手段组织开展教学。

【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过程:【本章导入】(运用综述法导入新课)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如何救亡图存?如何实现强富?不同阶级、阶层的中国人开始对国家出路进行各自的探索和选择。

在回答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几个主要政治力量——农民群众、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均曾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了探索。

他们先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方案,并进行了实践。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试图用绝对平均主义方案改造社会;地主阶级洋务派进行洋务运动,企图采取中体西用的模式以“自强”、“求富”;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变法维新,企图通过政治改良道路救亡图存。

)但是,无论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斗争,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都没有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这些探索先后以失败告终。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激化了中国社会各种矛盾,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

其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最深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这一战争达到了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任何事情的发生都其十分深刻的内在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同样也不例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部分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洋务运动以及资产阶级的戊戌维新,都是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不同阶级及其代表人物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科学分析上述三次早期探索的时代背景、性质、历史作用、意义与局限性、经验教训,认识这些探索最终都不能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找到出路的根本原因。

二、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意义、历史地位及失败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可能带领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四、教学时间:2学时早期探索的时代背景一、时代变化1、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封建帝国,而鸦片战争之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社会空前的民族危机与社会危机。

2、处于世界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代。

19世纪70---90年代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一个特点是出现了争夺殖民地的高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一个特征是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又加上资本输出。

3、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时代(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

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开端,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半殖民地化一步步加深,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半殖民地半封建已基本形成。

二、时代变化向中国人提出了新问题、新任务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不断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民开始探索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道路、出路:第一、中国如何抵御外国的侵略?如何救亡图存?第二、中国如何向西方学习?如何求强求富?这两个任务表面看起来有些矛盾,但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要维护国家独立就必须使国家富强,而向西方学习就是要找寻富强的道路,而要实现国家的真正富强,必须实现民族的独立,抵御外国的侵略,争取民族的解放。

三、各阶级登台表演与探索19世纪下半叶有三次早期探索,主要包括:1、农民阶级为了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发动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企图用武装斗争和农民改革的方案改造社会。

《我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案第二章

《我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中国的各个阶级和阶层都进行了反抗和斗争,但是无一能够取得胜利,这样就为认识到只有中国的工人阶级才能担负起领导革命的重任打下了基础。

二、重点和难点:1.评价太平天国的纲领和其失败;2.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纲领的评价;3.百日维新述评。

三、计划课时:2课时随着资本一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方案。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1.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背景(1)清政府为了支付赔款,拼命搜刮百姓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

各级官吏在征收钱粮时往往浮收勒扣,横征暴敛,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

正如天地会的《万大洪告示》所说:“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何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2)鸦片输入引起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鸦片贸易在战后进一步泛滥,白银外流更加严重,导致银贵钱贱,又额外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3)土地兼并加剧,地租剥削率日高老百姓“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田赋负担实际增加一倍以上。

这些负担归根到底,仍然落到了农民的头上。

(4)人民反抗彼伏此起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

1842年至1850年间,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在百次以上。

清政府调兵各处镇压,但群众斗争彼伏此起,酝酿着更大规模的反抗。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

2.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进程(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群众1843年,洪秀全开始创立拜上帝会。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热点



重点: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分析总结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和经验 教训。 难点: 1、正确认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 2、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3、为什么说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热点: 通过总结近代中国各阶级在探索国家出路的过程中所获取的经验教训,进一 步认识近代中国人民为探索国家独立、民族富强而走过的艰难曲折的斗争道 路,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民用工业

洋务派在兴办军事工业和建立新式海陆军过程 中深感财政困难,并且逐渐认识到西方国家的 富强不仅是船坚炮利的“长技”,更主要是他 们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所以,从70年代始洋 务派在继续“求强”的同时,又兴办以“求富” 为目的的民用企业。从70年代到90年代,共创 办了民用企业20多个。其中最主要的有四大厂 家,即①轮船招商局②开平矿务局③电报总局 ④上海机器织布局。
温州医学院社科部
第二章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
早期探索
主要讲“中国何处去”? 即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早期探索: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
第二章课件导航
A教学引导
B教学要点
C教学内容 D教学思考 E教学参考
A教学引导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 的出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和方案。掌握太平天国 运动爆发的原因与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性,了解洋务派与资产阶级维 新派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实践,并正确理解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失败的 原因与教训。 2、了解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操与救国主张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 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总结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 的失败原因,并从中认识这些阶级力量之所以不能肩负起争取民族独立、 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的原因和经验教训。理解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 命走向胜利的必然性。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教学案例1:‚洋兄弟‛呤唎眼中的太平天国运动在外国侵略者武装干涉太平天国革命的同时,一些外国人也参加了太平军。

太平天国的领导人称参加革命的外国友人为‚洋兄弟‛,英国人呤唎就是其代表之一。

呤唎原在英国海军供职,1859年来华后辞去海军职务。

1860年进入太平天国境内,接受了忠王李秀成的委任,并偕同未婚妻和几位友人一同参加了太平天国的工作。

他多次随忠王出征,经常前往上海,为太平天国招募外国志愿军,采办军火,供应粮食,进行宣传,并组织了一支直属于忠王领导的教练军,参加作战。

他为此而遭到上海英国当局的通缉,他的妻子和几位友人都在革命战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后,呤唎返回英国。

之后,他撰著了《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一书,于1866年在伦敦出版。

书中记述了他在太平军中的经历,留下珍贵的历史见证。

该书首先描述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原因。

呤唎初到中国时,曾沿着中国海岸航行,到过汕头、厦门、福州、上海等地。

每到一地,他总是尽量跟本地人相处在一起。

他发现当地的中国人深深地痛恶清朝统治者,这是邪恶的清政府造成的。

他说:‚统治者的无穷迫害使他们麻木不仁,堕落退化;剃发的奴隶标志使他们带着不自然的烙印;横恣暴虐的专制制度摧毁了并贬抑了他们的精神;他们的生命财产完全操纵在最卑鄙最无人心的官吏手里,操在只有贿赂可以动心的审判官手里;凡是反叛异族皇帝的非正义统治的人,按律是‘千刀万剐’,凌迟处死,稍涉嫌疑就被砍头,牵连在反叛案件里的人一律格杀勿论。

‛正是由于清政府的暴虐统治才激起人民的反抗,所以在呤唎看来,‚自由和正义总是通过反抗暴虐统治而取得进展的;伟大的人民领袖也许是今天的叛徒,可是明天他们得到了成功,他们就要成为时代的英雄和爱国者。

‛他还写出了清政府政治黑暗、腐败盛行的情况:‚清政府为了搜刮物质以供应军需,就采取了最腐败最堕落的行为。

卖官鬻爵之风,遍地盛行。

北京官报上曾刊出二十三条通告,出卖各种品级、荣誉、职位。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主要内容:
①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 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②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 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 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③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新闻馆;主张革除缠 足、溺婴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 业。 ④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自由通商,但严禁 鸦片输入。对于外国人,强调“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 国法”。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
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第二,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 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
第四,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认识。
对太平天国的各种评价


“所谓太平天国,所谓四海兄弟,所谓平和博爱,所谓平等 自由,皆不过外面之假名。至其真相,实与中国古来历代之 流寇毫无所异‛。—— 梁启超 ‚大家同情太平天国,认为是一个民族革命,但实际也不尽 然。至少他们太不懂政治,他们占了南京十多年,几乎没有 丝毫制度上的建树。‛‚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 大抵是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他们是有此想法的。但说到政 治就太低能了。‛‚他们国号太平天国,早可预示他们的失 败。这样一个国名,便太违背了历史传统。正因为这一个集 团里,太没有读书人。‛‚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 国历史的失败了。当时洪杨不是推不翻满清,但他们同时又 要推翻中国全部历史,所以他们只有失败。‛ ——钱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教学理念与目标】一、教学理念(1)遵循以学生为本,服务广大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观念的转变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步进行。

(2)本章教学围绕中国各阶层各阶级人民早期的反抗外来入侵、探寻国家出路的斗争历程,使大学生明白只有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相结合,才能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过程,意义和结局,了解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所做的努力与探索。

(2)认识到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理解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教训和历史意义。

(2)早期探索国家出路斗争失败的历史教训,认识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可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根源。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相结合及双主体互动,启发式谈论和史料分析教学法相结合,教师讲授时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观看图片和播放视频资料等手段组织开展教学。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过程】[本章导入](综述法导入)随着列强入侵中国,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民开始探索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道路。

主要包括:农民阶级为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在维护封建制度前提下,为实现自强和求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资产的改良派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挽救民族危亡的戊戌维新变法运动。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导入新课】(案例、设问导入)【案例材料】材料一:“中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被迫付给英国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构的腐化,这一切造成了二个后果:旧捐税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新捐税。

第2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2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内容: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
其家人口多寡,人多者多分,人寡者寡 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 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 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 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 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 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 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 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太平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农民战争
(一) 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 原因
11.8%
(1)阶级矛盾的激化: 根本原因
农民 地主
88.2%
金田村土地占有状况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返回本节目录
1952年,在道州杨秀清提出 专意金陵 进入湖南后,太平军人数激 增。12月,攻克岳州,并组建 了水师。
武昌
1852年12月下旬,太平军攻占汉阳、汉口、武昌。 1853年,太平军从这里沿长江东下向南京挺进。
1853年2月9日,太平军水师战船万艘顺流东下。连 下九江、安庆、芜湖,直捣金陵。3月9日,攻占南京 外城,20日破内城。3月29日,东王迎天王入南京城, 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北王:韦昌辉,1823--1856,广西桂平金田村人, 家庭富有,是兼营典当业的地主,见机灵敏,受 当地官绅欺压,在冯的鼓动下毁家起义。 翼王:石达开1831---1856,桂平县白沙人,家富 读书,文武兼全。 天官丞相:秦日纲,桂平白沙人,在家佣工,并 无才情,只有忠勇诚实,故天王重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意义:2、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对土 地的渴望;《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 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因此,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 新的历史特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天朝田亩制度》所设计的社会,还是一个 平均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没有社会分工, 没有商业交换,每个“两”只是一个自给自 足和闭关自守的理想国,其结果只能造成生 产的落后,社会产品的极端贫乏,绝不会是 “人人饱暖”,只能是普遍的贫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嘉定县志记载:
往者匹夫匹妇,五口之家 日织一匹,赢钱百文。洋 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 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耳
古代纺织工具 纺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 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 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 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 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 么……推动了这次大爆 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 大炮”。 马克思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定都天京后,大兴土木,建筑王宫,过 着养尊处优,豪华奢侈的生活。 杨秀清出府:开路龙灯一条,三十六节, 以钲鼓随之。其次则绿边黄心金字街牌二 十对,其次则铜钲十六对------役使千数百 人,如赛会状。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中国的各个阶级和阶层都进行了反抗和斗争,但是无一能够取得胜利,这样就为认识到只有中国的工人阶级才能担负起领导革命的重任打下了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1.评价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2.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3.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的评价及其对中国当前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综合运用研讨式教学、案例、图片、PPT 、FLASH、历史照片、音像资料等方法和手段。

【教学内容】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括人民。

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乘机勒索百姓。

农民赋税负担增加了一倍以上,他们对清朝统治日益不满。

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因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自然灾害严重。

1846至1850年,珠江流域连年发生水灾、旱灾和蝗灾,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农民被迫奋起反抗,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斗争。

1851年初,洪秀全在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军遭到地主武装和清军封堵,东奔西突。

在转战中,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

接着,太平军北上,同年秋,攻占永安。

太平天国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初步建立了政权。

第二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继续北上,冯云山和萧朝贵先后在战斗中牺牲。

太平军连战连捷,1853年春,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为了在人间建立一个人人平等、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天国”,洪秀全于1853年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忠王府琼楼玉宇,曲栏洞 房,真如神仙窟 宅。‛‚花园三四所,戏 台两三座,平生所未见之 境也。‛
行政管理混乱
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 乱封王,各种王达到2700人之多。
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运动以夺得天下 建立新王朝宣告结束。太平天国已经打 下了南京,建立了首都,在推翻清王朝
的斗争中它并非必定会失败。为什么我
好‛局面的出现。
查治国之道, 在乎自强,而审 时度势,则自强 以练兵为要,练 兵又以制器为先。
洋务派的地方领袖:曾国藩
曾国藩认
为,举办军事 工业“可以剿
发逆,可以勤
远略”。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洋务运动的阶段划分
•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初,约 十年,以创办军事工业的‚求强‛活动 为中心,为兴起阶段。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
• 列宁:‘地权’和‘平均土地’的
思想,无非是为了完全推翻地主权 力和完全消灭地主土地占有制而斗 争的农民力求平等的革命愿望的表 现而已。——《列宁选集》第2卷,第418419页.
后期纲领:《资政新篇》(1859)
后期纲领:《资政新篇》(1859)
• 政治上——主张立政的关键是‚设法用人‛之 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近代 交通运输事业和金融事业,奖励民间开矿,制造火 文化社会生活方面——主张移风易俗,破除恶 习和腐朽生活方式,举办社会福利事业,提倡文明 对外关系上——主张同外国平等往来,自由通 商,进行文化交流,反对外人干涉内政和外来侵略。
1850年夏,洪秀全 令各地教徒集合,众 人卖掉房屋和土地, 全家离开村子,奔赴 金田,男女分编,2万 人加入起义队伍。
●外来的上帝为什么会得到百万中国 农民的信奉和追随?

纲要教案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纲要教案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本章重点问题★1.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为何不能成功?★2. 有“中国早期现代化”之称的洋务运动有何贡献?★3. 戊戌维新运动的教训。

★清朝前期曾经繁荣了一百多年,引起当时的欧洲还把中国视为楷模。

然而进入18世纪后,中国发展停滞下来了,进入了中国历史特有的王朝循环的末期。

西方就在这个时候,开始了资产阶级启蒙运动,随后又有了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一下子就远远地走到我们前面去了。

★然而这次王朝循环没有成功,西方外来势力把我们几千年来的历史公式破坏了,我们毫无准备地卷入了世界历史的漩涡,这导致了整个中国社会的剧烈振动。

这次社会的剧烈变动首先是从中国的沿海通商口岸开始的,进而又慢慢往内地辐射、扩展,这种步子再也没有办法停下来了……★千百年来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不安地躁动起来,希望建立一个自己的理想天国;统治者面对内忧外患也急了,开始了自强求富意在中兴自存;新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更急了,担心亡国灭种,主张改弦更张发展资本主义。

★然而,所有这些努力,都没有成功,多少人因此而扼腕抱恨,又有多少人依然在勇往直前……★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9世纪40年代,中国大地上同时有两股潮流在互相激荡。

人民群众不但与英夷为仇雠,而且与官府为冰炭。

★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以两广、湖南为中心的全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反清起义,风起云涌。

★最后由考不上秀才的青年农民洪秀全用宗教形式组织起了一支强大的造反队伍,席卷了十多个省区。

★1.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背景★鸦片战争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持续两年的对英作战,清政府支出战费七千万两。

战后,英国又勒索赔款二千一百万元。

庞大的战费和赔款,都被清政府用加紧搜括、催征钱粮的办法,转嫁到劳动人民头上。

鸦片和洋货的大量输入,使白银外流和银贵钱贱的老问题越来越严重。

银两愈贵,农民和手工业者的赋税负担愈沉重。

这一点,连曾国藩在1852年2月的一份奏折中也提到:“东南产米之区,大率石米卖钱三千”,“昔日两银换钱一千,则石米得银三两,今日两银换钱二千,则石米仅得银一两五钱。

(完整版)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完整版)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教学目的:了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都是19世纪下半页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早期探索,科学分析上述探索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认识这些探索最终都不能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找到出路的根本原因。

教学重点:重点掌握这三次早期探索的时代背景、性质、历史地位、失败原因以及经验教训。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导言:三次探索总的时代背景(一)时代变化:1.19世纪下半页,出现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造成中国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世界上,资本主义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代。

3.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形成。

(二)怎么办?(时代变化向中国人提出了新的问题、新的任务):要寻找和探索中国的出路。

一方面是:1.如何抵御外来侵略?如何救亡图存?另外一方面是:2.如何向西方学习,如何求强求富?这两个任务,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又要抵御西方侵略,又要向西方学习。

但实际上又是辩证统一的,要维护国家的独立和统一,就必须使国家富强;怎么样实现富强呢?就要向西方学习,要寻找富强的道路;而要使国家富强,就必须要实现民族的独立。

抵御外国的侵略,为了寻找国家的出路,中国各个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进行表演:(三)各阶级登台表演与探索1.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企图用农民武装斗争和农民改革的方案改造社会。

2.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进行洋务运动,企图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和实现国家富强。

3.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维新,企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具体就这三次探索进行分析。

第一节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一、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代背景1.地主与农民阶级矛盾的尖锐化。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爆发的原因:是由于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这与以往发生农民起义的原因是相同的。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五、参考书目
1、呤呖著,王维周译:《太平天国革命
亲历记》 2、张霄明著:《太平天国革命史》 3、朱淮江编著《天平天国——一个惊世 王朝的兴衰与启示》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基本概念与内涵
1、洋务运动 2、《校份庐抗议》
3、“中体西用”
背景资料二:天京内讧
韦昌辉于太平天国六年(1856年)八月初四夜
晚带3000余士兵赶回大京,将睡梦中的杨秀清 杀死,杨秀清的妻儿老小及仆役卫士,也统统 被杀死。韦昌辉蓄意扩大事态,以乘机攫取大 权。石达开听到韦昌辉大肆杀戮的消息,从武 昌洪山急忙赶回天京,指责韦昌辉的暴行,要 他停止杀人,妥善收拾局面。韦昌辉将石达开 留在天京的妻儿老小全部杀掉。韦昌辉怀疑洪 秀全保护了石达开,带兵直逼天王府,要求洪 秀全交出石达开。洪秀全率领亲兵守卫天王府。 洪秀全用计击败韦昌辉,将其肢解处死。
背景资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1856年,
英国借口广东水师在广州黄埔捕捉中国船“亚 罗”号上的海盗,派兵进攻广州。法国借口法 籍天主教神甫马赖在广西西林被杀,亦出兵入 侵。1857年,英法组成联军,攻陷广州。 1858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袭击 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进犯天津。 清政府派钦差大臣佳良、花沙纳与俄、美、英、 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同年,沙 皇俄国以武力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瑗珲 条约》。
背景资料二:天京内讧
太平天国在南京建都,改南京为天京。在革命
形势迅猛发展的时候,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 的矛盾斗争却日趋激烈。太平天国三年(1853 年)十一月,洪秀全安排4个天王府女官在雨 雪寒冻的天气下凿池挖塘,不得休息。杨秀清 假托天父附体,要洪秀全免除天王府这4个女 官的劳役,并斥责他对待有功姊妹太苛刻,要 罚打40杖。洪秀全以“天王”之尊,只得俯伏 在地,准备受杖。杨秀清对在前线统兵作战的 韦昌辉、石达开、燕王秦日纲等人的态度也十 分粗暴跋扈。韦昌辉对杨秀清心怀不满,但表 面上又竭力谄媚逢迎。

第2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2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李鸿章
金陵制造局制造的武器

③福州船政局,左宗 棠于1866年创办,由铁 厂、船厂和学堂三部分 组成,其船舶修造厂为 当时规模最大者。 辛亥革命后改称海军 造船所,抗战时遭到严 重破坏,后由国民政府 接管,解放后为人民政 府接管。
福州船政局
福州船政局造船厂
天津机器局(东局)
• ④天津机器局,崇厚 于1867年创办。该局 军火生产仅次于江南 制造总局。 1870年由 李鸿章接办。1895年 该局改称“北洋机器 制造局”,1900年, 遭八国联军焚毁。
思考题
•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 的原因、教训? •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 教训? •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 因、教训?
阅读文献
• • • • • • 1.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6月) 2.《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3.洪仁玕:《资政新篇》 (1859年) 4.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1895年5月) 5.梁启超:《变法通义》(节选)(1896年) 6.严复:《原强》(1895年 3月)
洪秀全
3.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1851年1月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1年秋攻占永安(永安封王)
1853年3月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
4.《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 初颁于1853年,是体 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的纲 领性文件,它的基本精神 是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 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 同使,无处无均匀,无处 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 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 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 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 史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方案。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1.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背景(1)清政府为了支付赔款,拼命搜刮百姓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

各级官吏在征收钱粮时往往浮收勒扣,横征暴敛,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

正如天地会的《万大洪告示》所说:“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何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2)鸦片输入引起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鸦片贸易在战后进一步泛滥,白银外流更加严重,导致银贵钱贱,又额外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3)土地兼并加剧,地租剥削率日高老百姓“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田赋负担实际增加一倍以上。

这些负担归根到底,仍然落到了农民的头上。

(4)人民反抗彼伏此起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

1842年至1850年间,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在百次以上。

清政府调兵各处镇压,但群众斗争彼伏此起,酝酿着更大规模的反抗。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

2.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进程(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群众1843年,洪秀全开始拜上帝。

随后,他从家乡广东进入广西。

为了反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他撷取原始基督教教义中反映下层民众要求的平等思想和某些宗教仪式,从农民斗争的需要出发,加以改造,创立了拜上帝教;并利用它发动和组织群众。

(2)金田起义后,势如破竹,迅速发展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随后,太平军从广西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一直打到江苏,席卷6省。

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太平军在进军的征途中,坚决镇压和打击官僚、豪绅、地主;焚烧衙门、粮册、田契、借券,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

太平军纪律严明,所过之处,“以衣物散给贫民……谓将来概免租赋三年”。

这使太平军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3)定都后北伐、西征,很快达到全盛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先后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城外的破围战。

到1856年上半年,除北伐失利外,太平军在湖北、江西、安徽和天京附近等战场都取得了重大胜利,控制了大片地区,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建设,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1)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即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冈耕”的原则,将土地按亩产高低划分为9等,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

凡16岁以上的男女,每人皆可分得一份数量相同的土地,不满16岁的减半。

(2)建立农村基层组织政权“两”《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每25户为1“两”。

(3)设立“圣库制度”生产所得,“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圣库”;“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颁国库以养”。

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希望通过施行这样的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所以,《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

不过,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

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2.《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被封为干王,总理朝政。

不久,他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它的主要内容是:(1)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

(2)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尤其是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这就把向西方的学习,从生产力的领域扩展到生产关系的领域,即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了。

(3)在思想文化方面,建议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4)在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并“与番人竞雄”,但严禁鸦片入口,强调外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

《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洪秀全看到后,几乎逐条加以批示,对其中绝大部分条款都表示赞同,并下令镌刻颁布。

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三)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太平天国起义者们想要建立一个以“天王”为首的农民政权。

但是,在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分散的小生产的基础上,虽然可以建立暂时的劳动者的政权,但它最终还是会向封建专制政权演变的。

1.天京事变的发生及危害在太平军取得重大胜利的同时,太平天国内部潜在的矛盾和弱点也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思想在蜕化,一些人在生活上追求享乐,在政治上争权夺利。

太平天国诸王在建都后不久就大兴土木,建立豪华府邸。

杨秀清“自恃功高,一切专擅”。

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

1856年8月,杨秀清借“天父下凡”,逼天王到东王府封其为万岁。

洪秀全表面答应,但回府后立即密令韦昌辉、石达开火速返回天京。

韦昌辉在接到密令后,立即率精兵赶到天京将杨秀清及其眷属杀死。

11月底,石达开回到天京。

洪秀全命他提理政务,但又处处牵制,引起石达开的不满。

1857年6月,石达开带走太平军的二十万精锐部队,脱离了太平天国,孤军作战。

由于没有建立根据地,粮食、武器等补给困难,军心逐渐涣散。

1863年5月,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安顺场)陷入清军包围被消灭。

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2.进行力挽危局的苦斗但无力回天为重整纲纪,挽救危局,洪秀全提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具有军事才干的青年将领,在1859年又封洪仁玕为干王总领朝政,形成新的领导核心。

但是,这已经无法从根本上挽回败局。

将领们都“各顾自己,不顾大局”。

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未能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却采取滥封爵赏的办法,大肆封王,从而使矛盾更加尖锐复杂。

洪秀全本人的保守和迷信思想也越来越严重。

他信天不信人,处理军政事务强调“认实天情”。

当天京被湘军包围时,他拒绝了李秀成提出的“让城别走”、另辟新根据地的建议,坚持死守天京。

1864年6月,洪秀全病故。

7月,天京被湘军攻破。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一)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这次起义历时14载,转战18省,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各地各族人民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2.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

《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

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3.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

尤其是当中外反动派勾结起来向太平军举起屠刀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同英、法军队和由外国军官组织和指挥的“常胜军”、“常捷军”进行英勇的斗争。

5.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二)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力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战斗力量。

1.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制定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2.不能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3.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保留了封建纲常伦理原则开始时,他们把儒家经书笼统地斥之为“妖书”。

后来,他们对儒学的态度有所变化,主张将《四书》、《五经》删改后加以利用。

不过,删去的主要是与太平天国宗教不相容的内容,而把儒学中的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了下来。

4.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不承认不平等条约,这是正确的。

但他们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而是笼统地把信奉天父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这说明他们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一、洋务事业的兴办(一)洋务派的形成及其指导思想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1.洋务派阵营的构成(1)以奕䜣为代表的满族中央权贵派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

其中奕䜣集朝廷大权于一身,倚靠着文祥、宝鉴、董询等人为左右手,并开始重用汉族官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