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教育研究方法[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一)教育研究方法的界说1.教育研究的含义教育研究是为了解决和发现教育领域中的各种问题而去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教育研究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和原则的发展,丰富深化人类的教育认知与理解进,而发展成为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并推动教育实践的进步。
2.教育研究的意义(1)教育研究是教育变革的自身要求。
现代社会的发展十分迅速,教育的差异性更加明显,教育变革的要求更加深刻,教育研究的迫切性也就更加强烈。
(2)教育研究是教育创新的要求。
当今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启发智慧。
不仅要训练行为,更要培养人格。
教育的理想是促进不同的学生根据各自特点获得更好的发展,这不仅需要教育智慧,更需要有对儿童细心的观察和精心的研究。
新型教育需要新型教师,教育创新推动着教育研究的发展。
(3)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随着教师职业专业化的不断提高,教师不仅应当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而且还要有教师职业的独特品格和能力。
(4)教育研究是提高教育质量、形成独立教育教学风格的要求。
现代社会变化快速,教师要根据教育对象、教育要求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以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教育价值研究是关于当前教育的价值分析以及教育价值未来追求与确证的研究,是对教育进行的价值规范分析,其关注的是事物的意义性、功用性,决定着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
教育事实研究是关于教育事实状况的现实研究,是对教育发展具体实施的实证分析,其关注的是事物的实然性,是展开教育问题研究的基本前提。
事实和价值是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两大基本范畴,是“实然”和“应然”的问题。
教育研究活动中既要准确掌握教育发展的社会事实,更要努力把握教育发展的价值方向。
(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的基本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寻找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
1.第一章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23
第四节 教育研究方法的演变
这一节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
二、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新进展 四、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
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 (一)直觉观察时期 (二)分析为主时期 (三)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四)研究方法变革时期
(三)“层次”结构说
有不同的层次分法,哲学层次,一级学科层次,具体学科层次。 还有学者分为四个层次,不同学者理解角度不同。
15
四、教育研究方法的体系
研究方法是一个有着不同层次和方面的综 合体系。通常这一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或 部分,即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的方法 及技术。 (一)方法论 主要存在二种基本的、同时也是相互对立 的方法论倾向: 1. 实证主义方法论——定量研究是典型 2. 人文主义方法论——定性研究是典型
第一章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教育研究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领域。 本章主要讲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节 教育研究概述 第二节 教育研究方法界说 第三节 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教育研究方法的演变 第五节 教育研究的原则
2
第一节 教育研究概述
这一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教育研究的内涵 二、教育研究的类型 三、教育研究的过程 四、教育研究的意义
27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
(三)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1)教育研究方法从哲学方法论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 专门研究领域。 (2)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他学科移 植而来的。 (3)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基本派别进一步分道扬镳,各 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 (4)由于受西方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影响,在研究方法的 探讨中,明显地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5)在教育研究方法形成独立学科的同时,教育科学领域 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取得显著进展。 (6)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产生和广泛传播、心理学及 心理研究方法的进展,影响着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
《教育研究方法》PPT课件
.
1
第一章 教育研究概述 本章重点:教育研究的特点、过程
第一节 教育研究特点、过程与分类 一、什么是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是以拓展教育知识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为 目的,以教育理论做指导,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按照一定的系统和步骤进行的一种活动或认识过程。
教育研究的宗旨是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反映教育 过程的规律,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二、教育研究的基本特点和过程 1.创新性 2.客观性 3.系统性
其次,需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 方法论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教育教学的经验。
最后,要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教 育研究能力。
.
6
三、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优势和不足 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教师,应当是一个研究型的小
学教师。小学教师有许多从事教育研究的有利条件, 比如,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最了解教育的需求,积 累了许多教育的经验等。
第一章 教育研究概述 本章重点:教育研究的特点、过程
第一节 教育研究特点、过程与分类 一、什么是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是以拓展教育知识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为 目的,以教育理论做指导,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按照一定的系统和步骤进行的一种活动或认识过程。
教育研究的宗旨是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反映教育 过程的规律,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二、教育研究的基本特点和过程 1.创新性 2.客观性 3.系统性
.
5
第二节 小学教育研究的意义和条件
小学教育研究是以小学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在教 育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小学教育的本 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
一、从事小学教育研究的意义
二、教育研究人员的基本条件
作为一个教育研究人员,首先要有清晰的教育研究 意识,了解什么是教育研究,它有什么特点,认识教 育研究的意义等。
第一讲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Study” vs “Research”
• “study”——研究,表示:研读与慎思(思辩性研究)
。 1) To devote time and thought for getting knowledge of a subject especially from books; 2) To give care and consideration to something. eg. A Study of History《历史研究》 • “research” ---研究,具有“调查”、“寻找”“探索 ”的含义 (实证性研究)。 1) To undertake investigation in order to discover new facts; 2) To look carefully through sth.or go deeply into sth.in order to find sth out. eg. They research into the causes of SARS.
• 3.需要进行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 观察记录和分析,收集可靠的资料数据, 在此基础上形成结论。也就是说,结论要 以充分地科学事实和足够的数据为依据, 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想当然。
三、教育研究的类型
研究类型
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
定量研究
行动研究 定性研究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是根据它们各自不同的目标或目的来 区分的。 • 基础性的教育研究,主要是研究教育的事理,揭示教育活 动本身所固有的法则或规律,基础性研究旨在认识世界, 增加科学知识本身,它不必考虑自己的研究结果能在什么 地方付诸实践,它不一定会产生直接有用的结果。 • 应用性的教育研究,主要是将教育事理研究所提示的法则 或规律运用于教育实践活动,以直接指导或改进教育实践 活动,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应用性研究 则旨在改造世界,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为实践者提 供直接有用的知识。
第一章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2、教育与教育科学
• 回答:教育是科学吗? • 知识分为: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现 象)、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现象)和 人文学科(文史哲) • 如虎妈,狼爸,猫爸
3、教育研究
• 教育研究是应用科学方法以解决教育 问题的一个历程。 • 教育研究的三个要素:客观事实、科 学理论和方法技术。
• 如,高考公平问题;大学创新人才培 养问题;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等等
• 随着教育科学和方法论的发展,很难 设计出一个单一的分类方法囊括全部 方法,而一项研究往往是多方面的、 综合的,可以归入好几种一般方法。
(三)按研究范式
• 定性研究 • 定量研究
托马斯·库恩
• 托马斯·库恩(Thomas Samuel Kuhn, 1922,7-1996,6),美国科学史家,科学 哲学家,代表作为《哥白尼革命》和《科 学革命的结构》。 • 其中《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1962年)是 其最有名的著作。因为库恩的这本著作, 让范式(paradigm)这个词汇变成当代最常 出现的词汇之一。
特点:
1.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 其他学科移植而来的。 2.教育研究方法的两个基本派别的分化—— 定量与定性的。
• 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尹曼、拉尹、 法国的比纳、美国的霍尔和桑代克。 • 他们极其强调教育实验在教育理论研究中作 用。力求教育研究数学化、数量化。梅尹认 为研究主要场所是心理学实验室。
• 定量研究(quantitive research)则是 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更接近演绎法, 是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境中 • 从开始便更倾向于以理论为基础,也 许理论并不明晰确定,但理论的基础 存在于这样或那样的形式之中。
第一章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有一次,他在写一篇论文,问我:“国外知名大学 除了剑桥、哈佛、牛津还有哪些?”“麻省理工、耶鲁 好像也不错。” 他告诉我在他的这篇论文里要增加一些关于知名大 学的研究成果,以使文章更具魅力。我有点明白,原来 文章除了“天下文章一大抄”,还可以有些许杜撰。 了解这篇文章的诞生,并没有使我对这位老师的看 法大打折扣。因为,这篇文章在省内一家教学研究会得 到认可,并参加全国性的评选得了奖。更重要的是,无 论事前事后,他都是一位很好的老师。
事例2:我做的是教育科研吗?
前些年因调动来到一个新的学校,到校后就接手高二一差 班,当班主任兼任课教师。
当班主任自然要了解班级的情况,据了解,这个班入校成 绩是最好的。高一时一直是年级最好的班级。但高二时原来 的班主任学习去了,换了一个班主任,开始有所变化。原班 主任学习二、三个月回来后,当了本年级另一个班的班主任。 这个班更是每况愈下。到我接手时,他们已经是差班了。
根据教育科研的特征,判断下列行为是不是教科研行为?
事例1:教育科研如何区别于日常教育实践工作?
由于上大学的时候没有接触过“教育科研”,所以工作 之后谈不上自己有计划的进行教育科研活动。但由于我所在 的学校是区里的化学学科的实验校,故也多少参与了一些课 题。我最大的困惑就是搞不清“科研”和“教学实践”的关 系。所以自己尝试了5年左右的合作学习,始终处于实践阶 段,没能抓住这宝贵的时间将其升华到理论,就更谈不上找 到突破口自己进行一些科研。每当想到这都感到很遗憾,精 力付出许多,但收获甚微。那么,教育科研如何区别于日常 教学实践?教师究竟如何从“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 变?
这个时候,我便猜测原班主任与本班学生的关系很可能是 班级变化的主要原因。当然,也只能是猜测。
慢慢地和同学们熟悉了,班级工作也逐步走向正轨,一 点点发生好转,我也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我就有意识地在 和同学们交流中让他们说说班级前后变化的情况、原因。
第一章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xg)
我们为什么编不出一套好的小学语文教材
建国60多年来,偌大的中国竟然编不出一套像模像样的小学语文教材…… 有那么多现成的中外名著可以选编,有那么多的专家学者参与教材编写,可 为什么就是编不出一套好的语文教材,到底是什么原因? 根本原因就在编写教材的指导思想。也许很多人有所不知,编写者并 不能完全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及识文断字的需要编选教材,而是要 按照教材编审委员会预先框定的宗旨、范围来确定课文,凡是入选的课文都 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与党和国家某个特定时期的政策策略及 政治方向保持高度一致…… 比较一下两种教材,我1966年入学开蒙的第一课学的是“万岁”课文, 70年前的孩子在《开明国语读本》第一册第八课的“新国文”中学到的是 “天地日月”四个字,你说,哪种教材更受学生欢迎? ……就以人教版的 教材来说,12册共计46篇,平均每册4篇涉及意识形态的内容。 并不是说语文教材不能涉及“思想性”和“政治性”,而是要看选择 什么样的思想和政治内容。美国的教课书也是注重“思想性”和“政治性” 的,只不过其“思想性”关乎好的公共生活。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内涵
(一)、什么是教育研究方法
1、方法 中国古代: 古代西方:方法是从沿着、道路演化而来的,指沿着正确的道 路活动、运动。
量度方形的手段称方法。量度圆形的手段称圆法。后合称方法。
方法是作为一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研究问题的一般程 序和准则。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摘录过黑格尔《逻辑学》里的一段话: “在探索的认知中,方法也就是工具,是在主体方面的某个手段, 主体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体相联系。”
研究方法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适用于某一科学领域研究的特殊方法
第二层次适用于各门科学的一般的研究方法 (归纳法、演绎法、系统科学方法等)
第一课教育研究方法概述PPT课件
2学时
教育文献法
2学时
教育统计法
2学时
教育研究设计
2学时
教育研究设计
2学时
教育调查法—问卷调查
2学时
教育调查法—问卷调查
2学时
教育调查法—访谈调查
2学时
教育观察法
2学时
教育实验法
2学时
教育个案研究法
2学时
教育行动研究法
2学时
教育比较研究法
2学时
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2学时
教育研究成果表述2Fra bibliotek时实训内容及学时 选题 文献综述
5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一)教育科研的地位
1.教育科研与教育科学发展
2.教育科研与教育发展
u教育科研是教育第一上产力
教育发展有赖于教育科学理论,教育理论的发展有赖于教育科研。 思路决定出路,思想的高度决定视野的广度,伟大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 教育科研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越来越 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第一生产力。
学会研究
l基本内容
u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u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 u教育科学研究论文的撰写
2
l课程内容
课序 第一课 第二课 第三课 第四课 第五课 第六课 第七课 第八课 第九课 第十课 第十一课 第十二课 第十三课 第十四课 第十五课 第十六课
理论内容及学时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
2学时
教育研究选题的确立
研 究 谁(对象):教育问题 为什么研究(目的):解释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发展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研 究 什 么(内容):教育理论问题和教育实践问题 怎 样 研 究(方法):遵循教育研究程序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一、教育研究方法概括(一)教育科研方法界说1.教育研究方法的内涵――方法与科学方法的含义方法,指的是为了达到必定的目的而一定依照的调理原则的说明;方法是作为一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研究问题的一般程序和准则。
科学方法,指的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包含采集信息、察看剖析、科学假说、实验等。
科学方法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最高层次的方法—哲学方法;二是中间层次的方法—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如科学察看方法、科学实验方法和科学检查方法;三是基础层次的方法—适于某学科的特别研究方法。
科学的思想方法,主要包含形象思想和逻辑思想。
掌握科学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前提。
――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特色教育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系统为导向,经过对教育现象的解说、展望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教育研究方法是依照某种门路,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建立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依照必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取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特色:1)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2)要有科学假定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说,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的指标;3)有科学的研究设计,正确系统的察看记录和剖析,并采集靠谱的资料数据;4)重申方法的科学性;5)创建性教育科学研究差别于其余自然科学的主要表现:①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②研究的周期较长;③针对性,实践性强;④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踊跃参加,有宽泛的民众基础。
( 二) 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1.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1)直觉察看期间从古希腊至 16 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从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实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察看期间。
特色:①观察教育问题的立足点,即研究的起点,是从当时社会发展的要乞降统治阶段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即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教学资料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论本章要点:教育研究方法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教育研究的特点,教育研究的原则;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影响教育科学研究以及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影响因素;教育科学研究的特征与分类;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述一、教育研究的含义与特点(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教育研究方法是关于如何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学问,是揭示教育科学研究规律的一门方法论学科。
那么,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根据裴娣娜教授的经典定义:教育科学研究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认识教育现象和构建教育理论的过程,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获得教育规律为目标的过程。
根据此定义,教育科学研究具有这么几个属性:从研究对象来看,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包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从研究目的来看,是以解释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为目的;从研究过程来看,它是遵循教育科学研究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研究的过程;从活动性质来看,是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识活动;从活动的本质来看,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
教育研究就是以发现或发展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体系等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获得一般化原理、原则或问题解决策略等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
教育研究属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因而与所有科学研究一样由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同样以发现规律、探究新知识或寻求实际问题解决策略等为目标,发挥着解释、预测和控制的功能,教育研究的本质是创新。
从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研究方法两者之间的关系来看,教育研究方法是达成教育科学研究目的的桥梁。
教育科学研究与一般日常生活中的认识活动不同,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需要依照一定的科研规范。
它以教育领域中的现象与问题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和认识教育教学规律,解决教育实践和改革中的问题,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章 教育科学研究及方法概述
实的方法,形成理论的方法,撰写报告的方法,成果评定的
方法。这种分类,有助于教师在实际的科学活动中循序掌握。
2.以问题性质为标准分类
课题研究的目的、题目及假设的表述 确定研究对象 设计研究方法、工具、手段
• 制定工作计划
行动规划 时间规划 组织形式规划 经费规划
实施阶段
• 形成科学事实 搜集事实材料
整理事实材料
• 形成科学理论 建立科学概念 作出科学判断
构建理论体系
总结评估阶段
总结研究工作
评价研究工作
二、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及实施要领
的起点开始你的研究。
四是形成研究方案,通过明确对象总体和分析单位、
选择抽样方法来确定研究对象;选择研究方法和手
段;制定行动计划。
在这个阶段工作的基本要领可概括为:选择课题要 慎重,研究设计要科学,制定工作计划要周密。
2、教育科学研究的实施阶段
教育科学研究的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搜集
和整理资料、形成科学事实,分析事实或已
己来插上翅膀。
第四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原则
• 要求在搜集资料、分析和解释结果时, 不容许带有价值偏见。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道德原则
被试有 1.有不参加协作权 2.有保持不署名权 3.有保密权 4.有要求实验者承担责任权
内在效度:指结果可以被精确解释的范围。 正例: 【研究问题】研究两种不同训练方案对6 年级男生体育技能测试成绩的影响 【做法】两个班随机指定28名学生,两 个班都是上午上课,分别采用不同方案,同 一教师教授,历时16周,最后由该教师亲自 测试。
第一章 教育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第一章教育教育研究方法概述第一节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一、对幼儿园生存发展的意义幼儿园生存发展 --充足的生源 --根本则是保教质量 --保教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科学研究。
*在科研方面有所作为的幼儿园能有效提高本园知名度和影响力,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幼儿园才可能有充足的生源, 并且使自己的幼儿园上档次, 上台阶, 从而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
为此,不少幼儿园提出了¡°科研兴园的口号¡±,不但积极参与各种课题研究,而且积极申报课题,独立开展课题研究。
三、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意义(一更好的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幼教质量(二发展学前教育科学,完善学科知识体系(三促进教改,推动幼教实践的深入第二节教育研究有哪些特点*教育研究:对教育现象的有目的、系统地认识过程。
*包括四个方面含义:1、有清楚的研究设计; 2、围绕明确的问题, 收集可靠的资料数据; 3、寻求问题的答案; 4、强调方法的规范性;*社会科学:异质性很难完全量化*自身的特点:*一、教育研究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二、教育研究时间较长*三、教育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四、教育研究需要多方配合*五、教育研究要遵从一定的道德规范第三节教育研究有哪些类型*一、按目的分,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都可以再分为三种层次,宏观、中观和微观。
*二、按研究中是否包含量的关系 (或科学研究的性质 , 可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大类。
*三、按具体研究方法分,可分为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历史研究、观察研究、访谈研究、行动研究、个案研究。
(实证*四、按研究的作用来分,可分为描述性研究和干预性研究*第四节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一计划1、选题:确定研究的课题,明确研究对象和解决的问题2、设计:制定研究方案,确定对象、假设、目标、内容、方法、预期成果、工作计划、进程安排、人、财、物等(二实施研究条件的控制,操作定义的执行,研究过程的监控、调整,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和分析 (三总结形成研究成果(报告、专著、论文 ,对整个研究进行评价(形成性研究和总结性研究第二章研究设计一、选择课题的意义*选择课题: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条件,在可供选择的问题中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
教育研究方法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教育研究方法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教育研究是为了解决教育问题而进行的系统、科学的研究活动。
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对于改善教育质量和提高教育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科学研究可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
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是对教育理论基础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为教育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应用研究则是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具体的教育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和解决,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
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方面。
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
理论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教育理论的梳理、分析和评价,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而实证研究方法则是通过实际的调查、实验和数据分析等手段,验证和检验教育理论的有效性,并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者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和目标,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常用的教育实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和行动研究等。
实验研究是通过操纵和控制变量,建立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结果的比较分析来验证假设和推论的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则是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从而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则是对个别或少数个案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描述,从中提取出普遍规律。
行动研究则是通过在教育实践中进行反思和改进,不断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以推动教育问题的解决和教育实践的改进。
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包括确定研究目标、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和撰写研究报告等步骤。
在研究目标确定之前,研究者需要对研究领域进行广泛的文献调研,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进展。
在设计研究方案时,研究者需要确定研究的对象、变量和测量方法,并制定符合科学原则的实验或调查方案。
在收集和分析数据阶段,研究者需要按照研究方案的要求,采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研究数据。
教育研究方法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一、教育研究方法的结构(一)是“程序一工具”说将教育研究方法理解为教育研究的程序与工具,认为其包括教育研究进程的操作程序和研究应用的工具两大部分。
操作程序分为三个部分:前期论证,选题与设计;中期进展,实施与反馈;后期总结,形成成果及推广。
研究中应用的工具性方法也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以研究手段为线索的,如哲学和逻辑等思辨方法,评价、测量与统计方法,文献检索与应用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等;二是以研究方式为线索的,按照接触性分类,分为直接(接触性)方法和间接(非接触性)方法两类。
(二)是“纵一横”说教育研究方法的结构可以分别从纵向和横向的角度来分析。
从纵向角度看,教育研究方法是由哲学方法论、教育科学方法及具体研究方法所构成的理论体系。
从横向角度看,亦即从教育理论发展的历史和研究的现状看,在教育研究中处于恒定地位的主要有三种方法:哲学方法、科学方法和历史方法。
这三种方法在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整体结构中,犹如三角形的边,并由此构成相对稳定的教育研究方法论的静态模式,且由不同的组合形式及在研究过程中使用力度的变化而生成多种变式,这便是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动态模式。
(三)“层次”说三个层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科学方法论(主要有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与具体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四个层次: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逻辑方法层次;二是一般科学方法论层次,即人们通常所称的系统科学,包括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三是教育学科的具体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比较法等;四是为第三层次那些具体方法服务的辅助性方法与技术,如列表法、图示法等。
二、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哲学基础、数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系统科学基础(一)哲学基础1、马克思主义哲学。
大多数研究者都强调教育研究方法的最重要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中国传统哲学。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教育研究的性质教育研究是科学研究:客观性、系统性、创造性教育研究是特殊的科学研究:伦理性、复杂性、全员性教育研究的效度:教育研究的有效性,指结论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和结论的普遍性。
内在效度: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
外在效度: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其他总体条件、时间和背景中的程度。
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先决条件,内在信度指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
外在信度指的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
信度是效度的前提。
三、教育研究的类型1、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按研究的目的与功能分类)基础研究:旨在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应用研究:旨在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发展研究:旨在提出能够直接使用的教育产品。
基础研究的结果是构建理论,应用研究的结果是解决问题,开发研究的结果是教育产品。
(按教育研究的性质或使用的手段分类),也被称为教育研究的两种不同“范式”。
即“自然主义范式”和“实证主义范式”。
两者的区别在于研究的侧重点、资料的性质及资料分析的方法上。
▪定性研究:▪是从人文科学中推衍出来的,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研究活动。
▪特性: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的直接来源。
定性研究是描述性的(用文字而不是数据)定性研究关心的是过程。
定性研究最关心的事情是“理解教育现象”定量研究:▪也称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主要是模仿自然科学,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运用数学工具作定量化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作出解释。
▪特点:▪主要用数字和量表来描述现象▪研究结果的客观真实性▪研究过程和结论的可检验性▪所获认识的确定性和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定性研究:适合小样本、个案研究,研究深入细致,关注过程,自然情境。
不适合大范围研究,费时费工,易受主观因素影响。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第一章
第⼀章教育研究⽅法概述⼀、教育科学研究⽅法的界说(⼀)教育研究⽅法的定义教育研究⽅法就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法为⼿段,遵循⼀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标的⼀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教育研究⽅法的特点1.教育研究⽅法具有⼀般研究⽅法的特点,表现为:(1)研究的⽬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
(2)要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标和可供检查的指标。
(3)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收集可靠的资料数据。
(4)强调⽅法的科学性。
(5)创造性。
2.教育科学研究还有它区别于⾃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独特特点。
表现在:(1)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2)研究的周期较长;(3)针对性、实践性强;(4)教育科研⼯作者与实践⼯作者的积极参与,有⼴泛的群众基础。
(三)教育研究⽅法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1.研究对象教育研究⽅法的研究对象,就⽅法这个⼤领域,它涉及两个基本层次:⼀是教育研究⽅法学,⼆是教育研究⽅法论。
所谓教育研究⽅法学,是关于研究教育现象和过程的⼀般⽅法原则的知识体系,是将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段、形式、⽅式加以理论化、系统化。
⽽教育研究⽅法论则是从哲学观、世界观的应⽤中概括出来的⼀般⽅法原则,是⽅法的理论表现形态。
2.主要课题(1)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基本过程,结构模式,研究程序、⽅法、⼿段以及应遵循的逻辑或⽅法论规则。
(2)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法体系的建⽴,各类⽅法的含义、理论基础、操作步骤、适⽤范围以及使⽤时应考虑的条件。
在此基础上揭⽰⽅法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辩证关系及其机制。
(3)教育理论的形式化、证明和评价的⼀般认识论原理。
(4)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法的发展,新⽅法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育研究中的应⽤。
⼆、教育研究⽅法的分类(⼀)四种研究⽔平1.直觉观察⽔平(资料收集⽔平)回答的问题是“发⽣了什么”2.探索原因⽔平(内在效度)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发⽣这种现象”3.迁移推⼴⽔平(外在效度)回答的问题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将发⽣同样现象吗”。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问题研究三: 大学生逃课,“逃”掉了什么?
在当今大学校园里,逃课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甚至成为一部分 大学生追捧的“新时尚”。像“逃课三十六计”这样的帖子在网 上层出不穷,有些准大一新生还未迈进大学校园就被这类热帖吸 引,纷纷赶来拜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副院长李 宏波这样感叹:“我在网上看到‘大学不逃课,人生不完整’这 样的话也觉得好笑,可我没想到,竟真的有学生把这个当作人生 信条。” “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 将近九点,记者在北二外看到一名学生从教学楼走出,询问 得知,这是一名新闻系大二学生,趁着课间逃回宿舍补觉。这名 学生的逃课行为绝不是个例。记者随机调查发现,“选修课必逃, 必修课选逃”已成为“逃客”的逃课潜规则,专业课、小班课逃 课比例相对较低,逃课学生通常不会超过总人数的10%,而公共 课和选修课,逃课学生比例能达30%,有的甚至会达50%以上。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材料系的两名大三学生在解释逃课原 因时说:“很多科目的考试很容易通过,只要在期末考试前画一 画重点,背一背,即使平时不去上课对成绩的影响也很小。”一 位中文系大四同学形象地说“你逃或者不逃课,分数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逃课不影响成绩,这是“逃客”逃课最主要的原因。
(二)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1.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 2.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3.教育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 (三)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创新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伦理原则
(四)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1.选题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搜集资料阶段 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 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6.总结与评价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研究的分类:定性和定量
根据方法来区分
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
自然主义,注重过程 实证主义,注重结果 开始不强调理论基础,在 开始倾向于以理论为基础, 研究过程中理论被改变、放 在研究过程中理论被验证 弃或精炼 数据式的说明 用文字进行描述性的说明 确定关系、影响和原因 理解社会现象
(1)用号码而不用姓名登记所有被试者资料 (2)研究一经结束,销毁测验原始记录 (3)可能时为受试者提供贴好邮票,填好研究者姓 名和住址的信封,将问卷直接寄给(而不是通过 教师或校长转交)研究者
2013-10-21
26
2013-10-21
17
教育研究的过程
确定问题 查阅文献 收集资料 分析资料
推导结论
注:不同研究在完成以上步骤时有较大的灵活性(定性研究)
2013-10-21
18
实例一
【研究问题】研究两种不同训练方案对6年级 男生体育技能测试成绩的影响
【做法】两个班随机指定28名学生,两个班 都是上午上课,分别采用不同方案,同一教 师教授,历时16周,最后由该教师亲自测试。
2013-10-21 12
吸引人的论文的必要条件
提出了吸引读者的问题 易懂性(Nature:重要性、跨学科性、意 外性) a.模拟别人的论文 b.尽量写短文 c.提炼出重要句 d.一句话说一件事
2013-10-21 13
吸引人的论文的充足条件
提出了没有人注意到的问题
新的方法解决问题
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思路与基本过程; 比较熟练地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学 会教育论文的规范写法,提高教育研究的 能力。
2013-10-21 10
考试方法与要求
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查相结合的方式
平时成绩占30% (包括实践性作业、发言 表现等)
期末考查占70%(提交一篇学术论文)
2013-10-21
保持不署名权
(1)选用集体数据而不选用个人数据,可将研究中 的个别分数合并起来而报告它们的平均数 (2)不用受试者的姓名,而以号码来代表他们 (3)在测试开始之前,说明他们是随机抽选的代表, 研究目的是研究它们所代表总体,可以减轻被试 的顾虑。
2013-10-21
25
研究者应有的道德原则
有保密权
11
杭师大毕业论文要求
选题:积极鼓励、组织师范类专业学生选(拟) 做面向基础教育的科学研究课题 成绩考核:涵盖“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译文”等内容 答辩:原则上每生30分钟,其中介绍约15分钟, 答辩约15分钟 字数:开题报告2000字左右、文献综述2000字以 上、本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为8000字
2013-10-21
19
实例2
【研究问题】调查小学生家长对学校课程质量等方 面的评价 【做法】该学区有5所小学,每校随机选择25位同学 的父母进行电话访谈,有详细的会谈细则,对于 因故不能参加或不愿被访谈的家长,有一个随机 取代程序。
【分析】结论可推广范围只是那些孩子在这5所小学的家 长,不能推广到其他学区。
《教育研究方法》,杨小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如何成为质的研究者》,陈向明,林小英,教育科学出 版社,2004 《质的研究方法》,陈向明,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
2013-10-21
9
教学目的
能充分认识到教育研究的意义,增强教育 科研意识;
高师院校师范类专业公共必修课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主讲:杭州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叶林
2013-10-21
1
开场白:自我介绍
2013-10-21
2
没有离开过大学
生活过的大学
原杭州大学→ 浙江大学→ 大阪国际大学→ 广岛大学→
访问过的大学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 复旦大学、上海交大、新疆师范大 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
绝对的纯粹的定性或定量研究是不多的,经常混杂一起
2013-10-21 22
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人为设定实验变量,随机指定被试 准实验研究:人为设定实验变量,非随机指定被 试 调查研究:现状调查;确定变量之间关系和影响 的调查(态度和成绩) 文献研究:较多采用定性分析,逻辑推理 比较研究 实地研究(ethnographic research):对特定情 况下的教育制度、过程和现象进行描述的过程
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淡江
大学、京都大学(日本)、东京学 艺大学(日本)、卡塞尔大学(德
杭州师范大学→
日本东北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
2013-10-21
国)、赫尔辛基大学(芬兰)
3
2013-10-21
4
我的部分研究成果
《跨国学位项目的质量保障》,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中外合作弁学における連携学位プログラムに関する現状と課題」,『国際教育』,第 11号,pp.83-89,2005 「実施規範から見たトランスナショナル学位プログラムの質的保証」,『大学論集』,37 集,pp.277-292,2006 Arimoto, Akira., Ye, Lin “WTO/GATS and cross-border higher education: Country Paper on Japan”, Forum on Higher Education, Knowledge and Research. UNESCO “Regional Seminar on the Implications of WTO/GATS o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27-29 April 2005, Seoul, South Korea.pp.21. “处在变化期的大学教师”,《复旦教育论坛》,2006年第2期 “日本博士生教育的现状及启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年第5期
2013-10-21
5
开场白:几点要求
2013-10-21
6
遏制翘课的冲动(可请假,须有正当理由) 提倡在课堂上发出和谐的声音
记住课堂上讲过的内容
2013-10-21
7
开场白:课程简介
2013-10-21
8
教材及推荐参考书目
《学校教育研究方法》,郑金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013-10-21 23
研究者应有的道德原则
为保证被试的秘密,研究者必须做到:
(1)注意避免询问不必须的问题 (2)可能的话,避免记录个别的项目答案 (3)被试如果是成人,要直接征得本人参加研究的 同意;若是儿童,应征得其父母和教师参加研究 的同意。
2013-10-21
24
研究者应有的道德原则
2013-10-21 20
教育研究的分类:基础和应用
根据目的来区分 基础研究(扩展知识)和应用研究(解决当前实际问题)
【例】研究对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对学习会产生什 么不同的影响。 【分析】该研究可以增加人们对学习是如何发生的认识。
【例】调查下城区中学教师,了解他们对几本教材的看法和意 见。 【分析】研究结果将为购买何种教材提供决策依据。
引出了读者与预想
2013-10-21
14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2013-10-21
15
第一课主要内容
教育研究的意义
教育研究的过程 教育研究的分类
2013-10-21
16
教育研究的意义
教育自身改革的要求
教科研能力:新世纪教育工作者必备素质 了解和熟悉教育研究方法是保证研究的科 学性和高效率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