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规则意识加强管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应用规则意识加强管理

规则就是约束人们言行、要求人们普遍遵循的各种规范和准则,如法律、纪律、守则、制度、章程等等。规则意识就是人们自觉遵守这些规范、准则的良好态度和自觉按章办事的行为习惯。没有规则不成方圆,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都获得了空前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要使社会的发展有序进行就必须依赖越来越细密的规则规范人们的行为,因此国家的现代化程度越高,对社会成员规则意识的要求也就越高。我国是一个经历了千年封建社会的发展中国家,社会成员的规则意识普遍较弱,只有加强公民的规则意识教育,让每一个公民都乐于按章行事,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一、我国公民普遍缺乏规则意识

1.缺乏公共规则意识。现代社会遵守公共规则是对公民的基本要求,当前许多中国公民却严重缺乏起码的公共规则意识。有些人在公共场所无所顾忌地高谈阔论,吞云吐雾,随地吐痰,随地便溺,乱丢垃圾,坐公交车抢座占位,排队加塞,大庭广众之下脱鞋脱袜、赤膊袒胸,吃自助餐多拿多占,遇有纠纷恶语相向……当中国作为政治大国、经济大国在国际上地位日益提高的同时,“中国人”却成了不文明、粗鲁的代名词,不少国家大街上、商场里用中文写着“不准随地吐痰”、“不准乱丢垃圾”等。一些中国公民的陋习,严重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

2.缺乏交通规则意识。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安全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和每个家庭的幸福,但在我国许多人的交通规则意识却很淡薄。翻越栏杆、横穿马路、不系安全带、超速行驶、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现象屡见不鲜,致使我国的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在过去5年中,中国每年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都有10万人,居世界第一。《纽约时报》有一篇题为《可怜的中国空姐》中报道说,从郑州到上海的一架飞机,只有90分钟的航程,可是客人带的行李多得摆在厕所前边。空姐说,请系好安全带,客人却毫不理会,客仓里吵吵嚷嚷的。有人说饿了,有人大声唱歌,结果把空姐弄哭了。这些现象都说明了我国公民规则意识和精神文明的薄弱。

3.缺乏公私分明的规则意识。公私分明、克己奉公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提倡和推崇的优良传统,在现代社会公私分明、先公后私也应该是每一个公民做人做事要遵循的最起码的规则。而现实却是人们公私分明的观念越来越淡薄,取而代之的是公私不分、以权谋私、损公肥私。有的人工作时干私事,利用工作便利接私活。有的人公车私用,公物私用。有的人则把私人感情带入工作,心情好时卖力,心情差时怠工;或者在工作中利用职务便利拉帮结网,惹是生非,甚至公报私仇、打击报复。公私不分的结果必然是损害国家、集体和社会的利益。

4.缺乏法纪意识。中国是人情社会、关系社会,和中国人交往只有关系通透、人情纯熟,才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所以中国人在生活中、工作中都习惯于以关系亲疏决定一切,私交密则不论公私事务的处理都快捷高效,私交疏则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缺乏严格按法纪办事的意识。

5.缺乏责任意识。多年的民主法制建设提高了公民的权利意识,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主张权利。但是与权利相对应的义务和责任意识却依然淡漠。既缺乏严谨务实、积极向上,对生活负责的意识,又缺乏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对事业负责的意识;既缺乏相互珍惜、相濡以沫对家庭负责的意识,又缺乏遵纪守法,恪守公德,对社会负责的意识;既缺乏刻苦勤奋、励志笃行对自己负责的意识,又缺乏服务人民、报效祖国对国家负责的意识。

此外,许多公民还缺乏正确的人际交往规则意识,如喜欢探听他人秘密,不懂得尊重他

人隐私。缺乏合法竞争的公正、公平意识,善于且乐于投机取巧、钻营迎合等。

二、公民规则意识缺乏的原因

1.千年封建****制度形成了惯性思维。规则不是自然天成的,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为公众所认同的规范。而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始终缺乏良性规则形成和重视规则的条件。残暴的封建统治和周而复始循环了上千年的无规则封建制度,使老百姓潜移默化地形成了根深蒂固、牢不可破的消极意识,一是形成奴性意识,认为统治者的意志就是规则,只有服从当权者的意志,自己才有安宁,才能够获益;二是认为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可以根据需要加以变通,严守规则只是自己吃亏受罪。这种恶性意识一旦形成惯性,就很难根除。

2.教育的缺失。一是家庭教育不当。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子不教父之过”,良好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是培养孩子具有明确规则意识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许多家庭的家长自身就缺乏良好的修养和严格的自律精神,在教育孩子时难免存在缺陷,重视孩子的智育发展,忽视孩子的品德教育,甚至对孩子自由放纵或者错误地鼓励孩子争勇好斗、背信弃义、见利忘义。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自然就存在无视规则、惟我独尊,好逸恶劳、自私自利等人格方面的不足。二是学校教育不当。学校应该是实施公民规则意识教育的主渠道。在我国,虽然要求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老师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但是在升学率的重压下,学校必然围绕考试的需要把传授知识看得最重。在德育方面存在重形式、重理论、重宏观而轻实效、轻实践、轻细节的弊端。从课程设置来看,内容逐步完善,公民的思想品德修养、公民的心理健康教育、法律常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等都有所包含,却没有把培养公民规则意识作为德育的专项内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重理论传授,内容过于抽象、过于空泛,没有顾及到把理论转化为意识和行为,督促他们从自己、从身边、从小事做起。教师尽职尽责地传道、授业、解惑也是教师规则意识的体现,而部分教师缺乏诲人不倦的职业道德,把德育课看作副科,敷衍了事。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淡漠的规则意识,无疑对学生会产生恶劣影响。

3.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改革之初,规则尚未明确,致使财富迅速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现在改革又进入攻坚阶段,社会加快转型和各种矛盾突显并存,面对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现实,尤其是面对被不合理、不合法的行为打破的社会均衡利益,许多人心态失衡,变得浮躁、狂热,认为守规则就等于安于贫困,只有不择手段才能够保障和争取利益。于是为了获取金钱和利益,许多人完全抛弃了国家一再强调的靠诚实劳动致富、靠知识技能致富、靠资本不断增值致富的合理合法创造财富的规则意识,抛弃了流传了千百年的重义轻利、诚实守信、艰苦创业的传统美德。

三、强化公民规则意识的途径

1.积极完善规则。从目前的现状看,我们缺乏规则意识,也缺少供公民遵守的行之有效的良性规则,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健全完善各项规则,让公民有规则可依。同时要保障规则得到较好的遵守,离不开监督机制。一是要健全法律体系,依法维护规则,强化规则意识;二是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实现个人资料联网、信息共享,确保规则得到切实遵守;三是加大奖惩力度,对严守规则的要肯定和激励,对违背规则的要批评和惩罚。当前所有公民规则意识强的国家,如美、日、德、新加坡等,都有一套完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机制。如日本的餐饮业要求每个盘子洗七遍,如果谁违规,那么他的诚信将被否定,所有的餐馆都不会再聘用他。如果有人在美国乘公交车逃票或者在德国驾车闯红灯,那么他的违规行为会被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