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二《立体几何垂直证明题常见模型及方法》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图形垂直问题教案

高中数学图形垂直问题教案

高中数学图形垂直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垂直线的性质,能够判断两条线是否垂直。

2. 能够利用垂直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运用垂直线的性质解决证明题目。

二、教学重点:
1. 垂直线的性质;
2. 利用垂直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 运用垂直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2. 运用垂直线的性质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介绍两条垂直线的性质,引导学生了解垂直线的特点。

2. 讲解:讲解垂直线的判定方法,以及垂直线的性质和应用。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践练习,加深他们对垂直线的理解。

4. 拓展:让学生通过拓展练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他们的垂直线技能。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垂直线的理解。

五、课堂作业:
1. 完成课堂上的练习题;
2. 设计一个实际问题,利用垂直线的性质来解决。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垂直线的性质,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必修2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第6节垂直关系—(垂直关系的判定) 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必修2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第6节垂直关系—(垂直关系的判定) 教学设计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设计鹰潭市余江二中鲁珺αl⊥b ,a l a l αα⊂⊂⊥⊥≠≠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案说明鹰潭市余江二中鲁珺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2》第一章第六节“6.1 垂直关系的判定”的第一课时。

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几何学是研究空间图形的科学。

几何直观和几何语言是认识和描述现实世界空间与图形关系的重要工具。

由于几何图形本身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以直观图形为载体的逻辑推理层次清晰、结论明确、可信度强,在某种意义上,几何直观已经渗透到一切数学领域中,甚至在那些看来几何是无所作为的领域内,几何直观仍然保持着强盛的生命力。

几何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数学模型,在发展学生的直觉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创新,源于问题,往往发端于直觉。

与数学其他分支相比,几何图形的直观、形象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创新的活动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在几何中,视觉思维占主导地位,学生在运用观察、操作、作图、设计等手段探索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过程中,获得视觉上的愉悦,能增强探究的好奇心,激发出潜在的创造力,形成创新意识。

在高中阶段,几何的呈现形式是用综合几何的方法认识几何图形,用解析几何和向量几何的方法处理平面曲线和空间图形。

这里变换的方法和代数的方法是研究几何的通性通法。

在立体几何中,点、线、面的平行、垂直等关系是研究的基本内容,这些关系在长方体中都有很好的体现,长方体是学习理解立体几何基本内容的重要模型。

降维是处理立体几何问题的重要思想和方法,通过分解、投影等方式将立体几何(三维)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二维)的问题。

此外,相当多的空间图形都可以和立方体等基本图形建立联系。

在处理方式上,以直观感知和操作确认作为重点,强调建立和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垂直关系是立体几何中的重点,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本节课的设计,意在让学生经历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认证、度量计算等几个阶段,学生通过观察事物图片、模型等,直观认识和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这一特殊的相交关系,并能将其与线线垂直相互转化,体现降维的思想方法。

高中数学必修二《立体几何垂直证明题常见模型及方法》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必修二《立体几何垂直证明题常见模型及方法》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必修二《立体几何垂直证明题常见模型及方法》优秀
教学设计
立体几何垂直证明题常见模型及方法
证明空间线面垂直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即分析法与综合法相结合寻找证题思路。

②立体几何论证题的解答中,
利用题设条件的性质适当添加辅助线(或面)是解题的常用方
法之一。

③明确何时应用判定定理,
何时应用性质定理,用定理时要先申明条件再由定理得出相应结论。

垂直转化:线线垂直
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基础篇类型一:线线垂直证明(共面垂直、异面垂直)
(1)共面垂直:实际上是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垂直
○1等腰(等边)三角形中的中线②菱形(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③勾股定理中的三角形
④1:1:2 的直角梯形中⑤利用相似或全等证明直角。

例: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E 为1CC ,求证:1A O OE
(2)异面垂直(利用线面垂直来证明,高考中的意图)例1 在正四面体ABCD 中,求证AC BD
变式 1 如图,在四棱锥ABCD P 中,底面A B C D 是矩形,已知60,22,2,2,3PAB PD PA AD
AB .证明:AD PB ;。

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平行和垂直(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平行和垂直(教案)

立体几何平行和垂直知识讲解知识点1 点、线、面一、平面的基本性质二、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1.位置关系的分类⎩⎨⎧共面直线⎩⎪⎨⎪⎧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2.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3.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4.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或夹角)(1)定义:设ba,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中任一点O作直线bbaa//',//',把'a与'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I,,Pl P l且且三、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llAα//l知识点2 线线垂直判断线线垂直的方法:所成的角是直角,两直线垂直;垂直于平行线中的一条,必垂直于另一条。

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推理模式:,,PO O PA A a AO a a AP αααα⊥∈⎫⎪=⇒⊥⎬⎪⊂⊥⎭注意:⑴三垂线指AO PO PA ,,都垂直α内的直线a 其实质是:斜线和平面内一条直线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⑵要考虑a 的位置,并注意两定理交替使用。

知识点3 线面垂直定义:如果一条直线l 和一个平面α相交,并且和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 和平面α互相垂直其中直线l 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 的垂面,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叫做垂足。

直线l 与平面α垂直记作:α⊥l 。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知识点4 面面垂直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相交成直二面角的两个平面叫做互相垂直的平面。

立体几何全部教案(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②教案)

立体几何全部教案(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②教案)

立体几何全部教案(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②教案)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1.1 教学目标了解柱体、锥体、球体的定义及性质。

掌握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如表面积、体积等。

1.2 教学内容柱体、锥体、球体的定义及性质。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的计算方法。

1.3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柱体、锥体、球体的定义及性质。

3. 讲解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的计算方法,如表面积、体积等。

1.4 课堂练习完成课本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5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作业,加深对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的理解。

第二章:点、线、面的位置关系2.1 教学目标了解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如平行、垂直等。

掌握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2.2 教学内容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定义及判定方法。

2.3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定义及判定方法。

2.4 课堂练习完成课本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5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作业,加深对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理解。

第三章:空间角的计算3.1 教学目标了解空间角的定义及性质。

掌握空间角的计算方法。

3.2 教学内容空间角的定义及性质。

空间角的计算方法。

3.3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空间角的定义及性质。

3.4 课堂练习完成课本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5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作业,加深对空间角的计算的理解。

第四章:空间向量的应用4.1 教学目标了解空间向量的定义及性质。

掌握空间向量的应用方法。

空间向量的定义及性质。

空间向量的应用方法。

4.3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空间向量的定义及性质。

4.4 课堂练习完成课本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5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作业,加深对空间向量的应用的理解。

第五章:立体几何中的综合问题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解决立体几何综合问题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立体几何中的综合问题的解题策略。

5.3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立体几何中的综合问题的解题策略。

高中数学垂直问题讲解教案

高中数学垂直问题讲解教案

高中数学垂直问题讲解教案
教学内容:垂直问题解题方法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垂直问题的解题方法,掌握相关题型的解题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垂直问题的概念、相关定理的运用。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数学教材相关章节;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幻灯片等;
3. 课件:包含垂直问题的题目和解题思路。

教学步骤:
一、引入(5分钟)
通过简单的例题引入垂直问题的概念,并解释垂直线段、垂直平分线等概念。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垂直问题的解题方法:利用垂直的性质,使用相关定理进行证明。

2. 示例分析:通过几个典型的垂直问题,展示解题思路和步骤。

三、练习(20分钟)
1. 师生互动练习:教师出示几道垂直问题的题目,学生在黑板上解答,并进行讨论。

2. 小组合作练习:学生分成小组,相互合作解决一些垂直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总结(5分钟)
总结垂直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并强调相关定理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并在下节课进行检查和讲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垂直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解决相关题目。

同时,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立体几何全部教案(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②教案)

立体几何全部教案(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②教案)

立体几何全部教案(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②教案)一、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1. 教学目标(1) 了解柱体、锥体、球体的定义及性质。

(2) 掌握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如表面积、体积等。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 教学内容(1) 柱体、锥体、球体的定义及性质。

(2)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如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3) 空间几何体的分类及应用。

3.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示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形。

(2) 结合实物模型,引导学生感知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3) 利用例题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如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2) 难点:空间几何体的分类及应用。

二、第二章:点、线、面的位置关系1. 教学目标(1) 了解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如平行、垂直等。

(2) 掌握空间点、线、面的判定方法及其性质。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 教学内容(1)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如平行、垂直等。

(2) 空间点、线、面的判定方法及其性质。

(3) 空间点、线、面的应用,如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等。

3. 教学方法(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2) 结合实物模型,引导学生感知空间点、线、面的性质。

(3) 利用例题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空间点、线、面的判定方法及其性质。

(2) 难点:空间点、线、面的应用,如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等。

三、第三章:空间向量及其应用1. 教学目标(1) 了解空间向量的定义及坐标表示。

(2) 掌握空间向量的运算规则,如加法、减法、数乘、点乘、叉乘等。

(3) 学会运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2. 教学内容(1) 空间向量的定义及坐标表示。

(2) 空间向量的运算规则,如加法、减法、数乘、点乘、叉乘等。

(3)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如线线、线面、面面间的夹角等。

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第一章全部教案

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第一章全部教案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

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 讨论:经典的建筑给人以美的享受,其中奥秘为何?世间万物,为何千姿百态?2。

提问:小学与初中在平面上研究过哪些几何图形?在空间范围上研究过哪些?3. 导入:进入高中,在必修②的第一、二章中,将继续深入研究一些空间几何图形,即学习立体几何,注意学习方法: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维辩证、度量计算。

二、讲授新课:1。

教学棱柱、棱锥的结构特征:①提问: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实例给我们以两个面平行的形象?②讨论:给一个长方体模型,经过上、下两个底面用刀垂直切,得到的几何体有哪些公共特征?把这些几何体用水平力推斜后,仍然有哪些公共特征?③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棱柱.→列举生活中的棱柱实例(三棱镜、方砖、六角螺帽).结合图形认识:底面、侧面、侧棱、顶点、高、对角面、对角线.④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表示:棱柱ABCDE—A’B'C'D’E'⑤讨论:埃及金字塔具有什么几何特征?⑥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棱锥.结合图形认识:底面、侧面、侧棱、顶点、高。

高中必修二数学教案(最新8篇)

高中必修二数学教案(最新8篇)

高中必修二数学教案(最新8篇)高中数学必修2优秀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在上一节认识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本节来学习空间几何体的表示形式,以进一步提高对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认识。

主要内容是: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比较准确地画出几何图形,是学好立体几何的一个前提。

因此,本节内容是立体几何的基础之一,教学中应当给以充分的重视。

画三视图是立体几何中的基本技能,同时,通过三视图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视图”是将物体按正投影法向投影面投射时所得到的投影图。

光线自物体的前面向后投影所得的投影图称为“正视图”,自左向右投影所得的投影图称为“侧视图”,自上向下投影所得的投影图称为“俯视图”。

用这三种视图即可刻画空间物体的几何结构,这种图称之为“三视图”。

教科书从复习初中学过的正方体、长方体……的三视图出发,要求学生自己画出球、长方体的三视图;接着,通过“思考”提出了“由三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学习任务。

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是高中阶段的新任务,这是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的需要,应当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

三视图的教学,主要应当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来完成。

因此,教科书主要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动手作图来展示教学内容。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会三视图的作法,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对于简单几何体的组合体,在作三视图之前应当提醒学生细心观察,认识了它的基本结构特征后,再动手作图。

教材中的“探究”可以作为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完成后,再把自己的作品带到课堂上来展示交流。

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三视图的教学,主要应当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来完成。

另外,教学中还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向学生多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辨析它们是平行投影下的图形还是中心投影下的图形。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2)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过程与方法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高中数学必修2课程教案5篇

高中数学必修2课程教案5篇

高中数学必修2课程教案5篇高中数学必修2课程教案5篇教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案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高中数学必修2课程教案,方便大家学习高中数学必修2课程教案1一、知识点归纳(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1)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旋转体——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的封闭几何体。

其中,这条定直线称为旋转体的轴。

(2)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1.2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柱.2.1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2.2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锥。

3.1棱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我们把截面与底面之间的部分称为棱台.3.2圆台——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4.1球——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叫做球体,简称球.(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1.投影:区分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平行投影分为正投影和斜投影。

2.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是观察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画三视图的原则: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3.直观图:直观图通常是在平行投影下画出的空间图形。

4.斜二测法:在坐标系中画直观图时,已知图形中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保持平行性不变,平行于x轴(或在x轴上)的线段保持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或在y轴上)的线段长度减半。

(三)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①棱柱、棱锥的表面积:各个面面积之和②圆柱的表面积③圆锥的表面积④圆台的表面积⑤球的表面积⑥扇形的面积公式 (其中表示弧长,表示半径)2、空间几何体的体积①柱体的体积②锥体的体积③台体的体积④球体的体积二、练习与巩固(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及其三视图1.下列对棱柱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两个面互相平行B.所有的棱都相等C.所有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D.两底面平行,且各侧棱也平行2.一个等腰三角形绕它的底边所在的直线旋转360。

《垂直关系的性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数学必修2北师大版)

《垂直关系的性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数学必修2北师大版)

《垂直关系的性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立体几何学习中,在垂直的判定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立体几何中垂直关系的性质: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结合有关的实物模型,归纳出垂直关系的性质定理.本节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空间感与逻辑推理能力起到重要作用,以及之后的考试中都是最为核心的内容,当然也最为复杂.特别是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应用.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合情推理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养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2. 掌握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3.能熟练应用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及模型,归纳得出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2. 通过读图、识图、画图的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及运用图形和符号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观察、探究、发现中学习,在自主、合作、交流中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树立积极地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教学难点】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合情推理及其应用.课前准备:课件、学案、实物模型.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之前我们学习了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那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如果题目中告诉你线面垂直、面面垂直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比如,旗杆与地面的垂直,那旗杆和地面上他的影子是什么关系呢?问题1:我们知道,如果线⊥线,可推出线⊥面。

反过来,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内的直线有何关系?问题2:如果两条直线都和同一个平面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何?问题3:装修工人在安装门窗时,经常使用铅垂线对比门窗,测量门窗是否安装得竖直,这是应用了什么原理?装修工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问题4:我们知道,如果面//面,可推出线//面。

立体几何全部教案(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②教案)

立体几何全部教案(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②教案)

立体几何全部教案(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②教案)教案章节一:绪论——立体几何的概念与意义教学目标:1. 理解立体几何的概念,认识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

2. 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掌握空间中点、线、面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立体几何的概念,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立体几何的概念,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立体几何模型。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感受立体几何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立体几何的概念,阐述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

3. 演示: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立体几何模型,展示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4. 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模型,判断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教案章节二:立体图形的性质与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掌握立体图形的基本性质。

2. 学会立体图形的分类,能够识别常见立体图形。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基本性质,立体图形的分类。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的基本性质的理解与运用,立体图形的分类的掌握。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立体图形模型。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感受立体图形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立体图形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

3. 演示: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立体图形模型,展示立体图形的分类。

4. 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模型,识别常见立体图形。

教案章节三: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1. 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掌握空间中点、线、面的基本性质。

2. 学会运用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空间中点、线、面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立体几何模型。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感受空间点、线、面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空间点、线、面的基本性质。

高中数学必修二《立体几何垂直证明题常见模型及方法》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必修二《立体几何垂直证明题常见模型及方法》优秀教学设计

立体几何垂直证明题常见模型及方法证明空间线面垂直需注意以下几点:①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即分析法与综合法相结合寻找证题思路。

②立体几何论证题的解答中,利用题设条件的性质适当添加辅助线(或面)是解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③明确何时应用判定定理,何时应用性质定理,用定理时要先申明条件再由定理得出相应结论。

垂直转化:线线垂直 线面垂直 面面垂直;基础篇类型一:线线垂直证明(共面垂直、异面垂直)(1) 共面垂直:实际上是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垂直○1 等腰(等边)三角形中的中线 ②菱形(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③勾股定理中的三角形 ④1:1:2 的直角梯形中 ⑤ 利用相似或全等证明直角。

例: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E 为1CC ,求证:1A O OE ⊥(2) 异面垂直 (利用线面垂直来证明,高考中的意图) 例1 在正四面体ABCD 中,求证AC BD ⊥变式 1 如图,在四棱锥ABCD P -中,底面ABCD 是矩形,已知60,22,2,2,3=∠====PAB PD PA AD AB .证明:AD PB ⊥;变式2 如图,在边长为的正方形中,点是的中点,点是的中点,将△AED,△DCF 分别沿折起,使两点重合于.求证:;变式3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AB 是等边三角形, ∠P AC =∠PBC =90 º证明:AB ⊥PC类型二:线面垂直证明方法○1 利用线面垂直的判断定理例2: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E 为1CC ,求证:1A O BDE ⊥平面变式1: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求证:11AC BDC ⊥平面 变式2: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 AC =BC =AA 1=2,∠ACB =90︒.E 为BB 1的中点,D 点在AB 上且DE = 3 . 求证:CD ⊥平面A 1ABB 1;2ABCD E AB F BC ,DE DF ,A C 'A 'A D EF ⊥变式3: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O 、E 分别是BD 、BC 的中点,2, 2.CA CB CD BD AB AD ======求证:AO ⊥平面BCD ;变式4 如图,在底面为直角梯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AD BC ∥,90ABC ∠=°,PA ⊥平面ABCD .3PA =,2AD =,23AB =,6BC =()1求证:BD ⊥平面PAC○2 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例3:在三棱锥P-ABC 中,PA ABC ⊥底面,PAC PBC ⊥面面,BC PAC ⊥求证:面。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立体几何初步第16课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立体几何初步第16课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立体几何初步第16课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第一篇: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立体几何初步第16课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第16课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一)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利用等价转化的思想证明立体几何问题,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由图形想象出位置关系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能辩证地看待问题,学会分析事物间关系,进而选择解决问题途径。

教学重点: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

教学难点:判定定理的证明。

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师]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有几种?[生]可利用定义判断,也可依判定定理判断.2.讲授新课: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师]该章的章图说明旗杆与其影子之间构成的几何图形,请同学思考,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在移动,这是变的一面,那么不变的一面是什么呢?[讨论、观察片刻,提醒学生从位置关系去分析,师可用电筒照射一杆,让学生得出结论]进而提醒学生观察右图。

[生]由图形可知,旗杆与地面内任意一条径B的直线垂直(若先回答射影,可引导其抽象为直线)师进一步提出:那么旗杆所在线与平面内不经过B点的线位置如何呢?依据是什么?[生]垂直.依据是异面直线垂直定义.生在师的诱导下,尝试地给出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l和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和平面α互相垂直.可记作l⊥α其中直线l叫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直线l的垂面.[师]“任意一条直线”,说明直线l必须和平面内的所有直线都具有垂直关系.不能理解成无数条线,必须是全部.同学可找一反例说明.[生]当一条直线和一平面内一组平行线垂直时,该直线不一定和平面垂直.(可举教材中每一行字看成平行线,当钢笔与其垂直时,不一定钢笔就与教材所在面垂直)[师]若l∥α或l α,则l此时不会和α内任意一条直线垂直,由此,当l与α具有l⊥α关系时,直线l一定和α相交.直线和平面垂直时,它们惟一的公共点,即交点叫垂足.师进一步给出直线与平面垂直时,直观图的画法.(师生共同规范地画出直线与平面垂直关系)画直线与水平平面垂直时,要把直线画成和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横边垂直l⊥α点P是垂足让学生观察投影片中所给四个图形,能得出什么结论.经师诱导,生得到结论.[生]图(1)、(2)说明经过空间一点P作α的垂线只有一条,图(3)、(4)说明,经过空间一点P作l的垂面只有一个.除定义外,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还有什么方法呢?2.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例1:求证: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已知:a∥b,a⊥α求证:b⊥α分析:要证b⊥α,需证b与α内任意一条直线m垂直.运用等价转化思想证明与b平行的线a垂直于m,则需依题设直线m存在.进而运用线垂直于面线垂直于面内线完成证明.学生依图,及分析写出证明过程证明:设m是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此结论可以直接利用,判定直线和平面垂直]给出判定定理,学生思考证明途径.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已知:m⊂α,n⊂α,m∩n=B,l⊥m,l⊥n.求证:l⊥α.分析:此定理要证明,需达到l⊥α关系.而由定义知只要能设法证明l垂直于α内任一条直线即可,不妨设此线为g,则需证l⊥g就可以.证明l⊥g较困难,同学可考虑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学生先思考,如何先确定线位置.由于已知条件中有m∩n=B,所以可先从l、g都通过点B的情况证起,然后再推广到其他情形,也可看成是分类讨论思想渗透.证明过程学生可先表述,然后共同整理.证明:设g是平面α内任一直线.(1)当l、g都通过点B时,在l上点B的两侧分别取点A、A′,使AB=A′B,则由已知条件推出m、n都是线段AA′的垂直平分线.1°g与m(或n)重合那么依l⊥m(或l⊥n)可推出l⊥g.2°g与m(或n)不重合,那么在α内任作一线CDm∩CD=C,n∩CD=D,g∩CD=E连结AC、A′C、AD、A′D、AE、A′E.∵AC=A′C,AD=A′D,CD=CD,∴△ACD≌△A′CD,得∠ACE=∠A′CE即△ACE≌△A′CE,那么AE=A′E∴g是AA′的垂直平分线,于是l⊥g(2)当l、g不都通过点B时过点B作l′、g′,使l′∥l,g′∥g同理可证l′⊥g′,因而l⊥g综上所述,无论l、g是否通过点B,总有l⊥g.由于g是平面α内任一直线,因而得l⊥α[l、g不都通过点B,可解释为:l、g之一过点B,l、g都不过点B][师]对于判定定理注意二点.一是判定定理的条件中,“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是关键性词语,一定要记准、用对.二是要判断一条已知直线和一个平面是否垂直,取决于在这个平面内能否找出两条相交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至于这两条相交直线是否和已知直线有公共点,这是无关紧要的.3.课堂练习:1.判断题(1)l⊥α⇒l与α相交()(2)m⊂α,n⊂α,l⊥m,l⊥n⇒l⊥α()(3)l∥m,m∥n,l⊥α⇒n⊥α()解:(1)√若不相交,则应有l∥α,或l⊂α.(2)×m、n若是两条平行直线,则命题结论不一定正确.(3)√由例题结论可推得.2.已知三条共点直线两两垂直,求证:其中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两条直线确定的平面.已知:m、l确定平面α,m⊥n,l⊥n,m∩l=o求证:n⊥α.证明:因3.求证:平面外一点与这个平面内各点连结而成的线段中,垂直于平面的线段最短.[连结平面α内的两点,Q和R,设PQ⊥α,则∠PQR=90°,在Rt△PQR中,PQ<PR.4.课时小结:1.定义中的“任何一条直线”这一词语,它与“所有直线”是同义语、定义是说这条直线和平面内所有直线垂直.2.和平面垂直的直线是直线和平面相交的一种特殊形式.3.注意两个结论: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直线垂直.4.判定直线和平面是否垂直,本节课给出了三种方法:(1)定义强调“任何一条直线”;(2)例1的结论符合“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垂直于平面”特征;(3)判定定理必须是“两条相交直线”.5.课后作业:预习:(1)性质定理主要是讲什么?条件、结论各是什么?(2)直线到平面距离如何转化为点到平面距离?第二篇: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案《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2).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3).会判断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是否垂直(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对新知识的探索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1).加强学生空间与平面之间的转化意识,训练学生的思维灵活性(2).要善于应用平移手法将分散的条件集中到某一个图形中进行研究,特别是辅助线的添加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2).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其判定定理2.教学难点: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的理解三、课时安排本课共安排一课时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三角形纸片、三角板或直尺五、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问题1:空间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有哪几种位置关系?设计意图:此问基于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通过对已学相关知识的追忆,寻找新知识学习的“固着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几何垂直证明题常见模型及方法
证明空间线面垂直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即分析法与综合法相结合寻找证题思路。

②立体几何论证题的解答中,
利用题设条件的性质适当添加辅助线(或面)是解题的常用方
法之一。

③明确何时应用判定定理,
何时应用性质定理,用定理时要先申明条件再由定理得出相应结论。

垂直转化:线线垂直
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基础篇类型一:线线垂直证明(共面垂直、异面垂直)
(1)共面垂直:实际上是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垂直
○1等腰(等边)三角形中的中线②菱形(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③勾股定理中的三角形
④1:1:2 的直角梯形中⑤利用相似或全等证明直角。

例: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E 为1CC ,求证:1A O OE
(2)异面垂直(利用线面垂直来证明,高考中的意图)例1 在正四面体ABCD 中,求证AC BD
变式 1 如图,在四棱锥ABCD P 中,底面A B C D 是矩形,已知60,22,2,2,3PAB PD PA AD
AB .证明:AD P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