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控制测量
工程测量7控制测量
(7-6)
或
α前=α后+β左-180°
上式中β iL是折线推算进行 方向的左角。若测定的是右角则 用下式计算: α
ij=α ab-∑β iR-N×180°
(7-4)
或
α前=α后+180°-β右
7.2.4
坐标正、反算
⑴坐标正算公式 已知边长和方位角,由已知点计算待定点的坐标,称坐标正算 A为已知点,其坐标为x、y,A到 待定点B的边长为Dab(平距),方位角为 α ab。则B点的坐标为:
实地选点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①相邻点间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②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 ③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部。 ④导线各边的长度应大致相等,除特殊情形外,应不大于350m ,也不宜于小于50m边长。 ⑤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象限Ⅰ R=α 象限Ⅱ R=180°-α 象限Ⅲ R=α-180° 象限Ⅳ R=360°-α
α=R
α=180°-R α=180°+R α=360°-R
7.3导 线 测 量
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称为导线。这些 控制点,称为导线点。导线测量就是依次测定各导线边的长度和各 转折角值;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从而求出各导 线点的坐标。 用经纬仪测量折角,用钢尺测定边长的导线,称为经纬仪导线 ;若用光电测距仪测定导线边长,则称电磁波测距导线。
⑶坐标纵轴方向——如第一章所述,我国采用高斯平面直角坐 标系,每一6°带或3°带内都以该带的中央子午线作为坐标纵轴, 因此,该带内直线定向,就用该带的坐标纵轴方向作为标准方向 由于地球磁极与地球旋转轴南 北极不重合,因此过地球上某点的 真子午线与磁子午线不重合。两者 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偏角,用δ 表示 ,见图6-5。 磁子午线北端偏于真子午线以 东为东偏(+δ ),偏于真子午线以西 为西偏(-δ )。地球上不同地点磁偏 角也不同。我国磁偏角的变化大约 在+6°~-10°之间。地球磁极是不 断变化的,磁偏角也在变化。
测量学 习题和答案 第七章 控制测量
第七章 控制测量1、测绘地形图和施工放样时,为什么要先建立控制网?控制网分为哪几种?答:测量工作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所以要先建立控制网。
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2、导线的布设形式有哪些?选择导线点应注意哪些事项?导线的外业工作包括哪些内容?答:导线点布设形式有: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支导线、导线网。
选择导线点应该注意:(1)相邻点间必须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3)视野开阔,便于测图或放样;(4)导线各边的长度应大致相等;(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导线点外业工作包括:(1)踏勘选点(2)测角(3)量边(4)联测3、已知A 点坐标x A =437.620,y A =721.324;B 点坐标x B =239.460,y B =196.450。
求AB 之方位角及边长。
m D X Y X m Y AB AB AB AB AB AB 035.5616.59812496.59816918016.198874.524arctan 1800,016.198620.437460.239,874.524324.721450.196='''='''+=--+=<∆<∆-=-=∆-=-=∆o o α4、闭合导线1-2-3-4-5-1的已知数据及观测数据列入表7-30,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999.499,001.500,569.372,251.315,628.521,433.215,163.615,189.369198.586198.86500593.435407.64500,430.127,750.184,059.149,818.99,535.93,756.153,965.28,404.66198.8661.10785.763174.0223.86407.6461.10785.76315.0386.64200013300185.763230.01230.0174.015.0174.0481.127018.149494.93982.28223.8615.0794.184853.99721.153390.66386.64481.127sin ,794.184cos 018.149sin ,853.99cos 494.93sin ,721.153cos 982.28sin ,390.66cos 223.86sin ,386.64cos 00541260015871800063341800063340331891800394303180039430300928718003812111800381211036012518000521561800052156000215018000541261800054126033189212431890092872121928703601252124601250002150212102150001587212115871180)25(2431892192872460125210215021158711554433121212125151454534342323121212121212222251515151515145454545454534343434343423232323232312121212121215112545514344532334212231254321=========+='∆+==-='∆+=='∆='∆-='∆='∆-='∆--='∆='∆-='∆=⨯-=⨯∑-+∆='∆-=⨯--=⨯∑-+∆='∆<==∑==+=+==+--+==++---===∆==∆-==∆==∆-==∆-==∆==∆-==∆==∆-==∆'''='''-+'''='-+='''='''-+'''='-+='''='''-+'''='-+='''='''-+'''='-+='''='''-+'''='-+='''='''=''-'''=''''=''-'''=''''=''-'''=''''=''-'''=''''=''-'''=''=⨯--'''+'''+'''+'''+'''=Y X Y X Y X Y X Y Y Y X X X Y X Y X Y X Y X D D f Y Y D D f X X D f K f f f f f D Y D X D Y D X D Y D X D Y D X D Y D X f y x y x y x ααααααααααβααβααβααβααβαααββββββ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5、附合导线的已知数据及观测数据列入表7-31,计算附合导线各点的坐标。
潘正风《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笔记和课后习题(含真题)详解(控制测量)
第七章 控制测量7.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控制测量概述1.控制测量的原则为了防止误差的积累,提高测量精度,在实际测量中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测量实施原则,即先在测区内建立控制网,以控制网为基础,分别从各个控制点开始施测控制点附近的碎部点。
三角网测量 导线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 交会测量 控制测量的分类 天文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 GPS 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概述 控制测量的一般作业步骤 平面控制点坐标计算基础 导线的布设形式 导线的观测 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的近似平差计算 导线测量错误的检查方法 前方交会 交会测量 后方交会 测边交会 自由设站 水准测量路线的布设 高程控制测量 水准测量的观测 水准测量平差处理 控制测量2.控制测量的相关概念在测量工作中,首先在测区内选择一些具有控制意义的点,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形成测区的骨架,用相对精确的测量手段和计算方法,在统一坐标系中,确定这些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然后以它为基础来测定其他地面点的点位或进行施工放样,或进行其他测量工作。
其中,这些具有控制意义的点称为控制点;由控制点组成的几何图形称为控制网;对控制网进行布设、观测、计算,确定控制点位置的工作称为控制测量。
通过控制测量可以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在碎部测量中,专门为地形测图而布设的控制网称为图根控制网,相应的控制测量工作称为图根控制测量;专门为工程施工而布设的控制网称之为施工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可以作为施工放样和变形监测的依据。
3.控制测量的分类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确定控制点的平面坐标,高程控制测量确定控制点的高程。
(1)平面控制测量在传统测量工作中,平面控制通常采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和交会测量等常规方法建立。
必要时,还要进行天文测量。
目前,GPS控制测量已成为建立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方法。
①三角测量三角网测量是在地面上选定一系列的控制点,构成相互连接的若干个三角形,组成各种网(锁)状图形。
《控制测量电子教案》课件
《控制测量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一章:控制测量概述1.1 控制测量的定义与目的解释控制测量的概念讨论控制测量在工程和科研中的应用1.2 控制测量的方法与类型介绍常见的控制测量方法(如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等)探讨不同类型的控制测量(如静态测量、动态测量、连续测量等)1.3 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介绍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包括测量误差、数据处理、精度分析等第二章:测量仪器与设备2.1 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介绍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如电子测距仪、全站仪、GNSS接收机等2.2 测量设备的选择与使用讨论测量设备的选择标准,如测量范围、精度、稳定性等演示测量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2.3 测量仪器的维护与校准解释测量仪器的维护与校准的重要性提供测量仪器维护与校准的方法和步骤第三章:控制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3.1 控制测量数据采集介绍控制测量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技巧,如测站点设置、观测时间选择等3.2 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解释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包括数据清洗、平差计算、精度评估等3.3 控制测量数据的应用探讨控制测量数据在工程和科研中的应用,如地形测绘、建筑施工等第四章:控制测量误差分析4.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解释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分类,如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等4.2 测量误差的来源与影响分析测量误差的来源,如仪器误差、环境干扰等讨论测量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4.3 测量误差的处理与减小介绍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如误差传播、补偿等探讨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如改进测量设备、优化观测方案等第五章:控制测量的应用案例5.1 控制测量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控制测量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如基础施工、建筑立面测量等5.2 控制测量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探讨控制测量在地质勘探中的作用,如地形测绘、钻孔定位等5.3 控制测量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解释控制测量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如道路设计、桥梁施工等第六章:现代控制测量技术6.1 概述现代控制测量技术介绍现代控制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现代控制测量技术在工程和科研中的应用6.2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解释GNSS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讨论GNSS的优点和局限性6.3 遥感技术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探讨遥感技术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如卫星影像测量、激光雷达测量等第七章: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软件7.1 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软件概述介绍常见的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软件,如Leica Geo Office、Trimble Geomatics Office等7.2 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软件的操作演示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如数据导入、编辑、平差计算等7.3 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软件的应用案例分析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软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第八章:控制测量的质量控制8.1 控制测量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讨论控制测量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其对工程和科研的影响8.2 控制测量质量控制的方法介绍控制测量质量控制的方法,如内部检查、外部检查、全流程质量控制等8.3 控制测量质量控制的应用案例分析控制测量质量控制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案例第九章:控制测量安全管理9.1 控制测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讨论控制测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对人员安全和设备保护的影响9.2 控制测量安全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介绍控制测量安全措施的制定方法,如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探讨控制测量安全措施的实施,如安全培训、现场监督等9.3 控制测量安全管理的应用案例分析控制测量安全管理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第十章:未来控制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0.1 控制测量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探讨控制测量技术的创新点和发展方向,如、大数据等10.2 控制测量技术在新技术领域的应用解释控制测量技术在新技术领域的应用,如无人驾驶、智慧城市等10.3 控制测量技术的发展对行业的影响讨论控制测量技术的发展对相关行业的影响和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控制测量的定义与目的控制测量是工程和科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理解其定义和目的对于后续学习至关重要。
第七章 控制测量
1、真子午线方向(ture meridian direction)— —地面上任一点在其真子午线处的切线方向。
2、磁子午线方向(magnetic meridian direction )——地面上任一点在其磁子午线处 的切线方向。
3、轴子午线 (坐标纵轴)方向(ordinates axis direction )——地面上任一点与其高斯平面直 角坐标系或假定坐标系的坐标纵轴平行的方向。
B
BA Y
三.方位角测量
真方位角——可用天文观测方法或用陀螺
经纬仪来测定。
磁方位角——可用罗盘仪来测定。不宜作
精密定向。
坐标方位角——由2个已知点坐标经“坐标
反算”求得。
§7.3
一、定义及分类
导线测量
1.导线的定义: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导线点)
(traverse point)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图形。
例题:方位角的推算
已知:α 12=300,各观测角β
30 12 1 95
122
2
2
130
如图,求各边坐标方位角α 23、 1 α 34、α 45、α 51。
解: α23= α
0=800 β ± 180 12 2
3
65 128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
5
4
α34=
α23-β3±1800=1950
4
第七章:控制测量
§7.1 控制测量概述 一、控制测量(control survey)
1、目的与作用
为测图或工程建设的测区建立统一的平面控制
网(horizontal control network)和高程控
制网(vertical control network)。
小地区控制测量
(2)坐标增量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差旳计算
根据闭合导线本身旳特点: 北
理论上 实际上
x理 0 4
y理 0
893350
fx
x
测
1
893630
3 730020
f y y测 1253000
1074830
2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观察角 改
点 号
正 (右角) 数
°´" ˝
-0.63 +116.44 +0.05 -0.03 -13.05 +155.70
改正后增量
Δx
Δy
m
m
坐标值 点
x
y号
m
m
A
-107.27 -17.89 +30.92 -0.60 -13.00
1536.86 837.54 B -64.83
1429.59 772.71 1 +97.10
1411.70 869.81 2 +141.27
理 始 终 n 180
同理:以左角计算 理
理 终 始 n 180
B
B
A AB 3
4
CD
D
1
12
C
3
4
B1
2
AB
180
C
B
12 B1 180 1
23 12 180 2
34 23 180 3
4C 34 180 4
+) CD 4C 180 C
CD AB 6 180 理
对所得角值旳处理原则是: 若显示值>0,则该值即为
所求旳αAB 。 若显示值<0,则该值加上
sA平面控制测量
〈一〉附合导线坐标计算
A
1863522
1942230
1843900
1630247
D
1633114
4
B
3
C
2
xB 167 .81m
xC 134 .37m
❖ 7.1.1 国家基本平面控制网
由国家统一组织、统一规划、按照国家制定的 统一的测量规范建立的国家控制网。
提供全国统一的空间定位基准,是全国各种比 例尺测图和工程建设的基本控制。
控制网建立方法: 三角测量 导线测量 GPS测量
❖ 7.1.2 城市及工程平面控制网 城市平面控制网
在城市地区建立的平面控制网为城市平面控制网。 是国家控制网的发展与延伸,主要为城市测图、规划、 地籍管理、市政工程建设服务。
踏勘选点、角度观测、边长观测、导线定向 踏勘选点: 1.相邻点要通视,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2.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3.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且符合表7.7要求 4.导线点应选在土质坚实和视野开阔之地,便于安置仪器
和保存标志的地方,同时也便于施测碎部点 5.在城区应尽量避开人流、车流密集路线
坐标方位角
935615
1003134 840244 884141 10304'08" 860652
6、坐标增量计算
ΔXAB = D A B ·cosα A B ΔYAB = D A B ·sin α A B
注意:下标对应
图根附合导线坐标计算----坐标增量计算
点号 边 长
小地区控制测量(7)
导线转折角0 ,1 ,5;
导线各边长SB1,S12,……,S51。
1
一、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
2.附合导线
B
1
SB1 S12
AB B 1
(XB,YB)
A
2 S23
2
布设在两个已知点之间的导线,
称为附合导线。它有3个检核条件:
一个坐标方位角条件和两个坐标
增量条件。 C CD
3 S34 4 S4C
C
D
3
4 (XC,YC)
y
2 AB
tan AB
y AB x AB
x
YAB
B
XAB AB
DAB
A
0
y
1
三、导线坐标计算中的基本公式
3.坐标反算——根据两个已知点的坐标反算 边长和方位角
αAB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x
(1)计算: xAB xB xA yAB yB yA
(2)计算: AB锐
arctan
y AB x AB
1
二、国家控制网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国家控制网.它是全国各 种比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也为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了解地壳水平形变和垂直形变的大小及趋势,为地震预测 提供形变信息等服务。
平面:国家平面控制网由一、二、三、四等三角网组成。 高程:国家高程控制网是由一、二、三、四等水准网组成。 国家控制网的特点:高级点逐级控制低级点。
1
三、导线坐标计算中的基本公式
1.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前 后 左 180
前 后 右 180
✓注意:若计算出的方位角>360°,则减去360°; 若为负值,则加上360°。
1
三、导线坐标计算中的基本公式
第七章 控制测量
左 右
始 终) n 180 (
检核: f f 允 (各级导线的限差见规范)
(2)闭合差分配(计算角度改正数) :
Vi f / n
式中:n —包括连接角在内的导线转折角个数
7.2 导线测量
(3)计算改正后的角度β改:
改 测 Vi
计算检核条件: Vi f (4)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α:(用改正后 的β改)
7.2 导线测量
一、导线测量的相关概念 导线测量:在地面上按一定要求选定一系列的点 依相邻次序连成折线,并测量各线段的边长和转 折角,再根据起始数据确定各点平面位置的测量 方法。 导线:由直线连接各控制点而形成的连续折线图 形,称为导线,其转折点称为导线点; 导线边:连接导线点的直线边的直线称为导线边; 导线转折角:相邻导线边构成的水平角称为导线 转折角。 主要用于带状地区、隐蔽地区、城建区、地下 工程、公路、铁路等控制点的测量。
x AB AB
y AB
B
xB x A x AB y B y A y AB
xB xA
O A
DA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yA
yB
y
7.2 导线测量
(2) 坐标反算(由X、Y,求α、D) 已知A( x A , y A)、B( xB , y B)求 DAB , AB
x
y AB AB arctan x AB yB y A arctan xB x A
+)
理
同理:以左角计算 理
理
始 终 n 180
CD 4C 180 C
理 终 始 n 180
土木工程测量 第七章 小区域控制测量讲解
程建设提供高程控制点。
城市和工程高程控制网
城市和工程高程控制网是以国家水准网为基础建 立的,其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等级的划分以此为二、 三、四、五等。
各等均可采用水准测量法,四等以下可采用电磁 波测距和三角高程法,五等还可采用GPS拟合高程 测量法。
平面控制测量
----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
一、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 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称为 导
线。这些控制点,称为导线点。导线测量就是依次测 定各导线边的长度和各转折角值;根据起算数据,推 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从而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用经纬仪测量转折角,用钢尺测定边长的导线,称为 经纬仪导线;若用光电测距仪测定导线边长,则称为 电磁波测距导线。 导线测量是建立小地区平面控制网常用的一种方法, 特别是地物分布较复杂的建筑区、视线障碍较多的隐 蔽区和带状地区,多采用导线测量的方法。根据测区 的不同情况和要求, 导线可布设成下列三种形式: 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支导线三种。
对于独立地区周围无高级控制点时,可假定某点坐标,用罗盘仪 测定起始边的磁方位角作为起算数据。
三、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一)几个基本公式 1、坐标方位角(grid bearing)的推算(回顾)
前 后 左 180 或: 前 后 右 180
注意:若计算出的方位角>360°,则减去360°; 若为负值,则加上360°。
平面控制测量
三角测量 最传统,它是将各控制点组成互相连接的一系列三角形,这些三 角形构成的控制网称为三角锁,是三角网的一种类型。所有三角 形的顶点称为三角点。测量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全部三角形内角, 根据起算点的坐标与起算边的方位角,推算全部边长与方位角, 从而计算出各点的坐标,这项工作称为三角测量。 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将各控制点组成连续的折线或多边形这种图形构成的 控制网称为导线网,也称导线,转折点(控制点)称为导线点。 测量相邻导线边之间的水平角与导线边长,根据起算点的平面坐 标和起算边方位角,计算各导线点坐标,这项工作称为导线测量。
第七章控制测量ppt课件全
Rb Rc
R R
c a
Ra
Rb
二、后方交会
通常观测四个已知点,组成两组后方交会,分别计算P点的两 组坐标值,求其较差。若较差在限差之内,即可取两组坐标的平均 值作为P点的最后坐标。
过三个已知点构成的圆称为危险圆。
待定点P 不能位于危险圆的圆周上,否 则P点将不能惟一确定。
若接近危险圆(待定点P至危险圆圆周 的距离小于危险圆半径的五分之一),确 定P点的可靠性将很低,
导线全长闭合差
fD fx2fy2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1 k
D/ fD
(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分配
当全长相对闭合差不大于容许值时,可将坐标增量闭合差反符 号按边长成正比例地改正它们的坐标增量,其改正数为:
v x ij
fx D
D
ij
v y ij
fy D
D
ij
改正后的坐标增量为
xij xij vxij
一、前方交会
三点前方交会
为了避免错误并提高待定点的精度,一般 测量中都要求布设有三个已知点的前方交会。
计算时,分两组利用余切公式计算P点坐 标。若两组坐标的较差在允许限差内,则取两 组坐标的平均值作为P 点的最后坐标。
由未知点至两相邻已知点方向间的夹角称 为交会角(γ)。
前方交会测量中,要求交会角一般应大于 30°并小于150°。
yij
yij
vyij
2.附合导线计算
(5)坐标计算 根据起始点坐标及改正后的坐标增量,依次计算各导线点的坐
标。 由推算而得的B 点的坐标应与已知值完全相符,以此作为计算
检核。
3.闭合导线的计算
闭合导线的计算步骤与附合导线完 全相同,仅在角度闭合差和坐标增量闭 合差的计算上有所不同。
第7章 控制测量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5
2011年12月22日星期四
2.常规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关系 2.常规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关系 常规平面控制测量
• 城市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关系 控制范围 城市基本控制 三角(三边 网 三角 三边)网 三边 三等 四等 一级小三角 小地区首级控制 图根控制 二级小三角 图根三角 城市导线 二等 三等 四等 一级导线 二级导线 三级导线 图根导线
< 1/3000 Κ20
1
1/2000
Κ60√n 60√
华中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12
2011年12月22日星期四
三.高程控制测量
——建立高程控制网,测定各控制点的高程H。 建立高程控制网,测定各控制点的高程H • 主要方法:水准测量 主要方法:
另外方法:三角高程测量、电子全站仪高程测量。 另外方法:三角高程测量、电子全站仪高程测量。 • 等级关系:分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前一等作 等级关系:分一等、二等、三等、四等, 为以后各等的控制基准;地形测量时, 为以后各等的控制基准;地形测量时, 布设图根水准(也称等外水准) 布设图根水准(也称等外水准)。 • 布网原则: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 布网原则: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 布网,逐级控制。 布网,逐级控制。
华中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4
2011年12月22日星期四
二.平面控制测量
——建立平面控制网,测定各平面控制点的坐 建立平面控制网,
标 X、 Y。
1.一般概念 1.一般概念
• 等级关系:分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前一等 等级关系:分一等、二等、三等、四等, 级作为以后各等的控制基准; 级作为以后各等的控制基准;小地区 内布置一级、二级、三级和图根控制。 内布置一级、二级、三级和图根控制。 • 布网原则: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 布网原则: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 布网,逐级控制。逐级控制。 布网,逐级控制。逐级控制。 • 布置形式:三角锁、三角网(三边网、边角网)、 布置形式:三角锁、三角网(三边网、边角网) 导线网、交会定点、GPS测量等 测量等。 导线网、交会定点、GPS测量等。
工程测量——精选推荐
第七章施工控制测量1、什么叫施工测量?施工测量包括哪些主要工作,其作用各是什么?答:施工测量,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测量工作。
施工测量的标定到目的是要将工程设计图纸中各项设计元素准确无误地标定到实地上,按照规定要求指导施工。
施工测量主要包括施工控制网的建立和施工放样。
施工控制网的作用在于限制施工放样时测量误差的积累,使整个建筑区的建筑物能够在平面及竖向方向正确衔接,以便对工程的总体布置和施工定位起到宏观控制作用,同时便于不同作业区同时施工。
2、能否用测图控制网代替施工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布设有何必要性?答:一般来说,不行①从点位分布和密度来看,测图控制网不能代替施工控制网。
测图控制网主要目的是为测图服务的,其点位的选择主要是根据网形要求和地形情况而定。
施工控制网则是以满足施工放样为目的,根据设计工程建筑物地结构特点来选择控制点位。
②从控制网的精度来看,测图控制网也代不能代替施工控制网。
测图控制网的作用在于使测量误差的累积得到控制,以保证图纸上所测绘的内容精度均匀,使相邻图幅之间正确拼接。
精度较低。
施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是根据工程建设的性质决定的,一般应根据设计对建筑限差的要求推算施工控制网的精度。
一般来说,施工控制网的精度要高于测图控制网。
③从控制点的保存来看,即使测图控制点的点位和精度可以满足施工放样的要求,由于各种原因,也会使原来布置的控制点破坏严重。
因此,除了小型工程或放样精度要求不高的建筑物可以利用。
复杂的大中型工程要先建立测图控制网,施工阶段再建立专用的施工控制网。
3、施工控制网的特点有哪些?答:①控制网点位设置应考虑到施工放样的方便。
②控制网的精度要求较高,且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和非均匀性。
③常采用施工坐标系统。
④投影面地选择应满足“按控制点坐标反算的两点间长度与两点间实地长度之差应尽可能小”原则。
4、如何理解施工控制网的方向性和非均匀性?答:施工控制网不像测图控制网要求精度均匀,而是常常要求保证某一方向或某几个点相对位置的高精度。
第七章图根平面控制测量
第二节 图根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计算
第七章图根平面控制测量
一、直线定向
北
1、概念
确定一条直线与标准方向线之间的
夹角关系的工作叫直线定向。
B
2、方位角 从标准方向线的北端起,顺时针转到某直线
α
的水平角叫方位角,角值0°~360°。通常 用α表示。
A
3、标准方向
1)真北方向
即真子午线北端方向,可认为是北极星方向。
y
α 真
A
第七章图根平面控制测量
3)坐标方位角与磁方位角之间的关系
α真=α+γ
α=α真-γ
=α磁+δ-γ = α磁+( δ-γ)
= α磁+Δ
Δ叫磁坐标偏角。 例:用罗盘测得某边的磁方位角为264°36′48″,由
1/25000地形图上查得该地区的磁偏角和子午线 收敛角分别为δ=-2°36′ γ=+ 0°32 ′,试求该边 的坐标方位角。
第七章图根平面控制测量
5、坐标方位角的特性
➢ 同一直线上各点的坐 标方位角相等。
➢ 正反坐标方位角相差 180°。
αBA=αAB± 180° 6、象限角
从标准方向线的北端或 南端起,顺时针或逆 时针方向转到某直线 的锐角叫象限角,用 R表示,应注明象限 名称。
x
R=NW70°R=NE60° A
D
y
三、控制测量的精度等级
1、平面 一、二、三、四等及一、二(、三)级。 测角中误差 0.7″、1.0″、1.8″、2.5″ 三角5.0 ″、 10.0 ″ 导线 5.0 ″、 8.0 ″、 12.0 ″ 2、高程 一、二、三、四等及等外和图根高程控制。
控制测量ppt课件
ΔXAB=DAB·cosαAB
x
ΔYAB=DAB·sinαAB B点坐标:
XB
B
XB=XA+ΔXAB
α
DAB
ΔXAB
YB=YA+ΔYAB
XA A
❁注意:坐标增量的正负取决于 O 直线方位角的象限。
YA
ΔYAB YB
完整最新版课件
39
二、支导线内业计算
1. 由A、M两点的坐标,反算出坐标方位角αAM。 2. 由αAM起始,按β1、β2……角推算S12、S23……各边 的坐标方位角αA2、α23……。 3. 由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及边长,正算两相邻导线点的坐标 增量ΔxA2、ΔyA2,Δx23,Δy23……。 4. 依次推算2、3、…各导线点的坐标x2、y2、x3,y3、…。
完整最新版课件
25
小地区平面控制网,应根据测区面积的大小按精度要求 分级建立。在全测区范围内建立的精度最高的控制网, 称为首级控制网;直接为测图而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图 根控制网。首级控制网和图根控制网的关系如表6-2所示。
首级控制网和图根控制网
测区面积/km 1~10 0.5~2
0.5以下
首级控制网 一级小三角或一级导线 二级小三角或二级导线
建筑工程放样,在国家控制网的控制下而建立的控制网, 称为城市控制网。
城市平面控制网分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小三角网, 或一、二、三级导线网。最后,再布设直接为测绘大比 例尺地形图所用的图根小三角和图根导线。
城市高程控制网分为二、三、四等,在四等以下再布设 直接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用的图根水准测量。
比例尺
1:500 1:1000 1:2000
附合导线长 度
(m)
07第7章 平面控制测量
按网形分:三角网、导线网、混合网、方格网; 按网形分 三角网、导线网、混合网、方格网; 按施测方法划分: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GPS网 按施测方法划分 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GPS网; 按其他标准划分:首级网、加密网、特殊网、专用网( 按其他标准划分 首级网、加密网、特殊网、专用网(如隧
控制网的分类和作用: 国家控制网 控制网的分类和作用:
国家控制网由各国测绘部门建立的区域性大地 测量参考框架。国家控制网的主要作用是: 测量参考框架。国家控制网的主要作用是: 提供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地理坐标系统: 提供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地理坐标系统:保证国 家基本图的测绘和更新; 家基本图的测绘和更新;满足大比例尺图测图 的精度要求。 的精度要求。 为精密地确定地面点的位置提供 已知点,及其在特定坐标系下的坐标, 已知点,及其在特定坐标系下的坐标,如以地 球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的大地坐标或高斯平面 坐标,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的高程。 坐标,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的高程。 为了控制测量误差积累, 为了控制测量误差积累,国家控制网采用逐级 方式布设。其特点是控制面积大, 方式布设。其特点是控制面积大,控制点间距 离较长,点位的选择主要考虑点的密度、 离较长,点位的选择主要考虑点的密度、稳定 性和布网是否有利等。 性和布网是否有利等。
控制网的分类和作用:全球控制网 控制网的分类和作用:
全球控制网是由国际组织在全球范围建立的 大地测量参考框架。主要用于确定、 大地测量参考框架。主要用于确定、研究地 球的形状、大小及其运动变化, 球的形状、大小及其运动变化,确定和研究 地球的板块运动等。 地球的板块运动等。
全球已建立了包括44 个站的板块运动监测网, 全球已建立了包括44 个站的板块运动监测网,其中北美板 块上17个,欧亚板块上16个(包括我国的上海站),太平 块上 个 欧亚板块上 个 包括我国的上海站),太平 ), 洋板块上4个 南美板块上3个 印澳板块上2个 洋板块上 个,南美板块上 个,印澳板块上 个,阿拉伯板 块上1个 纳斯卡板块上1个 块上 个.纳斯卡板块上 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GPS定位测量的特点
1、相邻测站之间不必相互通视,选点和观测方便; 2、定位精度很高; 3、可以全天候观测,不受天气影响; 4、观测、记录、计算高度自动化,可以较快的获得 测量成果; 5、实时定位,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 6、室内、地下及地面空间不够开阔地带,不能接收 到卫星信号,观测受到限制。
T
D
1 D f
图根测量允许的导线相对闭合差: 1/2000
5、推算导线点坐标 P222 —7
(四)、导线测量中错误的查找
1、查找测角错误的方法
2、查找测边错误的方法
f
f x f y D
2 2
f arctan
fy fx
2,3 (或 180 )
§7-3 导线测量和导线计算
一、导线网的布设
根据测区的具体情况导线网布设的形式有三种:支导 线、闭合导线、附合导线 1、支导线( A B为已知点,点1,2为新建支导线点。 )
已知数据:αAB,XB,YB, 观测数据:转折角βB,β1 边长 SB1,S12
2、闭合导线
βB
αAB β1 β0
β2
β3
sin sin c sin c sin b sin sin a c sin c sin
AP
AB
AB
BP BA
180
XA,YA
XB,YB
三、导线测量内业工作
内业计算的目的是根据已知的起算数据和外业的 观测成果推算导线点的坐标。在进行导线内业工作之 前,应当全面的检查导线测量外业成果有无遗漏、记 错、算错;成果是否都符合精度的要求,然后绘制导 线草图,图上注明实测的边长、转折角、起始方位角 及点号。
导线内业计算的主要内容为方位角的推算、坐标 正反算和闭合差的调整。数值计算时,角度值要求到 秒,长度和坐标值取至毫米或厘米。
第七章 控制测量
第七章 控制测量
一、控制测量的概论 二、平面控制网的定位和定向 三、导线测量和导线计算 四、交会定点的计算 五、三、四等水准测量
§7-1控制测量概述
一、控制测量的概念 (一)目的与作用 建立统一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 控制误差的积累; 作为进行各种细部测量的基准,以绘制地形 图而测定大量的地面点的位置,或为了建筑工 程的施工放样而进行大量设计点位的现场测设。
x P x A b cos y P y A b sin
AP AP
3、待定点坐标计算
x P x A a cos BP y P y A a sin BP
方位角和象限角的关系 象限角——直线与X轴的夹角,R=0°~90° 方位角与象限角的关系 第Ⅰ象限:R=α; 第Ⅱ象限:R=180°-α; 第Ⅲ象限:R=α-180°; 第Ⅳ象限:R=360°-α Ⅲ Ⅱ
Ⅳ
Ⅰ
三、平面控制网的定位和定向
在小地区建立平面控制网时,一般应 与该地区已有的国家控制网或城市控制网 进行联测,至少取得网中一个点的坐标和 该点至另一点连线的方位角,或网中两点 的坐标,作为起始数据,才能进行平面控 制网的定位和定向。
(三)有关名词
• 小地区:不必考虑地球的曲率,对水平角 和水平距离影响的范围。 • 控制点:具有精确可靠平面坐标参数或高 程参数的测量基准点。 • 控制网:由控制点分布和测量方法所组成 的图形或路线。 • 控制测量:为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工 作。
二、平面控制测量
——建立平面控制网,测定各平面控制点的坐标x、y。 按等级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 ;小地区 内布置一级、二级、三级和图根控制 一等三角锁网 ——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基础 二等全面(连续)网 ——形成国家平面控制网的骨干
附合导线小结:
布置附合导线从双定向到无定向,逐渐缺 少定向的已知条件,虽然都能计算出导线点的 坐标,但是点位精度随之降低。双定向附合导 线是在高级控制点下进行控制点加密的最常用 的形式,一般就简称附合导线。
二、导线测量外业工作
导线测量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量 边、测角和联测 (一)、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1 相邻导线点间应互相通视,以便于测角和测边; 2 点位应选择土质坚实,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 器的地方; 3 点位要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进行细 部测量; 4 各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尽量避免相邻边长相 差悬殊。
(二)控制测量分类
按内容分:控制测量可以分为平面控制测量、高 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主要是用来测定点的 平面位置(x,y)。高程控制测量则测定控制点 的高程(H)。
按精度可以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控制 测量;1级、2级、3级及图根控制测量。
按测量方法可以分为:天文测量、常规测量(三 角测量、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卫星定位测量
坐标增量。
已知两点坐标,求解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方位角。
D1, 2
x2
x1 y 2 y1
2 2
x
2 1, 2
y
2 1, 2
1, 2 arctan 2,1 arctan
y 2 y1 x 2 x1 y1 y 2 x1 x 2
arctan
• GPS定位原理
O-XYZ为空间三维坐标系统:待定点A(xa , ya ,za)、B(xb , yb , zb);
S1、S2、S3、S4为空间已知点(卫星)坐标分别 为(x1 , y1 , z1)、(x2 , y2 , z2)(x3 , y3 , z3) (x4 , y4 , z4);
如果测定了A、B点与各卫星的距离Di,就可以 计算A、B点的三维坐标
§7-4 交会定点的计算
如果三角网或导线网里的控制点不能满足测图 和施工的要求时,就需要进行控制点的加密。加密 控制点可以采用交会定点的方法。
目的:根据两个以上控制点的坐标,通过测角或 测边求另一点坐标。
交会定点包括测角交会、测边交会、边角交会、 后方交会等交会定点的方法。
一、测角交会的计算
y1, 2 x1, 2 y1, 2 x1, 2
arctan
已知两点间的水平距离、方位角和起始点坐标,求 解两点间的坐标增量和第二点的坐标。
x1, 2 D1, 2 cos 1, 2 y1, 2 D1, 2 sin 1, 2
x 2 x1 x1, 2 x1 D1, 2 cos 1, 2 y 2 y1 y1, 2 y1 D1, 2 sin 1, 2
23 B 2 180 2
34 23 180 3
4C 34 180 4
CD 4C 180 C
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x 2 x B x B , 2 x3 x 2 x 2,3 x 4 x3 x3, 4 xC x 4 x 4,c y 2 y B y B , 2 y 3 y 2 y 2,3 y 4 y 3 y 3, 4 y C y 4 y 4,c
(二)、导线边长测量 导线边长测量就是距离测量,一般用电磁波测距仪或 全站仪观测,同时将斜距化为平距。用钢尺测量时, 应用经过检定的钢尺往返丈量,并注意尺长改正、温 度改正和高差改正。 (三)、导线转折角测量 导线的转折角是在导线点上由相邻两导线边构成的水 平角
左角 右角 360
(四)、导线的连接测量 导线应与高级控制点进行连测,以便取得坐标和方位 角的起始数据,使导线点的坐标系统与国家或地区相 统一,称为连接测量。连接角和连接边。
三、四等三角网和导线网 根据测区的需要,在二等三角网的基础上进行 加密。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有三角测量、边角测量和导线测量
三角网是将控制点组成连续的三角形,观测所有三角 形的水平内角以及至少一条三角边的长度,根据边角关 系推算其余各边长度,并计算其他各点的坐标。
边角网是观测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全部或若干边长而 计算控制点的坐标。 导线网就是测定相邻控制点间边长,由此连成折线, 并测定相邻折线间的水平角,而计算控制点的坐标
三、高程控制测量
——建立高程控制网,测定各平面控制点的高程H。
主要方法:水准测量
其他方法:三角高程测量、电子全站仪高程测量。 国家水准网等级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 及 为绘制大比例地形图所用的图根水准测量
四、全球定位系统
• 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组成
GPS卫星:24颗卫星发射信号,卫星轨道、时间数 据及辅助资料信息。 地面监控系统:中央控制系统时间同步跟踪卫星 定位。 用户接受设备:接受卫星信号。
测角交会(前方交会):从相邻两个已知点A,B向待定点P 观测水平角α 、β ,用以计算待定点P的坐标。
XA,YA
XB,YB
XA,YA
XB,YB
计算待定点坐标的方法: 1、已知点坐标反算c ຫໍສະໝຸດ B xA yB yA
2
2
AB
arctan
yB yA xB xA
2、待定边边长和方位角计算
β2 βB αAB XB,YB βC
αCD
β1
单定向附合导线 已知B、C的坐标,和直线AB的方位角。对 于单定向附合导线,导线点的坐标可以检核, 但导线的转折角不能检核 。
β2 βB αAB XB,YB βC
αCD
β1
无定向附合导线 已知B、C的坐标,无已知方位角,所以无法计算 导线的定向数据即各导线的方位角
(一)、附合导线计算
1、首先将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填写到表中相应栏里, 已知方位角和已知坐标。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理 始 终 n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