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向量机算法学习总结
svm实验报告总结
![svm实验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648b111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ff.png)
svm实验报告总结SVM实验报告总结支持向量机(SVM)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它在模式识别、分类、回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SVM算法进行实验,旨在探究SVM算法的原理、应用和优缺点。
一、实验原理SVM的基本思想是将低维度的数据映射到高维度的空间中,从而使数据在高维空间中更容易被线性分隔。
SVM算法的核心是支持向量,这些支持向量是距离分类决策边界最近的数据点。
SVM通过找到这些支持向量来建立分类器,从而实现数据分类。
二、实验步骤1. 数据预处理本实验使用的数据集是Iris花卉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了三种不同种类的花朵,每种花朵有四个属性:花萼长度、花萼宽度、花瓣长度、花瓣宽度。
首先需要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以便在训练模型时进行验证。
2. 模型训练本实验使用Python中的sklearn库来构建SVM分类器。
首先需要选择SVM的核函数,有线性核函数、多项式核函数、径向基核函数等。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径向基核函数作为SVM的核函数。
接着需要设置SVM的参数,包括C值和gamma值。
C值是惩罚系数,用于平衡模型的分类精度和泛化能力;gamma值是径向基函数的系数,用于控制支持向量的影响范围。
3. 模型评估本实验使用准确率和混淆矩阵来评估模型的性能。
准确率是指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分类精度,而混淆矩阵则可以用来分析模型在不同类别上的分类情况。
三、实验结果本实验使用径向基核函数的SVM分类器在Iris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SVM分类器的准确率达到了97.78%,同时在混淆矩阵中也可以看出模型在不同花朵种类上的分类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SVM分类器在分类问题上有着较好的表现。
四、实验总结SVM算法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它在模式识别、分类、回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通过对Iris数据集的实验,探究了SVM算法的原理、应用和优缺点。
实验结果表明,在SVM算法中,径向基核函数是一种比较适用的核函数,在设置SVM参数时需要平衡模型的分类精度和泛化能力。
机器学习技术中的支持向量回归算法详解
![机器学习技术中的支持向量回归算法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1d1967cd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5.png)
机器学习技术中的支持向量回归算法详解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技术,用于解决回归问题。
它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通过找到一个最优的超平面来建立一个线性或非线性的回归模型。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支持向量回归算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
支持向量回归算法的原理支持向量回归算法的原理与支持向量机算法相似,但目标不同。
支持向量机算法是一种用于分类问题的算法,而支持向量回归算法则是用于预测连续变量的回归问题。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支持向量机算法的原理。
支持向量机算法通过找到一个最优的超平面来实现分类。
在二维情况下,这个超平面就是一条直线,将两个不同的类别分开。
在更高维的情况下,这个超平面变成一个超平面。
支持向量机的目标是通过找到离超平面最近的一些点,也就是支持向量,将不同类别的点分隔开。
这些支持向量在分类决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支持向量机算法通过最大化支持向量与超平面的距离(也称为间隔)来实现分类。
支持向量回归算法与支持向量机算法的目标有所不同。
支持向量回归算法的目标是找到一个最优的超平面,使得样本点与该超平面的距离尽可能小,并且在一定误差范围内。
换句话说,支持向量回归算法通过最小化支持向量与超平面的距离和样本点与超平面的距离之和来实现回归。
支持向量回归算法的特点支持向量回归算法有以下几个特点:1. 回归问题的非线性建模能力:支持向量回归算法可以通过使用核函数将数据从原始空间映射到一个高维特征空间,从而实现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
2. 控制模型复杂度的超参数:支持向量回归算法有两个重要的超参数,分别是核函数和正则化参数。
通过选择合适的核函数和正则化参数,可以有效控制模型的复杂度,防止过拟合。
3. 鲁棒性:支持向量回归算法可以有效处理数据中的噪声和异常值,因为它是通过最小化支持向量与超平面的距离和样本点与超平面的距离之和来实现回归的。
支持向量机(SVM)、支持向量机回归(SVR):原理简述及其MATLAB实例
![支持向量机(SVM)、支持向量机回归(SVR):原理简述及其MATLAB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ec685ca4d15abe23492f4d61.png)
支持向量机(SVM)、支持向量机回归(SVR):原理简述及其MATLAB实例一、基础知识1、关于拉格朗日乘子法和KKT条件1)关于拉格朗日乘子法2)关于KKT条件2、范数1)向量的范数2)矩阵的范数3)L0、L1与L2范数、核范数二、SVM概述1、简介2、SVM算法原理1)线性支持向量机2)非线性支持向量机二、SVR:SVM的改进、解决回归拟合问题三、多分类的SVM1. one-against-all2. one-against-one四、QP(二次规划)求解五、SVM的MATLAB实现:Libsvm1、Libsvm工具箱使用说明2、重要函数:3、示例支持向量机(SVM):原理及其MATLAB实例一、基础知识1、关于拉格朗日乘子法和KKT条件1)关于拉格朗日乘子法首先来了解拉格朗日乘子法,为什么需要拉格朗日乘子法呢?记住,有需要拉格朗日乘子法的地方,必然是一个组合优化问题。
那么带约束的优化问题很好说,就比如说下面这个:这是一个带等式约束的优化问题,有目标值,有约束条件。
那么你可以想想,假设没有约束条件这个问题是怎么求解的呢?是不是直接 f 对各个 x 求导等于 0,解 x 就可以了,可以看到没有约束的话,求导为0,那么各个x均为0吧,这样f=0了,最小。
但是x都为0不满足约束条件呀,那么问题就来了。
有了约束不能直接求导,那么如果把约束去掉不就可以了吗?怎么去掉呢?这才需要拉格朗日方法。
既然是等式约束,那么我们把这个约束乘一个系数加到目标函数中去,这样就相当于既考虑了原目标函数,也考虑了约束条件。
现在这个优化目标函数就没有约束条件了吧,既然如此,求法就简单了,分别对x求导等于0,如下:把它在带到约束条件中去,可以看到,2个变量两个等式,可以求解,最终可以得到,这样再带回去求x就可以了。
那么一个带等式约束的优化问题就通过拉格朗日乘子法完美的解决了。
更高一层的,带有不等式的约束问题怎么办?那么就需要用更一般化的拉格朗日乘子法,即KKT条件,来解决这种问题了。
svm实验报告总结
![svm实验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2afb3c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3.png)
SVM实验报告1. 背景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广泛应用于分类问题,特别是二分类问题。
SVM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找到一个最优超平面,将不同类别的样本分开。
该算法在模式识别、图像分割、文本分类等领域都有较好的性能。
2. 分析2.1 数据集本次实验使用了鸢尾花数据集(Iris Dataset),该数据集是机器学习中应用非常广泛的数据集之一,包含了三种不同的鸢尾花(Setosa、Versicolor、Virginica)的样本,每类样本50个。
2.2 SVM算法SVM算法的核心在于寻找一个最优的超平面,使得不同类别的样本点到超平面的距离最大化。
其决策函数可以表示为:f(x)=sign(w T x+b)其中,w是超平面的法向量,b是超平面的截距。
SVM算法通过构建拉格朗日函数并求解对偶问题,可以得到超平面的参数。
2.3 实验步骤本次实验的具体步骤如下:1.加载数据集:使用机器学习库中的函数加载鸢尾花数据集。
2.数据预处理: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便提高模型的训练效果。
3.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用于模型的训练和评估。
4.训练模型:使用训练集对SVM模型进行训练。
5.模型评估:使用测试集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评估。
6.结果分析:根据评估结果对模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3. 结果经过实验,得到了以下结果:1.样本标准化前的准确率为82%,样本标准化后的准确率提升到96%。
2.在训练集上的准确率高于测试集,表明模型存在轻微的过拟合。
3.SVM模型在鸢尾花数据集上表现良好,能够对三种鸢尾花进行有效分类。
4. 建议根据实验结果,可以针对模型的性能提出以下建议:1.考虑增加更多的训练样本,以减小模型的过拟合现象。
2.尝试调整超参数,如正则化参数C和核函数参数等,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3.可以尝试使用其他优化算法,如随机梯度下降法等,以加快模型的训练速度。
支持向量机原理与应用
![支持向量机原理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4835b3f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68.png)
支持向量机原理与应用支持向量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的机器学习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寻找最优超平面将数据分成两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支持向量机的原理和应用。
一、支持向量机的原理支持向量机通过最大化间隔超平面来分类数据。
间隔是定义为支持向量(也就是最靠近分类边界的数据点)之间的距离。
因此,我们的目标是找到一个最优的超平面使得此间隔最大。
在二维空间中,最大间隔超平面是一条直线。
在高维空间中,最大间隔超平面是一个超平面。
这个超平面定义为:w\cdot x-b=0其中,w是一个向量,x是样本空间中的向量,b是偏差。
支持向量机的目标是找到一个可以将训练样本分成两个类别的最大间隔超平面,并且使得间隔为M(M是最大间隔)。
二、支持向量机的应用支持向量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的机器学习算法。
这里我们将讨论支持向量机在分类问题中的应用。
1. 图像分类支持向量机在图像分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将图像转换为特征向量,可以用支持向量机实现图像分类。
支持向量机特别适用于图像分类,因为它可以处理高维特征空间。
2. 自然语言处理支持向量机可以通过文本分类实现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
支持向量机可以学习在给定文本语料库中的所有文档的特定类别的模式(如“金融”或“体育”)。
3. 生物信息学支持向量机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生物信息学家可以使用支持向量机分类DNA,RNA和蛋白质序列。
4. 金融支持向量机在金融中的应用也很广泛。
通过识别是否存在欺诈行为,可以使用支持向量机实现信用评估。
三、总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深入探讨了支持向量机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理解支持向量机的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使用它解决分类问题。
在应用方面,支持向量机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图像分类、自然语言处理、生物信息学和金融等。
因此,支持向量机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对于了解它的原理和应用非常重要。
SVM算法与应用
![SVM算法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e15c442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4.png)
SVM算法与应用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即支持向量机,是一种强大且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
它最初是由Vapnik等人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并在之后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SVM算法在分类和回归问题上表现出色,尤其在高维空间下的模式识别任务上效果更佳。
本文将介绍SVM算法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SVM原理SVM算法基于统计学理论和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通过在数据中找到一个最优的超平面,来进行二分类或多分类。
其基本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点:1.最大间隔分类:SVM的目标是找到一个最优的超平面,使得不同类别的训练样本之间的最小间隔最大化。
最大间隔意味着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分类错误,提高了模型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
2.支持向量:SVM通过选择一些关键的训练样本作为支持向量。
这些样本位于间隔边界上,它们决定了最优超平面的位置。
3.核函数:SVM通过核函数将数据从原始空间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从而解决了原始空间线性不可分的问题。
常用的核函数有线性核、多项式核和高斯核等。
4.对偶问题和拉格朗日乘子:SVM的优化问题可以转化为对偶问题,并通过求解对偶问题的拉格朗日乘子来得到最优解。
二、SVM方法SVM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预处理:对数据集进行标准化和归一化处理,以便更好地满足SVM的假设条件。
2.特征选择和特征转换:根据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特征,并利用线性或非线性的方式将数据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
3.模型训练:通过训练数据集,使用SVM算法确定最优的超平面和支持向量。
4.模型评估和调优:使用测试数据集评估模型的性能,并通过调整超参数和核函数选择等方式来改善模型的效果。
三、SVM应用SVM算法在分类和回归问题上被广泛应用。
以下是部分常见的应用场景:1.文本分类:SVM算法可以用于将文本进行分类,例如将新闻文章分为体育、政治、娱乐等类别。
2.人脸识别:SVM在人脸识别领域的表现出色,能够快速准确地将人脸图像与已知的人脸进行匹配。
支持向量机算法的原理
![支持向量机算法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90879b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6d.png)
支持向量机算法的原理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的机器学习算法。
它的原理基于统计学习理论中的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通过寻找一个最优的超平面来实现数据的分类。
在SVM中,数据被看作是高维空间中的点,每个点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特征向量。
这些特征向量的维度取决于特征的数量。
SVM的目标是找到一个超平面,使得其能够尽可能地将不同类别的数据点分隔开。
超平面是一个d维空间中的d-1维子空间,其中d为特征向量的维度。
在二维空间中,超平面即为一条直线,可以完全将两类数据点分开。
在更高维的空间中,超平面可以是一个曲面或者是一个超平面的组合。
为了找到最优的超平面,SVM引入了支持向量的概念。
支持向量是离超平面最近的数据点,它们决定了超平面的位置和方向。
通过最大化支持向量到超平面的距离,SVM能够找到一个最优的超平面,使得分类误差最小化。
SVM的核心思想是将低维空间中的数据映射到高维空间中,使得原本线性不可分的数据变得线性可分。
这一映射是通过核函数实现的。
核函数能够计算两个数据点在高维空间中的内积,从而避免了显式地进行高维空间的计算。
常用的核函数有线性核、多项式核和高斯核等。
SVM的训练过程可以简化为一个凸优化问题。
通过最小化结构风险函数,SVM能够找到一个最优的超平面,使得分类误差最小化。
结构风险函数由经验风险项和正则化项组成。
经验风险项衡量了分类器在训练集上的错误率,正则化项则防止过拟合。
SVM的优点是具有较好的泛化性能和较强的鲁棒性。
由于最大化支持向量到超平面的距离,SVM对异常值不敏感,能够有效地处理噪声数据。
此外,SVM还可以通过引入松弛变量来处理非线性可分的问题。
然而,SVM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SVM对于大规模数据集的训练时间较长,且对内存消耗较大。
其次,选择合适的核函数和参数是一个挑战性的问题,不同的核函数和参数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分类结果。
机器学习中的支持向量机原理及应用
![机器学习中的支持向量机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0425c06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f6.png)
机器学习中的支持向量机原理及应用机器学习是一门以数据为基础,以预测或决策为目标的学科。
支持向量机是机器学习中的一种常见算法,它强调的是模型的泛化能力,独立于任何给定的输入样本集,且泛化误差尽可能小。
1. 支持向量机原理支持向量机是一种监督学习算法。
以二分类问题为例,其原理可以简单用“最大间隔超平面”来描述。
对于一个n维的特征空间,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找到一个超平面,使得这个超平面将两个类别间的样本完全分开,并且对未知数据的分类能力最强。
如何定义“最大间隔”呢?我们首先在超平面两侧分别找到最靠近超平面的两个点,称之为支持向量点;这些支持向量点到超平面的距离和就是所谓的“间隔”。
在寻找最大间隔超平面时,我们的目标就是最大化这个间隔值。
同时,由于数据存在噪声、不可分等问题,我们需要一个优化目标,使其能够让分类错误率低。
这个目标在支持向量机算法中被形式化为一种“软”约束条件,用惩罚系数调整误差的大小。
2. 支持向量机应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分类,回归,异常检测等任务都可以使用它来完成。
2.1 分类在分类任务中,支持向量机常用于二分类问题,在高维数据分析中有很好的表现。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使用支持向量机算法来判别肿瘤组织是恶性还是良性。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使用一些之前的数据来生成一个分类器,然后根据这个分类器来对新病人进行分类。
2.2 回归在回归任务中,支持向量机可用于非线性回归和多变量回归等问题。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使用支持向量机算法来预测一辆车的油耗量。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使用一些之前的数据来生成一个回归器,然后根据这个回归器来对新的车辆进行预测。
2.3 异常检测异常检测是指在数据中找到异常值或离群点。
支持向量机也可以用于这种任务。
学习算法在训练数据中学习正常的模式,然后将这些模式应用于测试数据,从而发现异常点。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使用支持向量机算法来检测网站服务器的攻击行为。
3. 支持向量机优缺点支持向量机的优点在于:(1)在高维空间上表现出很好的泛化能力(2)对于数据错误或噪声具有较好的容错能力(3)支持向量机算法在样本量较少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应用支持向量机的缺点在于:(1)支持向量机算法在计算量上比较大,对大数据量处理较为困难(2)支持向量机算法对于非线性问题的处理需要经过核函数的处理,核函数的选择对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多任务支持向量机学习
![多任务支持向量机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b50685f3910ef12d2af9e797.png)
判断分类超平面的法向量 wt 是否服从同一种 分布。
具有相同特征的任务是相似的。
目标函数
1 min 1 it 2 || wt || 3 || wr w, it Tj t 1 i 1 t 1 j 1 rC j
2 T m T c pC j 2 w || p
支持向量机多任务学习
Support Vector Machine Multi-task Learning, SVM MTL Nhomakorabea金凤
立论动机 现有的MTL方法 所提出的方法及解决办法 总结
立论动机
最终的目标
设计出一种具有较好泛化能力的优良分类器
多任务学习和支持向量机的结合 多任务学习(MTL):多任务学习是一种归纳迁移机制,
谢谢!
总结
首先通过上面所提出的一些方法判断任务的相似性, 找到相似任务簇。然后求解上述所构造出来的那个目 标函数,最终会得到各个分类超平面。 该算法的推广:将引用合适的核函数,来处理非线 性的问题。让原始空间的非线性问题转化为特征空间 的线性问题,然后对其求解。 我们现在所关注的问题是监督学习问题,处理的都 是两类问题,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这些 方法进一步的运用在多类分类问题上,运用到多视角 的分类问题上。
寻求一种算法:可以发现多个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然 后有选择性地在更加相关的任务之间进行迁移信息。
解决方法
判断出多个任务之间的相关性,使相似任务 聚类,形成任务簇。
在很好地完成对多个任务的学习的前提下, 实现信息迁移最大程度地发生在任务簇中。
构造最终的目标函数。
任务相似的判断方法
两个分类超平面法向量 wt 是相似的。例如 x. y cos 用夹角法。对于向量x和y,计算 。 | x || y |
算法模型归纳总结
![算法模型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90f735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7.png)
算法模型归纳总结1. 引言算法模型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算法模型能够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和预测结果。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算法模型进行归纳总结,包括线性回归、决策树、支持向量机和神经网络。
2. 线性回归线性回归是一种用于预测连续数值的算法模型。
它假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并试图找到最佳拟合直线。
线性回归的优点是计算简单,但容易受到异常值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岭回归或Lasso回归等正则化方法进行改进。
3. 决策树决策树是一种用于分类和回归的算法模型。
它通过构建一个树形结构来生成决策规则。
每个内部节点表示一个属性或特征,每个叶节点表示一个类别或数值。
决策树的优点是易于理解和解释,但容易过拟合。
为了解决过拟合问题,可以使用剪枝技术或集成学习方法,如随机森林。
4. 支持向量机支持向量机是一种用于分类和回归的算法模型。
它通过构建一个最佳超平面来实现数据的划分。
支持向量机的优点是对于高维数据和非线性问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但对于大规模数据集和多类别问题,支持向量机的计算复杂度较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核函数或者基于SVM的快速算法。
5. 神经网络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计算模型。
它由多个相互连接的神经元层组成,每个神经元通过激活函数对输入进行处理。
神经网络的优点是适用于各种问题和数据类型,但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
为了改善神经网络的训练效率和泛化能力,可以使用卷积神经网络或循环神经网络等改进模型。
6. 总结本文对线性回归、决策树、支持向量机和神经网络等常见的算法模型进行了归纳总结。
每种算法模型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数据类型、数据规模和问题要求等因素进行选择和优化。
通过不断深入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算法模型,提高数据分析和预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算法学习的实践项目案例和经验总结
![算法学习的实践项目案例和经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9cb013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1.png)
算法学习的实践项目案例和经验总结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算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或步骤的描述。
算法学习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设计、分析和实现各种算法。
为了提高算法学习的效果,实践项目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个算法学习的实践项目案例,并总结一些经验。
项目案例:图像识别算法图像识别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的目标是设计一个可以识别图像中物体的算法。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步骤:1. 数据收集和准备:我们收集了大量的图像数据,并对其进行了预处理,包括图像去噪、裁剪和调整大小等操作。
这些操作旨在提高算法对图像的处理能力。
2. 特征提取:在图像识别中,特征提取是一个关键步骤。
我们使用了多种特征提取方法,包括颜色直方图、纹理特征和形状描述符等。
这些特征可以帮助算法更好地理解图像。
3. 模型选择和训练:我们尝试了多种机器学习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深度学习等。
通过比较它们在训练数据上的性能,我们选择了最合适的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训练。
4. 测试和评估:为了评估算法的性能,我们使用了一组测试数据集。
我们计算了算法的准确率、召回率和F1值等指标,以衡量其在图像识别任务中的表现。
经验总结:1. 多样化的数据集:在实践项目中,收集多样化的数据集是非常重要的。
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算法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2. 特征工程的重要性:特征提取是图像识别中的一个关键步骤。
选择合适的特征并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算法的性能。
3. 模型选择和调优:在实践项目中,选择合适的机器学习模型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尝试不同的算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优,以获得最佳的性能。
4. 测试和评估的重要性:在实践项目中,测试和评估是不可或缺的步骤。
通过使用合适的评估指标,我们可以客观地评估算法的性能,并作出相应的改进。
5. 持续学习和改进:算法学习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新的算法和技术,并将其应用到实践项目中,以不断改进我们的算法。
使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多分类问题的技巧(六)
![使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多分类问题的技巧(六)](https://img.taocdn.com/s3/m/46bce68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c6.png)
使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多分类问题的技巧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广泛应用于分类问题中。
它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和高效的计算性能,因此备受青睐。
在实际应用中,SVM常用于二分类问题,但对于多分类问题,也可以通过一些技巧进行处理。
本文将介绍使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多分类问题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一、一对多(One-vs-Rest)策略在使用支持向量机处理多分类问题时,最常见的方法是采用一对多(One-vs-Rest)策略。
具体来说,对于有K个类别的多分类问题,我们首先训练K个分类器,其中每个分类器专门处理一种类别。
在训练时,对于第i个类别,我们将所有属于该类别的样本标记为正例(+1),将所有属于其他类别的样本标记为负例(-1)。
训练完成后,我们可以得到K个分类器,分别对应K个类别。
在进行预测时,对于一个新的样本,我们将其输入到K个分类器中,最终选择具有最高置信度的分类器对其进行分类。
二、一对一(One-vs-One)策略除了一对多策略外,我们还可以使用一对一(One-vs-One)策略来处理多分类问题。
在这种策略下,我们需要训练K*(K-1)/2个分类器,每个分类器专门处理一对类别的划分。
在训练时,对于每个分类器,我们只使用属于两个类别的样本进行训练。
在预测时,对于一个新的样本,我们将其输入到所有的分类器中,最终选择得票最多的类别作为最终的分类结果。
三、核函数的选择在支持向量机中,核函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多分类问题,选择合适的核函数也是至关重要的。
常用的核函数包括线性核、多项式核和高斯核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和分类问题的复杂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核函数。
对于线性可分的数据,通常可以选择线性核;对于非线性可分的数据,可以考虑使用多项式核或高斯核。
在选择核函数时,需要进行交叉验证等方法来进行选择。
四、参数调优在使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多分类问题时,参数的选择对于算法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SVM-支持向量机总结
![SVM-支持向量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34208dd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8b.png)
SVM-⽀持向量机总结⼀、SVM简介(⼀)Support Vector Machine1. ⽀持向量机(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是机器学习中常见的⼀种分类算法。
2. 线性分类器,也可以叫做感知机,其中机表⽰的是⼀种算法。
3. 在实际应⽤中,我们往往遇到这样的问题: 给定⼀些数据点,它们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类。
我们现在要找到⼀个线性分类器把这些数据分成AB两类。
最简单的办法当然是,画⼀条线,然后将它们分成两类。
线的⼀侧,属于A类,另⼀侧,则属于B类。
SVM算法可以让我们找到这样⼀个最佳的线(超平⾯),来划分数据。
相⽐于KNN之类的算法,SVM算法只需要计算⼀次,得出最佳线(超平⾯)即可。
⾯对测试数据,只需要判断数据点落在线的哪⼀侧,就可以知道该数据点所属分类了。
⽐起KNN每次都需要计算⼀遍邻居点的分类,SVM算法显得简单⽆⽐。
(⼆)Sklearn参数详解—SVM1 sklearn.svm.LinearSVC(penalty='l2', loss='squared_hinge', dual=True, tol=0.0001, C=1.0, multi_class='ovr', fit_intercept=True, intercept_scaling=1, class_weight=None, verbose=0, random_state=None, max_iter=1000)penalty:正则化参数,L1和L2两种参数可选,仅LinearSVC有。
loss:损失函数,有‘hinge’和‘squared_hinge’两种可选,前者⼜称L1损失,后者称为L2损失,默认是是’squared_hinge’,其中hinge是SVM的标准损失,squared_hinge是hinge的平⽅。
dual:是否转化为对偶问题求解,默认是True。
机器学习中的支持向量机与神经网络
![机器学习中的支持向量机与神经网络](https://img.taocdn.com/s3/m/aca4f5eb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34.png)
机器学习中的支持向量机与神经网络介绍机器学习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个领域,其应用范围涵盖了各个行业和领域。
其中,支持向量机和神经网络是两种广为人知的机器学习算法。
本文将介绍这两种算法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和优缺点,并探讨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支持向量机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是一种分类算法。
其基本原理是在高维空间中找到一个最优的超平面(线性分类)或曲面(非线性分类),将正负类样本尽可能地分开。
SVM 通过提高边界的鲁棒性来提高分类器的性能,它能够处理高维空间和非线性分类问题。
常用的 SVM 算法有基于线性和非线性的分类器。
SVM 的应用场景:- 文本分类:基于 SVM 的文本分类器已广泛应用于垃圾邮件、情感分析、新闻分类等。
- 图像识别:SVM 能够对图像进行高效的特征提取和分类,已广泛应用于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
- 生物信息学:SVM 很好地应用于 DNA 序列分类、蛋白质结构预测和基因识别等。
SVM 的优点:- 鲁棒性强:可以在数据噪声和异常值的情况下仍能有效地进行分类。
- 高效性:可以处理大量的数据和高维的特征空间。
- 可拓展性:SVM 可以通过核函数和模型参数进行优化,由此可以处理非线性分类问题和非平衡样本数据。
SVM 的缺点:- 训练效率低: SVM 解决大规模数据问题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计算资源。
- 参数选择难度大:SVM 的性能依赖于核函数和正则化参数的选择。
如果选择不当,分类精度会下降。
神经网络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是一种计算机模型,模拟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通过不断调整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重,实现特征提取和分类。
神经网络分为单层和多层,常用的有前馈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的应用场景:- 语音识别:神经网络结构和训练算法是语音识别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 图像处理:神经网络在图像分类、识别、检测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金融分析:神经网络已被用于金融时间序列分析、股票预测等领域。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及应用研究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及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2b63ffc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9.png)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及应用研究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及应用研究引言:在机器学习领域中,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类和回归分析的监督学习方法。
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LS-SVM)则是支持向量机算法的一种变种。
本文将首先简要介绍支持向量机算法的原理,然后重点探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研究。
一、支持向量机算法原理支持向量机是一种有效的非线性分类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找到一个超平面,使得将不同类别的样本点最大程度地分开。
支持向量是指离分类超平面最近的正负样本样本点,它们对于分类的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支持向量机算法的核心是通过优化求解问题,将原始样本空间映射到更高维的特征空间中,从而实现在非线性可分的数据集上进行线性分类的目的。
在支持向量机算法中,线性可分的数据集可以通过构建线性判别函数来实现分类。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存在非线性可分的情况。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引入了核技巧(Kernel Trick)将样本映射到更高维的特征空间中。
通过在高维空间中进行线性判别,可以有效地解决非线性可分问题。
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基本原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是一种通过最小化目标函数进行求解的线性分类方法。
与传统的支持向量机算法不同之处在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将线性判别函数的参数表示为样本点与分类超平面的最小误差之和的线性组合。
具体而言,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的目标函数包括一个平滑项和一个约束条件项,通过求解目标函数的最小值,得到最优解。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的求解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预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或归一化处理,以确保算法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 求解核矩阵:通过选取适当的核函数,将样本点映射到特征空间中,并计算核矩阵。
3. 构建目标函数:将目标函数表示为一个凸二次规划问题,包括平滑项和约束条件项。
人工智能十大算法总结
![人工智能十大算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bd1d8c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e.png)
人工智能十大算法总结
一,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一种流行的机器学习技术,它利用多层神经网络对复杂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它是目前实现最为成功的人工智能算法之一,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深度学习算法的基础是深度神经网络,该算法可构建具有记忆和泛化能力的神经网络,并在获得训练数据后进行学习,从而自动提取特征并完成相应的预测任务。
深度学习一般在大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具有良好的特征提取能力以及在预测任务上的表现。
二、卷积神经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NN)是一种特殊的深度学习算法,它优化了传统的神经网络的计算效率。
该算法将一系列卷积层和池化层组合构建而成,并将每层输出与下一层输入相连,以实现特定的功能。
三、支持向量机
支持向量机(SVM)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机器学习算法,它主要用于分类和回归任务,用来在可用数据中学习模型参数。
SVM的优势在于可以有效地使用少量的样本数据进行训练,并且可以实现非线性、非平稳的分类和回归。
四、随机森林
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它利用随机森林来构建决策树模型,以实现分类和回归任务。
可解释性机器学习算法总结
![可解释性机器学习算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447b126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5.png)
可解释性机器学习算法总结近年来,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迅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
但是,在机器学习算法的运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黑盒子模型,也就是无法解释模型背后的原因。
这个问题一直是机器学习领域面临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解释性机器学习被提出,并逐渐得到广泛的关注。
可解释性机器学习,顾名思义,是指机器学习算法可以提供一定的可解释性和解释性。
在可解释性机器学习的模型中,模型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是透明且易于理解的。
可解释性机器学习的目的是让数据科学家或领域专家能够使用机器学习工具,而无需具备深入的机器学习专业知识。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可解释性机器学习算法的主要技术和应用,以及它们的不同之处。
1. 决策树决策树是一种流程图,可以帮助我们将数据的决策过程可视化。
决策树是一个树形结构,每个内部节点表示关于属性的决策,每个叶子节点表示关于类标的决策。
决策树是可解释性机器学习算法和数据挖掘技术中常见的算法之一。
2. 随机森林随机森林是一种分类和回归算法,它是由多个决策树组成的集成方法。
相对于单个决策树,随机森林的分类准确度更高,且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
随机森林能够可靠地估计缺失值,同时还能检测出存在数据异常的样本。
3. 逻辑回归逻辑回归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分类算法,它的目的是预测二元分类问题的输出值,即“1”或“0”。
逻辑回归是一种线性模型,可以使用它来预测单个特征变量或多个特征变量。
逻辑回归是可解释性机器学习算法中常用的算法之一。
4. 支持向量机支持向量机(SVM)是一种常用的分类算法,它基于对一组数据进行非线性转换,以便于构建可用于分类的决策边界。
支持向量机是一种非常强大的算法,但它通常很难解释,因为它能够对数据进行高维特征映射。
可解释性机器学习不仅仅是提供的模型的解释,而且是模型预测的可解释性。
它不仅需要确保模型是可靠的,并且需要理解模型背后的原理。
可解释性机器学习在各个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如金融、医疗、安全等。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算法研究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算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59c40e8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f5.png)
未来研究可以针对AdaILSVM-R算法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的计算效率问题进行 优化,例如研究基于样本划分的训练策略,或者采用分布式计算框架来解决计 算瓶颈。此外,进一步拓展AdaILSVM-R算法的应用领域,例如应用于图像处 理、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也是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方向。最后,完善算法的理 论框架,给出更具一般性的分析证明,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然而,实验结果也显示,AdaILSVM-R算法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可能会面临 计算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算法在每次迭代过程中需要对整个数据集 进行扫描和更新。因此,如何提高AdaILSVM-R算法在大规模数据集上的计算 效率,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结论与展望
本次演示介绍了自适应迭代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AdaILSVM-R)算法的 原理、实现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结果表明,AdaILSVM-R算法在处理 回归问题时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对噪声和异常值具有较强的抵抗 能力。然而,该算法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可能会面临计算效率低下的问题。
min ||Sw||^2 / 2 + λ||w||^2 / 2 - λb
其中||Sw||^2表示所有样本点到超平面的距离的平方和,||w||^2表示超平面 的斜率,λ是一个正则化参数。这个二次规划问题的最优解为:
w = Σ λ(i)α(i)x(i) / Σ α(i) + λI / 2b = Σ λ(i)(1 - α(i)) / Σ α(i) - λ/2
四、展望随着最小二乘支持向量 机算法的不断发展,未来可能会 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发展机会
1、算法优化:进一步优化算法的效率和准确性,提高算法的适用范围和性能。
2、多模态数据处理:扩展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在多模态数据处理中的应 用,如文本、图像、音频等多模态数据的融合和分析。
机器学习算法中的支持向量回归原理分析
![机器学习算法中的支持向量回归原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8fe4923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ad.png)
机器学习算法中的支持向量回归原理分析机器学习是数据科学中重要的一部分,数据科学正在成为很多企业的核心部门,因此,机器学习算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机器学习中,支持向量回归算法(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是一种强大的算法,可以用于数据预测和建模。
本文将介绍SVR 算法的原理。
1. 理解SVR算法SVR是一种监督学习算法,用于预测连续型响应变量。
SVR 是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构造的。
SVM是一种用于分类问题的机器学习算法,而SVR是用于回归问题的。
在SVR中,我们假设有一个特征空间(feature space),即一个n维空间,其中每个维度代表一个特征。
我们将数据映射到这个特征空间中,并将特征空间中的数据点分割为两个集合:一个表示正样本(positive samples),一个表示负样本(negative samples)。
SVR模型的目标是找到一个超平面(hyperplane),使得该平面可以将正负样本分开,并且与最近的数据点之间的距离最大。
SVR模型中的超平面通常称为间隔最大化超平面(MaximumMargin Hyperplane,MMH)。
SVR基于最小化模型预测与实际响应之间的误差,这些误差超出了支持向量的间隔。
在实际应用中,SVR算法的性能受到超参数的影响,其中包括惩罚参数(C)和核函数参数。
C值控制超平面的光滑度,而核函数参数控制如何将输入空间映射到特征空间中。
2. SVR的两种类型SVR包括两种类型:线性SVR和非线性SVR。
线性SVR是基于线性核函数(linear kernel function)。
对于线性可分的数据,线性SVR是很好的选择,但对于线性不可分数据,非线性SVR则是最好的选择。
非线性SVR是基于非线性核函数,如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和多项式核函数(polynomial kernel function)。
SVM算法实验实验报告
![SVM算法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ce0867b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f2.png)
SVM算法实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一、引言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简称SVM)是一种基本的监督学习算法,最早由Vapnik等人在1995年提出。
SVM的原理比较复杂,但其具有高效的学习性能和良好的泛化能力,因此在模式识别、图像处理、数据挖掘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理解SVM的原理,并掌握其在分类问题上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1.数据集准备本次实验使用的是经典的Iris(鸢尾花卉)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3种不同类别的鸢尾花卉,每种类别有50个样本。
我们将使用其中两种类别的数据进行二分类实验。
2.实验步骤(1)数据预处理首先,将原始数据集加载进来,并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同时,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将每个特征缩放到0-1范围内。
(2)SVM模型训练使用sklearn库中的SVM模块,选择合适的核函数和惩罚系数,对训练集进行训练,并得到SVM模型。
(3)模型评估使用测试集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评估,计算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等指标,评估模型的分类性能。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经过训练和测试,得到的SVM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分类结果如下表所示:类别,正确分类个数,错误分类个数,准确率----------,--------------,--------------,-----------类别1,25,0,100.00%类别2,0,25,0.00%从上表可以看出,SVM模型在测试集上对类别1的样本进行了100%的正确分类,但对类别2的样本没有正确分类。
这可能是由于数据不平衡导致的,也可能是因为我们选取的怀古核函数和惩罚系数不够合适。
![SVM Decision Boundary](svm_decision_boundary.png)从上图可以看出,SVM将两个类别的样本在特征空间中分隔开来,并确定了一个决策边界。
但由于模型的不足,决策边界没有完全将两个类别分开,导致分类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支持向量机的算法学习姓名:学号:专业:指导教师:、日期:2012年6月20日支持向量机的算法学习1.理论背景基于数据的机器学习是现代智能技术中的重要方面,研究从观测数据(样本)出发寻找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对未来数据或无法观测的数据进行预测。
迄今为止,关于机器学习还没有一种被共同接受的理论框架,关于其实现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经典的(参数)统计估计方法。
包括模式识别、神经网络等在内,现有机器学习方法共同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是统计学。
参数方法正是基于传统统计学的,在这种方法中,参数的相关形式是已知的,训练样本用来估计参数的值。
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它需要已知样本分布形式,这需要花费很大代价,还有,传统统计学研究的是样本数目趋于无穷大时的渐近理论,现有学习方法也多是基于此假设。
但在实际问题中,样本数往往是有限的,因此一些理论上很优秀的学习方法实际中表现却可能不尽人意。
第二种方法是经验非线性方法,如人工神经网络(ANN)。
这种方法利用已知样本建立非线性模型,克服了传统参数估计方法的困难。
但是,这种方法缺乏一种统一的数学理论。
与传统统计学相比,统计学习理论(Statistical Learning Theory或SLT)是一种专门研究小样本情况下机器学习规律的理论。
该理论针对小样本统计问题建立了一套新的理论体系,在这种体系下的统计推理规则不仅考虑了对渐近性能的要求,而且追求在现有有限信息的条件下得到最优结果。
V. Vapnik 等人从六、七十年代开始致力于此方面研究[1],到九十年代中期,随着其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也由于神经网络等学习方法在理论上缺乏实质性进展,统计学习理论开始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统计学习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 VC 维(VC Dimension)概念,它是描述函数集或学习机器的复杂性或者说是学习能力(Capacity of the machine)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此概念基础上发展出了一系列关于统计学习的一致性(Consistency)、收敛速度、推广性能(GeneralizationPerformance)等的重要结论。
支持向量机方法是建立在统计学习理论的 VC 维理论和结构风险最小原理基础上的,根据有限的样本信息在模型的复杂性(即对特定训练样本的学习精度,Accuracy)和学习能力(即无错误地识别任意样本的能力)之间寻求最佳折衷,以期获得最好的推广能力(GeneralizatinAbility)。
支持向量机方法的几个主要优点有:1. 它是专门针对有限样本情况的,其目标是得到现有信息下的最优解而不仅仅是样本数趋于无穷大时的最优值;2. 算法最终将转化成为一个二次型寻优问题,从理论上说,得到的将是全局最优点,解决了在神经网络方法中无法避免的局部极值问题;3. 算法将实际问题通过非线性变换转换到高维的特征空间(Feature Space),在高维空间中构造线性判别函数来实现原空间中的非线性判别函数,特殊性质能保证机器有较好的推广能力,同时它巧妙地解决了维数问题,其算法复杂度与样本维数无关;在 SVM 方法中,只要定义不同的内积函数,就可以实现多项式逼近、贝叶斯分类器、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c Function 或 RBF)方法、多层感知器网络等许多现有学习算法。
2.方法SVM 是从线性可分情况下的最优分类面发展而来的,基本思想可用图 1的两维情况说明。
图中,实心点和空心点代表两类样本,H 为分类线,H1、H2分别为过各类中离分类线最近的样本且平行于分类线的直线,它们之间的距离叫做分类间隔(margin )。
所谓最优分类线就是要求分类线不但能将两类正确分开(训练错误率为 0),而且使分类间隔最大。
分类线方程为0x w b ⋅+= ,我们可以对它进行归一化,使得对线性可分的样本集(,),1,,,{1,1}d i i x y i n x R y =∈∈+- ,满足[()]10,1,,i i y w x b i n ⋅+-≥= (1)此时分类间隔等于 2/w ,使间隔最大等价于使2w 最小。
满足条件(1)且使212w 最小的分类面就叫做最优分类面,H1、H2上的训练样本点就称作支持向量。
利用 Lagrange 优化方法可以把上述最优分类面问题转化为其对偶问题,即:在约束条件10,ni i i y a ==∑ (2a)和 0i a ≥ 1,,i n = (2b) 下对i a 求解下列函数的最大值:,11max ()2nni i j i j i j a i i j a a a y y x x =-⋅∑∑ (3) i a 为原问题中与每个约束条件(1)对应的 Lagrange 乘子。
这是一个不等式约束下二次函数寻优的问题,存在唯一解。
容易证明,解中将只有一部分(通常是少部分)i a 不为零,对应的样本就是支持向量。
解上述问题后得到的最优分类函数是**1()sgn{()}sgn ()n i i i i f x w x b a y x x b =⎧⎫=⋅+=⋅+⎨⎬⎩⎭∑ (4) 式中的求和实际上只对支持向量进行。
*b 是分类阈值,可以用任一个支持向量(满足(1)中的等号)求得,或通过两类中任意一对支持向量取中值求得。
对非线性问题,可以通过非线性变换转化为某个高维空间中的线性问题,在变换空间求最优分类面。
这种变换可能比较复杂,因此这种思路在一般情况下不易实现。
但是注意到,在上面的对偶问题中,不论是寻优目标函数(3)还是分类函数(4)都只涉及训练样本之间的内积运算()i j x x ⋅。
设有非线性映射:d R H φ→ 将输入空间的样本映射到高维(可能是无穷维)的特征空间Η中。
当在特征空间 H 中构造最优超平面时,训练算法仅使用空间中的点积,即()()x x i j Φ⋅Φ,而没有单独的()x i Φ出现。
因此,如果能够找到一个函数 K 使得(x ,x )(x )i j i jK =Φ⋅Φ,这样,在高维空间实际上只需进行内积运算,而这种内积运算是可以用原空间中的函数实现的,我们甚至没有必要知道变换Φ的形式。
根据泛函的有关理论,只要一种核函数(x ,x )i j K 满足 Mercer 条件,它就对应某一变换空间中的内积。
因此,在最优分类面中采用适当的内积函数(x ,x )i j K 就可以实现某一非线性变换后的线性分类,而计算复杂度却没有增加,此时目标函数(3)变为:,11max ()2nni i j i j i j a i i j a a a y y K x x =-⋅∑∑ (5) 而相应的分类函数也变为**1()sgn{()}sgn ()n i i i i f x w x b a y K x x b =⎧⎫=⋅+=⋅+⎨⎬⎩⎭∑ (6) 这就是支持向量机。
这一特点提供了解决算法可能导致的“维数灾难”问题的方法:在构造判别函数时,不是对输入空间的样本作非线性变换,然后在特征空间中求解;而是先在输入空间比较向量(例如求点积或是某种距离),对结果再作非线性变换。
这样,大的工作量将在输入空间而不是在高维特征空间中完成。
SVM 分类函数形式上类似于一个神经网络,输出是 s 中间节点的线性组合,每个中间节点对应一个支持向量,如图 2所示。
函数 K 称为点积的卷积核函数,它可以看作在样本之间定义的一种距离。
显然,上面的方法在保证训练样本全部被正确分类,即经验风险 Remp 为0 的前提下,通过最大化分类间隔来获得最好的推广性能。
如果希望在经验风险和推广性能之间求得某种均衡,可以通过引入正的松弛因子i ξ来允许错分样本的存在。
这时,约束(1)变为[()]10,1,,i i i y w x b i n ξ⋅+-+≥= (7) 而在目标——最小化212w ——中加入惩罚项1n i i C ξ=∑,这样,Wolf 对偶问题可以写成:Maximize: ,11max ()2nni i j i j i j a i i j a a a y y K x x =-⋅∑∑ (8) s.t 0n i i i y a=∑ (9a)0i a C ≤≤ 1,,i n = (9b)这就是 SVM 方法的最一般的表述。
为了方便后面的陈述,这里我们对对偶问题的最优解做一些推导。
定义()()ni i i i w a y a x φ=∑ (10)()()()i i i j j i j i jF w a x y a y K x x y φ=⋅-=⋅-∑ (11)对偶问题的 Lagrange 函数可以写成:1()()()2i i i i i i i i i iL w a w a a a a C a y δμβ=⋅--+--∑∑∑∑ (12) 3.SVM 算法中目前的研究状况由于 SVM 方法较好的理论基础和它在一些领域的应用中表现出来的优秀的推广性能,近年来,许多关于 SVM 方法的研究,包括算法本身的改进和算法的实际应用,都陆续提了出来。
尽管 SVM 算法的性能在许多实际问题的应用中得到了验证,但是该算法在计算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训练算法速度慢、算法复杂而难以实现以及检测阶段运算量大等等。
传统的利用标准二次型优化技术解决对偶问题的方法可能是训练算法慢的主要原因:首先,SVM 方法需要计算和存储核函数矩阵,当样本点数目较大时,需要很大的内存,例如,当样本点数目超过 4000 时,存储核函数矩阵需要多达 128 兆内存;其次,SVM 在二次型寻优过程中要进行大量的矩阵运算,多数情况下,寻优算法是占用算法时间的主要部分。
SVM 方法的训练运算速度是限制它的应用的主要方面,近年来人们针对方法本身的特点提出了许多算法来解决对偶寻优问题。
大多数算法的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循环迭代:将原问题分解成为若干子问题,按照某种迭代策略,通过反复求解子问题,最终使结果收敛到原问题的最优解。
根据子问题的划分和迭代策略的不同,又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所谓的“块算法”(chunking algorithm )。
“块算法”基于的是这样一个事实,即去掉 Lagrange 乘子等于零的训练样本不会影响原问题的解。
对于给定的训练样本集,如果其中的支持向量是已知的,寻优算法就可以排除非支持向量,只需对支持向量计算权值(即Lagrange 乘子)即可。
实际上支持向量是未知的,因此“块算法”的目标就是通过某种迭代方式逐步排除非支持向量。
具体的作法是,选择一部分样本构成工作样本集进行训练,剔除其中的非支持向量,并用训练结果对剩余样本进行检验,将不符合训练结果(一般是指违反KKT 条件)的样本(或其中的一部分)与本次结果的支持向量合并成为一个新的工作样本集,然后重新训练。
如此重复下去直到获得最优结果。
当支持向量的数目远远小于训练样本数目时,“块算法”显然能够大大提高运算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