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科学 4.1《电荷与电流》第1课时
《电荷与电流》名师教案(第1课时)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多媒体视频展示生活中摩擦起电现象:摩擦过的气球吸引水流;摩擦过的梳子吸引纸屑;静电金属球实验,通过这些事例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教师讲解使物体带电的其他方法,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2、接触起电3、感应起电
讲解接触带电和感应起电的现象。
3.两位同学都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再同时用橡胶棒接触2个小球后,2个小球相互排斥。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知识拓展:带电体为什么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思考与讨论:1、油罐车后面为什么都有一条“尾巴”拖在地上
原来:该“尾巴”是一条导电橡胶,使油罐车运行时产生的静电及时导入地面,防止运输中因静电发生爆炸。
设计课堂练习
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巩固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多媒体展示巩固提升练习题,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学生动手操作,摩擦起电的小实验,思考讨论带电体的基本性质。
学生观察摩擦起电在生活中的现象。
学生认真听教师分析感应起电和接触带电的知识。
学生动手完成实验。
学生听教师讲解原子结构,然后阅读教材。
小组之间合作讨论,并加以总结。
学生多次实验,归纳得出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结论。
学生阅读教材,学生思考、回答雷电产生原因。
学生仔细观看
学生观察、思考、并实验。
分析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实验,并分析原因。
小组之间讨论回答上述问题
小组讨论、思考完成问题。
完成教师设计的课堂练习。
学生讨论完成。
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电荷与电流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19张)
那么 什么是静电? 静电是怎么产生的? 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入今天的课堂.....
一、摩擦起电
做做小实验: 请同学们把纸撕(或剪)成碎纸屑,用塑料尺、塑料笔 杆等物品,在衣服上摩擦几下,然后靠近碎纸屑,你视 察到的现象: 碎纸屑被塑料尺吸引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的现象?__塑__料_尺__摩__擦_后__带__了_电__。
演示实验: 1. 用两块相同的丝绸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玻璃棒,
再将两根玻璃棒互相靠近。 2. 用两块相同的毛皮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橡胶棒,
再将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 3. 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提出问题: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挤,异种 电荷相互吸引。
易错提醒:与带电体相互吸引的物体可能带与带电体 不同的电荷,也可能不带电。
知→练
1.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D ) A.灰尘的自然堆积 B.荧光屏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 C.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温度较高,吸附灰尘 D.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有静电吸附灰尘
知→练
2.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了负电,这是由于( A D ) A.毛皮束缚电子的能力比较弱 B.橡胶棒的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 C.摩擦过程中创造了负电荷 D.橡胶棒上有了多余的电子
认识与理解 1.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原子结构
原子
电中性
原子核
带正电
核外电子
带负电
质子
带正电
中子
不带电
认识与理解
3.摩擦起电的定义 物体之间的摩擦会使一个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
体上,得到电子的那个物体就带负电了,另一个失去电子 的物体就带等量的正电,这种现象称为摩擦起电。这些物 体所带的电荷叫做静电。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四章第1节-电荷与电流(第一课时)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四章第1节-电荷与电流(第一课时)电荷和电流(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并通过实验认识产生静电的原因。
通过阅读并讨论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电荷的种类,并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科学实验和探究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和小组合作培养同学们的协作能力并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利用身边的器材动手做产生静电的实验,进一步认识科学来源于生活。
二、学情分析电学是初中科学课程中较难的内容之一,本节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的第一节课,对激起同学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至关重要。
虽然,同学们在小学时接触过电学的一些内容,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的基本连接,但小学对电学的学习要求不高。
本节课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及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打开同学们学习电学的大门。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子的转移,电荷的作用规律教学难点:理解摩擦起电过程中电子是如何转移的。
四、教具准备静电实验盒、梳子、PPT课件五、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引入干燥的冬季,晚上脱毛衣的时候会产生“电”现象;薄膜保鲜袋也很容易吸附在一起。
为什么呢?这些常见的现象其实都是静电。
(即一些带电的物体会吸附轻小的物体)。
活动2【活动】新授接着老师用学生手里的水笔套与头发摩擦,然后去靠近小纸屑,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生活中也有许多静电现象,同学们能说一说有哪些吗?老师补充一些其他的静电现象。
请同学们利用桌上提供的材料做出静电。
老师强调刚才同学们做静电的时候有什么动作?这时,老师就有疑问了:摩擦为什么能起电呢?是摩擦创造了电吗?带着这些疑问,通过阅读课本知识一步步解决摩擦起电的原因!(从物质的构成去了解)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原子中还有更小的带电的微粒。
一种叫质子,带正电荷,一种叫电子,带负电荷。
通常情况下原子中带正电的质子的数量与带负电的电子的数量相等,正负电荷相互抵消,所以整个物体没有呈现带电性(不带电)。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电荷与电流PPT课件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两个带静电的物体之间会发生相 互作用吗?这种作用有什么规律?
实验表明: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相互吸引
相互排斥
相互排斥
结论: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问: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
电的两个轻质小球会怎样?
+
不带电
相互吸引
思考:那么一个物体是否带电,我们可以用 什么来检验呢?
带
正电荷
带
负电荷
+
-
1、玻璃棒与橡胶棒为什么会带电?
质子数量 = 核外电子数 正电荷数=负电荷数
电子:带负电 质子:带正电
(没有呈现带电性)
质子
原子核
中子
带正电
原子
– 核外电子 带负电
正常情况下: 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的 数量相等时,正负电荷能相互抵 消,整个物体不呈现带电性
什么情况下物体 会带电呢?
+ + + + + + + -
摩 擦
+
-
雷 电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放电现象。 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强烈的积雨云 中。积雨云顶部一般较高,可到达 对流层的顶部,云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空气对 流等原因,使云带电荷。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 下部以负电荷为主。当电荷聚集到一定程度后, 就会放电,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雷电现象。当积雨 云较低时,会在云、地之间放电。一个中等强度 雷电的功率可达 1千万瓦,相当于一座核电站的 发电能力。在雷电放电的地点会出现强烈的闪光 和爆炸的轰鸣声,这就是电闪雷鸣。
电
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电荷与电流
第1节电荷与电流(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15张)
学会分析:油罐车的“尾巴”
学会创新
怎么来制作验电器?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谢谢凝听
体验:静电复印
总结:同种电荷相互排挤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短吸管 (A电荷)
塑料尺
长吸管 (A电荷)
排挤
?
玻璃棒 (B电荷)
吸引
?
静电的历程
塞 利 斯
前6世纪
杜 菲
1733年
富 兰 克 林
1747年
摩擦过的琥 珀能吸引轻 小物体
电有两种: 玻璃电 琥珀电
规范为: 正电荷 玻璃棒所带电荷 负电荷 橡胶棒所带电荷
巩固练习
请判断甲、乙的带电情况
甲
带正电 带正电 带负电 带负电 不带电 不带电
乙
带负电 不带电 带正电 不带电 带正电 带负电
三、摩擦起电的本质
学会分析 摩擦起电是电子产生了转移
玻璃棒 带正电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
+
-
-
+
丝绸 带等量的负电
-
+
-
-
摩
-
+
+
擦
-
-
+
+
-+ +
学会分析
摩擦起电是电子产生了转移
橡胶棒 带负电
+ -
+
+
-
+
-
+-
-+ -
+
毛皮 带等量的正电
电荷与电流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15张)
视察思考 两个不带电的小球
两个带正电的小球
自然下垂
+
+
相互排挤
视察思考 两个带负电的小球
两个带不同电荷的小球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相互排挤
相互吸引
同种电荷相互排挤,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三、雷电
由于云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空 气对流等原因,使云层带电;云的 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 为主,当电荷聚集到一定程度就会 产生放电现象。
第1节 电荷与电流
第1课时 两种电荷
一、摩擦起电
质子:带正电
物体内有两种不同的带电粒子
电子:带负电
为什么物体内带有电而不显现出来呢?
通常情况下,带正电的质子数量和带负电的电子数量相等, 正负电荷相互抵消,整个物体没有呈现出带电性。
将气球与衣服摩擦后,分别靠近头发、细水流。 现象 气球可以吸引头发以及水流。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___荷__的__转__移___。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规定: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小球后,小球_带__正___电___;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不带电的小球后,小球_带__负___电___。
雷电不是电荷的消灭,只是电荷的中和,使物体不显电性。
课堂小结
摩擦起电
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挤,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放电现象
课堂测评
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D ) A.电视机的玻璃荧光屏幕上经常有许多灰尘 B.身上的化纤衣服容易吸引灰尘 C.飞机起落架的着陆机轮上的轮胎常用导电橡胶制成 D.书本被水浸湿后,里面的纸张会粘在一起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4.1《电荷与电流》第1课时教学课件共13张PPT
一探究竟:
只要留心,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可以做不 少物理小实验。塑料吸管与纸巾摩擦后会 吸引小纸屑,说明吸管带了电。那么用纸 巾摩擦过的塑料吸管带的是正电还是负电 呢?给你玻璃棒、丝绸、橡胶棒、毛皮、 塑料吸管、纸巾和细线,请设计一个可行 的实验方案对此问进行探究。
还能列举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吗?
带电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请选用桌上的一些文具,检验它们是否带电。
如何让这些文具带电?请分组设计实验并检验。
不带电 物体
摩擦
带电物体
本杰明·富兰克林
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科学上规定: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的正电)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电荷与电流(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
4.1电荷与电流(一)
现象 摩
擦 起
得电子 带 负电
电 本质
电子转移
失电子 带 正电
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挤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静电球
• 描述:通电打开开关之后, 因摩擦起电,球体内出现 一条条血红色的光线, 此 时用手触摸球体光线就会 跑到手和球体的接触点处 ,让你有如身处太空的感 觉,时间久了还会发热哦 。
1、用一根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轻质小
球,发现两者互相排挤,由此可鉴定( B )
A、小球一定带正电
B、小球一定带负电
C、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带正电
D、小球不带电
2、现有三个轻质带电小球A、B、C被细线悬挂在空 中,它们静止时的情况如图l3所示。若小球B带负
电,则小球A带___负____电,小球C带 ______正___电。(选填“正”或“负”)。
科学上规定: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1.当一位同学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带正电 ),另一位用毛皮摩擦橡胶棒(使橡胶棒带负电) ,再分别用带电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同时接触悬挂的 2个泡沫塑料小球后,2个小球 相互吸引。
2.两位同学都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再同时用玻璃棒 接触2个小球后,2个小球 相互排挤 。
强对流天 气、空气 垂直运动 剧烈
由于云 层之间 的摩擦
电荷积聚 到一定程 度,产生 闪电
装避雷针
静 电 的 防 护
雷电是由于大气强对流使云层间摩擦产生和积 累了不同的电荷,当积累了足够量的电荷并具 备一定条件时刻产生“放电”现象)
油罐车后面的铁链
静 电 的 防 护
判断一根橡胶棒是否带电,有哪些方法?
【新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电荷与电流》第一课时【创新课件】
1
–
–
–
–
+ ++
–
当两物体
摩擦时
–
–
+ +
+ +
++++
+
– –
– –
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
1
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静电:物体因摩擦起电所带的电荷。
1
一、摩擦起电
我会总结
(1)物体内有 2 种不同的带电微粒,一种是质子, 带 正电 ,另一种是电子,带 负电 。 (2)通常情况下,物体呈 中性 ,是因为带正电的微 粒总数和带负电的微粒总数 相等 。 (3)两个物体相互 摩擦 时,其中一个物体上的电子 - 转移 到另一个物体上,使物体带电。这种物体所带 的电荷称为 静电 。 1所以说: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 子发生了 转移 。
本质
得电子——负电
电子的转移
失电子——正电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1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第1节 电荷与电流(1)
谢谢观看!
1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两个带电物体(小球)之间有何相互作用?
作出假设: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设计实验: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获取事实和证据:
得出1结论: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沙场练兵
1.在晴朗的冬日,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越梳 越蓬松,主要原因是( C ) A.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 B.梳子对头发有吸引作用 C.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因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D.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因带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
科学八上1电荷与电流第一课时
《科学》八上4.1电荷与电流(第一课时)张思婉一、教材分析:本节是新教材改编加入到八年级上册的科学电学教学内容中去的,比之之前这样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认识的逻辑性。
这是本章的第一节内容,要让学生首先认识电荷,了解电荷产生的原因,这样再去认识电流的形成就更加水到渠成了。
学生对于摩擦起电的体验有很多,我们要引导学生去这些体验中挖掘摩擦起电的本质原因是电荷的转移,这对之后学生学习电流的形成会有很大帮助。
静电现象是学生感受得到的具体事物,但是电荷的转移却是十分抽象的过程,如何将这个过程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就应该借助模型和文字材料,化抽象为具体,逐步分析,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消化吸收。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了解生产生活中的常见的摩擦起电现象(2)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过程与方法:(1)学生经历实验探究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2)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3)学以致用,学生能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决具体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留心观察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的电静电现象。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具有创新精神。
4、科学探究:(1)学生对于科学探究有浓厚兴趣,乐于主动参与实验探究,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根据现象提出合理的假设,并且设计简单实验进行检验。
(3)能预测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摩擦起电现象及原因;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难点: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四、教学准备:保鲜膜、塑料编织绳、橡胶棒、玻璃棒、毛皮、丝绸、轻小的纸屑五、教学过程设计(含活动设计意图)【引课】(活动设计意图:利用部分学生曾经看过或亲身体验过的静电球引起的人“怒发冲冠”的视觉冲击,引起学生学习静电相关知识的兴趣)【讨论】说一说你见过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用塑料梳子梳过头发后,梳子会吸引头发。
秋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作业课件:第4章 第1节 电荷与电流 第1课时 摩擦起电和两种电荷
11.科技馆内的静电金属球使女生的头发竖起来(如图)。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该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 是( C ) A.金属球壳必须带电 B.身体必须接触金属球壳 C.身体必须与金属球壳不断摩擦 D.身体与大地之间必须用绝缘材料隔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3.电车车门下常挂有一条铁链,这条铁链在电车行驶时是提起而不与地面接触的,当电车停车开门 时,铁链下落与地面接触。这是因为( D ) A.铁链与地面接触会发出响声,告知车站上的乘客电车将要停车,请准备上车 B.铁链与地面接触会发出响声,告知车上的乘客电车将要停车,请准备下车 C.铁链与地面接触,可以增加地面与电车之间的摩擦,使电车尽快停下来 D.铁链与地面接触,释放电车有关部件间的摩擦所积累的电荷,避免乘客与电车之间可能发生的火 花放电,确保安全
科学
八年级上册 浙教版
第4章 电路探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用丝线吊起三个通草球(轻小物体),其中任意两个靠近都相互吸引,则它们可
能是( D )
A、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
B、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
C、两个带正电,一个不带电
D、两个带异种电,一个不带电
拓展提高
如图所示为静电植绒的流程示意图,将绒毛放在带负电荷的容器中,使绒毛带上电荷, 移动容器靠近带电极板,使带负电荷的容器与带电极板之间形成一个高压电场,使绒 毛成垂直状加速飞到需要植绒的布卷表面上,由于布卷表面涂有胶黏剂,绒毛就被垂 直黏植在布卷上。 (1)容器内的绒毛带 负 电,为了将绒毛吸引到布卷上,带电极板所带的电荷应该 是 正 电,利用的原理是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 (2)绒毛黏植到布卷上后十分均匀美观,这是利用了同种电荷相的互原排理斥。
资料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 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思考: 用电子得失解释上述现象
得得失失电电子子 带带电情电况情况
橡橡胶棒棒 玻玻璃璃棒棒
得电子 失电子
负电 正电
思考: 为什么小孩子的头发全部分散开来了?
思考: 为什么小孩子的头发全部分散开来了?
防止了爆炸!
小组活动二:
实验对照组
1. 1号橡胶棒未与毛皮摩擦,接触彩纸屑,观察纸屑是否被吸起? 没有被吸起
2. 1号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接触彩纸屑,观察纸屑是否被吸起? 被吸起
3. 2号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接触彩纸屑,观察纸屑是否被吸起? 没有被吸起
思考: 1、为什么2号橡胶棒摩擦后不能吸起彩纸屑?
结论: 同种电荷之间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之间相互吸引
静电的应用
电荷间相互作用原理可以应用在静电复印、静电喷漆、静电除尘、以及激光打印等设备上
静电复印机是利用 静电正、负电荷能 互相吸引的原理制 成的。
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中不涉及摩擦起电现象的是( A )
A.擦黑板时粉笔屑纷纷扬扬,四处飘落 B.在干燥的冬季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C.被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 D.穿着化纤类织物的裤子走路时,裤腿上常容易吸附灰尘
失去一个电子
10个电子 和11个质 子,该物 体带正电
17个电 子和17 个质子
相互摩擦 得到一个电子
18个电子 和17个质 子,该物 体带电
摩擦起电的本质: 转移电子
物体 失去电子
物体带正电
物体 得到电子
物体带负电
⑴ 摩擦起电没有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
另一个物体。
电荷守恒
⑵ 转移的电荷是电子(负电荷),而不是正电荷。
4.1《电荷与电流》第1课时
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
新知导入
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新知讲解
小组活动一:
说说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
冬季干燥天气 穿衣时放静电
天干物燥手触 碰金属放静电
思考: 油罐车为什么拖着一根“尾巴”(接地线 )?
汽油与油槽壁摩 擦生电
产生的电荷通过 接地线传到地面,
1. 原子都有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还含有不带电的中子)
2. 当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的数量相等时,正负电荷能相互抵消,整个物体不呈现
带电性。
带负电 的电子
不带电 的中子
带正电 的质子
带负电的电子数=带正电的质子数
3. 当质子和电子的数量不等时,该物体带有静电。
11个电 子和11 个质子
课堂总结
1、摩擦起电现象:物体之间的摩擦会使一个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 子的那个物体就带负电了,另一个失去电子的物体就带等量的正电。这种现象称为摩擦 起电。 2、摩擦起电原因:不同种物质,原子核对电子束缚本领强弱不同造成的。 3、摩擦起电实质: ⑴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 个物体。⑵ 转移的电荷是负电荷,而不是正电荷。 4、自然界中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资料
摩擦起电实验
2号橡胶棒不够干燥 1号橡胶棒放在太阳底下晒过
的成功与否的
关键在于实验
器材和实验室
的干燥程度。
由以上活动你可以得出摩擦起电发生的条件吗?
干燥
思考:为什么摩擦后物体会带电?
阅读课本121页并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内部有两种的带电粒子,分别是? 2、为什么整个物体不带电性?
3、物体摩擦得到电子的物体带什么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什么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