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概率统计知识点归纳73194
(完整版)(最全)高中数学概率统计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最全)高中数学概率统计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概率与统计一、普通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方差1、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平均数:①、常规平均数:12nx x x x n++⋅⋅⋅+=②、加权平均数:112212n n n x x x x ωωωωωω++⋅⋅⋅+=++⋅⋅⋅+3、中位数: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4、方差:2222121[()()()]n s x x x x x x n=-+-+⋅⋅⋅+-二、频率直方分布图下的频率1、频率 =小长方形面积:f S y d ==⨯距;频率=频数/总数2、频率之和:121n f f f ++⋅⋅⋅+=;同时 121n S S S ++⋅⋅⋅+=; 三、频率直方分布图下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方差 1、众数:最高小矩形底边的中点。
2、平均数: 112233n nx x f x f x f x f =+++⋅⋅⋅+ 112233n n x x S x S x S x S =+++⋅⋅⋅+3、中位数: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累加,面积等于0.5时x 的值。
4、方差:22221122()()()n n s x x f x x f x x f =-+-+⋅⋅⋅+-四、线性回归直线方程:ˆˆˆybx a =+ 其中:1122211()()ˆ()nni i i i i i nni i i i x x y y x y nxybx x x nx ====---∑∑==--∑∑ , ˆˆay bx =- 1、线性回归直线方程必过样本中心(,)x y ;2、ˆ0:b>正相关;ˆ0:b <负相关。
3、线性回归直线方程:ˆˆˆy bx a =+的斜率ˆb 中,两个公式中分子、分母对应也相等;中间可以推导得到。
五、回归分析1、残差:ˆˆi i i ey y =-(残差=真实值—预报值)。
高考数学概率统计知识点总结(文理通用)
概率与统计知识点及专练(一)统计基础知识:1. 随机抽样:(1).简单随机抽样:设一个总体的个数为N ,如果通过逐个抽取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样本,且每次抽取时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就称这样的抽样为简单随机抽样.常用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2).系统抽样:当总体中的个数较多时,可将总体分成均衡的几个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定出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1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这种抽样叫做系统抽样(也称为机械抽样).(3).分层抽样:当已知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常将总体分成几部分,然后按照各部分所占的比进行抽样,这种抽样叫做分层抽样.2. 普通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方差: (1).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2).平均数:常规平均数:12nx x x x n ++⋅⋅⋅+=(3).中位数: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4).方差:2222121[()()()]n s x x x x x x n =-+-+⋅⋅⋅+-(5).标准差:s3 .频率直方分布图中的频率:(1).频率 =小长方形面积:f S y d ==⨯距;频率=频数/总数; 频数=总数*频率(2).频率之和等于1:121n f f f ++⋅⋅⋅+=;即面积之和为1: 121n S S S ++⋅⋅⋅+=4. 频率直方分布图下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及方差: (1).众数:最高小矩形底边的中点(2).平均数:112233n n x x f x f x f x f =+++⋅⋅⋅+ 112233n n x x S x S x S x S =+++⋅⋅⋅+(3).中位数: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累加,面积等于0.5时x 的值(4).方差:22221122()()()nn s x x f x x f x x f =-+-+⋅⋅⋅+-5.线性回归直线方程:(1).公式:ˆˆˆy bx a=+其中:1122211()()ˆ()n ni i i ii in ni ii ix x y y x y nxybx x x nx====---∑∑==--∑∑(展开)ˆˆa y bx=-(2).线性回归直线方程必过样本中心(,) x y(3).ˆ0:b>正相关;ˆ0:b<负相关(4).线性回归直线方程:ˆˆˆy bx a=+的斜率ˆb中,两个公式中分子、分母对应也相等;中间可以推导得到6. 回归分析:(1).残差:ˆˆi i ie y y=-(残差=真实值—预报值)分析:ˆie越小越好(2).残差平方和:2 1ˆ() ni iiy y =-∑分析:①意义:越小越好;②计算:222211221ˆˆˆˆ()()()() ni i n niy y y y y y y y =-=-+-+⋅⋅⋅+-∑(3).拟合度(相关指数):2 2121ˆ()1()ni iiniiy y Ry y==-∑=--∑分析:①.(]20,1R∈的常数;②.越大拟合度越高(4).相关系数:()()n ni i i ix x y y x y nx y r---⋅∑∑==分析:①.[1,1]r∈-的常数;②.0:r>正相关;0:r<负相关③.[0,0.25]r∈;相关性很弱;(0.25,0.75)r∈;相关性一般;[0.75,1]r∈;相关性很强7. 独立性检验:(1).2×2列联表(卡方图): (2).独立性检验公式①.22()()()()()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②.上界P 对照表:(3).独立性检验步骤:①.计算观察值k :2()()()()()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 ②.查找临界值0k :由犯错误概率P ,根据上表查找临界值0k③.下结论:0k k ≥即认为有P 的没把握、有1-P 以上的有把握认为两个量相关;0k k <:即认为没有1-P 以上的把握认为两个量是相关关系。
高中数学概率统计知识点全归纳
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知识点总结一、统计1、抽样方法:①简单随机抽样(总体个数较少) ②系统抽样(总体个数较多) ③分层抽样(总体中差异明显)注意:在N 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出n 个个体组成样本,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概率)均为Nn 。
2、总体分布的估计: ⑴一表二图:①频率分布表——数据详实 ②频率分布直方图——分布直观③频率分布折线图——便于观察总体分布趋势 注:总体分布的密度曲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为1。
⑵茎叶图:①茎叶图适用于数据较少的情况,从中便于看出数据的分布,以及中位数、众位数等。
②个位数为叶,十位数为茎,右侧数据按照从小到大书写,相同的数据重复写。
3、总体特征数的估计:⑴平均数:nx x x x x n++++= 321;取值为n x x x ,,,21 的频率分别为n p p p ,,,21 ,则其平均数为n n p x p x p x +++ 2211; 注意:频率分布表计算平均数要取组中值。
⑵方差与标准差:一组样本数据n x x x ,,,21 方差:212)(1∑=−=ni ix xns ;标准差:21)(1∑=−=ni ix xns注:方差与标准差越小,说明样本数据越稳定。
平均数反映数据总体水平;方差与标准差反映数据的稳定水平。
⑶线性回归方程①变量之间的两类关系: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②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③线性回归方程:a bx y +=∧(最小二乘法)1221ni i i nii x y nx y b x nx a y bx==⎧−⎪⎪=⎪⎨−⎪⎪=−⎪⎩∑∑ 注意:线性回归直线经过定点),(y x 。
二、概率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⑴事件:试验的每一种可能的结果,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⑵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特点; ⑶随机事件A 的概率:1)(0,)(≤≤=A P nmA P . 2、古典概型:⑴基本事件: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基本结果; ⑵古典概型的特点:①所有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 ②每个基本事件都是等可能发生。
高中数学概率统计知识点总结大全
概率统计一,统计初步1.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是不放回抽样,被抽取样本的个体数有限,从总体中逐个地进行抽取,使抽样便于在实践中操作.每次抽样时,每个个体等可能地被抽到,保证了抽样的公平性.实施方法主要有抽签法和随机数法.2.系统抽样(1)定义:当总体元素个数很大时,可将总体分成均衡的若干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制定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系统抽样,也称作等距抽样.(2)系统抽样的步骤:①编号.采用随机的方式将总体中的个体编号.②分段.先确定分段的间隔k.当Nn(N为总体中的个体数,n为样本容量)是整数时,k=Nn;当Nn不是整数时,通过从总体中随机剔除一些个体使剩下的总体中个体总数N′能被n整除,这时k=N′n.③确定起始个体编号.在第1段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起始的个体编号S.④按照事先确定的规则抽取样本.通常是将S加上间隔k,得到第2个个体编号S +k,再将(S+k)加上k,得到第3个个体编号S+2k,这样继续下去,获得容量为n 的样本.其样本编号依次是:S,S+k,S+2k,…,S+(n-1)k.3.分层抽样(1)定义:当总体由有明显差别的几部分组成时,按某种特征在抽样时将总体中的各个个体分成互不交叉的层,然后按照各层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从各层独立地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合在一起作为样本,这种抽样的方法叫做分层抽样.分层抽样使用的前提是总体可以分层,层与层之间有明显区别,而层内个体间差异较小,每层中所抽取的个体数可按各层个体数在总体中所占比例抽取.分层抽样要求对总体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明确分层的界限和数目,分层要恰当.(2)分层抽样的步骤①分层;②按比例确定每层抽取个体的个数;③各层抽样(方法可以不同);④汇合成样本.(3)分层抽样的优点分层抽样充分利用了己知信息,充分考虑了保持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的一致性.使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而且在各层抽样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抽样方法,因此分层抽样在实践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4.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把横轴分成若干段,每一段对应一个组距,然后以线段为底作一矩形,它的高等于该组的频率组距,这样得出一系列的矩形,每个矩形的面积恰好是该组上的频率.这些矩形就构成了频率分布直方图.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纵轴表示“频率/组距”,数据落在各小组内的频率用小矩形的面积表示,各小矩形的面积总和等于1.5.茎叶图统计中还有一种被用来表示数据的图叫做茎叶图.茎是指中间的一列数,叶是从茎的旁边生长出来的数.在样本数据较少、较为集中,且位数不多时,用茎叶图表示数据的效果较好,它较好的保留了原始数据信息,方便记录与表示,但当样本数据较多时,茎叶图就不太方便.6.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1)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就是平均数.(2)中位数:如果将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当数据有奇数个时,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当数据有偶数个时,处在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3)众数: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若有两个或几个数据出现得最多,且出现的次数一样,这些数据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若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出现的次数一样多,则认为这组数据没有众数).(4)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最高小长方形的中点所对应的数据值即为这组数据的众数.而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上的中位数左右两侧的直方图面积应该相等,因而可以估计其近似值.平均数的估计值等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每个小矩形的面积乘以小矩形底边中点的横坐标之和.7.方差、标准差(1)设样本数据为x1,x2,…,x n样本平均数为x-,则s2=1n[(x1-x-)2+(x2-x-)2+…+(x n-x-)2]=1n[(x12+x22+…+x n2)-n x2]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用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一组数据方差越大,说明这组数据波动越大.把样本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样本标准差.(2)数据的离散程度可以通过极差、方差或标准差来描述,其中极差反映了一组数据变化的最大幅度.方差则反映一组数据围绕平均数波动的大小.8.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1)散点图将样本中n个数据点(xi,yi)(i=1,2,…,n)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的一组数据的图形叫做散点图.利用散点图可以判断变量之间有无相关关系.(2)正相关、负相关如果散点图中各点散布的位置是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区域,即一个变量的值由小变大时,另一个变量的值也由小变大,这种相关称为正相关.反之,如果两个变量的散点图中点散布的位置是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区域,即一个变量的值由小变大时,另一个变量的值由大变小,这种相关称为负相关.9.回归分析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叫回归分析.其基本步骤是:①画散点图,②求回归直线方程,③用回归直线方程作预报.(1)回归直线:观察散点图的特征,如果散点图中点的分布从整体上看大致在一条直线附近,我们就称这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这条直线叫做回归直线.(2)回归直线方程的求法——最小二乘法.设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x、y的一组观察值为(x i,y i)(i=1,2,…,n),则回归直线方程y^=a^+b^x的系数为:⎩⎪⎪⎪⎪⎨⎪⎪⎪⎪⎧ b ^=∑i =1n x i y i -n x ·y ∑i =1n x i 2-n x 2=∑i =1n (x i -x -)(y i -y -)∑i =1n (x i -x -)2a^=y --b ^x 其中x -=1n ∑i =1n x i ,y -=1n ∑i =1n y i ,(x -,y -)称作样本点的中心. a ^,b ^表示由观察值用最小二乘法求得的a ,b 的估计值,叫回归系数.10.独立性检验(1)若变量的不同“值”表示个体所属的不同类别,则这些变量称为分类变量.(2)两个分类变量X 与Y 的频数表,称作2×2列联表.二.随机事件的概率1.随机事件和确定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出现的某种结果叫做事件.(1)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2)在条件S 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3)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4)在条件S 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5)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统称为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A B C 表示. 2.频率与概率(1)在相同的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A n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A n n f A n=为事件A 出现的频率. (2)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 ,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 发生的频率()n f A 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 A ,称为事件A 的概率,简称为A 的概率.3.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定义:在一次试验中,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即A B 为不可能事件(A B φ=),则称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其含义是:事件A 与事件B 在任何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一般地,如果事件12,,,n A A A 中的任何两个都是互斥的,那么就说事件12,,,n A A A 彼此互斥.对立事件:若不能同时发生,但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即A B 为不可能事件,而A B 为必然事件,那么事件A 与事件B 互为对立事件,其含义是:事件A 与事件B 在任何一次试验中有且仅有一个发生.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区别和联系:对立事件是互斥事件,但是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两个事件互斥是两个事件对立的必要非充分条件.4.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B 或A B +) B (或AB ) B 为不可能事件B φ= B 为不可能事件B 为必然事件与事件B 互为对立事件 B φ=且B =Ω5.随机事件的概率事件A 的概率: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 发生的频率nm 总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 的概率,记作()p A . 由定义可知()01p A ≤≤,显然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5.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1)概率的取值范围:()01p A ≤≤.(2)必然事件的概率:()1p A =.(3)不可能事件的概率:()0p A =.(4)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①()()()p A B p A p B =+(,A B 互斥),且有()()()1p A A p A p A +=+=. ②()()()()1212n n p A A A p A p A p A =+++ (12,,,n A A A 彼此互斥).(5)对立事件的概率:()()1P A P A =-.三.古典概型1. 一次试验连同其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结果称为一个基本事件,通常此试验中的某一事件A 由几个基本事件组成.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 个,即此试验由n 个基本事件组成,而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每一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n 1.如果某个事件A 包含的结果有m 个,那么事件A 的概率P (A )=n m . 基本事件的特点(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2)任何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除不可能事件).2.古典概型: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简称古典概型. ①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即有限性.②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即等可能性.概率公式:P (A )=A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基本事件的总数.四.几何概型1.(1)随机数的概念:随机数是在一定范围内随机产生的数,并且得到这个范围内任何一个数的机会是均等的.(2)随机数的产生方法①利用函数计算器可以得到0~1之间的随机数;②在Scilab 语言中,应用不同的函数可产生0~1或a~b 之间的随机数.2.几何概型(1)定义:如果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等)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几何概型.(2)特点:①无限性: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无限多个; ②等可能性:每个结果的发生具有等可能性.(3)几何概型的解题步骤:首先是判断事件是一维问题还是二维、三维问题(事件的结果与一个变量有关就是一维的问题,与两个变量有关就是二维的问题,与三个变量有关就是三维的问题);接着,如果是一维的问题,先确定试验的全部结果和事件A 构成的区域长度(角度、弧长等),最后代公式()p A =构成事件A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如果是二维、三维的问题,先设出二维或三维变量,再列出试验的全部结果和事件A 分别满足的约束条件,作出两个区域,最后计算两个区域的面积或体积代公式.(4)求几何概型时,注意首先寻找到一些重要的临界位置,再解答.一般与线性规划知识有联系.3.几种常见的几何概型(1)设线段l 是线段L 的一部分,向线段L 上任投一点.若落在线段l 上的点数与线段L 的长度成正比,而与线段l 在线段l 上的相对位置无关,则点落在线段l 上的概率为:P=l 的长度/L 的长度(2)设平面区域g 是平面区域G 的一部分,向区域G 上任投一点,若落在区域g 上的点数与区域g 的面积成正比,而与区域g 在区域G 上的相对位置无关,则点落在区域g 上概率为:P=g 的面积/G 的面积(3)设空间区域上v 是空间区域V 的一部分,向区域V 上任投一点.若落在区域v 上的点数与区域v 的体积成正比,而与区域v 在区域v 上的相对位置无关,则点落在区域V 上的概率为:P=v 的体积/V 的体积。
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知识点
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知识点1、概率的定义随机事件A的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个,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每一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1/n,如果某个事件A包含的结果有m个,那么事件A的概率为P(A)=m/n。
3、互斥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互斥事件。
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事件A+B发生(A、B中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B 分别发生的概率和,即P(A+B)=P(A)+P(B)。
4、对立事件对立事件是指两个事件必有一个发生的互斥事件。
例如:从1~52张扑克牌中任取一张抽到“红桃”与抽到“黑桃”互为互斥事件,因为其中一个不可能同时发生,但又不能保证其中一个必然发生,故不是对立事件。
而抽到“红色牌”与抽到“黑色牌”互为对立事件,因为其中一个必发生。
对立事件的性质:1)对立事件的概率和等于1:P(A)+P(Ä)=P(A+A)=1。
2)互为对立的两个事件一定互斥,但互斥不一定是对立事件。
5、相互独立事件事件A(或B)是否发生对事件B(或A)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这样的两个事件叫做相互独立事件。
两个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即P(A·B)=P(A)·P(B)。
相互独立事件的性质:1)如果事件A与B相互独立,那么A与B,A与B,A与B也都相互独立。
2)必然事件与任何事件都是相互独立的。
3)独立事件是对任意多个事件来讲,而互斥事件是对同一实验来讲的多个事件,且这多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故这些事件相互之间必然影响,因此互斥事件一定不是独立事件。
6、独立重复试验若n次重复试验中,每次试验结果的概率都不依赖于其他各次试验的结果,则称这n次试验是独立的。
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为P,那么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这个事件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P…(k)=CP*(1-P)"-*7、两个事件之间的关系对任何两个事件都有P(A+B)=P(A)+P(B)-P(A·B)。
【高考数学精品】概率与统计知识点全归纳
s 概率与统计知识点全归纳1.随机抽样(1)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 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 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2)分层抽样:一般地,在抽样时,将总体分成互不交叉的层,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从各层独立地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将各层取出的个体合在一起作为样本,这种抽样方法是一种分层抽样.2.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1)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纵轴表示频率/组距,数据落在各小组内的频率用各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各小长方形的面积总和等于1.(2)频率分布折线图和总体密度曲线①频率分布折线图:连接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小长方形上端的中点,就得频率分布折线图.②总体密度曲线: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作图时所分的组数增加,组距减小,相应的频率折线图会越来越接近于一条光滑曲线,即总体密度曲线.(3)茎叶图茎是指中间的一列数,叶是从茎的旁边生长出来的数.3.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1)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2)中位数: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若有奇数个数,则最中间的数是中位数;若有偶数个数,则中间两数的平均数是中位数.(3)平均数:xx1+x2+…+x n=,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n(4)标准差:是样本数据到平均数的一种平均距离,(5)方差:s2=1[(x1-x )2+(x2-x )2+…+(x n-x )2](x n是样本数据,n 是样本容量,x 是样本平均数).n4.概率和频率(1)在相同的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n A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f n(A)=n A为事件A 出现的频率.n(2)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由于事件A 发生的频率f n(A)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稳定于概率P(A),因此可以用频率f n(A)来估计概率P(A).5.事件的关系与运算6. 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1)概率的取值范围:0≤P (A )≤1. (2)必然事件的概率 P (E )=1.(3)不可能事件的概率 P (F )=0. (4)概率的加法公式:如果事件 A 与事件 B 互斥,则 P (A ∪B )=P (A )+P (B ). (5)对立事件的概率:若事件 A 与事件 B 互为对立事件,则 P (A )=1-P (B ).7. 古典概型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简称古典概型:高中数学资料共享群(734924357)(1) 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8.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A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基本事件的总数9. 相关关系与回归方程(1)相关关系的分类①正相关:在散点图中,点散布在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区域,对于两个变量的这种相关关系,我们将它称为正相关. ②负相关:在散点图中,点散布在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区域,两个变量的这种相关关系称为负相关.(2) 线性相关关系:如果散点图中点的分布从整体上看大致在一条直线附近,就称这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这条直线叫做回归直线.(3) 回归方程①最小二乘法:求回归直线,使得样本数据的点到它的距离的平方和最小的方法叫做最小二乘法.^ ^ ^②回归方程:方程y =bx +a 是两个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变量的一组数据(x 1,y 1),(x 2,y 2),…,(x n ,y n )的回归方程,其n n⎧⎪ ^^中a ,b 是待定参数.⎪ ∑(x i - x )( y i - y ) ∑x i y i - nx y ⎪b ˆ = i =1 = i =1 , ⎨ (x - x )2 n x 2 - nx 2 ∑ i ⎪i =1 ∑ ii =1 ⎪⎩aˆ = y - b ˆx . (4) 回归分析①定义: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 ②样本点的中心对于一组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数据(x 1,y 1),(x 2,y 2),…,(x n ,y n ),其中( x , y )称为样本点的中心. ③相关系数当 r >0 时,表明两个变量正相关;当 r <0 时,表明两个变量负相关.高中数学资料共享群(734924357)r 的绝对值越接近于 1,表明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r 的绝对值越接近于 0,表明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通常|r |大于 0.75 时,认为两个变量有很强的线性相关性.10. 独立性检验(1) 分类变量:变量的不同“值”表示个体所属的不同类别,像这样的变量称为分类变量.(2) 列联表:列出的两个分类变量的频数表,称为列联表.假设有两个分类变量 X 和 Y ,它们的可能取值分别为{x 1,x 2}和{y 1,y 2},其样本频数列联表(称为 2×2 列联表)为2×2 列联表构造一个随机变量 K 2= n (ad -bc )2(a +b )(c +d )(a +c )(b +d ),其中n =a +b +c +d 为样本容量.(3) 独立性检验利用随机变量 K 2 来判断“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系”的方法称为独立性检验.11.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nn n n +1 n nn n12. 排列、组合的定义13. 排列数、组合数的定义、公式、性质14. 二项式定理15.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1)C 0=1,C n =1,C m=C m -1+C m . C m =C n -m(0≤m ≤n ).(2)二项式系数先增后减中间项最大.高中数学资料共享群(734924357)i=1 n nn +1 n +3当 n 为偶数时,第 +1 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最大值为C 2 ,当 n 为奇数时,第 项和第 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n -1最大值为Cn 22 n +1或C n2 .n 2 2(3)各二项式系数和:C 0+C 1+C 2+…+C n =2n ,C 0+C 2+C 4+…=C 1+C 3+C 5+…=2n -1.nnnnnnnnnn16.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1) 随着试验结果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所有取值可以一一列出的随机变量称为离散型随机变量. (2) 一般地,若离散型随机变量 X 可能取的不同值为 x 1,x 2,…,x i ,…,x n ,X 取每一个值 x i (i =1,2,…,n )的概率 P (X=x i )=p i ,则称表为离散型随机变量 X 的概率分布列,简称为 X 的分布列,具有如下性质: ①p i ≥0,i =1,2,…,n ;②p 1+p 2+…+p n =1.离散型随机变量在某一范围内取值的概率等于它取这个范围内各个值的概率之和.17. 两点分布如果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列为其中 0<p <1,则称离散型随机变量 X 服从两点分布.其中 p =P (X =1)称为成功概率.高中数学资料共享群(734924357)18.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一般地,若离散型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列为(1) 均值称 E (X )=x 1p 1+x 2p 2+…+x i p i +…+x n p n 为随机变量 X 的均值或数学期望.它反映了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2) 方差称 D (X )=Σn [xi -E (X )]2pi 为随机变量 X 的方差,它刻画了随机变量 X 与其均值 E (X )的平均偏离程度,并称其算术平方根 D (X )为随机变量 X 的标准差.19. 均值与方差的性质 (1) E (aX +b )=aE (X )+b .(2) D (aX +b )=a 2D (X ).(a ,b 为常数)n μ σ 20. 超几何分布C k C n -k一般地,在含有 M 件次品的 N 件产品中,任取 n 件,其中恰有 x 件次品,则 P (X =k)= M N -M (k =0,1,2,…,m ),即 n N其中 m =min{M ,n },且 n ≤N ,M ≤N ,n ,M ,N ∈N *.如果一个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列具有上表的形式,则称随机变量 X 服从超几何分布.21. 条件概率及其性质(1) 对于任何两个事件 A 和 B ,在已知事件 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 B 发生的概率叫做条件概率,用符号 P (B |A )来表示,其公式为 P (B |A )=P (AB )(P (A )>0).P (A )在古典概型中,若用 n (A )表示事件 A 中基本事件的个数,则 P (B |A )=n (AB ).n (A )(2) 条件概率具有的性质①0≤P (B |A )≤1;②如果 B 和 C 是两个互斥事件, 则 P (B ∪C |A )=P (B |A )+P (C |A ). 22.相互独立事件(1) 对于事件 A ,B ,若事件 A 的发生与事件 B 的发生互不影响,则称事件 A ,B 是相互独立事件. (2) 若 A 与 B 相互独立,则 P (B |A )=P (B ).(3) 若 A 与 B 相互独立,则 A 与 B , A 与 B , A 与 B 也都相互独立. (4) P (AB )=P (A )P (B )⇔A 与 B 相互独立. 23. 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1) 独立重复试验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可重复进行的,各次之间相互独立的一种试验,在这种试验中每一次试验只有两种结果,即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且任何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都是一样的.(2) 在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用 X 表示事件 A 发生的次数,设每次试验中事件 A 发生的概率为 p ,则 P (X =k )=C k p k(1-p )n -k (k =0,1,2,…,n ),此时称随机变量 X 服从二项分布,记为 X ~B (n ,p ),并称 p 为成功概率.24. 两点分布与二项分布的均值、方差(1)若随机变量 X 服从两点分布,则 E (X )=p ,D (X )=p (1-p ). (2)若 X ~B (n ,p ),则 E (X )=np ,D (X )=np (1-p ).25. 正态分布(1) 正态曲线:函数φ(x )-( x -μ)22σ2,x ∈(-∞,+∞),其中实数μ和σ为参数(σ>0,μ∈R ).我们称函数φ , (x )C μ,σ的图象为正态分布密度曲线,简称正态曲线.(2) 正态曲线的特点①曲线位于 x 轴上方,与 x 轴不相交; ②曲线是单峰的,它关于直线 x =μ对称; ③曲线在 x =μ④曲线与 x 轴之间的面积为 1;⑤当σ一定时,曲线的位置由μ确定,曲线随着μ的变化而沿 x 轴平移,如图甲所示;⑥当μ一定时,曲线的形状由σ确定,σ越小,曲线越“瘦高”,表示总体的分布越集中;σ越大,曲线越“矮胖”,表示总体的分布越分散,如图乙所示.(3) 正态总体在三个特殊区间内取值的概率值①P (μ-σ<X ≤μ+σ)≈0.682 7; ②P(μ-2σ<X ≤μ+2σ)≈0.954 5; ③P (μ-3σ<X ≤μ+3σ)≈0.997 3.。
(完整版)高中数学概率统计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概率统计知识点总结一、抽样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 2.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1)抽签法;⑵随机数表法.3.系统抽样:K (抽样距离)=N (总体规模)/n (样本规模)4.分层抽样:二、样本估计总体的方式1、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1)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画法;(2)频率的算法;(3)频率分布折线图;(4)总体密度曲线;(5)茎叶图。
化不大的位作为一个主干(茎),将变化大的位的数作为分枝(叶),列在主干的后面,这样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主干后面的几个数,每个数具体是多少。
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1)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算法;(2)标准差、方差公式.3、样本均值:nx x x x n +++= 21 4、.样本标准差:n x x x x x x s s n 222212)()()(-++-+-==三、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1、正相关2、负相关正相关:自变量增加,因变量也同时增加(即单调递增) 负相关:自变量增长,因变量减少(即单调递减)四、概率的基本概念(1)必然事件(2)不可能事件(3)确定事件(4)随机事件(5)频数与频率(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1他们都是统计系统各元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2、频率一般是大概统计数据经验值,概率是系统固有的准确值; 3频率是近似值,概率是准确值4、频率值一般容易得到,所以一般用来代替概率进行定量分析,首先要知道系统各元件发生故障的频率或概率.事件的频率与概率是度量事件出现可能性大小的两个统计特征数.频率是个试验值,或使用时的统计值,具有随机性,可能取多个数值。
因此,只能近似地反映事件出现可能性的大小概率是个理论值,是由事件的本质所决定的,只能取唯一值,它能精确地反映事件出现可能性的大小虽然概率能精确反映事件出现可能性的大小,但它通过大量试验才能得到,这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难以做到的.所以,从应用角度来看,频率比概率更有用,它可以从所积累的比较多的统计资料中得到需要指出的是用频率代替概率,并不否认概率能更精确、更全面地反映事件出现可能性的大小,只是由于在目前的条件下,取得概率比取得频率更为困难。
高中概率统计知识点_高三概率知识点总结范文
《高中概率统计知识点总结》高中概率统计是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高中概率统计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帮助高三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
一、随机事件与概率1. 随机事件随机事件是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必然事件是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是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2. 概率的定义概率是对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度量。
对于一个随机事件A,它的概率 P(A)满足0≤P(A)≤1。
当 P(A)=1 时,事件 A 为必然事件;当 P(A)=0 时,事件 A 为不可能事件。
3. 概率的基本性质(1)概率的加法公式:对于任意两个互斥事件 A 和 B,P(A∪B)=P(A)+P(B)。
(2)对立事件的概率:若事件 A 的对立事件为\(\overline{A}\),则 P(A)+P(\(\overline{A}\))=1。
二、古典概型1. 古典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2. 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如果一次试验中共有 n 个基本事件,事件 A 包含其中的 m 个基本事件,则事件 A 的概率 P(A)=\(\frac{m}{n}\)。
三、几何概型1. 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2. 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一般地,在几何区域 D 中随机地取一点,记事件“该点落在其内部一个区域 d 内”为事件 A,则事件 A 发生的概率P(A)=\(\frac{d 的测度}{D 的测度}\)。
这里测度可以是长度、面积、体积等。
四、互斥事件与独立事件1. 互斥事件若事件 A 与事件 B 不能同时发生,则称事件 A 与事件 B 为互斥事件。
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为P(A∪B)=P(A)+P(B)(A、B 互斥)。
高中数学 概率与统计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知识点总结概率与统计一、概率及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期望与方差1.概率及其计算概率是指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可以用数值表示。
计算概率时,可以采用几个互斥事件和事件概率的加法公式。
如果事件A与事件B互斥,则P(AB)=P(A)+P(B)。
如果事件A1,A2,…,An两两互斥,则事件A1+A2+…+An发生的概率等于这n个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即P(A1+A2+…+An)=P(A1)+P(A2)+…+P(An)。
如果事件B与事件A互为对立事件,则P(A)=1-P(B)。
2.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期望与方差随机变量是指在随机试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所对应的变量。
常用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包括二项分布和超几何分布。
二项分布指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k次的概率为C(n,k)p^k(1-p)^(n-k),事件A发生的次数是一个随机变量X,其分布列为X~B(n,p)。
超几何分布指在含有M件次品的N件产品中,任取n件,其中恰有X件次品的概率为C(M,k)C(N-M,n-k)/C(N,n),其中m=min(M,n),且n,N,M,N∈N*,称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超几何分布列,称随机变量X服从超几何分布。
2.条件概率及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条件概率是指在已知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
一般地,设A,B为两个事件,且P(A)>0,则P(B|A)=P(AB)/P(A)。
在古典概型中,若用n(A)表示事件A中基本事件的个数,则P(B|A)=n(AB)/n(A)。
相互独立事件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之间互不影响,即其中一个事件的发生不会影响其他事件的发生。
如果A,B相互独立,则P(AB)=P(A)P(B)。
如果A与B相互独立,则A与B,A与B,A与B也都相互独立。
3.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独立重复试验是指在一系列相互独立的试验中,每个试验的结果只有两种可能,即成功或失败。
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k次的概率为C(n,k)p^k(1-p)^(n-k),事件A发生的次数是一个随机变量X,其分布列为X~B(n,p)。
概率统计知识点总结
概率统计知识点总结概率统计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数量规律的学科,在日常生活、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就来为大家总结一下概率统计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随机事件与概率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事件。
比如抛硬币时,正面朝上就是一个随机事件。
概率则是用来衡量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
概率的定义有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两种。
古典概型中,事件 A 的概率等于 A 包含的基本事件数除以基本事件总数。
而在几何概型中,事件 A 的概率等于 A 对应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除以总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概率的性质包括:0 ≤ P(A) ≤ 1;P(Ω) = 1,其中Ω表示必然事件;P(∅)= 0,∅表示不可能事件;如果 A 和 B 是互斥事件,那么P(A∪B) = P(A) + P(B)。
条件概率是指在事件 B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 A 发生的概率,记作P(A|B),其计算公式为 P(A|B) = P(AB) / P(B)。
二、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是用来表示随机现象结果的变量。
常见的随机变量有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可以用分布列来表示,比如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等。
二项分布描述的是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成功的次数,其概率质量函数为 P(X = k) = C(n, k) p^k (1 p)^(n k),其中 p 是每次试验成功的概率。
泊松分布常用于描述在一定时间或空间内稀有事件发生的次数。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用概率密度函数来描述,常见的有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f(x) = 1 /(σ √(2π)) e^((x μ)^2 /(2σ^2)),其中μ是均值,σ是标准差。
正态分布在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非常常见,很多随机现象都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三、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期望是随机变量的平均值,离散型随机变量 X 的期望 E(X) =Σx P(X = x),连续型随机变量 X 的期望 E(X) =∫x f(x) dx。
高中数学概率统计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概率统计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
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
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
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
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则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件A的概率。
二、概率的计算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如果事件A与事件B互斥,则P(AB)=P(A)+P(B)。
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如果事件A与事件B独立,则P(AB)=P(A)P(B)。
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如果试验的样本空间S只包含有限个样本点,且每个样本点发生的可能性相同,则称这种概率模型为古典概型。
在古典概型中,事件A的概率P(A)等于事件A包含的样本点个数除以样本空间S中样本点的总数。
三、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在随机试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所对应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可以是离散型或连续型。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X,其所有可能取值的概率组成的列表称为X的分布列。
期望与方差:随机变量的期望值表示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方差表示随机变量取值与其期望值的离散程度。
四、几何概型几何概型的概念: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几何概型。
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在几何区域D中随机地取一点,记事件“该点落在其内部一个区域d内”为事件A,则事件A发生的概率P(A)等于区域d的测度与区域D的测度的比值。
以上是高中数学概率统计的主要知识点。
掌握这些知识点并灵活应用于解题中,是学好数学概率统计的关键。
(完整版)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归纳(全)
高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文)一、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
众数与平均数的区别: 众数表示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表示平均每份的数量。
二、.中位数: 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据(当有偶数个数据时,为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三 .众数、中位数及平均数的求法。
①众数由所给数据可直接求出;②求中位数时,首先要先排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然后根据数据的个数,当数据为奇数个时,最中间的一个数就是中位数;当数据为偶数个时,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③求平均数时,就用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得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四、中位数与众数的特点。
⑴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唯一的,可能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也可能不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 ⑵求中位数时,先将数据有小到大顺序排列,若这组数据是奇数个,则中间的数据是中位数;若这组数据是偶数个时,则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 ⑶中位数的单位与数据的单位相同; ⑷众数考察的是一组数据中出现的频数;⑸众数的大小只与这组数的个别数据有关,它一定是一组数据中的某个数据,其单位与数据的单位相同;(6)众数可能是一个或多个甚至没有;(7)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五.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异同:⑴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⑵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有单位; ⑶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都有关系,所以最为重要,应用最广; ⑷中位数不受个别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⑸众数与各组数据出现的频数有关,不受个别数据的影响,有时是我们最为关心的数据。
六、对于样本数据x 1,x 2,…,x n ,设想通过各数据到其平均数的平均距离来反映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那么这个平均距离如何计算?思考4:反映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的大小,最常用的统计量是标准差,一般用s 表示.假设样本数据x 1,x 2,…,x n 的平均数为x ,则标准差的计算公式是:七、简单随即抽样的含义一般地,设一个总体有N 个个体, 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 个个体作为样本(n≤N), 如果每次12||||||n x x xx x x n22212()()()n x x x x x x sn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 则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八、根据你的理解,简单随机抽样有哪些主要特点?(1)总体的个体数有限;(2)样本的抽取是逐个进行的,每次只抽取一个个体;(3)抽取的样本不放回,样本中无重复个体;(4)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抽样具有公平性.九、抽签法的操作步骤?第一步,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编号,并把号码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号签上.第二步,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并搅拌均匀第三步,每次从中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十一、抽签法有哪些优点和缺点?优点:简单易行,当总体个数不多的时候搅拌均匀很容易,个体有均等的机会被抽中,从而能保证样本的代表性.缺点:当总体个数较多时很难搅拌均匀,产生的样本代表性差的可能性很大.十一、利用随机数表法从含有N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其抽样步骤如何?第一步,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编号.第二步,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个数作为起始数.第三步,从选定的数开始依次向右(向左、向上、向下)读,将编号范围内的数取出,编号范围外的数去掉,直到取满n个号码为止,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简单随机抽样一般采用两种方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
高三数学概率统计知识点归纳73194
概率统计知识点归纳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要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方法就是用这“三数”来说明.一、正确理解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平均数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的特征数,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一个数据都有关系,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化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化.2.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一组数据的众数.一组数据中的众数有时不唯一.众数着眼于对各数出现的次数的考察,这就告诉我们在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时,既不需要排列,又不需要计算,只要能找出样本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一个(或几个)数据就可以了.当一组数据中有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它的众数也就是我们所要关心的一种集中趋势.3.中位数中位数就是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或处在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唯一的.二、注意区别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但它们描述的角度和适用的范围又不尽相同.在具体问题中采用哪种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那得看数据的特点和要关注的问题.三、能正确选用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来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所以利用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可以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极差、方差、标准差极差、方差和标准差都是用来研究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范围或波动大小的量.极差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即极差=最大值-最小值.极差能够反映数据的变化范围,差是最简单的一种度量数据波动情况的量,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二、方差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波动大小的特征的量.它是指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与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它反映的是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求一组数据的方差可以简记先求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求平均数.一组数据x1、x2、x3、…、xn 的平均数为x ,则该组数据方差的计算公式为:])()()[(1222212x x x x x x n S n -++-+-= .三、标准差在计算方差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方差的数量单位与原数据的单位不一致,在实际的应用时常常将求出的方差再开平方,此时得到量为这组数据的标准差.即标准差=方差.四、极差、方差、标准差的关系方差和标准差都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量,常用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两组数据中极差大的那一组并不一定方差也大.在实际问题中有时用到标准差,是因为标准差的单位和原数据的单位一致,且能缓解方差过大或过小的现象.一、 随机事件的概率1、必然事件:一般地,把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
高考复习概率与统计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复习概率与统计知识点归纳总结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中的一大重点和难点。
在高考中,这一部分的知识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学生需要在复习阶段集中精力,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考概率与统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一、概率基本概念1. 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随机事件是对某一随机试验的结果的一种描述,样本空间是一个随机试验中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的集合。
2. 事件的概率:事件A发生的概率用P(A)表示,其计算公式为P(A) = 事件A的可能结果数 / 样本空间的结果总数。
3. 事件的互斥与对立:互斥事件指的是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对立事件指的是两个事件中一个必然发生,另一个必然不发生。
4. 事件的独立性:两个事件相互独立指的是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受另一个事件的影响,它们的概率计算是相互独立的。
二、排列与组合1. 排列:排列是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成一列。
公式为An^m = n(n-1)(n-2)...(n-m+1)。
2. 组合:组合是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不考虑排列顺序。
公式为Cn^m = n! / (m!(n-m)!)。
三、事件概率的计算1. 加法定理:对于两个事件A和B,其和事件A∪B的概率为P(A∪B) = P(A) + P(B) - P(A∩B)。
2. 乘法定理:对于两个独立事件A和B,其积事件A∩B的概率为P(A∩B) = P(A) × P(B)。
3. 全概率公式:对于一组互斥事件A1、A2、...、An,其和事件A的概率为P(A) = P(A1) + P(A2) + ... +P(An)。
4. 条件概率公式:对于两个事件A和B,已知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B) = P(A∩B) / P(B)。
四、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1. 随机变量:随机变量是随机试验结果的函数,它的取值是随机的。
数学高考必备知识总结概率与统计的应用技巧
数学高考必备知识总结概率与统计的应用技巧在高考数学中,概率与统计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也是学生们常常感到困惑的部分。
概率与统计的应用技巧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还能提升我们在高考中的得分。
本文将对概率与统计的必备知识总结和应用技巧进行详细介绍。
一、概率的基本概念与应用1. 概率的定义与性质概率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度量,通常用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数值表示。
概率的性质包括: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对于任意事件A,都有0≤P(A)≤1。
2. 事件的互斥与独立性互斥事件指的是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而独立事件则指的是两个事件的发生与否互不影响。
在计算概率时,我们需要注意事件之间的互斥性和独立性。
3. 条件概率与乘法定理条件概率是指在已知某个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
乘法定理是计算复合事件概率的重要方法,其公式为:P(A∩B) = P(A) × P(B|A),其中P(A∩B)表示事件A与事件B同时发生的概率,P(B|A)表示在事件A已经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
4. 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定理全概率公式是求解复合事件概率的常用方法,其公式为:P(B) =P(A1)P(B|A1) + P(A2)P(B|A2) + … + P(An)P(B|An),其中A1, A2, …,An为互不相容的事件,且它们的并集构成了样本空间。
贝叶斯定理是在已知概率的基础上,根据逆概率计算条件概率的方法,其公式为:P(A|B) = P(A∩B) / P(B)。
二、统计的基本概念与应用1.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随机变量是指取值不确定的变量,其可以分为离散型随机变量和连续型随机变量。
离散型随机变量只能取有限个或可数个值,而连续型随机变量则可以取任意一个区间内的值。
概率分布是随机变量在不同取值下的概率情况的总结。
2. 随机事件与频率随机事件是指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发生的事件,频率是指在大量独立重复的试验中,某个事件发生的次数与试验总数的比值。
高中数学概率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概率知识点总结一、概率的基础概念1. 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2. 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
3. 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4. 样本空间:随机试验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的集合。
5. 事件的关系:包括并事件、交事件、补事件、互斥事件等。
二、概率的计算1. 古典概型:当样本空间是有限的、等可能的,可以使用古典概型计算概率。
- 计算公式:P(A) = A的样本点数 / 样本空间的总样本点数2. 几何概型:当样本空间是无限的或样本点出现的可能性不等时,使用几何概型。
- 计算公式:P(A) = A所占的几何度量(长度、面积、体积等) / 全部样本空间的几何度量3. 条件概率:在事件B已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
- 计算公式:P(A|B) = P(A∩B) / P(B)4. 全概率公式:如果事件B1, B2, ..., Bn构成样本空间的一个划分,即它们两两互斥且并集为全集,那么任意事件A的概率可以表示为:- 计算公式:P(A) = ΣP(A|Bi) * P(Bi),其中i从1到n三、概率的性质1. 非负性:对于任何事件A,有0 ≤ P(A) ≤ 12. 规范性: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即P(S) = 13. 可加性:对于两两互斥的事件A1, A2, ..., An,有P(A1∪A2∪...∪An) = P(A1) + P(A2) + ... + P(An)四、概率的独立性1. 事件的独立性:如果两个事件A和B的发生互不影响,则称A和B 是相互独立的。
2. 独立事件的概率:两个独立事件A和B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各自概率的乘积,即P(A∩B) = P(A) * P(B)。
五、贝叶斯定理1. 贝叶斯公式:描述了在已知某事件发生的条件下,另一个事件发生概率的计算方法。
- 计算公式:P(A|B) = [P(B|A) * P(A)] / P(B)六、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 随机变量:将随机试验的结果映射到实数上的函数。
高中概率统计考点归纳
高中概率统计考点归纳一、概率的基本概念与性质概率的定义:概率是一个衡量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值,通常用P(A)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
概率的取值范围为0到1之间,其中P(A) = 0表示事件A不可能发生,P(A) = 1表示事件A必然发生。
举例:抛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0.5,反面朝上的概率也为0.5。
概率的性质:非负性:对于任意事件A,有P(A) ≥0;归一性:对于必然事件S,有P(S) = 1;可加性:对于互斥事件A和B(即A和B不能同时发生),有P(A ∪B) = P(A) + P(B)。
举例:一个袋子中有3个红球和2个白球,随机抽取一个球为红球的概率是3/5,为白球的概率是2/5。
由于红球和白球是互斥事件,所以抽取到红球或白球的概率是3/5 + 2/5 = 1。
二、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古典概型:在有限个等可能的基本事件中,通过计算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与总基本事件个数的比值来求概率。
举例:抛掷两颗骰子,求点数之和为7的概率。
总的基本事件个数为6×6=36,点数之和为7的基本事件有(1,6)、(2,5)、(3,4)、(4,3)、(5,2)、(6,1),共6种。
因此,点数之和为7的概率为6/36=1/6。
几何概型:在某一度量(长度、面积、体积等)下,通过计算事件占有的度量与样本空间占有的度量的比值来求概率。
举例:在长度为1的线段上随机取一点,求该点位于线段前1/3部分的概率。
样本空间为整个线段,其长度为1;事件空间为线段前1/3部分,其长度为1/3。
因此,该点位于线段前1/3部分的概率为1/3。
三、条件概率与全概率公式条件概率:在已知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为P(A|B)。
计算公式为P(A|B) = P(AB) / P(B),其中P(AB)表示事件A和B同时发生的概率。
举例:一个班级中有40名学生,其中25名男生和15名女生。
已知某学生是女生,求该学生数学成绩优秀的概率。
高考数学概率统计知识点(大全)
高考数学概率统计知识点(大全)高考数学概率统计知识点一、随机事件(1)事件的三种运算:并(和)、交(积)、差;注意差A—B可以表示成A与B 的逆的积。
(2)四种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德莫根律。
(3)事件的五种关系:包含、相等、互斥(互不相容)、对立、相互独立。
二、概率定义(1)统计定义:频率稳定在一个数附近,这个数称为事件的概率;(2)古典定义:要求样本空间只有有限个基本事件,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则事件A所含基本事件个数与样本空间所含基本事件个数的比称为事件的古典概率;(3)几何概率:样本空间中的元素有无穷多个,每个元素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则可以将样本空间看成一个几何图形,事件A看成这个图形的子集,它的概率通过子集图形的大小与样本空间图形的大小的比来计算;(4)公理化定义:满足三条公理的任何从样本空间的子集集合到[0,1]的映射。
三、概率性质与公式(1)加法公式:P(A+B)=p(A)+P(B)—P(AB),特别地,如果A与B互不相容,则P(A+B)=P(A)+P(B);(2)差:P(A—B)=P(A)—P(AB),特别地,如果B包含于A,则P(A—B)=P(A)—P(B);(3)乘法公式:P(AB)=P(A)P(B|A)或P(AB)=P(A|B)P(B),特别地,如果A与B相互独立,则P(AB)=P(A)P(B);(4)全概率公式:P(B)=∑P(Ai)P(B|Ai)。
它是由因求果,贝叶斯公式:P(Aj|B)=P(Aj)P(B|Aj)/∑P(Ai)P(B|Ai)。
它是由果索因;如果一个事件B可以在多种情形(原因)A1,A2,...,An下发生,则用全概率公式求B发生的概率;如果事件B已经发生,要求它是由Aj引起的概率,则用贝叶斯公式。
(5)二项概率公式:Pn(k)=C(n,k)p^k(1—p)^(n—k),k=0,1,2,...,n。
当一个问题可以看成n重贝努力试验(三个条件:n次重复,每次只有A与A的逆可能发生,各次试验结果相互独立)时,要考虑二项概率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数学概率统计知识点归纳73194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概率统计知识点归纳
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要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方法就是用这“三数”来说明.
一、正确理解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
平均数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的特征数,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一个数据都有关系,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化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化.
2.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一组数据的众数.一组数据中的众数有时不唯一.众数着眼于对各数出现的次数的考察,这就告诉我们在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时,既不需要排列,又不需要计算,只要能找出样本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一个(或几个)数据就可以了.当一组数据中有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它的众数也就是我们所要关心的一种集中趋势.
3.中位数中位数就是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或处在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唯一的.
二、注意区别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但它们描述的角度和适用的范围又不尽相同.在具体问题中采用哪种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那得看数据的特点和要关注的问题.
三、能正确选用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所以利用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可以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极差、方差、标准差
极差、方差和标准差都是用来研究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范围或波动大小的量.
极差
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即极差=最大值-最小值.极差能够反映数据的变化范围,差是最简单的一种度量数据波动情况的量,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
二、方差
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波动大小的特征的量.它是指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与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它反映的是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
求一组数据的方差可以简记先求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求平均数.一组数据x1、x2、x3、…、xn 的平均数为x ,则该组数据方差的计算公式为:
])()()[(1222212x x x x x x n S n -++-+-= .
三、标准差
在计算方差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方差的数量单位与原数据的单位不一致,在实际的应用时常常将求出的方差再开平方,此时得到量为这组数据的标准差. 即标准差=方差.
四、极差、方差、标准差的关系
方差和标准差都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量,常用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两组数据中极差大的那一组并不一定方差也大.在实际问题中有时用到标准差,是因为标准差的单位和原数据的单位一致,且能缓解方差过大或过小的现象.
一、 随机事件的概率
1、必然事件:一般地,把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把在条件S 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相对于条件S 的确定事件。
4、随机事件:在条件S 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
7、概率:随机事件A 的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反之,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概率的正确解释:随机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与否是随机的,但随机性中含有规律性。
认识了这种随机中的规律性,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概率的基本性质
1、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1)包含。
对于事件A 与事件B ,如果事件A 发生,则事件B 一定发生,称事件B 包含事件A (或事件A 包含于事件B ),记作(B A ⊇⊆或A B)。
不可能事件记作∅。
(2)相等。
若B A A B ⊇⊇且,则称事件A 与事件B 相等,记作A=B 。
(3)事件A 与事件B 的并事件(和事件):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 发生或事件B 发生。
(4)事件A 与事件B 的交事件(积事件):某事件发生当且仅当事件A 发生且事件B 发生。
(5)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A B 为不可能事件,即=A B ∅,即事件A 与事件B 在任何一次试验中并不会同时发生。
(6)事件A 与事件B 互为对立事件:A B 为不可能事件,A B 为必然事件,即事件A 与事件B 在任何一次试验中有且仅有一个发生。
2、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
(1)0()1P A ≤≤.
(2)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1P E =.
(3)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 ()0P F =.
(4)事件A 与事件B 互斥时,P(A B)=P(A)+P(B)——概率的加法公式。
(5)若事件B 与事件A 互为对立事件,,则A B 为必然事件,()1P A B =.
三、古典概型
1、基本事件的特点:(1)任何两个事件是互斥的;
(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
2、古典概型:(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具有这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型。
3、公式:
()=A P A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基本事件的总数 四、几何概型
1、几何概型: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有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的概率模型。
2、几何概型中,事件A 发生的概率计算公式:
()P A =构成事件A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三类概率问题的求解策略
对于一个概率题,我们首先要弄清它属于哪一类型的概率,因为不同的类型需要采取不同类型的概率公式和求解方法;其次,要审清题意,注意问题中的关键语句,因为这些关键语句往往蕴含着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一、可能性事件概率的求解策略
对于可能性事件的概率问题,利用概率的古典定义来求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时,应注意按下列步骤进行:求出基本事件的总个数n;②求出事件A 中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m;③求出事件A 的概率,即
n m A P =)(
二、互斥事件概率的求解策略
对于互斥事件的概率问题,通常按下列步骤进行:①确定众事件彼此互斥;②众事件中有一个发生;先求出众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然后再求其和。
对于某些复杂的互斥事件的概率问题,一般应考虑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法”,将所求事件的概率化成一些彼此互斥的事件的概率的和;二是用“间接法”,即先求出此事件的对立事件的概率)(A P ,再用)(1)(A P A P -=求出结果。
三、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的求解策略
对于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问题,其求解的一般步骤是:①确定众事件是相互独立的;②确定众事件会同时发生;③先求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再求它们的积。
概率的计算方法一、公式法
利用公式P=
(随机事件)
随机事件可能出现的结果数
随机事件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就可以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
这里
1
=
(必然事件)
P
,
=
(不可能事件)
P
,如果A为不确定事件,那么0<)
(A
P<
1.
二、列表法
例.如果每组3张牌,它们的牌面数字分别是1,2,3,那么从每组牌中各摸出一张牌,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为几的概率最大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4的概率是多少
解:利用列表法:
列表中两次出现1,2,3点的可能性相同,因而共有9中可能,而牌面数字和等于4的情况有(1,3),(2,2),(3,1),3中可能,所以牌面数字和
等于4的概率等于93,即31. 三、树状图法 如上题的另一中解法,就利用用树状图法来解:
总共9种情况,每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相同,而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4的情况出现得最多,共3次,因此牌面数字和等于4的概率最大,概率为等于93,即31
. 四、面积法
几何概型的概率的求解方法往往与面积的计算相结合
例.如图,矩形花园ABCD ,AB 为4米,BC 为6米,小鸟任意落下,则小鸟
落在阴影区的概率是多少?
解:矩形面积为:4×6=24(米2),
阴影部分面积为:126421=⨯⨯(米2), 3 1 1 1 2 2 2 3 (4) (5) (4) 开始 2 1 3 3 (2) (3) (3) (4) (5) (
6) A B
C D
212412==(小鸟落在阴影区)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