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7.1燃烧与灭火教案(第二课时)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7.1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章第一节“燃烧和灭火”的第二课时,主要讲解燃烧的条件及其应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燃烧的概念和条件,本课时将进一步深入探讨燃烧的实质、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在制定教学案例时,我以“生活情境+实验探究+知识拓展”为主线,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首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让学生感知燃烧的普遍性,引出燃烧的条件;其次,设计一系列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燃烧现象,总结燃烧的实质和条件;最后,结合灭火方法,让学生了解燃烧控制的意义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燃烧与灭火的实质讲解: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深入讲解了燃烧的实质是化学反应,以及燃烧过程中能量的释放。这有助于学生建立燃烧的科学观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灭火方法的案例分析: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燃烧控制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火灾现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燃烧的危险性,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兴趣。
2.创设生活情境,如厨房烹饪、野炊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燃烧的现象和条件。
3.设计实验情境,如烧杯燃烧实验、灭火实验等,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二)问题导向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需要这些条件。
2.引导学生探究燃烧的实质是什么,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3.讨论灭火的方法和原理,让学生思考如何有效地控制燃烧。
(三)小组合作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⑴能在教师指导下依据实验要求进行科学的实验探究;(2)通过实验并分析现象,探究物质发生爆炸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⑴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⑵通过活动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到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对生活的一些现象能进行正确的客观的分析⑵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⑶认识到知识从生活中来,却又服务我们的生活[学习重点]:发生爆炸的原因,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学习难点]:实验探究爆炸的原理[知识回顾]1、燃烧的条件: 、 、三者缺一不可。
2、灭火的原理:、 、 。
[预习讨论]阅读课本128-129讨论:1、能够引起爆炸的物质有哪些?它具备哪些性质?2、爆炸是如何发生的,什么情况下易引起爆炸?3、爆炸和燃烧有什么关系?[新课导学][新课引入][问题讨论]你曾见过哪些爆炸现象?它们的原理相同?变化的爆炸,例如气球爆炸、车胎爆炸等。
一、爆炸可分为变化的爆炸,例如煤气爆炸、火药爆炸等属于。
二、化学爆炸的原因: 物在 空间内急剧地 ,(2)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 ,燃烧就越剧烈。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注意事项)[比一比]:认真认读课本P 129下列图标表示的意义:(1) (2)(4) (5) (6) (7)[课堂小结]:学完本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设计]: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的分类: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2、爆炸的原因: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 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第一课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
捂住口湿鼻毛,巾蹲下
或沿墙壁 靠近地面 等。
跑离着火区域
第十页,共27页。
火灾自救
第十一页,共27页。
自学指导2:1分钟
1 内容:P132-133 2 方法:结合思考题看课本 3 要求:回答相关思考题
第十二页,共27页。
三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可燃物在
急剧地
,就会在短时间
火是一把双刃剑
第二页,共27页。
学习目标:1分钟
1.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 用方法。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第三页,共27页。
自学指导1:1分钟
1 内容:P127表7-2 2 方法:结合思考题看课本 3 要求:回答相关思考题
第四页,共27页。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1:
1.干粉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CO2吹出
煤的着火点较高,用扇子扇煤炉火,不能使温度降到 着火点以下,反而鼓入更多的空气,故越扇越旺;用 扇子扇蜡烛,容易使温度降到其着火点以下,所以一
扇就灭。
3.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
答:因为纸和木柴的着火点比煤低,易被点 燃,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煤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而燃烧起来
4.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 ,为什么?
B、(2)(3)
D、(1)(3)
第二十四页,共27页。
7.火灾会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如果 我们的住房着火,是否要打开所有的门窗?为 什么?从火灾中逃生时,常用温毛巾捂住鼻子 和嘴,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不需要.因为打开所有门窗,会使室内空气流通
更快,为燃烧提供了更多的氧气,燃烧就会更旺(或
容易造成火势蔓延). 防止燃烧产生的烟尘吸入体内.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设计理念】1.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2.将日常生活所见所闻结合已有的化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
换位思考,“我如何提醒别人危险的易燃易爆物?”、“假如我是消防员”等活动理解消防安全知识。
形成关心生活、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材分析】从灭火的原理引到灭火器的分类、使用和注意事项。
然后又指出如果火势不大的情况可以选择恰当的办法灭火,如果火势较大,先要自救再报警。
教会学生能正确的面对火灾并能选择正确的处理办法。
通过概念、实例介绍了爆炸。
“爆炸极限”对之前学过的点燃不纯的可燃性气体会发生爆炸做出解释,然后拓宽认识,可燃的粉尘也能发生爆炸。
从常见标语认识易燃物和易爆物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注意事项。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燃烧和灭火有一定的了解,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标识标语有些关注。
本节的重点是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和火场应对知识,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可分析讨论总结得出。
【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分析认识爆炸发生的条件、防范爆炸的措施。
2.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总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增强安全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易燃易爆物安全知识,火灾应对方案难点:火灾应对方案【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采用教师主导,学生换位思考,谈论展示的教学方法。
【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视频:过年燃放鞭炮。
鞭炮爆炸属于化学变化。
你知道哪些爆炸?气球、轮胎爆炸——物理性爆炸氢气爆炸——化学性爆炸(设计意图:从已有知识入手,化学的视角认识爆炸)(二)面粉爆炸回顾气体爆炸,解释爆炸极限,重申验纯的重要性。
提出疑问,固体燃烧能否发生爆炸?面粉爆炸的新闻和实验视频。
追问:面粉能发生爆炸给我们哪些启示?易燃易爆物的标识可以提醒人们注意,你在哪里见过这些标识?他们应该张贴在哪些地方?(设计意图:用归纳分类的方法认识爆炸,并警醒生活中常犯的错误,关注生活中的易燃易爆物图标)(三)应对火灾——灭火视频:火灾事故如果控制不好火和爆炸,就会引起火灾,造成人身和财产的损失。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教案(人教版)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教案(人教版)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参考课时:2课时)1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
②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1.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2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教学重点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2.2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3专家建议4教学方法探究式5教学用具1、媒体资源:自制课件2、实验准备:①把玻璃棒和小木条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
②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
③把一沾水的棉花和干燥的棉花分别点燃。
④熄灭蜡烛的方法:沙土、剪刀、烧杯、湿布、水、胶头滴管、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等。
6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录像]播放有关燃烧的镜头引入]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观看录象倾听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大气中也含有氧气,可不见得到处在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唯一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到燃烧需要氧气由实际到理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一、认识燃烧的条件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思考回答: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问]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讲解]我们把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优质课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列举出生活中的三种燃烧现象,并分析它们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
要求:描述清晰,分析合理,体现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2.设计一个家庭火灾预防方案,包括火灾报警、灭火器材选择与使用、逃生路线规划等。
要求:方案具体、可行,结合实际情况,突出安全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正确灭火?请举例说明。”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灭火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4.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灭火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燃烧和灭火的知识点。
3.请同学们计算以下燃烧反应的热量变化,并解释其意义。
反应1:C2H5OH + 3O2 → 2CO2 + 3H2O
反应2:CH4 + 2O2 → CO2 + 2H2O
要求:列出计算过程,解释热值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4.分析以下案例,说明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节能减排措施。
案例一:火力发电厂的煤炭燃烧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实验操作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单元测试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对具体,体现绿色化学观念。
5.请同学们针对以下情景,讨论并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情景一:厨房炒菜时油锅着火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两课时)第二课时[以“趣味实验”为例,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创设情境][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大家注意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一个魔术��烧不坏的手帕。
[演示实验]实验用品:酒精灯、镊子、大烧杯、火柴、棉手帕、酒精(体积分数为70%) 实验步骤:用一块棉手帕(不要用合成纤维的),在盛有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
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观察现象。
[设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回答]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追问]那么,大家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回答]因为手帕上沾有酒精,我们所看到的是酒精的燃烧。
在整个燃烧的过程中,对于手帕来说,并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手帕并没有燃烧。
[教师补充]非常好,酒精在燃烧时有一种生成物��水,水降低了温度,达不到手帕的着火点,所以手帕还是完好无损。
[引入新课]燃烧的条件有三个,分别是……(学生接着叙述)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着火点。
那么同学们设想一下,这三个条件中如果去掉任何一个条件,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呢?同学们面前都有已经准备好的蜡烛和烧杯等一些用品,请你们用蜡烛和烧杯自己设汁一个实验方案,来探讨一下“灭火的原理”。
[板书]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学生活动,老师巡视][汇报交流]第一小组,我们组只用了蜡烛进行实验。
我们点燃了两只蜡烛,然后用嘴对着其中一只蜡烛用力吹气,结果这只蜡烛熄灭了。
[老师追问]你们选用了哪种方法“灭火”呢?第一小组:降低温度。
第三小组:我们组利用的是隔绝空气的方法。
我们在点燃的蜡烛上扣了一个烧杯,由于蜡烛燃烧不断地消耗氧气,使有限的空间内充满了CO2气体,最终蜡烛由于不能及时得到氧而熄灭。
第四小组:我们和第三小组的原理相似,但我们选用的是碳酸钠和盐酸,由于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能产生CO2,所以蜡烛也熄灭了。
初中化学_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一、目标解读1、知道引起爆炸的原因,防范爆炸的方法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识记与燃烧、爆炸的图标学习重点:知道引起爆炸的原因,防范爆炸的方法学习难点:知道引起爆炸的原因,防范爆炸的方法二、夯实基础【温故知新】燃烧的条件分别是:1. 2. 3.下列灭火的措施,分别运用了哪些灭火的原理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木材或纸箱起火时,用水浇灭釜底抽薪【知识点】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探究:爆炸的条件1、实验一:火药的爆炸和燃烧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氢气的燃烧和爆炸用排水法收集一塑料瓶的氢气,点燃,观察现象。
用火柴点燃后开始看到,之后看到讨论:为什么刚开始时氢气在小孔处能够安静的燃烧,而片刻后瓶内的氢气就会发生爆炸呢?3、分析现象:氢气从小孔处跑出,点燃后能燃烧是因为氢气具有性,且。
这时瓶内的氢气(燃烧或不燃烧)。
随着氢气的燃烧,瓶内氢气减少而进入,这时瓶内的氢气_________________(燃烧或不燃烧)。
这时我们看到的现象是爆炸。
总结:爆炸的原因:可燃物在内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而引起爆炸。
如:鞭炮燃放、煤气爆炸等。
可燃物既可以是可燃性的,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也可以是可燃的,如面粉、煤粉。
【拓展】1、从实验我们可以看出点燃纯净的氢气能在空气中,若点燃混有空气或氧气的氢气可能引起,或爆鸣。
因此使用氢气前必须验纯。
其他可燃性的气体也一样使用前要。
2、爆炸有两种:_____爆炸、_____爆炸,如汽车爆胎属于_____变化。
分析粉尘爆炸试验装置,为什么要用塑料盖盖住罐?鼓入空气的目的是什么?点燃的蜡烛起什么作用?3、阅读“多识一点”了解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
4、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记住一些燃烧与爆炸有关的图标。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五篇材料]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五篇材料]第一篇: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人教版九上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材于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
在第一课时中已经介绍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常用灭火方法、灭火器的使用等内容,第二课时围绕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和爆炸发生的原因,展开关于燃烧的继续学习。
教材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讲述了爆炸的原因,以燃放鞭炮为例说明,并通过家用燃气爆炸引出爆炸极限的概念。
教材选取面粉爆炸的有趣实验来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进而引出充分燃烧的条件之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的关系,并对学生进行易燃易爆物的安全教育,普及安全标志和安全措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氧气的性质,知道了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通过第一课时,也了解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和灭火的基本原理,具备了基本的安全消防常识。
学生对燃烧和爆炸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热衷于看到实验现象,且有主动探究,善于思考的意识,但对现象发生的原因和现象为何不同分析能力还比较欠缺。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
2、知道可燃性气体有爆炸极限。
3、了解爆炸形成的条件。
4、认识安全图标,初步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学会对比和分析。
2、通过探究实验,体会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面粉燃烧和爆炸的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了解充分燃烧和爆炸,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充分燃烧条件,爆炸产生的原因教学难点:爆炸产生的原因,安全意识的建立。
四、教学过程【复习回顾】1、2通过提问回顾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3、实验展示,通过面粉燃烧系列实验,引导学生深入运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并自然过渡到充分燃烧条件的发现和得出。
【实验探究】通过问题引入:如何让面粉与空气充分接触?1、面粉燃烧实验通过改变面粉状态,呈粉尘状时可被点燃,验证面粉是可燃物,进一步体会接触面积对燃烧的影响。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燃烧与灭火(第2课时)教案
7.1燃烧与灭火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灭火的原理.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2.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增强日常生活中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重点】1.灭火的原理.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难点】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教师准备】碳酸钠(固体、浓溶液)、盐酸(1∶4、浓)、导管、烧杯(500 mL 1只、1000 mL 3只)、面粉、灭火器道具、金属罐、塑料盖.【学生准备】小蜡烛(2支)、水、镊子、烧杯、棉花、小石子、小木条、抽滤瓶、试管、灭火器. 【新课导入】导入一:趣味实验: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实验用品】酒精灯、镊子、大烧杯、火柴、棉手帕、酒精(体积分数为70%).【实验步骤】用一块棉手帕(不要用合成纤维的),在盛有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观察现象.【提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回答】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追问】那么,大家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回答】因为手帕上沾有酒精,我们所看到的是酒精的燃烧.在整个燃烧的过程中,对于手帕来说,并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手帕并没有燃烧.【教师补充】非常好,酒精在燃烧时有一种生成物——水,水降低了温度,达不到手帕的着火点,所以手帕还是完好无损.导入二:【教师】燃烧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燃烧,它开启了人类的智慧和文明.燃烧,它点燃了现代社会的进步和辉煌.可以说燃烧带给人类很多的幸福.【投影图片】展示火灾图片.【学生】观察画面,思考火对人类不利的一面.【教师】火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为了更好地利用燃烧,防止火灾,我们需要了解燃烧和控制燃烧.[过渡语] 燃烧的条件有三个,分别是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着火点.那么同学们设想一下,这三个条件中如果去掉其中一个条件,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呢?同学们面前都有已经准备好的蜡烛和烧杯等一些用品,请你们用蜡烛和烧杯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探究“灭火的原理”.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思路一【实验探究】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汇报交流】第一小组,只用了蜡烛进行实验.点燃了两支蜡烛,然后用嘴对着其中一支蜡烛用力吹气,结果这支蜡烛熄灭了.【老师追问】你们都选用了哪种方法“灭火”呢?【学生】第一小组:降低温度.第二小组:我们组利用的是隔绝空气的方法.我们在点燃的蜡烛上扣了一个烧杯,由于蜡烛燃烧不断地消耗氧气,使有限的空间内充满了CO2气体,最终蜡烛由于不能及时得到氧气而熄灭.第三小组:我们和第二小组的原理相似,但我们选用的是碳酸钠和盐酸,由于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能产生CO2,所以蜡烛也熄灭了.第四小组:我们组选取了两支等长的蜡烛点燃,然后慢慢地在其中一支蜡烛的下面截取了一大段,结果被截取的这支蜡烛首先熄灭了.【教师追问】那你们组“灭火”的原理是什么呢?【学生】第四小组:我们主要是从可燃物的角度来考虑的.【评价】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大家的一个优点,希望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继续保持.【讲解】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如果破坏了某一个条件,都可以使燃烧反应停止,也就是说都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说灭火的原理都是从燃烧的条件出发的.【板书】原理【设问】在生活实际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灭火的实例,它们灭火的原理是什么呢?【投影】下面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答案】(1)隔绝空气.(2)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3)清除可燃物.思路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讨论与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过灭火的经验吗?谈谈你在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 【交流】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讨论灭火的方法.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入手,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再通过一组简单的实验,进一步分析得出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从而得出灭火的原理或方法. 【实验】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并对每个问题进行小结: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3)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4)如何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两个成语?【交流】(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清除可燃物.(4)清除可燃物;水太少,不能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通过讨论并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措施,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突破难点.【展示】幻灯片播放让“家庭远离火灾”(科普资料)及Flash演示“火场逃生方法”. 观看幻灯片及Flash动画资料并思考面对火灾时如何进行灭火或逃生.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的一般方法.三、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过渡语]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灭火器”是比较常见的灭火器具.那么灭火器如何使用呢?它们的灭火原理是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灭火器.【阅读】教材130~131页内容并交流几种常见灭火器的原理和使用范围.【展示】几种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灭火器灭火原理适用范围泡沫灭火器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它们能黏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干粉灭火器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氢钠或磷酸铵盐)来灭火.具有流动性好、喷射率高、不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良性能,除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二氧化碳灭火器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因此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品的失火,使用时,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否则,会把手冻伤.【比一比,赛一赛】你能很快记住它们吗?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三分钟时间,我们通过游戏来选出冠军得主.【游戏】教师选出六名同学分别拿着不同类型的灭火器的道具,然后给他们列出几种物质燃烧,要求他们用适当的灭火器灭火,看最后谁的正确率高,谁得冠军.(形式不限)【小结】不同的物质燃烧需要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灭火.四、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过渡语] 可燃物在具备了燃烧的条件后,就能燃烧,如果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就会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害,为了使警钟长鸣,所以,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会经常看到下面的一些图标,同学们讨论讨论,这些图标向人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教师】这些图片代表什么意思?【答案】(1)当心火灾——易燃物质;(2)禁止放易燃物;(3)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4)当心火灾——氧化物;(5)禁止烟火;(6)禁止带火种;(7)禁止燃放鞭炮;(8)禁止吸烟.【设问】同学们想想,这些图标在哪些场合最容易出现呢?【回答】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等场合.【设问】为什么在这些场合容易出现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演示实验,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其原因.【演示实验】教师按照教材132页实验7 - 2做实验,用投影方式展示实验装置.【投影】【实验现象】发生了爆炸.【实验分析】金属罐和塑料盖构成了一个有限空间,向装置中鼓气后,面粉充满了金属罐,加大了它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罐内的温度达到了面粉的着火点,使它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延伸】通过这个小实验,哪位同学给大家总结一下,为什么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等场所会出现一些禁止烟火等图标.【回答】因为油库、面粉加工厂等地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小结】所以,同学们对一些易燃物和一些易爆物的安全问题要时刻提高警觉性.思路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演示】教材132页实验7 - 2:面粉爆炸实验.【小结】爆炸的条件:有限空间、急速燃烧、积聚大量的热量.【指导阅读】教材132页的内容.【小结】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的矿井等地方要标有严禁烟火的警告. 【讲解】可燃物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有可能发生爆炸,为了预防危险的发生,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安全常识.【指导阅读】教材内容.【投影】展示图标.【提问】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交流】观察实验现象.【交流】分析讨论.【归纳】爆炸的条件.【讨论与交流】了解生活中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回答】不一定.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爆炸危害的认识,进一步证明爆炸所需的条件.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思路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演示】教材实验7 - 2:面粉爆炸实验. 【讲解】将塑料瓶中间(上端留约1000 mL)处绕一宽0.5 cm的布条,不打节.布条上滴匀酒精后点燃,转动塑料瓶,均匀烧热后将瓶底插入水中,水面到布条处,瓶会整齐断开.用半个塑料瓶组装“面粉爆炸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要点】(1)将此实验装置中的玻璃管与橡胶管连接,用嘴吹气,方便、火焰效果好.(2)纸板盖盖上即可,不能封死,保证安全.让学生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活动】课后拓展与实践. 【交流】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或自救措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火灾的安全防范意识.[知识拓展]水总能灭火么?有个成语叫“水火不容”,发生火灾时用水浇灭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水能灭火,是因水具有以下几种特性:(1)冷却作用.水遇到燃烧物质温度升高,转化为水蒸气.每1千克水全部汽化成水蒸气,需要吸收539 千卡的热量.因为水汽化时能吸收这样大的热量,所以水喷射到燃烧物质的表面,就能使燃烧物质表面的温度迅速下降,起到冷却降温的作用,有利于灭火.(2)窒息作用.水与火焰接触后,水滴转化为水蒸气,体积急剧增大(1 升水可变成 1700 升水蒸气),而水蒸气能稀释可燃气体和助燃的氧气在燃烧区内的浓度.在一般情况下,空气中含有30%(体积)以上的水蒸气,燃烧就会停止.(3)乳化作用.水滴与重质油品(如重油等)相遇,在油的表面形成一层乳化层,可降低油气蒸发速度,促使燃烧停止.水能灭火,但也不是万能的.用水灭火也有一定的范围,以下几种物质的火灾不能用水扑救:(1)比水轻的易燃液体火灾,如汽油、煤油等的火灾,不能用水扑灭.因为水比油的比重大,油浮于水面仍能继续燃烧.(2)容易被破坏的物质,如图书、档案和精密仪器等失火不能用水扑救.(3)对于高压电器火灾是不能用直流水扑救的,因为水具有一定的导电性.(4)与水起化学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和产生大量热能的物质,如钾、钠、钙、镁等轻金属和电石(一种化学物质,遇水会生成可燃性的乙炔气体)等物质引起的火灾,禁止使用水扑救.钾、钠等金属遇水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2K+2H2O2KOH+H2↑,该反应在生成易燃的氢气的同时,还放出大量的热. 所以,水能灭火,但是有时候,有些火灾的发生却不能用水去灭.【课堂小结】1.灭火的方法和原理:破坏其一,燃烧即熄灭.2.几种氧化反应的比较: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区别反应条件跟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在有限的空间里,急速燃烧,热量来不及散失跟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跟氧气接触,热量不散失,温度逐渐达到着火点反应程度剧烈异常剧烈缓慢由缓慢到剧烈反应现象放热、发光爆炸不太明显由不明显到放热、发光联系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本质都是氧化反应,都会放出热量【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原理2.方法三、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四、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创设情境”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安全常识,并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足之处:课堂上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不足,缺少学生的创新设计,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建议:(1)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究的空间,多给学生设计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面粉爆炸的演示实验不易成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面粉太潮湿;②里面的蜡烛易熄灭;③随着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里面的氧气不足以使面粉爆炸.。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7.1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2.使用多媒体和动画演示,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燃烧和灭火的过程。
3.设计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燃烧和灭火的实验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证意识。
(二)问题导向
1.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燃烧和灭火的相关问题。
2.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理解和认识。
3.通过互动问答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通过实验操作和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燃烧和灭火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火灾风险。
3.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
2.通过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建立燃烧和灭火的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强调燃烧和灭火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避免火灾的发生。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贴近实际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现象,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
2.实验演示与小组讨论: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燃烧和灭火的实验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证意识。同时,小组讨论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化学人教版(2024版)九年级上册7.1 燃料的燃烧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02
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课题1燃料的燃烧第2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核心素养(1)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2)通过火灾爆炸事故,培养学生分析和研究信息的能力。
2.教学重点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教学难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4.教学建议【建议】有关易燃物、易爆物知识处理的方式: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氢气燃烧爆炸的过程。
问题:(1)B中氢气燃烧会产生哪些现象?(学生联想以前所学知识思考)(2)C中的纸杯为什么被高高掀起?(提示学生结合物理压强知识解答)(3)你对爆炸有哪些认识?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吗?5.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背默手册。
(赠送)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燃烧的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同时也了解了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光火灾,还有各种各样的危险事故。
【投影】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爆炸事故的图片。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①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过渡】可燃物具备了燃烧的条件后,能急剧地燃烧,在空间有限时就可能会发生爆炸,给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的威胁。
【投影展示】【归纳总结】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
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介绍几种常见气体的爆炸范围)【提出问题】可燃性气体可能发生爆炸,面粉、煤粉等粉尘会发生爆炸吗?【投影展示】【实验现象】当面粉比较均匀地弥散于金属罐中时,就会发生爆炸,将塑料盖掀起。
【归纳总结】粉尘爆炸的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特别提醒】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有些爆炸如汽车轮胎爆炸、暖水瓶爆炸等是物理变化。
【归纳总结】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急速燃烧,短时内产生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现象。
2.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1)对厂房和仓库的要求:与周围建筑物间有足够的防火距离,车间、仓库要有防火、防爆、通风、静电除尘、消防等器材设备,严禁烟火。
九年级化学上册 7.1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新疆沙雅县九年级化学上册7.1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疆沙雅县九年级化学上册7.1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疆沙雅县九年级化学上册7.1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教学活动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置情境复习知识【播放】一段火灾与灭火的录像。
请同学们用心观察火灾现场使用了那些灭火方法?〔录像〕克拉玛依火灾与灭火事件现场等【提问】请同学谈一谈上述录像中火灾现场使用了那些灭火方法?【追问】结合所学知识及生活经验你能谈谈对燃烧的认识吗?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图片:利用燃烧的图片燃烧引起爆炸的图片【追问】为什么有些燃烧不会爆炸,有些燃烧却会爆炸呢?由此可见爆炸需要一定的条件。
实验探究一、爆炸条件观看录像并思考问题交流发言分析讨论猜想爆炸的条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归纳爆炸的条件【演示】教材P128实验7—2:面粉爆炸实验【提问】1.单独一支蜡烛在罐外燃烧会不会爆炸?2。
单独一支蜡烛在罐内燃烧会不会爆炸?3.点燃一支蜡烛在罐内,鼓入大量空气,但不加盖会不会爆炸?【小结】爆炸的条件:有限空间急速燃烧积聚大量的热量指导阅读教材P128的内容【追问】1.有这个实验还说明了什么?【小结】1.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的矿井等地方要标有严禁烟火的警告.2。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
讨论交流阅读P128内容并思考问题讨论进行猜想与假设二、影响燃烧程度的因素【提问】燃烧的剧烈程度跟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自学归纳【引言】可燃物的在一定空间的急剧燃烧有可能发生爆炸,为了预防危险的发生,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安全常识【指导阅读】P129资料【投影】展示图标总结提高【提问】1。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教案-精选教育文档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过程方法:通过面粉爆炸实验及对此实验成败原因的讨论交流了解爆炸的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讨论交流防范火灾与爆炸的措施,形成“防火防爆、人人有责”的意识教学重点: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学难点:爆炸条件的理解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演绎推理所用器材:金属易拉罐、小塑料瓶、面粉、橡皮管、漏斗、剪刀、蜡烛、火柴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播放】一段火灾与灭火的视频。
请同学们用心观察火灾现场使用了那些灭火方法?〔视频〕克拉玛依火灾与灭火事件现场等【提问】请同学谈一谈上述录像中火灾现场使用了那些灭火方法?【学生】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回答问题【追问】结合所学知识及生活经验你能谈谈对燃烧的认识吗?引入新课【播放】视频:利用燃烧的视频燃烧引起爆炸的视频【追问】为什么有些燃烧不会爆炸,有些燃烧却会爆炸呢?【学生】交流发言由此可见爆炸需要一定的条件。
实验探究一、爆炸条件【演示】教材P128实验7-2:面粉爆炸实验【提问】1.单独一支蜡烛在罐外燃烧会不会爆炸?2.单独一支蜡烛在罐内燃烧会不会爆炸?3.点燃一支蜡烛在罐内,鼓入大量空气,但不加盖会不会爆炸?【学生】分析讨论猜想爆炸的条件【小结】爆炸的条件:有限空间急速燃烧积聚大量的热量指导阅读教材P128的内容【学生】阅读P128内容并思考问题【追问】1.有这个实验还说明了什么?【学生】可燃性粉尘也会爆炸【小结】1.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的矿井等地方要标有严禁烟火的警告。
2.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
二、影响燃烧程度的因素【提问】燃烧的剧烈程度跟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讨论进行猜想与假设1.与氧气的浓度有关2.与物质的接触面积有关3.与可燃物的性质【设计方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实验对照燃烧条件设计对比实验验证猜想自学归纳【引言】可燃物的在一定空间的急剧燃烧有可能发生爆炸,为了预防危险的发生,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安全常识【指导阅读】P129资料讨论与交流:了解生活中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投影】展示图标总结提高【提问】1.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2.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之间有何关系【巩固练习】1.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管理要求的是(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B.为了节约运费,把乙醇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货车上运送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里吸烟D.生产乙醇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2.下列①一④的变化中,属于燃烧的是①;属于爆炸的是④;属于缓慢氧化的是②;属于因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然的是③。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
(3)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设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回答]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追问]那么,大家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回答]因为手帕上沾有酒精,我们所看到的是酒精的燃烧。
在整个燃烧的过程中,对于手帕来说,并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手帕并没有燃烧。
[教师补充]非常好,酒精在燃烧时有一种生成物:水,水降低了温度,达不到手帕的着火点,所以手帕还是完好无损。
[引入新课]燃烧的条件有三个,分别是(学生接着叙述)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着火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 教案设计
准备
PPT、实验器材
教
学
过
程
1、教师复习回顾:
过渡:大家表现的非常好,我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燃烧的定义,燃烧的三个条件以及灭火的三个原理,那么大家对灭火器的知识又了解多少呢,对易燃物和易爆物知识又了解多少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板书:7-1-2灭火器和爆炸
二、灭火器
1、上下摇动几次;2、距火3m处,对准火焰根部;3、压下把手,扫射
二氧化碳灭火器
1、拉出保险销;2、按下压把。3手要先握住木柄,防止冻伤。
水基型灭火器
1、取下喷射软管,拔掉保险销2、压下把手,对准火焰根部喷射
三、火灾的处理方法
教师:引导孩子讨论处理火灾的方法以及应对措施
学生:相互交流、互相讨论得出处理火灾的方法。
灭火器
方法
干粉灭火器
1、上下摇动几次;2、距火3m处,对准火焰根部;3、压下把手,扫射
二氧化碳灭火器
1、拉出保险销;2、按下压把。3手要先握住木柄,防止冻伤。
水基型灭火器
1、取下喷射软管,拔掉保险销2、压下把手,对准火焰根部喷射
三、火灾的处理方法
1、火式不大时候
(1)电源引起的火灾,先切断电源,在用灭火器或者水灭火。
六、作业布置
教学
反思
教师:归纳、补充学生回答的问题并板书
1、火式不大时候
(1)电源引起的火灾,先切断电源,在用灭火器或者水灭火。
(2)其他火灾,用灭火器或者水灭火。
2、火灾较大时:拨打119火警电话,告诉自己的位置以及出户的方位,并用湿抹布捂住口鼻,蹲下逃生。
3、自己身上着火时,在地上打滚。
4、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7.1燃烧与灭火教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7.1燃烧和灭火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2)培养学生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了解安全自救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培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三、教学难点:如何防火、防爆。
四、教学方法:自学与探究相结合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燃烧的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同时也了解了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光火灾,还有各种各样的危害事故。
氢气在点燃前要验纯,是因为不纯的氢气燃烧容易爆炸,有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害。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爆炸方面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爆炸【教师】: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什么有关?【实验探究】:粉尘爆炸。
(实验7-2)【实验步骤】: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
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口(如图7-11)。
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
【现象】:发生了爆炸。
【教师】:金属罐和塑料盖构成了一个有限空间,向装置中鼓气后,面粉充满了金属罐,加大了它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罐内的温度达到了面粉的着火点,使它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并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教师】: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可能发生爆炸的物质:可燃性气体、粉尘等。
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
7.1燃烧和灭火教案(第二课时)
一、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2)培养学生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了解安全自救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培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三、教学难点:
如何防火、防爆。
四、教学方法:
自学与探究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燃烧的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同时也了解了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在我们
日常生活中,不光火灾,还有各种各样的危害事故。
氢气在点燃前要验纯,是因为不纯的氢气燃烧容易爆炸,有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害。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爆炸方面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
爆炸
【教师】: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什么有关?
【实验探究】:粉尘爆炸。
(实验7-2)
【实验步骤】: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
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口(如图7-11)。
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
【现象】:发生了爆炸。
【教师】:金属罐和塑料盖构成了一个有限空间,向装置中鼓气后,面粉充满了金属罐,加大了它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罐内的温度达到了面粉的着火点,使它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并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教师】: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可能发生爆炸的物质:可燃性气体、粉尘等。
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
易爆物:指的是那些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如硝酸钾、鞭炮等。
【思考】由上可知,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和什么有关?
【回答】氧气的浓度和接触面积。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
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教师】:由上可知,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和什么有关?
【学生】:氧气的浓度和接触面积。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
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教师】: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在面粉厂附近是要严禁烟火的。
为了使警钟长鸣,同学们对一些易燃物和一些易爆物的安全问题要时刻提高警觉性。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师】:为了防止火灾以及爆炸事故发生,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会经常看到以下图标。
【教师】:投影展示:
【教师】:这些图标向人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
【学生】:(1)当心火灾——易燃物质;(2)禁止放易燃物;(3)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4)当心火灾——氧化物;(5)禁止烟火;(6)禁止带火种;(7)禁止燃放鞭炮;(8)禁止吸烟。
【教师】:根据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同学们认为在哪些地方应该贴“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学生】:油库、加油站、纺织厂、煤矿矿井等。
因为油库、面粉加工厂等地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教师】:请阅读“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
(课本第134页“资料卡片”)
【教师】:易燃物和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
因此,为了生命、财产的安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六、板书设计:
第2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一、爆炸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
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七、作业:
当堂训练
八、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