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实验三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12021学年高中物理暑假作业第06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212021学年高中物理暑假作业第06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06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 ) A. 牛顿发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 B. 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C. 卡文迪许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D. 牛顿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 【答案】C2.一名宇航员来到一个星球上,若是该星球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一半,它的直径也是地球直径的一半,那么这名宇航员在该星球上所受的万有引力大小是它在地球上所受万有引力的( )A. 倍B. 倍C. 2倍D. 4倍 【答案】C【解析】设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宇航员的质量为m ,可知地球对宇航员的万有引力2Mm F G R =,该星球对宇航员的万有引力2212'2212MmMm F G G F R R ===⎛⎫⎪⎝⎭,故C 正确. 3.如图所示的圆a 、b 、c ,其圆心均在地球自转轴线上,b 、c 的圆心与地心重合,圆b的平面与地球自转轴垂直.对环抱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而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卫星的轨道可能为aB. 卫星的轨道可能为bC. 卫星的轨道可能为cD. 同步卫星的轨道必然为与b 在同一平面内的b 的同心圆 【答案】A4.如图所示,a 、b 、c 是地球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运动的三颗卫星,a 和b 质量相等且小于c 的质量,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b 所需向心力最小B. b 、c 的周期相同且大于a 的周期C. b 、c 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 的向心加速度D. b 、c 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 的线速度 【答案】C 【解析】按照2=MmF Gr 向 ,a 和b 质量相等且小于c 的质量,可知b 所需向心力最小.故A 说法正确;根据2224Mm G m r r T π=,解得: 234r GMπ,所以b 、c 的周期相同,大于a 的周期.故B 说法正确;根据2Mm Gma r =,解得: 2Ma Gr =,可知b 、c 的向心加速度相等,小于a 的向心加速度,故C 说法错误;根据22Mm v G m r r=,解得: GM v r =,可知b 、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小于a 的线速度,故D 说法正确。

第06章水力压裂

第06章水力压裂

H max H min
1 1 E 2 Z PS 2 E PS 2 1 1 1
1 1 E 2 Z PS 2 E PS 2 1 1 1


当re=∞、Pe=0及r=ra时,井壁上的周向应力为:
Pi
即由于井筒内压而导致的周向应力与内压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3.压裂液径向渗入地层所引的井壁应力
由于注入井中的高压液体在地层破裂前,渗入井筒 周围地层中,形成了另外一个应力区,它的作用是增大 了井壁周围岩石中的应力。增加的周向应力值为: Cr 1 2 1 Pi Ps Cb 1 4.井壁上的最小总周向应力 在地层破裂前,井壁上的最小总周向应力应为地应 力、井筒内压及液体渗滤所引起的周向应力之和:
2.井眼内压所引起的井壁应力 压裂过程中,向井筒内注入高压液体,使井内压力很 快升高。井筒内压必然导致井壁上产生周向应力。根据弹 性力学中的拉梅公式(拉应力取负号):
Pe re2 Pi ra2 Pe Pi re2 ra2 2 2 2 2 2 re ra r re ra
⑧货源广、便于配制、价钱便宜。
一、压裂液类型
◆水基压裂液:
用水溶胀性聚合物(称为成胶剂)经交链剂 交链后形成的冻胶。施工结束后,为了使 冻胶破胶还需要加入破胶剂。不适用于水 敏性地层。
◆油基压裂液:
多用稠化油,遇地层水后自动破胶。缺点 是悬砂能力差、性能达不到要求、价格昂 贵、施工困难和易燃等。 基液多用淡水、盐水、聚合物水溶液;气 相为二氧化碳、氮气、天然气;发泡剂用 非离子型活性剂。特点是易于返排、滤失 少以及摩阻低等。缺点是砂比不能过高、 井深不能过大。

习题第06章(稳恒磁场)-参考答案.

习题第06章(稳恒磁场)-参考答案.

第六章 稳恒磁场思考题6-1 为什么不能把磁场作用于运动电荷的力的方向,定义为磁感强度的方向?答:对于给定的电流分布来说,它所激发的磁场分布是一定的,场中任一点的B 有确定的方向和确定的大小,与该点有无运动电荷通过无关。

而运动电荷在给定的磁场中某点 P 所受的磁力F ,无论就大小或方向而言,都与运动电荷有关。

当电荷以速度v 沿不同方向通过P 点时,v 的大小一般不等,方向一般说也要改变。

可见,如果用v 的方向来定义B 的方向,则B 的方向不确定,所以我们不能把作用于运动电荷的磁力方向定义为磁感应强度B 的方向。

6-2 从毕奥-萨伐尔定律能导出无限长直电流的磁场公式aIB πμ2=。

当考察点无限接近导线(0→a )时,则∞→B ,这是没有物理意义的,如何解释?答:毕奥-萨伐尔定律是关于部分电流(电流元)产生部分电场(dB )的公式,在考察点无限接近导线(0→a )时,电流元的假设不再成立了,所以也不能应用由毕奥-萨伐尔定律推导得到的无限长直电流的磁场公式aIB πμ2=。

6-3 试比较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与毕奥-萨伐尔定律的类似与差别。

根据这两个公式加上场叠加原理就能解决任意的静电场和磁场的空间分布。

从这里,你能否体会到物理学中解决某些问题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答:库仑场强公式0204dqr dE rπε=,毕奥一萨伐定律0024Idl r dB r μπ⨯= 类似之处:(1)都是元场源产生场的公式。

一个是电荷元(或点电荷)的场强公式,一个是电流元的磁感应强度的公式。

(2)dE 和dB 大小都是与场源到场点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3)都是计算E 和B 的基本公式,与场强叠加原理联合使用,原则上可以求解任意分布的电荷的静电场与任意形状的稳恒电流的磁场。

不同之处: (1)库仑场强公式是直接从实验总结出来的。

毕奥一萨伐尔定律是从概括闭合电流磁场的实验数据间接得到的。

(2)电荷元的电场强度dE 的方向与r 方向一致或相反,而电流元的磁感应强度dB 的方向既不是Idl 方向,也不是r 的方向,而是垂直于dl 与r 组成的平面,由右手螺旋法则确定。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课后练习答案(第6章)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课后练习答案(第6章)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薛薇)课后练习答案第6章SPSS的方差分析1入户推销有五种方法。

某大公司想比较这五种方法有无显著的效果差异,设计了一项实验。

从应聘人员中尚无推销经验的人员中随机挑选一部分人,并随机地将他们分为五个组,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1)请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这五种推销方式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2)绘制各组的均值对比图,并利用LSD方法进行多重比较检验。

(1)分析比较均值单因素ANOVA因变量:销售额;因子:组别销售额ANOVA平方和df 均方 F 显著性组之间 4 .000确定。

概率P-值接近于0,应拒绝原假设,认为 5种推销方法有显著差异。

(2)均值图:在上面步骤基础上,点 选项 均值图;事后多重比较 LSD」闿匡同直性咗圭; I 旦rDwn- =ar=)rthe]园Elrh M 苹坷價囲(hf吐忙值叫疥咐冊删■陈•喋曲 .);对展泮|4i 哄iy多重比较因变量:销售额(1)组别(J)组别 平均差(I-J)标准错误显著性95%置信区间下限值上限第一组第二组 *.048第三组.72857.653第四组.066组内 总计30 34-w 風獄I 怖 ------------可知,1和2、1和5、2和3, 2和4,2和5,3和5,4和5有显著差异。

2、从两个总体中分别抽取n i =7和和n 2 =6的两个独立随机样本,经计算得到下面的方差分析表。

请补充表中单元格的两个独立随机样本,经计算得到下面的方差分析表。

请补充表中单元格“ A”和单元格“ B”内的计算结果。

答:已知组内均方=组内偏差平方和/自由度,所以A=1仁F统计量=组间均方/组内均方所以B==3、为研究某种降血压药的适用特点,在五类具有不同临床特征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挑选了若干志愿者进行对比试验,并获得了服用该降压药后的血压变化数据。

现对该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所得部分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InltiplR CoaparisansLS1)请根据表格数据说明以上分析是否满足方差分析的前提要求,为什么2)请填写表中空缺部分的数据结果,并说明该降压药对不同组患者的降压效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06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

06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

1.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pH值
大多数细菌、放线菌喜欢生活在中性偏碱的环境中, 细菌最适的pH在7.0~8.0之间,放线菌的最适pH在7.5~8.5 之间; 而酵母菌和霉菌刚好相反,适合在偏酸的条件下生 长,霉菌的最适pH值在4.0~5.8之间,酵母菌在3.8~6.0之 间。
2. pH值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稀释倒平板法
操作较麻烦,对 好氧菌、热敏感 菌效果不好!
2. 膜过滤培养法
菌数低的样品(如水)→ 膜过滤 → 培养 → 菌落计数
3.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缺点:
① 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 ② 不适于对运动细菌的计数 ③ 需要相对高的细菌浓度 ④ 个体小的细菌在显微镜下难以观察
4. 比浊法
5. 重量法
为什么氧气存在能够抑制甚至杀死厌氧菌?
氧气进入菌体后,能接受电子而产生不同还原性的氧 离子,如过氧离子、过氧化物自由基。过氧化物自由基和过 氧离子都是很强的氧化剂,对微生物有毒,能氧化微生物过 程中所必需的酶。 好氧菌、兼性需氧菌以及微量需氧菌体内含有过氧化 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这两种酶能将过氧化物自由 基和过氧离子还原成没有毒性的水分子,所以它们不会被氧 气所杀死。耐氧菌虽没有过氧化氢酶,但有过氧化物酶,能 合成SOD,而不会被氧毒害。 厌氧菌体内都没有这些酶,所以不能忍受氧气。
将单位体积培养液中的菌体,用清水洗净, 然后放入干燥器内加热或减压干燥,最后测定其 干重。一般来说,干重约为湿重的10~20%,即 1mg干菌 = 5~10mg湿菌 = 4~5×109个菌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氮量法(生理指标法)
微生物细胞的含氮量一般比较稳定,所以 常作为生长量的指标。如细菌含氮量约为菌体 干重的14%。含氮量乘以6.25即可粗测出其蛋白 质含量。

06 第六章 实际气体的性质及热力学一般关系式

06 第六章 实际气体的性质及热力学一般关系式

Z与气体的种类、状态等有关,因此每一种气体都有各自的压缩因子图,测 定每一个(p,T)下的v的值,与 v理的比值,即为压缩因子,从而得出压缩 因子图。 pV V V
Z
m
RT

m
RT / p

m
Vm,理
每一种气体需要一个Z-p图,因此要做许多实验,画许多图,非 常不方便,因此引入通用压缩因子图。
通用压缩因子图的绘制
——热力学一般关系式 状态方程是进行实际气体热力性质研究的关键。 如何获得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呢?
二、得出气体状态方程的两种方法
1、以理论分析为主的半经验方法
微观结构
找出实际气体 与理想气体之 间的偏差
引入常数对理 想气体状态方
程加以修正
得到实际 气体的状 态方程
引入常数的值,通常由实验确定,该方法是一种半经验半理 论的方法,以范德瓦尔方程为典型代表。
ideal gas
压缩性大
取决于气体种类和状态
p
通过实测数据画实际气体Z-p图:
Z=Z(p,T),固定T,则Z=Z(p),可画出定温线。
Z
H 2 O2 CH 4
Z
N2
1
-70℃ -25℃ 50℃
1
同样温度下 不同气体
p
同一气体 不同温度
p
实际气体可近似为 理想气体的条件: 高温+低压
氢不同温度时压缩因子与压力的关系
(p a )(Vm b) RT 2 Vm
其中a,b为范德瓦尔常数, 与物性有关常数,不同的工质,a、b的值不同
获得这些常数的方法有两种:
1)利用临界点 的实验数据计算得到——适用于少数方程;
2)利用p、v、T 实测数据拟合——多数方程的常数都采用这种方法获得。 通常我们需要预测或估算某些工质的热力性质,此时往往缺乏系统的实

第06章 电泳技术和常用电泳仪习题

第06章  电泳技术和常用电泳仪习题

六章电泳技术和常用电泳仪首页习题习题参考答案习题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一、名词解释1.电泳2.毛细管电泳的电场强度3.蛋白质的等电点4.电泳速度5.迁移率6.毛细管电泳技术7.电泳淌度8.迁移时间9.毛细管电泳电渗流10.焦耳热11.电渗12. 吸附作用二、选择题【A型题】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最佳答案)。

1.瑞典科学家A.Tiselius首先利用U形管建立移界电泳法的时间是()A.1920年B.1930年C.1937年D.1940年E.1948年2.大多数蛋白质电泳用巴比妥或硼酸缓冲液的pH值是()A.7.2~7.4B.7.4~7.6C.7.6~8.0D.8.2~8.8E.8.8~9.23.下列有关电泳时溶液的离子强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溶液的离子强度对带电粒子的泳动有影响B.离子强度越高、电泳速度越快C.离子强度太低,缓冲液的电流下降D.离子强度太低,扩散现象严重,使分辨力明显降低E.离子强度太高,严重时可使琼脂板断裂而导致电泳中断4.电泳时pH值、颗粒所带的电荷和电泳速度的关系,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pH值离等电点越远,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多,电泳速度也越慢B.pH值离等电点越近,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多,电泳速度也越快C.pH值离等电点越远,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少,电泳速度也越快D.pH值离等电点越近,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少,电泳速度也越快E.pH值离等电点越远,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多,电泳速度也越快5.一般来说,颗粒带净电荷量、直径和泳动速度的关系是()A.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大或其直径越小,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B.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小或其直径越小,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C.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大或其直径越大,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D.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大或其直径越小,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慢E.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小或其直径越大,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6.电泳时对支持物的一般要求除不溶于溶液、结构均一而稳定外,还应具备()A.导电、不带电荷、没有电渗、热传导度小、B.不导电、不带电荷、没有电渗、热传导度大C.不导电、带电荷、有电渗、热传导度大D.导电、不带电荷、有电渗、热传导度大E.导电、带电荷、有电渗、热传导度小7.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的特点是()A.分离速度慢、电泳时间短、样品用量少B.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长、样品用量少C.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短、样品用量少D.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短、样品用量多E.分离速度慢、电泳时间长、样品用量少8.聚丙烯酰胺凝胶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凝胶,其优点是()A.机械强度好、弹性小、无电渗作用、分辨率高B.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有电渗作用、分辨率高C.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有电渗作用、分辨率低D.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无电渗作用、分辨率低E.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无电渗作用、分辨率高9.20世纪60年代中期问世的等电聚焦电泳,是一种()A.分离组份与电解质一起向前移动的同时进行分离的电泳技术B.能够连续地在一块胶上分离数千种蛋白质的电泳技术C.利用凝胶物质作支持物进行的电泳技术D.利用有pH值梯度的介质,分离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的电泳技术E.用滤纸作为支持载体的电泳技术10.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具有极高的分辨率,通常可以分离的两种蛋白质其等电点差异小于()A.0.01pH单位B.0.05pH单位C.0.10pH单位D.0.15pH单位E.0.20pH单位11.双向凝胶电泳(二维电泳),最多可以分辨出的斑点数量是()A.500~1000B.1000~2000C.2000~4000D.4000~5000E.5000~1000012.下述免疫电泳优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加快了沉淀反应的速度B.是将某些蛋白组分根据其带电荷的不同而将其分开,再与抗体起反应C.本法微量化程度高D.多样化程度高E.应用范围小13.毛细管电泳技术最初发展的时期是()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初期D.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E.20世纪90年代初期14.毛细管电泳时进样体积在nL级,样品浓度可低于的数量是()A.可低于10一2mo1/LB.可低于10一3mo1/LC.可低于10一4mo1/LD.可低于10一5mo1/LE.可低于10一6mo1/L15.毛细管电泳的特点()A.容易自动化,操作繁杂,环境污染小B.容易自动化,操作简便,环境污染大C.容易自动化,操作繁杂,环境污染大D.不易自动化,操作简便,环境污染小E.容易自动化,操作简便,环境污染小16.毛细管等速电泳常用于分离()A.小离子、小分子、肽类及蛋白质B.大离子、小分子、肽类及蛋白质C.小离子、大分子、肽类及蛋白质D.小离子、中分子、肽类及蛋白质E.大离子、中分子、肽类及蛋白质17.理想的毛细管柱除应具有一定的柔性、易于弯曲,还应是()A.化学和电惰性的、紫外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B.化学和电惰性的、红外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C.化学和电惰性的、可见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D.化学和电惰性的、紫外和可见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E.化学和电惰性的、紫外和红外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18.目前所使用的毛细管柱内径是()A.5μm~25μmB.15μm~35μmC.25μm~75μmD.30μm~80μmE.50μm~100μm19.最初出现的电泳毛细管直径为()A.1mm~2mmB.1mm~3mmC.2mm~4mmD.3mm~5mmE.3mm~6mm20.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器质量检测极限为()A.10-10~10-12B.10-13~10-16C.10-14~10-17D.10-15~10-18E.10-16~10-1921.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器浓度检测极限为()A.10-1~10-3B.10-2~10-6C.10-5~10-8D.10-7~10-9E.10-10~10-1222.稳压稳流电泳仪属于中压电泳仪。

第06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第06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格式塔学派
考夫卡 苛勒 魏特默
杜威五 步模式
杜威
备注
杜威的五步模式的确是从人类特别是学生的问题解决的实验 与教学中概括出来的。奥苏伯尔认为:“60多年来并没有人 对杜威1910年的描述作过明显的改进。”由此可见,杜威模 式的影响之大和影响时间之长。
奥苏贝尔和鲁宾逊问题解决模式
奥苏贝尔和鲁宾逊通过学生对几何问题解决 的研究,提出了一个问题解决流程,分为四 个阶段 (1)呈现问题情境命题
封闭问题Vs.开放问题
封闭性问题:也叫闭锁性问题,是指解决的问题只 有一个惟一固定的答案的问题。目前教科书中的问 题,高考试卷中外语水平考试中的客观题部分都属 于闭锁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是可以有多种答案的问题。目前教科书 中有一些思考题、学生的作文等一些主观性问题均 属于开放性问题。 封闭性问题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而 开放性问题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都是创造思维所必须的两种 互补性思维。
呈现型问题、发现型问题Vs.创造型问题
呈现型问题是一些给定的问题(由教师或书本提出),答案是现成的, 求解的思路也是现成的。问题解决者只要按图索骥,就能获得标准答案 。不需要也无机会去想象或创造。因此,有人将;“呈现型问题”称为 “虚假问题”。因为:第一,问题解决者不能主动参与建构问题;第二 ,它常常追求惟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压抑求异、质疑的精神,妨有碍创 造性的发挥。 发现型问题是一些由问题解决者自己提出的或发现的,而不是由教师或 教科书给定的问题。发现型问题虽然并不一定产生创造性见解,这种问 题并没有超出人类认知的视野。但要通过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才能获得, 因此,它比呈现型问题的层次更高,也更有价值。学生思维训练的主要 是这类问题。 创造型问题是人们从未提出过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06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06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ppt课件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支配下被动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完 形、形成认知结构;
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 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
不是受已成习惯所支配的,而是受主体 的预期所引导。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的意义:
克服了以往学习理论根据动物实验的结果而推演到 人的学习的种种缺陷,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下 学习各种知识的活动提出自己的学习与教学理论;
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内部认知过程和 教师如何组织课堂以促进学生“发现”知识的问题 上;
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重 视认知结构的形成,注重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内在 动机、独立性与积极性在学习中的作用。
(1)“接竿问题”实验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2)“叠箱问题”实验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这种知觉经验变化的过程 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顿悟的。
之所以产生顿悟,一方面是由于分析当前问题情境的 整体结构,另一方面是由于心智能利用过去经验的痕 迹,心智本身具有组织塔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知识经验的整体性和知 觉经验的组织作用,关注知觉和认知的过程。
第三节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奥苏贝尔★
一、有意义学习
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是他对有意 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的描述。

《大学物理AII》作业 No.06光的衍射(参考答案)

《大学物理AII》作业 No.06光的衍射(参考答案)

《大学物理AII 》作业 No.06 光的衍射班级 ________ 学号 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成绩 _______------------------------------------------------------------------------------------------------------- ****************************本章教学要求****************************1、理解惠更斯-菲涅耳原理以及如何用该原理解释光的衍射现象。

2、理解夫琅禾费衍射和菲涅耳衍射的区别,掌握用半波带法分析夫琅禾费单缝衍射条纹的产生,能计算明暗纹位置、能大致画出单缝衍射条纹的光强分布曲线;能分析衍射条纹角宽度的影响因素。

3、理解用振幅矢量叠加法求单缝衍射光强分布的原理。

4、掌握圆孔夫琅禾费衍射光强分布特征,理解瑞利判据以及光的衍射对光学仪器分辨率的影响。

5、理解光栅衍射形成明纹的条件,掌握用光栅方程计算主极大位置;理解光栅衍射条纹缺级条件,了解光栅光谱的形成以及光栅分辨本领的影响因素。

6、理解X 射线衍射的原理以及布拉格公式的意义,会用它计算晶体的晶格常数或X 射线的波长。

-------------------------------------------------------------------------------------------------------一、填空题1、当光通过尺寸可与(波长)相比拟的碍障物(缝或孔)时,其传播方向偏离直线进入障碍物阴影区,并且光强在空间呈现(非均匀分布)的现象称为衍射。

形成衍射的原因可用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解释,即波阵面上各点都可以看成是(子波的波源),其后波场中各点波的强度由各子波在该点的(相干叠加)决定。

2、光源和接收屏距离障碍物有限远的衍射称为(菲涅尔衍射或近场衍射);光源和接收屏距离障碍物无限远的衍射称为(夫琅禾费衍射)或者远场衍射。

06 第六章 转矩流变仪

06 第六章 转矩流变仪
第六章 转矩流变仪 6-1 概述
转矩流变仪是一种多功能、 积木式流变测量仪, 通过记录物料在混合过程中对转子或螺 杆产生的反扭矩以及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可研究物料在加工过程中的分散性能、 流动行为及 结构变化(交联、热稳定性等),同时也可作为生产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由于转矩流变仪与 实际生产设备(密炼机、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等)结构类似,且物料用量少,所以可 在实验室中模拟混炼、挤出等工艺过程,特别适宜于生产配方和工艺条件的优选。 转矩流变仪的基本结构可分为三部分: 微机控制系统, 用于实验参数的设置及实验结果 的显示;机电驱动系统,用于控制实验温度、转子速度、压力,并可记录温度、压力和转矩 随时间的变化;可更换的实验部件,一般根据需要配备密闭式混合器或螺杆挤出器。 密闭式混合器(图 6-1)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密炼机,由一个“∞”字型的可拆卸混合室和 一对以不同转速、相向旋转的转子组成。在混合室内,转子相向旋转,对物料施加剪切,使 物料在混合室内被强制混合;两个转子的速度不同,在其间隙中发生分散性混合。
∆E -1 T + n ln N R
(6-3)
显然,根据系统自动记录的转矩 M、温度 T 和转速 N,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可得到∆E 和 n、 K′。但困难在于常数 K、C1、C2 无法确定。 6-2.2 温度补偿转矩 物料在混炼过程中,由于摩擦生热导致物料温度随时间延长而升高。对高聚物而言,其 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导致转矩下降。因此,应当对温度效应进行补偿。通常可采用 Arrhenuius 公式获得温度补偿转矩:
转速 N 为常量,因此上式两边积分可得
EM =
(6-9)
其中 MT 为总转矩,可由系统自动积分得到。 定义比机械能为机械能与物料重量的比值:
ES =

防火与灭火习题集附答案解析

防火与灭火习题集附答案解析

防火与灭火习题集第01章第01节一.是非题1、船上由于水源充足,发生火灾比陆地容易扑救。

2、船上发生火灾比陆地火灾容易扑救。

3、船舶由于结构复杂、货物密集、回旋余地小,所以它比陆上火灾难以扑救。

二.选择题1、船上失火是,危险大,损失大,影响大,是船舶火灾的特点。

A、难以扑救B、容易扑救C、不易蔓延第02节一.是非题1、船舶消防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2、船员个体素质的提高,是提高船员整体素质的前提,船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做好船舶防火与灭火工作。

3、航行中,船舶发生火灾,应减速或转向,使失火部位处于下风。

4、船舶发生大火后应减速或停车,并使失火部位处于上风。

5、当你发现船舶某处发生大火时,应立即进行扑救。

6、船员发现大型火灾时,首先要报告值班人员,并立即寻找消防器材进行扑救。

第02章第01节一.是非题1、只有将燃烧三要素全部控制住,才不会发生燃烧。

2、氧气是一种可燃气体。

3、燃烧必备可燃物、助燃物、火源三个要素,有了三要素就一定会燃烧。

4、一切可燃物的燃烧都发光发热。

5、燃烧时的助燃物主要有氧气和氧化剂。

6、用窒息法灭火,使空气中的含氧量降到21%以下时,火即熄灭。

7、燃烧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但不是有了这三个要素就一定会发生燃烧。

8、可燃物质分为三种形态: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

9、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都属于燃烧现象。

10、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是可燃气体,也是有毒气体。

11、燃烧是可燃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快速氧化的化学反应。

12、防火的措施就是阻止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相互结合、相互作用。

13、氧气不是可燃物。

14、只有将燃烧三要素全部控制住,才不会发生燃烧。

15、一氧化碳是助燃物。

16、产生燃烧的充分条件是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火源,三要素同时具备。

17、可燃液体的燃烧就是其蒸发的可燃气体的燃烧。

18、燃烧是指各种伴有光辐射现象的强烈的放热反应。

19、产生燃烧的必要条件是必须具备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火源三个要素。

06 第三章基础测试【人教版八上物理期中考试考前必刷卷】(解析版)

06 第三章基础测试【人教版八上物理期中考试考前必刷卷】(解析版)

第三章《物态变化》基础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计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2022河南原阳期中,7)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最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30℃B.冰箱冷藏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答案】D【解析】最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25℃;水在0℃以下会结冰,冰箱冷藏室中矿泉水不会结冰,说明其温度不低于0℃;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故A、B、C不合理。

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故D合理。

2.(2022陕西宝鸡陈仓期中,2)下列现象中,属于物态变化的是(A.钢块轧成钢板B.木头制成课桌C.雪化成水D.生米蒸熟变成米饭【答案】C【解析】A、B、D三个选项中,只是固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不属于物态变化;D选项中,雪化成水是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物态变化。

3.(2022湖北襄阳期中,6)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体温计与实验室温度计的区别仅是长度不同B.体温计内有一缩口,实验室温度计内没有缩口C.使用体温计前,需要用力甩动,把液体甩到35℃刻度线以下,实验室温度计不能甩动D.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后,可离开身体读数,实验室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答案】A【解析】体温计有缩口,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人体读数,且使用前需要将液体甩回液泡中,故A说法错误。

4.(2021四川绵阳中考,4)为确保2022年北京冬奥会顺利举行,需要进行人工造雪。

造雪机在工作时,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前方喷出“白雾”,在“白雾”下方沉积成一层“白雪”,如图所示。

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物态变化是(A.凝华B.凝固C.升华D.液化【答案】B【解析】造雪机工作时把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雪,水发生的最主要物态变化是凝固,故B正确。

5.(2022河南襄城期中,7)图书档案、重要设备等发生火灾时,要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第06章 狭义相对论

第06章 狭义相对论

t2
M2 2l
G
30 30
M2
M1
s
T
G
T
s
G M1
M2
N

v
v

2
v 2l 2 c
4
l 10m, 500 nm, v 3 10 m/s
N 0.4
实验结果
仪器可测量精度
N 0.01
N 0
31
未观察到地球相对于“以太”的运动.
以后又有许多人在不同季节、时刻、 方向上反复重做迈克尔孙-莫雷实验.近年 来,利用激光使这个实验的精度大为提高, 但结论却没有任何变化. 迈克尔孙-莫雷实验测 到以太漂移速度为零,对以 太理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被人们称为是笼罩在9世纪 物理学上空的一朵乌云.
大学物理3
10
热力学和经典统计力学—热力学第一、第二 及第三定律及分子运动论
成功地解释了热现象。 经典电磁理论—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成功地解释了波动光学及许多电磁现象
大学物理3
11 11

有一个故事很可以说明在人们心目中,古 典物理学的完善程度。 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普朗克年轻时曾向他的 老师表示要献身于理论物理学,老师劝他说: “年轻人,物理学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 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了,将一生献给这门学科, 太可惜了!”
凭直觉,爱因斯坦给出的答案是:
爱因斯坦说: “只有大胆的思辨而不是经验的堆积,才能 使我们进步。”
36
二、爱因斯坦的两个重要假设
⑴ 物理规律对所有惯性系都是一样的,不存在任 何一个特殊的(例如“绝对静止”的)惯性系
——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
⑵ 在任何惯性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率都相等

普通心理学第06章-记忆

普通心理学第06章-记忆
一、记忆系统的结构
二、感觉记忆系统
三、短时记忆系统
四、长时记忆系统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十分。
一、记忆系统的结构
记忆是一个结构性的信息加工系统。所谓结构性 是指记忆在内容、特征和组织上有明显的差异。
记忆结构由3个不同的子系统构成:感觉记忆
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十分。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十分。
基于保持时间的记忆分类
感觉/瞬时记忆(sensory memory):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
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0.25-0.5ms)保存下来,这 种记忆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 :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
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容量为7±2个组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十分。
记忆的定位说
代表人物:加拿大,潘菲尔德;前苏联,鲁利 亚
理论表述:记忆是由脑的特定部位产生的。记忆 与额叶和颞叶的某些部位有关(潘菲尔德);也与 某些皮层下组织有关(鲁利亚)。海马、乳头体、 丘脑背内侧核可能是短时记忆的特定部位,而两侧 颞叶可能是储存长时记忆的重要部位。
(3)结论:短时记忆存储的时间很短,如得不到复述将会
迅速遗忘。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十分。
短时记忆信息的提取
1.平行扫描:同时对短时记忆中保存的所有项目进
行提取。
2.系列扫描:逐项依次地提取
(1)自动停止的系列扫描:对项目逐个进行的提取 ,一旦找到目标项目就停止查找。
(2)完全的系列扫描: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提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十分。

《电机学》习题解答(吕宗枢) 06章

《电机学》习题解答(吕宗枢) 06章

第6章 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6.1 三绕组变压器的绕组排列应遵循哪些原则?它们是如何排列的?不同排列方式对变压器的漏电抗参数有何影响?答:三个绕组的排列位子既要考虑绝缘方便,又要考虑功率的传递方向。

从绝缘角度考虑,高压绕组不宜靠近铁心,总是放在最外层。

从功率传递方向考虑,相互间传递功率较多的绕组应靠得近一些。

升压变压器是把低压功率传递到高压和中压电网,因此低压绕组放在中间层,中压绕组放在内层;降压变压器是把高压电网的功率传递到中压和低压电网,因此中压绕组放在中间层,低压绕组放在内层。

无论如何排列,对应于中间层绕组的等效漏电抗最小。

6.2 三绕组变压器的额定容量是如何定义的,三个绕组的容量有哪几种配合方式?实际运行时三个绕组传输的功率关系如何?答:在三绕组变压器中,三个绕组的容量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把最大的绕组容量定义为三绕组变压器的额定容量。

三绕组额定容量有三种配合:1:1:1;5.0:1:1;1:5.0:1。

实际运行时,一个绕组的输入功率等于其他两个绕组输出功率之和,或者两个绕组的输入功率之和等于一个绕组的输出功率。

6.3 三绕组变压器中的漏磁通与双绕组变压器中的漏磁通有何不同?答:在双绕组变压器中,漏磁通是指只交链自身绕组的磁通;而在三绕组变压器中,漏磁通包括只交链自身绕组的磁通(自漏磁通)和只交链两个绕组的磁通(互漏磁通)两部分。

6.4 三绕组变压器的短路阻抗参数是如何测定的?答:三绕组变压器的短路参数通过三次短路试验测得:第一次短路试验:绕组1加电,绕组2短路,绕组3开路,可测得折算到绕组1的参数:2112R R R s '+= 2112X X X s '+= 第二次短路试验:绕组1加电,绕组3短路,绕组2开路,可测得折算到绕组1的参数:3113R R R s '+= 3113X X X s '+= 第三次短路试验:绕组2加电,绕组3短路,绕组1开路,可测得折算到绕组2的参数,再乘以212k 可得到折算到绕组1的参数: 3223R R R s'+'=' 3223X X X s '+'=' 联立求解可得: )(212313121s s s R R R R '-+= )(212313121s s s X X X X '-+=)(211323122s s s R R R R -'+=' )(211323122s s s X X X X -'+=' )(211223133s s s R R R R -'+=' )(211223133s s s X X X X -'+=' 6.5 一台三绕组变压器作降压变压器运行,中、低压绕组均带负载,当中压绕组输出电流增大时,试分析低压绕组端电压将如何变化?答:由三绕组变压器的等效电路可以看出,当中压绕组输出电流增大时,高压绕组电流随之增大,高压绕组漏阻抗压降将增大,导致励磁电动势降低,因此低压绕组的端电压将下降。

06章 医学细胞生物学--细胞核

06章 医学细胞生物学--细胞核
21
三、核被膜的功能
作为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的界膜,将细 胞分成核与质两大结构与功能区域,从
而使转录与翻译这两个基因表达的基本
过程在时空上分开
作为核内外物质交换的调节通道
22
核被膜
23
24
(一)外核膜
靠细胞质侧的单位膜叫外核膜,较内层核膜厚,多在4— 10nm之间,胞质面附有核糖体。 外核膜有些部分向细胞质方向突起,有些部分与粗面内质网 相连,使核周池与内质网腔相通。 由于核膜在结构上与粗面内质网相似,而且在某些地方还和
每个核孔周围形成8对排列规则、相互对应的颗粒,环绕在核孔周围称 环孔颗粒,核孔中央有一大颗粒,叫做中央颗粒,中央颗粒与环孔颗 粒之间有细丝相连。这些颗粒和细丝化学组成可能有微丝蛋白,核糖 体等。在颗粒之间及其外周充满一层无定形物质构成的隔膜 。 30
抽提后核孔胞 质面的结构
抽提后核孔核 质面的结构
3
实验三
将变形虫切成两部分,一部分有核,一部分无核。无核 的一半虽然仍能消化已吞食的食物,但不能摄取食物; 对外界刺激不再反应。有核的一半照样摄食,对刺激有 反应,能生长分裂。如果用显微勾针将有核一半的细胞 核钩出,这一半的行为就像无核的一半一样。如果及时 植入同种变形虫的另一个核,各种生命活动又会恢复。
12
红细胞 没有细胞 核,只能 存活120
14
间期的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15
16
核膜与其他膜的区别: 1. 核膜上有核孔 2. 能够让某些大分子物质(蛋白质和核酸)进出细胞核 17
N 为常染色质, n 为核仁
18
第二节 核被膜与核孔复合体
19
一、核被膜的化学组成
一是通过遗传物质的复制和细胞分裂保持细胞世代 间的连续性(遗传) 二是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控制细胞的活动

第06章 流行病学

第06章 流行病学

2019/11/1
24
4)整群抽样 (Cluster Sampling)
当总体内的个体集结成若干个群时,随机抽取 一定数量的群,再对抽到的群内的全部个体加以调 查的方法。
群可以是:乡、街道、学校、班、排、连等。
2019/11/1
25
(二)队列研究
2019/11/1
26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b+d
a+b+c+d
灵敏度=a/a+c
阳性预测值=a/a+b
特异度=d/b+d
阴性预测值=d/c+d
符合率=(a+d)/(a+b+c+d)*100%
正确诊断指数(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
常见病
主要偏倚
信息偏倚
失访偏倚
(四)实验性研究
2019/11/1
36
流行病学实验
(epidemiological experiment)
选选择择一具个有尚A型未性发格生特所征研的究部疾队病人的员人;群;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给予心某理种教研育究和因生素物或反某馈种疗干法预;措施; 随访观察,比较两组训疾练病伤的发生率; 判断A型研性究格因特素征与训疾练病伤有无关联以及
筛检试验
金标准 合计
有病 无病
阳性 阴性 合计
a
b
a+b
c
d
c+d
a+c b+d N
2019/11/1
46
2)特异度(specificity, Sp): 实际无病通过筛检(诊断)试验正确判

2020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06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解析版)

2020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06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解析版)

专题6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一章中的重要实验,是得出欧姆定律的必做实验,也是中考电学最常考的电学实验之一。

通过实验的探究有助于对欧姆定律的正确理解,为学好欧姆定律这一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过程 1、实验方法: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有电压、电阻,因此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

2、实验器材(七种)及电路图:电流用电流表测量,电压用电压表测量, 还必须有电源、开关、导线另外还有电阻、滑动变阻器,共七种。

电路图如右图:3、实验设计及记录表格:(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1)应保持电阻不变,通过移动滑动变阻 器的滑片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测量通过 电阻的电流。

(2)实验表格(表一)4、进行实验,将数据入表格中:(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处于阻值最大处。

(2)电流表、电压表接线柱接入电路时应为“正入负出”。

(3)电路连接完毕,经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前应先试触。

(4)读数后,立即断开电路,以免电阻通电时间过长而发热,影响实验。

5、分析论证及数据处理:通过表一可知:在导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将表一中的数据用图像处理,得到如下图像:6、得出结论: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结论就是欧姆定律。

7、交流讨论:(1)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是: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

(2)得出结论时,我们不可以说“电压与电流成正比”,也不可以说“电阻与电流成反比”,因为这里有个因果关系。

(3)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的电阻时,为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应将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大,即“换大调大”;反之用5Ω的电阻替换10Ω的电阻时,为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应将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小,即“换小调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实验三

题目1

编写函数fun,使其能对主函数中定义的整型数组作如下 操作:找出数组中最大数和次最大数(规定不在a[0]和 a[1]中),依次与a[0]、a[1]中的数对调。 编写函数fun,将十进制正整数转换成k进制数,并按位输 出。

题目2

C语言程序设计 - 第6章 函数
3
实验三

题目3


思考:此算法能否将一个数转换为16进制数?
C语言程序设计 - 第6章 函数
9

题目3
编写函数fun,根据主函数传递的m的值(2<m<10),在 m行m列的二维数组中存放如下数据,数据由main()函数 输出。例如: m=2时 ,输出为: 1 2 2 4 m=4时,输出为: 1 2 3 4 2 4 6 8 3 6 9 12 4 8 12 16
C语言程序设计 - 第6章 函数
11
编写函数fun,根据主函数传递的m的值(2<m<10),在 m行m列的二维数组中存放如下数据,数据由main()函数 输出。例如: m=2时 ,输出为: 1 2 2 4 m=4时,输出为: 1 2 3 4 2 4 6 8 3 6 9 12 4 8 12 16

C语言程序设计 - 第6章 函数

C语言程序设计 - 第6章 函数
10
题目3参考程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conio.h" #define M 10 fun(int a[][M],int m) /* 根据m的值,在数组a中存放相应数据 */ { int j,k; for(j=0;j<m;j++) /* 根据规律为各行、列元素赋值 */ for(k=0;k<m;k++) a[j][k]=(k+1)*(j+1); } main( ) { int i,j,n; int a[M][M]; clrscr( ); printf("Enter n: "); scanf("%d",&n); fun(a,n); /* 调用函数为数组赋值 */ for(i=0;i<n;i++) /* 按格式输出结果 */ { for(j=0;j<n;j++) printf("%4d",a[i][j]); printf("\n"); } }
C语言程序设计 - 第6章 函数
7

题目2

编写函数fun,将十进制正整数转换成k进制数,并按位输 出。
C语言程序设计 - 第6章 函数
8
题目2参考程序

#include "stdio.h" void fun(int m,int k) /* 将十进制数m转换成k进制数 */ { int aa[20],i; for(i=0;m;i++) /* 反复除以k,每次的余数存放到数组中 */ { aa[i]=m%k; m/=k; } for(; i; i--) /* 输出转换后每一位的值 */ printf("%d",aa[i-1]);} main( ) { int b,n; printf("\nplesde enter a number and a base:\n"); scanf("%d%d",&n,&b); /* 输入要转换的数和基数 */ fun(n,b); /* 在函数调用中输出结果 */ printf("\n"); }
第6章 函数 实验课
一、实验目的 来自 (1)掌握定义函数的方法; (2)掌握函数实参与形参的对应关系以及“值传递” 的方式; (3)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的方法; (4)掌握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动态变量、静态变量 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5)学习对多文件程序的编译和运行。
C语言程序设计 - 第6章 函数
C语言程序设计 - 第6章 函数
6
题目1参考程序



main( ) { int x,b[N]={7,10,12,0,3,6,9,11,5,8},n=10,i; clrscr( ); /* 清屏 */ for(i=0;i<n;i++) printf("%d ",b[i]); /* 输出要处理的数据*/ printf("\n") ; fun(b,n); for(i=0;i<n;i++) printf(“%d ”,b[i]); printf("\n");/* 输出处理后的数据 */ } 解法2:将fun函数改写为: int fun(int a[],int n) { int i,m,t,k; for(i=0;i<2;i++) /* 挑选a[i]-a[n-1]中的最大值与a[i]交换*/ { m=i; for(k=i;k<n;k++) if(a[k]>a[m]) m=k; t=a[i];a[i]=a[m];a[m]=t; } } 思考: 利用解法2的思路,对数据进行排序。
4

题目1

编写函数fun,使其能对主函数中定义的整型数组作如下 操作:找出数组中最大数和次最大数(规定不在a[0]和 a[1]中),依次与a[0]、a[1]中的数对调。
C语言程序设计 - 第6章 函数
5
题目1参考程序


解法1: #include "conio.h" #include "stdio.h" #define N 20 int fun(int a[],int n) { int k,m1,m2,max1,max2,t; max1=max2=-32768; /* 最大数、次大数初始化成最小 */ m1=m2=0; for(k=0;k<n;k++) /* 逐个判断数组元素 */ if(a[k]>max1) /* 如大于最大值 */ { max2=max1;m2=m1; /* 原最大值变为次大值,记录次大值位置 */ max1=a[k];m1=k; } /* 修改最大值,记录其位置 */ else if(a[k]>max2) /* 如仅大于次大值 */ { max2=a[k];m2=k;} /* 修改次大值并记录其位置 */ t=a[0];a[0]=a[m1];a[m1]=t; /* 作相应交换 */ t=a[1];a[1]=a[m2];a[m2]=t;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