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道德缺失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摘要】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众多,首先是受到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不良价值观念容易导致道德观念淡化。
教育体制存在问题,道德教育缺失或者教育方式不当也会影响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心理压力的加剧和社会诱惑的增多也是导致道德缺失的原因之一,这些因素使得大学生在道德选择上更容易受到影响。
自我意识过强也会使得大学生更多地关注个人利益,而忽视他人和社会的需要。
我们要认识到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复杂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缺失,原因分析,社会价值观念,教育体制,心理压力,社会诱惑,自我意识,解决措施。
1. 引言1.1 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探讨。
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是一个重要原因,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一些大学生可能淡化了道德伦理观念,导致道德行为不规范。
教育体制的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些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导致道德素养不足。
心理压力的加剧也会影响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一些大学生在应对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方面会出现行为偏差。
社会诱惑的增多以及自我意识过强也会导致大学生道德缺失的问题。
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众多,亟需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 正文2.1 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对大学生道德缺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和碰撞。
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念不仅会影响个人的行为举止,也会对整个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现代社会普遍存在功利主义和唯利是图的现象。
许多人追求的是眼前的利益和享乐,忽视了道德和良知。
这种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导大学生追求名利和物质上的满足,而忽视道德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一些大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和生活,不择手段地为自己谋取利益,丧失了对正义和良知的判断能力。
社会的道德风气也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了负面影响。
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之困境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之困境的原因分析及对策2000字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大学生中,走出了越来越多的道德楷模,他们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大学生”、“全国三八红旗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在全社会树立了起精神标杆。
然而,在一些大学里,道德教育却面临着严重的困境,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塑造。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的困境原因及对策。
一、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的困境原因:1. 大学道德教育缺失大学作为社会的精英培养机构,应该贯彻“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一直以来,道德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一些高校中,道德教育的层次很低,甚至没有体现在校园文化的重要位置。
导致学生成长过程中缺少了正向引导,不易受到榜样的启迪和引领。
2. 环境的负面影响大学校园中的环境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一些学校存在一些学生间互相攀比、攀比成绩、攀比消费等现象,甚至一些虚伪、势力和浮躁的价值观也在学生间不断传递。
这些消极的价值观对学生心态的影响很大,从而导致学生的道德水平的下降,难以被榜样所感染和影响。
3. 形成影响大学生品德的其他因素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困境的原因还有很多,其中还包括外界的矛盾冲突、个人自身能力的差异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等等。
二、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的对策:1. 强化大学道德教育的地位和系统性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的对策首先是要重视大学道德教育的地位,加强大学道德教育。
学校应以德育为先,推出实施完备的大学道德教育方案,建立健全的机构和管理制度,以便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大学道德教育的系统性。
2.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也是有助于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实施的重要对策。
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对那些不良的行为和观念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指引,以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并且争取更多的机会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道德风貌的舞台,还要加大对在榜样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学生的表彰力度,使这些学生感到自豪和自信。
浅析当代大学生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荐五篇)
浅析当代大学生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荐五篇)第一篇:浅析当代大学生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当代大学生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章摘要] 去年,江总书记明确的提出了必须坚持“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同年十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些对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以这些重要文献为指导,通过对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四个方面问题的调查分析,从五个方面就如何加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提出应策。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分析对策2001年1月,江总书记明确的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
同年十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些文献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高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审视大学生思想道德具体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以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为指导,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通过针对我国多部研究刊物及数位德育工作者所做的有关大学生的调查、测验和各类统计资料的汇集与研究认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存在的问题主要呈现以下四个方面。
1.道德目标自我化如何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最能反映一个人思想道德状况的主要内容。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校学习动力的来源,有47.3%的学生认为“为谋求自己美好生活”,高于认为“报效国家”的学生比例13个百分点。
大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动机中“信仰共产主义”、“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让位于“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并早日成才”,而择业标准中“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与“服从国家需要”二者之和所占比率不足10%,“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却占31.7%之多。
就连“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这一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青年的人生话题,在今天的大学生中持“赞成态度”的同学仍有30%之多,还有近20%的人表示“难以判断”。
当代大学生道德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当代大学生道德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当代大学生的道德问题非常多,几乎涉及到大学生的各个方面。
以下简要介绍大学生道德问题及对策。
一、学习问题1、抄袭别人的论文和学术作品。
许多大学生喜欢拿别人的论文来当作自己的成果,甚至把他们自己的学术论文抄袭到别人著作里去,破坏了学术诚信原则,影响学术水平提升。
2、不负责任的学习态度。
学习往往无法靠自觉,也就是学生在学习领域里对自己并没有自律性和责任性,长期以来缺乏这种态度,会让学习更加缓慢,也就不能把最大的学习效率发挥出来。
二、道德问题1、中国大学生教育中“模仿”的文化的问题。
在中国的大学,由于传统的文化,往往以“模仿”去学习,不求创新,失去了该有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对知识的正确认识也受到了影响。
2、大学生对道德规范缺乏认识和执行。
由于大学里面没有强有力的道德制度,而每个人也没有清晰的道德标准,就会导致仁慈无助,道德价值的失落,一些道德规范的不违反,不仅影响自身成长,也影响了团结互助的团队文化。
三、解决对策1、完善学校的道德规范以及纪律的规定,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如今大学需要将道德规范和纪律写入法律法规,这样大学生就可以明确道德要求,同时避免“模仿”式学习现象发生。
2、加强自身道德规范觉悟。
大学生应该将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作为自身成长的指导方向,增强对道德规范的认知,加深对道德价值的理解,这样才能在大学生活中积极遵守道德准则,发挥好积极性和责任感。
大学生道德问题是时下非常关注的话题,如何解决它们,促使大学生道德素质良好,这无疑是一个大问题。
必须针对学习问题和道德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只有通过这样的对策,大学生的道德才能有所提高,为我们强身健体、为国家建功立业做出更大的贡。
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从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问题的表现、导致原因和应对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表现为缺乏公德意识、道德标准混乱、责任心不强等问题。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家庭教育不足、社会环境影响等多方面因素。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加强道德教育、建立奖惩机制、提高社会责任感等对策。
总结分析了以上对策的可行性,并展望未来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性,提出建议措施。
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问题的关注,并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问题、对策分析、道德教育、奖惩机制、社会责任感、总结、展望未来、建议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社会中,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近年来不少大学生在社会交往和行为中出现了一些缺乏公德心的现象,典型的表现包括不尊重他人、缺乏集体荣誉感、缺乏诚信意识等。
这种社会公德缺失现象的存在,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担忧。
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变得日益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道德观念相对淡化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往往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
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成为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引言部分结束。
1.2 问题陈述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现代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种种社会公德缺失的问题,比如缺乏公德心、道德品行不端、不遵守社会规范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大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社会公德缺失问题必须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
1、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思想观念欠缺,缺乏正确的道德操守。
一些大学生缺乏责任感,任性、自私,本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管”,其后果则是给家庭,社会造成负面效应。
它是由于他们缺乏了正确的教育和现实的思考,没有认真规划和总结,对未来无能力立足,少了正确的指引。
(2)大学生道德观念浮动,道德混乱,有的家教不严,侵权成风,社会价值观
不断降低,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多家庭“虎妈”“狼爸”教育,孩子懦弱无能,放纵懒散,存在违反尊严、肆意破坏的情况,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浸在流行文化中,习惯与真实的教育也越来越相差甚远。
2、教育对策
(1)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培养良好的思想观念,懂得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要把理论学习和现实相结合,使学生接触到现实,参与现实,培养学生自觉地践行主体思想。
(2)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首先,学校要制定科学的道德教育管理制度,建
设符合自身特点的良好的道德品格,积极推行普及良好道德习惯活动教育。
其次,应建立明确的考核机制,营造考核的良好氛围,来调动学生对师生道德素质的心理愿望。
第三,应强化学生之间的关系,倡导学生相互尊重,坚持原则,关心德行,为强调道德规范提供基本参考价值。
论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缺失及其构建
论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缺失及其构建【摘要】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缺失问题日益凸显,表现在行为不端、为人处世不当等方面。
本文旨在分析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缺失的现象及原因,探讨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进一步提出构建大学生道德观的途径和具体措施,如加强道德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总结现状并展望未来发展,强调道德观建设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引起社会对大学生道德观的重视,促进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念,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缺失、构建、原因分析、重要性、途径、具体措施、现状、未来发展、重要意义。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缺失问题是当前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大学生在道德观念上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范的现象,引发了人们的深思和警惕。
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道德观念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气和文明程度。
探讨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现状、原因及建设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道德观念逐渐受到挑战和冲击,道德观的建设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尤其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广泛和多样化,道德观念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和引导。
一方面,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和道德沦丧行为,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了负面影响;大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和思想觉悟不足,道德观念容易受到媒体和网络的误导和诱导。
由此可见,大学生道德观的缺失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共同建设良好的道德风气和社会文明。
1.2 问题意识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缺失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道德观的缺失现象愈发突出。
许多大学生存在着道德认知混乱、行为不端、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社会责任感。
面对这一现象,我们急需认识到道德观的缺失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教育的一大隐患,亟需加强大学生道德观的建设。
试析大学生道德缺失现象
试析大学生道德缺失现象作者:李晔概要: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现象已经愈发严重。
加强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迫在眉睫。
必须把各方面的因素深入总结,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式,全社会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校道德氛围。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道德的根源只存在于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中,离开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谈道德根源是不切实际的。
道德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道德的进步,这个进步的过程不是平缓的直线,而是蜿蜒曲折的。
用来衡量道德进步与否的标准不是人的主观意志和愿望,而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否相适应。
只有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道德才是进步的道德,反之,就是落后的道德。
道德缺失是由于道德规范、准则出现模糊,甚至多元化,以致缺少统一、明确、公认的标准进行道德评价,使实际道德状态出现混乱或无所适从。
一、大学生道德缺失的突出表现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当今的中国继续谱写着辉煌的乐章。
但在物质繁荣、经济发达的背后却潜伏着令人担忧的道德危机。
大学校园不仅是学术的殿堂,而且是多少学子梦寐以求的纯洁的象牙塔。
学生们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迈入大学的校园,为的就是实现自我价值,突破人生的新飞跃。
在高校这个环境中,大学生的道德缺失现象较为普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诚信缺失。
中国目前正处于严重的诚信危机之中。
诚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个道德现象,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要求,所有的人际交往手段、技巧都应该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
而令人痛惜的是,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却越发严重,学习方面:一些大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作业互相抄袭,企图通过作弊的方式通过考试;经济方面:一些家庭条件良好的学生却虚报家庭收入状况,骗取国家和学校的经济补助;就业方面:伪造虚假证书,各种仿造的四六级证书、计算机证书已屡见不鲜。
(二)价值观扭曲。
由于道德价值追求的迷失,一些学生的心灵严重扭曲,他们找不准生活的坐标,沉缅于一种安逸、享乐的生活中。
大学生道德修养缺失的原因和对策探析
2003年3月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7卷 第1期 (总第53期) M ar.2003 Jou rnal of Gu ilin T eachers Co llege V o l.17N o.1 (Sum N o.53)大学生道德修养缺失的原因和对策探析①王琼玉(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部,广西桂林 541001)[摘 要] 当前部分大学生道德修养缺失的实质是:没有确立正确而牢固的道德信念,缺乏道德自律。
而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试教育的恶果;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家庭的影响。
弥补大学生道德修养缺失的对策是:多层次、多渠道帮助大学生确立道德信念,促进大学生良好道德修养的形成。
[关键词] 大学生;道德修养;道德信念;道德自律[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7070(2003)01-0053-04 大学校园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
人的素质高低不仅仅是以知识的多少、能力的高低来衡量,还应包括道德素质方面。
从事高校德育教学工作十几年的笔者有时不禁感叹:教过的学生遇到老师不打招呼,课堂提问不会主动站起来,迟到不表示歉意,离开教室不知关灯、关窗,如厕不冲水,公共教室的课桌上刻的、画的、写的应有尽有,作弊的学生似乎永远也抓不完,洁白的墙壁上往往会留下几只不协调的脚印,……许多都是举手之劳的事情,为什么做不到?就相关内容,笔者曾在所任思想品德课的一个班级做了一个不记名的问卷调查,百分之百的同学都知道应该怎样做,但能自觉做到的却不到一半,这不得不引起人们深思。
所以,近一年来,笔者在开设的思想品德课中的第一堂课的专题就是:“做一个有教养的文明大学生”。
接下来的课堂讨论是:“知道,为什么做不到?”希望让学生发现自身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真正使道德教育落在实处,见诸行动。
一、大学生道德修养缺失的原因纵观我国的教育制度,从小学开始就开设了思想品德课。
遗憾的是,接受了十几年思想品德教育的大学生的修养却给人这样一种印象:部分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还不如中学生,甚至小学生。
当代大学生德育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犯罪率上升:德育教育的缺失使部分 大学生对法律、道德底线的认知模糊 ,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因此,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至关重要 ,家庭、学校、社会应共同努力,培 养具备健全人格和高尚品德的新时代 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德育缺失的原因 及对策
汇报人: 2023-11-20
目 录
• 引言 • 大学生德育缺失的原因 • 大学生德育缺失的影响 • 大学生德育缺失的对策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当代大学生德育的重要性
• 德育在大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关乎个体的道德品质 形成,还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大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 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强化德育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首 要任务。
探索重点
创新德育方法:探索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新型德育方 法,提高德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德育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全面的德育评价体系,对学 生的品德发展进行量化评估,为德育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
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体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家庭参与:家庭是德育的第一课堂,应加强与家 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
家长自身道德素质不高
部分家长自身道德行为不端,不能为孩子树立正 面榜样,甚至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3
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方法简单粗暴,缺乏耐 心和引导,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德 育的培养。
03
大学生德育缺失的影响
个人层面
01
02
03
价值观扭曲
缺乏德育教育的大学生容 易出现价值观扭曲,过分 追求物质利益和享乐,忽 视精神层面的追求。
当代大学生德育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许多高校对德育课程重视不够,课程设置单一,缺乏系统性和深度,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家庭教育观念
家长过分溺爱
部分家长过度溺爱孩子,导致孩子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和责任感,对德育培养产生负面影响。
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
一些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视了对孩子品德、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导致孩子在德育方面缺乏正确 的引导。
高校应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03
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德育缺失原因
本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德育缺失的主 要原因包括家庭教育的不足、学校德育 课程的缺陷、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 学生自身的问题。
VS
对策有效性
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的对策在实践中取得 了一定的效果,如加强家庭教育、改进学 校德育课程、优化社会环境等。
和人生观。
高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共同关注大学生的德育教育, 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德育效果。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01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影响,营造良好的社会 环境是提高大学生德育水平的重要保障。
02
社会各界应共同关注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舆论引导,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当代大学生德育缺失的原因 及对策
汇报人当代大学生德育现状 • 德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 德育对策与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社会环境变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 ,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对大学生的德 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体制问题
当前教育体制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 视德育教育,导致大学生在思想道德 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浅析大学生的道德缺失
浅析大学生的道德缺失目前,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备受人们关注。
在围绕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途径等诸多论述中,不难发现,人们往往把心理问题和道德问题进行了分离,而道德观念的冲突,常常是大学生陷入心理困扰的深层次原因,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的道德水平直接左右其身心健康水平。
因此,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对保障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大学生道德水平下降?除了社会转型期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外,更关键的是当前大学生道德观的缺失。
一、大学生道德缺失现状中国乃礼仪之邦,有着深厚的道德基础。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虽然尚存一丝封建的东西,但确实有不少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之处。
何谓道德观?道德观是对应该做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理想人格的设定。
道德观有什么作用?可以说,只有让人们对崇高道德加以认同、信服、尊重和崇尚,才能将道德规范内化到个体自我的信念之中,形成个体的品德。
一旦道德观确立,就能培养出强烈的道德情感,从而表现出坚定不移的道德行为和发自内心的勇往直前的追求精神。
大学生道德观缺失现象可大致归纳成三点:一是对道德认同感降低;二是对道德的贬低;三是对道德缺乏敬畏。
比如,“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等非道德行为已渐渐被青年人默许,反而让座的行为却被视为另类表现。
究其原因,就是个人的本位思想过于严重,对于不利己的事坚决不予实施,哪怕冒些风险。
在现实生活中,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欢完全按自我意愿行事。
不少大学生推崇投机取巧,而对讲原则却持贬低态度。
上课时间跑出去玩游戏已变成司空见惯,考试是否作弊不在于良心是否受到谴责,而是看监考教师是否严格。
偷东西也变成了个别同学的生活来源,而不被认为是可耻的行径……这些行为,无不表现出是对“善”的漠视,对“恶”的纵容,对先进文化的麻木。
其恶劣的影响在于,从个体意识的残缺扩散为群体意识的错位,进而引发道德观的严重扭曲,使得一些错误的价值观以及非道德的行为披上“合理化”的外衣,在大学生中获得普遍的默认、容忍甚至赞同。
浅议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
浅议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摘要: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大学生在社会上是高层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是我们社会的精英。
但是,近一段时间,社会上很多人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和道德状况提出了质疑。
作为高素质的群体,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和道德修养观问题日益突显出。
由此引发了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并加深了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本文将从大学生道德缺失的表现、原因、解决措施三个方面浅议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缺失道德教育正文:一、道德缺失的表现(一)、责任意识淡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个性独立化程度越来越高,加之不良的社会风气使社会失去了过去那种强大的凝聚力,权力金钱化现象也使人们对社会的离心力逐渐增大,个人只要权利,不要责任、义务,这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必然的也是严重的。
很多学生所追求的人生目标是“为自己”,在人生奋斗目标上表现出日益增强的个人意识逐步取代了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社会责任感淡漠已渐成必然,突出表现为“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三无’现象。
第一、“无兴趣”。
即有些大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什么都没有劲,表现在行动中就是情绪冷漠、消极,情感萎顿、空虚,整天无精打采、懒洋洋的。
第二、“无所谓”。
就是学习无所谓,工作无所谓,成功无所谓,失败无所谓,赞扬无所谓,批评无所谓。
一切都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虚无主义态度。
第三、“无意义”。
有些学生似乎看破了红尘,将社会发生的一切都看成是“演戏”,将人们的活动都看成争名夺利,因而对他人、对社会都看得很黑、很阴暗,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毫无意义,心态渐渐变得冷漠起来。
(二)、价值观错位人生的价值取向是贯穿于人生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个人价值评价和选择的倾向性,主要取决于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关系。
青年大学生从注重理想到更多地注重现实和功利、从无私奉献或奉献与索取并重到更多地注重金钱的价值、感官的享受,淡化了社会责任和集体观念。
论大学生道德缺失原因及对策
论大学生道德缺失原因及对策摘要:大学生道德缺失现象令人担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重要课题。
本文综合分析了大学生道德缺失的类型及原因,从社会,家庭和个人的角度提出了如何预防及改正大学生道德缺失的问题。
切实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重塑当代大学生的新形象。
关键词:大学生;伦理;道德;诚信;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承载着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水平;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更是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将来的前途和命运。
新形势下,有少数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导致伦理道德缺失现象的发生。
如何有效地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是摆在所有高校学生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的类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
但仍有少数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近年来,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主要有以下类型:1.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高等学校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建立的一种贷款制度。
按照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丁学校所在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这一标准,高等学校中困难生的比例高达20%以上。
确保不让一名困难生固家庭经济困难入不了学和辍学是国家的一项既定政策,相比“奖、助、补、减”等助困措施,助学贷款具有资助面广、资助彻底和能够培养大学生自立自强的品质等优点,所以国家丁1999年开始试点并于2000年在全国推开了国家助学贷款。
其特点:一是免担保,利用大学生个人的信用获取贷款;一是国家贴息,大学生在学期间的贷款利息由国家负担。
然而,国家助学贷款的推行,却不尽如人意。
2002年全国已签订贷款合同的学牛仅占申请学生的31%,广东省高校截至2003年7月仅16782人签订了贷款合同,某学生总数达10000人的高校2003年仅100人签订了贷款合同,占全校困难生总人数的5%。
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及对策分析【摘要】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术作弊、考试舞弊、抄袭等方面。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包括社会环境影响、教育体制不健全、价值观念淡化等。
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完善的评价制度,并加强学校在大学生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乎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未来的发展。
而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改善努力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未来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
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长期性和持久性也需要引起重视,需要从源头上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对策、表现、原因、教育、建设、重要性、作用、改善、努力、方向、长期性、持久性。
1. 引言1.1 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及对策分析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一种严重的挑战,因为他们代表着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和价值观念。
诚信道德缺失不仅影响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威胁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我们必须认真面对这一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来加以解决。
在大学生群体中,诚信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术不端、考试作弊、抄袭论文等方面。
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术的公正性和信誉度,也损害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成长。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社会竞争压力大、学生自身道德观念淡薄、教育资源不均衡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如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增强学生的自我监督意识等。
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建立起良好的道德风尚和价值观念,才能保障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学校在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才能实现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长期性和持久性。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原因与对策探析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原因与对策探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失范问题愈演愈烈,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原因,并提出对策,以期为有关部门和个人提供借鉴。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原因1. 教育缺失当前,大学生进入大学的竞争日益激烈,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高校内存在着功利化、应试化、追名逐利的现象。
教育变成了单纯的智育培养,不能全面涵盖道德和社会观念的教育,削弱了学生对社会公德的认知和尊重。
2. 社会环境的变化随着市场化的加速推进,高校逐渐成为利益的场所,存在学分和学位的买卖以及各种考试作弊和抄袭行为。
此外,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生活压力大、物质欲望强烈、快速发展的互联网让大学生受到各种信息的冲击,而信息的泛滥又让大学生难以辨别正误,导致行为失范的产生。
3. 家庭教育的失衡对于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一般呈现出两种类型:一是缺少约束、过度宠溺,容易造成孩子的自私和冷漠;二是过于严苛,只要求孩子成功,忽略了对其品德和人格的培养。
这样的家庭教育缺失了平衡和综合性的德育,把孩子变成了名利自私的工具。
二、对策探析1. 进一步深化教育融入社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素质的重要途径,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综合的思想观念学习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平台。
让学生从学校时期就具备践行公德的意识和能力,并长期坚持这一优良习惯,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2. 建立健全的制度和规范通过建立正确的制度和规范,促进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
如加强学生德育教育,重视有关法律法规的普及教育,建立评价体系和制度,严厉打击不良行为,坚持事后追究和监督,并加强对一些社会公德标准或价值的推广,进而倡导一种全社会都将自己置于公共利益之上的氛围。
3. 倡导社会公德,塑造良好文化环境倡导社会公德,培育正确的价值观,是提高学生社会公德素质的必要条件。
社会应推崇正确的道德文化,将良好的社会公德理念深入人心,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以此逐渐塑造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公德环境,让人们真正的尊重公德、践行公德、发扬公德。
当代大学生德育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德育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近年来,德育教育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而在当今社会中,百般急功近利、功利主义等诸多现象以及一些不良的价值观念的侵蚀,使得当代大学生的德育缺失问题严重,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德育缺失的原因1.社会环境的变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收入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这就导致了一些父母工作较忙,无法陪伴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日益淡化,使得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缺少正确的且持久的德育教育。
2.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的不足高校德育教育机制不健全、教育手段单一,只注重学生的经济利益和学位证书,而对于应该注重的德育教育则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对于大学生的德育教育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3.学生自身因素很多大学生的个人素质较差,没有较高的道德素养。
行为不规范,缺乏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对学校、社会、家庭等缺少敬畏之心,样样都缺。
二、对策研究1.加强教育宣传,强化德育教育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类方式推广各种中华优秀文化,强化道德教育并让学生知道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如邀请专家学者对学生开展德育关键词讲座、德育教育传媒推广等方式。
2.加强教育管理,创新德育教育管理机制建立及时的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管理机制和控制流程。
积极推进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教育服务,制定和完善高校德育教育文件和规章制度以及德育考评机制。
3.多元化教育方式,实现德育教育效果德育教育的方式不应过于单一。
应采用多渠道方式,如德育教室、班主任工作、志愿者服务、社团活动、总结交流等。
构建德育教育四位一体的生成机制,持续推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全系统、全过程、全方位。
4.努力加强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综合考虑学校和社会体系,加强大学生素质提高,建立微观教育体制。
同时需要学生意识到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是建立优秀个人和社会的基础,学生应以身作则,传播实践中华优秀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大学生道德缺失原因及对策摘要:大学生道德缺失现象令人担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重要课题。
本文综合分析了大学生道德缺失的类型及原因,从社会,家庭和个人的角度提出了如何预防及改正大学生道德缺失的问题。
切实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重塑当代大学生的新形象。
关键词:大学生;伦理;道德;诚信;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承载着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水平;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更是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将来的前途和命运。
新形势下,有少数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导致伦理道德缺失现象的发生。
如何有效地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是摆在所有高校学生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的类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
但仍有少数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近年来,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主要有以下类型:1.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高等学校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建立的一种贷款制度。
按照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丁学校所在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这一标准,高等学校中困难生的比例高达20%以上。
确保不让一名困难生固家庭经济困难入不了学和辍学是国家的一项既定政策,相比“奖、助、补、减”等助困措施,助学贷款具有资助面广、资助彻底和能够培养大学生自立自强的品质等优点,所以国家丁1999年开始试点并于2000年在全国推开了国家助学贷款。
其特点:一是免担保,利用大学生个人的信用获取贷款;一是国家贴息,大学生在学期间的贷款利息由国家负担。
然而,国家助学贷款的推行,却不尽如人意。
2002年全国已签订贷款合同的学牛仅占申请学生的31%,广东省高校截至2003年7月仅16782人签订了贷款合同,某学生总数达10000人的高校2003年仅100人签订了贷款合同,占全校困难生总人数的5%。
这一状况与国家助学贷款刚推出时的热烈反应和期望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其中的原因并非学生不想贷,也不是银行没钱贷,而是银行不敢贷。
大学生诚信状况影响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1]2.作弊行为问题最近,学术剽窃事件在媒体上频频曝光,成了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浙大院士抄袭事件是被匿名举报、东北师大抄袭事件是被六名同事“同室操戈”,而“史上最牛硕士论文”及“史上更牛硕士论文”却都是来源于“网友曝”[2]。
2008年的,贺海波抄袭事件,震惊了整个学术界。
最近,中南大学对所有申请学位毕业答辩的研究生都进行“学位论文不端行为监测”,否则不予答辩。
3.异性交往失范异性交往是指异性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传递信息、交流信息、表达感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通过语言、行动等多种方式来实现的相互沟通。
近年来,各高校校园文体活动异常丰富和活跃,大学生异性交往的机会也日益增多。
目前,大学生在异性交往方面,总的来说,是得体、理智和健康的。
但是大学生在行为上缺乏自我监督、约束、控制的能力,考虑问题过于主观化、情绪化和理想化,容易导致异性交往失范。
异性交往极端浪漫、外出租房居住、在异性宿舍留宿、交往中发生两性关系等现象也时有发生[3]。
4.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中存在的诚信缺失高校校园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吸引众多学子参与,其中也存在着许多诚信缺失的现象。
例如在班干部、党团干部、学生会干部的竞选过程中,存在请客送礼拉选票、游说老师等一系列不该有的现象。
本来深受大学生欢迎和喜爱的社团活动,由于这些与公平、公正原则完全相悖的诚信缺失,同学们的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挫伤,许多学生甚至因此而对于学校正当的社团活动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冷漠乃至抵制[3]。
在人际交往中,大学生给人的印象应该是有朝气、有礼貌,体现出较高的素质和良好的个人修养。
但是,与此不和谐的是,一些学生经常时间观念淡薄,迟到、早退习以为常;甚至言而无信,承诺的事情,经常是不能兑现,不了了之。
此外,在就餐、购物、乘车时的任意“夹塞”,在图书馆、教室、餐厅和公共汽车上的抢占座位以及说谎、偷盗等各种不良现象,在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中并不鲜见[4]。
二、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的成因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现象的凸现,表面上是学生的个人行为,实际上与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为了让高校伦理道德教育工作能有的放矢,就要追根溯源,透过现象,找出内在原因。
1.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冲击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加入WTO,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以及以互联网和数字通信工具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渠道的普及,信息交流空间进一步扩大,大学生接触的信息量成几何级数上升。
一方面,他们思想更加活跃,自由,开放,能跳出传统视野,用更广阔的视角看待问题;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社会经验,文化选择能力薄弱,批判鉴别能力不强,思想意识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一些不良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趁虚而入,给大学生带来了不良影响[5]。
2.社会环境的变化、经济体制的变革带来的负面影响当前,我国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是一项空前庞大而又无比复杂的社会工程,经济发展、政治改革、文化进步三方面紧密相连,密不可分。
经济成分的多样化所导致的多种利益矛盾,必然给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带来更复杂的局面。
这一切都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他们一方面以极强的责任感,浓厚的忧患意识和日益强烈的参与意识,关注着社会发展和变革的进程,思考着与自己密切相关的问题。
另一方面,金钱、权力、名誉成为人们争相追逐的目标,腐败的滋生、社会上的不公平等现象给大学生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6]。
3.网络的发展带来的冲击网络的开放性引发道德价值取向紊乱,导致大学生道德观念复杂化。
首先,由于大学生识别能力偏弱,面对网络呈现的诸多不良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风俗习惯、道德文化等极易产生迷惘。
其次,网络的虚拟性减弱了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导致部分大学生人格扭曲。
在网络中,人与人的交往是间接的“人机交往”,容易摒弃道德约束和规范要求,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形成强烈反差,这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人格异化。
其三,网络的自由性弱化了道德责任感,导致大学生个人主义滋长。
在网络这个“自由”的社会里,外在的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法律法规对人的行为的制约与惩戒力度不足,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弱化,自由意识泛滥,甚至将违反道德规范的网上活动视为自己技术高超的表现[4]。
4.独生子女的缺点目前大学生群体已进入独生子女时代。
由于他们成长环境的特殊性,许多人身上表现出了不容忽视的缺点。
他们依附性强,自理能力差,适应大学生活的时间延长,对于大学新的环境感到束手无策,焦虑不安。
他们在人际交往上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乐于交往,但另一方面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自私、嫉妒、感情易冲动的不良特征。
他们群体观念淡薄,协作意识差,行动上往往不能顾全大局。
他们由于经济条件有明显的优越性,在生活上不够勤俭节约。
他们感情脆弱,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一方面表现为充满自信,思想活跃,另一方面又经不起挫折,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较差[7]。
5.学校德育教育内容和方式存在不足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德育因其内容单薄、方式陈旧已不能满足时代需求。
创新意识教育、整体意识教育、坚韧品质和优良心理素质的培养等教育内容的欠缺让德育工作捉襟见肘;过于偏重说教的教育方式使高校在高素质综合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略显吃力。
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事实上的偏差,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厚专业、薄人文”的现象[8]。
综合评价体系中智育成绩的高低成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这种评价体系造成了部分学生的社会公德水平、心理适应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与智力水平出现了较大的反差。
三、提高大学生伦理道德水平的有效途径伦理道德的缺失,必然影响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将可能导致社会公德水平的滑坡,因此必须对此现象进行干预。
干预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就是对缺失成因的消解。
要消解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现象,就要从多方面进行共同努力,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本人的共同参与和配合,真正形成一个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伦理道德教育新局面[9]。
1.积极建设校园文化,营造育人环境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学生到大学来,不仅仅是来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大学里感受一种文化熏陶。
环境和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生活在一种环境中,耳濡目染,日久天长,人们就会熏陶成共同的风尚和气质。
高校必须构建高雅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提炼各具特色的大学精神,形成良好的校园风尚,并使其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一是要加强宿舍文化建设。
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是深入开展“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大学形象”教育活动。
三是要树立一批大学生个人和集体先进典型,集中凝练当前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使教育更有说服力,更具导向性,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全体大学生全面发展[10]。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教育内容大学生良好伦理道德品质的形成,仅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丰富教育内容。
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提升伦理道德素质。
首先,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道德情感的培养,利用社会上的有利因素和校内教育相结合,来抵消或消除校内外的消极因素。
不同的道德情境可以激活、丰富大学生的道德情感[4]。
通过开展社会调研、社区服务、智力扶贫、勤工俭学、参观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了解社情民意、融合道德理论,增强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乐于奉献的道德情感。
其次,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丰富,有着大量鲜活的素材和实例,可以使大学生产生在课堂上体验不到的心理感受和道德体验,从而深化责任感、使命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等道德素质,有利于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理想人格[11]。
3.抓好诚信品德教育,培养责任意识诚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是做人的根本,更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构建完善的诚信教育体系,创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文化氛围,真正把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渗透到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首先要充分利用“两课”主渠道,增加和渗透诚信教育的新内容。
通过开展“明礼诚信”、“诚实守信,快乐人生”等主题教育活动,注重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其次要改善高校的育人环境,营造诚信的育人氛围。
校园是大学生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学校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
高校应规范学校的活动,把“诚信”作为学校行为的基本准则。
高校还应要求教师不仅要从伦理道德认知上教给学生诚信,还要帮助学生用诚信来规范日常行为,逐步将诚信内化为自觉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