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展教育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发展教育之我见

数学科学学院093班林伟芬

摘要:全面发展教育是一种理想教育,现阶段针对我国应试教育的弊端暴露的情况的现状,越来越多专家学者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通过认识素质教育的特点,理解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阶段性目标,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提出的人的发展的目标是素质教育的最高目标。

关键字: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四个特性拿到这个题目的时候,首先我发出了如何认识全面发展教育的疑问。因为几乎每一个学过哲学知识的学生都知道,马克思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即是使每一个人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但这一概念毕竟是抽象的,这一目标也是比较远大的,从而让大多数人产生了全面发展教育在天堂里的错觉。为了更实在更近距离地了解全面发展教育,就让我从现阶段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着手分析。

当我还在念中学的时候,就已经对“素质教育”这一此词不陌生了。记得初三的时候我所在的学校周六实行补课,很多学生心里有苦有不乐意,但是为了能够顺利通过中考升入一个好高中,大多数的家长和学生也就很心甘情愿地交了补课费。但有一个家长把我们的学校告到了教育局,原因就是“素质教育不到位,没有为学生减负”。是的,那时候的我们也清楚,我们就是在应试教育下背负着升学压力纷纷争先恐后地跃龙门的一群小鱼。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许多学生无法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无法按照自身需求发展自己,无法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素质教育这一目标正是在现阶段应试教育的弊端暴露的情况提出的。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

这一口号的提出,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步入新的历史阶段的反映,是整个社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关系的认识产生飞跃的表现。

为什么这么来评价素质教育呢?简单地说,是经济发展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教育发展反过来适应并且反映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和恒久基础,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水平,而这三者,最终都是和人口质量(国民素质),与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的发展分不开的。”因此仅仅依靠考试成绩筛选出的少数精英人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对于大量的各领域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也不能满足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了。这时候我们呼唤素质教育,一种以“面向全体学生”“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学生主动发展”为三个要义的教育模式,这也是一种符合小平爷爷提出的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使我们各民族人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守纪律的人民”的一种先进的教育模式。

从概念的分析中我认识到,素质教育其实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具体化目标,它更能针对我国现阶段教育出现的弊端对症下药。素质教育的提出既很好地解决了以应试能力为单一衡量标准的片面发展教育带来的问题,又避免了使全面发展教育神化为一种培养全方面都非常突出的人才的教育。

那么就让我从素质教育的特点着手,谈谈素质教育是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的。关于素质教育的特点,《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一书指出,主要有以下四点:即全员性(或大众性),整体性(或全面性),主体性和差异性。

全员性,指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和着力点都是面向全体儿童少年,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承认教育对象的全员性,就意味着不但要保障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还应当给他们以均等的机会,促使每个人都获得成功。但是在中国,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和旨在选拔的“应试教育”影响下,长期以来并没有真正落实。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在我国,许多残疾人无法得到受教育的机会,甚至是身心完全正常的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也仍然是一个问题。撇开入学的机会不谈,即使是已经顺利入学的孩子,也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权利获得好的教育,只因为他们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不如别人。典型的例子就是:学习不好的学生无法获得成功。与我国教育的不均衡相比,瑞典在这一方面做得尤为突出。瑞典学校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儿童,为完全不懂瑞典语言的难民、移民子女设立了专门的课程,聘请专门的教师

与辅导人员;他们还在学校中取消考试,取消留级,千方百计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学会某些生活、劳动技能,以使他们尝到“成功”的欢悦。瑞典教育的模式必定会让我们这些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学生们拍手称好,心生向往。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现阶段中国的教育要达到这种高度,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首先发展我国的经济,必须长期坚持素质教育的理念。

整体性,又称全面性。对人的发展的全面性,首先应该注重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身体心理技能品德等也都是人发展目标的组成部分,不能只关注某一方面的“特长”而使人的整体发展受损。但应试教育正是把人当成一种装知识的工具,考试的机器,把学生进行了畸形、片面的训练,忽略了每个人都全面享有生活的权利,忽略了每个学生都应该拥有丰富的情感生活和各种生活要求,这样怎么可能培养出一个个性化发展的人才呢?现实生活已经告诉了我们,如果我们继续坚持这种忽略学生的主动需求和内心感受的僵化的教育,社会上会出现更多的畸形人才。诸如许多考试高分但在具体的问题面前束手无策的学生,即典型的“高分低能”;诸如利用自身的聪明才智制造冰毒的化学家,即“高能缺德”;诸如残忍杀害室友的马加爵,心理产生了扭曲。反此种种,都让我们知道,德智体等身心全面的健康发展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完整的人的发展,因此必需强调素质教育具有这样的整体性(全面性)。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说素质教育其实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具体化目标,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提出的人的发展的目标是素质教育的最高目标。

主体性,又称主动性。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或塑造的过程。但是这么多年来,我们的老师惯于替学生做选择做决定,而不是问学生需要什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什么,最终把教育过程变成简单的训练过程。记得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承认学生犯错误的权力,给他们改正的机会,才是教育者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的体现。”还记得电影三个傻瓜中,男主角的朋友被爸爸狠狠训斥,只因成绩从97分降到92分,当时的我暗笑,但是其实我也是在这种不允许犯错的教育下长大的。很多时候我们被要求考试100分,被要求作业拿小红星,犯一点错误就惩罚,其实是渐渐地让我们接受老师的意志,也渐渐地不敢主动要求发展自己了。看来,我们常常被教育要尊重老师的劳动,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要听老师的教导,不要犯错误”,但是又有多少个老师真正地尊重学生,给我们充分的“犯错误——更正——进步”的空间呢?难道师生之间的互相尊重注定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其实不然,素质教育的主动性正告诉了我们,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以老师为主导,也可以是一种非常和谐,互相促进的教育方式。

差异性。人与人的差异性,不仅仅表现在学生先天的遗传因素有区别,还表现在其身心成长与智能发展的后天条件有区别,因而其逐渐形成的自我意识水平与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也有区别,每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乃至最终能达到的发展水平都会是不同的。这也就告诉了我们,教育不应该强迫学生去做什么,去实现什么,而应该为学生的各种需求各种特长提供发展机会。为学生的每一门知识的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