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简便运算教案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及简便运算》教案第一课时——汝州市小屯镇路寨小学路占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对乘法交换、结合律的熟练应用。
☐备课前准备相应课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师:前边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你还能说一说吗?2、指名学生回答问题3、师:加法在进行运算中有这样的定律,那么乘法呢?乘法在进行运算中是不是也有像这样的定律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新课学习】一、先学1、本节学习目标①通过教材阅读学习、知道乘法的运算定律是什么。
并通过观察比较,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②能举出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例子,说出字母表现形式。
③初步学习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来解决问题,体会定律的运用。
2、学生自学教材60页、61页。
二、后教1、检查学习目标①、②师:乘法也有运算定律,乘法的运算定律是什么?学生:(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师:哪位同学说说什么是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生: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就是乘法交换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就是乘法的结合律。
师:谁能举出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例子?生:(板书出来)如36×28=28×36 62×46=46×62 45×25×4=45×(25×4)16×15×6=16×(15×6)师追问:从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乘法交换律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生:(乘数位置变了,积没有变。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教学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乘法口诀。
2. 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乘法的哪些性质?二、探究乘法交换律(10分钟)1. 出示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讨论:观察例题,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3. 引导学生总结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三、探究乘法结合律(10分钟)1. 出示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讨论:观察例题,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3. 引导学生总结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一个数相乘,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四、练习运用(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
2.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
2.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导入、探究、练习和总结等环节,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讨论、总结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反思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六、运用游戏深化理解(10分钟)教学活动:设计一个简单的数学游戏,如“乘法接力”,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教案(实用16篇)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教案(实用16篇)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请大家参考以下教学工作计划的范文,了解如何科学制定一份高效的教学计划。
乘法结合律教案乘法结合律是学生在学习乘法的运算规律中的一个难点,容易和前面学习的乘法交换律混淆,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紧扣课本中的例题,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根据课本上例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一步一步的发现问题,学生学习兴趣较高,接着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列出横式,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横式能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学生很快的发现,能用等号,接着顺势总结乘法结合律。
本节课我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接下来的习题我也设计了不同类型的题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个环节习题很丰富,但后来发现有孩子在做题时,能把(a+b)某c=a某c+b某C横式类型的题从前往后做,而不会从后往前做,这使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同时也要引导他们举一反三的看问题。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重点是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过程;难点是能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上完这节课,我对这节课值得反思的东西还是挺多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我花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整个课堂气氛比较好,师生交流和谐融洽。
首先我在通过复习加法交换律引入课题,让学生从一组算式中发现乘法交换律,让学生说自己喜欢的符合乘法交换律的式子,再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自己总结字母表达式。
然后我通过两组算式,采用男女生比赛的形式让学生算一算,仔细观察,说出自己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小组合作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会学习的方式的多样化,在老师的引导下将学生的发现规律加以整理归纳得出: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引出乘法结合律。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教案、教学设计
5.培养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运算,并具备了一定的乘法计算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可能尚未形成深刻的认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关注以下学情:
4.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存在差异,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缺乏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应用于简便计算的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即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2.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即三个或三个以上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3.能够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8.反思总结,提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9.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注重将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家校合作,共同育人: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共同关注学生在乘法运算定律学习中的成长。
1.学生在探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中,可能存在观察不仔细、归纳能力较弱的问题。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借助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率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目标1、谈话导入2、口算训练50X70= 125 X 8= 40 X 5= 11+7= 4+25=70 X 50= 8 X 125= 5 X 40= 7+11= 25+4=3、复习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板书:5 X 4 = 20因数,因数积4、学习目标要求。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领会主题图1、观察图意2、说说你从图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3、根据图中带给我们的信息,可解决那些问题?4、出示例5: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1)、分析数量关系(2)、列式计算:4 X 25=100(人)或25 X 4=100(人)(3)、引导观察,比较两种解决的结果,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4 X 25=25 X 4)(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把4和25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5)、举例(6)、归纳总结: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乘法交换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A X B=B X A说一说A、B可以是那些数?(A、B可以是任何两个不同的数)(8)、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
师:加法中有结合律,乘法中是不是也会有结合律呢?乘法的结合律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三、师生互动、点拨升华1、出示例6: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2)、请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板书解题思路。
方法一:(25 X 5)X 2方法二:25 X(5 X 2)=125 X 2 =25 X 10=250(桶)=250(桶)(3)、小组讨论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2.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本质,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中的一些规律,如:2×3和3×2的结果相同,4×5×6和4×(5×6)的结果相同。
从而引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乘法交换律a. 出示例题:2×3=3×2,4×5=5×4,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b. 引导学生总结乘法交换律的定义。
c. 通过练习题巩固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2)乘法结合律a. 出示例题:4×5×6=4×(5×6),3×2×7=3×(2×7),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b. 引导学生总结乘法结合律的定义。
c. 通过练习题巩固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升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总结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特点,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使学生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内容分析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探究和掌握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和掌握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难点根据数据特点,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媒体选择PPT、图片教学活动提问,师生讨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节日,你们知道吗?环境保护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植树就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
你们参加过植树活动吗?你觉得参加植树活动我们需要做什么?【学情预设】需要将学生分组,有的挖坑,有的种树,有的浇水……2.课件出示教科书P24的主题图。
师:四(1)班同学正在植树,我们一起去看看。
仔细观察一下,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但是有的问题是相似的,有的问题对本节课没有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问题分类,以便有次序地开展后续的探究。
【设计意图】师生的谈话既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又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接着主题图呈现了一个“同学们植树”的生活化情境,其中蕴含的信息极为丰富,这里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揭示问题、发现规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提示】教学中,要利用好主题图中的丰富信息,结合问题解决,呈现学习材料。
二、自主探究,发现定律1.整理问题,明确研究任务。
师:看来同学们提的问题还真不少,我们把这些问题整理一下。
大家提的问题基本是如下几个:(1)负责挖坑、种树的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的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3)参加挖坑、种树和抬水、浇树的一共有多少人?挖坑、种树的比抬水、浇树的多多少人?2.探究乘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优秀5篇)
乘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本页是爱岗的小编帮大伙儿收集整理的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优秀5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教学目标: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50×2=100 50×20=100025×4=10025×8=200 25×12=300 25×40=1000125×8=1000 125×16=200125×24=3000125×80=10000通过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就算出结果,你们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板书:5×225×4125×8(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30×(□×□)125×8×40=(□×□)×□(3)计算:43×25×4 25×43×4比较两道题,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同?在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出:第1题只应用乘法结合律把后两个数相乘,就可以使计算简便;第2题要先用乘法交换律把4放在前面,使25与4相乘,或把25放在43的后面,使25与4相乘,然后再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小结: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种是两个运算定律结合使用,使计算简便。
关键要掌握运算定律的内容,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案设计(优秀3篇)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案设计(优秀3篇)乘法交换律公开课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篇一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的主题图,第34—35页的例1(乘法交换律)和例2(乘法结合律)以及练习五中的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尝试法、观察比较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说一说怎样用字母表示。
二、探究新知。
1、主题图引入(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指定多名学生说一说。
)2、学习例1。
(1)出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启发学生思考:要解答“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主题图中哪些相关信息?指定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边板书:4×25=100(人)25×4=100(人)(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法有何异同。
启发思考:这两个算式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即:4×25=25×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5)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学生举例)(6)观察上面几组等式,从中你能发现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吗?(分组讨论交流)(7)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学生齐读。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第一篇: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课题: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20-2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感受数学规律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多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交流能力、归纳理解能力及求异思维。
教学重点:学会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习题图。
复习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简便计算:282+47+153+18895-103395-(72+95)144-98+56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指生说说运用了哪些运算律。
二、合作探索师: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计算更简便,那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是否能使计算简便呢?让我们试一试好吗?出示:125×7×8,学生独立计算。
全班交流,师有选择地板书。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有什么想法或发现?学生发言交流:先算125和8相乘,会使计算简便。
师:这种算法运用到了什么规律?现在你觉得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否会让计算简便呢?三、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第三题。
先指学生分别说一说,这些算式怎样算起来比较简便。
对于15×12×25这道题,我们可以怎么计算?重点引导学生思考。
然后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交流。
2、自主练习第四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深入理解题意,并进行交流并列式计算。
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运算律进行简算的习惯。
3、第五题,学生先观察图,理解题意,相互交流对题意的理解。
重点引导学生说说“来回”的含义。
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交流一下算法。
4、第七题。
出示四组算式。
师:这些算式跷跷板哪边“轻”哪边“重”?为什么?(两边的算式得数一样)那你能发现每一组算式间的关系吗?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全班交流。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教案)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教案:《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有关的简便计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主要包括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两个部分。
乘法交换律指的是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乘法结合律指的是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效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发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练习本、笔、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开始,我拿出20个苹果,问学生:“如果把这些苹果分成两组,每组10个,怎么分?”学生回答:“可以把10个苹果放在一组,另外10个苹果放在另一组。
”我接着问:“那么,如果我把这两组苹果的位置互换一下,它们的数量有没有变化?”学生回答:“没有变化。
”通过这个实践情景,我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
2. 例题讲解:3. 随堂练习:我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计算。
如:25×48、73×26等。
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了对乘法交换律的理解。
4. 教学乘法结合律:5. 教具与学具的使用:学生在练习本上按照老师的示范,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学具进行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六、板书设计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七、作业设计1. 请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计算下面的题目:(1) 125×8×125(2) 48×25×48(3) 15×20×15答案:(1) 125×8×125=100000(2) 48×25×48=50000(3) 15×20×15=45002.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算下面的题目:(1) 36×58+24×58(2) 125×88+125×12(3) 72×125+72×87.5答案:(1) 36×58+24×58=(36+24)×58=60×58=3480(2) 125×88+125×12=125×(88+12)=125×100=12500(3) 72×125+72×87.5=72×(125+87.5)=72×212.5=15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3. 随堂练习题目的选择和设计;4. 教具与学具的使用和操作指导;5. 板书设计的简洁性和直观性;6. 作业题目的设计及其答案的准确性。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数学教案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數學教案設計标题: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它们的位置,积不变。
例如:a × b = b × a2.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例如:(a × b) × c = a × (b × c)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新课,如:“如果我们有两排同样数量的书,我们可以先从第一排拿取一部分,再从第二排拿取一部分,也可以先从第二排拿取一部分,再从第一排拿取一部分,结果会一样吗?”从而引出乘法交换律的概念。
2. 新知讲解:教师通过板书或PPT展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并给出实例进行解释说明。
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来验证这两个定律的正确性。
3. 练习巩固: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这些题目应包括简单的计算题以及需要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复杂问题。
4. 总结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同时,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以便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五、家庭作业:布置一些与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相关的习题,让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入。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进行反思,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出改进。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61~62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乘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体验应用乘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并能进行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探索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出示:你能在下列的内填上合适的数吗?28+320=320+ ;(27+138)+62=27+( + );35+ = +35。
提问:你能说出填数的依据吗?谁能用字母分别表示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2.出示:在下列○内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4○10=10○4 (2○3)○5=2○(3○5)。
谈话:同学们,这两道题的○里既可以都填写加号,也可以都填写乘号。
如果填加号是根据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而如果填乘号,你能联想到什么呢?是啊,加法有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是否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呢?3.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乘法中的运算规律,首先来研究乘法是不是有交换律呢?【说明: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学生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通过复习填数和在等式中填运算符号,一方面可以唤起学生对加法运算律的回忆,另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思考:加法有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是不是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呢?从而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乘法运算律的欲望。
同时,引导学生把加法运算律的活动经验和学习方法迁移到乘法运算律的学习中来,促进主动学习。
】二、举例验证探索规律(一)探索乘法交换律。
1.情景中感知乘法交换律。
出示例题。
(略)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列出乘法算式求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子吗?学生列式:3×5=15(人)或5×3=15(人)。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计算(1)》教案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程度各有不同。有的学生能够迅速掌握这两个运算定律,而有的学生在运用时还显得有些吃力。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论介绍部分注意力不够集中,可能是因为理论讲解相对较为抽象。因此,我考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运用直观教具和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计算(1)》教案
一、教学内容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计算(1)》教案,本节课内容依据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四章《运算定律》第一节“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设计。具体内容包括:
1.乘法交换律:a×b=b×a,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灵活运用此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这两个重点。对于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动手操作,演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基本原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两个定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教案模板四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教案模板四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教案模板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7~18页例1~2,练习四第1题。
教学目标1? 经历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
2?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能用这两个运算律解释计算的理由。
3?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探索新知1?教学例1出示例1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板书:9x4=36(个),4x9=36(个)。
学生观察板书,思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9x4=4x9。
教师:你还能写出几个有这样规律的算式吗?板书学生举出的算式。
如:15x2=2x158x5=5x8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1: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学生2:这就叫乘法交换律。
教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吗?(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教师: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这个规律可怎样表示呢?(axb=bxa)2?教学例2出示例2情景图,口述数学信息和解决的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8x24)x68x(24x6)=192x6=8x144=1152 (户)=1152 (户)学生对这两种算法进行观察、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 (8x24)x6=8x(24x6)。
出示下面的算式,算一算,比一比。
16x5x2= 16x(5x2)= 35x25x4=35x(25x4)= 12x125x8= 12x(125x8)=观察算式,有同样的特点吗?每排的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吗?学生独立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全班交流。
板书:16x5x2=16x(5x2) 35x25x4=35x(25x4)43x125x8=43x(125x8)谁能说出这几组算式的规律?学生1:每个算式只是改变了运算顺序。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案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与运用。
难点:乘法结合律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引导学生思考乘法是否也具有类似的性质。
2. 探究乘法交换律:(1)教师出示例子,如3×4和4×3,引导学生发现结果相同。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乘法交换律:a×b=b×a。
(3)学生练习运用乘法交换律进行计算。
3. 探究乘法结合律:(1)教师出示例子,如2×3×4和2×(3×4),引导学生发现结果相同。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乘法结合律:(a×b)×c=a×(b×c)。
(3)学生练习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
4. 应用拓展:(1)教师出示综合题目,引导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互相交流解题思路。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总结,强调它们的运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课后作业:(1)12×15×6(2)45×7×8(3)4×4×5×52. 家长签字确认。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课堂练习,了解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程度及运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学习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关注运算定律的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发展数学模型思想。
重点: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难点: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根据加法运算定律,在 ___里填上适当的数。
36+______=56+_____
(38+27)+13=38+(27+ _______ )
(209+26)+44=209+(_____+_____)
二、在情境中初步感知乘法交换律
(二)提出问题,独立尝试解决
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
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
3. 根据题意,你能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问题。
两种不同的列式均板书。
)
4×25=100 或 25×4=100
(三)枚举中验证规律,比较中概括规律
问题: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些运算定律,借助以往的学习经验,
你能继续研究吗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先独立思
考,
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发现。
)
1.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等式吗(展示学生的举例, 4~5组。
)
2. 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3.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吗
(展示大家的表示方法,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
)生回答,师板书。
三、在情境中初步感知乘法结合律
(一)独立解决问题
问题:
1.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
(一共25个小组,每组种5棵树,每棵树浇2桶水。
)
3.这道题可以怎样计算
(25×5)×2 25×(5×2)
=125×2 =25×10
=250 =250
(二)迁移学习经验概括规律
问题:谁能把你的发现和大家交流一下
1.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等式吗(展示学生的举例, 4~5组。
)
2. 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
数,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3.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结合律吗
(展示大家的表示方法,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
)四、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12×32=32×( 12 )
108×( 75 )=75×( 108 )
( 27 )×a=( a )×27
25×9×2=( 25 )×( 2 )×9
2、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5×16=16
25×7×4=××7
(60×25)×60×(×8)
125×(8)=(125×14
3×8×4×5=(3×4)×(×)
4、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怎样算
25×47×4 125×9×8
25×42×8 97×50×6
五、课堂小结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25×2=2×25 (25×5)×2 = 25×(5×2)48×4=4×48 (32×4)×5=32×(4×5)36×3=3×36 (46×5)×8=46×(5×8)125×16=16×125 (82×9)×7=82×(9×7)a×b=b×a (a×b)×c=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