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复习个人整理
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实验心理学考试重点1、冯特、费希纳、艾宾浩斯的贡献冯特:1879年,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费希纳:率先采用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色觉和后像,费希纳定律:S = K logR,第一次将人类心理现象进行了量化的表达。
创造了三种测量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艾宾浩斯:对记忆进行了研究,开创了实验方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先河。
创造了新的研究范式和新的变量测量方法:人工材料,节省法.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2、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自变量:在实验中研究者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因变量:由操纵自变量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的反应.额外变量: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又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变量,在实验中需要对其加以控制3、主、被试效应实验者(主试)效应: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
“罗森塔尔实验”指人类被试者对待实验和实验者的特定态度和动机影响到实验的结果。
“安慰剂效应”,“霍桑效应”4、因素型实验vs函数型实验因素型实验:是研究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产生的原因或条件是什么的实验。
(what)函数型实验:是研究各种条件怎样影响心理现象或行为的实验,它要探明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
(how)5、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
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影响因素:(1)个体的生长和成熟。
(2)历史因素。
(3)对被试的选择(4)被试的缺失。
(5)前测的影响。
(6)实验程序的不一致。
(7)主试与被试的相互作用(8)统计回归因素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代表性和适用性。
影响因素:(1)实验环境的人为性。
(2)被试者样本缺乏代表性(3)测量工具的局限性6、实验报告的组成部分:题目、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及附录.7、试验方法:(1)被试者:要说明被试者选择的方式,被试者的年龄、性别及其他有关方面的情况,被试者的数目、及如何进行分组的,等等。
实验心理学笔记整理
实验心理学笔记整理嗨,小伙伴们!今天我来和你们分享我整理的实验心理学笔记。
这就像是打开一扇通往奇妙心理世界的大门,里面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发现呢!实验心理学啊,它就像是一个超级侦探,在人的心理迷宫里寻找线索。
比如说,我们想知道人们为什么会在压力下做出某些决策。
这就好比是在黑暗的森林里寻找宝藏的路线,实验心理学家就是拿着各种工具(实验方法)去探索的冒险家。
我在笔记里看到一个超有趣的实验。
研究者想要探究记忆是如何被干扰的。
他们把参与者分成了两组,就像把一群小伙伴分成了两个小队一样。
一组参与者在记忆单词的时候,旁边有人不断地制造噪音干扰,哎呀,这就像你在安静看书的时候,旁边有人一直在大声唱歌,烦得很!另一组则在安静的环境下记忆单词。
结果呢?在噪音环境下的那组参与者记住的单词可少多了。
这就说明环境对记忆的干扰可真是个大问题啊!再说说实验设计吧。
这里面的门道可多了。
真像是搭建一座复杂的城堡,每个部分都得精心安排。
完全随机设计就像是抽奖,每个参与者被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都是随机的。
比如说,研究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学生们就像抽奖一样被分到不同的教学方法组里。
还有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呢。
被试间设计就像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跑道上比赛,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而被试内设计就像是一个人要在同一条跑道上跑好几次,但是每次的比赛规则(实验处理)不一样。
实验中的变量也很重要。
自变量就像是汽车的方向盘,它决定了实验的走向。
比如在研究药物对情绪的影响实验中,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就是自变量。
因变量呢,就是汽车开到哪里去了,是自变量改变后产生的结果。
在这个例子里,参与者的情绪变化就是因变量。
还有控制变量,这就像是汽车行驶的道路状况得保持一致,不然就不知道是方向盘(自变量)的作用还是道路(控制变量)的作用了。
比如说在研究灯光强度对阅读速度影响的实验中,除了灯光强度这个自变量,像书本的字体大小、参与者的视力等都得控制好,要是字体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就像道路一会儿平坦一会儿坑洼,那可不行。
实验心理学重点归纳
第一章、第二章1、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
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和个案研究。
2、认知心理学特别依赖实验方法,只有准确而巧妙的实验设计才能保证推测到的内部心理过程——信息加工过程的可靠性。
3、费希纳提出了心理物理学测量人的感受性的三种心理物理学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
4、艾宾浩斯:艾宾浩斯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对记忆进行实证研究,也是第一个将记忆做数量化处理的人。
为了使记忆的研究数量化,艾宾浩斯创造了两个工具:第一:无意义音节便于控制学习材料的数量,排除了被试个体经验的干扰。
第二:测量记忆的方法,即节省法第一次学习材料用了30次,一周以后,第二次学习则用了15 次,节省了50%,所以50%就是记忆的保持量。
节省法是测量记忆十分灵敏的方法。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最开始,遗忘的速度最快,随后逐渐减慢。
5、天花板效应(高限效应):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实验结果,并且没有显著差异。
地板效应(低限效应):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实验结果,并且没有显著差异。
操作性定义:是用可以感知到的事件、现象或指标来对研究变量进行量化或定性的界定和说明。
自变量的混淆: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
6、观察与实验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自然观察法:等待现象出现,或观察已有的事物。
实验方法:研究者主动控制条件,“创造”要观察的现象,可作因果关系的推理。
实验方法具有可重复性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7、自变量至少要有2个水平。
双盲实验控制法,消除“实验者效应”和“被试反应倾向”8、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一)消除法(二)恒定法(三)随机取样法(四)等组匹配法(五)抵消平衡法(六)统计控制法9、被试反应倾向:由于被试对实验目地、对实验者有猜测,而导致结果不准确实验者效应:实验者无意的实验影响对被试所造成的影响而导致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控制:双盲设计)10、内部效度:指实验变量能被精确估计的程度。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关键的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一、实验变量在实验中,变量是指可以变化或被操纵的因素。
主要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自变量是研究者主动操纵或改变的变量,其变化会引起其他变量的变化。
例如,在研究记忆方法对记忆效果的影响时,记忆方法就是自变量。
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变量,是研究者想要观察和测量的结果。
在上述例子中,记忆效果就是因变量。
控制变量则是那些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但研究者不希望其发挥作用的变量。
比如,被试的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等,需要在实验中保持恒定或加以控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设计常见的实验设计有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和混合设计。
被试间设计是将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中,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处理。
这种设计可以避免实验顺序对结果的影响,但可能会因为个体差异导致误差。
被试内设计是让每个被试都接受所有的实验处理。
优点是能够减少个体差异的影响,但可能存在练习效应或疲劳效应。
混合设计则结合了被试间设计和被试内设计的特点,在一个实验中同时包含两种设计方式。
三、实验误差实验误差是指实验中除了自变量之外,其他因素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
误差主要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实验设计或测量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导致的,具有方向性和稳定性。
例如,测量仪器不准确会导致每次测量结果都偏高或偏低。
随机误差则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没有固定的方向和大小,在多次测量中会相互抵消。
为了减少误差,研究者需要精心设计实验,控制无关变量,提高测量工具的精度,并进行重复实验。
四、反应时反应时是指从刺激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
它是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一个指标,可以反映个体的感知、注意和决策等心理过程。
简单反应时是指对单一刺激做出的反应时间,例如看到红灯就按下按钮。
选择反应时则是在多个刺激中选择一个做出反应的时间,比如在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灯中,看到绿灯按下按钮。
实验心理学重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重点总结第一部分: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1.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实验心理学是一种通过精心设计和控制的实验来研究和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研究方法。
2.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行为主义到认知心理学的转变,从实验室到社会实验的拓展。
第二部分: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1.实验设计:正交设计、因素设计、区组设计等。
2.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学、推论统计学,如频数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等。
第三部分:感知和知觉1.感知: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嗅觉系统、味觉系统、触觉系统。
2.知觉:知觉加工过程、知觉组织和感知归因。
第四部分:注意和工作记忆1.注意: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注意缺陷、注意控制。
2.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模型、工作记忆的影响因素、工作记忆和学习的关系。
第五部分:情绪和动机1.情绪:情绪的概念、情绪的产生、情绪的调节。
2.动机:动机的类型、动机的作用、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第六部分:学习和记忆1.学习: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观察学习等。
2.记忆:感知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自传式记忆等。
第七部分:语言和思维1.语言: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语言发展、语言障碍。
2.思维:概念和概括、解决问题的策略、创造性思维、决策和判断。
第八部分:社会心理学1.群体行为:集体行为、群体决策、小组动力。
2.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合作与竞争、社交认知。
第九部分:发展心理学1.婴幼儿期:早期感知和认知、情感和依恋。
2.儿童和青少年期:身心发展、自我认同、道德发展。
3.成年期和老年期:中年发展、老年发展、心理健康。
第十部分:临床心理学1.心理评估:智力测验、人格测验、行为观察。
2.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催眠治疗。
总结:实验心理学是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和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是实验心理学的重要方法。
感知和知觉、注意和工作记忆、情绪和动机、学习和记忆、语言和思维、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是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第一章1、实验中的几种变量变量:也称变项,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者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也称自变项。
因变量: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者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是由实验者观察或记录的变量,也称依变项。
控制变量:在相关变量中,实验者不用于研究的那些相关变量称为额外相关变量,是在实验中应保持恒定的变量,称控制变量。
2、自变量的种类?自变量大致可分为三类:(1)作业变量:指实验中要求被试者做出特定反应的某种呈现刺激。
(2)环境自变量:当实验呈现某种作业时,如果改变实验环境的任何特性,则改变了环境特性即为环境自变量;(3)被试者变量:被试者的特性因素,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智力、教育水平、人格特性、动机、态度等可能影响对某种刺激的反应,这些因素统称为被试者变量。
3、额外变量的控制及方法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排除法:即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从控制变量的观点来看,排除法确实有效,但所得到的研究结果却缺乏推论的普遍性。
双盲实验和单盲实验是排除法中有效的方法。
双盲实验指在对额外变量控制时,不告诉被试和主试实验目的的实验。
单盲实验指在对额外变量控制时,不让被试知道实验内容和目的,从而避免被试因主观期望而引起的额外变量。
(2)恒定法:使额外变量在实验的过程中保持固定不变。
当消除额外变量有困难时,就可以采用恒定法。
(3)匹配法: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者的特点相等的一种方法。
(4)随机化法:根据概率理论,把被试者随机的分派到各处理组中。
随机法不仅能应用于被试者,也能应用于呈现刺激的安排。
(5)抵消平衡法:通过采用某些综合平衡的方式使额外变量的效果互相抵消以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目的。
(6)统计控制法:当明知有因素将会影响实验结果,却无法在实验中加以排除或控制时,需要实验后用统计技术来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称为统计控制。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归纳一、实验心理学概述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一种科学方法,通过实验设计和控制变量来研究心理现象。
实验心理学包括实施实验、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和结论推断等步骤,以期揭示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设计1. 两组设计:在实验心理学研究中,常使用两组设计,即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不同的处理或条件,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例如,对于药物治疗的有效性研究,可以将实验组给予药物,对照组给予安慰剂,通过比较两组的效果来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
2. 随机分配: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实验对象应该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组。
随机分配可以避免实验结果受到个体差异的干扰,增加实验的内部有效性。
3. 双盲实验:在双盲实验中,既实验者也实验对象不知道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情况,以减少实验者和实验对象之间的偏见,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三、变量控制1. 自变量:在实验中,自变量是实验者有意改变的变量。
通过改变自变量的取值,实验者能够推测出它对因变量的影响。
例如,在研究记忆力的实验中,自变量可以是学习时间的长短。
2. 因变量:因变量是实验者观察或测量的变量,它受到自变量的影响。
在记忆实验中,因变量可以是记忆的准确性或记忆的持续时间。
3. 控制变量:为了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还需要对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进行控制。
通过控制变量,实验者可以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使得实验结果更具有信度和效度。
四、数据收集和分析1. 数据收集:实验心理学的数据收集通常通过实验记录、观察、问卷调查或脑电图等方式进行。
数据收集的目的是收集实验对象的行为和反应数据,以用于后续的统计分析。
2. 统计分析:在实验心理学中,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
常见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如平均值、标准差)和推断统计(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
统计分析的目的是验证实验假设并推断总体的特征。
五、实验心理学的应用1. 认知心理学实验:认知心理学实验主要研究人类思维、感知和注意等认知过程,以及其对行为的影响。
实验心理学(整理版)
一、名词解释(4个)1.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实验者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具有刺激特点、环境特点、被试特点、暂时被试差别四种类型。
2.额外变量:不准备研究而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
可以通过排除、恒定、匹配、随机、抵消、统计等进行控制。
3.变量混淆: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
混淆的结果是额外变量就是潜在的自变量。
4.主效应:指由一个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引起的因变量变化,多出现在多因素试验设计中。
5.交互效应:(指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受其他自变量的影响情况。
)当一个因素(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大小因其他因素的水平或安排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时所产生的交互作用影响因变量的结果。
6.嵌套设计:指在实验设计中一个自变量的每个水平仅与另一个自变量的某个水平相结合。
7.真实验设计:是在各种设计方法中要求控制条件最严密、操纵自变量最有效和测定记录因变量最准确的一种。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常常需要将这类研究置于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也称为实验室研究设计。
(张一中,1998)8.随机区组设计:将控制的额外变量分为几个组,组内同质,每一区组接受全部实验处理,同一区组内被试按设计要求随机地接受处理的实验设计。
目的是对某些特殊额外变量进行控制,使处理效应的估计更加精确。
9.拉丁方设计:拉丁方设计又叫轮换设计,即让各组被试都接受不同的处理,对实验处理的顺序和实验时间的顺序采用了轮换的方法。
10.被试内设计:被试内设计是指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的真实验设计,又称“重复测量设计”。
11.被试间设计:指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组)进行另一种自变量水平处理的实验设计。
这种设计的特点是,比较在不同被试之间进行,因此,这种设计又称为组间设计。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方法。
在这门学科中,研究人员通过设计和实施各种实验来观察和测量不同的心理现象。
这些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原因和模式,并提供对各种心理问题的解释和解决方法。
本文提供了一份实验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你回顾和巩固这门学科的重要概念和理论。
第一部分:实验设计和方法论在实验心理学中,正确的实验设计和方法论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你应该了解的重要概念:1. 独立变量和因变量:在实验中,独立变量是研究人员操纵的变量,而因变量是研究人员观察和测量的变量。
2. 随机分配:为了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研究人员需要使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参与者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中。
3. 控制变量:为了消除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研究人员需要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只有操纵特定的独立变量。
4. 双盲实验:在双盲实验中,参与者和研究人员都不知道他们属于哪个实验组,以减少主观偏见和期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5. 统计分析:研究人员使用统计方法来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以确定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或关联。
第二部分:经典实验和重要研究实验心理学领域有许多经典实验和重要研究,下面是几个你应该重点关注的实验:1. 斯坦福监狱实验:由斯坦福大学的菲利普·齐姆巴尔德教授进行的一项实验,旨在研究人们在监狱环境中的行为和态度。
2. 密尔格拉姆实验:由斯坦利·密尔格拉姆教授进行的一项实验,旨在研究人们对权威性的绝对服从程度。
3. 简单反应时间实验: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测量参与者对刺激的反应速度和精确度。
4. 巴兹廷效应:一项关于注意力和集体行为的实验,研究人员通过观察人们的行为表现如何受到周围人的影响。
第三部分:常见的研究设计在实验心理学中,有多种常见的研究设计,下面是其中一些:1. 重复测量设计:在这种设计中,参与者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被重复测量,以观察他们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差异。
2. 两组独立设计:在这种设计中,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两个独立的实验组中,以比较他们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差异。
实验心理学主要知识点归纳
实验心理学主要知识点归纳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通过实验方法来观察和测量这些行为和过程。
在实验心理学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是我们在学习和研究中需要掌握的。
本文将对实验心理学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
1.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良好的实验设计可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实验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变量:实验设计中的变量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是研究者操纵的变量,而因变量是研究者观察和测量的变量。
1.2 随机分组: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歪曲,实验设计中常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中。
1.3 对照组:在实验设计中,为了对比和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常设立对照组,用于比较实验组的结果。
1.4 伪装和双盲:为了减少实验结果的主观偏见,实验设计中常使用伪装和双盲的方法,让参与者和实验人员不知道实验的真正目的和条件。
2. 实验伦理实验伦理是实验心理学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
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保护参与者的权益和尊严,确保实验的安全和合法性。
实验伦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参与者知情同意: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征得参与者的知情同意,并告知实验的目的、过程以及可能的风险和利益。
2.2 保密和隐私:实验中涉及到参与者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必须严格保密,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2.3 实验后处理:实验结束后,必须对参与者进行适当的后处理,包括提供必要的辅导和咨询,以保护其身心健康。
3. 数据分析和解释实验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必须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和解释。
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得出科学而可靠的结论。
3.1 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对实验数据进行整合和总结的方法,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差、频数等指标,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描述数据的特征。
3.2 推论统计:推论统计是通过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的方法,包括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通过推论统计,可以验证假设并得出结论。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一、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的核心部分,它决定了实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研究者主动操纵、改变的变量,因变量则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变量。
例如,在研究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时,教学方法就是自变量,学生的成绩就是因变量。
(二)控制变量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因变量的因素,这些因素被称为控制变量。
比如,在上述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学生的初始成绩、学习时间、智力水平等都可能成为控制变量。
(三)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处理的一组,对照组则不接受实验处理,或者接受与实验组不同的处理。
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来判断实验处理是否有效。
(四)随机分配将被试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以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二、实验方法(一)实验室实验在严格控制的实验室环境中进行的实验,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但外部效度可能较低,即实验结果在实际生活中的推广性可能有限。
(二)自然实验利用自然发生的情境进行实验,外部效度较高,但内部效度相对较低,因为难以完全控制各种变量。
(三)现场实验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进行的实验,兼具一定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三、反应时测量反应时是指从刺激呈现到个体做出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
(一)简单反应时只涉及一种刺激和一种反应,例如看到灯光亮起就按下按钮。
(二)选择反应时涉及多种刺激和相应的多种反应,个体需要根据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三)反应时的应用反应时可以用于研究认知过程的速度和复杂性,例如判断个体的信息加工能力。
四、心理物理学方法(一)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绝对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阈限是指能够觉察到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
(二)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韦伯定律指出,刚刚能够觉察出的刺激变化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实验心理学重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1.相关统计分析的数据要求共同特性:相关系数的变化范围从-1.00至+1.00.相关系数中的数字大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数字越大,相关越高。
高相关:并不一定意味着正在研究的两个变量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共变关系)⏹低相关:全距限制:如果你取到的样本数据之间没有足够大的差异,这时即使变量之间存在着高相关,但凭取到的数据却只能得出变量间的低相关,即由于取样的不合理性,计算出的相关系数就不能反映出真正变量间的相关。
⏹两变量是等距或等比的数据,且均为正态分布(身高与体重)⏹皮尔逊相关⏹两列变量是等距或等比的数据但不为正态分布(视觉通道与听觉通道的反应时)⏹斯皮尔曼相关⏹一变量时正态等距变量,另一正态变量被人为分为两类(考试成绩与某道题对错的关系)⏹二列相关⏹一变量为正态等距变量,另一正态变量被人为分为多类(学习成绩与优、良、中、差四类思想品质)⏹多系列相关⏹一变量为正态等距变量,另一变量为二分名义变量(学习成绩与性别)⏹点二列相关⏹两变量均为等级变量(优、良、中、差四类学习成绩与优、良、中、差四类思想品质)⏹肯德尔相关2.实验假设类型及陈述方式根据陈述的方式:综合式:或对或错的陈述;分析式:总是正确的陈述;矛盾式:总是错误的陈述根据推理的方式:归纳推理,演绎推理根据实验结果的预测:定向实验假设和非定向实验假设3.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视觉,听觉)概念和内涵反应时的概念: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是指从刺激作用发生到引起机体外部反应开始动作之间的时间间隔。
简单反应时:给予被试以单一的刺激,要求被试作相同的反应,刺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多种反应方式中选择符合要求的,并执行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4.减数法,加因素法,开窗实验的逻辑基础及经典实验减数法:实验逻辑: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作业的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整理1.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的核心,它包括选择实验主题、确定实验假设、设计实验条件和实验操作等步骤。
常用的实验设计有前后测试设计、随机组设计和配对设计等。
2.因变量和自变量:因变量是实验中被研究者的行为或心理活动,自变量是实验中研究者对被试进行操作的变量。
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实验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3.控制变量:为了保证研究误差的可控性,实验心理学要求在实验设计中控制除了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以保持实验条件一致性。
4.随机化:随机化是通过随机分配被试到不同实验组中来避免实验结果被个体差异所干扰的方法。
随机化可以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其他因素上的相似性。
5.遗传学: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经常使用双胞胎和家族研究来探索心理特征和遗传的关系。
通过比较相同基因的双胞胎和非同卵双胞胎的心理表现,可以评估遗传和环境对心理特征的影响。
6.样本与总体:样本是研究者从总体中选择的一部分被试,通过对样本的研究可以推断总体的特征。
实验心理学中,样本的选择和样本大小对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有重要影响。
7.伦理原则:实验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守伦理原则,包括尊重个体权利、保障个体隐私、确保研究过程不会对受试者造成伤害等。
研究者必须获得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批准,以确保研究的道德性。
8.实验结果的解读:实验心理学研究的结果需要经过统计分析和解释才能得出结论。
常用的统计方法有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
实验结果的解读需要根据实验设计和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
9.实验心理学的应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可以应用于医学、教育、军事等领域。
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记忆和学习策略,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效。
10.实验心理学的限制:实验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室中的实验结果不一定能够推广到日常生活中。
此外,实验过程中的人类行为可能受到实验者的期望效应等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包含了实验设计、控制变量、随机化、样本与总体、伦理原则等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实验心理学主要知识点总结】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的科学,通过实验方法来探究心理学的各个方面。
本文将对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实验心理学是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的分支学科。
它通过对被试者进行控制和观察,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对心理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
二、实验心理学的方法1. 独立变量和因变量:在实验中,独立变量是被研究者操纵的变量,而因变量是被研究者观察或测量的变量。
独立变量用于探究其对因变量的影响。
2. 随机分组设计:实验中通常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中,以减少个体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3. 双盲实验:双盲实验是指既对实验者又对被试者进行保密,旨在消除因实验者或被试者的预期效应而引入的偏差。
4. 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实验心理学往往使用统计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结果的显著性。
三、实验心理学的经典实验1. 杨氏假面具实验:杨氏假面具实验是一项经典的实验,通过展示表情假面具并观察被试者对其的反应,研究情绪识别和情绪表达的认知过程。
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实验:皮亚杰的实验主要研究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如儿童的物体永久性和空间认知等。
3. 梅尔茨的洗衣房实验:梅尔茨的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者在洗衣房等待期间的行为,研究人们对时间感知和时间利用的态度和行为。
4. 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模拟监狱环境,研究囚犯和狱警之间的权力关系,揭示了权威性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四、实验心理学的重要概念1. 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学习形式,通过行为和结果之间的联系,使个体能够通过某种行为来获得某种结果。
2. 记忆:记忆是指个体对经历过的事件、知识和技能等的保持和再现能力,实验心理学研究了记忆的形成、存储和检索过程。
3. 学习:学习是指通过经验和训练,改变行为和认知的过程。
实验心理学关注学习的条件和方式,如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等。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前言•探索人类心理活动的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实验心理学通过设计实验来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情绪和行为的本质。
正文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础,合理的实验设计可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可以选择不同的实验设计类型,如随机控制实验、配对设计实验等,以满足研究的需要。
•合理的实验设计还需要考虑因变量、自变量、干扰变量以及实验材料和过程的控制与操作。
因变量与自变量•自变量是研究者操作的变量,用于观察其对因变量的影响。
•因变量是研究中观察和测量的变量,用于评估自变量的影响。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常见的因变量包括记忆力、注意力、情绪状态等,自变量包括操作性变量和组别变量。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实验心理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用于从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和结论。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分析、推断统计分析和因素分析等。
•统计分析帮助研究者识别实验结果中的模式和关联性,并进行有效的解读和推断。
常见实验技术•实验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技术包括问卷调查、观察法、脑电图、功能性核磁共振等。
•问卷调查常用于收集受试者主观反应和意见。
•观察法可以直接观察和记录受试者的行为和反应。
•脑电图和功能性核磁共振等技术则可以提供更为客观的生理数据。
结尾•实验心理学通过科学的实验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人类心理活动的奥秘。
•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技术,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本质,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前言•实验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支重要分支,通过科学的实验方法探索和解释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
•本文将着重讨论实验心理学的一些核心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
实验设计1.被试选择:在实验设计中,选择适当的受试者样本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代表性样本可以提高实验的外部有效性和推广性。
2.随机分组:随机分组是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可比性的重要手段。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科学,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探索和验证心理学的理论。
它涵盖了多个知识点,下面将对其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实验设计与控制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研究,因此实验设计与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实验设计要合理,能够准确地测试假设,并排除其他可能的因素。
控制变量是实验设计的关键,通过固定或控制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变量,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和准确。
二、实验变量实验变量是实验设计中的重要概念,它是实验过程中被操作或测量的因素。
根据变量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是实验中被研究者操作的变量,用于观察其对因变量的影响;因变量是实验中被测量的变量,用于观察自变量对其产生的影响。
三、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是实验研究中常用的两个组别。
实验组接受特定的实验处理或条件,而对照组则不接受实验处理,用于对比和比较实验结果。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可以判断实验处理的效果。
四、随机分组与配对设计在实验研究中,为了消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常采用随机分组和配对设计。
随机分组是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以保证两组之间的个体特征的均衡;配对设计是在实验前,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参与者配对,然后将每对个体分别分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以保证两组之间的个体特征的匹配。
五、双盲实验与单盲实验为了消除实验者和被试者的期望效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常采用双盲实验和单盲实验。
双盲实验是指实验者和被试者均不知道实验条件或处理的情况;单盲实验是指实验者或被试者中的一方不知道实验条件或处理的情况。
通过这种设计,可以减少主观偏见,使实验结果更加客观和可靠。
六、实验伦理实验心理学研究中,保护参与者的权益是至关重要的。
实验伦理包括知情同意、保密性、隐私保护等方面。
研究者需要向参与者详细说明实验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取得他们的知情同意。
同时,实验过程中需要保护参与者的个人隐私和数据保密,不得泄露其个人信息。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实验科学。
以下是实验心理学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1.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的核心。
实验设计包括研究设计、实验程序、实验条件、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等。
一个好的实验设计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实验参与者:实验参与者是指被试或受试者。
在实验中,参与者需要完成一系列认知或行为任务,以评估他们在实验中的反应。
被试可以是学生、员工或社区居民,而受试者可以是临床患者或社会工作者。
3.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是指用于收集和解释实验结果的方法。
常见的实验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验、观察和测量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评估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差异和交互作用。
4.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是实验心理学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可以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特征和模式。
这些结果可以用于指导心理学的理论和临床实践。
5.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实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
这些研究领域包括知觉、记忆、语言、思维、决策、学习、创造力、社交行为、人格和心理健康等。
6. 实验心理学的应用:实验心理学的应用广泛,包括教育、临床心理学、工业组织、医疗保健和社会政策等。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用于评估各种心理现象和行为特征,从而为心理学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提供支持和指导。
拓展:除了以上知识点,实验心理学还涉及到实验伦理、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等方面的知识。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需要遵循严格的实验伦理原则,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数据分析和可视化也是实验心理学中的重要技能,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
最后,实验心理学也需要关注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以促进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发展。
实验心理学要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要点整理1.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实验心理学是应用实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发掘心理规律、验证心理理论和推动心理学进步的学科。
2.实验设计:实验心理学采用实验设计来探究因果关系。
经典实验设计包括前后实验设计、因子设计和重复实验设计等。
3.随机分配:实验心理学要进行随机分配,即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这样可以控制其他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和有效。
4.双盲实验:为了排除研究者和参与者的期望效应,实验心理学中通常采用双盲实验设计。
即研究者和参与者都不知道自己属于实验组还是对照组。
5.因变量和自变量:实验心理学中,因变量是研究者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而自变量是研究者通过操作和控制的变量。
实验心理学通过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来推断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6.控制组:实验心理学中常常设立对照组或控制组,用于和实验组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差异,可以排除其他变量对结果的干扰,准确判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7.实验条件的标准化:在实验心理学中,要求实验条件的标准化,即使得所有参与者在实验中面临相同的条件。
这样可以确保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和可靠性。
8.伦理问题:实验心理学需要遵守伦理原则,确保参与者的权益和隐私不受侵犯。
研究者需要获得参与者的知情同意,并保证实验过程对参与者的身心健康没有负面影响。
9.数据分析:实验心理学中,常常使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研究者可以通过统计方法判断实验结果的显著性和有效性。
10.实验心理学的应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以被应用到多个领域,例如教育、医学、组织行为学等。
通过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总结起来,实验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特征的学科。
它通过运用实验设计、随机分配、双盲实验等科学方法,探索心理规律、验证心理理论。
实验心理学对于推动心理学进步、改善生活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1.艾宾浩斯"艾宾浩斯是一位对实验心理学的早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德国心理学家。
他的贡献是:首次运用是实验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如记忆、学习、思维等;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为心理学提供新的变量测量方法,解决了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
著有《记忆》、《心理学原理》、《心理学纲要》等。
2.霍桑效应:霍桑效应是指被试知道自己在被观察测定。
表现出的期望效应和猜测试验目的的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的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梅奥从霍桑研究中最先发现这种现象,利用这种效应能激发工人内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双盲实验:双盲实验指在心理学试验中,为防止因主试及被试了解试验内容或目的后产生的反应偏差对试验结果产生额外影响,让主试和被试双方都不知道试验内容和目的的实验处理方法。
4.操作定义:操作定义指对于一种现象用测量它的程序作为它的定义的,即可用感知、可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做出具体的界定、说明。
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有利于研究假设的检验,有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可化性,有利于研究的评价、结果的检验和重复。
5.反应时:反应时间是指从刺激的呈现到反应的开始之间的时距。
刺激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在反应的潜伏期中包含着感觉器官、大脑加工、神经传入传出所需的时间以及肌肉效应器反应所需的时间,其中大脑加工所消耗的时间最多。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简述组间设计和组内设计的优缺点。
(1)组间设计的优缺点1 优点。
一种自变量不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因为每个被试只对 一种自变量做反应。
(1分)2 缺点:分配到各实验条件下的被试可能在各个方面是不相同的,因此不同实验条件造成的差异也可能是由于被试的差别造成的(2分)(2)组内设计的优缺点优点组内设计需要的被试少,试验设计方便有效;组内设计比组间设计更敏感;组内设计消除了被试的个别差异对试验的影响(2分)缺点 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会影响另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也就是试验顺序造成了麻烦;组内设计的方法不能用来研究某些被试特电子变量之间的差异;当不同自变量伙子变量的不同水平产生的效果不可逆时,不宜使用组内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实验研究步骤:(1)查阅以往的研究文献(2)实验验证(3)提出理论解释结果(4)从理论到实践。
科学方法的特征: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上寻求现象解释的可重复性,并进行自我校正。
实验心理学是科学的原因:(1)从经验观察:观察感觉、记忆、情绪等;拥有一套有效、稳定的观察方法,其观察结果必须尽可能避免其他因素的影响。
(2)从自我校正:理论观点是可以检验、反驳质疑。
心理学科学方法:观察法、相关研究法、实验法
第二章
实验心理学的含义与内容体系:实验心理学就是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其内容就是阐述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阐述实验法在一些专门领域中的应用。
费希纳: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
“心理测量学”--感觉测量的思想被后人进一步深化,对各种心理现象都试图科学量化;“信号检测论”--针对其阈限思想的缺陷与不足发展出来。
冯特:倡导用心理现象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提出必须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心理学人才。
实验心理学的开山之人,费希纳让心理量化成为可能,冯特宣告实验心理学的诞生。
艾宾浩斯:证明实验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保证了实验心理学结论科学性,解决了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找到某些行为指标的变化来反映心理过程的特性,建立第一个高级心理过程函数遗忘曲线。
实验心理学研究伦理:(一般伦理是实事求是,严谨审慎)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保障被试退出的自由,保护被试免遭伤害,消除有害结果,保密原则。
实验心理学一般程序:课题确定,被试选择,实验因素控制,数据整合,撰写实验报告。
第三章
变量: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属性。
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者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对其操作定义进行控制,即用可感知、度量的事物、时间、现象和方法做出具体界定。
因变量:因为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
对其指示语进行控制。
其他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相关变量,其中实验者不用于研究的条件称为额外变量;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无关变量。
对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有: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抵消平衡法(事前控制),统计控制法(事后控制)。
实验设计基本类型:(1)根据实验控制条件的严密程度:真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非实验设计;(2)根据实验中要操纵变量的多少:单因素实验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3)根据在各种自变量及各种被试处理水平中是否相同被
试:被试内设计、被试间设计、混合设计。
实验效度和实验信度:(1)实验效度: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
(2)实验信度:指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和前后一致性程度。
影响实验效度的因素:(1)内部:生长与成熟、前测的影响、被试者的选择偏性、被试者的缺失、实验程序的不一致、统计回归。
(2)外部:实验环境的人为性、被试者样本缺乏代表性、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实验信度的检验: 直接验证;系统验证;概念验证。
第四章
心理物理学:研究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感受性与感受阈限:感受性是客观存在的一种能力,感受阈限是测量感受性的指标。
(1)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2)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差别量。
三种传统心理物理法:
韦伯定律: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成正比,并且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比例是一个常数,即△I/I=K 。
△I 是差别阈限,I 是标准刺激强度,K 是小于1的常数,也称韦伯比例或韦伯分数。
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的刺激强度。
费希纳定律: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即S=KlgR 。
S 表示心理量,R 代表物理量,K 是常数,费希纳定律也只适用于中等刺激强度。
史蒂文斯定律:S=bI a。
S 是感觉量,b 是由量表单位决定的常数,a 是感觉通道和刺激强度决定的幂指数。
信号检测论:似然比β的数学定义为:区分“信号”与“噪音”反应的心理感受水平Xc 所对应的信号分布纵轴与噪音分布纵轴之比。
但是在信号检测论实验中,没有办法直接掌握心理感受水平Xc ,因此β是通过间接方法计算得出的。
β>1说明被试者掌握的标准较严;β值接近或等于1,说明被试者掌握的标准不严也不松。
d′越大,表示敏感性越高,d′越小,表示敏感
性越低。
ROC 曲线具有以下属性。
(1)β值的改变独立于d ′
的变化,考察β值变化对P(y/SN)和P(y/N)的影
响时发现:当β接近0时,击中概率几乎为0,即信号全当成噪音接受;当β接近无穷大时,虚惊
概率几乎为0,即噪音全当
成信号接受;而当β从接近0向无穷大渐变的过程中,将形成一条完整的ROC 曲线,曲线在某一处达到最佳的标准βOPT 。
(2)ROC 曲线的曲率反应敏感性指标d ′:在图535中有一条对角线,代表P(y/SN)=P(y/N),即被试的辨别力d ′为0,ROC 曲线离这条线越远,表示被试辨别力越强,d ′的值当然就越大。
由上可知,d ′的变化使ROC 曲线形成一个曲线簇,而β的变化体现在这一曲线簇中的某一条曲线上不同点的变化。
此外,如果将ROC 曲线的坐标轴变为Z 分数坐标,我们将看到ROC 曲线从曲线形态变为直线形态。
这种坐标变换可以用来验证信号检测论一个
正确否定
漏报 击中 虚报
标准严,Xc 右移,漏报、正确否定上升;虚报。
击中下降
重要假设,即方差齐性假设。
第5章
反应时:它不是指执行反应的时间,而是指刺激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它包含以下几个时段:第一时段,刺激使感受器产生了兴奋,其冲动传递到感觉神经元的时间;第二时段,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传至大脑皮质的感觉中枢和运动中枢,从那里经运动神经到效应器官的时间;第三时段,效应器官接受冲动后开始效应活动的时间。
反应时的类型:(1)简单反应时:简单反应时是指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同时要求他们只作单一的反应,这时刺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反应时。
这种反应特定的刺激与特定的反应间的联系十分明确。
这种联系不是一种先天的条件反射,为了建立联系,被试必须进行反复的学习与训练。
(2)选择反应时:就是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一种符合要求的反应,并执行该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影响反应时的因素:(1)刺激变量:其中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刺激的强度、复杂程度等。
(2)机体变量:反应时会以机体内部状态为中介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
影响反应时的机体变量很多,主要有适应水平、动机和个体差异等。
减数法:A 反应简单反应,B 反应选择反应,C 反应辨别反应。
加因素法: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系列进行的而不是平行发生的。
人的信息加
工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组成的。
这是加因素法的一个基本前提,加因素法的采用是在假定这个前提成立的条件下进行的。
加因素法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而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是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的。
也就是说,加因素法假设:如果两个因素有交互作用,那么它们是作用于同一个加工阶段的;而如果两个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即相互独立,那么它们则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开窗实验:减数法和加因素法反应时实验都难以直接得到某个特定加工阶段所需的时间,并且还要通过严密的推理才能被确认。
如果能够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而且也能比较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那就好像打开窗户一览无遗了。
这种实
验技术称为开窗实验,它是反应时实验的一种新形式。
减数法流程图 开窗实验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