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总结

合集下载

病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病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病理学重点知识总结一、名词解释1.萎缩: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2.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3.细胞水肿(水变性):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起因于细胞容积和胞质离子浓度调节机制的功能下降4.脂肪变: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

多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等5.窦道:组织坏死后形成的只开口于皮肤黏膜表面的深在性盲管6.瘘管:连接两个内脏器官或从内脏器官通向体表的通道样缺损7.虎斑心:脂肪变心肌呈黄色,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8.坏死: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中细胞的死亡9.凋亡:是活体内局部组织中单个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表现形式,是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主动性死亡方式10.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11.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淤血区)、黄(肝脂肪变区)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称为槟榔肝12.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13.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14.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滞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15.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16.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17.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18.肉芽肿:显微镜下以炎症局部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19.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20.异型增生(非典型增生):细胞增生并出现异型性,多用于上皮的病变,包括被覆上皮(如鳞状上皮和尿路上皮)和腺上皮(如乳腺导管上皮、宫内膜腺上皮)。

病理学知识点总结

病理学知识点总结

病理学知识点总结1.适应性反应的的常见形态学类型是萎缩、肥大、增生、化生2。

萎缩的分类:萎缩分为生理性和非生理性萎缩两类。

病理性萎缩按其发生原因分为:①营养不良性萎缩(脂肪>肌肉>肝、肾>心、脑)②压迫性萎缩③失用性萎缩④去神经性萎缩⑤内分泌性萎缩⑥老化和损伤性萎缩3.肥大根据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可分:内分泌性肥大和代偿性肥大4.鳞状上皮化生简称磷化,最常见的是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化生为鳞状上皮5。

细胞水肿(水变性)好发于肝脏、肾脏和心脏等实质性器官6.脂肪变多发生于肝细胞7.玻璃样变常可分为: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细胞内玻璃样变、细动脉壁玻璃样变8.脂褐素又称消耗性色素或老年色素,在细胞中常常位于核周围或核的两端为黄褐色的细颗粒9.细胞死亡有两种类型:坏死和凋亡10。

坏死的基本病变:细胞核改变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大致可表现为三种形式: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11。

坏死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和纤维素样坏死12。

坏死的结局:溶解吸收、分离析出、机化包裹、钙化13。

凋亡的主要形态学特征:细胞皱缩、染色质凝聚、凋亡小体形成、邻近细胞吞噬、质膜完整14。

病理性钙化分为:营养不良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15.人体的细胞按再生能力的强弱可分为三类:不稳定细胞:体腔、体表、自然管道、淋巴造血细胞稳定细胞:肝、胰、汗腺、肾小管上皮细胞永久细胞:神经元、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16.肉芽组织的形态结构(成分):肉眼观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镜下: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平行排列,新生的纤维结缔细胞散在分布于毛细血管网之间,多少不等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核淋巴细胞等炎细胞散在其中17。

肉芽组织的功能:填补缺损、抗感染保护创面、机化血凝块和坏死组织18.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区别19.血栓形成条件:心血管内皮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包括血流缓慢和涡流形成,血液凝固性增高20。

血栓的类型: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透明血栓21。

病理学实验总结与体会

病理学实验总结与体会

病理学实验总结与体会病理学实验总结与体会病理学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研手段,在此类实验中,我们可以研究各类疾病的发展机制以及治疗方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病理学实验的学习和实践,我开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一、细胞实验在细胞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观察、鉴定不同类型的细胞,分析其病理生理机制以及不同的变化情况。

通过对细胞生长情况的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类型的疾病是如何导致细胞死亡或分化的。

另外,在细胞实验中,我们可以给予不同的治疗手段,比如药物,从而挖掘出更多治疗方案的可能性。

二、组织实验组织实验则更多地呈现在药物研发过程中。

通过对动物体内不同组织样本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作用于人体的药物对不同组织的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用各种手段比较不同药物的效果,以及不同剂量是否存在可接受的安全性。

三、动物实验动物实验在病理学实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一定的人为操作,我们可以了解人类患者所疾病病变的进程,从而通过动物实验挖掘出更多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手段。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给予不同治疗手段,比如药物或手术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结果进行患者风险评估,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医学工作。

总之,在经过病理学实验的学习与实践中,我逐渐认为,人体的生命是相对脆弱的,所以需要我们进行更多科学的探究和研究。

病理学实验可以作为重要的手段之一,为我们发现和研究疾病奠定基础。

病理学实验中的每个步骤都需要我们谨慎而认真地对待,因为这涉及到大量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问题。

在未来的病理学实验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实验安全,严格执行相关实验操作规程,努力为医学研究做出更多贡献。

病理进修总结(优秀5篇)

病理进修总结(优秀5篇)

病理进修总结(优秀5篇)病理进修总结(优秀5篇)病理进修总结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病理进修总结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病理进修总结(优秀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病理进修总结篇1病理进修之旅:收获与展望自从2023年1月开始,我有幸参加了为期6个月的病理进修课程。

在此期间,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学习环境中,以期提高自己的病理学知识和技能。

进修课程涵盖了广泛的病理学知识,包括组织学和细胞学、病理解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病理学等。

通过参加讲座、研讨会和实验操作,我对病理学的理解更加深入。

特别是在组织学和细胞学方面,我学习了如何使用先进的显微镜技术观察病变细胞,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诊断。

此外,病理解剖学课程使我能够准确描述和分析疾病对机体组织结构的影响。

在实验操作方面,我进行了病理切片观察、冰冻切片制作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多项技能培训。

通过这些实践操作,我更加熟悉病理学的技术流程和操作规范。

例如,在观察病变切片时,我学会了如何使用显微镜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记录,并能够准确描述病变细胞的形态和特征。

此外,冰冻切片制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技术也让我大开眼界。

进修期间,我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与同行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

通过与同事们的交流,我了解到不同地区的病理学实践方法和经验,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

进修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

病理学知识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病理学也为我打开了临床病理学的大门,让我对临床病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回顾这段进修历程,我不仅学到了许多病理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以及如何与同行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这次进修使我对病理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增强了我的职业自豪感和归属感。

展望未来,我希望能够将所学到的病理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病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病理基础 1、病理学的概念:病理学是生物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主要研究人体死亡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变化的规律,以及某些疾病机理和病变组织形态学、组织学、生物化学等特点。

2、病理是指阐述解剖、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原理,并结合临床临床病例,研究不同类型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和治疗措施等问题的科学。

3、病变是指病理学变化,是指病理细胞的变化,表现在细胞形态学、生化、免疫学等方面,是人体疾病发生发展、形成和治疗的重要标志。

4、病变的分类:①损伤病变(功能损伤病变、变性病变);②免疫病变(特异性病变、非特异性病变和免疫性病理学病变);③代谢病变(克隆性代谢病变、非临产代谢病变);④营养病变(缺铁贫血、缺碘性甲状腺肿);⑤缺氧病变(空泡性缺氧病变、缺血性缺氧病变);⑥炎症病变(浸润性炎症、肉芽肿性炎症、炎性细胞核变性病变);⑦衰老性病变(衰老性改变、衰老性变性病变)二、细胞病理学 1、细胞病理学:研究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和病变情况下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及细胞分裂、细胞膜及其变性、细胞凋亡、细胞微核、细胞质和细胞器等的定位、形态变化、分布和内部结构。

2、细胞形态学: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细胞大小、细胞色彩、细胞内外结构等特征,是病理学研究的基础性方法。

3、细胞凋亡:是一种特定类型的细胞死亡,是一种程序性的、自动的和无炎症性的细胞死亡过程,主要表现为细胞膜变性、细胞质变性和细胞内物质分解。

4、原发性病变:指病变的起源于本身,不依赖于外界的因素。

5、继发性病变:指病变的起源是由外界因素导致的,常见的有损伤、感染、营养不良、药物诱发和慢性疾病等所致。

三、免疫病理学 1、免疫病理学是指研究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免疫反应,以及在正常和病变情况下,抗原,抗体和细胞免疫机制的病理学研究。

2、特异性病变:指人体对外界抗原刺激的免疫反应,表现为细胞和抗体的产生,是最基本的免疫反应。

病理学大二知识点总结

病理学大二知识点总结

病理学大二知识点总结病理学是医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疾病的本质、病因和发展过程。

大二学年是病理学学习的关键时期,掌握了大量的基础知识对进一步的学习和临床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大二病理学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1. 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病理学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病理检查、组织学和细胞学等,这些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3.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婴幼儿期常见疾病、成年期常见疾病、老年期常见疾病等各个阶段的疾病发生和发展规律。

4. 炎症与免疫反应炎症的定义、病理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以及免疫反应的基本原理、类型和调节机制。

5. 细胞和组织的病理变化细胞和组织的遗传和发育病理变化、代谢病理变化、炎症病理变化和肿瘤病理变化等方面的知识。

6. 肿瘤学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定义、发生机制、分类和病理特征;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7. 循环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和病理特征,以及相关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8.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和病理特征,包括肺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9.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和病理特征,包括消化道溃疡、肝炎、胰腺炎等。

10. 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和病理特征,包括尿路感染、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等。

11. 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和病理特征,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帕金森病等。

12. 其他系统疾病睡眠障碍、内分泌系统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等一些其他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和病理特点。

总结:病理学是医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学科,掌握大二病理学的知识点对于进一步的学习和临床实践非常关键。

本文对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和病理特征进行了总结。

通过仔细阅读和回顾这些知识点,读者可以巩固所学内容,为未来的医学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病理学学习收获总结【可编辑版】

病理学学习收获总结【可编辑版】

病理学学习收获总结病理学学习收获总结篇一:病理学学习心得病理学学习心得摘要: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

正因如此,病理学一直被视为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充分表明了它在医学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是由病理学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

以下是我学习病理学的一些心得。

关键字:病理学课程,重要性,认识,工作,联系,学习方法一.对病理学课程的认识疾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在病原因子和机体反应功能的相互作用下,患病机体有关部分的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都会发生种种改变,这是研究和认识疾病的重要依据。

病理学的任务就是运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原因、在病因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改变,阐明其本质,从而为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病理学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改变,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

病理学既是医学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具有临床性质的学科,称之为诊断病理学或外科病理学。

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还可分为人体病理学和实验病理学。

病理学诊断常常是以诊断为目的,从病人或从病人体内获取的器官、组织、细胞或体液为对象,包括尸体剖检、外科病理学和细胞学。

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阐明:①病因学,即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内因、外因及其相互关系;②发病学,即在病因作用下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环节、机制和过程;③病理变化或病变,即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临床病理联系;④疾病的转归和结局等。

病理学为掌握疾病的本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

而诊断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类各种疾病的病变特点,从而做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直接为临床防治疾病服务。

病理学的知识点总结

病理学的知识点总结

病理学的知识点总结1.高血压病时的肾脏病理变化表现为,颗粒性固缩肾。

2.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肾脏表现为,颗粒性固缩肾。

3.不属凝固性坏死的是,脑。

注意“属于”的有:(1)子宫;(2)肠;(3)肝;(4)肺。

4.不属肉芽肿的是,肺肉质变。

注意“属于”的有:(1)血吸虫病;(2)麻风;(3)梅毒;(4)结节病。

5.血栓转归中不会发生,化生。

6.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不包括,再生。

注意“包括”的有:(1)化生;(2)萎缩;(3)肥大;(4)增生。

7.流行性乙型脑炎不具有的改变,蛛网膜下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渗出。

8.肿瘤的发生与亚硝胺类化合物关系不密切,胆囊癌。

9.血栓形成的条件,不正确的是,纤维蛋白溶酶增加。

注意“正确”的有:(1)新生血小板增多;(2)血管内皮损伤;(3)组织因子释放;(4)涡流形成。

10.不是矽肺诊断主要依据的是,临床症状。

注意“属于”的有:(1)胸片;(2)CT检查;(3)接触粉尘的职业史;(4)肺功能检查。

11.细支气管不完全阻塞所致的阻塞性通气障碍可造成,肺气肿。

12.肉芽组织的成分不包括,平滑肌细胞。

注意“包括”的有:(1)血管内皮细胞;(2)成纤维细胞;(3)炎症细胞;(4)肌纤维母细胞。

13.淤血不会引起,实质细胞增生。

14.高血压病脑出血破裂的血管多为,豆纹动脉。

1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蛛网膜下腔。

16.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于,左前降支。

17.血吸虫易停留于,肠系膜下静脉。

18.股骨骨折后因处理不当,大量脂肪滴进入血液,该脂肪栓子常栓塞于,肺动脉及其分支。

19.肉芽组织内发挥抗感染作用的主要成分,炎性细胞。

20.风湿病的描述,错误的是,风湿性关节炎常导致关节畸形。

注意“正确”的有:(1)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2)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3)心脏病变的后果最为严重;(4)可累及全身结缔组织。

21.对肿瘤的错误描述是,称瘤的都属良性。

注意“正确”的有:(1)肉瘤多发生于青年人;(2)癌比肉瘤多见;(3)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4)癌的淋巴道转移比肉瘤的多见。

病理个人总结4篇

病理个人总结4篇

病理个人总结病理个人总结精选4篇(一)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通过病理学的学习和病理科的实践,我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这里,我总结了病理学学习的几个重要内容和体会。

首先是对常见疾病的基本认识。

在学习病理学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常见疾病的病理特征和变化规律,例如心脑血管疾病、感染病等。

通过对这些疾病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并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其次是对组织学和细胞学的认识。

病理学的核心是研究疾病发生时组织和细胞的变化。

在病理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组织学和细胞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了正常和异常组织与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结构,以及其在各种疾病中的变化。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进行组织检查和疾病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我还了解了病理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联系。

病理学是与各个临床学科紧密相关的学科,它为各个学科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在病理学学习中,我们还学习了病理与临床的关联,掌握了病理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交叉知识,加强了多学科协作的能力。

总的来说,病理学的学习使我对疾病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

通过病理学的学习,我不仅了解了疾病的发生原因和发展过程,还学会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病理学的学习对于我今后从事医疗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我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病理个人总结精选4篇(二)作为病理医生,我个人的总结如下:1. 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病理医生,我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还需要掌握病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我熟悉常见的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并能够准确判断和鉴别病变。

我也掌握了病理检查、标本制备和显微镜技术等实践操作的技能。

2. 精确和细致的工作态度:作为病理医生,我清楚自己的工作存在着很大的责任和风险,因为病理诊断往往是疾病诊断的基础。

因此,我始终保持精确和细致的工作态度,在每个标本的检查和分析过程中都要认真仔细,确保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

病理期末工作总结

病理期末工作总结

病理期末工作总结一、引言病理学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主要研究各种病理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病理学是临床诊断的基础,对于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预测预后以及制定治疗方案都起到重要作用。

在本学期的病理学学习中,我系统地学习了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通过课堂学习、实验室操作和实践锻炼,提高了我的病理学专业技能和素质。

二、课堂学习总结在病理学课堂学习中,我通过学习与讲解,系统掌握了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首先,我学习了正常细胞和组织的形态与结构,了解了正常组织器官的特点和功能。

其次,我学习了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了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发展过程。

在这过程中,我主要学习了炎症、营养紊乱、细胞增生与肿瘤、免疫与变态反应等病理学的基础知识。

通过课堂学习,我对病理学的理论知识有了系统性的认识和掌握。

三、实验室操作总结实验室是病理学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室操作,我进一步巩固和应用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

在实验室中,我学习了常用的组织切片技术和病理诊断技术。

首先,我学习了组织切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取材、固定、包埋和切片等步骤。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正确的取材和切片技巧,提高了切片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我学习了常用的组织染色技术,如HE染色、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

通过不同染色方法的比较和应用,我对病理诊断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四、实践锻炼总结除了课堂学习和实验室操作,实践锻炼也是病理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本学期的实践活动中,我参与了临床病理学的实践操作和病例讨论。

首先,我进一步了解了病理学的临床应用,学习了如何根据组织切片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疾病的诊断和分类。

其次,我学习了如何进行病例分析和病例讨论,并了解了病理学在临床决策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实践锻炼,我提高了病理学的实践操作技能和临床应用能力。

五、不足与改进在本学期的病理学学习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课堂学习中,我有时候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一些难点和重点内容没有深入了解。

病理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病理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的学科。

以下是病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病理学基础知识:
-细胞病理学:研究细胞在疾病中的异常变化,如细胞增生、凋亡和异型等。

-组织学:研究组织的正常结构和疾病引起的组织损伤及修复。

-免疫病理学:研究免疫系统在疾病中的作用和异常,如炎症反应、自身免疫疾病等。

2. 疾病分类与诊断:
-疾病分类:根据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将疾病进行分类,如遗传疾病、感染病、肿瘤等。

-病理诊断:通过病理检查(如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分析病变特点,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选择。

3. 炎症与免疫病理:
-炎症:炎症是机体对损伤和感染的非特异性反应,包括血管变化、炎细胞浸润和局部组织损伤等。

-免疫病理:研究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攻击或异常反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等。

4. 肿瘤病理学: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如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级和分期等。

-癌症病理学:研究癌细胞的形态特征、遗传变异和治疗靶点等。

5. 器官病理学:
-心血管系统病理学:研究心脏和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呼吸系统病理学:研究肺部和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哮喘等。

-消化系统病理学:研究消化道器官疾病,如胃溃疡、结肠癌等。

-泌尿系统病理学:研究肾脏和泌尿道疾病,如肾炎、膀胱癌等。

以上只是病理学中的一部分重点知识点,还有许多其他疾病和器官的病理学内容。

病理学的研究对于疾病的认识、预防和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病理期末总结与反思

病理期末总结与反思

病理期末总结与反思一、学习情况总结本学期的病理学学习对我的影响深远。

在病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渐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首先,在病理解剖与组织学方面,我学到了正常组织的结构与性质,进一步了解了细胞的基本功能和组成。

通过观察和描述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组织病变,我对正常和异常细胞的区别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其次,在肿瘤学方面,我学到了癌症的发病机制和分类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癌症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过学习,我还掌握了一些病理诊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可以对疾病进行初步的判断。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病理学的知识量较大,且很多概念抽象难懂,需要反复阅读和理解才能掌握。

其次,在课程考试中,有时需要辨别细微的差异和现象,这需要我更细致和耐心地进行观察和分析。

此外,我还发现自己对于相关临床知识的了解不够,这导致我在对病理学知识应用和实际问题解决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

二、学习方法总结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采取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我充分利用了课堂和实验室的学习资源。

在课堂上,我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在实验室中,我认真观察和描述组织切片,尽可能多地进行实践操作。

其次,我在课后复习中注重概念的理解和联系的建立。

我会根据教材内容,制作思维导图和总结表格,将各个知识点归类整理。

同时,我会进行相关文献的查阅和扩展阅读,以加深理解和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我还参加了一些小组讨论和学术交流活动,与同学们互相讨论和交流,互相帮助。

这些方法对于我理解和掌握病理学知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学习中我有时候缺乏条理性,对一些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不够深入。

有时我会陷入死记硬背的状态,而缺乏对知识的主动思考和总结。

此外,我在实验室操作中,有时会犯一些低级错误,例如将试管放错位置,误操作导致实验失败。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另外,我还需要更加注重对临床知识的学习,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

病理学详细总结

病理学详细总结

病理学详细总结(总41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广州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绪论一、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是医学科学实践的基础。

主要任务: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以及疾病发展过程中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改变与疾病的转归,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地位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学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三、病理学的基本内容总论(普通病理学,基本病理过程)研究和阐述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共性的病变基础各论(器官病理学,系统病理学)研究和阐述各系统器官不同疾病的特殊规律病理解剖学—着重研究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改变病理生理学—着重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改变四、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人体病理学研究1、尸体解剖2、活体组织检查(活检)3、细胞学检查(二)实验病理学研究1、动物实验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五、病理学的观察方法(一)大体观察(二)光学显微镜观察(三)组织(细胞)化学观察(四)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五)电子显微镜观察(六)图像分析技术流式细胞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学好病理要做到“六联”、“一动”六联:*理论和实验*形态和机能*局部和整体*总论和各论*大体和镜观*病理和临床一动:动态的观点•病理学本科阶段学习和考试方法•病理典型病变图片•大体标本—般观察方法和注意事项第一章疾病概论第一节健康与疾病的概念一、健康(health)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的状态。

稳态(homeostasis) 机体在神经、体液等机制的作用下,通过自我调节各器官功能代谢活动和内部结构,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和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并保持躯体、精神和对社会的良好状态。

病理学重点总结38061

病理学重点总结38061

病理学病理学(Pathology)———适应和损伤:萎缩,肥大,增生,化生一。

萎缩(atrophy)体积缩小或/和数量减少。

肉眼观察:萎缩的组织、器官体积常均匀性缩小,重量减轻,质地硬韧、色泽加深。

光镜观察:(1)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和数量减少(2)萎缩细胞胞浆内常有脂褐素增多(3)间质内纤维或/和脂肪组织增生。

电镜观察:萎缩细胞的细胞器减少,自噬泡增多.分类:生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

失用性萎缩。

去神经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炎症性萎缩二。

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

肉眼观察: 肥大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光镜观察:(1)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2)间质内纤维或/和脂肪组织减少.血管受压。

电镜观察:肥大细胞内细胞器及细胞内物质含量增多。

分类: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时的心脏。

内分泌性肥大:如雌激素作用下的乳腺。

三.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的数量增多。

分类:弥漫性.局灶性增生的原因:激素:如前列腺增生.生长因子:如再生性增生。

代偿:如缺碘所致的甲状腺增生。

四.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常见类型:。

鳞状上皮化生:常见于气管、支气管、子宫颈肠上皮化生:发生于胃粘膜。

骨组织化生:多见于间叶组织、纤维组织。

意义:1.有利于强化局部抗御环境因子刺激的能力. 2.常削弱原组织本身功能。

3.上皮化生可癌变。

(化生是一种对机体不利的适应性反应,应尽量消除引起化生的原因。

)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1缺氧:使细胞代谢紊乱2化学物质和药物3物理因素4生物因子5营养失衡:生命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剩6内分泌因素7免疫反应8遗传变异9衰老10社会—心理—精神因素:致心身疾病11医源性因素:致医源性疾病:可逆性损伤(变性) 不可逆性损伤(坏死)degeneration)是指细胞受损后代谢障碍导致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又称细胞内外的物质蓄积。

病理学各章重点总结-病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病理学各章重点总结-病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各章总结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第一节适应细胞和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一、萎缩(atrophy ):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

1、生理性萎缩:人体许多组织、器官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地发生生理性萎缩。

2、病理性萎缩:(1)营养不良性萎缩:可分为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和全身性营养不良萎缩,后者如:饥饿和恶性肿瘤的恶病质。

(2)压迫性萎缩:如:肾盂积水引起的肾萎缩。

(3)废用性萎缩:即长期工作负荷减少所引起的萎缩。

(4)神经性萎缩:如:神经损伤所致的肌肉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如:垂体肿瘤所引起的肾上腺萎缩。

二、肥大(hypertrophy ):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

1、代偿性肥大:细胞肥大多具有功能代偿的意义。

2、内分泌性肥大:由激素引发的肥大称为内分泌性肥大。

三、增生(hyperplasia ):实质细胞的增多,可导致组织器官的增大。

1、生理性增生:生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

2、病理性增生:在病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

四、化生(metaplasia ):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1、上皮性:胃腺上皮→肠上皮化生柱状上皮(气管、宫颈、胆囊)→鳞状上皮化生2、间叶性:纤维结缔组织→骨、软骨骨骼肌→骨第二节细胞、组织的损伤一、原因和发生机制、形态学变化(一)变性(degeneration ):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

表现为细胞浆内或间质中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

1、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 ):细胞内水分的增多。

肉眼:器官体积肿大,颜色苍白。

镜下:依病变轻重,分别呈颗粒变性,疏松样变,气球样变。

2、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 ):细胞内甘油三脂的蓄积。

(1)好发部位:肝细胞、心肌纤维、肾小管上皮。

病理学基础知识总结

病理学基础知识总结

病理学基础知识总结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原因、机制和病理变化的学科。

它为医学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支持,通过对疾病发展和变化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本文将对病理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了解病理学的重要概念、理论和实践。

1. 病理学定义和目的病理学是对疾病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疾病在细胞、组织和器官水平上的异常变化,并探索与疾病相关的分子机制和病理生理学过程。

病理学的目的是理解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2. 病理学分类病理学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人体病理学和实验病理学。

人体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的本科学科,通过对临床标本的检查和分析,描述和解释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

实验病理学是利用动物模型和体外实验,模拟人类疾病过程,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3. 病理学的发展历程病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源远流长。

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通过尸体解剖来了解疾病的病理变化。

到18世纪,病理学才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

现代病理学则在20世纪得到了蓬勃发展,病理学技术的进步,如组织切片、染色和免疫组化,使得病理学的研究更为精细和准确。

(1)病因学:病因学研究疾病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疾病的发生通常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2)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引起的生理变化和机制。

这些变化可以是细胞代谢失调、免疫功能紊乱和器官功能障碍等。

(3)病理形态学:病理形态学研究疾病引起的形态学改变。

例如,肿瘤的增生、炎症的渗出和纤维化等。

(4)病理诊断学:病理诊断学通过对组织标本的检查和分析,判断疾病的类型、程度和预后。

它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5. 病理学的实践方法病理学的实践方法包括病理标本的制备、观察和分析。

病理标本通常是手术切除的组织或病变物,通过组织固定、切片和染色等步骤,制备成显微镜下观察的标本。

病理学家可以通过观察细胞和组织的形态学特征、染色反应和免疫组化标记来判断疾病的类型和性质。

病理学总论总结

病理学总论总结

一名词解释1萎缩:发育正常的组织和器官的体积缩小2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

3坏疽:是指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颜色通常呈黑色。

4机化: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血凝块、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的过程5肉芽组织:由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多少不同的炎细胞及纤维母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

6心衰细胞:肺淤血时痰液中出现胞质中含有棕黄色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

7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切面可见红色的淤血区与黄色的脂变区相间排列,呈槟榔样外观。

8炎症:机体对致炎因子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所发生的防御反应。

9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过程中液体从血管内渗出成分和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

10蜂窝组织:疏松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11肿瘤:是机体局部组织的正常细胞受到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细胞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12异型性: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与其来源的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差异,反映了分化的不同,是区别良恶性肿瘤的重要依据。

13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和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的过程。

14癌: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15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16原位癌:指癌细胞累积上皮的全层,但尚未突破基底膜的早期肿瘤。

17肝硬化:肝细胞弥漫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病变反复交错进行;使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肝变性变硬,形成肝硬化。

18肾病综合症:三高一低,即高蛋白尿,高脂血症,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

19结核结节:结核结节的一种病变;由类上皮细胞、Langhans巨细胞、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构成,中央常见到干酪性坏死;对结核的病理学诊断有意义。

20伤寒小结:见于伤寒病;伤寒细胞即巨噬细胞吞噬有伤寒杆菌、受损的淋巴细胞、红细胞以及坏死细胞碎片;伤寒细胞聚集成小结节病灶。

病理学知识点总结

病理学知识点总结

病理学知识点总结病理学知识点总结病理学是以形态学为基础的桥梁学科,需要掌握的知识很多。

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病理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病理学知识点总结篇1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临床表现:常见于青少年,发展慢,病程长,青春期后可停止,也可缓慢发展;上颌骨多见;X线照片表现边缘不清、呈毛玻璃状的病损。

分型Ⅰ、单骨性骨纤维异常增殖症Ⅱ、多骨性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Jaffe-Lichtenstein型存在两处以上的病变,伴有皮肤的色素沉着。

(2)McCune-Albright型皮肤的色素沉着和性早熟等内分泌异常是本病的特征,常伴有垂体前叶的腺瘤。

多骨性骨纤维异常增生症合并皮肤色素沉着及性早熟者称为Albright综合征或褐色斑综合征。

病理变化:肉眼:颌骨膨胀,剖面骨皮质变薄,骨髓腔被灰白色的结缔组织代替,可见出血和囊性变。

松质骨、皮质骨界限不清。

镜下:(1)病变区纤维组织增生,其中含有幼稚的骨小梁。

(2)骨小梁形态一、粗细不等,类似“C”,“V”,“L”等英文字母。

(3)骨小梁周围无层板状结构,排列紊乱,周围有较厚的骨样组织。

(4)可见散在的成骨细胞。

(5)增生的纤维组织内富含血管,有时可见软骨岛及破骨细胞。

病理学知识点总结篇2颌骨骨髓炎颌骨骨髓炎:是指发生于颌骨骨膜、骨密质及骨髓的炎症。

常见病原菌:化脓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为主)通常是混合性细菌感染。

感染途径:牙源性感、非牙源性感染、血源性感染。

(一)急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1.临床表现起病急,局部和全身症状明显;病变局部疼痛,出现多个牙松动;下唇麻木;张口受限;上颌窦炎;皮肤和粘膜发红,肿胀。

2.病理变化:①炎性渗出②骨吸收③死骨形成(二)慢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临床表现:窦道流脓经久不愈病理变化:骨髓腔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浸润。

死骨形成。

明显骨吸收。

有反应性新生骨。

(三)慢性局灶性硬化性骨髓炎临床表现:常见于青壮年,无自觉症状。

病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病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病理学一、名词解释1、是指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化为另一种相似性质的分化组织的过程。

2、是在损伤因子作用下,活体局部组织,细胞死亡所发生的一系列形态学改变3、是指坏死组织由于腐败菌的感染而呈黑色污绿色等特殊形态的改变4、是肿瘤的细胞形态,组织结构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差异.5、是由新生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并有各种炎细胞参与。

在开放性创伤的表面呈鲜红色,颗粒状,质地柔软,似鲜嫩的肉芽,故称为肉芽组织6、肉芽组织成熟后形成老化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7、为疏松组织发生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例阑尾炎8、为局限性化脓性炎,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形成脓腔,例疖和痈9、是指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血管或体腔,到达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部位肿瘤相同类型肿瘤的过程10、是指由新生的肉芽组织吸收并取代各种失活物质或异物的过程11、12、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13、渗出:是指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蛋白质、炎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周围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14、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二、简答1答:结构: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一定量的炎性细胞。

功能:1. 抗感染保护创面;2. 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3. 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2答:栓塞的类型:血栓栓塞、气体栓塞、羊水栓塞、脂肪栓塞、其它(虫卵、肿瘤细胞等)栓塞栓子的运行途径与血流的方向一致,包括:顺行性栓塞、交叉性栓塞、逆行性栓塞3答:组成:瘢痕组织由大量平行或交错分布的胶原纤维束组成。

影响:(1).瘢痕组织的形成对机体有利的一面:①它能把损伤的创口或其他缺损长期地填补连接起来,可使组织器官保持完整性②瘢痕组织抗拉力强(虽比肉芽组织的抗拉力强但比原有组织要弱得多,缺乏弹性,故可造成瘢痕膨出,在腹壁可形成疝,在心室壁可形成室壁瘤)。

(2).瘢痕组织对机体的不利和危害:①瘢痕收缩,可引起变形②瘢痕性粘连,可引起的梗阻③瘢痕组织增生过度,又称肥大性瘢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总结
§1.细胞与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1.适应:细胞和尤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内外环境中的持续性刺激和各种有害
因子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称为适应。

适应在形态学上一般表现为萎缩、
1.细胞损伤和死亡的原因、发病机制。

2.变性的概念、常见的类型、形态特点及意义。

3.坏死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及结局。

4.凋亡的概念、病理变化、发病机制及在疾病中的作用。

(二)修复、代偿与适应
1.肥大、增生、萎缩和化生的概念及分类。

2.再生的概念、类型和调控,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过程。

3.肉芽组织的结构、功能和结局。

4.伤口愈合的过程、类型及影响因素。

(三)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
1.充血的概念、分类、病理变化和后果。

2.出血的概念、分类、病理变化和后果。

3.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以及血栓的形态特点、结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病因和结局。

5.栓塞的概念、栓子的类型和运行途径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6.梗死的概念、病因、类型、病理特点、结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四)炎症
1.炎症的概念、病因、基本病理变化及其机制(包括炎性介质的来源及其作用,炎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2.炎症的临床表现、全身反应,炎症经过和炎症的结局。

3.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4.炎性肉芽肿、炎性息肉、炎性假瘤的概念及病变特点。

(五)肿瘤
1.肿瘤的概念、肉眼形态、异型性及生长方式,转移的概念、途径及对机体的影响。

肿瘤生长的生物学、侵袭和转移的机制。

2.肿瘤的命名和分类,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癌和肉瘤的区别。

3.肿瘤的病因学、发病机制、分级、分期。

4.常见的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原位癌及交界性肿瘤的概念。

常见肿瘤的特点。

(六)免疫病理
1.变态反应的概念、类型、发病机制及结局。

2.移植排斥反应的概念、发病机制、分型及病理变化(心、肺、肝、肾和骨髓移植)。

3.移植物抗宿主的概念。

4.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

5.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6.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7.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七)心血管系统疾病
1.风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理改变及各器官的病理变化。

2.心内膜炎的分类及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合并症和结局。

3.心瓣膜病的类型、病理改变、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临床病理联系。

4.高血压病的概念、发病机制,良性高血压的分期及其病理变化,恶性高血压的病理特点。

5.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基本病理变化,各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各脏器的病理改变和后果。

6.心肌病的概念,克山病、充血性心肌病、肥厚阻塞性心肌病及闭塞性心肌病的病理学特点。

7.心肌炎的概念、病理学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八)呼吸系统疾病
1.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2.肺气肿的概念、分类。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4.各种细菌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并发症。

5.支原体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并发症。

6.病毒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特点。

7.支气管扩张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并发症。

8.硅沉着病的病因、常见类型、各期病变特点及并发症。

9.肺泡性损伤及肺间质性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10.鼻咽癌和肺癌的病因和常见的肉眼类型、组织学类型及它们的特点、转移途径及合并症。

(九)消化系统疾病
1.慢性胃炎的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2.溃疡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特点及其并发症。

3.阑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并发症。

4.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基本病理变化,肝炎的临床病理类型及其病理学特点。

5.肝硬化的类型及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6.早期食管癌的概念及各型的形态特点,中晚期食管癌各型的形态特点、临床表现及扩散途径。

7.早期胃癌的概念及各型的形态特点,中晚期胃癌的肉眼类型和组织学类型、临床表现及扩散途径。

8.大肠癌的病因、发病机制、癌前病变、肉眼类型及组织学类型,分期与预后的关系,临床表现及扩散途径。

9.原发性肝癌的肉眼类型、组织学类型、临床表现及扩散途径。

10.胰腺炎症及肿瘤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特点。

(十)造血系统疾病
1.霍奇金病的病理特点、组织类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2.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学类型、病理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3.白血病的病因分类及各型白血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十一)泌尿系统疾病
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2.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3.膜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病、局灶型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新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4.IgA肾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5.肾盂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6.肾细胞癌、肾母细胞瘤、膀胱癌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和扩散途径。

(十二)生殖系统疾病
1.子宫颈癌的病因、癌前病变(子宫颈上皮内肿瘤)、病理变化、扩散途径和临床分期。

2.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和病理变化。

3.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病因和病理变化。

4.子宫体癌的病因、病理变化和扩散途径。

5.子宫平滑肌瘤的病理变化、子宫平滑肌肉瘤的病理变化和扩散途径。

6.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病因、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7.卵巢浆液性肿瘤、黏液性肿瘤的病理变化,性索间质性肿瘤、生殖细胞肿瘤的常见类型及其病理变化。

8.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和病理变化。

9.前列腺癌的病因、病理变化和扩散途径。

10.乳腺癌的病因、病理变化和扩散途径。

(十三)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1.结核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及转化规律。

2.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发展和结局。

3.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4.肺外器官结核病的病理特点。

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因、传播途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

6.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传染途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7.伤寒的病因、传染途径、发病机制、各器官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并发症和结局。

8.细菌性痢疾的病因、传染途径,急性、中毒性及慢性痢疾的病理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的联系。

9.阿米巴病的病因、传染途径,肠阿米巴病的病理变化及肠外阿米巴病的病理变化。

10.血吸虫病的病因、传染途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肠道、肝、脾的病理变化。

11.梅毒的病因、传播途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分期。

12.艾滋病的概念、病因、传播途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分期。

(十四)其他
1.甲亢、甲减、甲状腺炎症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2.甲状腺肿瘤的肉眼特点、组织学类型、临床表现和扩散途径。

3.糖尿病及胰岛细胞瘤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