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脏病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常规一、定义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简称先心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致心血管的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发病率为活产婴儿的7%a~8%o,而在早产儿中的发生率为成熟儿的2~3倍,在死胎中的发病率为活产儿的10倍。

二、评估/观察要点1.健康史评估发病时间、有无青紫、喂养困难、反复呼吸道感染;有无阵发性呼吸困难、晕厥及生长发育滞后、蹲踞等。

2.身体状况观察精神状态、皮肤黏膜有无紫绀及其程度、有无周围血管征;有无呼吸急促、心率加快、鼻翼扇动,以及肺部啰音、肝脏增大等心力衰竭的表现;有无杵状指(趾),胸廓有无畸形。

了解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检查结果。

3.心理-社会状况评估患儿是否因疾病影响正常活动、学习,而出现抑郁、焦虑、自卑等心理。

了解家长是否因本病的检查和治疗比较复杂、风险较大、预后难以预测、费用高而出现焦虑。

三、护理措施1.保证休息根据病情安排适当活动量,减少心脏负担。

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保持大便通畅。

护理操作集中进行,避免引起情绪激动和哭闹,病情严重的患儿绝对卧床休息。

2.供给充足营养给予高蛋白质和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体质,提高对手术的耐受。

对喂养困难的小儿要耐心喂养,少量多餐。

有水钠潴留者,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

3.预防感染注意体温变化,避免受凉引起呼吸系统感染。

注意保护性隔离,以免交叉感染。

4.心理护理关心爱护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四、并发症的护理1.缺氧发作防止法洛氏四联症患儿因活动、哭闹、便秘引起缺氧发作,发作后立即置于膝胸卧位(此体位可增加体循环阻力,使右向左分流减少),给予吸氧,吗啡及普萘洛尔治疗。

2.脑血栓法洛氏四联症患儿血液黏稠度高,发热、出汗、吐泻时体液量减少,加重血液浓缩易形成血栓,注意供给充足体液,必要时静脉输液。

3.心力衰竭观察有无心率增快、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吐泡沫样痰、浮肿、肝大等心力衰竭的表现,如出现上述表现,立即给半卧位,吸氧,及时通知医生。

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常规

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常规

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常规【概念】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畸形,常见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征等。

【临床特点】主要症状及体征,气促,紫绀,喂养困难,烦躁不安,严重出现窒息,心衰。

【护理评估】1、一般情况:了解母亲妊娠史,孕妇是否有代谢性疾病,患儿出生时的情况。

2、专科情况:检查生长发育的情况,皮肤黏膜有无发绀及其程度,听诊心脏杂音的性质和程度。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病情,注意无菌操作。

2、按保护性隔离护理常规,集中进行治疗及护理。

3、有心功能不全者,取半卧位,避免着凉。

4、饮食少量多餐,水肿控制钠的摄入及液量的摄入。

5、根据心功能每2-4小时测脉搏一次,每次一分钟,并注意脉搏节律、强弱,必要时听心音、心率。

6、呼吸困难时,给予氧气吸入。

7、静脉输液速度宜慢,根据医嘱、病情调节滴速,有条件尽量使用微量泵。

8、保持大便通畅,两日无便者可给予通便。

9、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前,要测脉搏与心率,如心率慢,婴儿低于120次/分,脉搏不规则或骤然增快,应暂停给药并报告医生。

10、如出现药物的中毒反应,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11、给患儿制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避免哭闹烦躁,哭闹时及时给予安抚,使其保持安静。

不宜过度兴奋,避免因刺激增加心脏负担。

12、准确记录出入量,水肿患儿每日清晨空腹称体重。

【健康教育】1、指导家长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

2、定期复查,调整心功能到最好状态。

3、术前、术后均需预防呼吸道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4、向家长讲解所用药物的注意事项。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注意事项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注意事项

用心护理先心病小孩多数先心病患儿发育较同龄的孩子差些,身体虚弱,容易反复感冒或肺炎,且常常迁延不好,因而家长需要在孩子的衣食、运动和其他疾病的预防等方面给予加倍细心和耐心的照顾。

1. 避免感冒:在先心病患儿中,有70%~80%的心脏畸形是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等情况。

这些孩子肺部充血,平时容易感冒,易患肺炎,且迁延不愈,特别在冬季,呼吸道感染高发,如治疗不当,造成心功能的恶化。

为此,家长平时要让孩子多到室外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尽量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以免发生传染性疾病;居住的房间,要经常开窗换换新鲜空气,避免众人聚在同一房间看望孩子,如家人患有呼吸道感染应避免与患儿亲密接触,注意隔离,如与患儿接触应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等。

这些孩子平时出汗特别多,内衣经常是湿的,而家长怕孩子感冒,仍给孩子穿得比较多,这种做法不科学。

因为有先心病的孩子心脏负担过重,心功能往往较差,穿衣服过多只会加重孩子出汗。

孩子体质弱,在给孩子换湿衣服时或擦汗不及时,孩子往往会着凉而引起感冒。

建议家长给孩子换些宽松的内衣,不要穿过多的衣服保暖,并在胸前、后背衬上干的毛巾,这样每天多换几次毛巾而不换衣服,孩子就不容易感冒。

2.加强营养:有相当多的先心病孩子胃口小,人长得比较瘦,家长往往很着急,千方百计让孩子多吃,或者让孩子吃些开胃口的药。

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实际上,孩子的胃口小,很大程度上是因心脏病引起的,绝大部分孩子在心脏病治好后,胃口增加,体重也会增加,生长发育也会明显改善。

在心脏手术或介入治疗以前,孩子光靠吃开胃药或多吃一些食物,效果不会很好。

正确的做法是平常应该选择营养丰富的食品喂养孩子,比如蛋、鸡肉、鱼、牛奶、瘦猪肉、新鲜蔬菜等等,并且争取尽早手术或介入治疗心脏病。

对吃奶的婴儿,现在也由特殊配方的高营养素,可以使孩子不增加耐量的情况下,得到更加多得营养,但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先心病患儿要耐心喂奶,可少量多餐,避免呛奶,避免进食过饱。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课件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课件

CVP ↑,BP正常 :血容量超负荷或右心衰—强心利尿。
CVP ↑ ,BP ↑:周围血管阻力增加,循环血量增多—血管扩张 剂,利尿剂,控制输血输液。
CVP进行性升高及BP 下降:可能为急性心包填塞或严重心功
能不全—强心利尿,心包引流。精
8
四肢是否温暖。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3秒。 外周脉搏是否有力。 皮肤颜色是否粉红。 尿量。
手术后第一个24小时总液体入量: 体外循环病人=50%维持液量+其它丢失量(胸引管) 非体外循环病人=80%维持液量+其它丢失量(胸引管) 其后2-3天根据病情增加致100%维持液量 总输液速度(ml/h)= (50%维持液量+胸引管+药物) ÷24 胸引管丢失量≥3ml/kg/h×3h,5ml/kg/h×1h需立即输血直致< 2ml/kg/h,并且给予相应的止血措施。如果凝血项全正常,出血 量≥ 3ml/kg/h或第一个小时达精 到10ml/kg,立即通知外科1。1
心律失常:心动过缓可用阿托品﹑起博器;心动过速 可用西地兰﹑可达龙;室性心律失常可用利多卡因。
呼吸性或代谢性酸中毒及时纠正。

6
心电图的监测
手术后要选择R波向上,P波显示清楚,QRS波幅大的 导联监测。
常见心律失常的判断。 手术后心率增快的常见原因:血容量不足﹑疼痛﹑低心
排﹑儿茶酚胺类药物的作用﹑体温>38度﹑缺氧 ﹑肺 不张﹑躁动﹑胃肠胀气﹑心包填塞﹑电解质紊乱。 手术后心率减慢的常见原因:房室传导阻滞﹑酸中毒﹑ 洋地黄等药物作用﹑大量镇静药﹑迷走神经兴奋。 心率过快过慢均影响心排量,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充分给氧,镇静,冬眠疗法,脱 水治疗,激素,神经营养药。

护士资格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考点

护士资格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考点

护士资格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考点护士资格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考点先天性心血管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

今天店铺为大家提供了护士资格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考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心脏胚胎发育2~8周为心脏形成的关键期,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形成主要在这一期。

出生后心脏位置随年龄而变化,新生儿心脏位置较高并呈横位.心尖搏动在左侧第四肋间锁骨中线外,心尖部分主要为右心室,2岁以后,小儿心脏由横位逐渐转成斜位,心尖搏动下移至第五肋间隙,心尖部分主要为左心室。

2.心率小儿的心率相对较快,主要是由于新陈代谢旺盛,身体组织需要更多的血液供给,只有增加心脏的搏动次数,才能满足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

新生儿时期,心率120~140次/分,1岁以内100~130次/分,2—3岁100~120次/分,4—7岁80~100 次/分,8~14岁70—90次/分。

3.血压新生儿收缩压平均60~70mmHg,l岁70~80mmHg,2岁以后小儿收缩压可用(年龄×2+80)mmHg或(年龄×0.27+10.67)kPa公式计算,小儿的舒张压=收缩压x2/3。

二、先天性心脏病人的护理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导致的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

发病率为活产婴儿的5%一8%。

左右。

(一)病因可分为两类: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①遗传因素:特别是染色体畸变;②环境因素:重要的原因有宫内感染、大剂量放射线接触、药物影响、患有代谢性疾病或能造成宫内缺氧的慢性疾病。

(二)分类:根据左右心腔或大血管间有无分流和临床有无青紫,可分为3类:1.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在左、右心之间或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问具有异常通路,平时不出现青紫。

当剧烈哭闹或任何原因使肺动脉或右心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时,血液自右向左分流,可出现暂时性青紫。

当分流量大或病程较长,出现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可产生右向左分流而呈现持久性青紫,即称艾森门格综合征。

先心病护理常规范文

先心病护理常规范文

先心病护理常规范文先心病是一种因胎儿期发生的心脏结构异常而导致的先天性心脏病。

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护理措施来维持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

以下是先心病护理的一些常规措施:1.术后监护: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体温和血压。

注意观察是否有出血、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征兆。

2.心脏药物管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嘱,及时给予心脏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注意监测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如血压、心率的改变,并及时报告医生。

3.氧气治疗:部分先心病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氧气治疗,以维持足够的氧气供应。

护士应确保氧气供应正常,氧气浓度合适,并定期检查氧气输送设备的连通性和安全性。

4.营养支持:先心病患者常需要额外的能量和营养支持来满足心脏的能量需求。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情况,提供高能量、高蛋白的饮食,并监测患者的体重、营养摄入和吸收情况。

5.水钠限制:由于心脏异常,先心病患者容易发生液体积聚和水钠潴留,因此需要限制水和钠的摄入。

护士应与营养师合作,制定适当的饮食计划,并教育患者和家属合理控制饮食。

6.体位护理:合理的体位对先心病患者的心脏功能有重要影响。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如侧卧位、半卧位等,以减轻心脏负荷和呼吸困难。

7.患者教育:护士应根据患者和家属的需求,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

包括心脏病的基本知识、药物的管理、病情观察和并发症的预防等。

教育内容应简明易懂,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自我管理。

9.并发症预防:先心病患者易发生并发症,如感染、心律失常、血栓等。

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

同时,加强感染控制和预防措施,如定期消毒、手卫生和预防血栓的护理措施。

10.康复护理:对于先心病患者,护理人员应积极推动康复护理,包括适度的运动,定期的康复评估和康复训练。

护士应与康复师合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密切跟踪患者的康复进程。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体位护理:无症状或症状较轻患者可正常生活,但应该避免参加剧烈运动,避免重体力劳动。

有症状者应多卧床休息,心慌、气短或呼吸困难者协助取半坐位并吸氧,限制活动范围。

保证充足睡眠,保持生活有规律,以减轻心脏负担。

2.饮食护理: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营养丰富的饮食,出现心力衰竭时应进食低盐饮食,限制入水量,进食香蕉、橘子等含钾丰富的食物,并注意预防便秘。

3.病情观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因体质弱,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且易并发心力衰竭,应及时增减衣服。

一旦出现感染,应积极控制。

4.用药护理:禁止大量输液,如必须输液时,滴液速度需缓慢,以防心力衰竭。

5.基础护理:有持续青紫的患者,应避免室内温度过高,导致出汗、脱水。

6.专科护理: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平日应少带患儿到公共场所,在传染病好发时节,应及早做好防范,一旦患儿发生感染,应积极给予抗感染治疗。

7.安全护理:严格执行跌倒、坠床评估,压疮评估,用药安全,身份识别,手卫生,查对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等。

8.心理护理:积极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注意关心爱护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健康教育】1.活动:告诉患者应根据病情合理安排活动量,一般控制在短时间范围内、中低强度的活动。

对于无肺动脉高压或心律失常、心脏大小正常、血流动力学正常的房缺患者,运动量可不受限制;运动试验结果正常的活动可不受限制。

2.饮食:加强营养、合理饮食、增强疾病抵抗力。

3.疾病相关知识: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告诉患者及家属有关本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的重要意义。

4.诱发因素:注意预防感冒、肺炎、外伤等。

5.随访:教育家属应给予患者生活照顾和精神支持,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就医时应说明自己有先心病的病史。

医院儿科心血管疾病护理常规

医院儿科心血管疾病护理常规

医院儿科心血管疾病护理常规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常规一、生活护理1.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至热退后3~4周基本恢复正常时逐渐增加活动量。

恢复期继续限制活动量,一般总休息时间不少于3~6个月。

2.保障能量供给,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心肌炎急性期一般需低盐饮食,心力衰竭者,应短期摄入无盐饮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3.注意消毒隔离,避免受凉。

二、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1.密切观察和记录患儿的生命体征,有明显心律紊乱者应进行连续心电监护,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处理。

2.有胸闷、气促、心悸时应休息,必要时可给予吸氧。

3.烦躁不安者可根据医嘱给予镇静剂,有心力衰竭患儿应给予半卧位,保持其安静,并注意点滴速度。

4.使用洋地黄时剂量要偏小,注意有无出现心率减慢,出现新的心律失常和恶心、呕吐等症状,避免洋地黄中毒。

5.心源性休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扩张血管药时,最好使用输液泵,以免血压波动过大。

三、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1. 强调休息与心肌炎病情缓解的相关性,以保证休息质量。

2.各种治疗与护理之前,向家长做好解释,以便能积极配合。

3.介绍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的常识,嘱咐患儿出院后定期复查。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常规一、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安排好患儿作息时间,根据病情安排适当的活动量,严重患儿应卧床休息,各种操作集中进行。

二、营养:注意营养搭配,供给充足能量、蛋白质和维生素。

对喂养困难者可少量多餐,避免呛咳和呼吸困难;心功能不全时有水、钠潴留者应用无盐或低盐饮食。

三、预防感染:注意体温变化,避免受凉。

注意保护性隔离,以免交叉感染。

四、注意病情观察,防止并发症1.注意观察,防止法洛四联症患儿因活动、哭闹、便秘引起缺氧发作,一旦发生应将患儿置于膝胸卧位,给予吸氧,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2.法洛四联症患儿血液黏稠度高,注意补充液体。

3.观察有无心力衰竭表现,并及时处理。

五、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家长掌握先天性心脏病的日常护理,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合理用药,定期复查,调整心功能到最好状态,使患儿能安全到达手术年龄。

小儿心脏病护理常规

小儿心脏病护理常规

小儿心脏病护理常规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评估患儿病史及母亲的妊娠史,了解有无导致发病的诱因。

评估心功能及活动耐受情况,观察有无心力衰竭、心理失常。

了解实验室及特殊检查结果如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检查。

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持患儿情绪稳定。

呼吸困难者取半坐卧位,并给氧气吸入。

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清淡饮食,有水肿者适当限制摄水量,给无盐或低盐饮食,少量多餐。

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监测呼吸、脉搏,每次1分钟以上;按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视水肿轻重,隔日或每周测量体重1次(严重心力衰竭除外)。

输液患儿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液体总量。

注意皮肤清洁,防止压疮,预防感染。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用力,加重心脏负担。

服用洋地黄时,注意观察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

每次服药前应测脉搏,幼儿脉搏低于100次/分钟,儿童低于80次/分钟,立即报告医师停药。

【健康指导】法洛四联症的患儿多取蹲踞位,在行走或玩耍时常会主动蹲下片刻。

这是因为蹲踞后可使缺氧症状得到缓解,患儿如有这种想象,家长切不可强行将患儿拉起。

对平时心脏功能和活动耐力都较好的患儿,应按时接受预防接种,但在接种后,应多观察全身和局部反应,以便及时处理。

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体质弱,易感染疾病,尤以呼吸道疾病为多见,且易并发心力衰竭,故应仔细护理。

随着季节的变换,患儿应及时增减衣服;如家庭成员中有上呼吸道感染时,应采取隔离措施;平时应尽量少带患儿去公共场所,在传染病好发季节,尤应及早采取预防措施;一旦患儿出现感染时,应积极控制感染。

如发现患儿有气急烦躁、心率过快、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应及时送医院就诊。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常规先天性心脏病是心脏胚胎发育畸形或遗留缺损,如左右心房间隔缺损称房间隔缺损,右心室与左心室间隔缺损称室间隔缺损。

各处瓣膜均可有狭窄或闭锁,如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

心室一侧发育不良或缺如,如左心发育不良、单心室。

心脏各腔及动、静脉之间连接异常,如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完全性或部分性肺静脉畸形引流。

也可能多种畸形同时存在,如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及右室肥厚四种畸形并存)等。

临床表现为发绀、呼吸急促、上呼吸道感染、杵状指(趾)、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护理评估】1、术前评估1.1、健康史:一般资料、过敏史,本次疾病的类型、特征、发病及以往诊疗及用药过程。

1.2、身体状况1.2.1、局部表现:评估病人生命体征及心肺功能状况。

1.2.2、全身表现:全面体格检查,了解重要器官功能状态,评估病人的饮食习惯、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评估病人活动能力和自理能力,判断其对手术的耐受力。

1.2.3、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胸片、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及其它特殊检查。

1.3、心理社会状况1.3.1、认知程度:评估病人及家属对疾病、治疗方案、手术风险、术前配合、术后康复和预后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1.3.2、心理状态:评估病人对接受手术、可能导致的并发症、生理功能的变化和预后是否存在焦虑、恐惧和无助心理。

评估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识别并判断其所处的心理状态。

1.3.3、社会支持系统:评估病人家属的经济承受程度。

2、术后评估2.1 术中情况:手术方式、手术名称和麻醉方式,术中情况。

2.2、身体状况2.2.1、生命体征2.2.2、循环和呼吸功能2.2.3、伤口及引流情况2.2.4、意识情况2.3、心理社会状况:了解病人心理感受,评估有无术后心理变化。

2.4、判断预后:评估病人和家属对疾病预后的了解,康复训练和早期活动是否配合。

【主要护理问题】1、疼痛:与伤口有关。

2、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脏压塞。

先天性心脏病病人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病人护理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2)室间隔缺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 ①表现:大、中型缺损,患儿多有乏力、气短、多汗、生长发育 缓慢,易患肺部感染,婴幼儿常出现心力衰竭,喂养困难。
②查体: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3~5/6级全收缩期反流性杂音, ) P2增强,伴有肺动脉高压者P2亢进。
2.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特点 (1)房间隔缺损 ①表现:缺损大者,因体循环血量减少而表现为气促、乏力、喂养 困难。 ②查体:生长发育落后,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心浊音界扩 大。胸骨左缘2~3肋间Ⅱ~Ⅲ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 ③并发症: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④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右心房和右心室肥大。 ⑤治疗要点:直径<3mm——多在3个月内自然闭合。 >8mm——不会自然闭合,一般在3~5岁进行介入治疗或手术。反 复呼吸道感染、心衰或合并肺动脉高压者。
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
金护子教育
1.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先天性心脏畸形主要形成期:胚胎发育2~8周。新生儿心脏位置较高并呈横位, 心尖搏动在左侧第四肋间锁骨中线外,心尖部分主要为右心室,2岁以后,小儿心 脏由横位逐渐转成斜位,心尖搏动下移至第五肋间隙。 (2)血压(2岁以后) ①收缩压=(年龄×2+80)mmHg或(年龄×0.27+10.67)kPa ②舒张压=收缩压×2/3
根据未闭的动脉导管大小、长短和形态,一般分为三型:管型;漏 斗型;窗型。 ①表现:女多于男,分流量大者,表现为气急、咳嗽、乏力、多 汗、生长发育落后等。严重肺动脉高压时,产生差异性发绀,下 肢青紫明显,杵状趾。

法洛四联症护理常规

法洛四联症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法洛四联症(tetralgy of fallot,TOF)是一种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其发生率为0.2%左右,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2%~14%。

它的基本特征是不同程度右心室流出道和(或)肺动脉狭窄及室间隔缺损。

此病的四种病理特点: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和右心室肥厚,故此病称为法洛四联症。

一般护理(一)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常规护理。

(二)预防缺氧发作避免患儿长时间哭闹及活动过度,一切治疗护理应集中在一个时间段,适量增加饮水,间断吸氧。

专科护理(一)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患儿的神志、血氧饱和度及发绀程度的变化;注意有无酸碱平衡失调及缺氧发作。

(二)缺氧发作的护理1.置胸膝卧位。

2.吸氧。

3.建立静脉通道。

4.予心电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监测。

5.准确执行抢救用药医嘱。

(三)行心导管检查者按小儿心导管检查护理常规。

(四)外科手术术后护理1.按体外循环手术后护理常规。

2.注意心功能的维护,调整血容量,同时遵医嘱应用正性肌力药物,观察用药效果,使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维持在最佳状态。

术后维持胶体渗透压在17~20mmHg。

术中使用超滤者,术后应适当补充晶体液,降低血液黏稠度。

3.术后如出现急性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血痰(喷射性血痰或血水样痰)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等灌注肺表现,应及时吸出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严格限制人入量,按医嘱及时补充血浆及白蛋白、应用呼气末正压辅助通气。

4.密切监测心率、心律变化出现心律失常者按医嘱正确使用药物和临时起搏器。

健康教育(一)向家属宣教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急救知识。

避免患儿长时间哭闹及活动过度,适量增加饮水,预防缺氧发作和栓塞。

(二)坚持按医嘱服用药物及定期复诊。

(三)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护理常规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护理常规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护理常规
一、概述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临床表现】疲乏、气促、心前区不适、心脏扩大、心搏异常,可出现血压下降,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特殊检查】心电图、X线、血清酶测定、病毒学检查等。

【治疗要点】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肌代谢及心脏功能,促进心肌修复。

二、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病毒侵犯心脏引起心肌缺氧有关。

2、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

3、生活自理缺陷与心肌疾病或限制活动有关。

三、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并记录心率、脉搏的强弱和节律,注意血压、体温、呼吸及精神状态的变化,如突然发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烦躁不安、气急、脉搏异常,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2、营养支持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适当增加水果,少量多餐,切忌饱餐。

心功能不全时适当限制食盐和水分的摄入。

3、用药护理静脉给药速度宜慢,有条件可用输液泵。

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时,由于心肌炎导致对洋地黄制剂较敏感,容易中毒,在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心率、心律。

若心率过缓或其他副作用出
现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妥善处理。

4、活动与休息急性期或重症患儿绝对卧床休息,待心脏功能基本恢复后再逐渐增加活动量。

5、健康教育适量的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积极预防病毒性感冒,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护理常规【护理评估】
1、查询术前常规检查是否完成,了解脏器各功能。

2、评估术前准备是否做好,包括术前少食、常规手术区备皮;练习床上排便。

【护理措施】
1、术前常规准备介入器械,准备好抢救物品与药品,并检查各种介入设施是否良好。

2、了解药物过敏史,做青霉素、碘过敏试验。

进行双腹股沟区备皮。

术前少量进食、饮水,需全麻者禁食6~8 小时,减少呕吐物误吸的危险,确保麻醉安全。

进入介入手术室前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常规选上肢静脉。

3、术后监测心律、心率、呼吸、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等,及早发现心律失常。

全麻者术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吸氧至麻醉清醒。

4、局部用0.5kg 沙袋压迫6h,术侧制动12~24h,24 小时注意局部穿刺处有无出血或血肿,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穿刺肢体皮肤颜色、温度。

5、常规给予静脉应用抗生素3 天,如有发热应继续用药至体温恢复正常。

按医嘱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出院前复查心脏彩超。

6、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介入术后可能出现溶血,应严密观察尿量及其颜色,并查尿常规;术后封堵器脱落,是先心病封堵术的严
重并发症之一,嘱患者术后3 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栓塞。

ASD 患者封堵器周围内皮细胞未完全覆盖之前易导致血栓形成,栓子脱落后产生栓塞,因此术后要遵医嘱及时给予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并鼓励患者第二天下床活动。

【健康指导】
1、交待患者术后注意事项。

2、术后3 个月内勿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防止封堵器脱落,并嘱患者口服阿司匹林3~6 个月。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护理常规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护理常规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护理常规一、概述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心脏在充足的回心血量的前提下,心博出量不能满足周身循环和组织代谢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

【临床表现】婴幼儿特点:呼吸快速、表浅50~100次/分,心率快150~200次/分,喂养困难,烦燥多汗,哭声低弱,肝脏增大达肋下3cm以上,听诊心脏可听到奔马律,浮肿首先及于颜面、眼睑等部位。

年长儿心衰的症状与成人相似。

二、护理诊断1、心输出量减少与心肌收缩力降低有关。

2、体液过多与心功能下降、微循环瘀血、肾灌注不足、排尿减少有关。

3、潜在并发症:药物副作用、肺水肿。

三、护理措施1、按儿科重症护理常规护理。

2、给氧,改善气体交换患儿呼吸困难和有青紫时应给氧,有急性肺水肿如吐粉红色泡沫痰时,可在湿化瓶中放入20~30%酒精,间歇吸入,每次15~20min,间隔15~30min,重复1~2次,因乙醇吸入后可使泡沫表面张力减低而致泡沫破裂,增加气体与肺泡壁的接触,改善气体交换。

3、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生命征,脉博必须数满1min,必要时监测心率,详细记录出入量,定时测量体重,了解水肿增减情况。

4、用药护理应用洋地黄制剂时,应严格按时间、剂量给药。

用药前测心率1分钟,婴幼儿心率低于120次/分、年长儿心率低于80次/分时,应与医生联系;注意观察洋地黄的中毒症状,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应用利尿剂时注意用药时间和剂量,开始利尿的时间和尿量,以及患儿的反应等,用药期间252应鼓励患儿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同时观察低钾的表现。

应用血管扩张剂时,密切观察心率和血压的变化,避免血压过度下降,给药时避免药物外渗,以防局部的组织坏死。

5、营养支持一般给予低盐饮食,钠盐每天不超过0.5~1g,重症患儿有时给无盐饮食。

要少食多餐,防止过饱。

婴儿喂奶也要少量多次,所用奶头孔宜稍大,但需注意防止呛咳。

吸吮困难者采用滴管,必要时可用鼻饲。

6、休息减轻心脏负担,增强心肌功能休息,以降低代谢,减少耗氧,减轻心脏负担。

小儿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小儿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小儿心力衰竭护理常规1.休息病室应安静舒适,避免各种精神刺激,防止用力过度,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用开塞露通便。

体位取半坐卧位(小婴儿取15-30度斜坡卧位),使横隔下降,有利于呼吸运动。

休息原则以心力衰竭程度而定,1度:可起床活动,增加休息时间。

2度:限制活动延长卧床休息时间。

3度:绝对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出现症状为限。

2. 供氧有呼吸困难、发绀、低氧血症者给于供氧。

有急性肺水肿患儿吸氧时,湿化瓶可改盛20%~30%乙醇,间歇吸入,每次10~20分钟,间隔15~30分钟,重复1~2次。

3. 营养保持出入量平衡,能进食者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不能进食者可予鼻鉰奶,以保持足够的热卡供给,限制输液速度,以5ml/kg的速度为宜。

4. 心理护理根据患儿的心理特点采用相应的对策,主动与患儿沟通,给予安慰鼓励,取得合作,避免患儿抗拒哭闹,加重心脏负担,同时最好能有家长陪伴,减少离开亲人的创伤,使患儿情绪稳定。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定时测量心率、心律,注意心音、血压、呼吸等,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如有变化及时与医师联系。

6. 药物治疗的护理要点洋地黄制剂:①使用药物前应了解患儿的基本临床资料,如症状、体征、脉搏、心率和心律,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心电图表现、及近2~3周洋地黄使用情况。

一般脉率在新生儿<120次/分,婴儿<100次/分,幼儿<80次/分,学龄儿童<60次/分或出现心电图P-R间期较用药前延长,心律失常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决定是否停药。

②应严格按时按剂量给药,婴幼儿用量甚小,注射时每次用量少于0.5ml时要用生理盐水稀释后用lml注射器吸药,口服药则要与其它药物分开服用。

③钙剂与洋地黄制剂有协同作用,应避免同时使用。

④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洋地黄的毒性反应。

小儿洋地黄中毒最常见的表现为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过早搏动,快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其次为胃肠道反应,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头晕,色视等则较少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心脏病护理常规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病史及母亲的妊娠史,了解有无导致发病的诱因。

2、评估心功能及活动耐受情况,观察有无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3、了解实验室及特殊检查结果如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检查。

4、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
1、绝对卧休息,注意保持患儿情绪稳定。

2、呼吸困难者取半坐卧位,并给氧气吸入。

3、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清淡饮食,有水肿者适当限制摄水量,给无盐或低盐饮食,少量多餐。

4、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监测呼吸、脉搏,每次1分钟以上;按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视水肿轻重,隔日或每周测量体重1次(严重心力衰竭者除外)。

5、输液患儿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液体总量。

6、注意皮肤清洁,防止压疮,预防感染。

7、保持大理通畅,避免排便用力,加重心脏负担。

8、服用洋地黄时,注意观察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

每次服药前应测脉搏,幼儿脉搏低于100次/分钟,儿童低于80次/分钟,立即报告医师停药。

【健康指导】
1、法洛四联症的患儿多取蹲踞位,在行走或玩耍时常会主动蹲下片刻。

这是因为蹲踞点可使缺氧症状得到缓解,患儿如有这种现象,家长切不可强行将患儿拉起。

2、对平时心肝功能和活动耐力都较好的患儿,应按时接受预防接种,但在接种后,应多观察全身和局部反应,以便及时处理。

3、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体质弱,易感染疾病,尤以呼吸道疾病为多见,且易发心力衰竭,故应仔细护理。

随着季节的变换,患儿应及时增减衣服;如家庭成员中有上呼吸感染时,应采取隔离措施;平时应尽量少带患儿去公共场所,在传染病好发季节,尤应及早采取预防措施;一旦患儿出现感染时,应积极控制感染。

4、如发现患儿有气急烦躁、心率过快、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应及时送医院就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