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阅读《雁门太守行》《从军行》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这首短诗《雁门太守行》的主题确与战斗有关。
描写了守城将士的状况,全诗构成浑融蕴藉富有情思的意境。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一)1、“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3、《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4、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6.“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
“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渴望贤才,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
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称颂。
8.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9、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提示: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

《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报携玉龙为君死。
8、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8、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
9、示例: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磷开.”一句中“压”和“开”字用的好,历来被人们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爱师网整理10..这首诗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
“压”是“逼迫”的意思,敌军像黑云一样压向城头,想把城摧毁。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的揭示出来;“开”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2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好在何处。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现如今,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一)1、“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3、《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4、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6.“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
“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渴望贤才,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
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称颂。
8.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

《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
《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
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 1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语文)中考必备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中考必备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本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请你在画线诗句中选择一处与色彩相关的词语进行赏析。
(2)诗歌尾联引用战国时燕昭王设“黄金台”以重金招揽天下士的典故,写出边关将士们________的决心。
(3)“云”是古代文人墨客创作诗文时常用的形象,下列诗句中对于“云”形象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荡胸生曾云”作者以“云”抒怀,通过描写遥看泰山层层涌起的白云,抒发自己云气涤荡,无比开阔胸襟。
B. “不畏浮云遮望眼”作者以“云”喻难,表现作者不畏艰难,勇于变法革新的决心和抱负。
C. “黑云压城城欲摧”作者以“云”写情,通过描写黑云,来表达作者因为边关天气恶劣而低落的心情。
D. “白云千载空悠悠”作者以“云”咏叹,虚实结合,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答案】(1)示例:“燕脂”写出战场大块胭脂般鲜红的血迹,展现战斗的激烈与悲壮。
“凝夜紫”写出战士们血染沙场,透过夜雾呈现出一片紫色。
展现战斗的悲壮与惨烈。
(2)示例:报效朝廷(报效国家)(3)C【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选择一处与色彩相关的词语进行赏析。
如首句于“云”上着“黑”字,让人感到气氛沉重。
而这“黑云”又“压城”以至压得“城欲摧”,明显有象征意义。
“云”上特加“黑”字,自然不会用以象征我军而是象征敌军。
敌军压境围城如此凶猛,则我军只有杀出重围,才有生路。
“甲光向日金鳞开”,在色彩和形相上与上句形成强烈对比,明含欣喜、赞美之情,当然是指我军。
始而黑云压城,适度围逼,既而黑云崩溃、红日当空,我军将士的金甲在日光下犹如片片金鳞,耀人眼目。
就是说己经杀出孤城,击败敌兵。
“塞上燕脂凝夜紫”则从色来烘托。
《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

《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2)《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2)文章来自: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20一21题。
(共5分)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0.“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妙在何处。
(3分) 21.最后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20.(3分)示例①: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1分)首句描写了城头黑云密布低垂,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的情景;(1分)次句描写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守军将士严阵以待,气氛异常紧张的情景。
(1分)示例②:这两句运用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1分)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1分)赞美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
(1分)示例③:在色彩和形象上,(1分)首句与次句形成鲜明的对比,相互映衬。
(1分)渲染了紧张气氛。
(1分)21.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或: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忠君报国的心愿)(2分)21.据说王安石对此诗首联提出疑问:“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请从诗歌赏析角度为王安石解疑。
(2分)2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一联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整理21.:“黑云压城”用比喻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甲光向日”择时守城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一点1分,共2分。
意对即可)22.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意对即可,2分) 8、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本文由“”整理提供8、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
李贺《雁门太守行》王维《出塞作》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7题。
(3分)【甲】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出塞作①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②,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③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④。
【注释】①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胜吐蕃,王维出塞慰问,作此诗。
②天骄:匈奴的自称,这里借称唐朝的吐蕃。
③碛(qì):沙漠。
④霍嫖姚:即汉代曾作过嫖姚校尉的霍去病,借指崔希逸。
7、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甲】诗前两句用“黑云”喻指敌军的气焰嚣张,借“甲光”显示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
B.【乙】诗第三、四句写出吐蕃猎手盘马弯弓、勇猛强悍的样子,暗示边情的紧急,为诗的下半部分作铺垫。
C.两首诗都描写了军事行动,【甲】诗“半卷”写出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之状;【乙】诗“朝”“夜”突出军情紧迫,进军神速。
D.两首诗结尾两句都运用典故,写出将士们渴望杀敌立功的心愿,表现出他们舍生忘死的报国之情,感人至深。
参考答案:7、D 【甲】“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乙】“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写君王将以宝剑、角弓和骏马赏赐出师的将军。
概括劳军,点出全诗赏功慰军的题旨。
这里用“汉家”借指唐朝,“霍嫖姚”是指汉代曾作过嫖姚校尉的霍去病,他曾先后六次奉汉武帝之命抗击匈奴,立下赫赫战功,被后人称颂。
诗人以崔希逸喻其,足见其对崔希逸的褒奖和钦佩。
《雁门太守行》古诗词赏析题2020.1

《雁门太守行》古诗词赏析题2020.1《雁门太守行》古诗词赏析题(40个阅读)2020.1一、阅读下面着两首诗,回答7-8题(6分)【甲】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诗首联叙写了两件大事:一是作者文天祥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如今作者文天祥兵败被俘。
B.甲诗颈联巧借地名,一语双关,写出了国家形势的危急和自己境况的艰辛。
C.乙诗“半卷”两句先以“半卷红旗”写趁夜奔袭之状,地点正是燕赵英雄感慨悲歌之地,再加上一个“鼓寒”的声音细节,悲壮的气氛就更浓了。
D.乙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8.【甲】【乙】诗结尾句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答:答案:7.A “二是如今作者文天祥兵败被俘”不对,二是在国家危亡的关头起兵抗元(2分)8.【甲】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表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爱国情怀和坚贞的民族气节。
(2分,意思对即可)【乙】表达诗人高昂的士气、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和爱国热情。
(2分,意思对即可)二、古诗词阅读(4分)【甲】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3.两首诗都反映了战争的内容,但表达的主旨不同,【甲】诗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诗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雁门太守行》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云南省中考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景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拔玉龙为君死。
【注】“塞上”又做“塞土”。
12.请简要剖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
( 2 分)答:1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拔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感情?( 2 分)答:答案:12.衬着了敌军十万火急的紧张氛围和紧急局势,表现了战争局势的紧急。
示例一:运用比喻,夸张手法,衬着把敌军比作黑云,既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狠,并且“黑”字突出仇敌的猖狂、军情邪恶;“城欲摧”表现了十万火急的紧张氛围和紧急形势。
示例二: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狠,以及开战两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困难等等,淋淳尽致地揭露出来。
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衬着了敌军十万火急的紧张氛围和紧急形势。
示例三:在色彩运用上,“黑”字突出仇敌的猖狂、军情邪恶;“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一个“金”字表现出我军将士雄姿英发、高昂迎战的状态。
两相对比,表现出战争局势的紧急。
1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拔玉龙为君死;颂扬了边关战士的战斗意志和誓死为国的壮志激情。
7.依据提示填空(每空 1 分,共 8 分。
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状况,该空不得分)(1)蒹葭苍苍,。
(《诗经? 蒹葭》)(2),不亦君子乎?(《论语》)(3)马作的卢飞速,。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心古》)(5)《出师表》中,表示诸葛亮临危授命的千古名句是“,”。
(6)请写出连续两句含“家”字的古诗文名句:,。
答案:7.依据提示填空(每空 1 分,共 8 分。
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状况,该空不得分)(1)白露为霜(2)人不知而不愠(3)弓如霹雳弦惊( 4)悲伤秦汉经行处(5)受任于败军之际,授命于危难之间(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8篇

《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8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
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1古诗词阅读(4分)[甲]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4.甲诗三、四句和乙诗的一、二句都通过对边塞风光的描绘,为我们营造了一种的气氛。
(1分)15.据说王安石对甲诗的一、二句曾提出疑问:“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你能否从诗歌赏析的角度为王安石解疑?‘(3分) 阅读答案:14.(1 分)苍凉悲壮。
15.(3 分)“黑云压城”是通过比喻的手法来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而“甲光向日”则是描写守城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二者之间并不矛盾。
《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2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⑴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也象征着当时战况的严峻。
C.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⑵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2分)参考答案:(1 )C(2) 提示: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雁门太守行》《从军行》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雁门太守行》和《从军行》,完成10—11题.(共6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①辞凤阙②,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牙璋]古代发兵所用的兵符。
这里指奉命出征的将帅.②[凤阙]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
10.从下面所给的选项中任选一句诗,结合诗句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3分)
甲: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乙: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答:
1 1.意象是诗歌中寄托作者思想情感的物象。
《雁门太守行》和《从军行》两首诗都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使用了“”和“”这两个意象,写出了激烈紧张的战斗场景,进而表达出的情感(3分)
答案:
(二)(6分)
10. 答案示例甲:敌兵滚滚而来,像一片黑云,翻卷着,涌动着,逼近城墙,城墙仿佛将要坍塌了;我军严阵以待,适逢日光从云隙间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铠甲上,铠甲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耀人眼目.
答案示例乙:大雪铺天盖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狂风呼啸着,怒吼着,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似乎也卷入了激烈拼杀的战阵.
(共3分。
想象内容合理即可)
11. 旗鼓忠君爱国(共3分。
每空1分)。
《雁门太守行》阅读练习及答案(三)(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雁门太守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注释】黄金台,亦称招贤台。
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
5.下面对这首诗的相关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李贺与李白、李商隐合称为“唐代三李”。
B.“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压”字把敌军来势凶猛,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C.“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先后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烈的战地气氛。
D.这首诗用“黑”“金”“紫”“红”等色彩浓丽的词语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构思新奇,想象丰富。
6.尾联运用黄金台这个典故的意图是什么?(2分)
答案:
(一)古诗阅读(5分)
5.(3分)C (不是为了获取赏赐而奋不顾身)
6. (2分)体现将士们报效朝庭的决心。
《从军行》阅读答案

《参军行》阅读答案
【原文】
参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问题】
5.品读全诗,生动的描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所展现的画面。
(3分)
6.“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参考答案】
5.大雪弥漫,遮天蔽日,天色昏暗,军旗上的图案颜色都变得模糊不清,暗淡无光;狂风吼叫,战马嘶鸣,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
评分意见:此题共3分,景物完整得2分,语言生动得1分。
6.抒发了作者投笔从戎,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评分意见:此题共2分,“投笔从戎”1分,“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强烈的爱国情感”1分。
《雁门太守行》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北京市昌平区中考二模题)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这首诗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的抒情诗,写出了战争的艰苦,渲染了悲壮的气氛。
以“黑云压城”表现敌军云集而来;以“塞上燕脂”表现_____①_____;以“_____②_____”写乘夜奔袭之状。
(2 分) 2.《雁门太守行》和《登幽州台歌》都写到了黄金台,请你说说诗人借“黄金台”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 分)
注:①幽州台:即黄金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二)古诗词阅读(共4 分)
1.答案示例:①战争的惨烈②半卷红旗(2 分)
2.答案示例:陈子昂登临黄金台抒发自己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1 分)李贺借“黄金台”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誓死报国的爱国热情。
(或:表达了将士们为报答君王的知遇之恩而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1 分)。
《雁门太守行》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8题)

部编八上《雁门太守行》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8题)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
号角声响彻秋夜的长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2.主旨、情感这首七言古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效祖国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作者以死报国的决心。
3.请从炼字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表达效果。
答:用词准确生动,“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压”、“摧”烘托出战争紧张激烈的气氛。
“金”字表现了我军将士雄姿英发、高昂迎战的状态。
“开”写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妙处。
答: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表现了战争形势的紧迫,赞美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
5.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表达作用。
答:示例一:运用对比手法,“黑云”和“甲光”对比,相互映衬,渲染了紧张气氛,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
示例二:在色彩运用上,“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一个“金”字表现出我军将士雄姿英发、高昂迎战的状态。
两相比照,表现出战争形势的紧迫。
示例三:意境雄浑。
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
示例四:感情浓郁。
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6.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的表达效果。
李白《从军行》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题)

李白《从军行》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题)
(一)古诗阅读(4分)
从军行①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②,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①从军行:唐人以“从军行”为诗题,旨在标明诗歌题材属于“边塞”一类。
②呼延将: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
7.下面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句中的“百战”“碎铁衣”表现战事频繁,主人公身经百战,铠甲已经破碎,可见其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
B.“城南已合数重围”写守边将土的险恶处境:边城被围,退路受阻。
严峻的局势为后面表现将领的英勇做了铺垫。
C.“突营射杀呼延将”具体描写将领的英雄形象,在突围的战斗中射杀敌方大将,表现其“三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勇猛气概。
D.全诗没有一字的豪言壮语,从头到尾都是叙述事情,交待过程,让人看到一位运筹帷幄、智勇双全、大破敌军的英雄将领形象。
8.品析诗歌中“独”字的妙处。
(2 分)
答案:
7、D。
8、“独”,单独,独自。
千骑之中一骑独前,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突出了将领的英雄形象。
《雁门太守行》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10-2019)(附答案)

《雁门太守行》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10-2019)(16个阅读附答案)一、2010年山东省日照市(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7、8两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7.首句用压城的黑云暗喻,一个“压”字把敌军的的情况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阅读全诗,试从表现手法和内容两方面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理解。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7.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8.表现手法:示例一:首联: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示例二:善于用典:颈联用荆轲《易水歌》,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尾联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既与战争地点吻合,又称颂了天子对人才的重视和将士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内容:这是一首用乐府旧体写的边塞战争题材的诗,全诗用夸张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
二、2011年江苏省盐城市(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8—9题。
(5分)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8、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雁门太守行》《从军行》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雁门太守行》《从军行》含答案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哥题。
【甲】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从军行(其五)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57.请从炼字或修辞手法中任选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58.【甲】【乙】两首诗都运用了侧面描写,请任选其中一首作简要分析。
【答案】57.示例一:炼字角度:“压”字,本意为“逼近”“压迫”。
这里形容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
渲染出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衬托守军将士士气高昂,严阵以待。
(答出两点即可)示例二:修辞角度: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这里形容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
渲染出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58.示例一:甲诗没有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极富表现力的点染。
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示例二:乙所选取的对象是未和敌军直接交手的后续部队,而对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只从侧面带出。
避开对战争过程的正面描写,从侧面进行烘托,它让读者从“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夜战洮河北”去想象前锋的仗打得多么艰苦,多么出色。
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去体味这次出征多么富有戏剧性。
一场激战,不是写得声嘶力竭,而是出以轻快跳脱之笔,通过侧面的烘托、点染,让读者去体味、遐想。
(意近即可)【解析】57.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题目要求从修辞手法或炼字角度入手进行分析鉴赏。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意思是: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
炼字方面,“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李白《从军行》李贺《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

李白《从军行》李贺《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李白《从军行》李贺《雁门太守行》阅读答案从军行李白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古诗词阅读《雁门太守行》《从军行》阅读练习
及答案
很多中考生不知道如何解答古诗词阅读题,想要在古诗词阅读上得高分必须在练习上多下功夫,为了帮助大家轻松应对古诗词阅读练习,下面为大家带来中考古诗词阅读《雁门太守行》《从军行》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大家能够认真练习。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①辞凤阙②,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牙璋]古代发兵所用的兵符。
这里指奉命出征的将帅。
②[凤阙]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
1.从下面所给的选项中任选一句诗,结合诗句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3分)
甲: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乙: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答:
2.意象是诗歌中寄托作者思想情感的物象。
《雁门太守行》和《从军行》两首诗都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使用了和这两个意象,写出了激烈紧张的战斗场景,进而表达出的情感(3分)
答案:
1.答案示例甲:敌兵滚滚而来,像一片黑云,翻卷着,涌动着,逼近城墙,城墙仿佛将要坍塌了;我军严阵以待,适逢日光从云隙间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铠甲上,铠甲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耀人眼目。
答案示例乙:大雪铺天盖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狂风呼啸着,怒吼着,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似乎也卷入了激烈拼杀的战阵。
(共3分。
想象内容合理即可)
2.旗鼓忠君爱国(共3分。
每空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