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 教案+说课稿+评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独之旅教案+说课稿+评课稿

教学目标:

1、感受曹文轩诗意语言,品读文中美景。

2、品读小说中环境、细节描写,体会其刻画人物的作用。

3、品味主人公的孤独,感受孤独价值之美。

教学重难点:

1、跳读重点语段,抓住关键语句感受杜小康放鸭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2、品味孤独,感受孤独价值之美,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成长。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引用《草房子》里的话设疑,导入新课。

二、师生同读

(一)离家放鸭

1、屏显:曹文轩《前方》中的话。

2、读课文第1段,思考杜小康离家的原因。

3、为什么他会感觉无奈?杜家那天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4、补充介绍《草房子》中杜小康父亲的放鸭计划。

(二)产生孤独

1、屏显:曹文轩《前方》中的话。

2、在流浪中,有一个被他们称为最大敌人的东西紧紧地跟着他们,那是什么?

3、人通常在哪些情况下最易产生孤独?杜小康的孤独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速读课文,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子或段落读出杜小康的孤独的,并说理由。

(三)承受孤独

1、屏显:曹文轩《前方》中的话。

2、面对来自环境和精神方面的孤独,杜小康态度如何?

3、你有什么好方法替杜小康消解孤独?

4、再读课文,看看杜小康是如何面对孤独的?

(四)感受成长

1、杜小康长大了,这仅仅是一趟放鸭之旅或者孤独之旅吗?

2、跟着杜小康一起长大的还有什么?

3、回望成长背后那串深深浅浅的脚印,杜小康最应该感谢的是什么?

4、屏显:曹文轩《感动》中的话

5、引用《草房子》里的话解疑。

三、拓展感悟

1、同学们,作为独生子女的你,作为颇具优越感的你,如果有一天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雨”,面对那份每个人都有可能产生的孤独时,你会怎样去面对?

2、屏显:曹文轩《论孤独》中的话

《孤独之旅》说课稿

各位领导、专家、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上课的篇目是《孤独之旅》,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说课。

一、说学情

《孤独之旅》是九上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节选自曹文轩的《草房子》。《草房子》被誉为当代中国之《爱的教育》。本单元选编的就是这样一组写少年生活的小说。《孤独之旅》写杜小康在放鸭生活中成长的故事。关于成长的主题我们早在七下就已经接触过。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不同,在幸福中成长,在风雨中成长,……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不同,推动成长的动力也不同。“孤独”也是一种成长的环境,是每个人或多或少要面对的问题。让学生多了解别人的生活,多了解不同于自己的生活形态,对他们的成长是有益的。

初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说的基本特征,对小说的学习方法、学习重点都有了初步认识,但对小说的鉴赏、人物的分析和主题的理解都比较肤浅。学生在阅读小说时,受应试的影响,主要围绕三要素,过多地关注故事情节,标签式地分析人物,传统式地归纳主题,自己完全是局外人;同时,现在的中学生还有一个普遍的特点:经历的苦难少,缺乏战胜恐惧、孤独的勇气。我以为,学习《孤独之旅》这篇课文,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本身所表现的精神力量是首要的,而从文中得出自己的见解更重要,这就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根据以上种种情况,我确立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1、感受曹文轩诗意语言,品读文中美景。

2、品读小说中环境、细节描写,体会其刻画人物的作用。

3、品味主人公的孤独,感受孤独价值之美。

学习重难点:

1、跳读重点语段,抓住关键语句感受杜小康放鸭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2、品味孤独,感受孤独价值之美,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成长。

二、说教法

结合新课标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照学生的阅读需求,选择与学生同读的教学方法,紧扣关键词巧解主旨,适时引用作者的话,不断丰富阅读信息,撞击学生心灵,内引外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从而与主人公杜小康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在体验、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说学法

学习过程必须体现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学习需要,保护学

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走进文本,读出感受,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用圈点批注的方式体味推敲细节,提高阅读欣赏水平。

四、说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是学生、文本、教师三者对话的过程,学生作为文本阅读的主体,因其阅读期待、阅读心境、阅读目的的不同,他们的阅读感受也是不同的,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尊分重学生的感受,在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感受能力。

新课标中也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文章的感受也是多元的。大多数的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中蕴含着的情感,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文中的主人公和学生的年龄、家境极其相似,然而主人公所经历的那份特有的孤独,是我们的学生所未经历过的。也正是那份特有的孤独让主人公成长了,完成了一次蜕变,成了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读这篇小说,不仅要读懂主人公的一段心路历程,更要领悟孤独对于自己成长的意义。

鉴于此,我的整个教学设计将引用作者作品中的话,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带动学生走进文本,一步一步推动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人物产生共鸣。在教学中以“孤独”为主线,带着学生跟着杜小康,沿着他的足迹去体验孤独之旅。教学分四个流程:离家放鸭-----产生孤独-------承受孤独------感悟成长,四个部分相对独立又融为一体。

第一部分:走进课文,走近原作品,了解杜小康踏上孤独之旅的原因,缩近学生与人物的距离,为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做铺垫。

第二部分:带着学生和杜小康一起去感受孤独。

第三部分:用文中两次描写杜小康的“哭”带动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因为“哭”通常具有重新诞生前的灵魂受洗的象征意义。我即是杜小康,杜小康即是我,让学生在感受杜小康孤独之旅的心路历程的同时,自己的灵魂也受到一次洗礼。读书贵在感悟,而作品也贵在引起读者的共鸣。这一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悟出孤独之旅后的收获:突然觉得长大了,坚强了。

第四部分:小说源于生活,阅读小说还应回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带着文中人物的收获回到自己的人生之旅,读出自己。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要勇于面对孤独,在孤独中成长。

期待这节课能让我的学生们有所触动有所思考有所收获。

敬请各位领导、专家、同仁多多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