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走进生活
让数学走进生活
让数学走进生活数学启蒙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但离不开生活。
因此在教学中就应该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生活中处处有教学,而感受到教学的实用价值和魅力所在。
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滨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1 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源于实际也服务于实际。
为了能更好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把所学的知识巧妙、灵活地运用日常生活中,必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先从生活实际人手,建筑工人修建的圆形花池,体育教师操场上画圆形跑道……这些圆是怎样画出来的呢?学生的兴趣马上被激励起来。
这时我赶快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几件学具让学生自己任选一件画圆:1.圆规;2.三角尺;3.绳子、钉子。
结果呢?有的学生画出了圆而有的学生却没有画成。
这时,我便抓住时机启发学生:为什么有的学生画出了圆而有的学生却画不成呢?然后让学生自己从中总结出圆的三要素:定点、定长、旋转一周。
把抽象的问题简易化。
接着让学生认识圆的各个部分名称,并通过学生动手折一折,画一画。
感知一个圆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的长度。
从中得出同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课后,还可引导学生用绳子画圆。
这样,学生对“圆的认识”就掌握得特别好,可见理论联系实际是何等重要。
又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时,我让学生用一根绳子摆成一个长方形。
然后,让同学们讨论、汇报,说出摆成一个长方形的绳子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通过这些活动既巩固民所学的知识又能把书本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
这样,不但激励了学生学数学的热情,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2 拓展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学好知识就是这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有目的地开展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活动。
既能深化课内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上学期,我校组织学生去“刀条岭”春游,临行前,我特地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计算:全班46人去出游,门票每人5元,50人开始可以享受团体八折优惠。
让数学走进生活走近学生的教学反思
让数学走进生活走近学生的教学反思1、让数学走进生活走近学生的教学反思去年,有幸到乡村小学去送课,所讲内容为《列方程解应用题》之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师生初次见面,为一扫拘束感,陌生感,融洽彼此间的关系,新课伊始,我与学生进行了简短的交流,而当学生询问到我的年龄时,我灵机一动,决定将先前准备好的例题抛到九宵云外。
既然学生对此感兴趣,何不------于是我巧妙作答“女人的年龄是不能随便告诉别人的。
”男孩识趣地坐下,我接着说“不过如果你能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算出来,那老师会很高兴。
”孩子脸上闪现光彩。
在必要的复习铺垫之后,我顺手将我与女儿年龄的相关信息板书于黑板上,编成一道和倍问题的.应用题,请学生尝试列方程解答。
学生感兴趣的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生活经验分析着,思考着,计算着,忙得不亦乐乎。
在交流解题思路及方法时,学生思路清晰,算法多样,之后我又将上述信息改换,编成一道差倍问题的应用题,学生自己顺利解答。
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内在需要得到满足。
而我也轻松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
同时又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即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应用于生活,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因此,强调生活问题的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的生活化这两者的辩证统一,对于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应用的最终归宿。
只要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世界,我们就能发现,生活处处皆数学。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解释周围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价值,体验学习成功的最佳选择。
让数学教学走近生活、回归生活
让数学教学走近生活、回归生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其基本理念是: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要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教学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并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一、善于挖掘教材,让数学凸显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能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时,教师出示玩具店一角挂图说:“玩具店又新进了一批玩具,如果你有钱你最想买什么?”此时,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师:聪聪跟你一样想买这辆36元的赛车,可只有8元,他还要攒多少钱才能买?谁来帮帮聪聪。
生:我来帮聪聪,他可以用“36-8”就知道还要攒多少钱。
师:到底还要攒多少钱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小棒来摆一摆,可同桌交流。
学生都摆开了,与同桌交流了自己的摆法,通过自己动脑筋汇报了好几种不同的算法。
在帮助聪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体会到了数学就在现实生活中,扎根于生活,从而产生了学习和探索数学的意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我们往往对生活中做过的事情印象最深,学习也一样,自己在生活中感受过的,那种想了解它的愿望非常强烈,然而,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的问题。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生活中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问题,给学生创设“生活数学”情境,为学生展现生活化的课堂,具体有以下两种方法:1.模拟生活假设情境在课堂中模拟生活,也就是创设“生活数学”情境,将学生的视野拓宽到他们熟悉的空间。
让数学走进生活-让数学走进生活图画
让数学走进生活:让数学走进生活图画《数学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
”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应是生活化的,因为学生最终要走进生活、走向社会。
因此在新课改条件下,数学教师要让数学走进生活,引导学生去领略生活中的数学之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新人。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走进生活,体验数学呢?一、课堂上老师创设生活情境,赋予数学生活气息心理学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数学情景是沟通现实生活的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桥梁。
把真实的生活情景转化为数学情景,让数学背景蕴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的情景中,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赋予数学生活气息;让学生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出了示范。
如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节内容的导入时,首先让学生欣赏一组蝴蝶挂画,学生兴趣盎然。
然后给出蝴蝶的躯干及一侧翅膀,让学生画出另一侧翅膀,适时引导学生探究图形的布局特征并提出问题:“这幅画有什么特征?在学习和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这样的图形?我们能不能在一分钟内创作一幅这样的画?”此时每个学生都很投入,个个沉浸在探求知识的兴趣中,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相互补充对方的遗漏,纠正对方的差错。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真正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人。
实践证明,在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树立数学应用意识的信念;同时在实际情景下学习,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课堂上学生找数学,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数学显得尤为重要。
让数学走进生活_13472
让数学走进生活-------课堂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创设背景:数学融于生活的必要性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对数学应用性的精辟论述。
新大纲在前言中明确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让数学走进生活,是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注重实践第一,对于学生更好的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培养创新意识具有深远意义。
《课标》中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指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数学应满足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
“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
学习数学是重要的,将数学融于生活更是必要的。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关键是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去激发学生创新欲望,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就在我身边,数学作用真大。
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现前人已发现的数学问题,对学生来说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例如:教学“连续进位加”时完全可以不按课本例题教学,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农贸市场真热闹,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物品的价格,同桌商量你们俩要买哪些商品,并计算你们需要多少钱?”教师把枯燥的数学给它以“生命” ,学生做题兴趣盎然,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培养学生自觉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观察和认识实际生活。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生活化,让生活走近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呢?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中的“课堂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创设” 浅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联系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数学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
让数学走进生活 让生活走进数学
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多少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于教材方面的影响,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不感兴趣,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知识的学习过程,缺少生活的气息,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我个人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
一、加工改造教材,激发探索欲望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
如加工改造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中出现的“题材老化”、“数据过时”等问题,实际上教材并不是惟一的教学资源,它只是为教学提供一个范例而已。
我认为,对课本例(习)题进行“生活化”处理,不失为既“经济”又“实用”的好办法,以人教版第十一册数学“工程问题”为例,在例题的教学并进行了适量的巩固练习后,我设计并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李敏同学买文具,所带的钱如果全部买钢笔,可以买5支,如果全部买铅笔,可以买12支,现在她先买了2支钢笔,剩下的钱还能买多少支铅笔?通过对该题的解答,既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学会加工改造教材,在不改变教材中数学知识的前提下,脱掉数学知识已经老化、过时的“旧衣”,换上充满现实生活气息的“新装”,使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焕发出新的活力。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收集相关的数学材料,捕捉有益的数学信息,把学生”身边的数学”引进课堂。
二、感受生活数学,让数学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让数学走进生活 让生活散发数学魅力
丛 中 飞 舞 的 蝴 蝶 、快 乐 的 小 朋 友 … … 漂 亮 的 画 面 配 上 美 妙
的 音 乐 ,使 学 生 仿 佛 置 身 在 情 景 之 中 。 又 如 ,在 学 习 “ 购
物 ” ( 识 人 民 币 )这 节 课 时 ,笔 者 先 请 学 生 看 一 段 购 物 认 情 境 的 录 像 , 然后 结 合 实 际 说 一 说 对 人 民 币 有 哪 些 了解 ?
《 学 数 学 课 程 标 准 》指 出 : 数 学 是 人 类 生 活 的 工 小
具 ;对 数 学 的认 识 不 仅 要 从 数 学 家 关 于 数 学 本 质 的观 点 去
以 及 学 生 的 生 活 环 境 ,让 学 生 在 情 景 中 学 习 ,在 情 景 中 掌
握 ,就 成 为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兴 趣 和 求 知 欲 的 有 效 手 段 及 方
虽 然 买 东 西 是 学 生 日常 生 活 中 比较 熟 悉 的事 情 , 但 是 把 它
数 学 规 律 往 往 是 人 们 在 实 践 中 发 现 问 题 后 提 出猜 测 ,
并 通 过 科 学 实 验 加 以验 证 的 。 如 果 学 生 能 经 历 同 样 的 实 践
活 动 , 或 许 也 能 发 现 并 提 出 大 胆 猜 测 和 假 设 。 在 此 基 础
数 学 教 学 生 活 化 ,把 学 生 的 生 活 经 验 数 学 化 ,化 抽 象 的数 学 为 有 趣 、 生 动 、易 于 理 解 的 事 物 ,让 学 生 感 受 到 数 学 其
3数 学 教 学 和 学 生 的生 活 经 验 相 结 合 ,从 学 生 已 有 的 知 . 识 背 景 出 发 ,选 取 生 活 中 的 例 子 作 为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情 景 素 材 , 引 发 学 生 浓 厚 的 兴 趣 , 让 学 生 在 动 手 操 作 中 获 得 知
让数学走进生活,在生活中体会数学 心得体会
让数学走进生活,在生活中体会数学心得体会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发生在身边的实例作为课程资,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兴趣,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并不单调枯燥,而是与我们时刻相伴。
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数学,让数学知识走进日常生活。
一、太阳和地平线中的数学在学习直线和圆位置关系时,这样设置问题情境:清晨起床后,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太阳的轮廓线就像一个运动的圆,从地平线下升到空中。
让学生进入想像中,这时如果把太阳当成数学中的一个动圆,地平线当成数学中的一条直线,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从清晨到中午,太阳与地平线的不同位置关系: ■从而很容易得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既形象、生动,又印象深刻。
还可让学生尝试用一个橘黄色乒乓球当作太阳,把桌面边缘当做地平线进行演示。
这样使学生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学习数学,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国旗中的数学在学习相似形时,可以这样引入: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我们学校每周一也要升国旗,同学们对此并不陌生。
尤其是在奥运赛场上,运动员夺得世界冠军,国旗就会徐徐升起,民族自豪感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油然而生,请同学们观察:① 国旗中四个小五角星形状之间有什么关系(形状相同,大小也相同)② 国旗中大五角星与小五角星形状之间有什么关系(形状相同,大小不同)这样既复习了全等形,进而又引出了相似形。
在学习了相似比之后,发动学生动手测量一下,学校常升的那面国旗的长、宽,大小五角形的尺寸以及在国旗中的位置。
请学生自己按照一定的比例,自制一面小国旗,并涂上颜色。
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脸上还洋溢着自豪感。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灵巧性,又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孕育着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运动赛场上寻找数学的身影在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时,请同学们画出在跳高、跳远过程中,运动员从起跳、最高点、落地,身体所运行的路线。
如果将运动员的身体看成一个点,那么这就是二次函数图象。
让数学走进生活
让数学走进生活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数学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
于是数学成为枯燥、乏味的代名词。
学生根本感受不到数学的乐趣和作用,最终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把数学问题和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生活数学”的兴趣。
一、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数学虽然抽象,但其来源于生活,并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让学生感觉其自然、亲切、易懂。
例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课前我要求学生到超市或商场了解商品的价格,选择两种自己感兴趣的物品,并记录下它们的价格。
上课时,学生急不可待地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在班内交流,待同学们充分交流后,教师加以总结:这些数我们称之为“小数”。
这种贴近生活的导入形式,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兴致勃勃的进入学习过程;再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教师请学生猜谜语:“弟弟长,哥哥短,天天赛跑大家看,弟弟跑了12圈,哥哥一圈才跑完?”这样的导入设计,紧紧抓住了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顺利地获得了相关知识。
二、例题生活化,学生易懂易会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乐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
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实际,转变“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观念,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教材进行优化组合。
让数学走进生活
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数学,从生活中提出问题,运用生活中的经验分析问题、探索研究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一、联系生活。
创设情景,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又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现实生活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归宿。
课本中的数学内容绝大多数都可以找到与生活实际相对应的联系点,这些内容蕴涵着许多奇妙的知识。
在教材的处理上,尽量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例如,初中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中,教材创设了这样的情景: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在形象、直观的生活场景下,借助太阳在不同时刻的位置以及它与地平线的关系,学生很快理解并掌握了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即相交、相切、相离。
不用教师过多地讲解,学生已经借助生活经验对学习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在老师的引领下探究它的数学本质,加深理解。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易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是学生喜欢和乐于接受的,教学效果肯定不错。
同时,这种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加强实践,注重体验,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数学的生命在于应用”,一堂好课,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重视构建知识的意义,还应该注重体验,使他们懂得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也许会相信教师所说的,但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所经历的事,他们更需要一种亲身的体验。
这种体验远比教师的讲解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所以,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要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研究的对象,认识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让生活走进数学 让数学走向生活
培养学生 "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增强应用意识, 形 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把教材 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 让 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 在解决实际 问题的探索中应用数学.让数学走入生活, 使数学生活 化. 1.运用知 识解决问题, 提高 理解和运用 知识的能 力. 现实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 随着学生认知面的拓 展, 数学教育应不断加强 知识与实际的联 系, 让学生学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 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 用到生活实践中 , 进一步 体会数学的作用 和价值, 提高 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除了引导学生从数 学的角度去 描述现实 生活中的 事物与现象以外, 教师还应该努力鼓励学生主动运用所 学知识去研究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让数学融入生活, 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我们提供 给学生的大量练习题都是经过人为加工的纯数学问题, 有的问题题材虽然来源于实际生活, 但并没有真正融入 生活, 而是加工后变成了 一个纯粹的数学 模型, 实际上 代替学生完成了 把实际问题抽象成 数学模型 的"数学 化" 过程.学生只要把自己熟悉的方法或公式 "复制" 到 模型中去就能够 解决问题, 降低了学生理 解, 分析的问 题的难度,无形 中减弱了他们收集 信息解决 问题的能 力, 使他们的创造灵性和生命意识受到了束缚. 随着时代的发展, 数学作为交流和表达信息的主要 工具, 越来越被融入生活中.教师要有意义地让学生多
江 苏 江 阴 市 花 园 实 验 小 学 � 2 1 4 4 0 0 � 钱 丽 华
有的生活经验和 已有的知识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 2.在数字信息中感受数学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 数学课堂. 要在教学中加强数学的应用性, 培养学生 "用 数学" 的意识和收集数字信息的能力.教师不仅要提供 现实生活中的数 学材料,创设接近学 生生活实际 的情 境, 还 要培养学生从生活 中收集数字信息, 整理数 学知 识的能力, 让学生主动地将现实生活的大背景与数学知 识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 在生活中 学习数学, 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如在教学 "利息" 前, 可让 学生深入银行, 进行实地 调查, 也 可组织学生通过 看电 视, 报 纸或上网等途径进 行搜集有关利息的信 息, 并加 以整理, 运用这些信息资源. 3.在数学活动中亲近数学.材料是数学活动的载 体, 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 决定着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 激发兴趣的大小.教师应 慎重考虑数学活动中的材料选择, 并激发学生与物质材 料发生相互作用, 促进学生积极去发现, 去寻找, 去探索 数学奥妙的愿望. 二, 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小学教学参考
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
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我们需要让数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尽管数学问题通常看起来与现实生活有些脱节,但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数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老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购物、厨房烹饪、玩具、运动等,设计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解决。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加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和趣味性的活动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学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习数学就应该乏味和枯燥。
相反,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各种有趣的数学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可以设计简单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可以组织数学竞赛或数学趣味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我们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数学教学内容。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工具。
通过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图形和实例,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
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提供丰富的互动方式,如数学游戏、模拟实验等,让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学习数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我们还可以通过实践探究式教学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数学是一门需要实践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来感受数学的魅力。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基于实际问题的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测量物体的长度、重量等,或者设计一些小实验来探究数学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我们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数学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推理题目,让学生进行推理和证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数学问题的解决和讨论,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让数学走进生活
让数学走进生活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更多的强调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的运用数学知识分析数学现象,自主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倡导将数学学习回归于学生的生活,已经成为了当今转变小学数学教育观念的一个重大命题。
其基本标志就是我们开始关注到,学生是从自己的生活实践开始认识数学的,所以,小学的数学学习应是自己的实践活动。
其基本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将学生的数学学习真正地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在学习中时时关注学生关心什么?经历了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让数学学习与学生自己的生活充分的融合起来,将数学学习纳入学生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自己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求知欲望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的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境中愉快的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
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我们可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墙角、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自主的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角有几种——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研究表明,学生常常是通过自己大量的实践活动,来获得数学知识的,是通过许许多多的问题解决过程来发展自己的数学认知能力的。
学生认识数学的起点并不是符号所组成的逻辑公理,而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所形成的经验。
学生的数学活动也不是从观察符号开始,用逻辑推理来进行的,而是从观察现象,用特征归纳来进行的。
二、感受生活数学,让数学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让数学走进生活
让数学走进生活《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不应该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应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理念。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那么,只有让数学走进生活才变得更精彩。
现结合本人数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
五花八门的生活中蕴含着许多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能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积极回忆有关知识点。
一节课的开始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例如:我在教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
师:在本届县中小学生运动会上,我校体育健儿努力拼搏,为校争光。
其中杨平图同学获得了中长跑第一名,这跟他平时刻苦训练是分不开的。
你们想知道杨平图同学每天训练要跑多少米吗?生:想。
师:杨平图同学只告诉老师,他每天至少要绕操场跑7圈,校操场每圈是250米,那你们知道他每天至少要跑多少米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师板书: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学生一听到这个题目,学习兴趣就来了,课堂学习气氛非常浓厚,个个都想知道答案,因此,学生也很快弄懂了计算方法,学习重难点也迎刃而解,从中他们还了解了学校的“小英雄”。
二、采撷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价值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数学贴近生活,在课堂中采撷生活实例。
其中,以应用题教学与生活实例最为密切,让学生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此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和探索之中。
例如:在教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中。
我将课本例题“老寿星每天要步行3圈,每圈508米,他每天要行走多少米?”改为“数学老师每天从家到学校来回4次,每次要走906米,谁能帮老师算一下,老师每天一共要行走多少米?”学生对能帮助老师解决问题,他们很高兴,学得也特别认真,从中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和应用的价值,当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数学对自己有价值时,他们最容易形成持久的探究欲望和强烈的学习动机,进而促使自己以更大的热情和坚定的毅力去努力学习和探究。
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
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体的学科,它是一门智力的艺术,也是一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科。
对于许多小学生来说,数学却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他们觉得数学和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只需要死记硬背一些公式和计算方法就可以了。
我们应该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的生活,让孩子们从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和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情。
一、数学和生活融合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是它却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生活中。
在购物时计算价格、量体温、测量角度、算账、算时间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学知识的例子。
我们可以通过将数学与生活进行融合,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学习数学。
在购物时鼓励孩子亲自计算价格、算找零;在做饭时让孩子帮忙量材料,比如米、面、水等等;在出游时让孩子帮忙规划行程、计算时间等等,这些都是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的好方法。
二、游戏中学习数学小学生喜欢玩游戏,他们喜欢和朋友一起玩耍、比赛,这样既可以放松身心,又可以增进友谊。
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让孩子学习数学,使他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一些数学知识。
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方式来教孩子计算,学习算术等基础知识;也可以通过数学拼图、数学问答等游戏来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游戏来学习数学不仅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可以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数学知识。
三、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来让孩子们体会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和魅力。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让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学会测量尺寸、计算比例等数学技能;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简单的烹饪,在烹饪过程中让他们学会计算比例、测量材料等数学知识;还可以带孩子去参观一些和数学有关的展览,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通过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孩子们可以更加深刻和直观地了解数学的实际用途和价值。
四、培养数学思维数学不仅是一个计算问题的学科,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数学走进生活,让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让数学走进生活,让课堂因生活而精彩《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要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来学习、理解数学。
”这就要求我们应当突破原有的课堂教学的限制,努力把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连接起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与它们的相互碰撞中,获得清晰的认识,感受数学的生活价值。
因此,我们要不断地拈取生活中的素材,以充实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精彩。
一、感受生活,培养数学意识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有人认为,数学只是在课堂上用得上,课堂外就用处不大,顶多就是买东西的时候算算多少钱而已。
针对这个问题,首先让学生明白到数学的作用,我就让学生通过画面去发现生活中有什么地方要用到数学:生活中买东西的时候要用到数学知识,银行职员在帮助人们算利息时、结算一日的存款率时要用到数学知识,医院要统计病人的康复率时要用到数学知识,就连农民伯伯施肥时都要用数学知识去计算一下水与药的比例。
看完这些,我还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上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数学知识,学生们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每个月缴纳电费,去市场买菜,以及医疗、教育,凡是日常生活中的吃、穿、用、行,都与数学有关。
最后学生明白:每一个学科都很重要,尤其是数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把它学好。
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稳定的兴趣,有了这些,数学的教学也可以就顺利地开展了。
二、联系生活,引出数学问题儿童心理学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相容,学生接受、理解的效果就越好。
所以,教师要善于创设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例如,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可创设这样的生活情景:早晨,小明和爸爸去吃早饭,来到了小吃店,只见食物单上写着:馒头0.3元、包子0.4元,面条1.5元、馄饨2.2元。
爸爸问小明:“你吃什么?”小明说:“吃一碗馄饨和一个包子。
让数学走进生活——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个生活化案例
2019第9期上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让数学走进生活———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个生活化案例杨洁数学知识单纯理解起来有难度,抽象的概念可以借助生活知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好奇心,从而理解教材中的内容,让数学走进现实生活,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其实小学数学所学的知识内容,多数内容都可以借助生活中的知识,让学生去探究。
以下是我在教学中运用生活事例解决所学内容的几个生活化案例。
案例一:在学习《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我首先设置一个生活事例,让学生去分析对错。
父亲节要到了,小刚想送给爸爸一个礼物,就拿出了自己存钱罐里的硬币,他数了数5角的有10个,1角的有20个,他拿着这30个硬币有点不方便,于是找隔壁大哥哥想办法,隔壁大哥哥说这好办,他收了小刚的30个硬币,于是给了他一张5元的纸币和一张2元的纸币。
小刚当时心里不高兴,觉得自己有点吃亏。
教师创设问题:你们觉得小刚拿了5角硬币10个和1角硬币20个换来一张5元的钱和一张2元的钱亏还是不亏?有的学生将5角的硬币10个一个一个的数,得出5角的硬币10个是5元,一角的硬币是20个一角一角地数,每10个一角是1元,然后20个是2元,最后告诉大家10个5角和20个1角加起来是7元,小刚没有吃亏。
虽然步骤有点繁琐,学生借助生活知识能判断出题目中的对错。
此时教师简单引导元和角的关系,学生就能得出正确的答案,1元等于10角,也就是说10个1角就是1元,同时1元还等于两个5角,也就是说2个5角是1元。
这样借助生活中的知识,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实际联系,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内容,充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案例二:根据儿童喜欢玩积木和做游戏的特点,结合儿童的生活事例,渗透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学统计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清楚看到最后的结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玩积木的游戏,如统计本小组最喜欢吃的水果,水果有苹果、香蕉、橘子……每一种颜色的积木代表一种水果,比如红色表示苹果,黄色表示香蕉……各组同学在玩积木的过程中,拼出了本组同学的积木情况,有的组红色的积木多,有的组蓝色的积木多这……这样哪种颜色积木搭的越高,喜欢那种水果的人数就最多。
如何让数学走进生活
如何让数学走进生活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数学生活”,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以此强化学生的“自我体验”,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
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数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以实现“让数学走进生活”。
一、创设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学创设良好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途径。
老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
例如:在数学“加法的简便算法”时,我创设这样的情景:营业员原有113元,一个顾客买了59元的商品,顾客付给营业员60元,营业员找给顾客1元,营业员现在有多少元?让学生轮流当营业员,开展小组活动,把枯燥乏味的简算生活情景化,使学生乐于感知接受,易于理解。
接着让学生讨论怎样列式计算,从而引出加法简算的过程,理解了简算的算理,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主动去学。
二、改变例题形式,引导学生大胆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努力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研究对象,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具体感知,切身体会的数学事实,如教学“简单分数加减法”时,我把例题这样进行改编,孙悟空摘了一个大西瓜,猪八戒吃了这个西瓜的2/5,沙和尚吃了这个西瓜的1/5,根据这个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顿时活跃起来,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类板书。
①猪八戒和沙和尚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②猪八戒比沙和尚少吃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或沙和尚比猪八戒少吃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③沙和尚再吃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与猪八戒同样多?④它们吃完后还剩几分之几?……我及时抓住学生激情高涨这一时机,依次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新知识。
这一环节的设计着眼于学生身边喜欢的事物引入课,激发学生大胆想。
让数学走进生活
让数学走进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到学习数学枯燥乏味,导致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低下,不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也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一、备课生活化,捕捉生活素材小学数学中的内容都是可以在现实生产、生活和学生熟悉的事物中找到原型的,数学学习活动就应在这里找到支点和始点,只要我们勤于动脑、努力寻找资料,是不难做到的。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着好奇。
但遗憾的是,有的教师往往不注意对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给予应有的关注和分析,而是视教材为“圣经”,不敢越“雷池”半步,导致所教的学生拥有知识却不会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我从商店门口的8折优惠牌讲起,再讲公园买团体票如何优惠,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同在。
这里的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素材”,为课堂教学服务。
二、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易懂。
以生活的数学问题作导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在讲“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这节课时,我是这样进行的: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在我们人体上有许多有趣的比,如:将拳头翻滚一周的长度与脚的长度比大约是1:1,身高与胸围长度的比大约是2:1,脚长和身高长度的比大约是1:7……你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途吗?比如你到商店买袜子,只许将袜底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还有我们同学在电视或电影中看到侦察人员在破案时特别注意脚印,只要发现了罪犯的脚印,就能判断罪犯的身高。
让生活融入数学 让数学走进生活
作者单位 :辽宁省彰武县彰武镇郊 区
小 学
】 2一 4
经 验 和 已有 的 知 识 出 发 ,创 设 生 动 有 趣 的 系 , 在教学要求增加了“ 使学 生感受数学与 常 遇 到 的 问 题 , 而要 准确 地 说 出结 果 , 需 就
情境。小学生 的兴趣 , 是从对具体事物和具 现 实生 活 的联 系 ,初 步 学 会 运 用 所 学 的 数 要 我 们 量 一 量 、 一 称 、 一 算 , 些 都 离 称 算 这 体活动 中获得的 ,将富有生活气息 的内容 学 知识 和 方法 ,解 决一 些 简单 的 实际 问 不开数学 。 引进课程 ,教师应 创设一种贴近实际 的生 题 。” 因此 , 在教 学 中 , 们应 该从 学 生 的 生 我 活化情境 , 利用学生 的生 活经验 , 设计生 动 活 经 验 和 已有 的知 识 背 景 出发 ,联 系 生 活 3课外延伸生活化 , . 应用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 , 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
学生 经 常用 数学 的 “ 光 ”看 身边 的 事 的 , 跟 学生不但会失去对数学 的学 习兴趣 , 而 容易接受数学知识。又如学 习了长度单位 , 物 。让 孩子对 自然和社 会现象 的好奇 心 、 且 也无法将数学 与生 活联 系起 来 , 以, 可 以测 自己和父母 的身高 ,从家到学校的 所 在
兴趣 , 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新 的课程标 准 的人又在 干什么 等等 , 我还 注意定期 让学 把 日常生活 中的问题数学化 ,使学生在我 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 中捕 生进行生 活小凋查 , 从学生熟 悉 的生活情 们的引导下 ,逐步具备在 I常生活和社会 S 捉数学的问题 ,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 景和 感兴 趣 的事物 出 发 ,为他 们 提供 观 生活 中运用数 学的 “ 本领 ” 使他们认 识到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数学走进生活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城关镇新区小学442500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
”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必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的活动,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知和判断中学习理解数学。
通过
近几年对新课标和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可以激
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更好地服务于
生活。
一、联系学生熟悉的素材,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比较感兴趣。
课前可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寻找现实生活中的相
关素材,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课前让学生先去搜集有关百分数的信息,学生
搜集到“一瓶牛奶营养成分中钙占13%”“我国的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一件毛衣的含棉
量为100%”……教学时,就学生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理解。
学生对自己找的信息,投入了很高
的热情,这样不仅仅是满足了学生对百分数的一般认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
理解百分数。
又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由于小学生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
表示数,对他们来说很抽象、很枯燥,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在教学时,我紧紧抓住学生的
生活实际,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常常用到字母(扑克A代表数字1,肯
德基是KFC,中央电视台是CCTV……)。
让学生体会到字母在生活中的用处非常大,生活中
充满着数学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学生创造性地活动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如在教学“圆锥体积的应用”一课时,教材例题是:工地上有一堆沙子,近似于一个圆锥,底
面直径是4米,高1.5米。
这堆沙子的体积大约是多少?如果每立方米沙子重1.5吨,这堆
沙子大约重多少吨?如果将例题直接呈现给学生,孩子们完全可以根据上节课探究的圆锥体
积计算公式直接解答,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可能就完成了,但学生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完成的,
缺少了学习探究的自主性。
于是,我这样设计:用多媒体显示出一个圆锥形沙堆,并提出问题:现在要把这堆沙运走,有几种载重量不同的货车,选哪辆车合适呢?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呢?学生不难说出需要知道这堆沙子的体积、每立方米沙的重量。
教师继续提问:现在老师
告诉你们每立方米沙子重1.5吨,那怎样知道这堆沙子的体积呢?同学们立即开始讨论交流,有的认为需要测量这个沙堆的直径和高,有的认为可以测量这个沙堆的底面周长和高。
那么
怎样测量这个圆锥形沙子的底面直径、周长和高呢?学生又一次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有的说
用两根竹竿平行地夹住沙子的底面,测量出两根竹竿之间的距离就是底面直径,再用一根竹
竿平放在圆锥形沙子顶点处,只要竹竿与地面保持平行就能测量出圆锥形沙子的高;有的说
可以用软尺绕圆锥形沙子底面周长一周即可量出它的底面周长……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随后学生对圆锥形沙子的体积进行计算,并求出其重量,选择了最经济的运
输方式。
这样的教学,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合理地创设多样性、开放性的生活问题,使数
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问题研究之中,更好地
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技能,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让学生及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所以,教
师要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应用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应用
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如:学完《统计整理和复习》知识后,让学生去调查近两年的家庭收入
情况,学生自然用到了统计图表,并根据所要反映的内容,灵活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类型。
再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之后,让学生帮助老师解决问题:老师买了
一个正方体的小礼物,想给这个精美礼物做包装,需要多少包装纸?老师的杯子是圆柱形的,每天喝8杯水,老师到底每天喝了多少水……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对立体图形表面积或体积相关的知识,也帮助学生增进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沟通知识与生活的关系,而且能让学生从中
品尝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让数学走进生活,使数学充满了乐趣,也使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