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一些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学习一些基本的汉语拼音和汉字;•学习基本的语文知识,如词汇、句型、语法、修辞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愿意学习语文;•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一》是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共12个单元,包括课文、作文、语文常识、语文实践。

教学内容包括:1.课文,共7篇,包括《荷叶杯与茶杯》、《大帆船和小帆船》、《看电影》、《我贪吃》、《书的力量》、《愉快的一天》、《森林》。

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学生将能够掌握一些基础语言表达供以后的运用。

2.作文,共5篇,包括《做苹果》、《推销员》、《给小朋友拍照》、《写日记》、《广告》。

通过学习这些作文,学生将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语文常识,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段落、修辞等知识点。

4.语文实践,包括听、说、读、写等活动。

三、教学方法本教学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主,兼顾“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其他教学法,使学生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切身感受语言和解读语言的方式。

四、教学过程1.预习(1课时)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师通过拍照片、猜谜语、童谣等方式来引导学生预习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课文(10课时)本节课的重点是教授课文知识点,通过一些合适的表达方式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文。

具体的教学方式包括:听录音训练发音、朗读对比、词语解析、句子拆解等等。

3.作文训练(10课时)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创意和想象,运用所学知识点,写出符合逻辑、连贯、流畅的作文。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计作文练习,让学生在写作中快乐地学习和进步。

六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一 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一 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
课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六年级学生
授课教师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基础学习任务群要求学生写规范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诵读优秀古诗文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安排的交流平台对应本单元语文要素的从画面中想开去,可从生活经验、其他事物联想等角度进行想象.词句段运用涉及排比修辞的表达效果、分号的使用方法以及借助拼音认识地名等实用性知识.日积月累则安排了《过故人庄》
交流平台
教师带领学生,以《草原》《丁香结》为例回顾本单元语文要素——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学生认真倾听,积极回应
是否与教师互动.
5分钟
环节二:
词句段运用1、2题
1、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三句例句,找到相同点,提炼出排比句的特点.并逐句赏析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2、引导分析两句例句中分号的用法,并通过练习单的题目提炼分号的多种用法.
学情分析
1、学生由五年段升入六年段,已有了一定的语言运用基础,学会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学生喜欢展示,掌握了一定的诗歌学习的方式,可通过自主展示的学习方式,发展自己对诗歌朗读的感悟和理解.
2、本学段着重培养学生深度学习和深度思考的高阶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批判性看待问题,使他们的思维在课堂探讨与交流中更为深刻、敏捷、开阔、更具审辨性和独创性.
学生积极思考并应答,完成对应习题.
课堂的回应程度、习题完成的正确度
10分钟
环节三
词句段运用3题
通过出示路牌图片,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识地名,并通过练习单题目加以巩固.同时,拓展如何用拼音拼写自己的名字.
学生积极应答,并完成对应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认识排比句,了解运用排比句的好处。

2.了解分号的用法。

3.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4.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排比句,正确使用分号。

2.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教学难点理解《过故人庄》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授课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对比阅读教学(一)对比阅读,完成练习1.我们来读一读《草虫的村落》这篇文章,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文章中让你印象最深的部分?(黑甲虫回到村子受到欢迎;甲虫音乐家们在大树下演奏;“村民们辛勤劳动”……)2.我们以前还学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蟋蟀的住宅》,同学们还记得吧?谁能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中的什么内容让你记忆犹新?(蟋蟀慎重选择住址;蟋蟀的住宅布置合理;蟋蟀建住宅的时间;蟋蟀建住宅时很辛勤,不怕苦不怕累……)3.现在,我给大家打印了《蟋蟀的住宅》这篇文章,发给大家。

今天我们来把这篇课文和《草虫的村落》放在一起让大家阅读,阅读后完成老师发给大家的表格,好吗?(学生分小组,先自己读文章,然后共同完成表格所填写的内容。

表格内需要学生完成的项目:题目、描写对象、主要内容、写作手法、情感表达、我的发现。

)(二)汇报交流,教师指导1.各小组上交完成的表格。

2.教师评价并指导:(1)两篇文章都是描写昆虫的。

(2)在内容上:《蟋蟀的住宅》主要写了蟋蟀建住宅时的选址、住宅特点、建造时间和蟋蟀辛勤地建造自己的住宅等内容,《草虫的村落》主要写了作者追随黑甲虫一次游历的过程,其中包括甲虫迷路、回到村子、看到甲虫音乐家演奏及劳动等情节。

(3)在写作手法上,《蟋蟀的住宅》是作者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具体写住宅的情形;《草虫的村落》则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拟人手法,把一次神奇的游历写得充满情趣。

(4)情感表达:两篇文章都表达出作者热爱自然、喜欢昆虫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提出要求像刚才这种把两篇文章放在一起阅读的方法叫对比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有很多好处,今后我们要多用这种方法,同学们一定还有许多新的发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下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
(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
(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是个大丰收。)
…………
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几句询问农事中,就在这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农事中。
【出示课件1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指名读
(2)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依依不舍)
(这段话连用了三个“漓江的水真……啊”的句式,强调了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
【出示课件5】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这段话连用了三个“像……那么……”的句式,强调了野花的美丽。)
(二)认识排比,明白作用
1.教师讲解:
【出示课件6】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我们刚才读过的这三段话都是排比。(板书:排比)
2.小组讨论、探究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1)小组讨论,探究排比句的作用。
(2)教师评价总结,明确:
用排比来说理,可以使条理分明;用排比来抒情,可以使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二)想一想,认识分号作用。
1.学生议一议,想一想,分号与逗号、句号有什么不同。
2.教师指导讲解:
【出示课件9】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板书:分号表示并列、转折、承接、因果关系)
分号还可以用来分隔作为列举分项出现的并列短语,或是辞书中同一义项的不同释义。

语文园地一-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初中)教案

语文园地一-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初中)教案

语文园地一-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时段读、写、说、听四项基本语言技能。

2.了解课文背景,理解文章意思,感受文学情怀,提升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能力,加强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协作技巧。

4.能够熟练使用汉语拼音,准确快速地阅读拼音出现的生词和词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主题和中心,并恰当地表述出来。

2.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章的情感色彩。

难点1.掌握“蚕”的相关知识,把握作者通过蚕来表达的意象和情感。

2.增强对唐诗的文化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预习1.请学生完成第一课时的预习,掌握第一课的重要句式和生词。

2.帮助学生了解本文中的“蚕”是什么,让学生聚焦“蚕”,引导学生进行预测,预先构建语文知识体系。

2. 自主阅读1.让整个班级一起朗读课文,帮助学生发现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划下来。

3.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候注意课文的情感,帮助学生从中感受文章的情感。

3. 合作探究1.把学生分为两个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和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让两个小组进行合作分享,了解从不同群体的角度去理解课文。

3.根据学生讨论的内容开展探究课程,并就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展开讨论。

四、课外拓展1.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获得感官的刺激,引发思考和表达。

2.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书籍,深入体验文学阅读带给人的良好体验和思想启示。

五、教学评价1.通过开展课程上的讨论和互动,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2.通过学生自主创作,实现对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学素养的双重评价。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三篇)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三篇)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梳理“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逐步养成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的习惯。

2.学习刻画人物入迷状态的方法,并试着写一写。

3.学习用逐条说明理由的方式,有条理地表达观点。

4.朗读并背诵《春日》,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1.梳理“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逐步养成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的习惯。

2.学习用逐条说明理由的方式,有条理地表达观点。

教学难点1.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和逐项说理的方法。

2.体会诗歌《春日》的意境,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展示与本单元所学课文相关的三幅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习的三篇课文。

二、交流平台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交流平台中几位学习伙伴交流的内容。

学习伙伴1:学习了这个单元,我知道了要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材料。

如,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

学习伙伴2: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如,带着“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读《竹节人》,有关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部分内容,浏览一下就可以了。

学习伙伴3:我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2.教师提出要求:请你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说说你的收获吧!预设1: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预设2:跟阅读目的不相关的材料可以不仔细读。

预设3:掌握“有目的地阅读”策略,逐渐养成习惯。

三、词句段运用1.(1)教师提出要求:下面的句子写出了人对某件事入迷的样子。

读一读,试着写一写类似的情景。

出示课件: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

(2)教师提出问题: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写出人物入迷的样子的?预设:作者运用了“攒着、跺脚拍手、咋咋呼呼、伸长脖子、探过来”这一系列动作描写。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13篇)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13篇)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13篇)篇1: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语文要素】2.体验排比句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3.谈谈分号在句子中的作用,掌握分号的具体用法。

4、了解人名和地名拼音的拼写规则。

5、积累并背诵《过故人庄》,体会诗歌意境,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2、体会排比句的好处,掌握句子中分号的用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重点)2、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说说句子中分号的作用,掌握分号的具体用法。

(难点)一、交流平台:总结阅读方法1、阅读文章,首先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还要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学习本单元课文时,你从哪些内容想开去,又想到了什么呢?2、指名反馈。

预设:(1)阅读的时候,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2)联想也可以围绕课文内容展开。

3、思考:你觉得阅读时用上“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个方法有什么好处?(既可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创造力。

)二、词句段运用:排比句和分号的用法1、(课件出示文中排比句)师:读一读排比句,体会排比句的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自由交流)明确: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好处:(1)加强语势,更有节奏感;(2)能突出所写对象的特点,表达的强烈感情。

如,第二组句子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连用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并列叙述,内容集中,句式整齐,充分表达了对漓江的赞美和喜爱。

2、认识分号并了解分号的用法。

(1)(课件出示第一段话中前一部分)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于文字表达的感觉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掌握其基本意义和用法。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小记者》,其中涉及的重点内容有:•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基本含义;•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用法;•阅读课文并归纳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3. 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3.1 导入新课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向他们提问相关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2 预习教材接下来,我会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教材的预习。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问题,可以根据自己的问题选择性地读教材,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3.3 朗读课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会让学生进行多次朗读课文的练习。

首先,我会带领全班一起读一遍课文,然后分组进行小组朗读。

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4 生字词学习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同时,我会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的基本意义,并通过例句让学生掌握其基本用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我会设计一些小游戏和活动来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3.5 阅读理解在学生熟悉了课文内容后,我会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目来检查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题目既包括选择题,也包括填空题和简答题,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3.6 总结和讨论最后,我会让学生归纳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开展一次全班讨论。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对于课文的独特理解,通过交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讨论、配对练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多次朗读练习,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让他们自己动手参与到学习中。

小学六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过故人庄》。

2.理解诗歌中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初步体会诗中对仗句的特点。

4.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5. 掌握地名、人名的拼写规则。

【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过故人庄》。

2.理解诗歌中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初步体会诗中对仗句的特点。

4.掌握地名、人名的拼写规则。

【教学过程】一、学习词句段运用部分1.出示学生熟悉的路牌,激发兴趣2.引导学生观察地名拼写的特点。

3.交流。

(1)路牌中的路名的拼音全部大写。

(2)地名的拼音全部大写。

(3)地名的拼音没有声调4.老师相机点拨。

还有人姓名的拼音也全部大写。

5.讲解人名的拼写规则,6.学生练习拼写自己的姓名7.巩固练习。

二、学习“日积月累”1.激发情感,谈话导入2.听录音,后学生正确朗读,初步感知3. 按照节奏,练习朗读。

4.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

)5.多媒体依次出示诗句,赏析指导6.再读诗歌,品诗意境点拨1: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看见了什么?(我看见了:青青的山,绿绿的地,清清的溪水和金灿灿的菊花;谷垛堆堆的稻场,郁郁葱葱的菜地;村民们在田间辛勤地劳动着;孩子们在捉迷藏、放牛……)点拨2: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听见了什么?我听见了:鸡在叫:“喔!”“喔!”;鸭在叫:“嘎!”“嘎!”诗人与朋友举杯谈农事,互相祝福……点拨3: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闻到了什么?明确:稻香、菊花香、泥土的气息、大自然的清新空气。

点拨4: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明确:朋友的热情,诗人与朋友之间纯朴的友情,诗人喜爱大自然的激情。

板书:朋友的热情纯朴的友情热爱大自然激情强调:透过诗,你仿佛看、听、闻、感到了什么,用自己的经验去想象诗人的经验,就会品味出诗的意境。

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诗歌讲解】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生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浩叹,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其主旨体现在结尾两句,但诗人的思想又不是简单的表述出来,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体形象,寓教于审美之中。(板书:时光易逝奋发向上)
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这位名人的话,想想其中的意思,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三、朗读并背诵《长歌行》(板书:日积月累《长歌行》)
(1)请学生快速诵读《长歌行》,体会其中意思。
(2)教师简要介绍诗歌意思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教师:
【诗歌意思】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出示课件3】2、结合ppt图片简要介绍以下传统民俗:
♦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包粽子赛龙舟,纪念习俗不可丢。吃炸糕,绣香囊,挂艾蒿,饮雄黄,驱邪除秽有偏方,卫生习惯天天讲。(端阳节,也就是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秀香囊等,在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为了让屈原能够安息,不受鱼类的打扰,人们就想出这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家乡的风俗。(板书:家乡的风俗)

(精)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精)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1.通过回顾本单元课文 , 交流“读进去,想开去”的读书方法。

启发学生懂得:在阅读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联想,体悟文章表达的特点, 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2.能体会排比句的在文章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学习运用排比句把景物写生动、写具体。

3.体会分号的作用,学习分号的用法。

4.认识路牌,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5.背诵并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感受朋友之间的浓浓情谊, 激发学生珍惜同学之间的美好情感。

重点1.回顾本组课文 , 学习“读进去,想开去”的读书方法。

2.体会排比句在文章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感悟古诗《过故人庄》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1.在阅读时 ,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联想,体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 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2.联系生活实际或借助插图理解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感受朋友之间的浓浓情谊。

1.交流平台依据“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这一原则,在“交流平台”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阅读时要‘读进去’ ‘想开去’”,即在阅读中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联想,从课内联想到课外。

2.词句段运用把握教材特点,挖掘课本资源,让学生在诵读、品味、讨论、探究和仿写多个环节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习分号的用法,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享受学习的愉悦,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1)多种形式地朗读,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尝试仿写排比句,把句子写生动、写具体。

(2)通过对比朗读含有分号的句子,体会分号在排比句和说明性文字中不同的用法。

(3)“语文即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路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3.日积月累“日积月累”重在朗读指导 ,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这首诗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熟练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意,领悟朋友之间的浓浓情谊。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园地一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园地一教案完整版

“分号的用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分号的概念、书写和作用;2、掌握分号的基本用法。

教学重点:了解分号的用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概念、写法和作用。

1、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的两个分句。

(有并列、转折、承接和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

2、分号在类别上属于点号的一种,通常写在田字格的左下角。

3、分号表示的停顿时间比逗号长,比句号短,它的作用可以从它的名字看出来,主要用来分清层次。

二、分号的常见用法。

用法一、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例句:漓江的水的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这句话写出了漓江的水的三个特点,而分号的使用体现了句子的内部层次,表明复句内部之间是并列关系。

用法二、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

例句:下列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一)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二)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三)招牌、广告用字;(四)企业事业组织名称;(五)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

这个例子就是表示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的几种情况,表示分行列举之间就用分号。

三、习题巩固。

例题1、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二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在这个习题中阐述了艺术的两个来源分别是理想和幻想,这两者属于并列关系,所以用分号隔开。

例题2:词大致可分三类:(1)小令;(2)中调;(3)长调。

在这个句子中,冒号引出的并列短语小令、中调、长调用于各项内容之间的分项列举,为了使分项的性质显得突出,就用分号隔开。

从上面两句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分号结尾的句子比逗号结尾的句子停顿时间更久,表达意义更多。

因为分号的停顿时间长于逗号而又短于句号。

四、注意事项。

1、如果分句里没有逗号,便不能直接使用分号,应将分号改为逗号。

2、使用了分号的分句、句号、问号和叹号等。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交流平台:阅读文章时,我们要注意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词句段运用: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以及这样写的妙处;说说分号的用法;了解路牌的读音。

3.日积月累: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古诗《过故人庄》。

二、教学目标1.学会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学习排比这一修辞手法,交流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与作用。

3.了解分号的作用,学习正确使用分号。

4.认识路牌,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5.背诵古诗《过故人庄》,感受田园生活的恬静与美好。

三、教学重点1.回顾本组课文,学习“读进去,想开去”的读书方法。

2.体会排比句在文章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感悟古诗《过故人庄》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阅读“交流平台”并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心得。

2.想象《过故人庄》一诗所描绘的画面或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其表达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这一单元,我们走进大自然,触摸了山川湖泊的心跳,领略了自然界的奇妙。

行走在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丰富大胆的想象,体会到了语言的魅力。

这节课,我们就这个话题,谈谈怎样阅读文章。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课文内容,开门见山,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交流平台1.过渡: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阅读文章时,要注意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你能说说从哪些内容想到了什么吗?2.充分交流,打开大胆想象的思路。

(1)阅读文章时,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①交流:阅读老舍的《草原》,读到课文中主客相聚与惜别的内容时,可以联想生活中自己与别人相聚和惜别的情景,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还能联想到老舍的其他作品,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或者联想到其他作者写的有关草原的作品,如《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撒满珍珠的草原》《茫茫的草原》等。

②课件出示拓展内容,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案设计课程名称:语文园地一课时:第二课时年级:六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中的意思,感受文章中的感情。

2. 能够默记好词好句,增强语言感染力。

3. 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思维能力,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情感。

2. 学会默记好词好句。

教学难点:1. 如何感受文章情感。

2. 如何运用好词好句增强语言感染力。

教学准备:教学PPT,课前准备好好词好句的讲解,以及带有情感的朗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播放一些有关山水之美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人们对于自然景观的喜爱之情。

然后向学生出示由苏轼所题的两幅山水画,“黄山怪石图”、“送友人”。

让学生试着去感受这两幅画的情感。

二、讲解(25分钟)(1)默记好词好句教师播放PPT,为学生讲解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要重点强调“芦花深处”、“水云间”、“白虹贯日”。

学生们应该反复朗读这些好词好句,并且扎实默记下来以备复习。

(2)阅读文章,感受文章中的情感。

教师为学生朗读并展示文章,讲解文章的大致情节和主题。

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尝试去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并表达出来。

回答一些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三、练习(20分钟)(1)师生互动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老师可以提问一些情感相关的问题,学生根据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及文中的信息进行回答。

(2)个别回答让一些愿意表达的学生在合适的情境下,介绍自己的感受。

(建议让更多学生发言)四、梳理(5分钟)与学生梳理整个教学过程,重点总结默记好词好句和感受文章情感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好词好句增强语言感染力。

五、布置作业(5分钟)1. 回顾本课重点内容。

2. 默记文章中的好词好句,通过摘抄、背诵等方式加深记忆,提高语言感染力。

3. 适量阅读名家散文及小说,从文中感受情感,实现情感表达。

教学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在于,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情感,学会自己表达出来。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语文园地一》是一套为小学生设计的语文教材,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本文将针对《语文园地一》进行一份教学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本册教材中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包括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等语言要素;理解课文的内容,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积极参与朗读、短文大声朗读、诵读等活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分析不同类型的文本;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认真用心地朗读诵读,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见解。

3.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兴趣和学习语文的习惯;培养学生勇于表达、积极发言、乐于交流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一》教材包括识字、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等丰富的语文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需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来进行,教师应该注意掌握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使学生能够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1. 识字教学通过教学,学生能够掌握自然拼读法规则,学会根据声母、韵母、声调来正确拼读词语;注重学生的识字量,根据课文内容选取有代表性的词语进行教学和复习;注重巩固教材识字,适时巩固当堂所学字词,注重识字量,扎实基础,不求快,但求稳。

2. 词语教学通过教学,学生能够掌握词语的意义,学会正确使用词语;注重学生词语的理解,通过语境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使用;注重词语的拼写和造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听说读写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多种方式下进行语文学习,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也能促进学生的兴趣。

2.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示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

3. 分层次教学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在合适的水平进行语文学习,不至于落下或者感到无所适从。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通用9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通用9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通用9篇)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共九--篇1(1110)字一、教材分析《青山不老》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定决心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我针对以上教材的分析,从三维度出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1、知识能力目标认读生字词,能理解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说说青山不老的意思,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认读、理解词语的意思达到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围绕学习目标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是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沙尘暴时风沙肆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治理就会导致更大的灾难。

《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将荒山变成青山的故事。

二、初步感知,朗读课文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范文3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范文3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范文3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学会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学习排比这一修辞手法,交流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与作用。

3.了解分号的作用,学习正确使用分号。

4.了解路牌的拼音特点,能用拼音正确拼写地名和人名。

5.背诵古诗《过故人庄》,感受田园生活的恬静与美好。

重点难点1.掌握阅读的方法,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掌握排比这一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

3.想象《过故人庄》一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其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阅读本单元的课文,学会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作用,学写排比句。

教学重难点1.学会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能从文章的内容联想到更多,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2.了解排比这一修辞手法,赏析相关例句。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

1.教师提示阅读方法,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它能带给我们丰富的知识,放松我们的身心,陶冶我们的情操。

我们不仅要乐读,还要善读。

怎样做到善读呢?那就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我们在阅读时不仅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还要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

2.以课文《草原》和《丁香结》为例,教导方法。

(1)阅读的时候,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明确: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首先要读懂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在此基础上,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想开去。

比如阅读宗璞的《丁香结》,读懂这篇课文后,我们了解到课文写了丁香花的颜色、形貌、气味和姿态,就可以想想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其他植物,如桂花、梅花、栀子花,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有哪些颜色,有什么气味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情感表达:两篇文章都表达出作者热爱自然、喜欢昆虫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提出要求
像刚才这种把两篇文章放在一起阅读的方法叫对比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有很多好处,今后我们要多用这种方法,同学们一定还有许多新的发现。

(板书:对比阅读《草虫的村落》和《蟋蟀的住宅》)
二、排比教学
(一)观察句式,了解句意。

小组讨论,探究,学生读后,谈一谈自己的发现。

【出示课件3】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这段话连用了三个“我是……”的句式,强调花的作用之大。


【出示课件4】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这段话连用了三个“漓江的水真……啊”的句式,强调了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


【出示课件5】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这段话连用了三个“像……那么……”的句式,强调了野花的美丽。


(二)认识排比,明白作用
1.教师讲解:
【出示课件6】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

我们刚才读过的这三段话都是排比。

(板书:排比)
2.小组讨论、探究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1)小组讨论,探究排比句的作用。

(2)教师评价总结,明确:
用排比来说理,可以使条理分明;用排比来抒情,可以使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板书:作用:说理条理分明、抒情气势强烈、叙事写景形象生动)
(三)练习运用,互评互改。

1.教师出示练习题:
以田野景色为描写对象,写一个排比句。

2.学生互评,教师指导。

把自己写的排比句与同学交换,互相评价,提出合理化的修改建议。

教师从学生作业中抽出一两份作例子,先评价,再讲一讲修改意见。

3.自我修改,力求完美。

学生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修改自己的句子,争取写出一个通顺优美的排比句。

三、分号教学
(一)读一读,注意标点符号。

1.自读自悟,分号常在什么地方使用。

【出示课件7】(1)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
新课教学
二、正确朗读,初步感知
1.请学生自己揣摩,确定怎样读这首诗。

2.学生试读,教师指导:
(1)节奏常识:
①古诗五言句按音节划分一般是:2/2/1。

例如:绿树/村边/合。

②有破读现象时,要按意义划分。

例如:故人/具/鸡黍。

训练:按音节兼顾意义的方法对诗歌进行节奏划分,并说明理由。

【出示课件11】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强调:古诗节奏划分的标准是音节兼顾意义的。

所以,懂字词,说译文是正确划分古诗节奏的关键。

3. 按照节奏,练习朗读。

4.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


三、熟读诗歌,体会含义
1.多媒体依次出示诗句,赏析指导
【出示课件12】“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1)指名读诗句,理解字词:
故人——老朋友
具鸡黍——准备丰盛的饭菜
(2)受到老朋友的邀请,看到这一桌丰盛的饭菜,诗人心情怎样?(开心、高兴)(3)指导读好这句诗句。

【出示课件1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指名读。

(2)把你的体会说说。

(打开窗子,面对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畅饮美酒,闲谈农事。

只有老朋友之间才会谈家常事。


(3)随机理解“桑麻”
(4)看着插图,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一些什么?)
(5)学生自己完成。

(6)交流
(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下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


(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
(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是个大丰收。


…………
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几句询问农事中,就在这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农事中。

【出示课件1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