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训诫,长记于心

合集下载

文昌帝君训诫十条

文昌帝君训诫十条

文昌帝君训诫十条文昌帝君训诫十条
一、戒淫行:
未见不可思
当见不可乱,既见不可忆
于处女寡妇尤宜慎
二、戒意恶:
勿藏险心,勿动妄念
勿记雠不释,勿见利而谋
勿见才而嫉,貌慈心狠者尤宜慎
三、戒口过:
勿谈闺阃,勿讦阴私
勿扬人短,勿设雌黄,勿造歌谣
勿毁圣贤,于尊亲亡者尤宜慎
四、戒旷功:
勿早眠迟起
勿舍己耘人,勿为财奔驰
勿学为无益,勿见异思迁
身在心驰者尤宜慎
五、戒废字:
勿以旧书裹物糊窗
勿以废文烧茶拭桌,勿涂抹好书
勿滥写门壁,于途中秽间尤宜慎
六、敦人伦:
父子主恩~尤当谕之以义
君臣主敬~尤当引之以道
兄弟相爱~尤当勉之以正
朋友有义~尤当劝之以诚
夫妻相和~尤当敬而有别
七、净心地:
玩古训以惩心,坐静室以收心,
寡酒食以清心
减嗜欲以养心,悟至理以明心。

八、立人品:
敏事慎言,志高身下,
胆大心小,救今从古,
弃邪归正,思君子之九思,
畏圣人之三畏,尤当不恤人言。

九、慎交友:
始终不怠,内外如一,
贵贱不仁,死生不异,
功过相规,
化夷惠而师孔子,绝奸狂而交中正,尤当立身为万世友
十、广教化:
遇上等人说性理,
遇中等人说因果,
多刻善书多讲善行,
尤当攻邪崇正,以卫吾道。

大人注意言行身教的古人语录

大人注意言行身教的古人语录

大人注意言行身教的古人语录大人注意言行身教的古人语录大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承担着教育、引导和责任的重任。

他们的言行举止不仅对自己有影响,更能对后代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古代,众多的哲人、文人、政治家和思想家都留下了一些宝贵的语录,以警示大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身教。

以下是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古人语录。

1. 孔子:“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这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观点。

他认为大人应该注重的四个方面是:文化修养,品行表现,忠诚于职责,信守承诺。

这些方面都是大人应该注意的重要方面。

2. 荀子:“身先而言从,和而不流,严以使气,宽以达情。

”荀子认为大人身体力行地去做,言行一致,和谐而不偏激,严格但不威胁,宽容平和而能理解他人的感情。

大人的言行身教要体现这些品质。

3. 关羽:“人能知人,方为人杰。

”这是关羽在《三国演义》中的名言。

大人应该能够识别他人的优点和缺点,知道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才能算得上是一个杰出的人。

4. 曹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曹操在《短歌行》中写下了这句诗。

大人要懂得交朋友,广交善友,建立起自己的人脉,让天涯远方的人也能够感到亲近。

5. 刘备:“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刘备在《三国演义》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大人要珍惜与家人的关系,将家人放在首要的位置。

家庭关系良好的大人才能在事业上更加有动力。

6. 孙子:“智者尚志,仁者尚利。

”孙子在《孙子兵法》中提到智者追求的是高尚的志向,仁者追求的是利益。

大人要有坚定的目标和追求高尚的品质。

7. 杨贵妃:“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杨贵妃在《白头吟》中写下了这首诗。

大人要有高昂的斗志和奋斗的激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8. 王安石:“兴邦以修道,危身以安家。

”王安石在《答刘满庭书》中写下了这句诗。

大人要明白国家的兴旺需要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自律,只有自己的身心健康,家庭才能够安定幸福。

9. 鲁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鲁迅在《论雷峰塔的“白话”》中写到了这句话。

《庭训格言》

《庭训格言》

《庭训格言》《庭训格言》清康熙序钦惟皇考圣祖仁皇帝,性秉生安,道参化育。

临御悠久,宇宙清宁六十载。

圣德神功,超越万古。

凡为史臣所记注,黎献所睹闻者,固已备编于《实录》。

宝训珍藏于金匮琅函,矞矞皇皇,盛矣大矣。

朕曩者偕诸昆弟侍奉宫庭,亲承包笑,每当视膳问安之暇,天颜怡悦,倍切恩勤。

提命谆详,巨细悉举。

其大者如对越天祖之精诚,侍养两宫之纯孝,主敬存诚之奥义,任人敷政之宏猷,慎刑重谷之深仁,行师治河之上略,图书经史礼乐文章之渊博,天象地舆历律步算之精深,以及治内治外,养性养身,御射方药,诸家百氏之论说,莫不随时示训。

遇事立言,字字切于身心,语语垂为模范。

盖由我皇考本生知,而加以好学;圣由天纵,而益以多能。

举天地间万事万物之理,融会贯通,以其得之于心者,宣为至教。

视听言动,悉合经常;饮食起居,咸成规度。

而圣慈笃挚,启迪周详,涵育薰陶。

循循善诱,朕四十年来,袛聆默识,夙夜凛遵,仰荷缵承,益图继述。

追思畴昔天伦之乐,缅怀叮咛告戒之言,即历历在心,尚洋洋其盈耳,谨与诚亲王允祉等,记录各条,萃会成编,恭名为《庭训格言》。

于戏!圣谟弘远,包涵无际。

以今所记,揆昔所闻,仅存什一于千百,阙略甚多,实深愧悚。

然而是编也,文辞精要,意旨深长,苟能引伸而扩充之,则片言能含众义,只字可括千言。

虽卷帙简约,而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道,罔弗兼该。

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传,一以贯之矣。

爱奉秘集,寿之琬琰,以昭垂于亿万世。

《书》曰:“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

”《诗》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

”勋哉!后嗣格循祖训,念兹罔软,受益靡穷。

世世子孙,尚其永久敬承哉!谨序。

雍正八年四月初一日御笔四库全书提要《庭训格言》一卷,世宗宪皇帝追述圣祖仁皇帝天语,亲录成编,凡二百四十有六则,皆《实录》圣训所未及载者。

盖我世宗宪皇帝,至孝承颜,特蒙眷注。

宫闱问视之暇,从容温谕,指示独详。

而帝德同符,心源默契,聆受亦能独契。

故绎旧闻,编摩宝帙,敷由皇极,方轫六经,粤考三皇五帝以逮于禹汤文武,其佚文遗教,散见于周秦诸书,而纪录失真,醇疵互见。

古人100句家规家训值得收藏

古人100句家规家训值得收藏

1、不以身尊而骄人,不以德厚而矜物。

译文:不能因为身份尊贵就骄慢待人,不能因为恩德广厚就居功自傲。

2、辱人以不堪必反辱,伤人以已甚必反伤。

译文:羞辱别人,到了不堪忍受的地步,必然会使自己受到侮辱;伤害他人太深,到了超过极限的程度,激怒对方,定会自己反遭伤害。

3、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译文:路途虽然遥远,但是只要一直走,终将会达到目的地,事情虽然很难,但是只要去用心做,那么必定会成功。

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译文: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图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自身端正,不用命令就会遵行,自身不端正,虽发命令不会听从。

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译文:学业可以因为勤奋而精通,但也可以因为嬉戏玩耍而荒废,做事因为反复斟酌思考而成功,但也可以因为粗心大意而失败。

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年轻时不懂得早点勤奋学习,到老时才后悔没有读很多书。

8、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译文: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结果。

福与祸并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

9、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译文:喜欢一个人要能知道他的缺点,憎恶一个人要能知道他的优点。

1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重他。

11、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译文:与其他人在一起相处时要谨慎说话,而自己独处时要防止胡思乱想。

12、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译文:什么是富贵和贫贱,人很难称心如意的,只要内心懂得知足就是满意。

13、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译文:言语过多说错话,就容易招惹是非,争强好胜欲望多,就会烦恼不断。

14、有钱常备无钱日,安乐须防病患时。

译文:有钱时要时常防备没钱的日子,健康快乐时要提防生病的时候。

15、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译文:常常要把拥有的时候,想到没有的日子,不要在条件不好之时,当成条件优越的时候那样去浪费。

古代训蒙

古代训蒙

古代训蒙洞学十诫一曰立志卑下谓以圣贤之事不可为。

舍其良心,甘自暴弃,只以工文词、博记诵为能者。

二曰存心欺妄谓不知为己之学。

好为大言,互相标榜,粉饰容貌,专务虚名者。

三曰侮慢圣贤谓如小衣入文庙及各祠。

闲坐嬉笑及将圣贤正论格言作戏语。

不盥栉观书之类。

四曰陵忽师友谓如相见不敬,退则诋毁。

责善不从,规过则怒之类。

五曰群聚嬉戏凡初至接见之后,虽同会亦必有节,非同会者,尤不可数见。

若群聚遨游、设酒剧会、戏言戏动,不惟妨废学业,抑且荡害性情。

六曰独居安肆谓如日高不起,白昼打眠。

脱巾裸体,坐立偏跛之类。

七曰作无益之事谓如博奕之类。

至于书文,虽学者事,然非今日所急,亦宜戒之。

八曰观无益之书谓如老、庄、仙、佛之书及《战国策》、诸家小说、各文集,但无关于圣人之道者,皆是。

九曰好争凡朋友同处,当知久敬之道,通财之义。

若以小忿小利辄伤和气,与途人无异矣。

十曰无恒夫恒者入圣之道。

小艺无恒,且不能成,况学乎?在院生儒,非有急务,不宜数数回家。

及言动课程,俱当有常,毋得朝更夕变,一作一辍。

钱氏家训家庭篇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

内外六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

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

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

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

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社会篇信交朋友,惠普乡邻。

恤寡矜孤,敬老怀幼。

救灾周急,排难解纷。

修桥路以利人行,造河船以济众渡。

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

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

不见利而起谋,不见才而生嫉。

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

国家篇执法如山,守身如玉。

爱民如子,去蠹如仇。

严以驭役,宽以恤民。

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

《李氏宗规家训》

《李氏宗规家训》

《李氏宗规家训》《李氏宗规家训》《李氏祖训》孝顺父母人之百行,莫大于孝,家庭中有善事父母、克供子职者,理合褒嘉,呈请给匾,以旌孝行。

训敬老尊贤高年、硕望、模范,具为国家,且有优待之典,族姓可无推财富之文?今与子姓约,尚敬礼之,毋或敢忽。

训和睦亲族子姓蕃衍,皆祖宗一脉分形之人,忍膜外亲乎?凡我族人尚笃亲亲之谊,方不愧为望族。

训勤读诗书报国荣亲,诗书之泽甚大,凡我子姓,有志诵读者,品行文章,著力砥励,或列广序,或掇巍科,非特祖有光,亦副族人之望。

训诚实正业农、工、商贾,各有专业,孰本务实,乃克有成,凡我子姓,宜执其业,实其职者,方为克家令嗣。

训早完钱粮钱粮为惟正之供,输纳产臣民之人,凡我族人,宜各早完,毋累亲族。

《李氏家训》敦孝弟诗云明发书言天显是知孝弟两端,诚有不可臾须离者。

惟古人服劳奉养,必将以孺慕诚敬之意,徐行后长更承以负剑辟咡之文,当把孝弟一念,时时提醒。

苟于亲不能孝,是此生之大德已亏,于长不能弟,将终身之要道安在?况风木遗憾而有追思不及之叹,阅墙致变,更有外禦其侮之情,岂我昆仲不加猛省?存仁义古人方长不拆,所以养仁;见利不苟,所以养义。

不但鳏寡孤独,即昆虫草木皆有怜悯之意;不但万赀千贯,即一丝一介常怀廉潔之心。

每见有一等人,忘恻隐羞恶之良,任情残忍縱欲贪戾,及至灭理犯分,犹洋洋自为得意。

庸钜知巨族式微,世家渐替,皆由此不仁不义基之也。

凡我宗族,可不畏诸。

全忠信忠信两字,乃存心之本,涉世之要。

是何人可少?亦何时可离?所以古人行,己无诈无虞,勿二勿三,惟恐人谋不忠,已诺弗信。

近世习于浇漓,入于偷薄,自谓可以愚人,岂知人不可愚,徒自诳耳。

凡我宗族共宜鑑诸。

承祖业祖宗之所以贻厥子孙者,凡几经苦志劳心,始有此今日。

所望后人世世相承,无损堕也。

为肖子贤孙者,祖宗所留遗,爱恤如珍,而父书母器,尤倍加恭敬焉。

有等子孙,轻易前谟,罔念创造之难,怠弃先烈弗书守业之艰,既视产业如糞土,尤置诗书于高阁,心贪花酒,置身狼狈,妻诟其面,子衅其形,玷辱祖宗,贻羞乡里,良可痛也。

曾氏遗训

曾氏遗训

曾氏遗训余通籍三十余年,官到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

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则心安。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

人无一内疚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则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

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功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已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

聪明睿智,皆由此出。

庄敬日强,安肆日偷。

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怠,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三曰求仁则人悦。

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出一源。

若但知私已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背而失之矣。

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

读书学古,粗知大意,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

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

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四曰习劳则神钦。

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

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

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长才识。

为天下计,则必已饥已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

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

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是以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曾氏遗训,在曾家的作用在他死后便显现了出来。

曾国藩的父亲曾书麟育有五子四女。

姐姐责罚妹妹训诫古风

姐姐责罚妹妹训诫古风

姐姐责罚妹妹训诫古风摘要:一、引言1.介绍故事背景2.描述姐姐和妹妹的关系二、姐姐的责罚1.原因:妹妹犯错2.方式:训诫和鞭打三、妹妹的训诫1.原因:认识到错误2.方式:倾听姐姐的教诲四、古风的体现1.家庭观念2.教育方式五、结论1.家庭关系的启示2.对现代教育的思考正文: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长姐如母,有着极高的地位。

她们不仅要照顾弟弟妹妹的生活起居,还要肩负起教育他们的责任。

这里就有一个关于姐姐责罚妹妹训诫的古风故事,体现了当时家庭观念和教育方式。

在一个宁静的小村庄里,住着一家四口。

姐姐名叫若涵,今年十五岁,聪明懂事,负责照顾妹妹若瑜。

妹妹若瑜今年十岁,活泼好动,有时会调皮捣蛋。

这一天,若瑜犯了错,姐姐若涵决定给她一个教训。

傍晚时分,若涵把若瑜叫到房里,神情严肃地责问她:“你为什么要偷隔壁王大娘家的鸡蛋?这样做对吗?”若瑜低着头,红着脸,小声地说:“我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敢了。

”若涵决定以古风的方式教育妹妹,于是拿出家法——一根藤条,严肃地说:“既然你知道错了,那就罚你二十大板,让你长长记性。

”若瑜虽疼得直哭,但心里明白,这是姐姐为了她好。

在姐姐的责罚之后,若瑜深感痛苦和愧疚。

她明白自己的错误,也明白姐姐的用心。

当晚,若瑜主动找到姐姐,请求她教诲。

若涵见妹妹真心悔过,便耐心地教导她为人处世的道理。

在姐姐的训诫下,若瑜渐渐明白了事理,变得更加懂事。

这个故事体现了古风的家庭观念和教育方式。

在古时候,家庭观念非常强烈,长姐如母,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姐姐对妹妹的责罚,既是为了纠正她的错误,也是为了教育她如何做人。

而妹妹在受到责罚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姐姐的教诲。

这种家庭观念和教育方式,对现代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在现代社会,家庭关系日渐疏离,很多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导致孩子性格骄纵。

通过这个古风故事,我们可以反思现代家庭教育的问题,重新审视家庭观念和教育方式。

家长应该学会适度放手,让孩子在挫折中成长,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训曰:凡人于无事之时,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则自然事不生。

若有事之时,却如无事,以定其虑,则其事亦自然消失矣。

古人云:“心欲尋而胆欲大。

”遇事当如此处也。

训曰:今天下承平,朕犹时刻不倦勤修政事。

前三孽作乱时,因朕主见专诚,以致成功。

惟大兵永兴被困之际,至信息不通,朕心忧之,现于词艱。

一日,议政王大臣入内议军旅事,奏毕佥出,有都统毕立克图独留,向朕云:“臣观陛下近日天颜稍有忧艱。

上试思之,我朝满洲兵将若五百人合队,谁能抵敌<不日永兴之师捷音必至。

陛下独不观太祖、太宗乎<为军旅之事,臣未见眉颦一次。

皇上若如此,则懦怯不及祖宗矣。

何必以此为忧也。

”朕甚是之。

不日,永兴捷音果至。

所以,朕从不敢轻量人,谓其无知。

凡人各有识见。

常与诸大臣言,但有所知、所见,即以奏闻,言合乎理,朕即嘉纳。

都统毕立克图汉仗好,且极其诚实人也。

训曰:凡人孰能无过<但人有过,多不自任为过。

朕则不然。

于闲言中偶有遗忘而误怪他人者,必自任其过,而曰:“此朕之误也。

”惟其如此,使令人等竟至为所感动而自觉不安者有之。

大凡能自任过者,大人居多也。

训曰:凡人于事务之来,无论大尋,必审之又审,斱无遗虑。

敀孔子云:“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诚至言也!训曰:凡天下事不可轻忽,虽至微至昐者,皆当以慎重处之。

慎重者,敬也。

当无事时,敬以自持:而有事时,即敬之以应事物:必谨终如始,慎修思永,习而安焉,自无废事。

盖敬以存心,则心体湛然。

居中,即如主人在家,自能整饬家务,此古人所谓敬以直内也。

《札记》篇首以“毋不敬”冝之,圣人一言,至理备焉。

训曰:王师之平蜀也,大破逆贼王平藩于保宁,获苗人三千,皆释而归之。

及进兵滇中,吴世穷蹙,遣苗人济师以拒我。

苗不肯行,曰:“天朝活我恩德至厚,我安忍以兵刃相加遗耶<”夫苗之犷<不可以礼义驯束,宜若天性然者。

一旦感恩怀德,不忍轻倍主上,有内地士民所未昐能者,而苗顾能之,是可取之。

子舆氏不云乎:“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古代家训中对子弟读书的训诫

古代家训中对子弟读书的训诫

这学期开了《中国家训文化》这门课,通过几个月的学习,对家训文化的研究状况、家训文化中部分文献的一些内容及思想都有了一些简单的了解。

家训文化内容很多,一般都是通过诗词、书信、箴言、家谱、宗祠等形式,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读书为人、婚姻家庭、待人接物等各个方面对子弟进行教育,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教子经验。

在古代,读书无论对子弟还是对整个家族来说都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不学不知道,玉不琢不成器,读书是一个人能否成器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家族社会地位的重要保证。

因此,在古代家训中,有关训诫子弟读书的内容很多。

这里就主要从古人训诫子弟读书方面探讨古代家训文化。

在论及古人读书的时候,长期以来都有不少误解。

一提起读书,很容易就联想到光宗耀祖、升官发财等字眼,以及“头悬梁,锥刺股”诸如此类孜孜以求的例子。

而实际上,这些看法是很不客观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晚清讽刺小说的影响造成的。

从流传下来的古代家训文献来看,古人对子弟读书的训诫即使在资讯科技发达的今天依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甚至在更大程度上体现了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

首先,古代家训中训诫子弟读书并不仅仅是为了子弟入仕,而在更大程度上是通过训诫子弟读书教导子弟做人的道理,修身是第一位的,仕进则处于第二位。

比如在《论语?季氏》中有这样的记载: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曰:不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

鲤趋而过庭。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

在《论语?阳货》中又有这样的记载:xx 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而立也与。

这是孔子在庭院里教育儿子的一段话,他教育儿子要努力学习代表古代文化精华的《诗》、《礼》、《周南》、《召南》等,希望儿子先在文章和道德上有所建树,再去干出一番事业。

再如明代的孙奇逢在《孝友堂家训》中写道:“士大夫教诫子弟,是第一要紧事,子弟不成人,富贵适以益其恶;子弟能自立,贫贱益以固其节。

古人训诫子言八十句代代传

古人训诫子言八十句代代传

古人训诫子言,八十句代代传国学经典世代传承,圣贤智慧取之不尽,古为今用仍不过时,诗词歌赋警句名言,累积学识陶冶性情,修身立德处世智慧,只言片语言简意赅,寓意绵长人生哲理。

1、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语出:《尚书》句解:为名为利玩弄别人就是缺德;沉迷于个人的浅薄喜好就会失去人生志向。

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语出:《治家格言》句解:在生活中,一粥一饭,一件半衫都不要轻易浪费,应当明白这些都是来之不易。

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语出:《增广贤文》句解:羊羔吃母乳都是跪着以示感恩,母鸦老了小乌鸦懂得衔食喂母,为人子女理当懂得尽孝。

4、有容,德乃大。

语出:《尚书》句解:心怀宽阔的人可容人,可容事,这就是高尚的道德。

5、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装。

语出:《治家格言》句解:家里雇佣人不必讲究美貌,自己的妻子最好不必穿着暴露打扮妖艳,居家过日子讲究低调。

6、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出自《治家格言》句解:偏听妇家之言而伤害了骨肉亲情,不是男人汉所为,重钱财而不善待父母,不配为人子。

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语出:《孟子》句解:人在困难时也必须洁身自好注重品德,在富有时也要顾济贫困多做慈善。

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语出:顾炎武句解:国家要想兴旺发达不致落后衰败,这是每个国人的责任。

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语出《劝学》句解:年轻时不明白学习的重要,到老了就会后悔,再来学习为时已晚。

10、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语出:《警世通言》句解:一个人再有能力也不必在人前显摆自夸,比你厉害的人肯定还有。

11、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

句解:做人做事留点余地,春风得意时要懂得知足,不要得寸进尽。

1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语出:朱熹句解:读重要的书,不但要用心思考,还要用认真细看,平时还要多读,这样才能读的明白透彻。

13、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古代人是怎么样教育孩子的

古代人是怎么样教育孩子的

古代人是怎么样教育孩子的作为家长,大家都会遇到一个同样的问题,就是孩子的教育。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父母面对如是种种,往往困于其中而不得其解。

此时,不妨学学古人的教子之道。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古代人教育孩子的方法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古代人教育孩子的方法1、对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

2、愧悔不责: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大人就不要责备孩子了。

3、暮夜不责: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

此时责备他,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

4、饮食不责: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

这个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

5、欢庆不责: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人高兴时,经脉处于畅通的状态,如果孩子忽然被责备,经脉就会立马憋住,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很大。

6、悲忧不责: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7、疾病不责: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生病是人体最脆弱的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这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

古代人教育孩子的书籍1、儿童守则:以《弟子规》(清人李毓秀作)为最闻名,今日最广为人推崇。

2、女子守则:有《女诫》(汉班昭作)、《女论语》(唐宋若昭姐妹作)、《内训》(明许皇后作)、《女范捷录》(清王相之母作)、《蒙学女儿经》(清末坊刻本流行)。

可惜这些都罕见于世,今之女权主义横行于东西方,“谁说女子不如男”,谁还敢来倡导妇道呢?3、格言谚语:市面上可见的是《小儿语》(明吕得胜父子编),基本上是通顺的白话训诫,如“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能有几句见人胡讲洪钟无声满瓶不响”。

此外其实还有《太公家教》(成于唐之前,载于敦煌遗籍)、《昔时贤文》(清代末年流传)。

古代人教育孩子的事例《诫伯禽书》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

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

古人训诫子言,八十句代代传

古人训诫子言,八十句代代传

古人训诫子言,八十句代代传古人训诫子言,八十句代代传国学经典世代传承,圣贤智慧取之不尽,古为今用仍不过时,诗词歌赋警句名言,累积学识陶冶性情,修身立德处世智慧,只言片语言简意赅,寓意绵长人生哲理。

1、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语出:《尚书》句解:为名为利玩弄别人就是缺德;沉迷于个人的浅薄喜好就会失去人生志向。

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语出:《治家格言》句解:在生活中,一粥一饭,一件半衫都不要轻易浪费,应当明白这些都是来之不易。

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语出:《增广贤文》句解:羊羔吃母乳都是跪着以示感恩,母鸦老了小乌鸦懂得衔食喂母,为人子女理当懂得尽孝。

4、有容,德乃大。

语出:《尚书》句解:心怀宽阔的人可容人,可容事,这就是高尚的道德。

5、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装。

语出:《治家格言》句解:家里雇佣人不必讲究美貌,自己的妻子最好不必穿着暴露打扮妖艳,居家过日子讲究低调。

6、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出自《治家格言》句解:偏听妇家之言而伤害了骨肉亲情,不是男人汉所为,重钱财而不善待父母,不配为人子。

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语出:《孟子》句解:人在困难时也必须洁身自好注重品德,在富有时也要顾济贫困多做慈善。

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语出:顾炎武句解:国家要想兴旺发达不致落后衰败,这是每个国人的责任。

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语出《劝学》句解:年轻时不明白学习的重要,到老了就会后悔,再来学习为时已晚。

10、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语出:《警世通言》句解:一个人再有能力也不必在人前显摆自夸,比你厉害的人肯定还有。

11、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

句解:做人做事留点余地,春风得意时要懂得知足,不要得寸进尽。

1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语出:朱熹句解:读重要的书,不但要用心思考,还要用认真细看,平时还要多读,这样才能读的明白透彻。

曾国藩名人语录(13篇)

曾国藩名人语录(13篇)

曾国藩名人语录(13篇)曾国藩名人语录11、凡处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稳,一任间言语。

2、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3、生在这个大乱未平的时期,只有隐藏起来消失行迹,不可在外界稍露锋芒,这是最为重要的事!4、不轻率进兵,不轻率撤退。

5、不慌不忙,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过后必定有一番甜美滋味回现。

6、大约上等贤哲,当以天缘遇之,中等人才,可以人力求之。

——《曾国藩书信》。

7、凡高明者欲降心抑志以遽趋于平实,颇不易矣。

若能事事求精,轻重长短一丝不差,则渐实矣。

能实,则渐平矣。

——《曾国藩书信》。

8、军事如枪法,门户宜紧;如拳法,有仲有缩。

若公人之太深,则有伸无缩矣。

——《曾国藩书信》。

9、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变化气质。

——《曾国藩家书》10、意尽则止,辞足则止。

——《曾国藩家书》11、风盛衰在气象。

气象盛,则虽饥亦乐,气象衰,则虽饱亦忧。

——《曾国藩家书》12、商贸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曾国藩家书》13、若愧奋直前,有破釜沉舟之志,则远游不负。

若徒悠忽因循,则近处尽可度日,何必远行百里外哉!——《曾国藩书信》。

14、纵人以巧诈来,我仍以浑含应之,以诚愚应之;久之,则人之意也消。

若钩心斗角,相迎相距,则报复无已时耳。

——《曾国藩曰记》。

15、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曾国藩16、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曾国藩17、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曾国藩18、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皆。

尔曹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19、君子与小人斗,小人必胜。

20、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曾国藩21、见面前之千里,不若见背后之一寸。

故达观非难,而反观为难。

见见非难,而见不见为难。

此举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独觉也。

古人训 诫子言,八十句 代代传

古人训 诫子言,八十句 代代传

古人训诫子言,八十句代代传JH智慧生活百家号10-0712:51古人训诫子言,八十句代代传。

国学经典世代传承,圣贤智慧取之不尽,古为今用仍不过时,诗词歌赋警句名言,累积学识陶冶性情,修身立德处世智慧,只言片语言简意赅,寓意绵长人生哲理。

1、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语出:《尚书》句解:为名为利玩弄别人就是缺德;沉迷于个人的浅薄喜好就会失去人生志向。

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语出:《治家格言》句解:在生活中,一粥一饭,一件半衫都不要轻易浪费,应当明白这些都是来之不易。

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语出:《增广贤文》句解:羊羔吃母乳都是跪着以示感恩,母鸦老了小乌鸦懂得衔食喂母,为人子女理当懂得尽孝。

4、有容,德乃大。

语出:《尚书》句解:心怀宽阔的人可容人,可容事,这就是高尚的道德。

5、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装。

语出:《治家格言》句解:家里雇佣人不必讲究美貌,自己的妻子最好不必穿着暴露打扮妖艳,居家过日子讲究低调。

6、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出自《治家格言》句解:偏听妇家之言而伤害了骨肉亲情,不是男人汉所为,重钱财而不善待父母,不配为人子。

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语出:《孟子》句解:人在困难时也必须洁身自好注重品德,在富有时也要顾济贫困多做慈善。

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语出:顾炎武句解:国家要想兴旺发达不致落后衰败,这是每个国人的责任。

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语出《劝学》句解:年轻时不明白学习的重要,到老了就会后悔,再来学习为时已晚。

10、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语出:《警世通言》句解:一个人再有能力也不必在人前显摆自夸,比你厉害的人肯定还有。

11、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

句解:做人做事留点余地,春风得意时要懂得知足,不要得寸进尽。

1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语出:朱熹句解:读重要的书,不但要用心思考,还要用认真细看,平时还要多读,这样才能读的明白透彻。

训诫+责打+规矩古风作文

训诫+责打+规矩古风作文

训诫+责打+规矩古风作文在古代,规矩仿若那高悬天际的星辰,璀璨而又不可侵犯。

训诫与责打,则是维护这些规矩的手段,虽严厉,却也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期许与关爱。

曾听闻这么一件事儿,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府邸中,有一位名叫小婉的姑娘。

小婉生性活泼,灵动的眼眸总是透着对世界的好奇,然而,这份活泼有时也让她逾越了家族的规矩。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府中的花园里百花争艳,彩蝶飞舞。

小婉被这美景吸引,一时忘了规矩,竟在未告知长辈的情况下,私自跑到花园中嬉戏。

她身着一袭粉色的罗裙,在花丛中穿梭,笑声如银铃般清脆,惊起了一群正在花丛中休憩的鸟儿。

不巧的是,这一幕被路过的祖母瞧见。

祖母乃是这家族中规矩的坚定守护者,她的面容瞬间变得严肃起来。

只见她轻咳一声,小婉的笑声戛然而止,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定在原地。

她缓缓转过身,看到祖母那威严的神情,心中顿时升起一股不安。

祖母走上前来,目光严厉地看着小婉,说道:“婉儿,你可知错?”小婉低着头,咬着嘴唇,小声地回答:“祖母,婉儿知错了。

”祖母长叹一口气,说道:“这府中的规矩,乃是祖辈们传下来的,不可轻易违背。

你私自跑到花园玩耍,便是不守规矩。

”说罢,祖母命小婉随她回房。

一路上,小婉的心如同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

她知道,等待她的将是严厉的训诫和可能的责打。

回到房中,祖母坐在椅子上,让小婉站在面前。

祖母开始讲述家族的规矩以及遵守规矩的重要性:“婉儿啊,咱们家族之所以能有今日的声誉,靠的就是这代代相传的规矩。

女子当举止端庄,言行得体,不可随意放纵自己。

你今日之举,若被外人知晓,定会有损家族的名声。

”小婉默默地听着,眼中渐渐泛起了泪花。

她深知自己的错误,也明白祖母的苦心。

然而,训诫并未结束。

祖母接着说道:“为了让你长记性,这次定要给你些责罚。

”说着,她拿起一旁的戒尺。

小婉见状,身体微微颤抖,但她知道这是自己应得的惩罚,没有躲闪。

祖母举起戒尺,轻轻地打在小婉的手心。

一下,两下……每一下都带着祖母的期望和教诲。

曾国藩修身十二条戒律

曾国藩修身十二条戒律

馨远老师:曾国藩修身十二条戒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信矣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译】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

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

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注】所谓“主敬”,是要求内心恭敬而不是外表恭敬。

心中无我才能做到真正谦虚。

《菜根谭》说:“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做到一时的恭敬并不难,而所谓“有礼”是指内心长久的恭敬,这只有“无事时心(常)在腔子里”的功夫才能做得到,处理日常事务时才能不被杂事儿所干扰。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译】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注】“不拘何时”就是不去刻意的追求功夫和境界。

所谓“来复之仁心”,也就是《易经》的“一阳来复”或道家的“玄而又玄(静极生动)”的境界。

“正位凝命”四字,就是《大学》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

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三教觉迷录》中“正念”的概念。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译】起床要早。

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淫邪的念头。

【注】黎明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也是人身真阳生发的时候,极容易发生性交或手淫的情况。

马上起床,可以使无念的真精不会落于淫念的浊精,真精可以使人神清身健,浊精必然使人神昏羸弱,天长日久,就能显出效应。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

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译】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他的书籍。

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

家训宝典之二十五:嵇康家训《家诫》

家训宝典之二十五:嵇康家训《家诫》

家训宝典之二十五:嵇康家训《家诫》嵇康,字叔夜。

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

嵇康自幼聪颖,博览群书,喜爱老庄学说,身材高大,容止出众,娶了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拜郎中,调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隐居不仕。

因为得罪了司隶校尉钟会,遭其构陷,而被掌权的大将军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

嵇康家训《家诫》原文:人无志,非人也。

但君子用心,所欲准行,自当量其善者,必拟议而后动。

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二。

耻躬不逮,期于必济。

若心疲体解,或牵于外物,或累于内欲;不堪近患,不忍小情,则议于去就。

议于去就,则二心交争。

二心交争,则向所以见役之情胜矣。

或有中道而废,或有不成一匮而败之。

以之守则不固,以之攻则怯弱。

与之誓则多违,与之谋则善泄。

临乐则肆情,处逸则极意。

故虽繁华熠燿,无结秀之勋;终年之勤,无一旦之功。

斯君子所以叹息也。

若夫申胥之长吟,夷齐之全洁,展季之执信,苏武之守节,可谓固矣。

故以无心守之,安而体之,若自然也,乃是守志之盛者也。

所居长吏,但宜敬之而已矣,不当极亲密,不宜数往,往当有时。

其有众人,又不当独在后,又不当宿留。

所以然者,长吏喜问外事,或时发举,则怨者谓人所说,无以自免也。

若行寡言,慎备自守,则怨责之路解矣。

其立身当清远,若有烦辱,欲人之尽命,托人之请求,则当谦言辞谢,其素不豫此辈事,当相亮耳。

若有怨急,心所不忍,可外违拒,密为济之。

所以然者,上远宜适之几,中绝常人淫辈之求,下全束脩无玷之称;此又秉志之一隅也。

凡行事先自审其可,不差于宜,宜行此事,而人欲易之,当说宜易之理。

若使彼语殊佳者,勿羞折遂非也;若其理不足,而更以情求来守人。

虽复云云,当坚执所守,此又秉志之一隅也。

不须行小小束脩之意气,若见穷乏,而有可以赈济者,便见义而作。

若人从我,有所求欲者,先自思省。

若有所损废多,于今日所济之义少,则当权其轻重而拒之。

虽复守辱不已,犹当绝之。

古人训诫,句句经典,直指我心,佩服

古人训诫,句句经典,直指我心,佩服

古人训诫,句句经典,直指我心,佩服01有些事,看清了,却说不明;有些人,了解了,却猜不透;有些情,放下了,却斩不断。

懂我的人,无需多言;不懂我的人,百口莫辩。

当真正懂得的时候,体贴就变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因为感受相同,心境相同。

因为懂得,所以包容;因为懂得,所以谅解;因为懂得,所以珍惜。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懂是一种理解。

春秋时期,齐国相国管仲和鲍叔牙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有一个多病的老母要奉养。

鲍叔牙知道后,主动找管仲合伙做生意。

做生意时,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基本都是鲍叔牙出的钱,可赚到钱后,管仲拿的分红却比鲍叔牙还多。

鲍叔牙的仆人忿忿不平,私下说,“这个管仲真不要脸,没出什么本钱,赚钱了却要拿这么多分红。

”鲍叔牙却说,“不要这么说,管仲并不是一个贪财的人,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要奉养老母亲,他也没办法啊。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进攻的时候,管仲总是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

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后非常感动,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

后来,管仲更是在鲍叔牙的举荐下,成为了齐国相国,而管仲也把齐国治理的很好。

因为鲍叔牙懂管仲,所以一直体谅管仲的难处,宽容管仲的毛病。

02人生能够遇到一个真正懂自己的人足矣,这种情谊比爱情更纯粹,比友情更高尚,他的存在便是一种心安。

因为有人懂,委屈可以诉说,痛苦可以解脱。

因为有人懂,孤单有人陪伴,失落有人安慰。

懂,不是语言,而是真心。

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他都能理解,甚至感同身受。

懂我,就不会责难,而是体谅我的心寒;懂我,就不会厌烦,而是替我排忧解难;懂我,就不会多问,而是明白我的难以启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懂是一种牵挂。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因为懂得,所以惺惺相惜,所以念念不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中庸)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礼记)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6.苛政猛于虎。

(礼记)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8.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书经)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家经)1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12.知耻近乎勇。

(礼记)1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礼记)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

(易经)1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书经)16.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

(礼记)17.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冠子)18.放之四海而皆准。

(礼记)19.皇皇不可终日。

(礼记)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书经)21.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

(礼记)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2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26.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2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28.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29.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3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31.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孔子)32.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33.季孙之忧,不在?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34.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孔子)35.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孔子)3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3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38.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3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40.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孔子)41.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孔子)42.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4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孔子)4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45.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

(孔子)4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孔子)4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48.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孔子)49.见义不为,无勇也。

(孔子)50.士可杀不可辱。

(孔子)51.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孔子)5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孔子) 5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孔子)54.过而不改,是为过矣。

(孔子)55.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孔子)56.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57.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孔子)58.损者三乐:乐骄东,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孔子)59.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孔子)6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孔子)6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6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6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64.识时务者为俊杰。

(孔子)65.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孔子)6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6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6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69.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

(孔子)70.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71.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7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7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74.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7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7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77.朝闻道,夕可死矣。

(孔子)7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7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8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论语)81.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论语)8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论语)83.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84.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85.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86.听其言,观其行。

(论语)8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88.吾日参省吾身。

(曾子)89.贫而无怨,富而不骄。

(论语)90.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孔子)9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9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孔子)9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孔子)9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95.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论语)96.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97.智者不惑,仁者不优,勇者不惧。

(论语)98.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孟子)99.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10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10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102.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孟子)103.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孟子)104.养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105.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孟子)106.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107.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孟子)108.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109.如欲平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110.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矣。

(孟子)111.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孟子)112.杨朱之道,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

(孟子)113.挟泰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而不能也。

(孟子)114.为长者折技,非不能也,而不为也。

(孟子)1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11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11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118.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孟子)11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120.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12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 122.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123.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孟子)12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周)12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126.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127.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庄周)12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周)129.彼一是非,此一是非。

(庄周)130.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131.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管子)132.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荀子)133.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晏子)134.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老子)13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136.流言止于智者。

(荀子)137.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老子)138.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139.千里之提,溃于蚁穴。

(韩非子)140.置之死地而后生,(孙子)14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142.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老子)143.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孙子)144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145.远水不救近火。

(韩非子)146.挂羊头卖狗肉。

(晏子)147.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148.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149.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吕氏春秋)150.轻则寡谋,骄则无礼(国语)15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152.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左传)15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154.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战国策)155.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156.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吕氏春秋)157.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158.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159.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16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左传)161.贪天之功,据为己有。

(左传)162.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163.香饵之下,必有死鱼。

164.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左传)165.行千里者半九十。

16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67.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荀子)168.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B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孟子)C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吕氏春秋》)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吃一堑,长一智。

(古谚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春宵一刻值千金。

(苏轼)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D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苏轼)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汉书)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三国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E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F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礼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G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陈子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