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题西林壁》课件(完美版)
《题西林壁》ppt课件
《题 西 林 壁》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
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 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主 要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 猎》《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归纳总结
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 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多个角度, 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这也就是俗语说 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板书设计
横看——成岭
题 写景 侧看——成峰
变幻 莫测
西
远近高低——不同
林
壁 明理 不识——真面目 寄意深远
只缘——此山中
蕴赞 藏美 深庐 刻山 哲奇 理景
主旨概括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诗意: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 岭,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 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出 各种不同的面貌。
这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写了什么内容?
实写,移步换景。 写游山所见,从不同角度看庐山会呈现不 同的景象。
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从不同角度看 庐山会呈现不同的景象呢?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游览庐山时的所见、所 想,全诗描绘了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 象,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要想真正了解事 物,就要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
随堂练
填空
题西林壁 横看( 成岭 )侧( 成峰 ), ( 远近高低 )各不同。 不识( 庐山 )真面目, 只缘( 身在此山 )中。
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 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 相同。
古诗《题西林壁》课件(完美版)
Hale Waihona Puke 题西林壁解诗意【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意思是: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意思是:
精品
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一首古诗往往就是一幅古朴典雅的画卷,只 要你用心的去读,去感受,你就能看到这幅画。下 面就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反复读古诗,看谁能把它读 成一幅画。
注释:
不识:看不清
只缘:只是因为
被称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
精品
明背景 作品写作背景
《题西林壁》为苏轼47岁时 所作。元丰七年(1084)四月, 苏轼离任黄州、就职汝州时,途 次江西游庐山,写下此诗。这首 诗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
精品
题西林壁
读诗句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有节奏 远近高低各不同。 有重音
有感情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精品
面目:面貌 ,这里指庐山的风景。 身:自己
此山:指庐山
精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精品
横看 连绵起伏的山岭
精品
侧看 高耸入云的山峰
精品
山 岭
精品
山 峰
精品
山岭:连绵起伏
山峰:高耸入云
精品
横看庐山成了连 绵起伏的山岭, 侧看庐山成了高 耸精入品 云的山峰。
远 同各 近 不
高
低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 庐山,庐山的样精品子都不同。
放飞想象:
横着看,庐山 侧着看,庐山 从远处望,庐山 从近处看,庐山 从高处俯视,庐山 从低处仰望,庐山
千姿百态 变化万千
; ; ; ; ; ……
精品
不识庐山真面目, 因为
《题西林壁》免费ppt
《题西林壁》免费ppt《题西林壁》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整理了《题西林壁》ppt,一起来看看吧!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注释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西林寺在庐山西麓。
题:书写,题写。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
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侧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
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题西林壁》鉴赏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
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
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
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
古诗题西林壁PPT课件
17
题:书、写 不识:看不清、认不清 只缘:只因为 身:自己 此: 这
2021/3/7
CHENLI
18
不识庐山真面目,
看不清楚庐山的本来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只因为自己就身在庐山中。
2021/3/7
CHENLI
19
问题探讨
1、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 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2、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 面目?
壁缘
2021/3/7
CHENLI
25
背诗比赛
加油 !
2021/3/7
CHENLI
26
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远处、近处、高处
CHENLI
8
横 看
山峦起伏,连绵不断
2021/3/7
CHENLI
9
侧看
奇峰陡峭
2021/3/7
CHENLI
10
远看 隐天蔽日
2021/3/7
CHENLI
11
近看 危崖险岩
2021/3/7
CHENLI
12
从高处看 深沟幽壑
2021/3/7
CHENLI
20
小结:
❖ 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 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 只因为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 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 山的全貌了。
2021/3/7
CHENLI
21
诗中蕴含的道理:要想对某 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 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 立场上,正所谓“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2021/3/7
CHENLI
22
❖填空: ❖不识大象真面目,—————— ❖不识大海真面目,—————— ❖不识———真面目,————❖要识——————,——————
《题西林壁》.ppt课件
诗中哪句话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它的理解吗? 诗句的意思是: 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启示 人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 :看事物的角度不同, 得到的结论也不同 ,我们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 题,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 。
注释:
不识:看不清、认不清 只缘:只因为 面目:面貌 ,这里指庐山的风景。 身:自己 此:这
横看
侧看
近看
放飞想象:
横着看, 庐山 侧着看, 庐山 从远处望, 庐山 从近处看, 庐山 从高处俯视,庐山 从低处仰望,庐山 山岭绵延不绝 山峰高耸入云 遮天蔽日 危崖险岩 深沟幽壑(hè) 重峦叠嶂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 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 笑声。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 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 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 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 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 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 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 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 使我一生受用。
拓展阅读:
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 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 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 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 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 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 准确。 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 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 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前,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题西林壁》PPT课件
2019/9/24
苏 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 《东坡全集》。他一生坎坷,屡 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 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 一。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著名文 学家,三人世称“三苏”。
2019/9/2不清 只缘:只是因为。 身:自己 此:这
《 题 西 林 壁 》 课 件
PPT
题西林壁
宋代 苏轼 •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宋代 苏轼
•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题:书写 •西 林 : 在 江 西 庐 山 后 的 西林寺 •壁:墙壁
目识何
?庐身
深 山在
沉 思 考
真庐 正山 的却
思考:《题西林壁》和《登飞来峰》有何异同?
相同:
1.都是写角度的诗。 2.从诗题看,诗都用动词,地名做标题. 3.从体例看,两诗都是写景七言绝句。 4.从全篇的立意构思看, 《 登 飞 来 峰 》 借写
景抒发壮怀,句句入扣;《题西林壁》借写 景畅言哲理,字字入微,且都寓情理于诗境 之中。 5.从章法看,都是前联写景,后联抒情。
不同
《登飞来峰中》:只缘身在最高层,前一 句为不畏浮云遮望眼,既是表明作者不害 怕权贵,也说明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题西林壁中》:只缘身在此山中表示看 不清事物的真相,只因为身在事物中,不 能全面的观察。
交流目标:
同 桌 之 间 根 据 重 点 词 相互翻译古诗。 在 翻 译 时 , 尽 可 能 将 诗翻译得美。
拆分法
古诗《题西林壁》课件(完美版)
精品文档55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庐山出名的原因除了优美的风光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一首诗
拓展: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出名的原因除了优美的风光以 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一首诗。
被称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
明背景 作品写作背景
《题西林壁》为苏轼47岁时 所作。元丰七年(1084)四月, 苏轼离任黄州、就职汝州时,途 次江西游庐山,写下此诗。这首 诗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
题西林壁
读诗句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有节奏 远近高低各不同。 有重音
有感情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解诗意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意思是: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意思是:
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一首古诗往往就是一幅古朴典雅的画卷,只 要你用心的去读,去感受,你就能看到这幅画。下 面就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反复读古诗,看谁能把它读 成一幅画。
注释:
不识:看不清
只缘:只是因为
• • 三、把下面的词组织成句,句子要通顺。 • 1.来了 果子 野的 早已 秋天 满山 熟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这个 想到 心惊 有点 一 就 肉跳 我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西林壁PPT课件
-
22
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作者为什么 要描写庐山?
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 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 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 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 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
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
再次朗读这首古诗- 。
23
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 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 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 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
-
8
-
9
-
10
烟云 远眺庐山
观音听琵琶
皇冠峰
欣赏了这么美的庐山,你们 想不想再把这首诗读读呢, 那就赶快用你自己喜欢的方 式来读吧!想怎么读就怎么 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 也可以表演读……
-
13
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首 诗中读懂了什么?
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教一下小 博士!
-
14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大都挥洒自如,明快豪放。他以诗
为词,扩展了词的领域和表现手法,
对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著有《东
坡全集》。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
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
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 一。
5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篇发表 在寺院的古诗说了些什么。
-
6
-
7
庐山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跟 随着我的脚步,一起去看看 吧!
-
39
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 物是不同的。
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 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 _________说一句话吗?
-
40
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作者为什么 要描写庐山?
题西林壁ppt课件
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看:连绵起伏的山岭
侧看:峭拔挺立的山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正面看,庐山是连 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 庐山是峭拔挺立的山峰。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 处看庐山,庐山会呈现各 种不同的样子。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因为 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 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揭 诗知 题诗
人
解 诗读 题诗
文
齐读课题,看到题目,你可以知道有关这首诗的哪些信息?
题西林壁
书写,题写 西林寺,在今江西庐山脚下
作者题写在庐山西林寺石壁上的一首诗。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解 诗读 题诗
文
析 诗释 句诗
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揭 诗知 题诗
人
走过名山大水,文人墨客留下 了绝美的文笔,这已成为我们宝贵 的文化遗产。九百多年前,宋朝著 名诗人苏轼游览庐山,在庐山西林 寺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 就是——《题西林壁》。
苏 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 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其父 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与黄庭坚并称“苏 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 疾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 富,豪放自如,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
析 诗释 句诗
意
悟 诗明 情诗
理
同样的山,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景物却变化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景物是 不同的。
角度不同,景色不同。
诗的后两句蕴含哲理,它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启发呢?
《题西林壁》ppt课件
苏轼诗题材广阔,清新 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 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 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 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 “苏辛”。 又工书画。有 《东坡七集》、《东坡易 传》、《东坡乐府》等。
诗文学习
横看成岭侧成峰
译文: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 从侧面看庐山则山峰耸立。
庐山·日出时分
远近高低各不同
《题西林壁》ppt课件
《题西林壁》ppt课件
口语表达
小学语文古诗《题西林壁》PPT教学课件 图文
【翻译】
横看庐山是雄奇的大岭,侧看则是陡峭的高峰,随着视线的转移, 从高处、低处、远处、近处各不同角度去看,景象各不相同。 令人迷惑不能认识庐山的真正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处庐山之中。
【赏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 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 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同学们再见!
题西林壁 苏 轼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字子瞻,和仲, 号“东坡居士”, 世称“苏东坡”。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 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 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 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 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 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 的赞美,更包含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借景说 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 结论。
【作业】
【赏析】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 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 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 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 ,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 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题西林壁》PPT课件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悟诗景:题西林壁
自学提示:一首
宋 苏轼
诗就是一幅画卷, 用心去读,去感
横看/成岭/侧成峰,
受,就能看到。 请同学们结合注
远近/高低/各不同。
释反复诵读,看 谁能把它读成一
不识/庐山/真面目, 幅画。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西林寺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
眉山县人)。早年中进士,以文章知名。他在 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作品大都 挥洒自如,明快豪放。他以诗为词,扩展了词 的领域和表现手法,对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著有《东坡全集》。
解诗题: 题西林寺壁
释题:书写 在西林寺墙 壁上的诗。
题西林壁
拓展阅读: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不识:看不清、认不清 面目:面貌,这里指庐山的风景 只缘:只因为 身:自己 此: 这
知诗意:
从正面看,庐山 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 正面看,庐山是峭拔挺 立山峰。从远处、近处、 高处、低处看,庐山呈 现出各种不同的姿态。
为什么认不清庐 山的真面目呢?只因 为自己在庐山之中。
明诗理:
对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客观 地、 冷静地进行调查分析,就容 易主观地被局部的迷惑,不能全 面、正确地认识这个事物。
庐山,山势非常雄伟。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名 山。可谓一山飞峙,斜落而俯视着万里长江, 正濒而侧影着千顷阔湖,山清水秀景色泛胜。 由长江、庐山、鄱阳湖相夹地带,才会形成 襟江带湖、江环湖绕,山光水色、岚影波茫 之景象。故古人云:“峨峨匡庐山,渺渺江湖 间”,形容恰到好处。也正因是如此,庐山才 不愧为一幅充满魅力的天然山水画卷。
《题西林壁》优秀课件
【宋代】苏轼
庐山西林寺,坐落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 西麓,公元377年,由开山祖师慧永法师创 建,迄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历史,为“庐 山北山第一寺”。西林寺与东林寺均依庐 山而立,相距不过百丈,景观各有千秋。 东林寺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西林寺则小 巧紧凑,秀丽严谨。
题西林壁
描写庐山的诗句:
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 —— 白居易《庐山桂》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 李白《望庐山五老峰》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 朱元璋《庐山诗》 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 —— 张继《江上送客游庐山》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 远近 不识 只缘
成岭 侧 成峰, 高低 各 不同。 庐山 真 面 目, 身在 此 山 中。
(轻读)
(强调)
横 看
侧 看
远 看
近 看
高 看
低 看
古诗哲理: 要想全面认清一 个事物或者一个人, 必须全面客观地多角 度去பைடு நூலகம்察,否则,就 会得出错误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拓展: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庐山出名的原因除了优美的风光以 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一首诗。
被称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
精品课件
明背景 作品写作背景
《题西林壁》为苏轼47岁时 所作。元丰七年(1084)四月, 苏轼离任黄州、就职汝州时,途 次江西游庐山,写下此诗。这首 诗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
精品课件
题西林壁
读诗句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有节奏 远近高低各不同。 有重音
有感情
不识庐山真面目,
注释:
不识:看不清
只缘:只是因为
面目:面貌 ,这里指庐山的风景。 身:自己
此山:指庐山
精品课件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精品课件
横看 连绵起伏的山岭
精品课件
侧看 高耸入云的山峰
精品课件
山 岭
精品课件
山 峰
精品课件
山岭:连绵起伏
山峰:高耸入云
精品课件
横看庐山成了连 绵起伏的山岭, 侧看庐山成了高 耸精品入课件 云的山峰。
只缘身在此山中。 精品课件
题西林壁
解诗意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意思是: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意思是:
精品课件
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一首古诗往往就是一幅古朴典雅的画卷, 只要你用心的去读,去感受,你就能看到这幅画。 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反复读古诗,看谁能把它 读成一幅画。
横看 侧 ,
各不同。
不识 真面目,
身在
。
精品课件
悟诗情
测一测: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 句诗启示人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们:
看事物的角度不同,
。得到的结论就会不同 ,我们要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
2、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
的道理。
精品课件
思考:要想看
清庐山的真面目应该怎 么办?
客观全面的了解事物
精品课件
当堂小测
1、比一比,再组词。
缘(
) 隐(
)
绿(
) 稳(
)
侧(
) 峰(
)
测(
) 锋(
)
精品课件
再见!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初读古诗 题 西 林 壁
[宋]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精品课件
解诗题
题西林壁
书写 西林寺 墙壁
题西林壁: 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精品课件
知诗人
作者介绍
苏轼 (1037-1101)宋代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 居士”,世称“苏东坡 ”。 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 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 词人的主要代表。诗文有《东 坡七集》等。
远
各 不
近
高
同低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 庐山,庐山的样精品课件子都不同。
放飞想象:
横着看,庐
山
;
侧着看,庐
山
;
从山千远姿处望百,态庐
变化万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从近处看,庐 精品课件
不识庐因为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意思是:认不清庐山的真面 目,只是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
精品课件
背一背:
背古诗
题西林壁
苏轼
精品课件
你还知道哪些 事情需要我们客观全 面去了解事物的?
盲人摸象
画杨桃
精品课件
诗句运用:
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 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 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 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 人(苏轼)在《题西岭壁》中的诗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