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重金属污染进展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广、毒性大,隐蔽性强,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重金属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以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途径等进行了探讨。

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重金属有多种不同的定义。

在环境化学领域中,重金属是指比重大于4或5的金属。

重金属污染物不但包括生物毒性显著的汞、镉、铅、铬和类金属砷,还包括毒性较弱的重金属锌、铜、钴、镍、锡、钒等重金属元素。

土壤重金属污染隐蔽性强、毒性大、难降解且能沿食物链富集,是人们优先考虑去除的污染物。

1污染来源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大体可以分为工业来源、农业来源、交通来源。

1.1工业来源。

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大量含有重金属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工厂排放的烟气、粉尘等气体污染物经大气环流扩散,以干、湿的沉降方式进入到水体与土壤中,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

工业生产过程如采矿、选矿、矿物加工等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是土壤中汞、铅、镉、砷等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

1.2农业来源。

主要来源于农田污水灌溉、污泥利用,化肥、有机肥、农药和杀虫剂的滥用以及塑料薄膜的大量使用等。

农用物资施用和农业污灌是农田土壤中汞、铬、砷、铜、锌等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

1.3城市交通来源。

主要来源于汽车排放的尾气及轮胎磨损产生的粉尘。

汽油、润滑油的燃烧和发动机及其他镀金部件磨损可释放出铅、镉、铜、锌等重金属粉尘。

2污染危害
重金属一旦进入土壤,就很难被微生物降解或者从土壤中去除,因此重金属对土壤的理化性质、生物特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都产生重大危害。

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其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都会发生变化,危害极大。

2.1导致经济损失。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会造成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土壤质量下降和生物毒害增多,导致农作物大幅度减产,从而影响到粮食供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

2.2危害人体健康。

酸雨、土壤添加剂等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提高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和生物有效性,使得重金属较易被植物吸收利用,重金属污染物难以降解,直接或间接地危害到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的身体健康,引发骨痛病、儿童血铅、高血压、心脑血管,癌症等疾病。

2.3导致其他污染。

土壤受到污染后,含重金属浓度较高的污染表土容易在水力和风力的作用下分别进入到水体和大气中,导致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其他衍生环境问题。

3治理途径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重金属污染物清除,削减土壤重金属总量;另一种是固化土壤重金属,降低其
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削减有效态重金属含量。

具体来讲包括工程措施,化学措施,农业措施和生态措施。

3.1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包括排土、客土和淋洗等方法。

排土法剥离表层受污染的土壤,客土法是在被污染的土壤上覆盖未被污染的土壤,淋洗法是通过清水灌溉稀释或洗去重金属离子。

工程措施效果较为彻底,能使耕作层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降至临界浓度以下,或减少重金属污染物与植物根系的接触来控制危害。

3.2化学措施。

第一,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有机螯合剂等一系列调控措施,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使其易于被其他植物吸收,以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第二,通过添加固化材料,降低重金属的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

3.3农业措施。

农业措施是因地制宜的修正和完善耕作管理制度来减轻重金属的危害,或者在受污染土壤上种植不进入食物链的植物。

农业措施适合治理中、轻度受污染土壤。

3.4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一是通过生物作用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使重金属固定或解毒,降低其在土壤环境中的移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二是通过生物吸收、代谢达到对重金属的削减、净化与固定作用。

通过一些特殊的微生物与植物、动物去除或者转化土壤中的重金属,降低重金属的毒性。

3.4.1微生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有两种: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

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往往富集多种耐重金属的真菌和细菌,微生物可通过多种作用方式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
3.4.2植物修复。

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吸收、富集、降解或固定土壤中重金属离子或其他污染物,以降低或消除污染程度,修复土壤。

3.4.3动物修复。

动物修复是利用土壤中的某些鼠类等低等动物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

例如在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放养蛆虫,待其富集重金属后,采用电激、灌水等方法驱出蛆虫集中处理。

4展望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趋于多样化、综合性,对人类的危害也日趋严重。

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重金属污染仍将是我国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迫切需要解决。

但对于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重金属污染事件,应将物理、化学、生物等修复手段综合应用以便更好地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同时研制复合材料,已解决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的问题。

参考文献:
[1]milen kovicn,damjanovic m.study of heavymetal pollution in sedimentsfrom the irongate(danuberiver),serbia and montenegro[j].polish journal ofenvironmental studies,2005,14(6):781-787.
[2]赵学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办法[j].甘肃农业,2006,(2):228.
[3]李兵.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与危害[j].金属世界,2005,(5):
[4]张志红,杨文敏.汽油车排出颗粒物化学组分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1,17(7):623-624.
[5]章明奎.污染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移动性评价:四种方法比较[j].应用生态学报,2006,(8):1501-1504.
[6]祖艳群,李元昆明市蔬菜及其土壤中铅、镉、铜和锌含量水平及污染评价[j].云南环境科学,2003,(8):35.
[7]胡文.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2008.
[8]夏家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详解[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70-75.
[9]高翔云.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j].环境保护,2006,(2):50-53.
[10]李想,王延松.土壤污染现状及风险评价研究进展[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07.1798-18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