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合集下载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1、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病)患者。

2、观察要点、风寒袭肺:咳嗽声重,痰清稀色白。

舌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犯肺:咳嗽频剧,咳痰不爽,痰黄粘稠。

舌苔薄黄,脉浮数。

、风燥伤肺: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或痰中带血。

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

、痰湿蕴肺:咳嗽痰多,尤以晨起咳甚,咳声重浊,痰白而粘。

舌苔白腻,脉濡滑。

、痰热郁肺:咳嗽、痰多质稠色黄,咳吐不爽,甚或痰中带血。

舌苔黄腻,脉滑数。

、肝火犯肺:气逆作咳阵作,咳时面赤,量少质粘或如絮条。

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肺阴亏耗: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夹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3、临症施护、咳嗽3.1.1、观察咳嗽的性质,咳嗽的时间与规律,咳嗽的声音,痰的颜色、性质、量,是否易咳出。

3.1.2 、剧烈咳嗽时,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告知患者有效咳嗽及咳痰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1.3 、痰液黏稠难咳时,可遵医嘱给予药物雾化吸入,雾化后用空掌心自下向上轻叩患者背部协助排痰。

3.1.4 、咳痰多、呼吸有浊气时,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3.1.5 、耳穴埋籽主穴:肺、气管、平喘等;配穴:交感、神门、大肠等。

3.1.6 、穴位按揉重按风门、肺俞、中府、膻中等穴位3~5分钟。

3.1.7、年老久病,痰不易咳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晕、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表现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胸痛3.2.1 、频繁咳嗽引起胸痛时,可以手按住胸部痛处,减轻胸廓活动度,减轻胸痛。

3.2.2 、指导采用放松术,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发热3.3.1 、病室凉爽通风,光线明亮,湿度适宜。

3.3.2 、卧床休息,避免劳累,注意保暖。

3.3.3、协助多饮温开水,漱口液漱口。

3.3.4 、及时擦干汗液,温水清洗皮肤,勤换内衣。

4、中医用药护理、口服中药:口服中药时,应与西药间隔30min左右。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呼吸道感染、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护理评估1、咳嗽的声音、时间、性质及伴随症状。

2、咯痰的性状、颜色和气味。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寒束肺症、风热犯肺证、燥邪伤肺证、痰热壅肺证、肝火犯肺证、痰湿蕴肺证、肺阴亏虚证、肺气亏虚证。

护理要点一、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咳嗽严重者卧床休息,痰多者取侧卧位,经常变换体位,将痰排出,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注意观察咳嗽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咯出痰的性状、颜色、气味等特征,以及有无恶寒发热、紫绀、汗出等伴随症状。

2、胸痛气促、久咳、痰中带血,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咯血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年老久病,痰不易咯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症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观察服药后的反应。

2、风寒、阳虚者中药宜热服,药后加盖衣被,以助微微出汗。

四、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饮食及烟酒。

2、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宜食清热、润肺化痰之品。

3、肺肾阴虚咳嗽宜食生津、润肺、止咳之品。

五、情志护理保持精神愉快,对久咳不愈和肝火犯肺咳嗽的患者,做好六、临证(症)施护一、1、风寒束肺咳甚者,遵医嘱给予背健康指导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情绪过激而易使疾病再度复发。

2、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

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

3、饮食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食品,戒烟酒。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

经常食用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水果,以润肠通便。

5、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的变化,定期到医院复查。

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参加锻炼,加强肢体功能活动部拔管或镇咳药。

咳嗽(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风热犯肺证身热无汗或少汗,微恶风寒,咳嗽痰少,头痛,口微渴。

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2)痰热壅肺证身热烦渴,汗出,咳嗽气粗,咳痰色黄或痰中带血,胸闷,胸痛,口渴喜饮。

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洪数或滑数。

(3)肺胃热盛证身热,午后为甚,心烦懊惊,口渴多饮,咳嗽痰黄,腹胀便秘,舌红,苔黄或灰黑而糙,脉滑数。

(4)气阴两虚证身热渐退,干咳痰少而黏,自汗神倦,纳少口干。

舌红,少苔,脉细或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咳嗽咳痰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 0%。

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等。

2.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以减轻咽喉部的刺激。

3.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增进食欲。

4.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伴随症状。

5.加强气道湿化,痰液粘稠时多饮水,在心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每天饮水15 00ml以上,必要时遵医嘱行雾化吸入,痰液粘稠无力咳出者可行机械吸痰。

6.协助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7.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及时送检。

8.遵医嘱给予止咳、祛痰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9.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位。

10.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三伏天时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穴位。

11.拔火罐:遵医嘱拔罐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脾俞、肾俞等穴位。

1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油腻、辛辣刺激及海腥发物。

可适当食用化痰止咳的食疗方,如杏仁、梨、陈皮粥等。

(二)发热1.保持病室整洁、安静,空气清新流通,温湿度适宜。

咳嗽(咳嗽综合症)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咳嗽综合症)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咳嗽综合症)中医护理方案咳嗽(咳嗽综合症)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症候婴点(一)风年表肺吱嗽声重,夜白稀薄,件有头病、春密流消诺,恶赛发热无汗,骨节酸痛喉癉或賅时胸窪,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二)风热犯肺:咳嗽气粗,预明而黄,咳痪不变,口渴咽痛,伴发热恶风、头痛鼻流黄涕、开出,舌苔薄黄,脉浮数。

(三)提炼伤肺,咳嗽演少成于咳无姨,扶點难咨,咳甚则胸痛,鼻烦咽干,或有痰中带血丝、初期可伴微寒身热、鼻寨头痛等症,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四)变湿獲缽,咳嗽痰多,夜白面粘,在易略出,胸院满闷,有时呕恶:或神疲纳呆,舌苔白腻,脉灑滑。

(五)痰热鰉肺;咳嗽气促,疚黄粘稠难咯,或面泰口海喜饮,喘促鼻煽,便秘溲赤,舌红苔黄少津,脉滑數。

(六)肺气虚损:咳嗽气嫗,咳市低微,略爽清稀,自许提冷,面色无华,易感外邪,舌质淡嫩,脉象虚弱,(七)肺阴亏耗:千暖无费。

痰少雨粘,痰中带血、咽律声哑,手足心热、或午后潮热、口干颧红,苦红少津,脉細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1、咳嗽①观察咳嗽的时间、性质、喷声大小,有无吐痰,咳嗽时呼吸状況,以及伴随的全身症状。

②观察痍液性状、颜色、量、略出难易,有无带血等。

③剧烈咳嗽时,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告知患者有效咳嗽及咳资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④機液點稠难咳时,可遵医囑给予药物男化吸入,算化后用空等心自下向上轻叩思者背部协助拌痰。

⑤遵医嘱耳穴埋杆主穴:肺、气管、平喻等:配六:交感、神门、大肠等。

⑧遵医嘱穴位按揉重按风门、肺俞、中府、演中等穴位3^5分钟。

⑦遵医嘱足部中药泡洗。

2、胸痛①观察终痛的性质、程度、部位。

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②保持环境安静,为惠者取舒适体位。

③频繁咳礅引起胸痛时,可以手按住陶部痛处,减轻胸廓活动度,减轻胸痛,③指导采用放松术,如谡慢呼吸、全身肌肉依松、听音乐等、⑤遵医嘱耳穴贴压神门、皮质下、肺、交感。

3、发热①表着柔软、透气,便于穿脱:汗出时及时檫干开液、更衣,避免纤出当风。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在中医理论中属于外感病症的范畴。

中医认为,咳嗽是由于外界的寒邪或热邪侵袭,或是由于肺气失调所引起的。

因此,治疗咳嗽的关键在于调整肺脏的功能,清除体内的邪气,从而达到平衡阴阳的目的。

中医护理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理饮食:咳嗽患者应注意饮食,忌食辛辣、油腻、生冷、煎炸等刺激性食物。

可以选择些柔软易消化的食物,如粥、汤、煮熟的蔬菜等。

同时,可适当多喝水,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有助于痰液的排除。

2.起居调摄:咳嗽患者在起居方面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尤其是脚部和背部要特别保暖,可使用**艾叶袋热敷法**来增加局部的温度。

此外,咳嗽患者要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平稳,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对肺脏的刺激。

3.草药疗法:中药是中医治疗咳嗽的重要方法,常用的中药有川贝、百部、桑白皮等。

这些草药有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排出体内的热邪和痰液。

通常采用煎煮的方法服用,具体剂量和用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4.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对咳嗽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肺经**上的**尺泽、太渊、鱼际、商阳穴**等。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改善肺脏的功能,从而改变咳嗽的症状。

5.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的常用疗法之一,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和经络,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肺脏的功能。

例如,可以用手掌轻轻拍打背部的**肺经**,或是用手指以顺时针方向按摩**足三里穴**等。

以上是中医护理咳嗽的方案,咳嗽患者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护理是一种温和、缓慢的治疗方法,效果会因人而异,因此需要患者坚持一定的时间和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同时,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都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对健康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咳嗽中医护理的方案

咳嗽中医护理的方案

咳嗽中医护理的方案一、寒咳方案寒咳多由外感风寒引起,症状包括咳嗽声低、痰多而稀白、舌苔白腻等。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案:1.中药治疗:可选用桂枝汤加减、麻黄汤加减、小青龙汤等方剂,用于驱散寒邪、祛除湿气。

2.针灸:可选用风池、肺俞、卧蚕等经络穴位进行刺激,起到散寒、化痰的效果。

3.推拿按摩:可在肺俞、肺腧、风池等穴位进行推拿按摩,促进气血运行,舒缓咳嗽症状。

4.穴位贴敷:可选择桂枝汤配穴贴敷,常用的穴位有子午、肺俞、大椎等,贴敷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二、热咳方案热咳多由外感风热或内伤热毒引起,症状包括咳嗽声重、痰黄而稠、口干咽燥等。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案:1.中药治疗:可选用清燥化痰汤加减、连翘败毒散等方剂,用于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2.针灸:可选用肺俞、翳风、鱼际等穴位进行刺激,起到清热利咽、化痰止咳的作用。

3.推拿按摩:可在合谷、太渊、肺俞等穴位进行推拿按摩,舒缓痰热症状。

4.穴位贴敷:可选择清肺煎配穴贴敷,常用的穴位有肺俞、支沟、阳陵泉等,贴敷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三、风咳方案风咳多由外感风邪引起,症状包括咳嗽声喘、咳嗽时有鼻塞流涕等。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案:1.中药治疗:可选用麻杏石甘汤、银翘散等方剂,用于平喘开窍、解表散风。

2.针灸:可选用百会、风池、肺俞等穴位进行刺激,起到祛风开窍、平喘止咳的效果。

3.推拿按摩:可在百会、风池、肺俞等穴位进行推拿按摩,舒缓喘咳症状。

4.穴位贴敷:可选择银翘散配穴贴敷,常用的穴位有百会、风池、翳风等,贴敷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四、虚咳方案虚咳多由脾肺虚弱引起,症状包括咳嗽声轻、痰白而稀、气短懒言等。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案:1.中药治疗:可选用补肺汤、小青龙汤等方剂,用于补益脾肺、化痰止咳。

2.针灸:可选用肺俞、脾俞、中府等穴位进行刺激,起到补肺健脾、化痰止咳的作用。

3.推拿按摩:可在肺俞、脾俞、中府等穴位进行推拿按摩,促进气血运行,舒缓咳嗽症状。

咳嗽的中医护理常规

咳嗽的中医护理常规

咳嗽的中医护理常规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冒、过
敏和呼吸道感染等。

中医护理常规可以有效缓解咳嗽症状,并促进
身体恢复健康。

以下是咳嗽的中医护理常规:
1.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室内通风,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
入房间,有助于排除空气中的湿气和污染物,减少咳嗽症状。

2. 保持身体温暖:保持适宜的室温,避免受凉。

穿暖和的衣物,尤其是头部和脖子部位,可帮助保持血液循环,并减少咳嗽的发作。

3. 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姜和葱蒜等。

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柠檬和猕猴桃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缓解咳嗽。

4. 适当休息:咳嗽时应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
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康复。

5. 温水漱口:用温水漱口可以缓解喉咙不适和咳嗽症状,可将
1杯温水搭配适量食盐进行漱口。

6. 中药调理:根据中医诊断,可以采用一些中药调理,如川贝、枇杷叶、浙贝母等,具有祛痰止咳、润肺定喘的作用。

但使用中药
时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合理用药。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咳嗽症状严重或持续,请及时就
医并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中医护理:咳嗽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咳嗽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1)⼀般护理:①观察咳嗽的时间、性质、咳声⼤⼩,有⽆吐痰,咳嗽时呼吸状况,以及伴随的全⾝症状。

②观察咯痰多少,咯痰最多的时间,观察痰液性状、颜⾊、咯出难易,有⽆带⾎等。

③痰液检查及时留取标本送验。

④咳嗽患者最需要洁净新鲜空⽓,病室经常开窗通风,室内禁⽌吸烟,防⽌烟尘及特殊⽓味的刺激。

⑤外出时戴⼝罩,避免外邪侵袭。

注意保暖,戒烟酒。

⑥准备好有刻度的痰俱,及时清理痰液和消毒痰具。

⑦咳痰⽆⼒咯痰困难者要协助排痰,定时翻⾝拍背,体位引流排痰。

必要时吸痰。

⑧痰液粘稠难咯出者,可⽤超声雾化稀化痰液,便于排出。

⑨咳嗽有痰者不能使⽤⿇醉⽌咳剂,可予以化痰⽌咳剂,消炎化痰剂,痰出炎消咳⾃⽌。

⑩针刺⽌咳:针肺俞、列缺、天突、丰隆⽳。

或⽿针⽀⽓管、肺、神门⽳;外感咳嗽加肾上腺⽳;内伤咳嗽加脾、肾等⽳。

(2)风寒咳嗽:①参照“风寒感冒证”护理。

②⼀般护理内容。

③咳嗽较重时,可临时服咳嗽合剂10ml,或复⽅⽢草合剂,或通宣理肺丸。

忌服梨膏冰糖蒸汁或冰糖蒸梨汁,以免滋润过早,邪不外达。

④忌⾷⽣冷⽠果,及肥⽢滋腻之品。

(3)风热咳嗽:①⼀般护理内容。

②咳嗽时可服⽌咳楷杷露10~20ml,或服⽤桔红丸。

③平时可⾷梨、枇杷等⽔果。

④忌⾟辣、肥⽢、厚味,戒烟慎酒。

⑤痰粘难出,除翻⾝拍背排痰等,可⽤鱼腥草或黄芩注射液配液雾化吸⼊,消炎⽌咳稀化痰液,便于排出。

(4)燥热伤肺:①⼀般护理内容。

②参照“风热咳嗽”护理。

③⿐⼲咽痒⼲咳,可服⽤⽌咳枇杷露、养阴清肺膏,亦可梨膏加川贝粉调服。

④平时可⾷⽤川贝炖梨、百合银⽿羹。

⑤⼲咳痰中带⾎时,密切观察出⾎量,出⾎多时报告医⽣。

(5)痰湿蕴肺证:①⼀般护理内容。

②病室温度不宜太⾼。

③注意保暖,防⽌受凉。

④注意饮⾷调护,⾷饮有节,配⾷健脾利湿化痰⾷品,如薏⽶、⾚⾖、⼭药,忌⾷糯⽶等粘甜⾷品,及肥厚油腻之品,以防碍脾助湿⽣痰。

(6)痰热壅肺证:①⼀般护理内容。

中医护理:风寒咳嗽的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风寒咳嗽的中医护理

1.观察咳嗽的时间、性质、咳声大小,有无吐痰,咳嗽时呼吸状况,以及伴随的全身症状。

2.观察咯痰多少,咯痰最多的时间,观察痰液性状、颜色、咯出难易,有无带血等。

3.痰液检查及时留取标本送验。

4.咳嗽患者最需要洁净新鲜空气,病室经常开窗通风,室内禁止吸烟,防止烟尘及特殊气味的刺激。

5.外出时戴口罩,避免外邪侵袭。

注意保暖,戒烟酒。

6.准备好有刻度的痰俱,及时清理痰液和消毒痰具。

7.咳痰无力咯痰困难者要协助排痰,定时翻身拍背,体位引流排痰。

必要时吸痰。

8.痰液粘稠难咯出者,可用超声雾化稀化痰液,便于排出。

9.咳嗽有痰者不能使用麻醉止咳剂,可予以化痰止咳剂,消炎化痰剂,痰出炎消咳自止。

10.针刺止咳:针肺俞、列缺、天突、丰隆穴。

或耳针支气管、肺、神门穴;外感咳嗽加肾上腺穴;内伤咳嗽加脾、肾等穴。

11.咳嗽较重时,可临时服咳嗽合剂10ml,或复方甘草合剂,或通宣理肺丸。

忌服梨膏冰糖蒸汁或冰糖蒸梨汁,以免滋润过早,邪不外达。

12.忌食生冷瓜果,及肥甘滋腻之品。

中医护理——咳嗽的护理

中医护理——咳嗽的护理

中医护理——咳嗽的护理咳嗽是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冒、支气管炎、过敏反应等。

中医护理始终注重整体调理,将治疗疾病与增强机体抵抗力相结合,下面是中医护理咳嗽的相关措施:1.中医诊断:中医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以及病因进行辨证施治。

常见的辨证包括寒热虚实、痰湿瘀热等。

辨证旨在找出疾病的根源,从而进行有效的治疗。

2.食疗调理:中医注重通过食物来调理身体。

在咳嗽患者中,可采用适当的食疗方法来帮助缓解咳嗽症状。

例如,对于寒咳,可食用温热的食物,如姜汤、生姜糖水等;对于热咳,可食用清凉的食物,如薏米粥、绿豆汤等。

3.草药调理:中草药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疏风散寒、祛湿化痰、清热解毒等功效。

根据中医辨证原理,患者可服用相关的中药方剂来改善咳嗽症状。

例如,桔梗汤可以清肺热、利喉咽,降低咳嗽的频率和程度。

4.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常用的物理疗法,可以帮助改善气血循环、促进气虚或痰湿的排出。

患者可以通过按摩肺俞穴(位于背部第三、四胸椎棘突下的凹陷处)来缓解咳嗽症状。

5.刮痧疗法:刮痧疗法是中医常用的一种疗法,可以刺激皮肤,促进经络气血流通,消除痰瘀。

患者可以利用刮痧板或硬币,在背部的肺经、风门穴、大椎穴等部位进行刮痧。

6.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一种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循环,达到治疗咳嗽的效果。

根据辨证判断,针灸师会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针刺,如肺经的经穴、脾胃经的相关穴位等。

7.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医护理咳嗽还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适当锻炼身体等。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加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咳嗽的发生。

总之,中医护理咳嗽强调整体调理,综合运用草药、食疗、推拿按摩、刮痧疗法、针灸等方法,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体质和抵抗力。

在护理过程中,中医医师会结合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同时也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配合,改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地减轻咳嗽的症状。

咳嗽(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护理方案
注意事项
拔罐时应选择肌肉丰满、皮肤平滑、没有毛发的部位,避开疤痕、皮肤皱褶、松弛以及大血管处。拔罐过程中要 随时观察患者反应,询问患者感觉。拔罐后避免受凉,注意拔罐部位的保暖,4~5小时后洗温水或热水澡,不要 洗冷水澡,否则冷气再次入侵,所做拔罐等同于无效。
艾灸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根据病情选择艾灸部位,将艾条点燃后,在距离施灸部位皮肤2~3厘米处进行熏灸,以患者感到温 热舒适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提供健康教育资料
向患者及家属提供有关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中医护理知识手册、健康 处方等资料,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指导家属参与护理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护理工作,如协助患者排痰、拍背等,促进 患者康复。
04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操作规 范
拔罐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操作规范
选择适当大小的罐具和舒适的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用闪火法或投火法将罐吸附于所选部位,留罐10 ~15分钟。起罐时,一手按住罐口皮肤,另一手扶住罐体,空气进入罐内后,即可顺利起罐。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 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指标,以及病原学检查如痰培养、血清学检测等。胸部影像学检查
(如X线胸片、CT等)对于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02 中医对咳嗽认识与治疗原 则
中医对咳嗽病因病机分析
外感咳嗽
主要由于风、寒、暑、湿、燥、火六 淫邪气侵袭肺系,导致肺气失宣,引 发咳嗽。
饮食原则及禁忌食物清单
饮食原则
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 物为主,避免过于油腻、辛辣、 生冷的食物。
禁忌食物清单
如辣椒、生姜、大蒜等辛辣刺激 性食物;肥肉、油炸食品等油腻 食物;冷饮、冰淇淋等生冷食物 。

咳嗽(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护理方案(详细参考)

咳嗽(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护理方案(详细参考)

咳嗽(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风热犯肺证身热无汗或少汗,微恶风寒,咳嗽痰少,头痛,口微渴。

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2)痰热壅肺证身热烦渴,汗出,咳嗽气粗,咳痰色黄或痰中带血,胸闷,胸痛,口渴喜饮。

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洪数或滑数。

(3)肺胃热盛证身热,午后为甚,心烦懊惊,口渴多饮,咳嗽痰黄,腹胀便秘,舌红,苔黄或灰黑而糙,脉滑数。

(4)气阴两虚证身热渐退,干咳痰少而黏,自汗神倦,纳少口干。

舌红,少苔,脉细或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咳嗽咳痰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 0%。

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等。

2.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以减轻咽喉部的刺激。

3.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增进食欲。

4.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伴随症状。

5.加强气道湿化,痰液粘稠时多饮水,在心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每天饮水15 00ml以上,必要时遵医嘱行雾化吸入,痰液粘稠无力咳出者可行机械吸痰。

6.协助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7.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及时送检。

8.遵医嘱给予止咳、祛痰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9.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位。

10.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三伏天时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穴位。

11.拔火罐:遵医嘱拔罐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脾俞、肾俞等穴位。

1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油腻、辛辣刺激及海腥发物。

可适当食用化痰止咳的食疗方,如杏仁、梨、陈皮粥等。

(二)发热1.保持病室整洁、安静,空气清新流通,温湿度适宜。

咳嗽中医护理常规

咳嗽中医护理常规

咳嗽中医护理常规中医咳嗽护理常规:咳嗽是一个常见的症状,中医认为咳嗽是由于肺经失于宣降,并受到外感风寒、火热等病邪的侵袭所引起的。

中医护理咳嗽的方法多样,可以通过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穴位按摩等来缓解咳嗽症状。

以下是中医护理咳嗽的常规方法。

1.温室蒸感:适用于以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

在蒸感的过程中,将热蒸气引入体内,能够温暖肺脏,改善气血循环,促进痰液排出。

2.定期进行穴位按摩:按摩肺俞穴、肺腑穴、太渊穴等穴位,可以刺激经络,调理肺脏功能,改善咳嗽症状。

3.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可以防止呼吸道黏膜干燥,减少刺激,缓解咳嗽。

4.忌烟、酒、辛辣刺激食物:烟、酒以及辛辣刺激食物会刺激呼吸道,加重咳嗽症状,所以在咳嗽期间要尽量避免。

5.合理调节饮食:咳嗽期间可以适当选择滋阴降火、清热化痰的食物,如梨、雪梨、沙梨等水果,藕、茭白、莴苣等蔬菜,绿豆、扁豆等蔬菜。

6.饮食起居规律: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咳嗽。

7.合理运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可以增加肺部功能和免疫力,改善咳嗽症状。

8.中药调理:根据不同的咳嗽症状,可以选用不同的中药调理。

如风寒咳嗽可以使用葱白煮鸡蛋、川贝炖梨等,燥嗽痰黄可以使用淡竹叶决明子煲羊肉等。

9.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理气血,平衡阴阳,促进痰液排出,缓解咳嗽症状。

总之,中医护理咳嗽的常规方法包括温室蒸感、穴位按摩、保持空气湿润、忌烟酒辛辣食物、合理调节饮食、规律饮食起居、合理运动、中药调理、针灸疗法等。

希望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咳嗽患者缓解症状,恢复健康。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精心整理咳嗽中医护理方案1、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病)患者。

22.1?2.2?2.3?、2.4?滑。

2.5?数。

2.6、?弦数。

2.7?33.1、?3.1.1、?观察咳嗽的性质,咳嗽的时间与规律,咳嗽的声音,痰的颜色、性质、量,是否易咳出。

3.1.2?、剧烈咳嗽时,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告知患者有效咳嗽及咳痰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1.3?、痰液黏稠难咳时,可遵医嘱给予药物雾化吸入,雾化后用空掌心自下向上轻叩患者背部协助排痰。

3.1.4?、咳痰多、呼吸有浊气时,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3.1.5?、耳穴埋籽?主穴:肺、气管、平喘等;配穴:交感、神门、大肠等。

3.1.6?、穴位按揉?3.1.7、3.2?3.2.1??3.2.2?3.3?3.3.1?3.3.2?3.3.3、3.3.4?44.1?4.2?、静脉用药: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与西药注射剂合用时前后须有间隔液,注意配伍禁忌。

5、?健康教育5.1、?用药:祛痰、止咳药饭后服,服药后勿立即进食水。

5.2?、饮食:饮食宜清淡。

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鼓励多饮水,忌辛辣刺激、过咸、过甜、油腻食物。

5.2.1?、风寒袭肺:进食辛温、清淡、宣肺止咳之品,如葱白、生姜、蒜等。

食疗法:姜汁冲白蜜。

5.2.2、?风热犯肺:进食清凉润肺之品,如梨、枇杷、萝卜、海蜇、荸荠等。

食疗法:冰糖炖川贝母。

5.2.3?5.2.4、5.2.5?5.2.6?5.2.7?5.3、?5.4?5.5、?患者要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

5.6?、定期复诊:遵医嘱复诊,对于持续时间长于2周的咳嗽,干咳无痰、痰中带血的患者,宜尽早就诊,明确诊断。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中医认为咳嗽多与人体肺脏功能失调有关,可以采用一些中医护理方案来改善咳嗽的症状。

下面是一个关于咳嗽中医护理方案的示例,供参考。

第一步:辨证施治中医认为咳嗽是由于肺脏失调引起的,所以首先需要辨证施治,确定咳嗽的类型。

常见的咳嗽类型有寒咳、热咳、痰咳等。

根据不同的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1.寒咳:咳嗽声低,声音湿润,咳出的痰白而稀,身体有寒冷感。

可以采用祛寒的中药治疗,如炮姜、罗汉果等,同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2.热咳:咳嗽声高,声音干燥,咳出的痰黄而稠。

可以采用清热的中药治疗,如梨、黄芩等,避免辛辣食物的摄入,注意多喝水以保持体液平衡。

3.痰咳:咳嗽声响亮,声音湿润,咳出的痰量较大。

可以采用化痰的中药治疗,如半夏、枇杷叶等,同时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油腻、辛辣食物。

第二步:药膳调理中医认为通过正确的饮食调理可以改善肺脏功能,从而缓解咳嗽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膳调理方法。

1.梨炖雪梨膏:将新鲜梨洗净去皮切小块,加入适量的冰糖炖煮,煮至梨熟烂,用勺子将梨捣碎成浆状,再加入冰糖调匀。

每天早晚各服一次,对于痰咳效果较好。

2.百合炖蜜枣:将百合洗净,蜜枣去核,一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改小火炖煮20分钟,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匀即可。

每天早晚各服一次,对于燥咳效果较好。

3.薏米煮鸭蛋:将薏米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后改小火煮30分钟,再加入去壳的鸭蛋煮熟即可。

每天早晚各食一次,对于寒咳效果较好。

第三步:运动保健运动对于改善肺脏功能、增强免疫力都有益处,适当的运动可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排汗,从而排出体内的湿气。

以下是一些适宜的运动方式。

1.慢跑:慢跑可以锻炼肺活量,提高肺功能,适合咳嗽病人进行。

2.太极拳:太极拳的动作缓慢柔和,可以调节呼吸,舒缓肌肉。

适合咳嗽病人进行。

3.呼吸操:可以通过呼吸操加强肺功能,增强呼吸能力。

适合咳嗽病人进行。

第四步:保护环境中医认为外界环境对于肺脏健康也有影响,尤其是雾霾天气和烟雾环境。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1、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病)患者。

2、观察要点2。

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痰清稀色白。

舌苔薄白,脉浮紧。

2、2、风热犯肺:咳嗽频剧,咳痰不爽,痰黄粘稠。

舌苔薄黄,脉浮数。

2。

3、风燥伤肺: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或痰中带血。

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

2.4、痰湿蕴肺:咳嗽痰多,尤以晨起咳甚,咳声重浊,痰白而粘。

舌苔白腻,脉濡滑。

2.5、痰热郁肺:咳嗽、痰多质稠色黄,咳吐不爽,甚或痰中带血。

舌苔黄腻,脉滑数。

2.6、肝火犯肺:气逆作咳阵作,咳时面赤,量少质粘或如絮条。

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2。

7、肺阴亏耗: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夹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3、临症施护3、1、咳嗽3.1。

1、观察咳嗽得性质,咳嗽得时间与规律,咳嗽得声音,痰得颜色、性质、量,就是否易咳出、3。

1。

2、剧烈咳嗽时,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告知患者有效咳嗽及咳痰得方法及注意事项、3.1。

3、痰液黏稠难咳时,可遵医嘱给予药物雾化吸入,雾化后用空掌心自下向上轻叩患者背部协助排痰。

3.1。

4、咳痰多、呼吸有浊气时,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3.1。

5、耳穴埋籽主穴:肺、气管、平喘等;配穴:交感、神门、大肠等。

3.1。

6、穴位按揉重按风门、肺俞、中府、膻中等穴位3~5分钟。

3.1。

7、年老久病,痰不易咳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晕、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表现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2、胸痛3.2。

1、频繁咳嗽引起胸痛时,可以手按住胸部痛处,减轻胸廓活动度,减轻胸痛。

3。

2.2、指导采用放松术,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3.3、发热3。

3。

1、病室凉爽通风,光线明亮,湿度适宜。

3.3。

2、卧床休息,避免劳累,注意保暖。

3.3.3、协助多饮温开水,漱口液漱口。

3。

3.4、及时擦干汗液,温水清洗皮肤,勤换内衣。

4、中医用药护理4.1、口服中药:口服中药时,应与西药间隔30min左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咳嗽(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1)风热犯肺证身热无汗或少汗,微恶风寒,咳嗽痰少,头痛,口微渴。

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2)痰热壅肺证身热烦渴,汗出,咳嗽气粗,咳痰色黄或痰中带血,胸闷,胸痛,口渴喜饮。

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洪数或滑数。

(3)肺胃热盛证身热,午后为甚,心烦懊惊,口渴多饮,咳嗽痰黄,腹胀便秘,舌红,苔黄或灰黑而糙,脉滑数。

(4)气阴两虚证身热渐退,干咳痰少而黏,自汗神倦,纳少口干。

舌红,少苔,
脉细或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咳嗽咳痰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

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等。

2.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以减轻咽喉部的刺激。

3.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增进食欲。

4.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伴随症状。

5.加强气道湿化,痰液粘稠时多饮水,在心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每天饮水15 00ml以上,必要时遵医嘱行雾化吸入,痰液粘稠无力咳出者可行机械吸痰。

6.协助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7.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及时送检。

8.遵医嘱给予止咳、祛痰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9.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位。

10.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三伏天时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穴位。

11.拔火罐:遵医嘱拔罐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脾俞、肾俞等穴位。

1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油腻、辛辣刺激及海腥发物。

可适当食用化痰止咳的食疗方,如杏仁、梨、陈皮粥等。

(二)发热
1.保持病室整洁、安静,空气清新流通,温湿度适宜。

2.体温37.5℃以上者,每6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体温39.0℃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3.采用温水擦浴、冰袋等物理降温措施,患者汗出时,及时协助擦拭和更换衣服、被服,避免汗出当风。

4.做好口腔护理,鼓励患者经常漱口,可用金银花液等漱口,每日饮水≥2000 ml。

5.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为原则。

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进食清热生津之品,如:苦瓜、冬瓜、绿豆、荸荠等,忌煎炸、肥腻、辛辣之品。

6.遵医嘱使用发汗解表药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汗出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

7.刮痧疗法:感受外邪引起的发热,遵医嘱刮痧疗法,可选择大椎、风池、肺腧、脾腧等穴位。

(三)腹胀纳呆
1.保持病室整洁、空气流通,避免刺激性气味,及时倾倒痰液,更换污染被褥、衣服,以利促进患者食欲。

2.保持口腔清洁,去除口腔异味,咳痰后及时用温水或漱口液漱口。

3.与患者有效沟通,积极开导,帮助其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不良情志刺激。

4.鼓励患者多运动,以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

病情较轻者鼓励下床活动,可每日散步20~30分钟,或打太极拳等。

病情较重者指导其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主动运动,或予四肢被动运动,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10~20分钟。

5.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三焦、胰、胆等穴位。

6.穴位按摩:遵医嘱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足三里、中脘、内关等穴位。

7.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中脘、气海、关元、神阙穴等穴位。

8.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味、甜腻之品,正餐进食量不足时,可安排少量多餐,避免在餐前和进餐时过多饮水,避免豆类、芋头、红薯等产气食物的摄入。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中药汤剂、中成药)(详见附录1)
2.中药静脉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2.耳穴贴压(耳穴埋豆)(详见附录2)
3.中药熏蒸(详见附录2)
4.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5.艾灸(详见附录2)
6.中药泡洗(详见附录2)
7.拔火罐(详见附录2)
8.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9.雾化吸入:遵医嘱用药,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

(三)物理治疗
1.抹胸拍肺:两手交替由一侧肩部由上至下呈斜线抹至另侧肋下角部,各重复10次。

两手自两侧肺尖部开始沿胸廓自上而下拍打各10次。

注意事项:拍肺力度适中。

2.胸部叩击:患者侧卧位或在他人协助下取坐位,叩击者两手手指弯曲并拢,使掌侧呈杯状,以手腕力量,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律地叩击胸壁。

每一肺叶叩击1~3分钟,每分钟叩击120~180次,叩击时发出一种空而深的拍击音则表明叩击手法正确。

注意事项:①叩击前听诊评估;②用单层薄布覆盖叩击
部位;③叩击时避开乳房、心脏、骨突部位及衣服拉链、纽扣等处;④叩击力量应适中,宜在餐后2小时至餐前30分钟完成。

3.有效咳嗽:指导患者尽可能采用坐位,先进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5~6次,然后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3~5秒,继而缩唇,缓慢的经口将肺内气体呼出,再深吸一口气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咳嗽时同时收缩腹肌,或用手按压上腹部,帮助痰液咳出。

注意事项:①不宜在空腹、饱餐时进行,宜在饭后1~2小时进行为宜;②有效咳嗽时,可让患者怀抱枕头。

4.振动排痰:可采用振动排痰机每日治疗2~4次,每次15~20分钟。

注意事项:
①不宜在饱餐时进行,宜在餐前或餐后1~2小时为宜;②叩击头应避开胃肠、心脏,脊柱等部位。

③建议使用一次性纸制叩击头罩,避免交叉感染。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指导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温湿度适宜。

指导患者戒烟,室内勿放鲜花等可能引起过敏的物品,避免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的吸入。

2.在寒冷季节或气候转变时,及时增减衣物,勿汗出当风,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感受外邪诱发或加重病情。

3.劳逸结合,起居有常,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5.自我保健锻炼
(1)按摩保健穴位:经常按摩睛明、迎香、颊车、合谷、内关、足三里、肾俞、三阴交等。

(2)足底按摩:取肾、输尿管、膀胱、肺、喉、气管、肾上腺等反射区,每个反射区按摩3分钟,每日3次。

(3)叩齿保健:指导患者叩齿,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3分钟左右。

叩齿时可用双手指有节律的搓双侧耳孔,提拉双耳廓直到发热为止。

(二)饮食指导
1.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为宜,并补充适量无机盐,同时避免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及易产气食物。

多吃绿叶蔬菜及水果,食物烹饪以蒸、煮为宜,食物宜软烂,以利于消化吸收,同时忌辛辣、肥腻、过甜、过咸及煎炸之品。

2. 风热犯肺证:宜进食疏风清热、宣肺化痰的食物,如金银花茶。

3. 痰浊雍肺证:宜进食清肺化痰、理气止咳的食物,如雪梨银耳百合汤等。

4. 肺胃热盛证:宜进食泻肺泻热、清胃通腑的食物,如杏仁粥、白果煲鸡等。

5.气阴两虚证:宜进食清肺泄热,益气养阴的食物,如金银花茶、麦冬茶、人参等。

(三)情志调理
1.患者因发热,常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及时予以心理疏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