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认识简单机械2课时
九年级科学上册《33认识简单机械2》教案浙教版.doc
![九年级科学上册《33认识简单机械2》教案浙教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82ad2c52a0116c175e0e4853.png)
仁认知领域: 理解机械效率,知道有用功、无用功和总功的区别。
教学2.技能W :能用实验祀董简单加械的机械效率。
3、情感领域: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培养芋生探究科学规律的兴趣、严 僅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驶科学探丸的乐趣。
重点•测量简单机械的 机械效率 难点 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 课题3.3认识简单机械2 课型 新课 课时 第4课吋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幻灯板书设计■、W 总=v\u+w额外二、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X 100%教学反思(一)引入新课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以及使用动滑轮虽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
使用机械可以给人们的工作带来方便,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却做了一些并不希望做的功。
(二)新课教学1、以课本图3-32为例,研究做功的情况。
让学生分析得出哪个功是我们所必需要做的?哪个功并不是我们所需要做的,但不得不做的?小结:必需要做的这部分功叫做有用功;虽然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那部分功叫额外功或无用功;两者的总和叫总功。
W F W有用+ W额外讨论:在上述例子中,如果考虑绳子的自身重及滑轮轴心处的摩擦,所做的额外功还有哪些?——克服绳子重力做的功,克服摩擦做的功。
想一想: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提示:从做功的角度来分析)它们的有用功是多大?额外功多大? 小结:从能量的转化角度来分析,总功(人提供的能量)一方面转化为有用功(物体增加的势能);另一方面转化为额外2、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用7/表示。
“越大,机械工作时能量的利用率越高。
在使用机械时,总是尽可能减小额外功以提咼机械效率。
买际使用机械时,机械效率功(机械增加的势能或摩擦产生的热能)总小于1 !X 100%■力■好门七人-MRt人■用300N 的力才・eaa上乙人用力130N(和提问:出示图片一一盘山公路。
思考筑路采用这种方式有什么好处? 小结: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使用斜面可以更省力。
(三)布置作业1、课本P89练习第5题。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3节 认识简单机械课件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3节 认识简单机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254c5fb0717fd5370cdcdf.png)
讨论(tǎolùn)
1、机械效率(jīxiè xiàolǜ)总是小于1,为什 么?
因为W有一定小于W总所以机械
效率一定小于1。 2、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提高(tí 机械 gāo) 效率?
技术改进,减轻机械自身重量 加润滑油,减小摩擦 总之就是尽量减小额外功。
第九页,共十九页。
探究(tànjiū)
②对桶做的功
③对水做的功
第十三页,共十九页。
3、滑轮重为20牛,物体(wùtǐ)都上升1米,甲、 乙机械效率那个大?
F甲
甲 300牛
乙 500牛
4、一位同学用了60牛的力, 将重为100牛的物体(wùtǐ)上升了3 米,则该同学的机械效率是 多少?
第十四页,共十九页。
5.斜面长5米, 高1米, 将一个重104牛顿 的物体匀速从斜面底端拉到顶端时, 拉力 与斜面平行, 如果(rúguǒ)用拉力为2.5×103牛顿
内容 总结 (nèiróng)
第3节 认识简单机械。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所做的功哪部分是有用功。利用机械做功时, 你希望机械的效率高吗。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可以对图中的各种功进行如下(rúxià)的分析:。(1)绳的
No 自由端被拉下的长度。1、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为什么。因为W有一定小于W总所以机械效率一
2.下列有关机械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
A. 有用功一定时, 额外功越小, 机械效率越高 B. 额外功一定时, 有用功越大, 机械效率越高
C. 机械越省力, 机械效越高
D. 不断革新技术, 机械效率可以(kěyǐ)等于1
3.用滑轮组提升重物,可以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
法是( ). D
A. 改变绕绳方法 B. 增加重物提升高度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认识简单机械》第2课时导学案设计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认识简单机械》第2课时导学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6ca001c10661ed9ac51f30a.png)
第三节 认识简单机械(第二课时)知识点滑轮注意:滑轮组绕线法则:奇动偶定(与动滑轮相连后的绳子条数n 为奇数时,绳子起点在定滑轮上,n 为偶时起点在动滑轮上),先内后外(从里面的小滑轮逐步向外绕线,不得重复与交叉)。
例题剖析例1:如图所示,物体A 是立方体铁块,边长是20cm 。
当水平拉力F=80N 时,物体A 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铁的密度是7.8×103kg/m 3,物体A 运动时受到地面的阻力是物重的O.3倍。
求物体A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____________Pa 。
解答:该题考查压强知识点,有一定计算量。
要算压强,这里有两种方法:① V=a 3=(O.2m)3=O.008m 3,S=a 2=(O.2 m)2=O.04m 2。
m=ρV=7.8×lO 3kg/m 3×0.008m 3=62.kg 。
F=G=mg=62.4kg × 9.8 N/kg=611.52N ,P=F/S=611.52N/0.04m 2=15288Pa 。
② 由于这是立方体(柱体)我们也可以用p=ρgh 来计算固体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P=ρgh-O.2 m×7.8×103kg/m 3×9.8N/kg=15288 Pa 。
答案:15288 Pa例2:在学习功的原理后,为了验证结论,小柯找来杠杆和动滑轮做实验,甲 乙A B C D(1)将表中“▲”空的数字为 ____________。
(2)他发现提升重物做功和动力做功在动滑轮实验中不相等,原因是____________。
分析:(1)根据W=Fs ,s=W/F=2J/10N=O.2m 。
(2)根据功的原理可知“利用任何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那这里为什么直接用手提升重物所做的功为1.2 J ,而在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所做的功为1.32 J 呢?原来这里动力除了要对重物做功,还要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及摩擦力做功。
科学初三上浙教版3.3认识简单的机械教学设计
![科学初三上浙教版3.3认识简单的机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42d614255270722192ef77b.png)
第三章科学初三上浙教版3.3认识简单的机械教学设计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一】【教材分析】本节要紧学习杠杆、滑轮、滑轮组和斜面等简单机械的特点及工作原理,并通过实例分析引入有用功、额外功和机械效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生活生产中常用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了解使用机械时的能量转化过程及转化效率。
教科书把杠杆、滑轮、滑轮组和斜面集中在一起,其优势是易于进行一些差不多特点的比较,找出相近的规律,易于对简单机械的整体认识。
在杠杆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什么是杠杆,要从实例及学生的生活体会中,抓住杠杆本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本节的重点,也是以后学习滑轮的基础,应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分析得到结论,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同样,力臂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也是学习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的基础,要通过实验,突破这一难点,为以下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杠杆的应用部分,应让学生从杠杆的平衡条件结论动身,分析不同杠杆的特征,并结合一些具体实例的分析,把知识学活。
滑轮,许多学生都见过或使用过,但并不一定会认真研究过它,因此,教材中要求首先让学生认真观看滑轮,并用实物对比挂图说明滑轮的结构。
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滑轮应用实例的分析,并就这些实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不同的例子中,滑轮能够起什么作用。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明白各种滑轮的特点,并通过对不同滑轮工作时结构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滑轮的实质。
【二】【课标要求】1.认识简单机械的作用2.用简单机械原理解释人体的运动,能区分功率和机械效率,从能的传递和转化认识功率和机械效率活动建议: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白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能找出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2.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明白杠杆省力或费力的缘故。
3.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原理,明白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杠杆,了解滑轮组及其工作原理。
4.理解机械效率,明白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区别。
3.4《简单机械》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3.4《简单机械》第二课时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66c374011ca300a6c39074.png)
简单机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内容来源】初中科学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主题】第四节简单机械.
【课时】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杠杆平衡的概念。
2.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
3.尝试科学探究的方法,经历实验过程。
4.知道省力和费力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他们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实验,运用规纳法、探制变量法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培养其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懂得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的力量,从而创造出一个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学习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杠杆平衡的条件,省力和费力杠杆的特点
难点: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三、教学准备
杠杆、钩码、
四、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简单机械第2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27张)
![简单机械第2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27张)](https://img.taocdn.com/s3/m/2e7cfb87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e1.png)
___0_.2_5___m。
A
F
B
F1
F2
F3
甲
乙
丙
3.如图所示,用下列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自 重及摩擦,则最省力的是( C )
4.如图所示,物体重G=500N,滑轮重10N,当物
体匀速上升时,则挂钩B承受拉力为_5_0_0__N,绳
A处承受__2_5_5__N的拉力,拉力F为___2_5_5____N,
若绳子自由端向上拉动0.5米,则物体向上移动
第4节 简单机械
第2课时 滑轮
学习目标
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杠杆,了解滑轮组及
其工作原理。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科学规律的兴趣、严谨的
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情境导入 想一想
施工人员要把 钢材、木料、 水泥等运到楼 上通常会怎样 做呢?
活动
测出钩码和动滑轮的总重G
记录承重绳子股数和F1、F2
F1
比较G和F1、F2的关系
F2 实验 钩码和动滑 承重绳子 拉力(N)
轮总重(N) 的股数
G
G
甲
F1=
1 2
G
乙
F2=
1 3
G
甲
2
乙
3
F= 1
n
G总
思考:判断下列承重绳子的股数为多少?
F 断绳法 奇动偶定
n=5
F n=4
F n=4
承 重 绳 子 的 股 数 为
A.F1较大 B.F3较大 C.F1、F2、F3的大小不能确定 D.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力F1、F2、F3所做的功相等
2. 用滑轮按图甲、乙、丙所示三种不同方式,拉着同一物
第三节认识简单机械[上学期]PPT课件(初中科学)
![第三节认识简单机械[上学期]PPT课件(初中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d73ee4b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f.png)
2、下列关于力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动力臂是指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B、阻力臂是指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
直距离
C、
动力臂与阻力臂之和等于杠杆长D、当
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最大
强调:
力臂是支点(点)到力的作用线(线)的 距离。
作力臂的步骤(三部曲):找“支点”、 画“作用线”、作“距离”。
杠杆实例 特点(动力臂和阻力 省力还是费力
臂的关系)
1. 铡 刀 2. 羊角锤 3. 铁锹 4. 钓鱼杆 5. 天平
--------
L1>L2 L1>L2 L1<L2 L1<L2
L1 = L2
省力 省力 费力 费力 不省力,也 不费力
概括杠杆的分类
杠杆
省力杠杆 (L1 > L2) 费力杠杆(L1 < L2 ) 等臂杠杆(L1 = L2)
使用费力杠杆的目 的是什么?
O
省距离
例1:如图是铁道检修工用的道钉撬,有关尺寸见图. 若在A点竖直向下作用200牛的力,道钉撬对道钉 会产生多大的力?如果还不能将道钉撬出,在保持 手的作用力和作用点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什么方法 可以增大对道钉的作用力?
例2:一根粗细均匀的铁条,在其中点 处用细悬挂起来,铁条处于水平平衡。 若将右端向内曲折(如图),铁条还 能保持水平平衡吗?说明理由。
画出下列杠杆的五要素
使用撬棒撬石块时,能否将石 块撬起跟哪些因素有关?
O
●
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 动的硬棒 2、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3、画杠杆的五要素:
杠杆的五要素
动力F1
L1
动力臂
阻力臂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3节 认识简单机械 浙教版PPT课件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3节 认识简单机械 浙教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3c9ba9f61fb7360a4c655d.png)
2、设计实验方案。
(确定实验步骤,设计表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斜面
待测的量 物重(N)
斜面高度
(m)
拉力
(N)
斜面长度(m)
第1次
4、第由2次实验测量出的数据算出斜面的ŋ。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应用斜面的原理而达 到省力的目的,如楼梯、蜿蜒而上的山路等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机器效率越高越省力。
B.机械效率越高,机械的功率就越大。
(1)绳的自由端被拉下的长度 (2)拉力做的有用功 (3)拉力做的总功 (4)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为什么?
因为W有一定小于W总所以
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 2、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提高机械 效率?
技术改进,减轻机械自身重量 加润滑油,减小摩擦
总之就是尽量减小额外功。
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1、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需测量哪些?
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额外功W 额 :人们不需要但又不 得不做的功
有用功 W 有用 :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有用的功
总功 W 总:指对机械所施加的动力所做的功
W总=W有+W额
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所做的功哪部分 是有用功?那部分是额外功?如果桶掉进井里, 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捞上的桶里带了一些水,这 种情况下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
第3节 认识简单机械
复习提问
简单机械的作用是什么?
省力 使用简单机械的省 作距 用离
改变力的方向
使用简单机械可以省力,或 者省距离,能省功吗?
F
A
G
O
B
G
G
G
功的原理: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初中六年级物理课教案:简单机械 (2)
![初中六年级物理课教案:简单机械 (2)](https://img.taocdn.com/s3/m/1c4aa04e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4.png)
初中六年级物理课教案:简单机械一、引言简单机械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涵盖了杠杆、轮轴、斜坡等基本物体和工具。
在初中六年级的物理课程中,教授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
本教案旨在通过互动活动和实际例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简单机械。
二、目标1. 理解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了解常见的简单机械及其使用方法。
3. 掌握简单机械原理,并能够通过实验验证。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导入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组成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讨论以下问题:1. 你知道哪些常见的简单机械?2. 这些简单机械有什么特点?3. 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四、知识讲解:Simple Machines(简单机械)1. 杠杆(Lever):a) 定义:一个可以转动或者移动的长棍或刚性杆。
b) 特点:有一个支点,作用力和负载分别施加在支点两侧。
c) 应用:剪刀、撬棍等。
2. 轮轴(Wheel and Axle):a) 定义:一个固定在轴上的圆形物体。
b) 特点:由两个不同直径的圆形相连,其中一个是轮,另一个是轴。
c) 应用:自行车、转盘等。
3. 斜坡(Inclined Plane):a) 定义:一个斜面或平板。
b) 特点:可以让重物通过较小的力移动到较高的位置。
c) 应用:楼梯、斜坡道等。
4. 绞车(Pulley):a) 定义:由绳索和滑轮组成的装置。
b) 特点:可以改变方向和强度的力。
c) 应用:起重机、吊车等。
5. 螺旋线(Screw):a) 定义:一个带有螺纹的杆或柱子。
b) 特点:转动螺纹杆可以使它向上或向下移动。
c) 应用:螺母、开瓶器等。
6. 楔子(Wedge):a) 定义:一种尖端宽度逐渐变大的物体。
b) 特点:可以用来分割和固定对象。
c) 应用:刀、门栓等。
五、实验演示:杠杆原理1. 准备工作:a) 材料:一根木棍、书籍或其他负载物体。
b) 操作:将一根木棍放在桌子边缘,并在其上方放置负载物体。
初中二年级物理教案:简单机械 (2)
![初中二年级物理教案:简单机械 (2)](https://img.taocdn.com/s3/m/2537023d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98.png)
初中二年级物理教案:简单机械一、引言简单机械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初中二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简单机械,学生能够了解和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原理及应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将针对初中二年级的物理教学特点,提供一系列针对简单机械的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二、认识简单机械1. 引导学生回忆或讨论举例简单机械:如斜面、杠杆、轮轴等。
2. 解释简单机械的定义:指只由一个运动部件组成且能够方便地转化力和能量的装置。
3. 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简单机械:斜面、杠杆、轮轴等,并展示实际使用场景。
三、斜面1. 设计实验活动:给出一段坡道,用小车滑下来需要多长时间?随着坡度增加会发生什么变化?2. 制作自己的实验记录表格,并安排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3.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帮助他们理解斜面对物体的影响,以及斜面对推力、重力、摩擦力和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四、杠杆1. 示范使用杠杆的原理:利用木棒和书本进行示范,并让学生观察并模仿。
2. 安排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合作制作一个简单的杠杆装置,并通过不同位置的加力点观察对物体产生的影响。
3. 学生向其他小组展示并分析自己设计的杠杆装置,分享结论。
五、轮轴1. 演示轮轴运动:准备一个玩具车或手推车,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发生的运动现象。
2. 安排小组活动:学生合作制作一个简单的陀螺,并通过旋转速度、受力方向变化等因素来探究轮轴原理。
3. 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陀螺,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与讨论。
六、综合实践活动1. 设计挑战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设计一个能够利用简单机械原理完成特定任务的小型装置,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
2.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设计,并互相评价与反馈。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七、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简单机械的应用,写下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2. 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简单机械并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篇报告或制作一份展板来分享所得的知识。
幼儿园小班认识简单机械教案
![幼儿园小班认识简单机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c5fa12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1a.png)
幼儿园小班认识简单机械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不同形状的简单机械:滑轮、杠杆、轮轴和齿轮。
2. 理解简单机械的作用原理:杠杆可用于提升重物,轮轴可用于减小摩擦力,齿轮可用于改变速度和方向。
3. 探究简单机械的应用:例如:开转门、拉锁、剪刀、打开瓶盖等。
4. 提高幼儿理解、观察、思考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各种简单机械实物模型如滑轮、杠杆、轮轴、齿轮等。
2. 图片、卡片等教学辅助资料。
3. 幼儿园游具,如摇摆机、滑梯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简单机械形状1. 教师介绍简单机械的概念,告诉幼儿简单机械是指很容易给人看出作用原理的机械。
2. 老师展示不同形状的简单机械,并让幼儿辨认、命名,如滑轮、杠杆、轮轴和齿轮。
3. 老师展示简单机械的实物模型,让幼儿观察、摸索、认识相关构造。
4. 教师带领幼儿边看边说,梳理出各形状机械的特征和作用。
第二课时:理解简单机械作用原理1. 教师向幼儿解释杠杆、轮轴、齿轮的作用原理,并结合不同形状的实物模型和图片进行讲解。
2. 老师借助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让幼儿亲身体验简单机械的作用原理,例如:用杠杆提升重物;利用轮轴减小摩擦力;用齿轮改变速度和方向。
3. 教师将绘制好的图案分成若干部分或折好后请幼儿用简单机械拼接成整张图案,比如:勾画的小鸟画,需要用齿轮组装成完整的图画。
4. 教师带领幼儿实践应用,让幼儿通过制作简单机械,学以致用。
第三课时:探究简单机械的应用1. 教师征求幼儿的意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哪些简单机械进行操作?列举例子,如:开转门、拉锁、剪刀、打开瓶盖等活动。
2. 让幼儿亲身体验简单机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手摇风扇、摆钟等。
3. 教师让幼儿分组讨论,设计出两种不同形状的玩具,玩具中至少要包含一种简单机械的组合,并开始制作。
第四课时:玩具展示和分享1. 让每个小组展示所设计的玩具,并让其他小组同学观看、分享所制作玩具的方法和创意。
2. 教师提问,询问小组在制作玩具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每个小组的成员是否都有参与制作?3. 最后,教师评价每个小组所制作玩具的优点和不足,给予激励和鼓励。
科学九年级上浙教版3.3认识简单的机械教案
![科学九年级上浙教版3.3认识简单的机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af375c8e9951e79a892703.png)
3.3认识简单机械(第一部分:杠杆)本部分共4课时第1课时:认识杠杆教学目的:1. 知道什么是杠杆。
2. 知道杠杆的三点(支点、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两力(动力、阻力),两臂(动力臂,阻力臂)。
3. 理解力臂概念并能正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教学重点难点:能够正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示意图,且能正确找出各种器具的支点。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多媒体或幻灯片展示繁忙的码头、现代建筑工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机械,这些机械的使用大大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所有复杂的机械都是由许多简单元件组成的,所以我们学习机械应当从最简单的机械开始。
二、新课教学:(一)杠杆1、杠杆的定义:演示:开瓶器开瓶或羊角锤拔铁钉等生活在中常见杠杆事例指出:开瓶器就是一种被称为杠杆的简单机械。
引入:阿基米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
”这说明杠杆能产生巨大的力。
那什么是杠杆呢?[演示]撬棒撬石头的投影片或动画。
师生共同得出杠杆的基本特征:①在力的作用下会转动;②在转动时,杠杆有一个点是不动的。
进而归纳得出杠杆的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提问:杠杆是不是一定是直的?“硬棒”如何理解?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硬棒”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形状也可是各种各样,可以是方的、圆的等。
2、杠杆的五要素对照杠杆撬石头投影片讲杠杆结构。
演示:开瓶器开瓶或羊角锤拔铁钉的实验,以及播放动态视频画面,分析得出杠杆的要素:支点、动力、阻力。
教师再结合撬棍来分析得出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常用O表示)。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表示)。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表示)。
九年级科学上册3.3认识简单机械
![九年级科学上册3.3认识简单机械](https://img.taocdn.com/s3/m/ae5de839aa00b52acec7ca94.png)
第十六页,共二十六页。
F1 O/ C
D G
B OA
2021/12/12
第十七页,共二十六页。
F2
F1
O
2021/12/12
F2
O
F1
第十八页,共二十六页。
F1 l1
O
l2
F1
Ol2 F2l1
F1 l1 O
l2 F2
F2
F2
根据(gēnjù)实物图画出杠杆示意图 l2
O
F1
2021/12/12
第十九页,共二十六页。
l1 l2
F1 l2 O
l1
F2
根据实物(shíwù)图画出杠杆示意图
2021/12/12
第十二页,共二十六页。
指甲钳实质是由三个杠杆(gànggǎn)组成的分别是:
ABC,以 B为支点,A为动力作用点, C为 阻力作用点,构成一个杠杆。
EBD,以E为支点,
B为动力作用点, D为阻力(zǔlì)作用点, 构成一个杠杆。
2021/12/12
支点
(zhīdiǎn)
O
第五页,共二十六页。
2021/12/12
木棒为什么能绕支点
O转动? (zhīdiǎn)
受到了力的作用 。 (zuòyòng)
O
第六页,共二十六页。
影响木棒转动(zhuàn dòng)的力有几个?
两个力在作用(zuòyòng)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杠杆还要受到两个(liǎnɡ ɡè)力的作用 :
F2 O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六页。
练习(liànxí)
1、关于(guānyú)杠杆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杠杆必须是一根直棒
小学三年级物理课堂教案:简单机械的认识与应用 (2)
![小学三年级物理课堂教案:简单机械的认识与应用 (2)](https://img.taocdn.com/s3/m/250f023d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a0.png)
小学三年级物理课堂教案:简单机械的认识与应用一、引言在小学三年级的物理课堂上,我们将学习有关简单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简单机械是指利用物体间的力和运动关系所实现的工具或装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了解到什么是简单机械、它们有哪些种类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认识简单机械1.什么是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指的是能够改变力量传递方向、大小或者速度的工具或装置。
它们由几个零件组成,并且可以很容易地进行操作。
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
2.杠杆:力量倍增器杠杆是一种用来另一个物体做功的工具,由一个支点(枢纽)和两个臂构成。
其中一个臂用于施加力量,而另一个臂则用于产生作用力。
3.轮轴:加强转动效果轮轴也叫做齿轮,是将输入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输出旋转运动的一种设备。
它由中心轴与周围呈轮状的齿组成。
4.滑轮:改变运动方向滑轮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将一个力作用在绳索上,并利用摩擦力帮助物体向上或向下移动。
它由一个旋转轴和一个装在其上面的带有凹槽的圆盘构成。
5.斜面:降低移动对象所需的力量斜面是一种平静的坡道,在重力作用下,它可以降低移动物体所需的力量。
斜面使得物体沿着一个较长的路径移动,并通过减小推、拉或举起物体所需的力来达到省力效果。
三、简单机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杠杆应用杠杆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例如打开瓶盖时使用到的开瓶器、剪刀、扳手等。
这些工具都能够通过调整长度比例,实现不同倍数大小的力。
2.轮轴应用齿轮和风车是轮轴最常见的两种应用形式。
齿轮广泛存在于各种机械装置中,例如自行车、汽车传动系统以及各类机器设备。
而风车则利用齿轮的原理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
3.滑轮应用简单的滑轮系统经常用于提升重物,如井口抽水机、起重机等。
此外,垂直立柱上通常也会安装一个或多个滑轮来使人们更容易举起重物。
4.斜面应用斜面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例如坡道、楼梯和滑雪板等。
它们都通过倾斜角度减少推、拉或举起物体所需的力量,使得我们更加方便地进行运动和工作。
九年级科学上册 3.3 认识简单机械(第2课时)课件
![九年级科学上册 3.3 认识简单机械(第2课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99a8f7581b6bd97e19ea77.png)
2、实验时只有(zhǐyǒu)一盒钩码(内有10个相同 的钩码),当在M点挂四个钩码时,应怎样挂钩
码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设计两中方 案)
M
A B C DE F
2021/12/12
第十二页,共十七页。
3、如图,杠杆(gànggǎn)恰好平衡,则下列操作可使杠杆
(gànggǎn)重新平衡的是(
No 一个杠杆。O。(1)将杠杆的支点(zhīdiǎn)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
衡。思考:为什么杠杆要在水平位置平衡,而不使它处于倾斜状态平衡。杠杆两边受到的力与钩码 受到的重力有什么关系。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如图,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Image
12/12/2021
第四页,共十七页。
2021/12/12
O/ C
D
L2 L1
BOA
F2
F1
第五页,共十七页。
F1 O/ C
D G
B OA
2021/12/12
第六页,共十七页。
认识 简单机械 (rèn shi)
2021/12/12
第七页,共十七页。
怎样(zěnyàng)才算杠杆平衡?
杠杆 静止 (gànggǎn) 杠杆 匀速 (gànggǎn)
当弹簧秤的读数为 时,杠杆处于平衡,如
果(rúguǒ)弹簧秤斜拉,则弹簧秤的读数会
,
因为力臂 。
2021/12/12
O
B
第十四页,共十七页。
A G
5、如图,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若沿A B两个不同方向(fāngxiàng)用力拉弹簧秤,使杠杆在 水平位置平衡,则两次弹簧秤的读数大小 ()
A、沿A方向拉的读数大
认识简单机械(第2课时).
![认识简单机械(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59003ed2da38376baf1fae7a.png)
认识简单机械(第2课时)引入:学校在升国旗的时候,为什么旗手往下拉绳,国旗却往上走,而且比较轻快?在建筑工地上,工人们将砖瓦等建筑材料拉上房顶,为什么工人在房下就能把材料送上房顶?滑轮――周边有槽,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轮子,是属于一种简单机械。
一、定滑轮演示:用弹簧秤直接称出钩码的重量,然后再通过定滑轮用弹簧秤匀速拉动钩码,获得读数,比较两个读数的大小。
定滑轮的特点:1、滑轮位置固定不动2、相当于是一个等臂杠杆(作图进行分析)3、不能省力4、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二、动滑轮演示:通过动滑轮用弹簧秤匀速拉起钩码,获得读数,比较与直接称得的数值,是否不一致?动滑轮特点:1、滑轮随钩码一起向上运动2、相当于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作图分析)3、可以省一半的力(不计摩擦和滑轮重)4、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并且动力移动距离2倍于物体上升距离。
设疑: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优缺点。
那可不可以想一个办法来使滑轮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呢?趣味实验:比一比,谁的力气大!用两个铁架台的杆子,再让两位男同学来把住铁杆。
用一根坚韧的绳子,一端固定在铁杆的一端,然后把两铁杆绕几个来回,再找一个女同学用单手拉动绳的一端,看能否将两个同学拉拢。
想一想为什么?三、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一种简单机械。
演示:1、如何用滑轮组做到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先用一动一定来完成,学生上台简单演示)2、如课本99页实验所示,先用弹簧秤测出钩码和动滑轮总重,然后借助于滑轮组(二动二定)测出提升钩码所需力的大小。
(注意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小结:使用滑轮组时,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特点:结合演示实验,说明使用滑轮组虽然省了力,但是却费了距离。
动滑轮由几根绳子吊着,拉力移动的距离就是重物移动距离的几倍。
例题:如课本100页练习:课后练习第4题。
作业:作业本(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要使右图杠杆保持平衡 要使右图杠杆保持平衡, 要使右图杠杆保持平衡 最省力的方向是( 最省力的方向是( A )
D A o
C
3、把重为4N和12N的物体分别挂在杠杆的两端, 把重为4N和12N的物体分别挂在杠杆的两端, 4N 的物体分别挂在杠杆的两端 杠杆平衡时, 杠杆平衡时, 两力臂长之比是 3:1 。 4、各式各样的剪刀都是一对杠杆.要剪开较硬 各式各样的剪刀都是一对杠杆. 的物体,使用哪种剪刀最合适? 的物体,使用哪种剪刀最合适? ( B ) A. B. C. D.
9、如图所示,质量均匀的一把米尺,放在水平 如图所示,质量均匀的一把米尺, 桌面上, 端伸出桌面30厘米, 30厘米 桌面上,A端伸出桌面30厘米,A端挂物体质量 50克 米尺B端恰能离开桌面而处于平衡, 为50克,米尺B端恰能离开桌面而处于平衡,则 该米尺质量为多少? 该米尺质量为多少?
10、一根轻质扁担长 、 扁担长1.8m,前后两端分别挂 , 上重600N和200N的货物,问:人肩应挑在离 的货物, 上重 和 的货物 前端多远处才能使扁担平衡? 前端多远处才能使扁担平衡? 分析: 分析:人肩挑处是 扁担的支点O, 扁担的支点 ,前 后两货物的重分别 为动力和阻力, 为动力和阻力,要 求的肩处离前端的 距离是动力臂。
B
F1
O A C
F2
如图是铁道检修工用的道钉撬, 如图是铁道检修工用的道钉撬,有关尺寸见 图。若在 A点竖直向下 作用200牛的力,道钉撬 点竖直向下 作用 牛的力, 牛的力 对道钉会产生多大 A 的力? 的力?如果还不能 将道钉撬出, 将道钉撬出,在保 F1 持手的作用力大小 200牛 牛 和作用点不变的情 O 况下, 况下,采用什么方 法可增大道钉撬对 1.2米 米 道钉的作用力? 道钉的作用力? 厘米 F2 6厘米
动力×动力臂=阻力×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χ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 动力 动力臂=阻力χ阻力臂 动力臂
F1·L1=F2·L2
F1 F2 = L2 L1
例:如图所示,用撬棒撬石头,手握在撬棒的末 如图所示,用撬棒撬石头, 其中AO 0.1米 AB= AO= OC=0.7米 端B端,其中AO=0.1米,AB=1米,OC=0.7米, 要撬起石头需要500牛的力,求在A 500牛的力 要撬起石头需要500牛的力,求在A端作用在杠杆 上的力为多大? 上的力为多大?
F2 F1
F3
F4
1、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1)实验前出 、 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 现图甲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现图甲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 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 调(填“左”或“右”); (2)实验过程中出现图乙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 )实验过程中出现图乙所示情况, 水平位置平衡, 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将右边的钩码向 (填“左”或“右”)移动 格;(3)图乙中 ;( ) 杠杆水平平衡后, 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左右两边钩码下同时加一 个相同的钩码, 个相同的钩码,这时杠杆将 (填“保持水 顺时针转动” 逆时针转动” 平”、“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
费力杠杆
省力杠杆
讨论: 讨论: 如何正确选用这些剪刀?为什么? 如何正确选用这些剪刀?为什么?
3、杠杆的类型 、
杠杆类型 杠杆特点
L1>L2
杠杆优点 省力
杠杆缺点 费距离
应用
省力杠杆 F1<F2
(动力 阻力) 动力<阻力 动力 阻力 L1<L2
费力杠杆 F1>F2
(动力 阻力 动力>阻力 动力 阻力) L1=L2
5、右图为人的上肢图解,此时手托着质量 、右图为人的上肢图解, 千克的物体, 为1千克的物体 则肱二头肌收缩时所承受的 千克的物体 力为( 力为( B ) A、小于 牛顿 B、大于 牛顿 、小于9.8牛顿 、大于9.8牛顿 C、等于 牛顿 D、等于 千克 、等于9.8牛顿 、等于1千克
6、如图所示的木板恰好使木板水平平衡,若小 如图所示的木板恰好使木板水平平衡, 兰和爸爸的体重分别为400N 800N, 400N和 兰和爸爸的体重分别为400N和800N,小兰站在 距离中央支点2m的一侧, 2m的一侧 距离中央支点2m的一侧,爸爸应站在距离支点 多远处才能使木板平衡? 多远处才能使木板平衡?
省距离
费力
等臂杠杆 F1=F2
(动力 阻力) 动力=阻力 动力 阻力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给下列杠杆分类
讨论:既然是费力杠杆,为什么还要使用呢? 讨论:既然是费力杠杆,为什么还要使用呢?
1.两个力作用在杠杆两端使杠杆平衡,则( D ) 两个力作用在杠杆两端使杠杆平衡, 两个力作用在杠杆两端使杠杆平衡 A.这两个力的大小必须相等 这两个力的大小必须相等 B.这两个力的力臂长必须相等 这两个力的力臂长必须相等 C.力臂较长的那个力比较大 力臂较长的那个力比较大 D.力臂较长的那个力比较小 力臂较长的那个力比较小
如果是大人和小孩能一起玩跷跷板吗? 如果是大人和小孩能一起玩跷跷板吗?
跷跷板
研究杠杆的平衡
杠杆的平衡
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 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 静止 匀速转动状态 我们就说杠杆处于平衡。 状态, 匀速转动状态,我们就说杠杆处于平衡。
杠杆在什么条件下平衡? 杠杆在什么条件下平衡?
L=1.8m L1 O L2
F1=G1=600N
F2=G2=200N
7、如图所示,杠杆已平衡 、如图所示, 1、两端去掉相同质量的钩码,杠杆平衡吗? 、两端去掉相同质量的钩码,杠杆平衡吗? 2、将两端钩码向支点移同样的距离,杠杆平衡吗 、将两端钩码向支点移同样的距离,杠杆平衡吗?
8、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俯卧撑运动。可将他视为一个 、如图所示 某同学在做俯卧撑运动 某同学在做俯卧撑运动。 杠杆。他的重心在A点 重力为 重力为500牛,那么他将身体撑起 杠杆。他的重心在 点,重力为 牛 那么他将身体撑起 牛 若他在1分钟内做了 ,双手对地面的压力至少 300牛 。若他在 分钟内做了 30个俯卧撑,每次肩部上升的距பைடு நூலகம்均为 米,则他的功 个俯卧撑, 个俯卧撑 每次肩部上升的距离均为0.4米 率至少为 60 瓦。
杠杆在什么条件下平衡? 杠杆在什么条件下平衡?
L1
L2
o
F2
F1
实验
实验数据表格设计
实验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F1×L1 F2×L2 F2/N l2/cm 次数 F1/N l1/cm 1 2 3
分析实验数据后,你的结论是什么? 分析实验数据后,你的结论是什么?
2、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的平衡条件:
2、当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钩码对杠杆的力的 、当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 < 大小为F = 大小为F1____FB,F1____FC,F1> .(填 ”“> ____FD.(填“<”“>”或“=”) A C B D
·
F1
· ·
FCFB
·
FD
思考与讨论
你知道拧松生锈的螺帽要用一段水管套在板 手柄上的道理吗? 手柄上的道理吗? 理发剪刀和铁匠用的剪刀有何区别? 理发剪刀和铁匠用的剪刀有何区别?
L1
L2
杠杆
o
F2
F1
平衡 螺母
杠杆两端有两只可调节 的螺母,能起什么作用? 的螺母,能起什么作用
调节杠杆自身的平衡
★杠杆静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杠杆平衡吗? 杠杆静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杠杆平衡吗? ★实验时,为什么要求杠杆静止时,在水平位置呢? 实验时,为什么要求杠杆静止时,在水平位置呢
能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