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项羽性格性格的复杂性

合集下载

项羽的性格总结

项羽的性格总结

项羽的性格总结项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他的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中,他展现了许多独特和复杂的性格特征。

本文将探讨项羽的性格,并总结他的关键特点。

首先,项羽是一个表现出强烈决断力的人。

他在军事上表现出非凡的指挥才能,能够迅速作出决策,并根据局势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这种果断和决断力为他赢得了许多战争的胜利,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统治者。

项羽的这种特点在他领导起义军抗击秦朝的时候表现得尤为明显,他能够迅速做出决定来应对各种战斗情况。

然而,除了果断和决断力,项羽也展现出了一定的自负。

他有时会过于自信,并忽视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这导致了他在战略上做出一些错误的决策,最终导致了他在与刘邦的争夺中失败。

项羽的自负也体现在他对权力的渴望上。

他渴望成为真正的君主,统治全中国,这种渴望最终成为了他失败的原因之一。

此外,项羽还展现出了一种豪放的个性。

他热爱饮酒作乐,豪情万丈。

他在军事胜利之后,总是会举办盛大的庆典,尽情地享受他的胜利果实。

这种豪放的个性也体现在他与众不同的形象上,他时常身披豹皮,手持巨剑,给人一种英勇无畏的感觉。

然而,就在他勇敢豪放的外表之下,项羽也有着柔情的一面。

他曾对自己的妻子信任有加,宠爱有加,与其相依为命。

他还对部下有着深厚的感情,为了保护他们,甚至不惜与敌人进行生死搏斗。

这种温情的一面使他成为了一个深受他人爱戴的领导者。

最后,项羽也是一个重视民众的人。

他在制定政策时总是着重考虑人民的利益,试图通过改革来改善他们的生活。

他注重实行减税、降低赋役等措施,以减轻平民百姓的负担。

这种为民请命的一面使他在中国历史上被视为一个有悲悯之心的统治者。

总结起来,项羽是一个复杂而独特的人物。

他展现出了果断和决断力、自负、豪放、温情以及重视民众的性格特点。

这些特点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备受瞩目的一位统治者和军事家。

然而,他也有着自己的缺点和失败之处,这使他的一生充满了起伏。

无论如何,正是他的性格特点使得项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位人物。

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

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

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人物性格,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种种外在和内在的表现形式,是人作为个体区别于同类之总和。

也是文艺作品所描写的各种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特征。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篇1《鸿门宴》、《垓下之战》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材中的两篇必学的文言文,也是司马迁广为流传的经典之作。

项羽——这位司马迁笔下最典型的悲剧英雄,在步步为营、充满暗藏杀机的宴会中,在刀光剑影、惊心动魄的战斗中,从占据主动地位的他一步步走向了被动,最终落得乌江自刎的结局。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其自身的双重性格造成的,因为故事中项羽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毫无疑问,司马迁对项羽是抱着肯定与欣赏的态度的。

司马迁将自己所有的情感融注笔端,塑造了这样一个光明磊落、勇武豪壮,然而最终却兵败自刎的悲剧英雄,其目的在于通过“悲”反衬出“美”,通过“苦难”显示出“崇高”,通过“毁灭”展示出“希望”。

一、英雄本色、大人格的项羽首先,项羽是个英雄。

秦时皇帝游会稽之时,年少的项羽就曾说“彼可取而代之”,足见其志向远大。

秦朝末年,社会动乱,群雄并起,本无任何基础的项羽却凭自己的英勇和胆识,仅用三年的时间,就在秦末大地上拔地而起,可以说,没有项羽也就没有大汉王朝。

东城快战之时,项羽独自一人斩杀敌军数百人。

史记曾这样描写:“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

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从这便可以看出项羽的威风。

项羽称霸时不过二十六七岁,可为少年得志,而且在作战时只要霸王一张目叱之,谁看见了都得吓得屁滚尿流,这该是多大的气场。

其次,项羽更是一个大人格的英雄,这是古之定论。

且不说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的勇敢,垓下之围以一当百的豪气,自刎乌江笑迎死神的从容,单说他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就足以令人心曳神摇,感佩万分。

项羽性格分析范文

项羽性格分析范文

项羽性格分析范文项羽,字羽,世称项籍,项羽者也。

项羽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性格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一生和中国历史。

对于项羽的性格分析,则需要从他的勇猛、深思熟虑和自负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项羽勇猛的性格是他最突出的特点之一、项羽生性勇猛,有勇有谋,对战场上的搏杀极为擅长。

在他的征战生涯中,他率军打破孙膑的华山阵,攻破张良的阴阳洞,击败韩信、王离等一众战将,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战斗力。

项羽的勇武之道,源于他的个人经历和家族血统。

据记载,项羽的曾祖父曾是西周末年的周宣王的镇守之臣。

这使得他有了弘赫的家族底蕴。

此外,项羽在少年时就练就了过人的武功,并在割席断粮之时,上山劫粮,劫取后牟、钟离之人的粮食,体现了他的勇猛和决断力。

然而,项羽的勇猛却常常掩盖了他智勇双全的一面。

他勇而过于鲁莽,缺少细致入微的谋略,导致了在楚汉之争的后期,频频受到汉军的打击。

相对于项羽,有才智的刘邦选择了以阵地战为主,并采取缓兵之计,消耗项羽的力量,最终扭转了战局。

从这一点看来,项羽的性格也暴露出了他思考问题的浅薄和缺乏长远规划。

其次,项羽的深思熟虑又是对其性格的补充和扬弃。

项羽并不是纯粹的武夫,他是一个懂得冷静思考和分析形势的将领。

项羽在与刘邦争霸时,多次使用谋略,诱使敌人上当,并对刘邦的部队进行穷追猛打。

这一点在赤壁之战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而赤壁之战也被后世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之一的战役。

项羽的深思熟虑可以从他的自我批评中看出。

项羽曾在刘邦的两个岛屿之间呆了数日,大臣们劝他速战,以免被追兵困住。

但项羽却回答道:“我待之可以得一大战。

”可见项羽很明确地知道刘邦的深思熟虑,但他更加重视自己对战争的决策和自己所处的位置。

然而,项羽的自负也是他性格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项羽自负而好大喜功,缺乏危机意识,满腔豪情使得他无法细致思考问题,从而在战局中处处吃亏。

在楚汉战争的最后阶段,项羽和他的部队被困于垓下,由于对战局的判断错误,未能及时调整战略,最终导致了楚国的覆灭以及项羽的败亡。

项羽性格探究

项羽性格探究

每读项羽,多少次扼腕长叹,多少次起坐彷徨,“喑牾 叱咤,千人皆废”的英雄死了。留下的是殷殷不绝的回响长 鸣于历史的群山万壑。多少次夜读《本纪第七》,乌江口献 头不倒率性长呼的身影徘徊于心头,久久不去。 项羽死了,死于横刀自刎的剑下,死于歌哭言笑的率性 里,死于至死不悔的长呼中,死于乌江亭口的最后寒秋中。 项羽死了,死在江畔慷慨激昂的陈辞里。 项羽死了,死在金戈铁马、血雨腥风的征战后。 项羽死了,死在一个义气汉子的纯洁真情里。 项羽死了,汉王朝则象一座战争的墓冢,英雄庙堂,在他 倒下之际轰然站起,独霸历史五百年的空间。
……项羽不杀刘邦是基于他的英雄心理,或者说是建立在他对自身勇气 充分自信的基础上的。确实,项羽从会稽起事开始,攻城掠地,拔营下寨, 从来就不知道世上还有一个“怕”字,诚如他在垓下之围后对他的手下所言, “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即使他只剩下二十八员 骑兵,仍能在汉军的重重包围中左冲右突,斩兵杀将,如入无人之境。这种 惟我独尊、谁与争锋的气势,足可撼三军,动天地。虎狼之秦尚不在他眼里, 区区刘邦又岂在话下。那么,这种勇气是否如人们所评论的那样是盲目的、 逞匹夫之勇呢?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连刘邦自己也多次承认不如项羽,韩 信也认为刘邦善用人但不善打仗,没有多少军事才能。事实上,楚汉战争爆 发后,项羽仍有多次消灭刘邦的机会。一次是在彭城之战中,汉军大败,逃 至灵璧东睢水上,结果不是被楚军所杀,就是跌落睢水,睢水为之不流。楚 军将刘邦团团围住,眼看刘邦插翅难逃,谁知“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 扬砂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 去”。这一役刘邦虽然保住了性命,却差点儿女不保,而太公、吕后则被楚 军生擒。第二次是项羽为救彭城,追刘邦至荥阳,并夺取汉军供粮通道。虽 然刘邦用陈平计离间了项羽与范增,但楚军仍将刘邦死死围住,最后刘邦只 有通过牺牲城内两千女子及将军纪信,带数十骑从城西门悄悄出逃。由此可 见,当时的项羽完全没有必要采用暗杀的手段来消灭刘邦。如果不是他在其 他方面的失策,如焚烧阿王宫,动辄屠城,所过无不残民,放弃关中四塞之 地而东归彭城等,他完全有能力控制刘邦。因此,他的英雄心理是有相当基 础的,并非妄自尊大。

性格决定命运,西楚霸王项羽的性格弱点是什么

性格决定命运,西楚霸王项羽的性格弱点是什么

性格决定命运,西楚霸王项羽的性格弱点是什么展开全文在司马迁《史记》中,项羽的悲剧型人物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后人都认为项羽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然而,项羽虽然伟大,他的胆略和骁勇中却夹杂着粗俗与盲目,在经历楚汉之争后,项羽竟败给了曾经甚至不能称之为对手的刘邦,而落得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可悲下场,终成一个悲剧人物。

性格决定命运,复杂矛盾的多重性格使项羽一步步由强变弱,最终也没有逃脱失败的结局和悲剧的命运。

其一,胸怀大志但目光短浅。

项羽出身于楚国贵族家庭,地位显赫的家庭环境,使项羽从小便胸有大志。

早年的项羽就胸怀宏图:对“足以记名姓”和“一人敌”的书剑一学便觉“不足学”,而渴望学“万人敌”的兵法;观秦始皇游会稽,说道:“彼可取而代也。

”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远大的抱负,不能不让项梁为之惊奇。

正是凭着这样的志向和愿望,他和项梁率八千江东子弟参加了轰轰烈烈的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取得了反秦斗争的根本性胜利。

但是,项羽又表现出鼠目寸光。

项羽只想复仇称霸而没有一统天下的强烈动机,在推翻秦王朝后,显得被动,目光短浅。

刘邦攻进关中后,接着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利。

这时项羽不经思考就“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只图一时快意,根本不计后果。

曾有人劝项羽,说咸阳是帝王之都,若要称皇帝,就应该“都咸阳”。

但是项羽认为“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一心想回家乡。

于是,他在戏下大封诸侯之后,便回了彭城。

项羽这一做法致使天下又回到了战国时期四分五裂的局面。

他缺乏远大的政治眼光,没有看到这时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大帝国已经是中国历史的迫切需要了。

其二,智勇双全但政谋不足。

项羽由于天分、家庭环境的影响以及所受的教育,使得他有过人的军事才能。

钜鹿之战是“项羽最得意之战”,项羽当时军属宋义,宋义消极怠战、贻误战机,在有利于义军的形势下,项羽果断地杀掉了宋义,掌握了大部分的楚国兵权,从而“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为以后他成为西楚霸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项羽刚愎自用形象研究综述

项羽刚愎自用形象研究综述

项羽刚愎自用形象研究综述摘要:项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传奇式的悲剧英雄,由于他个性的果敢和自信,在推翻秦朝统治的斗争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但是他过分的自信以致刚愎自用,缺少谋略,听不进不同意见,从而导致了最后兵败自杀的历史悲剧。

项羽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命运。

本文重点研究项羽的刚愎自用性格,拟总结综述前人和今人的观点,力求将古今学者对项羽刚愎自用形象研究系统化呈现出来,对进一步深化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字:项羽;刚愎自用;自矜功伐不善用人;狐性多疑项羽,这个充满传奇色彩、有着复杂性格的悲剧英雄,在风起云涌的秦末农民大起义中,迅速崛起,所向披靡,推翻暴秦,号令天下,成为莫可与抗的“霸王”。

但如他的迅速崛起一样,项羽这颗耀眼的星星在楚汉相争的大舞台上很快陨落了,他失败的原因也是多年来史学界探讨的热门话题。

有人认为是凶残暴掠,有人认为是有勇无谋,有人认为是刚愎自用,也有人认为是妇人之仁……本文主要抓住刚愎自用这一点,透过项羽刚愎自用的性格分析其在楚汉争霸中失败的原因。

经过查询大量典籍和阅读古今学者的论文并联系自己的观点,为了便于论述,现将项羽刚愎自用的性格形象划分为以下3点:“自矜功伐,自大虚荣;不识才俊,不善用人;狐性多疑,不善纳谏”。

文着重从历代以来学者的研究成果入手,对项羽刚愎自用形象研究进行简要回顾及综述,力求在综述的过程中加深对项羽人物形象的了解,基本把握对人物形象的评价方法,希望为今后深化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

一、自矜功伐,自大虚荣项羽作为一代英雄,勇猛善战,固然令人敬畏。

然而,却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缺点:自矜功伐,自大虚荣。

由于秦的主力是被项羽击败的,各路诸侯都听命于他,承认他的“霸主”地位,这使得项羽自矜功伐的骄傲心理更为膨胀。

其中最典型的要数西汉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的最后评述:“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项羽人物特征

项羽人物特征

项羽人物特征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性格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勇敢无畏:项羽天生勇猛,敢于冒险,不畏艰险。

他在战争中常常身先士卒,带领士兵冲锋陷阵,勇往直前。

2. 骄傲自大:项羽虽然勇猛无比,但也有着骄傲自大的性格特点。

他常常轻视敌人,不把敌人放在眼里,这也导致了他在战争中的一些失误。

3. 仁爱之心:项羽虽然是一位勇猛的将领,但也有着仁爱之心。

他对待士兵非常关心,常常与士兵同甘共苦,深受士兵的爱戴。

4. 优柔寡断:项羽在一些关键时刻常常表现出优柔寡断的性格特点。

他在鸿门宴上犹豫不决,没有及时杀死刘邦,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

5. 重情重义:项羽是一位非常重情重义的人。

他对自己的亲人、朋友和士兵都非常关心和爱护,这也让他在战争中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总的来说,项羽的性格特点是勇敢无畏、骄傲自大、仁爱之心、优柔寡断和重情重义。

这些性格特点既成就了他的一生,也导致了他的失败。

项羽的性格总结

项羽的性格总结

项羽的性格总结项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不仅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导者,还是楚汉战争的主要参与者。

项羽的性格丰富多样,既有着勇猛悍战的一面,又有着刚愎自用的一面,以下将对项羽的性格进行总结和分析。

首先,项羽是一个勇猛悍战的人。

在青年时期的项羽以勇猛著称,他先后参与了多次军事行动,表现出了非凡的战斗力和领导能力。

他率领农民起义军在战场上屡战屡胜,令当时的秦朝军队闻风丧胆。

项羽在作战时非常决绝果断,对敌人毫不留情,一旦决定攻打某个目标,就会毫不犹豫地发动进攻。

这种勇猛的性格不仅给他在战场上带来了胜利,也让他的士兵敬仰和服从。

然而,项羽的性格也有刚愎自用的一面。

他在一些重要的决策上常常属于自行其是,不听从任何人的劝告。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在下邳之战时的决策。

当时,项羽率领大军攻打刘邦所在的下邳城,刘邦被困城中,处境岌岌可危。

然而,项羽却不听众人的建议选择进攻,最终导致了战略上的失误和惨重的伤亡。

这一事件表明了项羽在决策时缺乏审慎思考和听取意见的能力,过于信任自己的直觉和本能决策。

另外,项羽还有着极度的自尊心和好胜心。

他不仅在战场上追求胜利,也在政治斗争中表现出强烈的竞争欲望。

项羽一直对秦朝皇帝的地位心存野心,他希望能够成为自由的霸主。

然而,在楚汉战争中,项羽与刘邦的对峙逐渐演变为对帝位的争夺。

在取得初步胜利后,项羽逐渐变得傲慢自大,并采取了一系列错误的政策,导致刘邦最终获得胜利,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

项羽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决策和战略,使他在关键时刻失去了冷静和理智。

然而,项羽也有他的优点。

他是一个热爱士兵的指挥官,在战场上对士兵更加关心和体贴。

他常常亲自去慰问伤病员,关心士兵们的衣食住行。

项羽对待士兵的态度和关怀深深地打动了他们的内心,这也使得项羽能够拥有一支忠诚而战斗力强大的军队。

综合来看,项羽是一个性格复杂多样的人物。

他有着勇猛悍战和果断决策的一面,但也有着刚愎自用和好胜心的一面。

浅谈项羽的悲剧性格

浅谈项羽的悲剧性格

浅谈项羽的悲剧性格摘要: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项羽,因其自矜功伐,自大虚荣,残忍独断,缺乏原则性,过分仁慈软弱。

多疑小气,缺乏远见,谋事不深,迂腐呆板的性格而致使他最后自刎乌江边,不能成为历史舞台杰出的舞者,笔者通过《史记项羽本纪》浅谈项羽的悲剧性格。

关键词:自矜功伐自大虚荣残忍独断软弱迂腐呆板项羽少有志向,作战勇猛,率直坦荡。

算得上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了。

他是一个武力超群的壮士,一呼百应的将领。

巨鹿之战,项羽沉着镇定,破釜沉舟,以少胜多,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

他的一生可以概括为:生逢乱世,相机而起,勇冠三军,叱咤风云,引兵北上,逐鹿中原。

问鼎咸阳,烈士封王。

霸王别姬,乌江自刎。

在短短的七个春秋里,他从起兵到独裁天下,最后到兵败自刎,英雄气概始终贯穿于他的一生。

“籍长八天佘,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他的英雄气概在《项羽本纪》中多处都有所体现。

一开始与项梁在会籍起义,之后率兵攻城略地,即使在垓下被围仍不减以一敌众的气势。

然而因他难以克服的性格弱点,酿就了他的人生悲剧。

通过《史记、项羽本纪》,我们具体透析一下项羽的性格弱点。

一、自矜功伐,自大虚荣项羽小时候“学习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很生气,项羽却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读到这里,可能惊讶于项羽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抱负。

但当项梁教其兵法时“籍大喜,略其意,又不肯竟学。

”自大虚荣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

攻秦时,秦主力是被项羽击败的,各路诸侯都听命于他承认他的“霸主”地位,这使得项羽自矜功伐的骄傲心理更为膨胀。

在项羽拥兵四十万、进驻新丰鸿门,掌握战争主动权的形式下,只有十万兵员的刘邦“欲王关中”的阴谋被告发。

项羽“大怒”,下令“旦日卒,为击破公军。

”这里项羽的“大怒”,不是性格暴躁使然,而是因为尊严被冒犯,他不能容忍别人对自已不恭不敬。

在他看来沧是天下唯一的、无与伦比的盖世英雄和百胜将军。

眼看一场战争势难避免了,却被刘邦主动前来词“谢罪”所化解。

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2)

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2)

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2)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2.项羽的性格中有做事轻率草莽、不计后果的一面。

项羽在西进关中时,投降楚国的秦军受楚军虐-待,产生了敌对情绪,导致军心动摇。

项羽为了稳定军心,一夜之间在新安城南袭击活埋了20万投降的秦军。

20万人命,一夜之间成了军事斗争的牺牲品,激发起了众多的民怨。

火烧了阿房宫,熊熊燃烧的大火三个月不灭,大火宣泄着项羽对暴-政的愤怒,但这样做更是他草莽轻率的体现。

其行为只会让他尽失民心,没有民心的政权只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源本,他的政治统治基础就处处潜藏着危机。

3.项羽的性格中有优柔寡断的一面。

《鸿门宴》开始,项羽处于主动地位,用樊哙的话来说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找机会处死刘邦是易如反掌。

但是项羽耳根子软,他在项伯的劝说下,改变了原来的意图。

最后在项庄舞剑时,亚父多次示意下手,项羽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没有动手,一次次错失了良机,由主动转向被动。

垓下之围,四面楚歌,乌江河畔,他不思如何破敌脱困,只想着美女宝马、儿女情长,葬送了自己。

他没有冷静而果决的心智,缺少成为帝王所必需的理智与冷酷。

4.项羽的性格中有胸无城府、缺少谋略的一面。

他没有做大事的计划与战略目标,在刘邦为了得天下而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的时候,项羽想着的却是如何在前进的路上,在只走了一半的情况下衣锦还乡,向父老炫耀。

打仗时他不是在阵中统筹全军,而是披甲冲杀在队伍最前方,这样的个人英雄主义只是匹夫之勇,而非将帅。

甚至在决战垓下之时,他还想快战一场,以显英勇,鲁莽而只顾一时的痛快,使他逞了一时之能,却败了一世伟业。

尽管项羽性格中存在种种缺点,但我们仍认为项羽是一个悲壮而色彩浓烈的英雄。

项羽的性格中有着悲剧人物所无法抗拒的命运。

一个人的性格就像一双无形的手,牵引着自己踏上命定的轨道上。

项羽一生被自己的性格羁绊,正好验证了这句话,因此,他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缺少谋略。

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人格尊严,执著于自己的人生,以自己的方式活着,这种固执往往在他遭遇苦难时,容易使他的.身心受到极大的折磨,甚至遭受失败的命运。

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3)

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3)

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3)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二)坚毅果断而又刚愎自用。

项羽拥有胆大心细,善用时机的英勇果敢的精神,主要表现在杀宋义的事情上。

当时,杀宋义从项羽的主观情感上是必要的,从客观的形势来看,杀宋义是为了解决当时的起义军的燃眉之急。

项羽矫王命,杀宋义,夺兵权,充分地显示了他的果断。

而且,项羽不仅敢杀宋义,而且在杀宋义之前向广大受冻挨饿的士兵们宣布其罪行,为自己的行动充分制造了舆-论。

杀宋义之后,项羽矫王命,并捏造了宋义谋反的事实,证实了他杀宋义的合理性,由此可以看出项羽的为人并不是粗枝大叶的,而是蛮有心计的,敢于当机立断的。

但由于项羽出身高贵,从小任性,形成了他刚愎自用的狭隘自私的性格。

他混淆是非,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表现在用人上:他狂妄自大,压制贤能之士,“为人意忌信馋”,“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工不能用”,他“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行地而不予人利”。

他舍不得将自己的忠诚和谦逊给予他人;他一味的依赖富贵,重视华而不实的威仪,表面豪迈豁达,实际上心胸狭小,“坚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此不附”。

他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

他的重要部将如韩信、陈平、黥布等都因得不到他重用和赏赐从而先后背判楚国归服汉朝,成为协助刘邦置项羽于死地的对头;就连谋士范增也被他气走了,难怪刘邦笑他“有一范增而不能用,以其所以为我擒也”。

项羽“恃战胜自强”,以为只单单的依靠自己的能征善武,就能得到天下,很少利用人,依靠别人的帮助,失去了协调配合作战的有利条件。

正是因为项羽只有“匹夫之勇,不能任贤属将”,结果在政治和军事决策中连连失误,贻误了战机,最终被刘邦所灭。

项羽性格上的分-裂,反映了他政治上的幼稚、脆弱以及任性,他固守自己性格中不利于实现目标和理想的片面性因素,在矛盾斗争中盲目自大。

三)性格豪爽而又生性多疑。

“破釜沉舟”一事,不仅显示出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也可以看出他性格中的豪爽特征。

论项羽的性格

论项羽的性格

论项羽的性格引言项羽是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刻画的成功的人物形象,又是秦汉之际重要的历史人物。

他一生戎马倥偬,驰骋疆场,用英雄的胆略和气魄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赞歌。

然而他的胆略中却夹杂着粗俗,骁勇中混藏着盲目和臆断,尽管那样伟大,但终究也没有逃脱失败的结局。

在司马迁笔下。

我们看到的项羽,是在逆境中被磨难、被虐待、被摧残,是崇高的精神被其内在的弱点所排斥、所湮没,难以调和的复杂矛盾的性格在激昂的悲剧节奏中把英雄一步步逼上了绝路,同样也彰显了他复杂的、矛盾的性格特征。

一、项羽性格的缺憾性从项羽二十四岁领兵开始,直到三十一岁兵败而亡,大小战争经历无数,最后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不能不说这结局悲惨异常。

这与他的性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他出身贵族,与秦王朝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他从小的目标就是推翻秦王朝的统治,所以他遇见秦始皇出巡时曾不可一世的说:“彼可取而代也!” [1]这样的雄心壮志连项梁都感到诧异,但最后项羽也用行动证明了他的雄心壮志并不是一句空话。

项羽作为一个将军无疑他是成功的,他有勇有谋,体恤士兵,敢于以身作则为,危难当头敢于冲在最前面;但是作为一个决策者无疑他是失败的,他当断不断,妇人之仁,过分的心慈手软,导致他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这与他复杂的性格十分不开的。

项羽的性格充满了美与丑、善与恶、刚与柔的矛盾冲突,他一方面刚毅勇敢,一方面柔肠百转,一方面温和仁慈、彬彬有礼,一方面凶狠残忍、杀人如麻。

其脆弱的感情闸门极易被虚假的亲近所攻破,进而表现为错位的仁爱和荒唐的姑息。

滥施仁义,缺乏深谋远虑,项羽注重情感因素和个人易怒而将是非曲直至于次要地位,是他最后不得善终。

暴秦与他有杀祖父灭宗国的深仇大恨,因此他把“灭秦兴楚,雄霸天下”视作人生目标。

他勇武强悍,顾全大局。

项梁死后,他化悲痛为力量,显示出一个将军应有的襟怀。

他大敌当前,敢作敢为,斩杀宋义,威震楚国。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率区区五万之兵,留三日之口粮,以一往无前之势,以一当十,大败秦军二十万于,力挫群雄。

项羽的性格特点

项羽的性格特点

项羽的性格特点
项羽的性格特特点是豪爽、自信、积极进取、信守承诺,但是同时又十分刚愎自用、残忍好杀、多疑。

项羽是历史上一个悲剧人物,在《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具有复杂矛盾的多种性格特征,他的人生虽然已失败告终,但是他的人格魅力被后世所承认。

项羽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项羽东城之战中,被数千名汉军重重包围,手下只剩二十八名骑兵,但是他临危不惧,战力极强,导致汉军竟然无法将其制服,仅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项羽的武力值是非常高的,且十分骁勇善战。

在杀宋义一事之时,又体现了项羽的果敢,他杀宋义,夺走兵权,解决了起义军的燃眉之急,且在杀宋义之前,还在士兵面前宣布了宋义的罪行,制造舆论,由此可以看出他并非一点谋略也无。

项羽性格的弊端
不过项羽的失败也是注定的,他出生高贵,形成了刚愎自用的狭隘性格,无论是在行军打仗还是在其它方面都极难听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且还在极大程度上压制贤能之士,导致韩信、陈平等有才之士都叛楚归汉。

我眼中的悲剧英雄项羽

我眼中的悲剧英雄项羽

我眼中的悲剧英雄项羽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率领起义大军攻入秦都咸阳,秦王子婴带领群臣列队投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彻底宣告结束。

随着革命对象的覆亡,革命阵营内部的斗争也日趋白热化和公开化:农民起义的领袖项羽和刘邦为争做皇帝展开了激烈的角逐,长达4年之就的楚汉战争由此拉开了帷幕。

4年以后,原本实力强大的相遇却最终输给了当时简直不足以称为对手的刘邦,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悲剧。

悲剧的历史隐藏着悲剧的人物命运。

项羽的性格悲剧可以从楚汉战争的史实中得到印证。

项羽的第一个性格特点是勇而无谋。

且不说它自诩“力拔山兮气盖世”,单就史书记载的“身长八尺,力能扛鼎”而言,也足以令人望而生畏,也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它在追随叔父项梁的反秦斗争中屡建奇功。

这方面还可以从以下两个史实中看出:楚汉双方在广武对峙时,项羽派出三名壮士向刘邦挑战,结果都被刘邦的射手楼烦射死,项羽一怒之下拍马出阵,竟吓的楼凡“目不敢视,手不敢发”,拔马逃回军中,事后向一人打听,方知到对方便是项羽;项羽在乌江自刎前的逃亡途中,汉将杨喜穷追不舍,项羽勒马回首,竟吓得杨喜人仰马翻,兵退数里。

项羽正是靠着他那冲垮三军、所向披靡的勇力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节节取胜,夺得了西楚霸王的统治地位,最终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项羽虽勇,却只是匹夫之勇,它“寡谋”,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

项羽入关后,曾有人劝他在关中称王,不料项羽却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于是,在咸阳抢劫一空后,它带着抢来的财富和百万大军还都彭城(徐州),把一个富饶无比的关中拱手让给了刘邦。

众所周知,秦时的关中不仅有山河之险、关隘之固这些天然屏障,并且土地肥沃、人口众多,是定都称王的风水宝地;而此时的彭城地处东南一隅,既无山河之险、城池之固,而且尚欠开发。

而项羽却不顾这些客观情况,一味地追求锦衣还乡的个人体面,后来的史实也证明项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致使他在日后与刘邦的军事斗争中因地形不利而处处被动,待到垓下被围时,他虽有拔山盖世的勇力,也只能唱着“时不利兮骓不逝”的悲歌仓皇出逃。

论述项羽的多重性格及对成败的影响

论述项羽的多重性格及对成败的影响

论述项羽的多重性格及对成败的影响摘要:近现代的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人的性格和心理形态会间接的影响人在社会中的表现行为,以及对社会产生一泄的影响。

纵观历史,在长期的心理活动研究中,一个人的性格会间接或直接的影响他的成功率,所以在对历史人物的贡献研究中。

我们可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性格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判立此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所做的贡献。

本篇文章主要论述了项羽的多重性格对成败的彫响,运用了力学心理分析方法,浅显剖析了项羽的性格特点。

关键词:项羽:多种性格;成败影响:性格分析1.项羽生活背景一个人从小到大所形成的性格,对于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项羽个人来言,项羽生活在楚国的一个贵族大家庭。

项羽家庭的地位极其显赫,这是因为长期处于这样的一个环境中,项羽从小就具有常人所不能够想象的梦想。

因为生活条件优越,家庭地位显赫,他从小就有一种居髙临下的感觉,做任何事情都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项羽接人待物逞强好胜,不甘心居于别人之下,具有典型的好斗、好争性格,并且不会自我反省。

再加上项羽的祖祖辈辈都是骁勇善战的大将军,苴血液里就流淌着拼杀的基因,这也为项羽后来英勇奋战奠定了基础。

项羽的性格也不全然是负面的,项羽符子里就有侠肝义胆的将军气节,征战沙场时也颇以大局为重。

2.剖析项羽的性格特点2.1存大志但矜功自大年轻时候的项羽常怀胸怀大志,所谓艺高人胆大,项羽也的确有万夫不当之勇,少年时期,对于简单的编法不屑学习,而是苦心钻研高等的排兵布阵。

项羽秉持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心理,对于权威至高的始皇帝也有敢冒犯之意,甚至有取而代之的想法,就冲着这种敢想敢说的份上,也已经让其父亲瞠目结舌了。

而项羽正是凭借着这种远大的志向和不屈的斗志,当年才创下了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掀起战争的壮举,秦末时期的农民战争正是项羽所带领的。

项羽不仅敢想而且敢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同秦王朝展开了长期的斗争,最终推翻了秦朝残暴的统治。

项羽虽然心怀大志,但是当取得胜利的时候容易骄傲自大,所以在楚汉大战之中失败。

试析项羽性格性格的复杂性

试析项羽性格性格的复杂性
项羽自大虚荣的缺点也很严重,攻秦时,秦主力是被项羽击败的,各路诸侯都听命于他承认他的“霸主”地位,这使得项羽自矜攻伐的骄傲心里更为膨胀。再相遇佣兵四十万进驻新丰鸿门,掌握战争主动权的形势下,只有十万兵员的刘邦“欲王关中”的阴谋被告发,项羽“大怒”,下令“旦日靠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这里项羽的“大怒”,不是性格暴躁使然,而是因为尊严被冒犯,他不能容忍别人对自己不恭不敬。在他看来他是天下唯一的,无与伦比的盖世英雄和将军。眼看一场战争势难免了,却被刘邦的主动前来卑辞“谢罪”所化解。刘邦谦和的口气,使项羽感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自大虚荣之心得到满足,因而怒气全消,和盘托出告密人曹无伤,并设宴招待刘邦以示善意和解之意。宴会上刘邦的不辞而别是礼节上的不周,但因为张良代刘邦转献白玉一双,刘邦再次让他满足了自尊虚荣之心,他便不再追究。就是末声,仍然放不下自达虚荣的架子。项羽是一个很爱面子的人,是一个就算拼命也要护住面子的人。项羽的乌江自刎很大程度上是出于面子的考虑:“即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对于要强的项羽来说:怜悯即是伤害。因此他宁愿用一死来挽回面子,这样他心里才好过些。固然项羽是高贵,只是他作为贵族子弟与生俱来的“胎毒”。项羽也是极其高傲的,他从不相信自己会失败,失败了也只是怪时运不好(时不兮雅不逝),不是自己的错。这恰恰是他要失败的根子。世界上哪有从来不失败的人,又哪有永胜的英雄!真正的成功者,都是能不断反省自己,团结别人的人。正是由于项羽的这种高傲,许多贫贱无行却有才干的人,都跑到“招降纳叛,藏污纳垢”的刘邦那里去了。结果刘邦坐上了皇帝的宝座,项羽则变成了“孤家寡人”。
他是一个武力超群的壮士,一呼百应的将领。巨鹿之战,项羽沉着镇定,破釜沉舟,以少胜多,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他的一生可以概括为:生逢乱世,相机而起,勇冠三军,叱咤风云,引兵北上,逐鹿中原,问鼎咸阳,烈士封王,霸王别姬,乌江自刎。在短短的七个春秋了,他从起兵到独裁天下,最后到兵败自刎,英雄气概始终贯穿于他的一生。“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以惮籍矣。”然而后来却落得个乌江自刎的结局,人们无法忘记他,是因为项羽复杂矛盾的性格和极富传奇色彩的命运。通过《项羽本纪》我们来具体透析一下项羽性格的特点。

《史记中项羽矛盾性格的研究》文献综述

《史记中项羽矛盾性格的研究》文献综述

《<史记>中项羽矛盾性格的研究》文献综述摘要:项羽是秦末反秦起义中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是《史记》中着重叙写的人物。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形象生动地描写了项羽由盛及衰的过程,成功地刻画了项羽这一典型形象和悲剧性格,而项羽的残暴与仁义这一矛盾性格也是历来争议不断、至今未得到比较一致评价的历史人物。

一边的学者认为项羽凶狠,嗜杀成性,残暴不已,而另一边却认为项羽是一个具有仁爱,仁义,仁德的贵族英雄。

还有的认为项羽是一个集残暴与仁义性格于一身的有性格悲剧的英雄人物。

从个人找到的资料中,拟总结综述学者的观点,力求将学者对项羽的人物形象研究系统化呈现出来,对进一步深化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词:史记;项羽;矛盾性格;残暴,仁义《史记》对他的记载有: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巨鹿之战”、“彭城之战”……其中,《项羽本纪》是叙事最详细、人物刻画最成功,展现项羽矛盾性格最为深入全面的一篇,对项羽的矛盾性格的争议也由此而来。

从古至今学者对项羽的性格是残暴,是仁义,或残暴与仁义二者兼具的争论一直持续不断。

本文着重从历代以来学者的研究成果入手,对《史记》中项羽人物形象研究进行简要回顾及综述,力求在综述的过程中加深对项羽人物形象的了解,基本把握对人物形象的评价方法,希望为今后深化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

一、残酷爆烈的西楚霸王——反面评价对项羽的反面评价,最典型的说法要算《史记评说》的评注。

杨维桢在《史记评说》中说:“《孟子》云:‘为天下驱民者,桀与纣也’。

籍亦为汉驱者耳,其能与汉争天下哉?迹其慓悍滑贼之性,嗜杀和嗜食,如起会稽,即诱杀守者,其后矫杀宋义,屠咸阳,残灭襄城,杀秦降王子婴,斩韩王成,王陵母,甚至于杀义帝,此真天下之桀也。

项欲举大事,霸西楚,其可得乎?”【1】大家知道,桀与纣分别是夏商两代的暴君,杨维桢把项羽比作桀纣,嗜杀成性,就是非常明确地指出了项羽残酷暴烈的本性。

试析项羽复杂的性格

试析项羽复杂的性格

司马迁与 史记研究!试析项羽复杂的性格何梅琴(平顶山学院文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摘∀要: 项羽本纪是 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人物传记之一,司马迁以其前所未有的才力与千钧笔力,生动地塑造了项羽这一充满传奇色彩、有着复杂性格、具有高贵人格的悲剧英雄形象。

项羽二十四岁起兵,三十一岁败亡,八年征战,骤起骤灭,是性格决定了命运。

作为失败了的英雄,千百年来,却被反复吟唱,深切怀念,赢得了人们无限的敬仰,是他顶天立地高贵的人格使然。

关键词:项羽;形象;性格;人格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5128(2009)03#0008#04收稿日期:2008#12#01作者简介:何梅琴(1964#),女,平顶山人,平顶山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和研究。

∀∀ 项羽本纪是 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人物传记之一,司马迁以其前所未有的才力与千钧笔力,生动地塑造了项羽这一充满传奇色彩、有着复杂性格、具有人格魅力的悲剧英雄形象。

正是凭借了司马迁的神来之笔,我们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还能领略到中国传记文学长廊的起点上,项羽这个以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结合而成的喑噁叱咤、个性独特、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英雄怪杰的奇风壮采。

项羽本纪笼罩着浓郁的悲剧氛围。

英勇善战的项羽在推翻暴秦的斗争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但最终却落个∃自刎乌江%的悲剧下场。

巨鹿之战,项羽叱咤风云,不可一世,是他人生最辉煌的巅峰,五年之后,却被困垓下,陷于四面楚歌的境地,魂断乌江。

他二十四岁起兵,三十一岁败亡,八年征战,骤起骤灭。

项羽在同刘邦争夺天下的斗争中失败了,但千百年来,却被反复吟唱,深切怀念,赢得了人们无限的敬仰,他顶天立地高贵的人格使然。

项羽留给后人太多的喟叹、太多的思考。

项羽是个悲剧英雄, 项羽本纪使人读来∃如直接当时人,亲睹其事,亲闻其语,使人乍喜乍愕,乍惧乍泣,不能自止%。

[1]212项羽的性格具有多重性、矛盾性、复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羽在战场上的辉煌胜利,使他产生了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过分崇尚个人的武力,过于迷信自己的武力,认为凭借武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他自恃勇武,很少相信别人。史料里没有项羽类似刘邦那样与良臣贤将彻夜纵谈,从容天下事的记录,更找不到项羽求贤若渴,结交新知的文字。一面关爱士兵,一面有防范重臣,种种儿女之态和小家子气,使项羽断裂智能外围的同时也殃及了人际关系。想要打赢一场需有智力投入符合人心向背的战争,单凭豪横蛮勇不过是一厢情愿的祈求。离心离德的人际组合,聂服而不是仰服的君臣关系,使项羽的理想追求与残酷现实严重脱节。项羽手下本拥有一批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文臣武将,但项羽的刚愎自用,使其在关键时刻不能接受谋臣的计谋,陈平,英布,韩信原本都是项羽的部下,但由于始终得不到重用,一个个离开他而投奔了刘邦,成了刘邦手下有名的谋臣和大将。包括谋略过人,始终忠于他的范增。鸿门宴上“数目项王,举所配玉佩以示之者三”,项王却默默不应。司马迁批评项羽:“自恃功伐,奋其机智而不师古,为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之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可谓一语中的,深刻之至。
战场上的项羽威猛豪壮,所向无敌,日常军旅生活中却又恭敬慈爱,重情重义,爱惜人才,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分明是个血肉丰满,心肠细腻的性情中人。是一个令人可爱又可恨,可惜又可叹,熟悉又陌生的立体人物。陈平说:“项羽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洁好礼者多归之。”【3】(《史记·陈丞相世家》)。高起,王陵说:“项羽仁而爱人。”【4】(《史记·高祖本纪》)韩信说:“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5】(《史记·淮阴侯列传》)鸿门宴上,项羽本来可以轻而易举的除掉野心家刘邦,但当时受刘邦所利用的项伯却对项羽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为了显示自己重义,项羽没有理会范增的再三暗示,以不忍之心轻纵了敌手,给自己留下了后患。在垓下突围至乌江时,又为了一个义字,项羽不肯过江卷土重来,而是将宝马送给乌江亭长,将自己的头颅送给追杀自己的故人吕马童,让他的这位故人拿着自己的头颅去到刘邦那里领赏封侯,这些都显示出项羽重情重义的侠义精神。
他是一个武力超群的壮士,一呼百应的将领。巨鹿之战,项羽沉着镇定,破釜沉舟,以少胜多,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他的一生可以概括为:生逢乱世,相机而起,勇冠三军,叱咤风云,引兵北上,逐鹿中原,问鼎咸阳,烈士封王,霸王别姬,乌江自刎。在短短的七个春秋了,他从起兵到独裁天下,最后到兵败自刎,英雄气概始终贯穿于他的一生。“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以惮籍矣。”然而后来却落得个乌江自刎的结局,人们无法忘记他,是因为项羽复杂矛盾的性格和极富传奇色彩的命运。通过《项羽本纪》我们来具体透析一下项羽性格的特点。
一.志向远大
项羽出身于楚国贵族家庭,地位显赫的家庭环境使项羽从小便胸有大志,少年时代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情与勇气。他不愿读书,觉得“足以记名姓”。也不愿学“一人敌”的剑术,而提出要学“万人敌”的兵法。《史记项羽本纪》载:“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具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2】梁以此奇籍。籍身长八尺有余,力能扛鼎,才情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后来项羽和其叔父举事从者云集。他和项梁率领八千江东子弟参加了轰轰烈烈的秦末农民战争,一路过关斩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取得了反秦斗争的根本性胜利。但在推翻秦王朝后项羽显得目光短浅,被动愚钝。他攻陷咸阳后“杀义帝,烧宫室,屠咸阳,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归”【4】失尽民心。他不在“四塞”“阻咸阳”的关中称王,而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谁知之者?”【2】咸阳烟火未灭项羽便开始了分封诸侯,分封开了历史的倒车,他必然会受到历史的惩罚。分封诸侯,使全国又恢复到春秋战国时代互为攻伐的状态,狼烟又起,烽火连连。另外,项羽所分封的诸侯,还没来得及都到封地,田荣就以齐反,陈余自赵反,彭越反梁地,臧荣也擅杀韩王而自立。田荣和陈余还公开指责他“为天下宰不平”。分封的结果,激化了各派势力的矛盾,为自己树敌招怨,致使很多谋士良臣倒向刘邦,使他在政治上日益孤立。失去了战略要地,经济上失去了大后方,失去了对全局的控制,使刘邦获得了从容积蓄力量的时间与空间。被逼陔下,项羽反复强调地还是“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这正是项羽内心迷茫无奈的体现,他只知道天亡我,不知道天为何使他灭亡,他不知道战败的原因在于自己目光短浅,没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
摘 要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争议的一个历史人物。这一形象之所以为后人议论纷纭,在于其人格魅力,英雄气概和儿女情怀诸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丰富和复杂性,从人格魅力来看,项羽虽然德才兼俱却盲目自信;从英雄气概来看,项羽虽然勇武盖世却政治短视;从儿女情怀来看,项羽虽然重情重情义却过于儿女情长。此三者,铸就了项羽荡气回肠的悲剧诗篇。
三.残暴凶狠
每每攻城拔地后,对于投降士卒,项羽往往残害坑杀。如秦二世元年“项羽别攻襄城,襄成坚守不下,已拔,皆坑之”。【2】巨鹿之战后,秦将张邯曾率领二十万人投降,项羽竟一夜间“坑击秦卒二十余万人于新安城南”。【2】入关后,他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宫室,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归”。不仅严重阻碍了当地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也引起了天下百姓的怨恨和反抗,逐渐失去了民心。项羽说“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谁知之者”。有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蒸说者”。【2】
项羽还十分爱惜人才,鸿门宴上,樊哙未经允许闯入帐来,项羽非但不指责,因见其“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而赞之曰:“壮士”赏识英豪都到了不分敌我的地步,当樊哙义正词严当面申诉项羽,言之其所作为乃“亡秦之续耳”,项羽竟然未有以应,半天只说出一个字“坐”。项羽对公理心折忠实厚道的性格跃然纸上。
四.性格强悍,自大虚荣。
二.
项羽凭借非凡的体魄和才气,加上项代“世代为楚将的威望”,二十四岁起兵会稽,叱咤风云,所向披靡,“攻定陶”,“拔襄阳”,“斩李由”,“杀宋义”,“诸将皆聂服,莫敢枝捂”。巨鹿和彭城两战是他辉煌的顶峰。巨鹿之战,锁定了大秦帝国的败局,建立了他的赫赫声威与崇高地位。这是项羽功业的巅峰,展现了他的大将风范和将帅神威。对此,明代凌约言在《史记评林》中议论道:“羽杀会稽守则一府聂伏,‘莫敢’起;羽杀宋义诸将皆聂服,‘莫敢’枝梧;羽救巨鹿,诸将‘莫敢’纵兵;已破秦军,诸侯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势愈张而人愈惧,下四‘莫敢’字而项羽当时勇猛可想见也。”[12]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仅以五万士卒,留三日之口粮,以一往无前之势,大破秦军精锐四十万,令天下为之震惊;彭城之战,他只率三万人,将刘邦五十六万大军打得丢盔弃甲,令世人为之侧目。东城快战中,处在数千汉军重重包围中,项羽手下只剩二十八名骑兵。但他临危不惧,愈战愈勇,汉军奈何不了他。“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避易数里”。【2】项羽在包围圈中纵横驰骋,来去自如,斩杀敌人的将军都尉,又轻松率领部下突围而去。此场面出神入化地显示出项羽的豪气,胆略和神勇。
勇猛无敌的项羽叱咤风云,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以无比的勇力和智慧给一切阻挡者以催枯拉朽的打击。但一涉及政治问题,就缺乏运筹帷幄的政治战略目光。例如,在灭秦之后,他放弃关中四塞之地而东归偏僻穷困的彭城,使自己在军事上失去了战略要地,经济上失去了大后方,失去了对全局的控制。在鸿门宴上,项羽看不见刘邦的政治野心又不听范增的再三忠告,终因项伯的从中调停,刘邦的卑辞“谢罪”,而取消了进攻的计划,反而热情招待起刘邦来。当他带兵进入咸阳后,不像刘邦那样采取种种政治手段争取民心,只图一时之快,就不假思索的“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掠其货宝妇女而东归”。这显示了他目光短浅的贵族本土观念。项羽的勇武使他在波涛汹涌的反秦浪潮中,如出水蛟龙,叱咤风云,而他的目光短浅,则使他泥融雪消,不可避免的走向悲剧的结局。
项羽自大虚荣的缺点也很严重,攻秦时,秦主力是被项羽击败的,各路诸侯都听命于他承认他的“霸主”地位,这使得项羽自矜攻伐的骄傲心里更为膨胀。再相遇佣兵四十万进驻新丰鸿门,掌握战争主动权的形势下,只有十万兵员的刘邦“欲王关中”的阴谋被告发,项羽“大怒”,下令“旦日靠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这里项羽的“大怒”,不是性格暴躁使然,而是因为尊严被冒犯,他不能容忍别人对自己不恭不敬。在他看来他是天下唯一的,无与伦比的盖世英雄和将军。眼看一场战争势难免了,却被刘邦的主动前来卑辞“谢罪”所化解。刘邦谦和的口气,使项羽感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自大虚荣之心得到满足,因而怒气全消,和盘托出告密人曹无伤,并设宴招待刘邦以示善意和解之意。宴会上刘邦的不辞而别是礼节上的不周,但因为张良代刘邦转献白玉一双,刘邦再次让他满足了自尊虚荣之心,他便不再追究。就是末声,仍然放不下自达虚荣的架子。项羽是一个很爱面子的人,是一个就算拼命也要护住面子的人。项羽的乌江自刎很大程度上是出于面子的考虑:“即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对于要强的项羽来说:怜悯即是伤害。因此他宁愿用一死来挽回面子,这样他心里才好过些。固然项羽是高贵,只是他作为贵族子弟与生俱来的“胎毒”。项羽也是极其高傲的,他从不相信自己会失败,失败了也只是怪时运不好(时不兮雅不逝),不是自己的错。这恰恰是他要失败的根子。世界上哪有从来不失败的人,又哪有永胜的英雄!真正的成功者,都是能不断反省自己,团结别人的人。正是由于项羽的这种高傲,许多贫贱无行却有才干的人,都跑到“招降纳叛,藏污纳垢”的刘邦那里去了。结果刘邦坐上了皇帝的宝座,项羽则变成了“孤家寡人”。
项羽的脾气暴躁易怒,但他也勇于担当,关爱百姓士兵,关心国家社稷。这在他作为上将军宋义率楚军主力北上救赵时,就能充体现出来。宋义率领楚军行至安阳,滞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说,我听说秦军把赵国的军队围困在巨鹿,我们很快引兵度过河去,我们楚国的军队攻击秦军外围,赵国做内应,肯定能大破秦军。而宋义却认为,应先观秦赵相斗,然后,趁两者疲惫不堪的时候再下手。当时天寒下雨,士兵又冷又饿,宋义却为送儿子去齐国而饮酒高会,于是项羽大怒道:“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见无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兵,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于是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既其帐中斩宋义头,急引兵渡河救赵”。【2】《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的这一段史实就充分体现了项羽刚毅果决,敢作敢为,勇于担当的英雄本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