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方法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亲子共读是一种建立在交流与对话基础上的阅读形式,是提高孩子阅读、思维、表达等多方面能力和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重要途径。要不断探索研究亲子共读的方法,首先从环境创造、阅读内容选择、父母榜样等方面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再从指导家长操作方面将探究导读法、设疑教学法、情境再现法等语文阅读教学法在亲子共读中的应用;并探究在共读过程中根据不同年龄段特点的阅读方法的渗透;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创造幸福家庭。
关键词:亲子共读;阅读教学法;亲子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6-0059-04 亲子共读即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成人和儿童共同阅读一本书,这是一种类似游戏的活动。它不是简单地给孩子书读、让孩子读书、读书给孩子听,亲子共读的关键在于亲子互动的阅读方法。这将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确立远大理想的有效途径。要想取得好的阅读效果就要有科学有效的方法做保障。
一、创设浓厚的家庭读书氛围
欧美社会从18世纪以来就有一种传统:一家人晚间在灯下,彼此朗读一段书给家人听。犹太孩子更是从小生活在周围都是书的环境里,他们的客厅没有大的电视机,而是放满了书架,孩子很自然地养成读书的习惯。而家庭阅读在中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几千年不曾断裂,这与家庭阅读的传承不无关系。
浓厚的家庭读书氛围是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前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读书环境的营造
家庭读书环境很重要,客厅卧室摆满书架,在充满书籍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孩子读书的兴趣和能力就会提前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房间不仅是卧室,还应是书房,一定要有独立的书架供孩子摆放书籍,用书籍装饰孩子的生活空间。如果家里没有独立的儿童房,也要尽量开辟一块属于孩子自己的舒适惬意而又童趣化的阅读空间,可以在一个相对独立、光线充足、安静而又舒适的温馨的一角,布置一个小书架。
在准备好读书空间后,要及时帮孩子摆放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经常买书送给孩子,或者借阅书籍。还要和孩子一起保护好买来或借来的书,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二)亲子共同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
图书的选择有几个原则:要根据孩子年龄特点选择;让孩子接触到不同类型的图书;选孩子感兴趣的书;选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一开始可以先从经典书籍中选择,这些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好书,也可以参考权威推荐。
阅读内容的选择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主导性和孩子的主体性,在家长的引导之下,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这样才能真正引发孩子的读书兴趣。
(三)父母的榜样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所有那些有教养、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爱心的家庭。”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可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可忽视,父母爱阅读的行为会感染到孩子,家长要在平时多读书、看报、多讨论与书籍有关的话题,让孩子从小养成爱阅读的习惯。
在亲子共读中家长还要提前阅读,至少要与孩子保持同步,保证共读效果。
二、阅读教学法在亲子共读中的应用
(一)导读法在亲子共读中的应用
“导读法是教师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
理特征,诱导学生阅读思考,培养自读能力,养成自读习惯的教学法。”[1]导读法重点在于引导、启发、辅助,这一教学法应用到亲子阅读中,家长主要起到对孩子读书兴趣的引导作用以及对孩子读书过程的辅助作用。
对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小开始培养。幼儿的思维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对于直观的图画材料、生动有趣的故事、有韵律的诗歌都会产生兴趣。他们还会不断地重复阅读同一本书或同一个故事,这也是幼儿阅读的特点。家长就要选择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采用生动有趣的方法,根据孩子的需要为孩子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这样的朗读看似家长在读,孩子在听,实则是为孩子的主动阅读埋下种子,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会逐渐参与到读书之中,有时他会重复反复出现的句子,有时会与家长分角色读,有时会尝试独立阅读。而此时的儿童阅读大多是在调动父母阅读时记忆内容的再现而非真正的读。
对于有一定识字量和独立阅读能力有限的儿童,家长也可以利用孩子乐于接受的视听资料,激发孩子对阅读内容感兴趣,如一段简短的视频、生动的图画、内容纲要、内容片段讲读甚至是影视作品。在阅读过程中,父母要与孩子不断地交流,做到平等、自由,还要在读书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乐趣,这包括阅读本身的乐趣和其知识的增加、自信心的增强、自我的成长、他人的认可所带来的乐趣。
还要辅助孩子完成独立阅读,让孩子学会使用工具书,熟练运用字典、词典,学会到图书馆、使用网络查找资料。
不管是对哪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是一个阅读榜样,其次给孩子读的书一定要提前阅读。提前阅读是为了选择更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和更好地发挥主导性。
(二)设疑教学法在亲子共读中的应用
“学源于思,思源于学,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是阅读能力的核心。”[2]
单纯的读书或讲故事不难,难的是把书本上的内容与读者自身和外界联系起来,这需要不断的思考与交流,尤其要以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为桥梁。这就像语文教学中的设疑教学法,只是在设疑、引导质疑和指导解疑的过程中要更加的生活化、具体化和情感化。 1.问题的设置源于生活,提出问题的时间就在生活中的每一个适合交流的时刻,如在回家的路上、餐桌上或者休息时,提出的问题也要具体化,比如就生活的某一见闻提出问题,“你看马路两旁的山坡上一面有积雪,一面没有积雪,这是为什么呢?”家长只提出问题,引起他的兴趣,让孩子有查阅书籍的好奇心,这很重要。
对低龄儿童包括小学低年级学生我们只需要把书读给他们听或讲一个故事,然后提出问题就可以了,问题须是孩子所熟悉的,便于亲子自由对话,即自由自在的聊天,通过聊天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熟悉人物特点,并展开想象。
2.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读书不只是单纯的知识积累,而是要让人拥有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促进人自身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设疑是为了刺激孩子读书的好奇心,让孩子发现更多的问题。我们应该鼓励孩子提出问题,不管这个问题是他真的不懂还是想和家长共同交流,因为只有孩子认真读了书,进行了思考才会提出问题。因此家长要经常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高年级孩子在读书时就要带着批判的精神去读,这样才能提出更有逻辑性的问题。
在孩子提出问题后,更重要的是亲子沟通,不是把答案直接告诉孩子,而是通过问题引导孩子进行深度思考,或者通过查阅资料、反复阅读找到答案。这类似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启发原则。
整个共读过程重点在于沟通与交流,而不是正确答案。讨论不拘于某一主题或固定形式,而是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让提问、思考、讨论自由进行,在不断的交流中,孩子的倾听能力、判断思考能力和说服能力都得到不断提高。同时沟通过程也是思想交流和情感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