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只发生在你的大脑里

魔术只发生在你的大脑里
魔术只发生在你的大脑里

魔术只发生在你的大脑里

南方报业新闻时间: 2011年05月26日来源: 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特派记者黄永明发自洛杉矶

让我用这支麦克风

詹姆斯·兰迪(JamesRandi)上台了,向主持人麦克斯·梅温(MaxMaven)问好,并从后者手里接过麦克风。82岁的兰迪今天晚上精神矍铄,西装革履,戴着黑框眼镜,从头发到眉毛,再到圣诞老人式的大胡子,都是雪白色的。他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拿着麦克风,对观众们说:“身为一名魔术师……我今天要向大家揭示一点魔术的秘密。”台下坐着数百名观众,每人都花了不菲的票价来到洛杉矶斯科宝(Skirball)文化中心,在2011年4月28日参加这场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神经科学研究募集资金的活动。

兰迪的另一个名字是“令人惊异的兰迪”(AmazingRandi),他最初被国际社会认识,是因为他的魔术表演。他起初表演的是心灵类魔术,后来又被认为是魔术史上最好的脱逃

艺术家之一。现在,兰迪的声誉主要来自他对超出科学可知范围的、超自然的和伪科学的不懈调查。“我们魔术师非常熟悉人们会想什么或者不想什么。”兰迪说,“你不会看到一名魔术师边从口袋里拿出一副扑克牌边说‘这是一副普通的牌’,因为这句话会暗示人们去想,这副牌可能不是普通的。所以魔术师一般做的就是从口袋中拿出扑克牌,跟观众做简练的对话,搞点小活动,然后继续他的把戏。魔术师不会做出任何让你怀疑这副牌的暗示。”“魔术师还利用另外一个原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我现在告诉你们,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兰迪要进入今晚的重点了,“人们倾向于做出臆断。”在世界各地旅行的人会得到一个经验,交通中用的红灯总是意味着停,绿灯总是意味着行。当我们看到过许多次相同的现象后,便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对现象的原理或者发展做出推断,或是兰迪所说的“臆断”。“有人可能会说,我从不做臆断,我需要的是证据,我是怀疑论者,我是个聪明人。”兰迪边说这句话,边把手中的麦克风垂下,但他的声音却仍然能被在场所有人听到。这时兰迪做恍然发现状:“哦,这不是我的麦克风。”顺手就把麦克风放在了一边。引发台下一阵大笑。

他从梅温那里接麦克风的时候并没有说“让我用这支麦克风”之类的话。他什么都没有说。“我什么都不用说,你的臆断是自动做出的。”兰迪说。“还有人认为我跟你们讲这些话的时候是看着你们的,其实呢,我什么也看不到,我的视

力非常差。我通常都是要戴眼镜的。”兰迪说着又拿下他戴着的“黑框眼镜”,然后直接把手指伸进了镜框里,“但这个并不是眼镜。”他戴的仅仅是一个眼镜架。台下再次爆发出各种惊讶的声音。“实际上,所有伟大的艺术都是基于对预测的违反。”美国巴罗神经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史蒂芬·马可尼(StephenMacknik)在他的《大脑诡计》(SleightsofMind)一书中写道,你看一部电影,如果所有情节发展都在你的预料之中,你就会觉得非常无聊。相反,如果事情的发展违反了你的预测,你就会感到惊讶,你就会获得愉悦。同样的原理对于绘画、诗歌、小说和伟大的魔术表演都是成立的。

马可尼与他的同事和妻子苏珊娜·马丁内斯-康德(SusanaMartinez-Conde)在过去五年里专注于研究魔术背后的神经科学问题。“我们能从魔术师那里学到很多东西,从注意过程到记忆过程。”马丁内斯-康德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说,魔术师一辈子都在探索人的心理和认知规律并加以利用,他们所掌握的某些现象甚至于对神经科学家来说都是新鲜的。通过研究魔术师和他们的技术,神经科学家能够更好地设计实验室里的实验,进而研究人类意识的行为学和神经学基础。

专业小偷的秘密

“让我们感到兴奋的一个新的研究成果是关于眼动的,它是我们与魔术师阿波罗·罗宾斯(ApolloRobbins)合作完成的。”马丁内斯-康德说。

阿波罗·罗宾斯被称为“绅士小偷”,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把观众随身携带的物品偷出来。他曾当着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的面从特勤人员身上偷到东西,这段表演一经公开,便有数个执法部门来向他咨询其偷窃技术。

马可尼等人注意到,罗宾斯能够用手部不同的运动———主要分为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两种———来不同程度地误导观众。在实验室里,马可尼等人用仪器监测观众们看罗宾斯不同运动时的眼动情况,发现人们对于两种不同的运动确实做出两种不同的眼动。在某些状况下,曲线运动比直线运动更加容易误导人们的注意力。

罗宾斯在接受“偷窃训练”的时候,就被教授如何在不同的现场状况下通过手的运动来控制“目标”(或者说“受害人”)的注意力。如果他需要目标的注意力跟着他的手走,他的手就做曲线运动;如果他需要把目标的注意力从一点迅速调到另一点,那么他的手就做快速的直线运动。

对于科学家来说,这些效果的神经科学基础仍然是未知的。但是他们对此有一些猜测。这里很可能涉及到两个与眼动有关的概念,一个叫做“眼跳”,一个叫做“平滑追随”。

眼跳指的是视线焦点从一点迅速跳跃到另一点。眼睛的这种运动对于我们看清眼前的环境非常关键,因为在任意一个时刻,我们的眼睛都只能分辨出锁眼大

小的区域的细节,我们视野中其他99.9%的面积其实都是模糊的。

“你之所以没有感到你视野的99.9%都是垃圾,就是归因于眼跳。”马可尼解释说,“你的眼睛一直像嗑药的蜂鸟那样跳动。你的大脑处理掉运动中的模糊部分,并将每次定影所获得的少量信息整合在一起,以便向你呈现出一个细节丰富、影像稳定的画面。”平滑追随是眼睛沿着连续的路径运动,其间不经停顿或颤动。平滑追随仅仅发生在眼睛追踪移动物体的情况下,而且这种运动无法被伪装出来。有时电影演员用眼睛追随一个并不存在的物体,然后后期特效将这个移动的物体加入画面,但在观众看来,演员的眼睛看起来就是很不自然。

马可尼等人猜测,曲线运动会让目标的眼动系统进入一个长时间追踪魔术师的手的运动轨迹的状态,乃是因为人脑不善于预测曲线的终点,于是人眼只好一直跟随着运动的物体。假如罗宾斯的手是以直线运动,那么人脑很容易预测终点的方向,于是眼睛就可以以跳动的方式运动。

当目标的注意力集中于罗宾斯曲线运动的手时,他们便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注意罗宾斯正在进行偷窃的另一只手了。事实上,罗宾斯发现,当他使用这种曲线运动的花招去偷窃时,他只能偷到那些预先知道他要偷窃的人的物品。正因为这些人预知罗宾斯的目的,他们就更加被那曲线运动的手所吸引而无暇他顾了。

为什么就是看不见

“人们以为他们可以同时做多件事情。但事实是不能。”马可尼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有人以为他们可以边织毛衣边看电视,但他们真正在做的是,一会儿把注意力放在电视上,一会儿把注意力放在织毛衣上,注意力频繁转换而已。”从事魔术表演26年的刘谦在引导注意力方面也积累了许多经验。“与划弧线、划直线类似的东西还有很多。”他说,“比如抬一手、降一手,伸一手、缩一手,动手不动肩膀,很多这方面的东西,所有这些都是为了造成你的注意力的转移。不是视线的转移,是注意力的转移。”“就对注意力的掌控来说,魔术师是超越很多心理学家的。”刘谦继续说,“就是因为魔术师可以做到这一点,给一般的社会大众一种错觉,觉得魔术师的手好快,‘为什么我看都看不到’。其实不是快到你看不到,而是你的注意力被引导了。这就是魔术师一直在试着要去做到的事情。”马可尼等人把注意力的焦点叫做“注意中心”(spotlight),人们以为自己知道周围在发生什么,但实际上任何时刻,你都像是处在黑暗剧场中的观众,你看到的只是聚光灯打亮的那一小片区域。你的大脑会自动忽略掉95%正在发生的事情。刘谦所说的“不是视线的转移,是注意力的转移”,其实就是魔术师对注意中心的引导,观众的视线并没有改变,变的只是注意中心。

为了说明这种变化所引起的效果,科学家设计了一幅图案。图案的构成非常简单:黑色背景上有三个淡蓝色的圆面,三者存在一部分的交集。这三个圆面的亮度是相同的。但神奇的是,当你盯着一个圆看的时候,就会发现它比另外两个亮。你再换一个“暗”的圆来看,它又变得比其他两个亮了。随着你注意中心的不断转移,三个圆面轮流着变亮。但事实上,任何一个圆的亮度都没有发生变化,变化

只发生在你的大脑中。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视觉认知实验室的科学家丹尼尔·西蒙斯(DanielSimons)及其同事还做过另一个著名的实验。

他们让一群观众观看一个短片,片中有两组篮球运动员互相传球。他们告诉观众,你们的任务是数出运动员一共传了多少次球。影片播放时,观众们聚精会神盯着球看,生怕漏数任何一次传球。4月28日的活动上,马可尼又对在场的五百名观众做了这个测试。短片播放完之后,马可尼说:“如果你数到了超过8次,请举手。”现场举起了一片手臂。“哦,很好,不错。”马可尼说,“如果你之前看过这类影片,请把手放下……很好,你们大部分人之前都没有看过。”“实际上,一共传了13次球。”马可尼揭晓了答案。观众中传出耳语之声。“那么,你们数到8次以上的人们,有多少人看见了一只走着太空步的熊?”这时现场只剩下两三只仍然举着的手。“你们数到了多少次?”他问这仅剩的几个人。其中一个人回答说“13次”。“好的,在你们这五百个人中只有一个既数对了次数又看到了熊。”马可尼总结道。

接着,马可尼倒带然后重播这段录像。这一次,所有人都看到了那只穿着熊装、从镜头正中大摇大摆走过去的人。他在结束时甚至还走了一段太空步。这个实验的最初版本是一个扮成大猩猩的人,他走到画面正中时还会稍作停留,夸张地拍一拍胸脯。但同样的,大部分数球的观众无法看到这只大猩猩。

第二天,马可尼在美国西部心理学联合会年会的现场再次做了同样的测试。这一次,没有一名观众既数对传球次数又看见黑熊。2006年,有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通过监测观察者的眼动,发现了一个事实:那些没看到大猩猩的人和看到大猩猩的人的视线停留在大猩猩身上的时间是一样长的,大约都是一秒钟。

“这是一个令人无比惊讶的结果。许多神经科学家以为人们看不到大猩猩乃是因为篮球把人眼在画面中拉来拉去,从大猩猩身上移开了。”马可尼认为这项研究,说明了人完全可以“视而不见”,“这项研究表明视觉过程不仅仅是光子进入你的眼睛然后触发你的大脑。要真正看见,你必须要注意。”神经科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非注意盲视”。在魔术表演中,魔术师常常会利用这种非注意盲视,使得观众即便直接“看着”魔术秘密也不会真正“看见”。

难以察觉的变化

马可尼在活动现场还播放了另一个短片。片中一名侦探煞有介事地对着几名嫌疑人分析一起凶杀案,受害者就躺在他们脚边。侦探边分析边在屋子里走动,镜头也一直追随着他移动。马可尼请观众们注意在镜头摇移的过程中画面出现了多少处变化。许多观众数到了7处或8处,但答案令人惊讶———多达21处。

马可尼又播放了一次片子,这一次是由另一架全景摄影机拍摄的。这次,一切都一目了然:侦探走到房间的右边,左边就立即有工作人员跑上去,把桌布、花瓶、

装饰画等一切能换的东西都换掉;侦探踱到房间左边,右边又上演相同的场景;更绝的是,连嫌疑人和死尸都在镜头之外被替换了。

但对于精心设计了镜头画框拍摄出来的视频,人们无法注意到其中的大部分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变化盲视”,它也是魔术能够成功的常用原理。在变化盲视发生的时候,观众无法察觉事物的前后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渐变也可能是突变。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李咏曾在春晚上表演过一个基于变化盲视的经典魔术。大屏幕上显示出几张不同的扑克牌,他请电视机前的观众心中记住其中任意一张。然后他通过“读心术”读出你所想的牌,牌面发生一次反转,然后你就发现自己选的那张牌果然被他移除了。

如果观众将第一次展示的牌和第二次展示的牌做对比,就会发现,其实所有的牌都被换掉了。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只会注意到自己记忆的那张牌被拿掉了,对其他的牌所发生的变化则视而不见。

变化盲视与非注意盲视之间的区别在于,变化盲视需要观众对之前的状况存在记忆,从而进行前后对比,而非注意盲视则不需要记忆。

其实你没有选择

2005年,瑞典隆德大学的年轻学者彼得·约翰森(PetterJohansson)及其合作者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一项实验,引发了神经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他们印了一些女性照片,这些女性看起来都是同样的端庄美丽。实验进行时,研究人员向受试者出示两张照片,请他(她)选择自己更喜欢哪一位女性。在选定之后,研究人员便把选到的那张照片扣在桌子上,推给受试者,请受试者拿起照片说说他(她)为什么选这张照片。

在扣下照片并推给志愿者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借用了魔术手法。他们从魔术师彼得·罗森格兰(PeterRosengren)学到了一种方法,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把照片调换成受试者没有选到的那一张。

实验的结果是,只有26%被受试者发现了调包行为。那些没有发现照片被调换的受试者会拿着自己拒绝掉的那张照片认认真真地讲出自己为什么喜欢这张。甚至某些情况下,受试者起初选择的女性是不戴耳环的,但调包后的照片却戴着耳环,受试者会说他(她)之所以会选这张照片,是因为喜欢耳环。

对于约翰森等人所使用的这种手法,魔术师称之为“迫选”。即观众以为自己是根据自己意愿做出了选择,但实际上选择结果完全在魔术师的控制之中。神经科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选择盲视”。

马可尼等人在他们的书中说,选择盲视是伴随着日常生活的。你以为你每天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做出选择,但果真这样的话,广告将不再有用,销售人员也可以回家了。

更有趣的是,当你需要适应一个你“以为”是你做出的选择的时候,你会做些什么?答案是———虚构。在以上的实验中,受试者会虚构他们选择的理由。这个实验还被改换过其他形式,比如品尝两种不同口味的果酱,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其中一种。果酱被调换之后,受试者会虚构他们的选择理由。

一些研究人员还尝试用选择盲视的原理来检验人们的道德和政治观点。他们使用一种叫做“魔术问卷”的工具,来让受试者就一些道德或政治观点标记出自己的同意程度。在问卷结束的地方,受试者会被问及自己为什么持这样的态度。巧妙之处在于,在末尾这个地方,早先的观点措辞已经被调整了,而受试者往往不会发现,甚至会虚构一堆理由来支持自己早先反对过的观点。

在魔术师那里,选择盲视常常被用在心灵类魔术当中。在斯科宝文化中心,魔术师麦克斯·梅温表演了一个魔术。他是当今世界上最出色的心灵魔术师之一。这天晚上,他从观众席中随机请上了两名观众,将一本书交给其中一名观众,请他随便选择一页中的一个词。另一名观众则被交予了一个扁盒子。后来,梅温奇迹般地将前一名观众任意选择的那一页纸变到了另一名观众手持的盒子里。两名观众都惊讶不已。

到底谁强奸了她?

在心灵类魔术中,魔术师为了进一步控制观众的意识,常常会重新表述整个魔术的过程。他们会说诸如“我们之前完全不认识”,“这本书是你自己选的”,“这一页和这个词都是你自己选的”之类的话,让观众在脑中排除掉所有其他的可能性,只给自己留下一种解释———这是奇迹。

其实,魔术师这样做是重构了整件事情。人们的记忆并不像是记录影像的磁带,当我们需要的时候只要倒带观看即可。人们的记忆只是一个个片段,当我们“回忆”某件事的时候,我们是在试图将这些片段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连接起来。不连贯的地方,我们会虚构出合乎逻辑的内容去填充。所以,每一次回忆都是一次重构的过程。魔术师利用了人们记忆的不可靠性,把事情表达成略微不同于现实的过程,让观众产生一个自己无法辨别真假的目击记忆。

目击记忆之不可靠,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起极为典型的事件。1975年,澳大利亚的目击专家唐纳德·汤普森(DonaldThompson)在一档电视直播节目中讲解目击报告有多么地不可靠。他下了节目不久就被警方扣留,然后被一名妇女指认强奸了她。警方据此指控了汤普森。但吊诡的是,强奸发生的时间正是汤普森做电视直播节目的时间。这两件事怎么可能同时发生呢?

后来的调查揭示出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事实:原来,这名妇女在被施暴的时

候,家里的电视是开着的,当时电视中正在播出汤普森的节目,妇女将汤普森的面孔错记为了强奸犯的面孔。这件事恰恰再次证明了汤普森在节目中的论点———目击报告非常不可靠。

美国神经精神病学家埃里克·坎德尔(EricKandel)在2000年因对记忆形成的生理学基础的研究而获诺贝尔奖。坎德尔的研究对象是一种叫做海蛞蝓的海洋动物。他把空气吹到海蛞蝓的鳃上,然后记录下海蛞蝓的神经系统做出的各种反应。海蛞蝓并不喜欢鳃部被吹起,所以它们会做出反应。

但是吹气并不会伤害到它们,而且总是做反应会消耗掉它们的很多能量,所以随着吹气的不断继续,海蛞蝓就逐渐习惯了,它们不再做出响应。这个过程叫做“适应”,它是由于神经元具有突触可塑性才得以发生的。

与海蛞蝓的适应过程类似,人们在婴幼儿时期看到爷爷戴着的眼镜,也许会抓下来,舔一舔镜片,尝尝玻璃的味道。随着经验的丰富,人们知道眼镜架上一定是有镜片的,于是再看到眼镜就不会去检查了。也是由于经验,人们看到一个人拿着麦克风说话,就会认为声音是从那里面传出来的。

人们为什么不再去检查,而宁愿相信詹姆斯·兰迪所说的“臆测”呢?“原因很简单:思考是昂贵的。”马可尼在他的书中写道,“它需要脑部活动,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是有限的资源。”他进一步解释说,更重要的是,思考会占用你做其他事情的时间和注意力,“其他的事情”包括诸如觅食、交配、躲避悬崖和猛虎。你能把越多的东西当作事实存放在大脑里,你就越能集中于当前的目标和兴趣。你越少关心某个人的眼镜架上是否有镜片,你的状态就越好。

小学语文《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综合性学习, 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 2.了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 学习提纲: 1 、材对我们的总的要求是什么? 2、是综合性学习? 3、建议中提出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4、活动时,我们可以参考哪些资料?怎样去获取这些资料? 三、制定活动计划,根据活动建议及本班实际情况,确定开展哪些活动。 1.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 2.让学生回顾并讨论活动计划的写法。 3.班上交流活动计划的写法,师引导并明确其写法。(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展示活动成果的方法等)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一、目标:1.流利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2.了解古代和现代社会有哪些传递方式 3.比较古代和现代传递信息方式的不同 二、提纲: 1自由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说说古人是靠哪些方式传递信息的呢?(古代采用烽火、人报信、漂流瓶的形式传递信息) 2.你还知道哪些从前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呢? 3.读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并结合上一个故事,看看人类历史上从远古到当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远古:口耳相传或借助器物。古代:靠驿差长途跋涉。 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现代:电报、电话。 当代:计算机网络 再将两篇故事连在一起读一读,并思考:比较古代和现当代的不同传递方式,古人的方式有什么缺点? 4从古至今传递信息的方式的发展变化,你有什么感受?(人类在追求高效率信息传递方式的步伐从未停止过) 5再读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的第二段,比较一下,因特网和所有的传递方式比,其优越性在哪里? 四、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用过哪些信息传递方式,你比较喜欢用哪一种呢?为什么? 《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 目标 1.能通顺流利阅读材料,知道主要内容。2体会多媒体电脑的强大功能。 3.体会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4.亲身体验多媒体的神奇。 一、《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读一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说说你了解到多媒体电脑有哪些功能呢? (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集成编辑,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量,传输的信息也更加丰富) 1.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二、《网上呼救》 1你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 2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越来越广泛了,和你的小伙伴讨论讨论你所知道的网络应用吧。 (比如,银行用网络实现在ATM机上存取款,邮局用网络快速汇款,医生利用网络给在家中的病人看病,观众在家中通过网络观看演出……) 网络是多么神奇呀,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我们好好利用强大的网络,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吧! 《把握自己》 目标 1.学习短文《把握自己》,进一步学习讨论新《守则》、新《规范》。 2.通过对网吧危害的讨论和认识,让孩子们从思想上和行为上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传播。 3.呼吁社会、学校、家庭整合教育力量,为未成年人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信息空间。 一、学习提纲: 1、读准字音,读通短文。 2.边读边思考,这篇演讲稿给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把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勾出来多读读,体会体会,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二、展示网络预习成果 1.小组交流并整理收集的资料情况。 同学们,网吧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地方,我们青少年自身的控制能力弱,好奇心强,难以自我抵制网络游戏以及有害信息的诱惑。特别是当前不少“网吧”的恶性竞争,一些经营者违规经营,不遵守未成年人不能进入等规定,造成一部份青少年沉迷于“网吧”,而这,对于我们的身心,甚至是生命都造成了危害!通过网络,你们都收集到哪些不良网吧对我们的危害?大家可以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然后展示。 三、对照自己的生活,想想办法,对症下药 1.如今,未成年人进网吧的现象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不少青少年由于长时间泡吧而导致身体虚弱,造成营养不良,甚至威胁到了我们幼小的生命;不少曾经成绩优秀的好学生也毁在网吧游戏里;还有的为筹钱上网不惜偷窃家中财物……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媒体频频曝光,实在令人痛心疾首。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事例,你们发现了吗? 3.人们常说,“网络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是啊!没有正确的引导,我们难免会受到错误信息的引诱。对于这种痴迷于网络的人,大家分小组讨论讨论,看看有没有好的办法来帮助他?

《会变魔术的水》科学教案

《会变魔术的水》科学教案 《会变魔术的水》科学教案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的方法,初步知道盐溶入水后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鸡蛋浮起来 2、懂得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会操作 3、初步养成细致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贴上标记的烧杯两个,一次性杯子,鸡蛋每人一个; 2、糖、盐、味精、水、小脸盆毛巾。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1、出示鸡蛋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啊?” 二、变魔术“鸡蛋浮起来” 1、鸡蛋在清水中的沉浮 师“鸡蛋放在水中会怎么样啊?是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呢?” 引导幼儿猜测并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示沉浮结果:站表示浮,坐表示沉。 2、变魔术“鸡蛋浮起来了” 教师出示一份水,放入鸡蛋,鸡蛋浮起来了。 师“猜猜为什么鸡蛋放入这杯水中会浮起来呢” 幼儿自由讨论并回答

师:“其实,这杯水有个秘密,你们想知道吗?里面放了一样东西,你们猜放了什么啊? 三、讨论解释原因:鸡蛋沉浮的秘密 1、幼儿以分组的形式,观察实验过程中,教师放了什么?放了几勺? 2、教师演示实验过程 (1)水中放入盐,慢慢加 (2)进行搅拌(让盐溶入水中后才能增加浮力,使鸡蛋浮起来)(浮力定义:将泡沫板放入水中,用手按下去,与水和泡沫板相抵抗的力) (3)放入鸡蛋,观察鸡蛋的沉浮 3、幼儿回答观察结果 师:刚才老师放了什么东西进去呢?你们看到了吗? 4、引导幼儿通过味觉器官寻找原因 请幼儿尝一尝放下去的东西是什么?(盐) 5、进一步深化问题 师:加了几勺盐后鸡蛋浮起来了,少加或多加行不行? 实验结论:盐溶入水中后,水变的越来越浓,就增加了水的浮力,使鸡蛋浮起来了 四、幼儿操作实验 1、探索鸡蛋的沉浮 幼儿根据指示,自主操作实验,观察实验,学会操作

大脑与意识

大脑与意识 数千年前,哲学家们曾就“世界是什么”这一问题进行争论。他们的答案大致分为两类:其一是一元论,即认为世界上只存在一种元素;其二是二元论理论,即认为存在 两种元素。在一元论的理论中,某些理论强调精神(唯心主义),另一些则强调物质(唯物主义)。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以 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奠定了马克思 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把世界的本原归 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那么,作为物质的大 脑与意识具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意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中,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 存在的反应,这便是意识的本质。那么猫有意识吗?屋外街道上的小鸟有意识吗?Macphail认为,“动物事实上是笛卡尔式的机器,对语言的应用使我们有了特殊的能力。它们是:第一,自我意识的能力;第二,感觉的能力。”在它看来,能够令人信 服的其他物种有意识的证据并不存在。 人类不只觉知到周围的世界,还作为观察者觉知到自己,我们拥有自我意识。但其他 动物怎么样呢?它们对自己有自我意识吗?那些宠物拥有者会发现,猫会冲到镜子后面,寻找镜子里的猫咪,而一些小鸟或鱼含糊的持续把自己的镜像当作敌手,他们显 然没有这样的概念:镜子反射的是自己。查尔斯达尔文最先报告了这个实验,之后Gordon Gallup(1970)给一群未成年黑猩猩一面镜子,几天后他们就用镜子看自己口腔 内部了,而在另一次试验中,他们会对着镜子像我们一样试图去摸或者蹭掉事先在他 们脸上做的标记,这表明:他们真的把镜中的反射看成自己的身体。随后,很多物种 被测试过。人类儿童在这项测试中失败,直到他们长到18个月到2岁中的某一点。这同样表明,人脑是高度完善的结构,成为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并且是物质世界长期 发展的产物(即只有进化到最后的人类或者接近人类的猩猩才可能产生),是人脑的 机能和属性。 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而已。”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但是,如果你能 够看穿大脑,看到里面的一切活动,那时你就会明白意识是什么了吗?一些人会说是,如果我们能够足够细致地,在各个不同层次上观察脑的活动,我们就能明白大脑在做 的一切事情,因为意识就是大脑的活动,自然而然地,我们就能理解意识了。而另一 些人会说“不”,他们称,就算我们能巨细无遗地了解脑的微妙功能,我们也不可能 理解意识。

脑与认知(自己总结)

第一章 1.智能科学与技术是由脑科学(brain science)、认知科学(cognition science)、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等学科组成的交叉学科。 2.NBIC会聚技术:纳米科技(Nano-technology)、生物科技(包括生物制药和基因工程)(biotechnology)、信息科技(包括先进计算机与通信)(informational technology)、认知科学(包括认知神经科学)(cognition science)。其简化英文的联式为(Nano-Bio-Info-Cogintion),缩写NBIC。NBIC会聚技术代表着研究与开发新的前沿领域,其发展将显著改善人类生命质量,提升和扩展人的技能。(名词解释) 3.脑科学是研究人脑的结构与功能的综合性学科。 4.现代脑科学的研究有两个大的潮流:一是从细胞乃至分子的水平入手,由基础向上,把功能与结构研究结合起来,即所谓的bottom-up,二是从整体入手,用系统的观点,在整体水平以及整体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逐渐向下深入,逼近脑研究的答案,称为top-bottom。(什么是自上而下驱动?什么是自下而上驱动?) 5.脑与认知科学的研究实验方法:(简答题) (1)脑电图与脑功能成像技术(EEG)通过在头皮表面记录大脑内部的电活动情况而获得脑电图(治疗脑血管) (2)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局部神经元兴奋将引进该区域的血流量的增加,而血液中含有氧和葡萄糖,FMRI能检测到大脑的功能性氧的消耗变化情况,清晰地显示高活动量区域的三维图像(空间分辨率1mm、实时跟踪信号的改变、时间分辨率1s) (3)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技术(PET)根据正电子的检测而获得有关大脑活动的信息的实验技术(肿瘤、冠心病) (4)脑磁图(MEG)运用一个超导量子干扰装置来测量闹电活动的磁场变化 (5)事件相关电位(ERP)是与实际刺激或预期刺激有固定时间关系的脑反应所形成的一系列脑电波,利用ERP的固定时间关系,经过计算机的叠加处理,提取ERP成分,在评估某些认知活动的时间特点上尤为有效。 6.认知科学对于认知现象的研究,按方法论大体可以归结为三种:认知内在主义方法,认知外在主义方法和认知语境主义方法。 第二章 1.脑和脊椎一样,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而脑又由端脑(大脑的基底神经节)、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构成。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三部分。 2.人类大脑的三个组成部分:大脑皮层、大脑边缘系统、脑干。 3.左半脑主要具有语言、分析、计算、抽象、逻辑、对时间感觉等思维功能;右半脑具有表象、综合、直观、音乐、对空间知觉和理解等思维功能。在思考方式上,左半球是垂直的、连续的、因果式的;右半球是并行的、发散的、整体式的。(简答题) 4.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脑和脊髓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组成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一端与脑或脊髓相连,另一端通过各种末梢与身体各器官、系统相联系。(名词解释) 5.事件相关脑电位技术(ERP):凡是外加一种特定的刺激,作用于感觉系统或脑的某一部位,在给予刺激或撤销刺激时,在脑区所引起的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是人类身体或心理活动与时间相关的脑活动,可在头皮表面记录到,并以信号过滤和叠加的方式从脑电图中分离出来。(名词解释)

世界著名魔术大师

世界著名魔术大师 大卫?科波菲尔——魔术之神 大卫?科波菲尔堪称古往今来最伟大的魔术大师,30多年来,他一次次超越人们的想象力,将一件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为现实。他高超的魔术技巧使成千上万的电视观众目瞪口呆。1983年,当着众多现场观众及5000万电视观众,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在大卫的魔杖下突然无影无踪。1987年,大卫从防范森严的美国阿尔卡特拉联邦监狱逃脱,成为历史上第一个逃出此监狱的人。1991年,大卫使一辆长85尺、70吨的东方快车瞬间消失。1993年,在电视特别节目《激情之火》中,大卫脱出捆绑在身上正在燃烧的绳索,从几十米的高处逃离。然后,他当着一位著名曲棍球明星的面,撕毁并复原了一张价值100万美元的收藏卡……凭着卓越的成就,大卫19次获得美国电视艺术艾美奖,其演出票房和收入连《狮子王》、《猫》和《歌剧院的幽灵》等经典节目也望尘莫及,他的大型表演《梦想与梦魇》至今还保持着百老汇的票房纪录。

图6-1 大卫?科波菲尔 自由女神像消失: 大卫?布莱恩——美国幻觉魔术大师 大卫?布莱恩是美国幻觉魔术大师,起初大卫是以街头魔术赢得喝彩。他走到街头直接跟观众互动,而且每个魔术都非常令人惊讶。扑克牌、读心术……都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甚至整个人飘起来……自1999年起,大卫?布莱恩的表演经常成为主要国际新闻,因为他进行了多项惊世骇俗的表演。1999年,布莱恩躺在一个仅有水供应的塑料制的棺材里,埋在地下7天之久而安然无恙。2000年,布莱恩在一块重达6吨的冰块中度过了61个小时,大家一直看着他受苦的表情,没发现任何破绽。2002年5月21日,布莱恩毫无防护地站在100多英尺、相当于十层楼高的柱子上,在站立35小时后他从高空中跳下,落在空箱子上,毫发无伤。2007年9月5日他来到伦敦,将自己悬在泰晤士河上一个透明胶箱内,声称将在众人监察下绝食44天,只会喝水,亦不会跟任何人沟通。2007年10月19日,大卫?布莱恩坚持住了他自己设定的44天绝食,终于活着走出了泰晤士河上的有机玻璃盒子……经过一次又一次惊人的表演,大卫?布莱恩的名声愈来愈响,但亦有许多同行批评他的表演只不过是戏法,不单欺骗公众,更是自欺。英国魔术师泽诺说:“他说表演没有做过手脚—但事实上他是个魔术师。我们都在骗人,那是我们要做的。”

《你了解大脑吗》阅读答案

《你了解大脑吗》阅读答案 你了解大脑吗 ①每个孩子的出生都可以看作是一次创世大爆炸——一个规模虽小,但极为复杂的“脑宇宙”开始运行了。其实,创造这个“宇宙”的活动从妊娠期刚开始的几周内就已经上演了。胎儿的大脑以每分钟25万个神经元的神奇速度制造了大量的神经细胞——数量比人类最终需要的足足多了一倍。当然,这是为了增加新生儿大脑健康的率,大多数的多余神经元都会在怀孕期间消失。 ②尽管新生儿的大脑里有大量的神经元,但这些神经元仍然无法工作,因为它们之间的网络还没有接通。几乎从婴儿呱呱坠地的那一瞬间起,他大脑里的神经元之间就开始形成上万亿个通道,使婴儿有了视觉、听觉和嗅觉,让他能够开始思考和学习。等新生儿能感受到光线、声音等外部世界的刺激的时候,不同神经元(亦称突触)之间的通道就被大脑内部的电活动导通了。 ③两岁左右的婴儿的大脑内的突触数量是成人的两倍,其能量消耗也是成人的两倍。大从这时开始,许多突触间的联结由于使用较少而被废弃,而经常使用的则随着大脑的自我完善而增强。在这关键的几年里,一个人的神经结构就基本定型了。 ④大脑出现剧烈变化的下一个时期是青春期,因此,在许多方面它也是人一生中最为混乱的时期。例如,研究人员发现,额叶中的灰质(大脑处理情感、冲动并进行判断的部分)在青春期到来前突然开始生长,而到了十一、二岁时却又停止生长,并在整个青春期内都处于停滞状态。等到了20岁的时候,额叶的生长又恢复了正常。这能帮助我们解释青少年的冲动行为以及他们难以捉摸的情绪波动。 ⑤当然,年龄的增长并不一定能让人变得更加冷静和理智。在人类生产率最高的成人阶段,人们仍然会时不时地被长期的压力困扰,这会对大脑产生明显的损耗。在巨大压力的情形下,身体会产生一种增强型的类固醇——糖皮质激素。这种激素能帮助人们提高身体的灵敏度并保持机警,但不幸的是,对于大脑来说它简直就是毒药。一旦压力持续不断,神经元就会被其削弱,具有学习和记忆功能的海马体也会衰退。 ⑥脑细胞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通常情况下,20岁至90岁,大脑会减轻5%至10%的重量。尽管如此,人类认知能力的衰退也不是无法避免的。许多高龄人士依然在坚持不懈地工作、学习和研究。越成熟的大脑,其稳定性就越令人放心。不仅如此,由于年长的人积累了更多的知识,他们大脑中的联结网络也比年轻人更加丰富,从而帮助大脑更好地完成工作。 1.下面关于选文说明对象的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新生儿大脑 B.神经元的形成

13-10小学生魔术表演

科学小魔术表演(科学情境游戏) 指导老师:王春雪 序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好,我们今天就来表演一组科学情境魔术游戏。请大家安安静静、睁大眼睛、仔仔细细地看哟!其实呀,这些魔术游戏,都蕴含着科学的道理。看看哪些聪明的同学,能学会这些魔术游戏,并且能弄懂其中的科学道理呀。 一、第一个魔术小游戏:谁拉得过谁? 1、游戏人员:2人 2、解说一(方法): 一块砖的重量是不算大的,小朋友们谁都能一只手把它拿起来。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俩人与一块砖“拔河”,看谁拉得过谁。 3、游戏过程: 先找一根两米长的绳子(稍粗一点),绳子得结实一点,能承受得了两个力气较大的人拉拽,再找一根短一点的绳子。用短绳子把砖头系好(别让砖头掉下来砸了脚),然后,让参加与砖头比赛的人一人拉住粗绳子一头,让裁判把砖头系在粗绳子上。比赛的要求是:把吊着砖头的这根粗绳子拉直扯平就算获胜;如果绳子没拉直,就算砖头获胜。裁判发出口令后,就可以使劲拉了。你们猜结果如何?不论

是力气大的人还是力气小的人,无论他们怎样用力,就是不能把这根绳子拉直。小小的砖头吊在这根绳子上让你对它一点办法也没有。就是俩人把这根绳子拉断了,也没法赢得这场比赛的胜利。 4、解说二(原理): 原来,当绳子垂直吊着砖头的时候,俩人所用的阻止砖往下落的力,等于砖头本身的重量。当俩人向两边拉绳时,所用的力与水平方向成一定的角度,在这种情况下,施加的力必须大于俩人所克服的砖头的重力。所用的力与水平方向成的角度越小,所需要的力也越大。这就是为什么越把绳子拉到接近水平位置,越是要花大力气的原因。实际上就是绳子被拉断了,也不会拉成直线的。 二、第二个魔术小游戏:能把对方的拳头分开吗? 1、游戏人员:2人。 2、解说一: 这个游戏是这样的:请你的合作者把两臂向前伸直,双手握拳,一个拳头放在另一个拳头的上面(如图)。让裁判为你们喊口令,一声令下,你必须把对手重叠的两个拳头分开。如果分开了,你就获胜了。相反,如果你没有把对手两只重叠的拳头分开,就算对手赢了。 3、过程:(略) 4、解说二:也许比赛以前,你缺乏信心,对手力气比你大得多,一定很难把他那两只有力的拳头分开。其实,你的担心是多余的。你甚至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取得胜利。你只需用两个指头去顶住对手

数学魔术城堡1(神探“667”)

数学魔术城堡1(神探“667”)寒假刚刚开始,大卫和菲尔相约来到了数学魔术城,远远望去,魔术城就像童话中的城堡一样,走进一看,一个个造型奇特的展厅,把魔术城妆扮的像一个虚幻世界。大卫好奇的问道:“数学怎么也会变成魔术呢?”菲尔:“我也不太清楚,我们找个展厅进去看看吧!”突然他们听到:“我是神探667!我就是神奇!” 他俩跑过去一看,只见一位魔术师身穿黑衣,胸口上写着“神探667”。大卫迫不及待的问道:“神探667,你有什么神奇?”只见魔术师答道:“当然是侦探数字喽!三位以内的自然数,只要尾巴被我接触到,我就侦探出这个数的全部!”大卫对菲尔说:“我们悄悄地写几个数,看看他能不能都侦探出来。”于是他们写了:6、25、342三个数。魔术师:“写好后,请把你写的数与我胸口写的数667相乘,如果你写的是一位数,就把积的最后一个数字告诉我;如果你写的是两位数,就告诉我积的最后两位数;如果你写的是三位数,就告诉我积的最后三位数。”大卫算好积后说:“最后一位是2”,魔术师:“你写的是6”大卫又说:“最后两位是75”,魔术师:“你写的是25”,大卫又说:“最后三位是108”,魔术师脱口而出:“你写的是342”。大卫信服了,说道:“数学魔术太神奇了!你能告诉我是什么原理吗?”魔术师:“想知原理,请看魔术大揭密!”

魔术大揭密: 因为667×3=2019,任何三位以内的数与2019相乘,积的尾数必定仍是原数。所以要求用对方所想的数与667相乘,他只要将对方告知的尾数再乘以3,则必然是原数了!比如对方想的是6,那积就是667×6=4002,告知尾数是2,2×3=6,可知对方想的数是6。再如对方想的数是25,那 667×25=16675,告知最后两位75,75×3=225,可知对方想的是25。如果对方面想的是342,那667×342=228114,告知最后三位是114,114×3=342。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说明文阅读题姓名 1、菊花 ①俗云:“赏菊之趣在于赏花。”菊花的颜色五彩缤纷,以黄、红、白、紫为主。黄的如“黄昏弄月”,金光灿烂,华贵雍容;红的像“金背大红”,绚丽夺目,热情奔放;白的有“白西施”,淡妆素裹,清洁怡雅;紫的是“紫玉莲”,苍劲有力,凝重浑厚。还有一种叫“绿牡丹”的,花呈绿色,青翠欲滴,恰似碧玉,煞是名贵。另有“墨荷”的黑紫堪称花中一绝;更有那“碧玉勾盆”,粉碧兼备,娇而不艳;“凤凰振羽”,红黄相间,娇娆多姿。各种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给。 ②菊花的花形也是千姿百态,风貌迥异。这是由于花瓣的千姿百态所致。瓣分挂瓣、匙瓣、平瓣、管瓣四种。每一种又有内曲、反卷、龙爪、毛刺等形态。各种花瓣以一定规律进行组合,形成一种保持机体均衡、疏密相间的参差美,并由此构成了龙、凤、狮、虎四种栩栩如生的优美造型:龙类若舞若飞,潇洒俊逸,花儿内部短瓣紧抱,外部长瓣飘洒,像“龙盘蛇舞”;凤类亭亭玉立,婀娜多姿,花儿内部花瓣疏松或紧密内抱,外部花瓣自然下垂,如“天女散花”;狮类威武雄壮,魁伟挺秀,花儿大部分为匙状花瓣,且长短不一,相互重叠,排列参差,变化多姿,如“醒狮图”;虎类则刚劲沉稳,充盈丰满,舌状花瓣回心而抱,呈层瓦复叠状,似虎爪捕食,如虎啸长天。 ③菊花不仅娇艳多姿,而且用途广泛。不仅它的花序是一味名贵中药材,其嫩茎、叶、根亦可供药用。此外,还能做成各种精美的佳馔,如菊花肉、菊花羹、菊花酒、菊花糖等。这些菊花食品不仅香味俱佳,而且营养丰富。再者,杭菊还是驰名中外的清凉茶饲料。至于那自古就有“虫见愁”之称的除虫菊,则是效力极高的天然杀虫剂。菊花还有保护环境、净化大气的奇异功能,被人们赞为“空气的卫士”。 ④菊花既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又有广泛的实用价值,确是一种值得大力发展的珍贵花卉。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我是小小魔术师》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我是小小魔术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看到各种鲜艳的颜色总是很好奇,而颜色对幼儿的吸引 也很大。本节活动《我是小小魔术师》就是结合幼儿对颜色的喜爱, 利用魔术等幼儿喜欢的活动,采用让幼儿自己探索和与老师一起探索、图谱结合等方式加深幼儿对颜色的认识。让幼儿感受到颜色的变化多端,知道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混合就能变出紫色、橘色、绿色的 颜色常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从而使幼儿明白色彩不仅仅在于颜 料中,更存在于大自然和我们身边的事物中。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幼儿自由探索,引导幼儿体验混色变化带来的快乐。 2、在玩玩做做中使幼儿知道三原色配色的结果。 3、幼儿学习看图谱说儿歌。 活动重难点: 幼儿在做做玩玩中知道混色后的结果,并尝试说儿歌。 活动准备: 1、红黄蓝图片 2、红黄蓝及其他颜色水粉颜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教师扮成魔术师导入课题 1、今天,我是一个小小魔术师,你们知道魔术师是干嘛的呀?我带来了颜色宝宝,我今天要用他们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 2、师幼认识颜色(主要认识红黄蓝)。 二、幼儿自由探索颜色,初步感受颜色。 请小朋友们自己使用水粉颜料自由涂鸦,问:你们有什么发现。 三、师带领幼儿一起观察颜色,初步感知混色。 1、将红、蓝倒入一起,幼儿观察变色)孩子们,你发现了什么? 2、为什么会变成紫色(在里面加了蓝色)。紫色像什么呀?幼儿自由发表想法。 3、用图片(红色宝宝和黄色宝宝拉手变成紫色宝宝)将实验过程表示出来。 四、请幼儿与老师一起实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1、师幼一起操作将红色和黄色宝宝拉手,看看变化。 2、为什么会变成橘色(在里面加了黄色)。橘色像什么呀?幼儿自由发表想法。

脑的结构与功能

脑的结构与功能 一、大脑 又称端脑,脊椎动物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左右两半球组成,是人类脑的最大部分,是控制运动、产生感觉及实现高级脑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脊椎动物的端脑在胚胎时是神经管头端薄壁的膨起部分,以后发展成大脑两半球,主要包括大脑皮层和基底核两部。大脑皮层是被覆在端脑表面的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的胞体构成。皮层的深部由神经纤维形成的髓质或白质构成。髓质中又有灰质团块即基底核,纹状体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广义的大脑指小脑以上的全部脑结构,即端脑、间脑和部分中脑。 二、大脑的结构 大脑皮质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各皮质的功能复杂,不仅与躯体的各种感觉和运动有关,也与语言、文字等密切相关。根据大脑皮质的细胞成分、排列、构筑等特点,将皮质分为若干区。 1、皮质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4区),是支配对侧躯体随意运动的中枢。它主要接受来自对侧骨骼肌、肌腱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冲动,以感受身体的位置、姿势和运动感觉,并发出纤维,即锥体束控制对侧骨骼肌的随意运动。返回皮质运动前区:位于中央前回之前(6区),为锥体外系皮质区。它发出纤维至丘脑、基底神经节、红核、黑质等。与联合运动和姿势动

作协调有关,也具有植物神经皮质中枢的部分功能。 2、皮质眼球运动区:位于额叶的8枢和枕叶19区,为眼球运动同向凝视中枢,管理两眼球同时向对侧注视。皮质一般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1、2、3区),接受身体对侧的痛、温、触和本体感觉冲动,并形成相应的感觉。顶上小叶(5、7)为精细触觉和实体觉的皮质区。 3、额叶联合区:为额叶前部的9、10、11区,与智力和精神活动有密切关系。 4、视觉皮质区:在枕叶的距状裂上、下唇与楔叶、舌回的相邻区(17区)。每一侧的上述区域皮质都接受来自两眼对侧视野的视觉冲动,并形成视觉。 5、听觉皮区:位于颞横回中部(41、42区),又称Heschl氏回。每侧皮质均按来自双耳的听觉冲动产生听觉。 6、嗅觉皮质区:位于嗅区、钩回和海马回的前部(25、28、34)和35区的大部分)。每侧皮质均接受双侧嗅神经传入的冲动。 7、内脏皮质区:该区定位不太集中,主要分布在扣带回前部、颞叶前部、眶回后部、岛叶、海马及海马钩回等区域。 8、语言运用中枢:人类的语言及使用工具等特殊活动在一侧皮层上也有较集中的代表区(优势半球),也称为语言运用中枢。它们分别是: ①运动语言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44、45区,又称Broca区)。 ②听觉语言中枢:位于颞上回42、22区皮质,该区具有能够听到声音并将声音理解成语言的一系列过程的功能。 ③视觉语言中枢:位于顶下小叶的角回,即39区。该区具有理解看到的符号和文字意义的功能。 ④运用中枢:位于顶下小叶的缘上回,即40区。此区主管精细的协调功能。 ⑤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8、6区,即中央前回手区的前方。

大脑阅读答案说明文

大脑阅读答案说明文

大脑阅读答案说明文 【篇一:说明文阅读及答案】 /p> 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 ②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脸红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当遇到特殊刺激时,人们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受器官把刺激信号传给大脑皮质,而大脑皮质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刺激肾上腺,而肾上腺受到刺激,就会分泌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在体内由酪氨酸转变而来,它的作用的特点是,少量分泌时能够使血管扩张,尤其引起脸部的皮下小血管扩张;可是大量分泌肾上腺素的时候,反而会使血管收缩。当外界刺激比如害羞等信号传入大脑的时候会分泌少量肾上腺素,就引起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血的颜色是红的,所以容易引起心理性脸红。③科学家认为,如果用“险恶、野蛮和无礼”来描述人类早期社会是正确的话,那么冒犯是可能导致暴力冲突的。结果,人类就发展出了表达歉意的方法,以告诉别人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事而感到后悔。 ④想想你们家那条狗的表现,当它在你的院子里刨坑被你发现时,它就在地上打滚。你的狗躺在地上向你展示它的肚子,告诉你它不想在此时挑战你的愤怒——这是痛悔的表示。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与此类似,脸红可能是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的标志。通过脸红,我们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我们正为此付出代价。而此时看到我们脸红的人则可以了解我们在那一刻所经历的不快感受,脸红也许就是我们对所犯错误表示歉意的身体语言。 ⑤当然,对人类来说,语言才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但是语言是受意识控制的,可以进行欺骗,而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却能透露真实的想法。这些想法有时是你想用语言掩饰的。脸红发出的信号有时甚至比语言还要准确。脸红会让人们的撒谎变得困难。因此脸红使人类保持诚实可信,促使群体更团结。

小班下学期科学《我是小小魔术师》教案

小班下学期科学《我是小小魔术师》教 案 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看到各种鲜艳的颜色总是很好奇;而颜色对幼儿的吸引也很大。本节活动《我是小小魔术师》就是结合幼儿对颜色的喜爱;利用魔术等幼儿喜欢的活动;采用让幼儿自己探索和与老师一起探索、图谱结合等方式加深幼儿对颜色的认识。让幼儿感受到颜色的变化多端;知道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混合就能变出紫色、橘色、绿色的颜色常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从而使幼儿明白色彩不仅仅在于颜料中;更存在于大自然和我们身边的事物中。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幼儿自由探索;引导幼儿体验混色变化带来的快乐。 2、在玩玩做做中使幼儿知道三原色配色的结果。 3、幼儿学习看图谱说儿歌。 活动重难点: 幼儿在做做玩玩中知道混色后的结果;并尝试说儿歌。 活动准备: 1、红黄蓝图片 2、红黄蓝及其他颜色水粉颜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教师扮成魔术师导入课题 1、今天;我是一个小小魔术师;你们知道魔术师是干嘛的呀?我带来了颜色宝宝;我今天要用他们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 2、师幼认识颜色(主要认识红黄蓝)。 二、幼儿自由探索颜色;初步感受颜色。 请小朋友们自己使用水粉颜料自由涂鸦;问:你们有什么发现。 三、师带领幼儿一起观察颜色;初步感知混色。 1、将红、蓝倒入一起;幼儿观察变色)孩子们;你发现了什么? 2、为什么会变成紫色(在里面加了蓝色)。紫色像什么呀?幼儿自由发表想法。

3、用图片(红色宝宝和黄色宝宝拉手变成紫色宝宝)将实验过程 表示出来。 四、请幼儿与老师一起实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1、师幼一起操作将红色和黄色宝宝拉手;看看变化。 2、为什么会变成橘色(在里面加了黄色)。橘色像什么呀?幼儿 自由发表想法。 3、同样也用图片表示出来。 五、幼儿自己操作黄色和蓝色宝宝拉手的实验;师指导。并用图片 表示。 六、师幼一起看图谱念唱儿歌;并以游戏"猜出下一句"结束活动。 自我评析: 我结合本班幼儿的情况;更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我选择 了一节科学活动《我是小小魔术师》。这节课的目标是 1、通过让幼儿自由探索;引导幼儿体验混色变化带来的快乐。 2、在玩玩做做中使幼儿知道三原色配色的结果。 3、幼儿学习看图谱说儿歌。 本次活动的导入部分;我通过让孩子自由探索来发现颜色的奥秘; 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相比较前一次老师直接示范试验;幼儿更喜欢 自由探索;也充分满足了幼儿的成就感。 整节活动;我安排了三个环节:首先老师的"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幼 儿的眼球;激发幼儿的玩色兴趣。老师通过红色加蓝色变成紫色这个魔术;充分调动幼儿的多方面感官;使幼儿兴趣高昂。第二个环节就让幼 儿自己尝试与老师一起配色;感知体验颜色的变化。再次以变魔术的方式;让幼儿初步感知两种颜色调配在一起就会变出另一种颜色;激发幼 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第三个环节我便彻底放手;让幼儿自己完成了整 个实验;层层递进;幼儿真正感受了一次做魔术师的快乐。最后都通过 图片配儿歌的形式让幼儿很快的记住了颜色的变化。这次;我将图片做 的拟人化了;孩子的眼球立刻就被吸引了;在两种颜色混色之后的颜色 像什么这个环节;我留给孩子更大的空间去想象、表述;孩子们很高兴。真正让孩子做到在做中玩;玩中学;将一节原本枯燥无味的科学活动变 得让孩子感兴趣并且喜欢。但是;上完课之后我发现依旧存在的不足是 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炼;表情在生动一点就更好了。作为年轻教师的我; 需要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 的教科研;认真上好每一节活动课。

意识_潜意识和脑

意识、潜意识和脑 新疆医学院(乌鲁木齐830054) 康福信 意识和潜意识两者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意识是指人能够自觉认识到周围事物的存在,同时也能自觉认识到自身存在,并能把自己和周围事物区分开来的一种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一般情况下既不能被他人感知,也不能被自我感知,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意识和潜意识都是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机能,尤其与边缘系统有着密切联系。 关键词:意识 潜意识 脑机能 意识概念在不同的学科其含义是不同的。尽管各学科对意识概念内涵的界定不很一致,但国内外大部分学者都倾向于认为,意识是脑的机能,是一种能够认识自身与客观事物的存在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正常人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是能自觉地认识到的,但其他人是无法直接感知和认识的,只有通过意识活动的外在表现间接地了解一个人的意识活动。 总括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基本肯定了如下一些事实: 11从生物进化上看,单细胞生物或进化程度较低的生物,不存在意识活动,但具有对外界环境变化及各种适宜刺激起反射性反应的能力。这种反射性反应是先天性的、非特异性的,具有保护性意义并且有利于个体生存。 21从神经系统的发生和发展上看,神经系统发育得越完善,进化程度越高,功能越复杂,则意识活动越明显,对自身与环境的认识越全面,越完整,越符合客观实际,同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 31从种系发生上看,皮层进化程度低,则意识活动相对就简单,皮层进化程度越高,则意识活动越复杂。显而易见皮层在意识的产生和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组织。迄今为止,人类是地球上大脑皮层进化程度最高的生物,因此人类的意识活动最复杂。 41每天我们体验最深刻的身体情况的变化就是从醒到睡时意识活动的减弱或消失。睡眠时脑的结构和功能均正常,但上行激动系统对皮层的作用明显减弱,皮层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正常的意识活动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说明意识活动与皮层的状态密切相关。 51实验证实,意识的产生除与皮层整体机能状态有关外,还与皮层下某些结构密切相关。事实上意识活动是皮层及皮层下结构协同作用的结果,这些结构和任何一部分受到损毁,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意识活动,严重者甚至可以丧失意识活动。 61从个体发育上看,儿童出生后几天,虽然大脑结构已经初步具备成人脑的规模,但重量、容积、特别是机能方面,还发育的不够完善。因此儿童最初只有一些非条件反射活动,以后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产生了条件反射,产生了最初的心理现象和简单的意识活动。随着皮层结构和功能的不断完善,尤其是语言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发生和发展,使儿童心理具有了抽象概括能力,进而产生了复杂的意识活动。说明意识活动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发展和完善的。

世界十大魔术大师

世界十大魔术大师 专题简介 魔术一词是外来语,我国古代称之为“幻术”,广东地区称“掩眼法”,俗称“变戏法”。就广义的来说:凡是呈现于视觉上不可思议的事,都可称之为魔术。而我们下工夫去学习,然后让人们去观看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就是『表演魔术』。 大卫·科波菲尔——魔术之神 大卫·科波菲尔原名大卫·科特金,1956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一个俄罗斯移民的家庭,他从小就对魔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个性格内向,容易腼腆的人发现自己的智慧赢得同伴们的赞赏,他信心倍增。12岁时,大卫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魔术表演,可以与职业魔术师媲美。不久他参加了全美魔术家协会,成为这个世界著名魔术组织中最年轻的成员。1972年,年仅16岁的大卫便开始在纽约大学为艺术系的大学生讲授魔术课程。

大卫·布莱恩——幻觉魔术大师 出生在布鲁克林区,以一个父亲的波多黎各-天主教后裔和母亲的俄罗斯-犹太裔。他的母亲帕特里斯是一个中学教师生活在纽约,他的父亲威廉佩雷斯是一个越战老兵。他的母亲是犹太裔,布莱恩自己的宗教的意见,已不清楚(布莱恩有一个纹身“基督的圣约翰的两岸”跨越他的整个背部)。他提出,以小瀑布,新泽西州,他在那里出席了帕赛克流域区域高中。他有一个同父异母兄弟任命Michael詹姆斯bukalo 。 约克——世界著名青年魔术大师 约克是世界著名的西班牙魔术大师,他是这个时代顶尖的魔术大师之一,浪漫美丽的西班牙造就了他奇幻的想象力

和创造力,无数的光环和奖杯昭示着他的才华横溢,他神采飞扬、举手投足之中,为观众营造了逼真的魔术的幻城、华丽壮观的场面、跌宕起伏的情节、震撼人心的力量,使观众深深陷入他制造的迷梦之中。他的表演特色是:以瞬间的出现、消失、变幻征服观众。他曾于2001年在巴黎和大卫. 科波菲尔一起获得魔术界的奥斯卡大奖——曼德瑞克斯奖、西班牙全国魔术比赛冠军。本次邀请赛他表演节目《剑穿纸箱人》、《怪兽穿肚》,将带给观众恐怖刺激的情景魔术,展示他王者的自信与雄才。 刘谦——魔术王子 刘谦幼时在某百货公司看到魔术表演,引发了他对魔术的热忱,7岁时开始自学魔术,8岁时开始尝试表演给同学看。他所表演的第一个魔术是,先把一枚硬币吃进嘴里,再把它从后脑取出来。他多次应征工作皆无所获,故决定以魔术表演

你了解大脑吗阅读答案

你了解大脑吗 ①每个孩子的出生都可以看作是一次创世大爆炸——一个规模虽小,但极为复杂的脑宇宙开始运行了。其实,创造这个宇宙的活动从妊娠期刚开始的几周内就已经上演了。胎儿的大脑以每分钟25万个神经元的神奇速度制造了大量的神经细胞——数量比人类最终需要的足足多了一倍。当然,这是为了增加新生儿大脑健康的概率,大多数的多余神经元都会在怀孕期间消失。 ②尽管新生儿的大脑里有大量的神经元,但这些神经元仍然无法工作,因为它们之间的网络还没有接通。几乎从婴儿呱呱坠地的那一瞬间起,他大脑里的神经元之间就开始形成上万亿个通道,使婴儿有了视觉、听觉和嗅觉,让他能够开始思考和学习。等新生儿能感受到光线、声音等外部世界的刺激的时候,不同神经元(亦称突触)之间的通道就被大脑内部的电活动导通了。 ③两岁左右的婴儿的大脑内的突触数量是成人的两倍,其能量消耗也是成人的两倍。大概从这时开始,许多突触间的联结由于使用较少而被废弃,而经常使用的则随着大脑的自我完善而增强。在这关键的几年里,一个人的神经结构就基本定型了。 ④大脑出现剧烈变化的下一个时期是青春期,因此,在许多方面它也是人一生中最为混乱的时期。例如,研究人员发现,额叶中的灰质(大脑处理情感、冲动并进行判断的部分)在青春期到来前突然开始生长,而到了十一、二岁时却又停止生长,并在整个青春期内都处于停滞状态。等到了20岁的时候,额叶的生长又恢复了正常。这能帮助我们解释青少年的冲动行为以及他们难以捉摸的情绪波动。 ⑤当然,年龄的增长并不一定能让人变得更加冷静和理智。在人类生产率最高的成人阶段,人们仍然会时不时地被长期的压力困扰,这会对大脑产生明显的损耗。在巨大压力的情形下,身体会产生一种增强型的类固醇——糖皮质激素。这种激素能帮助人们提高身体的灵敏度并保持机警,但不幸的是,对于大脑来说它简直就是毒药。一旦压力持续不断,神经元就会被其削弱,具有学习和记忆功能的海马体也会衰退。 ⑥脑细胞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通常情况下,20岁至90岁,大脑会减轻5%至10%的重量。尽管如此,人类认知能力的衰退也不是无法避免的。许多高龄人士依然在坚持不懈地工作、学习和研究。越成熟的大脑,其稳定性就越令人放心。不仅如此,由于年长的人积累了更多的知识,他们大脑中的联结网络也比年轻人更加丰富,从而帮助大脑更好地完成工作。 (摘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下面关于选文说明对象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新生儿大脑 B.神经元的形成 C.大脑的成长 D.脑细胞的衰退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我爱变魔术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我爱变魔术 【活动设计背景】 在《信息箱》这个教学活动中,我带领幼儿一同去感受网络的便捷,我和幼儿在网络上查找个各种幼儿想知道的事情,当点击到刘谦的魔术视频的时候,小朋友都被他神奇的魔术表演给吸引住了,活动结束之后,幼儿还在饶有兴致的谈论着。我想,这不正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吗?《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 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同时还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从幼儿的这一兴趣点出发,我设计了我爱变魔术这一主题活动,活动以魔术为主线,贯穿活动的始终,让每个人都互动起来,有师幼互动、幼儿之间的互动、 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目标】 1、体验魔术活动带来的乐趣,激发幼儿对魔术的探索欲望。 2、通过操作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手眼脑的协调能力。 3、通过操作感知、发现、探究纸圈的秘密,并且喜欢进行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在探索中感受魔术的奥妙 难点:动手操作探索纸圈的奥秘 【活动准备】 1、彩纸 2、剪刀

3、纸圈 4、魔术道具 【活动过程】 一、律动《去郊游》 教师:小朋友,老师今天带你们去郊游,怎么样? 二、幼儿欣赏教师魔术表演,萌发探究欲望。 教师:小朋友,欢迎来到我的魔法城堡,在这里你们将会体验到很多 神奇、有趣的魔法,快快喊出我们的口号吧:乌拉乌拉Q,我爱变魔术。 1、教师表演魔术“手指变变变”。 2、教师表演魔术“小球穿杯子” 教师:魔术多么神奇啊!还想不想再来玩一个?这是什么?现在我要 来变小球穿过杯子的魔术? 三、幼儿操作,自主探究魔术奥秘。 1、探索魔术“小兔耳朵动起来”。 (1)教师幼儿共同进行魔术表演“小兔耳朵动起来’。 提问:你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吗?小兔子的耳朵为什么会动呢?(幼 儿猜想) 提问:你的为什么没有这块小纸条? 提问;为什么刚刚你们没有发现呢? 提问:为什么我们要借一根神奇的拉线? (2)师幼再次共同表演,讲解魔术技法 (3)强调表演技巧,体验成功的乐趣。 2、探索魔术“纸圈变、变、变” (1)教师展示新魔术,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师:这是什么?(纸圈)这个纸中间有什么?这两个纸圈一样吗?如果 我要拿剪刀沿线把纸圈剪断,你们猜纸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幼儿回答) (2)教师和一名幼儿操作,让幼儿发现不一样 教师:为什么一样的纸圈,剪开之后会不一样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