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针灸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针灸名词解释

针灸名词解释

针灸名词解释针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指的是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以达到调节气血、平衡阴阳、促进人体自愈能力的目的。

下面是对针灸相关名词的解释:1. 针灸:针灸是将细针刺入皮肤和组织中的一种疗法,可以刺激穴位,调动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穴位:穴位是人体上具有特定功能的一些点位,是人体经络传导的关键所在。

针灸疗法就是通过刺激这些穴位来调节、治疗疾病。

3. 经络:经络是中医学术中的概念,指的是人体内部经脉的总称,分为经和络两部分,经是主要的传导通路,络是与经脉相联的小血管和气络。

4. 气血:气血是中医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气是生命力的体现,血则是气的营养载体。

血和气的流通平衡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5. 阴阳:阴阳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观念。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保持阴阳的平衡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

6. 刺络:刺络是指用针刺激人体络脉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络脉来疏通气血、舒展经络,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7. 艾灸:艾灸是中医疗法中的一种,通过燃烧艾草的熏热作用刺激人体穴位,调整气血、散寒祛湿、温阳祛寒。

8. 针刺:针刺即使用针进行刺激,有不同的刺激手法,如捻转、平刺、搓转等,根据需要调节病症,刺激对应穴位。

9. 临床应用:针灸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许多疾病的治疗,如疼痛症状、内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且效果显著。

10. 针灸学:针灸学是研究针灸理论、技术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灸学研究针刺的原理、穴位的选取以及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的影响。

针灸是一门古老而有效的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针灸也得到了更加科学的解释和理论支持,为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针灸学重点(第一部分)

针灸学重点(第一部分)

1.经络: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

是人体功能的反应调控系统。

2.六合:阳经经别合于阳经经脉,阴经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经脉,称“合”。

这样十二经别依据阴阳表里关系分为六组,故称“六合”。

3.标本:“标”原意指树梢,引申为上部,与人体头面胸背的位置相应;“本”原意指树根,引申为下部,与人体四肢下端相应。

4.根结:“根”是经气所引起的根源之处,为四肢末端的“井”穴,结是经气归结之所,在头、胸、腹的一定部位和器官。

5.气街:广义的气衔是指经气纵横汇通的共同道路,即胸、腹、头、胫部是经脉之气聚集循行的部位。

狭义的气衔是指腹股沟处的气冲穴,当股动脉搏动处。

6.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和水谷之海的总称,为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汇聚之所,是指人体气血营卫产生、分化和汇聚的四个重要部位。

7.客主人:即上关穴之异名。

8.马刀侠瘿:此指瘰疬生在颈项或腋下等部位。

生在腋下者为马刀,生于颈项者为侠瘿,两处共有称马刀侠瘿。

9.阳厥:此指足少阳经气阻逆为病。

杨上善注“少阳厥也”,张景岳“本经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出外踝之前,故足外反热,本经从火,故为阳厥。

”阳厥,古病名。

10. 颃颡:同吭嗓.此指喉头和鼻咽部。

喉咙则指下连气管部分。

11.肺系:指连于肺的气管、喉咙等,即呼吸道。

12.臂厥:指前臂经脉所过发生气血阻逆的见症,如厥冷、麻木、疼痛等,可有手太阴肺经或手少阴心经经气逆乱,阴碍气血运行所致的臂部厥冷。

13.骭厥:音(gān),胫骨的古称,指胫部气血阻逆,症见厥冷、麻木、酸痛。

14.心系:是指心与各脏相连的组织。

按:主要指与心连接的大血管及其功能性联系。

15.目系:指眼后与脑相连的组织。

16.踝厥:指膀胱经经脉循行小腿部气血厥逆的见症。

17.漆柴:形容病者面色黄黑无光泽。

18.骨厥:肾主骨,指本经脉所过部出现的证候。

19.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分类——经穴、奇穴、阿是穴。

针灸学试卷(名词解释和简答)

针灸学试卷(名词解释和简答)

针灸学一、名词解释1.横指同身寸2.间接灸3.得气 4.经络 5.运针二、简答题1.简述合谷、丰隆、后溪、阳陵泉、涌泉的归经和定位。

2.试举出四种隔物灸法的名称及其功效。

3.腧穴的主治特点有哪些?4.针灸配穴处方中其配穴方法有哪些?答案一、1.横指同身寸:是当患者第2~5指并拢时,中指近侧指骨间关节横纹水平的四指宽度为3寸,此法又称“一夫法”。

2.间接灸:又称“隔物灸、间隔灸”,即在艾柱与皮肤之间垫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

3.得气: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谓之得气。

4.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路径,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

5.运针:毫针进针后,为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亦称“行针”。

二、1. 简述合谷、丰隆、后溪、阳陵泉、涌泉的归经和定位。

合谷归手阳明大肠经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丰隆归足阳明胃经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约二横指后溪归手太阳小肠经定位:在手掌尺侧,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阳陵泉归足少阳胆经定位: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涌泉归足少阴肾经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趾趾缝纹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2.试举出四种隔物灸法的名称及其功效。

答: (1)隔姜灸:温中、散寒、止呕、解表。

(2)隔蒜灸:消肿、拔毒、散结、止痛(3)隔盐灸:回阳、救逆、固脱(4)隔附子灸:温肾助阳3.腧穴的主治特点有哪些?答: (1)近治作用(2)远治作用(3)双性良性调节作用(4)相对特异治疗作用4.针灸配穴处方中其配穴方法有哪些? 答: (1)按部配穴:下配穴: 前后配穴:左右配穴(2)按经配穴: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

针灸学名词解释汇总

针灸学名词解释汇总

1.局部取穴:是根据每一个腧穴都能治疗局部病证的作用而制定的一种基本选穴方法。

2.邻近选穴:就是在距离病变部位比较接近的范围内选穴。

3.远端选穴:在距离病变部位较远的地方选穴。

4.辩证选穴:是根据病证的性质进行辩证分析,将病证也属于某一脏腑或经脉,然后按经选穴。

5.配穴法:是在选穴的基础上,将具有类似治疗作用的2个或2个以上的腧穴进行组合配伍。

6.按部配穴:是结合身体的一定部位进行配穴的一种形式,以充分发挥腧穴的局部治疗作用和远端治疗作用。

7.局部配穴法:是指病变部位比较明确、局限以及某些器质性病变可以采用局部配穴,以疏调局部经气。

8.上下配穴法:上是指上肢或腰以上,下是指下肢或腰以下;上下腧穴同时结合一起综合使用,就成为了上下配穴。

9.前后配穴:又称“腹背阴阳配穴法”,《内经》称“偶刺”。

此是以身体前后部位所在的腧穴相互配伍的方法。

10.左右配穴法:由于十二经循行左右对称,有的还具有左右交叉的特点,是故治疗时可以选用疾病病位对侧的腧穴配合治疗,故又称“交经繆刺法”。

11.三部配穴法:就是在病变的局部、邻近和远端同时选穴,配伍成方。

12.按经配穴:即按经脉的理论和经脉之间的联系配穴。

常见的有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同名景配穴、子母经配穴、交会经配穴等五种方法。

13.本经配穴:是指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而未涉及到其他经脉脏腑时,应选取本经脉的腧穴配伍成方。

14.表里经配穴: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关系为依据的配伍方法,是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理论制定的。

15.同名经配穴:是在同名经“同气相通”的理论指导下,以手足同名经腧穴相配。

16.子母经配穴:是参照脏腑及十二经脉的五行属性,根据“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制定的配穴方法。

17.交会经配穴:即按经脉的交叉、交会情况来配穴。

18.动留针:在留针时间内,没隔5~10分钟行针一次,谓之“动留针”。

19.五输穴子母补泻法:是根据疾病的虚实性质,结合脏腑、经脉和五输穴的五行属性,虚则补其母穴,实则泻其子穴。

针灸名词解释重点

针灸名词解释重点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得气:古称“气至”,近称“针感”,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谓之得气押手:左手抓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简称“五输”。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同时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临床治疗的刺激点。

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一夫法: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肢的宽度作为3寸。

四指并拢名曰“一夫”,用横指同身寸量取腧穴,又名“一夫法”拔罐法:古称角法。

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淤血,已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刺法:指使用不用的针具或非针具,通过一定手法或方式刺激机体的一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操作方法下合穴:是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腧穴八会穴:是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聚的8个腧穴十四经穴: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二经和任脉、督脉的腧穴奇穴: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阿是穴: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部位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骨度分寸定位法:主要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分度,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一源三支:八脉中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晕厥的现象正经:十二经脉即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的总称,是经络系统得主体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针灸学基本概念术语通典

针灸学基本概念术语通典

针灸学基本概念术语通典一、引言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独特的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来调节机体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针灸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针灸学。

二、针灸学的定义和历史2.1 定义针灸学是一门独特的医学学科,它研究针灸的原理、方法和临床应用,旨在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来调节机体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2 历史针灸学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最早的针灸学著作是《黄帝内经》,它记录了针灸的原理和应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针灸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三、针灸学的基本概念3.1 穴位穴位是针灸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是人体表面上具有一定特征的点位。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有361个主要穴位和数千个次要穴位,每个穴位都有特定的名称和功能。

3.2 经络经络是人体内部的通道,它连接着各个穴位。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有经脉、络脉和深层经络等多种经络系统,它们负责运输气血,调节机体的功能。

3.3 气血气血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是人体内部的重要物质。

气血的运行和平衡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气血的运行和平衡。

3.4 针刺针刺是针灸学的主要方法,它通过将针插入穴位来刺激穴位,以达到调节机体功能的目的。

针刺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直刺、旋刺、提刺等。

四、针灸学的术语4.1 针灸针灸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机体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2 刺激刺激是针灸治疗的核心,它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机体的功能,促进气血的运行和平衡。

4.3 穴位定位穴位定位是确定穴位位置的过程,它是针灸治疗的基础。

穴位定位需要熟悉人体解剖学知识和经络学理论。

4.4 针刺技法针刺技法是针灸治疗的关键,它包括插刺、留针、提刺等不同的操作方法。

不同的疾病和穴位需要采用不同的针刺技法。

五、针灸学的临床应用5.1 疾病治疗针灸学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

《针灸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_202005031850151

《针灸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_202005031850151

I. 经络: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

经为直行的主干,络为侧行的分支。

2膾穴: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同时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临床治疗的刺激点。

臉,本写作 “输”,或从简作“俞”,有传输,输注的含义,言经气传输之意;穴,即孔隙的意思,言经气所居之处。

3. 十二经脉:指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是手三阳,手三阴,足三阳,足三阴的总称。

4. 五输穴: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5个特定臉穴,即“井,荥,输,经,合”穴。

5. 交会穴:两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臉穴,具有治疗本经和交会经脉病症的作用。

多分布于头面、躯干部。

6. 奇经八脉:因与十二经脉不同而别道奇行,包括任、督、冲、带、阴、阳维、阴、阳跷脉7. 直接灸:将大小适宜的艾柱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

8. 剌手:临床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拇、食、中指夹持针槟,其状如持笔,故称刺手。

9. 剌血拔峨:即在应拔罐的部位消毒以后,用三菱针点刺出血或皮肤针叩刺,然后将火罐吸拔于点刺的部位上, 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作用的一种拔罐法。

10. 押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 II. 奇穴: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 证有特殊的疗效。

又称为“经外奇穴”。

12十五络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15条。

称13.间接灸:在艾炷与皮肤之间垫隔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

14闪軽: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再迅速拔住,如此反复多次的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肤潮红、充 血或淤血为度的一种罐法。

15. 特定穴:十四经穴中有一部分臉穴除具有经穴的共同主治特点夕卜,还有特殊的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 号的臉穴。

16. 温针灸:是针灸和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即将针刺入臉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时,将艾 绒倪在针尾上,点燃施灸。

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艾灸的病症。

17. 十四经穴:是指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上的穴位.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和归经,而且有主治本经病 症的共同作用的臉穴。

针灸学

针灸学

针灸学第一名词解释1.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等。

2.奇经八脉: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共8条,故称奇经八脉。

3.一源三岐: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而分别循行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故称一源三岐。

4.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5.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入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

6.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应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经络之气散布所在。

7.五输穴: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5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穴,称“五输穴”,简称“五输”。

8.原穴: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称为原穴,又称“十二原”。

9.络穴: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各有1个腧穴,称之为络穴,又称“十五络穴”。

10.背俞穴:肺脏之气输注于背腰的腧穴,称为“背俞穴”,又称为“俞穴”。

六脏六腑各有一背俞穴,共12个。

11.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又称为“腹募穴”,也有12个。

12.八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会聚的8个腧穴,称为八会穴。

13.八脉交会穴: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8个腧穴,称为“八脉交会穴”,又称“交经八穴”。

14.郄穴: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称为“郄穴”。

共有16个。

15.下合穴: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共有16个。

16.交会穴:两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腧穴,称之为“交会穴”。

17.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折量标准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指寸法。

①中指同身法:以患者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拇、中指屈曲成环行)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

针灸学名词解释

针灸学名词解释

针灸学名词解释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是以经络为基础,运用相关针刺技术和针灸手法进行治疗的一门学科。

下面是针灸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

1. 针刺:针刺是针灸学最基本的治疗手段,通过将医生选择的不同长度和粗细的针具插入特定的穴位上,来刺激和调节人体的经络和脏腑气血的运行。

2. 经络:经络是指在人体内部运行的一种特殊的通道系统,包括经络和络脉。

经络通过呼吸、血液循环等方式将气血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3. 穴位:穴位是经络上特定的点位,也是针刺的目标位置。

针灸学认为,穴位是经络与外部能量交流的通道,刺激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

4. 气血:气血是中医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人体生命活动中的物质基础和能量基础。

气血的充盈和平衡,是保持人体健康和预防疾病的重要保障。

5. 刺激反应:刺激反应是指在针刺过程中,由于刺激穴位导致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反应。

刺激反应的观察可以评估针刺的疗效和调整治疗计划。

6. 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是经络系统中的特殊脉络,包括任脉、冲脉、督脉、脾脉、肝脉、心脉、肺脉和肾脉。

奇经八脉在调节人体阴阳、血气的运行中起着重要作用。

7. 针灸手法:针灸手法是指针刺的具体技术操作,包括插刺、旋刺、点刺、捻刺等。

不同的手法对应不同的疾病和治疗目的,针灸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法。

8. 静心:静心是进行针刺时需要保持的一种心理状态,即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

静心可以提高针灸治疗的效果,也可以帮助针灸师更好地观察和感知病人的反应。

9. 针刺技术:针刺技术是指进行针刺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具体操作技巧,包括插刺的角度、速度、深度等。

良好的针刺技术可以减少病人的痛感,保证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10. 针灸调理:针灸调理是指通过针刺和相应的手法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

针灸调理可以用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也可以改善人体的生理状态。

总之,针灸学是一门包括针刺技术、经络理论、穴位理论等内容的综合性学科。

针灸学名词解释

针灸学名词解释

针灸学名词解释1. 啥是针灸呀?针灸就是用针和灸来治病的方法哟!就像打仗用武器一样,针和灸就是医生手里的厉害“武器”。

比如有人头疼,医生就可以用针灸来帮他缓解疼痛呢,是不是很神奇呀!2. 那穴位又是什么呢?穴位就像是身体上的一个个小开关呀!通过刺激这些小开关,可以调节身体的各种机能呢。

就好比家里的电灯开关,按下去灯就亮了,刺激穴位也能让身体产生反应哦。

比如按揉足三里穴,能让肠胃更舒服呢,你说神奇不神奇!3. 针刺法,哇哦,这可是针灸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呢!就是用细细的针来刺激穴位呀。

就好像在身体这个大地图上精准地找到目标并发起“攻击”。

比如说,有人脖子僵硬,用针刺法扎一扎相关穴位,说不定就能放松下来啦!4. 灸法呢,这可有意思啦!是用艾绒等材料来熏烤穴位哦。

可以想象成给穴位做个温暖的“按摩”。

像有的人容易着凉肚子疼,用灸法灸一灸肚子,就能舒服很多呢,真的很棒呀!5. 经络,这可是针灸的核心概念哟!就像是身体里看不见的高速公路,气血在上面运行呢。

这就好比城市里的交通要道,一旦堵塞就会出问题。

针灸就是来疏通这些经络的呢,比如刺激经络让身体更有活力,是不是很厉害!6. 得气,嘿,这是针灸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感觉呀!当医生扎针或灸的时候,你会感觉到酸、麻、胀等感觉,这就是得气啦。

就像挠痒痒会有特别的感觉一样。

比如针灸时感觉到了这些,就说明起效啦,多有意思呀!7. 补泻手法,这可是个技术活呢!根据病情来决定是给身体“加油”还是“泄气”。

就像给车子加油或放气一样。

如果身体虚弱,就用补法;要是有多余的邪气,就用泻法呢,是不是很有讲究!8. 针灸的适应证,那可多啦!像疼痛、失眠、消化不良等等都可以试试针灸呢。

就像一个万能的工具包,能解决好多问题。

比如说有人长期失眠,针灸也许就能帮他睡个好觉呢,多神奇呀!9. 针灸的禁忌证,这可得注意哦!有些情况是不能针灸的呢。

好比有些地方是不能随便闯入的。

像孕妇的某些穴位就不能随便扎,不然会有危险呢,一定要小心呀!10. 针灸的疗效,哇,真的不容小觑呀!它能调理身体,让我们更健康呢。

针灸学复习题及答案

针灸学复习题及答案

《针灸学》复习题与答案一、名词解释1.经络答案: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路径,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

2.运针答案:运针:毫针进针后,为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与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亦称“行针”。

3.一夫法答案:一夫法:是当患者第2~5指并拢时,中指近侧指骨间关节横纹水平的四指宽度为3寸,此法又称“横指同身寸”。

4.腧穴答案:腧穴:人体脏腑经脉之气在运行过程中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

5.八会穴答案:八会穴:人体的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汇聚之处。

6.骨度分寸法答案:骨度分寸法: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来测量身体各部的长短,并以该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7.一源三歧答案:一源三歧:八脉中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称为“一源三歧”。

8.得气答案:得气:亦称“针感”。

当针刺入腧穴后,通过使用捻转提插等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谓之得气。

9.横指同身寸:答案:横指同身寸:是当患者第2~5指并拢时,中指近侧指骨间关节横纹水平的四指宽度为3寸,此法又称“一夫法”。

10.间接灸:答案:间接灸:又称“隔物灸、间隔灸”,即在艾柱与皮肤之间垫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题1.擅长矫正胎位的是_______、治痰要穴是_______。

答案:至阴、丰隆2. 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分布,纵观全身,其中六条阴经分布于、。

答案:四肢的内侧、胸腹3.行针的基本手法包括、。

答案:提插法、捻转法4.针灸治疗的作用包括疏通经络、、。

答案:调和阴阳、扶正祛邪5.悬灸按其操作可分为温和灸、、。

答案:回旋灸、雀啄灸6. 退热要穴为_________穴;去湿要穴为_________穴。

答案:大椎;阴陵泉7. 肝经与肺经的终止穴分别为_________穴、_________ 穴。

答案:期门;少商8. 针灸治疗原则中清热温寒具体操作原则为_________ 和_________。

针灸名词解释

针灸名词解释

A阿是穴: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无归经,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部位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

B八脉交会穴: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8个腧穴,称为“八脉交会穴|”又称:交经八穴。

C赤白肉际:四肢掌路面与背面交接的边缘。

C刺手:临床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拇,食,中指夹持针柄,其状如持笔,故右手称为刺手。

D得气: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

F肺系:喉咙,兼指气管G骨度分寸法:是指主要依据骨节为标志,将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分寸,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不论男女,老少,高矮,胖瘦均可按一定的骨度分寸在其自身测量。

H横指同身寸: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H寒则留之:即寒性病症的治疗原则是深刺而久留针,以达温经散寒的目的。

J近治的作用:是指腧穴均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临近组织,器官病症的作用。

J交会穴:两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腧穴,称为交会穴。

J季肋:肺下缘,肺下软肋部分。

J角法:即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获,抽气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方法。

L六合:十二经别浅出于头部,在此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阴经的经别合于其想表里的阳经,由此将十二经脉汇合成6组,成六合。

L瘘:即瘘证,是指肢体羸弱无力,不能随意活动或伴有麻木肌肉萎缩一类病症。

L痢疾:是夏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为主症。

L癃闭:排尿困难或小便不通为主症的疾患。

M拇指同身定位法: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

M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又称为腹募穴.六脏六腑各有一个募穴,共12个. P髀枢:又称髀厌,相当于环跳穴处.指髀关节,当股骨大转子处,为环跳穴处P皮内针:是将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肉作较长时间留针的一种方法,又称埋针法。

针灸学名词解释总结

针灸学名词解释总结

针灸名词解释:针灸第一次总结:《内经》;第二次总结:《针灸甲乙经》;第三次总结:《针灸大成》(1)经络:经脉与络脉得总称,就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得通路。

(2)十二经脉: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经得总称。

(3)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阳维脉、阴阳跷脉得总称,就是八条不与十二经脉同行,别道奇行得脉.(4)一源三岐:任督冲三脉同源起于胞中,出于会阴,分别行于人体前后正中线与腹部两侧.(5)十二经别:十二正经离入出合得部分,就是别行深入体腔得支脉。

(6)六合:十二经别按阴阳表里关系在头顶部汇合成六组。

(7)头项寻列缺?阴经治头面部疾病?(8)十五络脉: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肘膝关节以下)(9)十二经别与十二络脉得联系与区别?(10)十二经筋:十二经脉得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得体系。

(11)四海: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得总称。

(12)经络作用: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抵御病邪反应病候、传导感应调与阴阳。

(13)穴位分类: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就是穴。

(14)十四经穴:有固定名称又有明确位置,归属于十四经脉系统得穴。

(15)经外奇穴:有固定名称又有明确位置,但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脉系统得穴。

(16)阿就是穴:无固定名称、位置得压痛点或病变局部及其她反应点。

(17)骨度折量法: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得长度与宽度,定出分寸以腧穴定位得方法。

(18)中指同身寸: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之间距离为1寸。

(19)一夫法:横指同身寸,被取穴者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准,四指宽度作为3寸。

(20)拇指同身寸:被取穴者拇指得指间关节宽度为1寸。

(21)肺系:肺及其相连得组织器官。

(22)上骨:桡骨(23)胃口,胃上部,即贲门(23)臑:上臂(24)客主人:胆经上关穴得别称(24)安页:两目之间凹陷处。

足跗=足背(25)气街:指气冲部,当腹股沟股动脉搏动处。

针灸学(名解)

针灸学(名解)

1、经络:是人体内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2、十二经脉:是结合腑脏、手足、阴阳三方面内容而命名的。

3、手经:循行于上肢的经脉称为手经。

4、足经:循行于下肢的经脉称为足经。

5、阴经:属于脏并在肢体内侧的经脉为阴经。

6、阳经:属于腑并在肢体外侧的经脉为阳经。

7、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

8、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分出,深入体腔联络腑脏器官,沟通表里两经的支9、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连属于筋肉关节的部分。

10、十二皮部:是经络系统在体表的部分,也是经络之气在皮肤所散布的部位。

11、腧穴:是人体腑脏经络气血灌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意为转输,“穴”意为孔隙。

12、十四经穴:是指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腧穴,简称“经穴”。

13、经外奇穴:凡于经穴以外,具有固定名称、位置和主治等内容的腧穴称为经外奇穴,简称“奇穴”。

14、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穴等,因按压其处病人会发出“啊”字而得名。

15、固定标志:指不受人体活动影响而固定不移的标志,即各部由骨节和肌肉所形成的突或凹陷、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

16、活动标志:指需要采取相应的活动姿势才会出现的标志,即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等。

17、中指同身寸:以患者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

18、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

19、横指同身寸: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20、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以特定称号概括的腧穴。

21、五输穴: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五个重要的经穴,分别名为井、荥、输、经合,合称“五输穴”。

22、原穴:是腑脏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十二经脉在四肢各有一个原穴。

23、络穴:络脉从经脉分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叫做“络穴”。

针灸学名词解释

针灸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 原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重要经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称为“原穴”,:2. 散刺法:是针对病变局部周围进行点刺的一种方法,根据病变部位大小的不同,可刺10~20针以上,由病变外缘呈环形向中心点刺,以消除瘀血或水肿,达到活血祛瘀、通经活络的作用 1373.点刺法:针刺前先推按被刺穴位部,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少许,然后用消毒棉球或棉签按压针孔 1374.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的晕厥现象。

在针刺过程中,病人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心慌、汗出、恶心、倦怠,甚至四肢厥冷,神志昏迷,二便失禁。

5.耳穴:是指分布于耳廓上能反应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特定点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有病是,往往会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现局部反应,如压痛、结节、变色、导电性能等。

6.目系:眼球后方与脑相连的组织。

亦称眼系7.背俞穴:是指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

背俞穴都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大体上依脏腑所处的位置的高低和上下排列。

背俞穴在临床上主要是以诊察和治疗与其相应的脏腑病变。

8.腨:,人体部位名,小腿肚子:“刺~入二寸9.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

10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因皮损状如蛇行,故名蛇串疮;因每多缠腰而发,故又称缠腰火丹11.舌本:人体部位名。

即舌根12.灯草灸:用灯心草,一端浸油后点燃,迅速点按相应腧穴以治疗疾病的灸法。

13. 目锐眦:人体部位名。

目锐眦又是目外眦。

指外眼角13. 目锐眦14.奇经八脉: 是指十二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挢脉、阳骄脉、阴维脉、阳维脉。

奇者,异也。

因其异于十二正经,故称“奇经”。

针灸

针灸

8、我国最早的针灸模型是由( 北宋 )时期的医家( 王惟一 )设计铸造的。
9、灸法最早盛行的时期是(隋唐 ) .
10、( 元 )代 (滑伯仁 )于公元1341年著( ) ,将十二经脉、任、督二脉合称十四经脉。
11、明代针灸家的代表作是(《针灸大成》 ),由 ( 杨继洲 )编撰。
4、后世称为针经的书是(《灵枢》 )。
5、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是(《针灸甲乙经》 )。由(晋 ) 代( 皇甫谧 ) 编著。
6、( 唐 )代著名医家(孙思邈 )在其著作( 《备急千金要方》 ) 中绘制了“名堂三人图 ”,还创用阿是穴和指寸法。
7、北宋著名的针灸学家(王惟一 )于1026年撰成 (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并刻于石碑上供人们参抄拓印。
一、名词解释
1、腧穴——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它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术部位。
2、经穴——是指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循行线上的腧穴,有固定的名称、位置和归经,有主治本经病证的共同作用,是腧穴的主要部分。
3、奇穴——又名“经外奇穴”,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列入或不便列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包括近代发现认可的新穴)。此类穴位主治作用较单纯,多数对某些疾病有特殊的疗效。
63、《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 阳)秘,精神(乃)治” .
64、经络的作用:沟通(内外 ) ,网络(全身 )。
65、经络的作用:运行(气血 ) ,协调( 阴阳 )。
66、经络的作用:抗御(病邪 ),反映(病候 )。
67、经络的作用:传导(感应 ),调整(虚实 )。
22、活动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即需要采取相应的活动姿势才会出现的标志。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十四经穴:凡归属于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的腧穴,称为十四经穴,简称经穴。

2.阿是穴:(又称无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等)一类腧穴既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位置,而是根据压痛点或其他反应作为针灸施术部位。

3.针感:得气是指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又称针感。

4.灸法:是指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在人体一定的部位,点燃后熏灼、温熨,通过经络的传导,调节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5.滚法:以掌指、拳面和小鱼际尺侧着力于患者体表的一定部位上,运用前臂的旋转与腕关节的屈伸外旋运动,在人体体表的一定部位上作往返滚动的一种手法。

6.膏摩:在人体体表作按摩时,涂上中药制成的膏,使药物和手法的作用相得益彰。

问答题:1.阐述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其中足三阴经是内踝上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太阴交出厥阴在前。

2.阐述针刺注意事项:(1)过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体质虚弱者,宜卧位,针刺手法不宜过强。

(2)怀孕不宜针刺小腹部,腰骶部腧穴,禁刺三阴交、河谷、昆仑等活血通经的腧穴;经期除调经外,不应针刺。

(3)小儿面门未闭合是,头顶部腧穴不宜针刺。

(4)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5)颈、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大幅度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留针。

肝脏肿大、心脏扩下、肺气肿等更应注意,严格掌握针刺角度和方向。

(6)眼区和颈部、脊椎部的腧穴,必须熟练掌握其操作手法。

(7)尿潴留者针刺小腹部的腧穴,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而出现意外事故。

(8)自发性初学或损伤后初学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3.阐述施灸禁忌:(1)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不宜使用直接灸。

对关节活动部位不宜化脓灸,以免化脓溃破,不易愈合,甚至影响功能活动。

(2)凡实证,热证(不论外感高热或阴虚发热),不宜用灸法。

针灸学:针灸学

针灸学:针灸学

针灸学:针灸学1、名词解释郄门正确答案:郄,孔穴的通称,又指郄穴。

门,出入通达之处。

为手厥阴经之郄穴,又如本经各穴之门户。

可与阴郄互参。

2、名词解释幽门正确答案:幽,幽深,隐蔽;又指地气。

门,出入通达之处。

(江南博哥)指穴处犹如胃气之门户及足少阴经气深藏与出入之处也。

3、名词解释曲骨正确答案:曲骨,古解剖名。

穴在曲骨上缘,骨穴同名。

耻骨上缘其形弯曲,故古称为曲骨或屈骨。

穴正当曲骨上缘之中央,即名为曲骨,一名为屈骨。

4、配伍题气郁化火型郁证,在主方的基础上加()。

痰气郁结型郁证,在主方的基础上加()。

肝气郁结型郁证,在主方的基础上加()。

A.心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B.曲泉、膻中、期门C.通里、心俞、三阴交、太溪D.行间、侠溪、外关E.丰隆、阴陵泉、天突、廉泉正确答案:D,E,B5、单选患者,女,45岁。

在针刺中,突然出现头晕目眩,多汗,四肢发冷,脉沉细。

应首选的处理方法是()。

A.停止针刺,立即起针B.速饮糖水C.针刺百会D.针刺人中E.灸足三里、关元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当在临床针刺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头晕目眩,多汗,四肢发冷,脉沉细等晕针现象时,医者应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取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

故本题选A。

6、配伍题大敦主治()。

行间主治()。

A.疝气B.月经过多C.头痛眩晕D.阴痒E.咳嗽正确答案:A,C7、名词解释听宫正确答案:听,指耳的功能。

宫,王者之所居。

穴在耳前,意为此乃管理听力的高贵之处。

8、名词解释四渎正确答案:四,数名。

渎,水之大川。

四渎,星座名。

古称江淮河济为四渎。

指穴如四肢经气运行之川渎也。

三焦乃决渎之官,为水道之所出,手足少阳上下同气,故上肢有四渎,下肢有中渎。

9、配伍题内庭穴的定位是()。

行间穴的定位是()。

A.足背,第 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纹头上凹陷处B.足背,第3、4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纹头上凹陷处C.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D.足背,第1、2趾间的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E.足背,第1、2趾间的趾蹼缘上方纹头处正确答案:C,E10、单选患者,男,35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一源三歧:任、督、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又有各自的循行路线(分别循行于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

2.交会穴:两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腧穴,称为交会穴。

3.耳针:是在耳廓穴位上用针刺或其他方法进行刺激,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4.间接灸: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

5.一夫法:令患者食、中、无名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6.八脉交会穴: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8 个腧穴。

7.原穴:脏腑原气输注、经过、留止的部位,共有12个。

8.得气:亦称“针感”。

当针刺入腧穴后,通过使用捻转提插等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谓之得气;医者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患者针下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可沿着一定的部位向一定的方向扩散传导。

9.下合穴:指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腧穴。

10、原络配穴法:是指先病经脉的原
穴和后病的相表里的经脉络
穴相配合的方法。

11、五输穴:十二经脉中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穴。

12、行针:毫针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

13.横指同身寸: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14.特定穴: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经穴。

15.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

16.瘢痕灸:灸治时将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并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

17.循法: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循按。

18.刺手: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拇、食、中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持笔,。

19.押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左手为“押手”。

20.郄穴:各经脉在四肢部经气深聚的部位。

1.配穴法(1)按经脉配穴法
本经配穴法:胃火牙痛取足阳明胃经颊车,远取该经内庭;
表里经配穴法:风热咳嗽选肺经的尺泽和大肠经的曲池、合谷;
同名经配穴法:阳明头痛取手阳明的合谷配足阳明的内庭;
子母经配穴法:肺虚咳嗽,选肺经穴,配用脾经的太白和胃经的足三里。

(2)按部位配穴法:
上下配穴法:胃脘痛可上取内关,下取足三里;
前后配穴法:膀胱疾患,前取中极,后取膀胱俞;
左右配穴法:胃痛可选双侧足三里、梁丘等;
远近配穴法:牙痛选局部颊车和远道的合谷、内庭相配。

2.①指切进针法:适宜于短针及骨骼
和血管旁的穴位,如太渊。

②挟持进针法:适用于长针及肌肉丰
厚处的穴位,如环跳。

③提捏进针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
位,特别是面部腧穴的进针,如印
堂。

④舒张进针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
位,如老人腹部腧穴的进针,如老
人腹部的关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