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比色分析与分光光度分析

合集下载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计分析法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计分析法

分光光度计分析法的原理
分光光度计分析法的原理基于朗伯-比尔定律,即当一束单 色光通过溶液时,光线被吸收的程度与溶液的浓度和液层 的厚度成正比。
通过测量特定波长的光线通过溶液后的透射强度,可以计 算出溶液中目标物质的浓度。分光光度计可以自动调整波 长,并使用光电检测器测量透射光线强度,从而得到吸光 度值。
比色法对实验条件要求不高,可 在普通实验室进行。分光光度计 分析法需要使用精密仪器,对实
验室环境有一定要求。
实验时间
比色法操作简便,实验时间较短 。分光光度计分析法需要较长时
间进行波长调整和测量。
准确度的比较
准确度
分光光度计分析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能够更准确地测量待测物质的浓度 。比色法准确度相对较低,但适用于 一般实验室和现场检测。
挑战与机遇
挑战
尽管比色法和分光光度计分析法具有许多优点,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如样品预处理、干扰物质的影响以及仪器设 备的普及程度等。
机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比色法和分光光度计分析法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政府支 持、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也将为其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05
未来展望
技术发展展望
智能化
01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进步,比色法和分光光度计分
析法将更加智能化,实现自动化、快速和准确的检测。
高灵敏度
02
提高检测灵敏度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以便更好地检测低浓
度的物质。
多组分同时检测
03
发展多组分同时检测技术,能够同时测定多种目标物质,提高
分析效率。
应用领域展望
干扰因素
重复性
分光光度计分析法的重复性较好,结 果稳定。比色法重复性相对较差,受 操作影响较大。

00 生物化学实验--常用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及原理-比色分析技术

00 生物化学实验--常用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及原理-比色分析技术

比色分析技术分光光度法是利用单色器(主要是棱镜)获得单色光来测定物质对光吸收能力的方法。

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波具有选择吸收的特性,分光光度法就是基于物质的这种特性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它是光谱分析技术中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方法,因其具有灵敏、准确、快速、简便、选择性好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

一、比色分析的基本原理比色分析技术是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作用来对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技术。

分光光度法是光谱分析技术中最常用的一种,应用最多的是紫外 - 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一)吸光度与透光度当一束光线通过均匀、透明的溶液时可出现三种情况:一部分光被散射,一部分光被吸收,另有一部分光透过溶液。

设入射光强度为I 0 ,透射光强度为I ,I 和I 0 的比值称为透光度( transmittance ,T ),即T =,其数值小于 1 。

T 与 100 的乘积称为百分透光度,以 %T 表示。

透光度的负对数称为吸光度 (absorbance , A) 。

其表达式为:A =-LgT =-Lg =Lg(二) Lambert-Beer 定律Lambert-Beer 定律指出当一束单色的辐射能通过介质或溶液后,有一部分被吸收,其辐射能的吸收与溶液中吸收物质的浓度和溶液厚度的乘积成正比。

Lambert-Beer 定律适用于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和均匀非散射的液体。

Lambert-Beer 定律是描述溶液吸光度同溶液浓度和溶液液层厚度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该定律是分光分析的理论基础。

其表达式为:A =KLC式中,A ——吸光度;K ——吸光系数;L ——溶液厚度,称为光径;C ——溶液浓度。

根据 Lambert-Beer 定律,当液层厚度单位为 cm ,浓度单位为 mol/L 时,吸光系数K 称为摩尔吸光系数(ε)。

ε的意义是:当液层厚度为 l cm ,物质浓度为 l mol/L 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值。

ε是物质的特征性常数。

在一定条件(入射光波长、温度等)下,特定物质的ε不变,这是分光光度法对物质进行定性的基础。

分光光度法与比色法

分光光度法与比色法

1、几个概念:分光光度法在分光光度计中,将不同波长的光连续地照射到一定浓度的样品溶液时,便可得到与众不同波长相对应的吸收强度。

如以波长(λ)为横坐标,吸收强度(A)为纵坐标,就可绘出该物质的吸收光谱曲线。

利用该曲线进行物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称为分光光度法,也称为吸收光谱法。

用紫外光源测定无色物质的方法,称为紫外分光光度法;用可见光光源测定有色物质的方法,称为可见光光度法。

它们与比色法一样,都以Beer-Lambert定律为基础。

上述的紫外光区与可见光区是常用的。

但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光区包括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

比色法colorimetry以可见光作光源,比较溶液颜色深浅度以测定所含有色物质浓度的方法。

以生成有色化合物的显色反应为基础,通过比较或测量有色物质溶液颜色深度来确定待测组分含量的方法。

比色法作为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开始于19世纪30~40年代。

比色分析对显色反应的基本要求是:反应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反应生成的有色化合物的组成恒定且较稳定,它和显色剂的颜色差别较大。

选择适当的显色反应和控制好适宜的反应条件,是比色分析的关键。

常用的比色法有两种:目视比色法和光电比色法,两种方法都是以朗伯-比尔定律(A=εbc)为基础。

常用的目视比色法是标准系列法,即用不同量的待测物标准溶液在完全相同的一组比色管中,先按分析步骤显色,配成颜色逐渐递变的标准色阶。

试样溶液也在完全相同条件下显色,和标准色阶作比较,目视找出色泽最相近的那一份标准,由其中所含标准溶液的量,计算确定试样中待测组分的含量。

光电比色法是在光电比色计上测量一系列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将吸光度对浓度作图,绘制工作曲线,然后根据待测组分溶液的吸光度在工作曲线上查得其浓度或含量。

与目视比色法相比,光电比色法消除了主观误差,提高了测量准确度,而且可以通过选择滤光片来消除干扰,从而提高了选择性。

但光电比色计采用钨灯光源和滤光片,只适用于可见光谱区和只能得到一定波长范围的复合光,而不是单色光束,还有其他一些局限,使它无论在测量的准确度、灵敏度和应用范围上都不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比色分析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比色分析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紫外分光光度法:利用物质分子对紫外光的 选择性吸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物质对紫外光的 吸收程度来进行定型、定量分析的方法。 波长范围:200~400nm。 (2)可见分光光度法:利用物质分子对可见光的 选择性吸收特性,用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有色溶液对 可见光的吸收程度以确定组分含量的方法,则称为可 见分光光度法。 波长范围:400~800nm。 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可见分光光度的区别在于测定 波长范围不同,通常合称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a
t
图2-2 溶液对光的作用
(1)透光率T 透过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用“T”表示, 即: T=(It / I0)×100% T越大,透光程度越大,对光的吸收就越小; T越小,有色溶液透光程度越小,对光的吸收程度 就越大。 (2)吸光度A 入射光强度I0与透过光强度It之比的对数称为吸 光度,用“A”表示,即: A=lg(I0/ It)=lg(1/T) I0/ It越大,有色溶液透光程度越小,对光吸收 程度越大;反之,I0 / It越小,有色溶液透光程度越 大,对光吸收程度越小。
光谱中400 ~ 800nm 范围内的光作 用于人的眼睛,能引起颜色的感觉,故 称可见光。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引起不同 的视觉效果,从而产生不同颜色。白光 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 合而成的;如果将一束平行的白光通过 棱镜,则白光分解为红、成、黄、绿、 青、蓝、紫七种色光,各种颜色的色光 其波长范围如图表所示。
第三节 朗伯-比耳定律
一、朗伯、比耳定律 1、透光率、吸光度 溶液吸收光的程度与溶液的性质、浓度、入射光 的强度、波长以及溶液液层厚度等因素有关。 一束平行光(单色光)通过溶液(或固体、气体) 时,一部分光被溶液反射,一部分光被溶液吸收,一 部分光透过溶液,如果入射光强度为I0 ,吸收光强度 为Ia,透过光强度为It,反射光强度为Ir,那么, I0=Ia+It+Ir 在进行光度分析时,同一实验的各种溶液均采用 质料、大小、形状都相同的比色皿,故Ir相同,其影 响相互抵消,则: I0=Ia+It

第二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二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入射光通过溶液时,除一部分被吸光粒子吸收
外,还有部分因散射而损失,使透光度减小,
A实。所以往往发生正偏离。 • 化学因素引起的偏离 吸光物质常因离解、缔合而形成新化合物或 互变异构等化学变化而改变其浓度,导致了偏 离。例如 K2Cr2O7在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2 2CrO4 Cr2O H 2O + 2 H 2 2 7 稀释或增大pH值 浓缩或减小pH值
如图所示,假设有一束强度为I0的单色平行
光,垂直通过一横面积为s的均匀介质。 当光强度为Ix的单色光通过
吸收层(db)后,光强度减弱
了dIx,则厚度为db的吸收
层对光的吸收率为-dIx/Ix,
另一方面,由于db为无限小,所以截面积上所有 吸光质点所占的面积之和(ds)与横截面积(s)之 比(ds/s)可视为该截面积上光子被吸收的几率, 即:-dIx/Ix=ds/s
降低由于单色光不纯造成负偏的方法: • 选择吸收曲线的max作入射光波长。因为吸收 曲线峰值顶部曲线较平坦,入射光谱带内各波长 的值相近。选择max,偏离光吸收定律较小。 只有当干扰物质存在并对待测物质的max产生
吸收时,才选择没干扰的其它波长作入射光波
长。
• 选择高分辨率仪器,使入射光波长范围尽可
5.传播速度c
c=· 单位:cm/s 二.微粒性 光的微粒性特征为:光由光子组成,而光子 具有能量,其能量与波长之间的关系为: E=h· =hc/ h—普朗克常数 6.626×10-34J· s 由上式可知,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能量, 波长愈长,光的能量愈低;反之,则愈高。
§2-2 分子光谱概述
若干个振动能级;在同一 电子能级和同一振动能级 中,因转动能量不同而分 为若干个转动能级。 若用E电、E振、E转分别表示三个能级, 则三者的关系为:E电>E振>E转。

比色分析和分光光度法课件

比色分析和分光光度法课件

比色分析与分光光度法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高特异性、高灵敏度
在医学检验中,有些物质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只有特定的方法才能准确测定。比色法和分 光光度法能够通过特定的反应和测定条件, 实现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检测,为医学研 究提供有力支持。
比色分析与分光光度法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自动化程度高、检测速度快
比色分析法的原理
• 当待测物质与特定显色剂发生反应时,会生成有色产物,其颜色深浅与待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通过比较有色产物与标准 溶液的颜色深浅,可以计算出待测物质的浓度。
比色分析法的应用
• 在化学实验、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等领域广泛应用 比色分析法,用于测定金属离子、有机物、无机物 等物质的含量。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高、 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在环境监测中,有些物质难以用其他方法进行测定,而比 色法能够通过特定的显色反应,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地进 行检测。例如,某些有机污染物与特定显色剂反应后,颜 色变化明显,可实现痕量检测。
比色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样品处理简单、仪器成本低
比色法通常需要的样品处理较为简单, 有时甚至可以直接测定未处理的水样。 此外,该方法所需的仪器成本较低, 便于普及和应用。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试剂质量保证
确保所使用的试剂质量和有效 性,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试
剂。
实验条件控制
严格控制实验的反应温度、时 间、酸碱度等条件,以确保实 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吸光度测定准确性
在测定吸光度值时,应确保比 色皿清洁、无划痕,以避免干
扰测定结果。
安全注意事项
了解所用化学品的物理和化学 性质,避免直接接触和吸入有

分光光度比色法的原理

分光光度比色法的原理

分光光度比色法的原理
一、物质对光的吸收
分光光度比色法的基础是物质对光的吸收。

当光线穿过物质时,物质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导致光的强度减弱。

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这是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

二、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是指光线通过棱镜或光栅等光学元件时,被分解成不同波长的光谱。

通过色散,我们可以将一束白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分光光度计利用这个原理,将物质吸收的光线分解成特定波长的光谱,从而确定物质对哪些波长的光线有吸收。

三、比色测定
比色测定是指在特定波长下测量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

通常,我们将待测物质与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比色测定,然后根据标准曲线的斜率和截距计算出待测物质的浓度。

比色测定是分光光度比色法的重要步骤,通过它可以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四、定量分析
通过比色测定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待测物质的浓度。

在分光光度比色法中,我们通常使用标准曲线法或标准加入法来进行定量分析。

标准曲线法是通过绘制标准物质浓度与吸光度的关系曲线,然后根据待测物质的吸光度在曲线上找到对应的浓度。

标准加入法则是将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加入待测样品中,然后根据吸光度的变化计算待测物质的浓度。

总之,分光光度比色法的原理主要包括物质对光的吸收、光的色散、比色测定和定量分析等方面。

通过这些原理的应用,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物质的浓度,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

比色分析法和分光光法的实验操作法

比色分析法和分光光法的实验操作法
根据定律得:Au KuCuLu As KsCsLs 因为:Ku Ks Lu Ls
所以As与Au之比值也等于两浓度之比值 即 Au Cu
As Cs Cu Au Cs
As
比色分析法和分光光法的实验操作法
利用标准曲线计算测定物含量
先配制一系列浓度由小到大的标准溶液,分别测出它们的吸光 度。然后以各管吸光度(A)为纵坐标,各管的浓度(C)为横坐标, 在方格坐标纸上作图。
L 液层厚度
lg Io k c I
比色分析法和分光光法的实验操作法
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 Lambert-Beer定律
lg Io k l + lg Io k c = lg Io kcl
I
I
I
公式的意义:
当I I0时,lg
I0 I
0,表示溶液完全不吸光收线;
当I<I0时,lg
I0 I
值大,表示溶液吸收线光较多;
Akcl
当I 0时,lg I0 值无穷大,表示光线乎几被溶液完全吸收,溶即液不透光。 I
由此可见,lg I0 表示溶液对光吸收的度程,称作吸光度a(bsorbanc)e , I
用A表示,即A lg I0 I
比色分析法和分光光法的实验操作法
It/I0 = T
T ( transmittance )称为透光度 ,表示透过光的强度是 入射光强度的百分比。
入射光
I0
反射光
吸收光
Ir Ia 比色分析法和分光光法的实验操作法
I 出射光
t
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 Lambert定律
入射光强度 I0
透光率T I I0

lg Io k l I
比色分析法和分光光法的实验操作法

目视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和比较

目视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和比较

目视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的分析和比较2015年12月5日龙浪李珂璇王宇鑫李嘉浩程卫东王佳佳临床医学院指导教师:徐尧一、摘要本讨论报告通过分析和比较目视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两种比色法的主要优缺点,即目视比色法操作简便但精度较低,分光光度法精确度较高但对溶液的性质要求较高;并且结合实例说明两种比色法各自的适用范围和浓度限制,即两种比色方法分别在光的波长、物质的组分、以及对朗伯-比尔定律的符合情况上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并给出了适用的吸光度范围(0.2-0.8)和浓度范围。

由此针对不同情况给出了不同的选择方案。

这对实际的研究和生产生活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二、前言在确定有色溶液待测组分含量时,常常可以通过比较和测量溶液的颜色来进行,这种方法叫做比色法。

早在19世纪30-40年代,比色法就开始作为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被应用到研究和生产中。

常用的比色法有目视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两种,其中前者主要通过眼睛观察得出结论,后者借助光电比色计进行。

由于这两种比色方法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因此分析和比较两种方法对于方法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三、内容(一)两种比色方法优缺点比较1.目视比色法1)优点(1)比色时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相比分光光度法,目视比色法不需要动用分光光度计,只需要几个比色管便可以完成测定,因此显得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使用成本低。

同时节省了电能,有利于能源的节约和保护。

在分析大批试样时,其优势就显得更加明显,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测定消耗时间。

在本实验中,我们仅需配置5个标准溶液,便可直接在比色管架上进行比较,与分光光度法中所需的多次清洗比色皿的操作要求相比比较简易。

(2)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不严格符合Lambert-Beer定律的情况目视比色法是通过比较通过光的强度来测定组分含量,可以在白光下进行[2],因此对于有些不严格符合Lambert-Beer定律的显色反应也是适用的。

例如在用碘量比色法测定油脂中过氧化值时,碘和淀粉反应的特征蓝色只有在含碘量在2~10μg[6]时才较为严格地符合Lambert-Beer定律,因此只要反应产生的碘稍稍过量或不足,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就会产生较大误差,只能使用目视光度法。

分析比较目视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分析比较目视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分析比较目视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目视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都是常见的实验室酸碱测定方法之一,它们具有易操作、灵敏度高、设备简单等特点,因此普遍应用于药物和食品分析领域。

两种方法各有特点及使用区别,本文将分析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不同点,为两种方法的运用提供参考。

首先,来自于二者的原理:目视比色法基于酸碱指示剂的色谱变化来合成检测酸碱度。

大多数指示剂在某一范围酸碱度值内变化色谱来表示酸碱度,由此可更直观地检测溶液的酸碱程度。

而分光光度法是认为根据不同浓度环境下有机物的光谱吸收特性,针对影响酸碱度溶液的组分,把其选定最佳紫外光谱吸收波数,结合特定的酸碱指示剂检测溶液的PH 值。

因此可以认为,目视比色法的原理是根据酸碱指出剂色谱的变化,而分光光度法是借助特定指示剂测量溶液的吸光度以及紫外吸收特性。

其次,从实际操作上来看,有些明显的区别。

使用目视比色法时,首先需要准备一些酸碱指示剂悬浮液,然后在标准玻璃比色杯内量取被检测溶液,并加入适量的指示剂,当被检测溶液与指示剂混合时,即可出现典型的比色条带,通过比较比色条带的色彩深浅,即可间接的推测出溶液的酸碱度范围。

而使用分光光度法时,首先需将酸碱指示剂浓度稳定后,再添加相应溶液,通过溶液中有机物紫外吸收比对着色体紫外吸收光谱特征,然后通过取舍紫外吸收光谱仪湿润以及滨值,来计算溶液的酸碱度。

最后,在结果稳定性方面,基于以上介绍可得知,目视比色法更加依赖于操作者的经验以及眼力,若不加以严格控制,操作者看到的酸碱度或会有较大的偏差,因此对结果的稳定性比较差。

而分光光度法更加严谨,结果准确稳定,而且分析速度很快,更适用于批量测定。

综上所述,目视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基础不同,在操作上也有较大的差异,两者属于不同的测定技术,各有优势,在不同的场合会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使用,根据检测条件确定对应的检测方法,确保最终结果的精准可靠性。

讨论目视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测铁的分析

讨论目视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测铁的分析
来确定。
2)溶液酸度。溶液的酸度对光度测定有显著影
响,必须控制溶液的 pH 值在一定范围内,才能获得
恒定的有色配合物,得到正确的测定结果。
3)温度的影响。温度对光的吸收及颜色的深浅
都有影响,因此在绘制标准曲线和进行样品测定时,
应温度保持一致。
4)显色时 间。加 入 显 色 剂 后,有 色 配 合 物 的 形
Fe标准溶液(
1.
00 mL 含 0.
01 mg 铁)滴 定 至 颜 色
和体积都与第 1.
4 节 1)中溶液相同。
1.
5 计算
V ×0.
01
Fe(
mg/L)=
×1000
10.
00
式中:
V ———滴加 Fe标准溶液的体积,
mL;
(
1)
0.
01———Fe 标 准 溶 液 1 mL 相 当 于 Fe 的 毫
器简单,操作简便,仍广泛应用于准确度要求不高的
5)共存离子的干扰及消除方法。溶液中有共存离
子 Fe3+ 时,
加入还原剂抗坏血酸将 Fe3+ 还原成 Fe2+ 。
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定量分析领域有着更为重要
和广泛的应用。我公司的成品纯碱中铁的分析适用
此方法。
一些中间控制分析 中,更 主 要 的 是 应 用 在 限 界 分 析
2019 年第 5 期
周军梅:讨论目视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测铁的分析
25
讨论目视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测铁的分析
周军梅
(连云港碱业有限公司,江苏 连云港 222042)
摘要:通过对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分析方法的对比,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测定铁含量。
关键词:铁含量;目视比色法;分光光度法;中和水;成品碱

分光光度法测定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分光光度法测定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分光光度法测定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P71-73)1、比色分析:有色物质溶液颜色的深浅与浓度有关,溶液
越浓,颜色越深,所以可以用比较颜色的深浅测定溶液中该有色物质的浓度,这种测定方法叫做比色分析。

2、分光光度法: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分析的方法叫做分
光光度法。

3、吸光度:有色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

4、朗伯-比耳定律: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溶液中有色物
质的浓度c和液层厚度b的乘积成正比——A=εbc。

PS:①当c的单位为mol/L,液层厚度单位为cm时,ε叫做摩尔吸光系数。

②若已知标准溶液中有色物质的浓度,并测出其吸光度和未知溶液的吸光度,就可以计算出未知溶液有色物质的浓度。

5、722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1) 打开电源,预热20分钟。

(2) 设定波长,调节波长选择旋钮至447nm。

(3) 将参比溶液和被测溶液分别倒入比色皿,并放入比色皿槽中。

(4) 按<模式>键至透射比,将黑体(或打开样品室盖)置入光路中,按“0%”键,此时显示器显示“000.0”。

(5)将参比溶液推入光路中,按“100%”键,此时显示器显示“100.0%”;按<模式>键至吸光度,按0%键至显示“000.0”。

(6) 将被测样品推入光路,读出显示器上的吸光度值。

(7)每次换样品重复(3)、(4)和(5)步操作。

6、吸量管的使用方法:
1、洗净:自来水、去离子水、待吸液
2、吸液:左手持洗耳球,右手拿吸量管
3、放液:垂直、靠壁、停留15s、每次从“0”刻度放液PS:①计算公式自己看看教材的相应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c
的单位: L· -1· -1 mol cm
三、朗伯-比尔定律的分析应用—溶液浓度的测定方法 A= bc 或 A=a b ρ 工作曲线法:
测定试样中某组分 含量时,先配制一系列 该组分的标准溶液,按 所需条件显色后,在选 定的波长和吸收池厚度 下,分别测定它们的吸 光度A。 以A为纵坐标,浓度c(ρ)为横坐标,绘制的A- c(ρ)曲线称为 工作曲线。
互补色光和各种颜色光的波长范围,可作为光度测定时选择 测量波长的参考
4.吸收曲线
若以不同波长的光照 射某一溶液,并测量每 一波长下溶液对光的吸 收程度(即吸光度A),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相 应波长为横坐标,所得 A-λ曲线,称为吸收曲线。 它更清楚地描述了物质 对光的吸收情况。
任何一种溶液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是不一样的。
A (样品)- A (参比)= A (MR)= kbc
1.选择适当的入射波长
一般应该选择λ max为入射光波长。
如果λ max处有共存组分干扰时,则应考虑选择灵敏度 稍低但能避免干扰的入射光波长。
2.控制适宜的吸光度范围
浓度测量值的相对误差(Δc/c)不仅与仪器的透光度误 差ΔT 有关,而且与其透光度读数T 的值也有关。
四、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原因
用标准曲线法测定未知溶液的浓度时,发现当溶液浓度较 高时标准曲线常发生弯曲,这种现象称为对朗伯—比耳定律的
偏离。
引起这种偏离的因素:
(1)物理性因素,即仪器
的非理想引起的; (2)化学性因素。
1.物理性因素
吸收定律成立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入射光为单色光,但实际 上难以获得真正的纯单色光。 分光光度计只能获得近乎单色的狭窄光带,而复合光可导 致对朗伯—比耳定律的正或负偏离。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避免非单色光带来的影响,一般选用 峰值波长进行测定。 选用峰值波长,也可以得到较高的灵敏度。
0.80 0.60
A
0.40
0.20
0.00
0
1.0 2.0
3.0 4.0 ρ(mg/mL)
样品的测定
A
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从工作曲线上查得样
0.80 Ax 0.60
*
0.40
0.20
品溶液的浓度,进而
计算试样中待测组分 的含量。
0.00
cx 0 1.0 2.0 3.0 4.0 ρ(mg/mL)
注意!
定量分析时,在max处测定A,其灵敏度最高,因此吸收曲线 是吸光光度法选择测量波长的重要依据。
二、 光吸收基本定律: Lambert-Beer定律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一均匀的溶液后,光的强度会减弱 。
入射光 I0
透射光 It
I0 =
入射光强度
Ia +
吸收光强度
It
透过光强度
1.透光度T (透射比)Transmittance It 定义透光度: T I0
比色分析法——目测
二、吸光光度法特点
1. 灵敏度高:常用于测定试样中质量分数为(10-2~10-8)的微 量或痕量组分。 2. 准确度高:一般分光光度法的相对误差2~5%,能够满足 微量组分的测定要求。 3. 仪器简单,操作简便、快速 4. 应用广泛 几乎所有的无机离子和许多有机化合物都能直接或间接用 吸光光度法测定。 在化工、医药、冶金、环境保护、地质等诸多领域已成 为必不可少的测试手段之一。
①当白光通过某一均匀溶液时,如果各种波长光几乎全部被吸 收,则溶液呈黑色。 ②如果入射光全部透过(不吸收),则溶液无色透明。 ③如果对某种色光产生选择性吸收,则溶液呈现透射光的颜 色,即溶液呈现的是它吸收光的互补色光的颜色。如硫酸铜
溶液选择性地吸收了白色光中的黄色光,所以呈现蓝色。
溶液的颜色与光吸收的关系
4.显色剂
无机显色剂:硫氰酸盐、钼酸铵、过氧化氢等几种。
有机显色剂:种类繁多 偶氮类显色剂:本身是有色物质,生成配合物后,颜 色发生明显变化;具有性质稳定、显色反应灵敏度高、选 择性好、对比度大等优点,应用最广泛。偶氮胂Ⅲ、PAR等。 三苯甲烷类:铬天青S、二甲酚橙等
二、显色条件的选择
M + R H+ HnR MR
溶液中CrO42-、 Cr2O72-的颜色不同,吸光性质也不相同。 故此时溶液pH 对测定有重要影响。
故:朗伯—比耳定律只适用于稀溶液
§2-3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可见光区的吸光光度分析,首先要利用显色反应 将待测组分转变为有色物质,然后进行测定。 显色反应:
被测组 分
显色剂 M + R MR
2.化学性因素
溶液中存在着离解、聚合、互变异构、配合物的形成等化学 平衡时,使吸光质点的浓度发生变化,影响吸光度。

当溶液浓度c >10-2 mol/L 时,吸光质点间可能发生缔合等相 互作用,直接影响了对光的吸收。

例: 铬酸盐或重铬酸盐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2 CrO42- +2H+ = Cr2O72- +H2O
固定c(M)、 c(R),改变pH
pH
3. 显色温度及显色时间
显色反应要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有的显色反应瞬间完成, 有的需要放置一定时间。有的放置时间太长不稳定,通过实验 选择。 固定c(M)、 c(R) 、 pH,改变温度和时间 A 50℃
25℃
t /min
4.溶剂
有时在显色反应中加入有机溶剂,可提高显色 反应的灵敏度。
四种不同浓度KMnO4溶液的吸收曲线
Cr2O72-、MnO4-的吸收曲线
350 1.0 0.8 Absorbance 0.6 0.4 0.2 300 Cr2O72-
525 545
MnO4-
350
400
500
600
700
/nm
从图中可以看出:
①吸光度最大处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用λmax表示, 例如的KMnO4溶液的 λmax =525nm。 ②同一物质的吸收曲线相似, max不变;不同物质吸收曲线 的形状和max 均不相同,据此可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 ③同一物质不同浓度的溶液,在一定波长处吸光度随溶液 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定量分析的依据
吸光质点浓度
A=lg(I0/It)=kbc
吸光度 吸收层厚度(cm)
物理意义: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均匀、透明的吸光介质 时,其吸光度与吸光质点的浓度和吸收层厚度的乘积成正 比——吸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
4. 吸光系数与摩尔吸光系数
A=kb c
K 比例常数 物质的性质 入射光波长 温度
K的取值与浓度的单位有关 ①当c的单位为g· -1时,比例常数用a 表示,称为吸光系数 L A=a b ρ a 的单位: L·-1· -1 g cm ②当c的单位用mol· -1时,比例常数用 表示,称为摩尔吸光系数 L
应控制A:0.2~0.8之间。控制方法:
1)控制溶液浓度 A>0.8时,稀释后测量;A<0.2时,扩大取 样量或浓缩后测量。
会发生电荷转移跃迁,产生很强的紫外—可见吸收 光谱。
3.氧化还原显色反应
某些元素的氧化态,如Mn(Ⅶ)、Cr(Ⅵ)在紫外或
可见光区能强烈吸收,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对待测离子进行 显色后测定。 例如:钢中微量锰的测定,Mn2+不能直接进行光度测 定 2 Mn2+ +5 S2O82-+8 H2O =2 MnO4+ + 10 SO42-+ 16H+ 将Mn2+ 氧化成紫红色的MnO4+后,在525 nm处进行测 定。
T 取值为0.0 ~ 1.0
全部吸收 ~~~~ 全部透射
2.吸光度A (Absorbance) 定义吸光度 : A 取值为 0.0 ~∞
全部透射~~~全部吸收
I0 A lg It
二者关系为: A = lg(1/T) = -lgT
3.光吸收基本定律——朗伯-比尔定律
朗伯和比尔分别研究了吸光度与液层厚度和吸光度与浓度之 间的定量关系,合称朗伯-比尔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

随着近代测试仪器的发展,目前已普遍采用分光光度计进行 比色分析,应用分光光度计的分析方法称为分光光度法。
通过深入研究,人们发现:

物质呈现不同的颜色其本质是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颜色深浅随浓度而变化是对光的吸收程度不同。

一、吸光光度法定义
吸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
起来的分析方法。
102 nm 104 nm
紫 外 光 红 外 光
0.1 cm 10cm
微 波
103 cm
105 cm
无 线 电 波

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关于光的几个术语
可见光:人眼能感觉到的那一小段光,波长范围约400~ 760nm 单色光:单一波长的光组成,单色光其实是一种理想的 “单色”,实际上含有少量其它波长的色光 复合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组合而成的光 互补色光:两种适当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强度比例混合可得到 白光,这两种单色光称为互补色光。
有色 物质
显色剂:将待测组分转变为有色物质的化学试剂
一、对显色反应的要求
M + R MR
1.选择显色反应时,应考虑的因素 灵敏度高、选择性高、生成物稳定、显色剂
在测定波长处无明显吸收,两种有色物最大吸收
波长之差:“对比度”,要求△ > 60nm。
2.配位显色反应
当金属离子与有机显色剂形成配合物时,通常
绿 蓝绿
黄绿 黄
绿蓝




紫红
图中处于对角线上的两种单色光为互补色光。
例如蓝色光和黄色光、绿色光和紫红色光互补等
3. 光的选择性吸收和溶液的颜色
一种物质呈现何种颜色,与入射光组成和物质本身的结构
有关,而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是由于溶液中的吸光质点(离子或 分子)选择性地吸收某种颜色的光而引起的。 常见的有下列三种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