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酸染色液
抗酸染色——标准操作
抗酸染色一、原理本试剂盒采用WHO推荐的Ziehl-Neelsen法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内含有大量的脂质,包围在肽聚糖的外面,所以分枝杆菌一般不易着色,要经过加热和延长染色时间来促使其着色。
但分枝杆菌中的分枝菌酸与染料结合后,就很难被酸性脱色剂脱色。
齐-尼氏抗酸染色法是在加热条件下使分枝菌酸与石炭酸复红牢固结合成复合物,用盐酸酒精处理也不脱色。
当再加碱性美兰复染后,分枝杆菌仍然为红色,而其他细菌及背景中的物质为蓝色。
二、试剂石碳酸复红染液、酸性酒精溶液、亚甲蓝溶液三、方法1.涂片:参见各标本操作程序涂片,涂片后在室温下自然干燥,也可在酒精灯上略加温,使之迅速干燥,但勿靠近火焰2.固定:常用高温进行固定。
即手持载玻片一端,标本面朝上,在灯的火焰外侧快速来回移动3~4次,共约3~4秒。
要求玻片温度不超过60℃,以玻片背面触及手背皮肤不觉过烫为宜,放置待冷后染色3.染色3.1 滴加石碳酸复红染液盖满玻片,染色10分钟或更久,无需加温3.2 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冲去染色液,沥去标本上剩余的水3.3 滴加酸性酒精溶液盖满玻片,脱色1-2分钟,如有必要,需流水冲去溶液后,再次脱色至痰膜无可视红色为止3.4 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冲去染色液,沥去标本上剩余的水3.5 滴加亚甲蓝溶液,染色30秒钟3.6 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冲去染色液,沥去标本上剩余的水,待玻片干燥后镜检3.7 一张染色合格的玻片,痰膜肉眼观察为亮蓝色,无红色斑块四、结果判定1.干燥后油镜观察300个视野(观察时间不少于4min),抗酸性细菌呈红色,其它细菌或细胞呈蓝色2. 报告方式2.1 未找到抗酸杆菌2.2 找到抗酸杆菌±:可疑,发现抗酸杆菌1-2条/300视野2.3 找到抗酸杆菌1+:发现抗酸杆菌3-9条/100视野2.4 找到抗酸杆菌2+:发现抗酸杆菌1-9条/10视野2.5 找到抗酸杆菌3+:发现抗酸杆菌1-9条/1视野2.6 找到抗酸杆菌4+:发现抗酸杆菌≥10条/1视野五、注意事项1.每一玻片只能涂一份标本,以防脱落混淆2. 脱色时间需根据涂片厚薄而定,厚片可适当延长,以无红色脱出为止3. 冬季室温过低时,染色时间要适当延长4. 有时同一个抗菌体上红色深浅也有不同,观察时应注意5. 每次试剂用完后,请迅速盖好,以免挥发,储存时应避免高、低温及阳光照射6. 在涂抹痰标本时,严禁对玻片加热7. 染色时勿使玻片上的染液干燥六、临床意义分支杆菌属(结核分支杆菌、麻风分枝杆菌、非典型分支杆菌)、放线菌抗酸染色阳性,可初步鉴定细菌。
抗酸染色液使用说明
抗酸染色液使用说明抗酸染色液是一种常用于细胞和组织样本染色的试剂,可以用于观察细胞核和染色体的形态与分布。
它通过特殊的染色剂和酸性条件,将细胞核和染色体显色出来,使其能够被显微镜观察和分析。
以下是抗酸染色液的使用说明。
1.准备工作(1)检查抗酸染色液的保存条件和有效期,确保试剂的质量良好。
(2)清洁工作台,并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皿和试管。
(3)准备样本,如细胞悬液或固定的组织切片。
2.染色液配制(1)根据试剂的说明书,准备抗酸染色液的工作浓度。
通常情况下,抗酸染色液是浓缩的,需要根据实验的要求进行适当的稀释。
(2)将适量的抗酸染色液加入到一支干净的试管或玻璃瓶中。
3.样本处理(1)如果使用细胞悬液,可以直接将细胞悬液加入到试管中。
如果使用组织切片,需要先将组织切片放置在适量的生理盐水或缓冲液中,洗去固定液和脱水剂,并将其转移到试管中。
(2)确保样本充分润湿,避免气泡和样本堆积。
4.染色过程(1)将试管放置在恒温水浴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时间。
一般来说,使用42°C的水浴,对细胞进行染色12-15分钟,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15-20分钟。
(2)在染色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如2-3分钟)轻轻摇动试管,以确保样本均匀接触染色液。
5.染色液去除(1)在染色结束后,将试管从水浴中取出,并将液体倒掉。
(2)用生理盐水或缓冲液轻轻冲洗试管中的样本,去除多余的染色液。
(3)重复冲洗2-3次,确保样本的清洁。
6.样本固定(1)根据实验要求,将样本固定在载玻片上。
固定方法可以是使用适当的固定剂,如甲醛或乙醛溶液,将样本浸泡或喷洒在固定剂中,然后将其转移到载玻片上。
(2)对于组织切片,可以使用热解固定的方法,将载玻片和组织切片一起加热。
7.盖片和观察(1)在固定样本上滴加一滴适当的复盖剂。
(2)将一张玻璃盖片轻轻压在载玻片上,使其紧密贴合。
(3)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上,通过目镜和物镜观察样本。
注意事项:-在染色过程中,保持试管的温度和时间的一致性,以保证染色效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微生物抗酸染色步骤
微生物抗酸染色步骤如下:
1. 准备试剂:选择合适的载玻片,用9%的冰醋酸溶液浸湿载玻片。
用无菌操作取瑞氏染液、美蓝染液、无菌生理盐水,分别滴加到染色槽中,确保每个槽中液体的高度占据染色槽的2/3。
2. 涂片:采取标本时,应使用无菌操作取少量标本放入无菌离心管中,加入少量的无菌生理盐水,振荡离心管使标本充分溶解。
用吸管吸取少量的溶解标本均匀涂布在载玻片上,注意应避免标本在载玻片上形成气泡。
3. 抗酸染色:用竹镊子将涂有标本的载玻片拿起来,先加入少量美蓝染液,盖上盖玻片,避免染液进入对下步观察产生干扰。
用同样方法加等量无菌生理盐水洗去染液后,再滴加少量瑞氏染液,迅速用滤纸吸去多余染液。
4. 镜检观察:染色后,待染色液稍干后,用显微镜观察染色情况。
如果是抗酸阳性杆菌,则会被染成蓝色或淡蓝色;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则会被染成红色。
微生物抗酸染色主要用于区分抗酸杆菌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尤其是在结核病诊断和疫情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微生物的抗酸染色结果可能会因为菌种的差异而略有差异。
具体操作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和染液的配制方法,以及涂片、染色和观察的技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咨询,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抗酸染色液说明
抗酸染色液说明【产品名称】通用名称:抗酸染色液【包装规格】100ml*2/盒、250ml*2/盒、500ml*2/盒【预期用途】抗酸染色液用于分枝杆菌、诺卡菌等细菌抗酸染色,包括荧光染色。
【检验原理】结核菌、麻疯杆菌等抗酸性菌,因其菌体表面有一层类脂或脂质之皮膜而不易着色,但一经着色后,酸性酒精的作用亦是不容易把它脱色。
利用此特性并以增强的染色液予以染色,然后再以酸性酒精加以处理,使其脱色后再对比染色,此时抗酸性菌仍是固定着最初色素的颜色(红色),也就易于鉴别。
【主要组成成份】试剂组成:抗酸染色液包括石碳酸复红染色液、亚甲基蓝染色液。
【贮存条件及有效期】有效期:未开封试剂有效期为24个月。
贮存条件:本试剂应贮存于相对湿度不大于80%,无腐蚀性气体和通风良好的5~30℃室温环境。
【样本要求】待检标本应为菌株或有菌株的标本。
【检验方法】涂片经固定水洗后或石蜡切片脱蜡水洗后:1、将石碳酸复红染色液滴加于切片上,然后在微火加热至有蒸汽出现,水洗;2、用0.5%盐酸酒精分化至无红色染料脱落,水洗;3、亚甲基蓝染色液作对比染色20~60秒,水洗;4、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胶封固、镜检。
【检验结果的解释】抗酸杆菌呈红色,其他组织呈浅蓝色。
【检验方法的局限性】有些细菌有染色嗜变性,不一定完全是染色原因,应根据菌体形态加以确定。
【注意事项】1.该该染色液仅用于体外诊断。
2.涂片厚薄要均匀,自然干燥后再加热固定。
3.试剂贮存时,尽量避免高温及光亮环境,以免影响品质和效果。
标示有效期过后,请不要使用。
4.本品应由专业人士使用及进行结果的判断。
5.所用标本应视为具有传染性物质。
抗酸染色液 冷染法
抗酸染色液冷染法一、引言抗酸染色液冷染法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学染色技术,用于观察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和组成。
本文将介绍抗酸染色液冷染法的原理、步骤和应用。
二、原理抗酸染色液冷染法是一种无需加热的染色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染色液中的酸性成分与细胞或组织中的碱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颜色的沉淀物。
抗酸染色液中的染料具有亲和力,能够选择性地与特定的细胞或组织成分结合,从而使其显色。
三、步骤1. 取得待染细胞或组织的标本。
2. 用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洗涤标本,去除多余的组织液和血液。
3. 用抗酸染色液将标本浸泡,一般需要数分钟至数十分钟的时间,具体时间根据染色物质的性质和染色结果而定。
4. 将标本用蒸馏水洗涤,去除多余的染色液。
5. 用酒精脱水,逐渐将标本转为透明状态。
6. 用透明剂浸泡标本,使其变得更加透明。
7. 将标本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可以使用油浸镜头进行高倍观察。
四、应用抗酸染色液冷染法广泛应用于组织学和病理学的研究中,可用于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具体应用包括:1. 组织切片染色:可以用于观察组织器官中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细胞组织的排列和结构。
2. 细胞染色:可以用于观察细胞内的细胞器、染色质和细胞膜等结构。
3. 病理学研究:可以用于观察疾病引起的组织和细胞变化,帮助诊断和治疗疾病。
五、优缺点抗酸染色液冷染法相比于其他染色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 无需加热:相比于热染色方法,冷染法更加简便和快速。
2. 显色效果好:抗酸染色液具有较好的亲和力,可以选择性地染色目标结构。
3. 适用范围广:可以应用于多种类型的细胞和组织,具有较高的适应性。
4. 结果稳定:抗酸染色液染色结果相对稳定,不易褪色。
然而,抗酸染色液冷染法也存在一些缺点:1. 需要经验:染色条件和时间需要经验积累,染色结果可能受到操作者技术水平的影响。
2. 不能应用于活体标本:冷染法需要对标本进行固定和处理,无法直接应用于活体标本的观察。
六、总结抗酸染色液冷染法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学染色技术,具有简便、快速和选择性染色等优点。
抗酸染色液(Ziehl-Neelsen热染法)
染色结果:
抗酸菌
红色
背景及非抗酸菌
蓝色Leabharlann 注意事项:1、 每次使用后盖紧试剂瓶,以防试剂挥发和污染。 2、 上述试剂均对人体有刺激性,请注意适当防护。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 接种环挑取待检样本,涂布于载玱片上,涂片加热固定。 2、 滴加 Ziehl-Neelsen 复红染色液,用火焰微热至出现蒸汽,一般该染色过程至少。 3、 蒸馏水冲洗。 4、 用 Ziehl-Neelsen 脱色液脱色至无红色为止。 5、 蒸馏水冲洗。 6、 用亚甲蓝染色液染色。 7、 蒸馏水冲洗。 8、 轻轻吸干水分,自然干燥。 9、 油镜镜检。
北京雷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抗酸染色液(Ziehl-Neelsen 热染法)
简介:
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内含有大量脂质包围在肽聚糖的外面, 所以分枝杆菌一般丌易着色。 分枝杆菌中的分枝菌酸不染料一旦结合后,就很难被酸性脱色液脱色,故名抗酸染色。抗 酸染色液(Ziehl-Neelsen 热染法)属于热染色液,其染色原理是在加热条件下,分枝菌酸 不复红结合成复合物,经亚甲蓝复染后,分枝杆菌仍然为红色,而其他细菌及背景中的物 质为蓝色。该试剂盒更适用于冷染法效果丌佳的情况。
组成:
编号 名称 试剂(A): Ziehl-Neelsen 复红染色液 试剂(B): Ziehl-Neelsen 脱色液 试剂(C): 亚甲蓝染色液 使用说明书
DM0034 3×50ml
50ml 50ml 50ml
DM0034 3×100ml
100ml 100ml 100ml
1份
Storage
RT 避光 RT RT 避光
改良萋尼抗酸染色液使用说明
改良萋-尼抗酸染色液
Modified Ziehl-Neelsen Stain
产品编码产品名称规格
GC082917改良萋-尼抗酸染色液100ml,250ml
改良萋-尼抗酸染色液用途:
供抗酸性细菌的染色,包括弱抗酸菌的染色。
改良萋-尼抗酸染色液原理:
由于抗酸性细菌具有抗酸性,在被含石炭酸的复红液染色后结合牢固,不易被酸性脱色液脱色,最终染色为红色。
而非抗酸性细菌在被含石炭酸的复红液染色后结合不牢,容易被酸性脱色液脱色,经复染后最终显微镜下显示为蓝色或无色。
改良萋-尼抗酸染色液使用方法:
1.将标本直接制成涂片,自然干燥或火焰固定;
2.滴加初染液(A液)覆盖涂片染色5~8分钟,水洗,溘去多余的水;
3.滴加脱色液(B液)覆盖涂片,脱色,脱掉涂片上的红色(通常5~10秒),隐约残留的红色应忽略不计,脱色时间的长短因涂片的厚薄而不同,防止脱色过度。
水洗,溘去多余的水;
4.滴加对比复染液(C液)覆盖涂片染色,染色20~30秒,水洗,溘去多余的水;
5.晾干或轻轻烤干后后,显微镜下油镜检查,背景淡蓝色或无色。
适用仪器:
光学显微镜
样本要求:
选择能反映活动病程有临床价值的标本或培养物。
实验结果:
阳性为光学显微镜油镜(10×100)下见有红色杆状菌,反之为阴性。
抗酸染色的操作及临床应用
抗酸染色的操作及临床应用抗酸染色是一种在临床病理学中常用的技术,用于检测和诊断与酸性染料亲和的微生物,特别是结核分枝杆菌。
这种染色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结核病的确诊、治疗监测及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
下面将详细介绍抗酸染色的操作及临床应用。
操作方法:1. 原料准备:准备好益氏染液、酸酒红溶液、高锰酸钾溶液、酸性酮液、甲苯、绝对醇和脱脂溶剂等试剂和溶液。
2. 标本制备:将待检标本如痰液、尿液、刮片等经过前处理(如离心、加热、电洗等)后涂片制备,并将涂片固定在90摄氏度的焙烧烘箱中固定片上3~5秒钟,然后用冷水洗净。
3. 染色操作:将固定的检测标本涂片用甲苯浸泡2~5分钟,将甲苯吸出后加入酒精脱脂2~5分钟,然后再用绝对醇脱脂2~5分钟,最后用脱脂溶剂脱脂30~120秒。
4. 抗酸染色:将脱脂后的标本涂片完全浸入益氏染液中,保持液面在标本上1~2毫米高,将益氏染液再加热到80摄氏度,静置5~10分钟,待酸性酮为蓝色。
5. 染色反应:用高锰酸钾溶液滴落在标本上,加热到细菌虫红颜色被去掉,再滴落高锰酸钾溶液热到细菌虫红显现为红色。
6. 清洗与固定:倾倒掉多余的染色剂和高锰酸钾溶液,用自来水彻底冲洗,将标本涂片风干或用吹风机吹干。
7. 反染:将涂片溶于酸酒红溶液中,温和地与酸酒红反应。
反应结束后,再次用自来水冲洗,风干,镜片上缀油。
临床应用:1. 结核菌检测:抗酸染色是诊断结核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检测患者痰液、刮片等标本中的抗酸染色-阳性颗粒,可以快速、敏感、直观地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和诊断。
2. 结核病确诊:抗酸染色技术作为结核病的初筛方法,可帮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对于疑似结核病患者,通过抗酸染色检测可快速识别结核菌,指导早期治疗方案的制定。
3. 结核病治疗监测:抗酸染色技术可用于结核病治疗效果的评价和疗程的调整。
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测患者的痰液标本,观察结核菌的存在和培养基的数量,以判断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抗酸染色标准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抗酸染色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抗酸染色标准操作规程。
2.原理抗酸菌具有耐受酸性介质脱色的生物状,此类细菌在石碳酸(苯酚)的协同作用下,被复红染色剂着色,能够耐受酸性酒精脱色,显微镜观察时保持紫色红色;而其他脱落细胞或标本中的非抗酸菌被酸性酒精脱色,可被复染剂亚甲蓝染为蓝色。
3.试剂3.1 Kinyoun溶液。
碱性品红40g 乙醇(95%)200ml 石碳酸80ml 蒸馏水1000ml3.2 Gabett溶液亚甲蓝10g 无水酒精300ml硫酸200ml 蒸馏水500ml4.质控每天用龟分支杆菌ATCC93326做阳性对照,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做阴性对照。
5.操作步骤5.1 初染涂片上滴加石碳酸复红液,用火焰加热至产生蒸汽,约5分钟,水洗。
5.2 脱色第二液脱色约1分钟,轻轻摇动玻片,无红色脱色或略呈粉红色时为止,水洗。
5.4 复染第三液复染30秒,水洗。
自然干燥后镜检。
6.结果判断抗酸杆菌呈红色。
7.注意事项7.1 每张玻片只能涂一份标本,禁止将2份或2份以上的标本涂在同一张载玻片上。
7.2 为防止交叉感染,标本应先高压灭菌后再涂片染色。
7.3 在涂抹痰标本时,严禁对载玻片进行加热。
7.4 菌龄为18~24小时为佳。
8.临床意义只针对用于结核病、麻风病等的细菌检查,初步诊断。
9.安全防护措施9.1操作人员要戴口罩、手套和穿隔离衣。
9.2涂片制备痰标本要高压灭菌或者在标本中加入等量0.5%“84”消毒液(含有效氯2500mg/L)后涂片。
气管刷片送检的玻片,紫外线灯下照射30分钟进行染色镜检。
或者对于进行抗酸染色的痰标本(因使用的容器原因不能高压灭菌)。
9.3镜检后的玻片均浸泡在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中,高压灭菌后处理。
9.4所有标本、污染物丢弃之前,都需经高压灭菌、焚烧或浸泡杀菌剂中。
抗酸染色操作
抗酸染色操作程序【检验原理】抗酸染色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即抗酸性细菌和非抗酸性细菌,因日常大多数病原菌为非抗酸性细菌,所以抗酸染色不作为临床上常规的细菌检测项目,只针对结核病等具有抗酸性细菌标本的染色。
【主要组成成分】1.石碳酸复红溶液2.脱色剂(3%盐酸酒精溶液)3.复染液(吕氏美兰溶液)【样本要求】1.直接用于痰标本时,可以适当增加标本涂片的厚度,以提高检出率;2.直接用细菌染色,要注意防护,以防生物感染。
【检验方法】1.涂片经火焰固定,加1液徐徐加热至有蒸汽出现,切不可沸腾。
染5分钟(若染色奴卡氏菌需要更长时间),水洗。
2.加第2液不时摇动玻片至无红色脱落为止,水洗;3.加3液,染0.5-1分钟,水洗。
4.干后油镜镜检。
【结果判断】分支杆菌在暗背景中呈红色,背景为蓝色。
镜检结果分级报告抗酸杆菌阴性(-):连续观察300个不同视野,未发现抗酸杆菌抗酸杆菌阳性(报告抗酸杆菌菌数):1~8条/300视野抗酸杆菌阳性(1+):3~9条/100视野,连续观察300个视野抗酸杆菌阳性(2+):1~9条/10视野,连续观察100个视野抗酸杆菌阳性(3+):1~9条/每视野抗酸杆菌阳性(4+):≥10条/每视野【注意事项】1、严格掌握脱色时间,要脱色充分,脱色时间过短易使红色的石炭酸复红染料残留显红色而造成假阳性。
2、在染片过程中,加1液后一定要酒精灯徐徐加热至有蒸汽出现,切不可沸腾,这样才能使细菌充分着色。
3、石碳酸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使用时要注意安全,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水或酒精冲洗。
4、涂片染色阳性只能说明抗酸杆菌的存在,不能区分是结核菌还是非结核分支杆菌。
抗酸染色法
细菌染色法
目录
01 抗酸染色的原理
03 抗酸染色的染液配制
02 抗酸染色一般步骤
抗酸染色法acid-fast staining method 1882年由埃利希(F.Ehrlich)首创并经F.齐尔(Ziehl)改 进而创造出的细菌染色法。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对结核菌的齐尔-尼尔森(Ziehl-Neelsen)染色法和齐尔-加贝特(Ziehl-Gabbet) 染色法。用石炭酸复红染色后,用盐酸乙醇分色,再用美蓝进行对比染色,即不再脱色而呈现石炭酸复红的红色。
抗酸染色的染液配制
1、石炭酸复红 碱性复红酒精饱和溶液 10mL 5%石炭酸 90mL 2、3%盐美兰液 美兰酒精饱和液 30mL 氢氧化钾(1:) 100mL
谢谢观看
抗酸染色一般步骤
2)脱色
1)初染
3)复染
用玻片夹夹持涂片标本,滴加石炭酸复红2-3滴,在火焰高处徐徐加热,切勿沸腾,出现蒸汽即暂时离开, 若染液蒸发减少,应再加染液,以免干涸,加热3-5分钟,待标本冷却后用水冲洗。
3%盐酸酒精脱色30秒~1分钟;用水冲洗。
用碱性美兰溶液复染1分钟,水洗,用吸水纸吸干后用油镜观察。
抗酸染色的原理
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内含有大量的脂质,包围在肽聚糖的外面,所以分枝杆菌一般不易着色,要经过加热和延 长染色时间来促使其着色。但分枝杆菌中的分枝菌酸与染料结合后,就很难被酸性脱色剂脱色,故名抗酸染色。
齐-尼氏抗酸染色法是在加热条件下使分枝菌酸与石炭酸复红牢固结合成复合物,用盐酸酒精处理也不脱色。 当再加碱性美兰复染后,分枝杆菌仍然为红色,而其他细菌及背景中的物质为蓝色。
抗酸染色液使用说明书
抗酸染色液使用说明书货号:G1170规格:3×50ml/3×100ml/3×250ml保存:室温干燥保存,有效期12个月。
试剂盒组成:抗酸染色液A50ml/100ml/250ml抗酸染色液B50ml/100ml/250ml抗酸染色液C50ml/100ml/250ml产品说明:抗酸染色用于细菌标本涂片或菌落涂片的染色。
常用于对分枝杆菌属进行初步鉴别。
普通细菌染色比较容易着色,而分支杆菌细胞壁含脂质较多,染色比较困难,必须加热才能被Carbolfuchsin solution 着色。
分枝杆菌菌体着色后,能抵抗盐酸酒精等酸性脱色剂的脱色,而其他细菌和细胞等均被脱色。
当再用碱性美蓝复染后,分支杆菌仍为红色,其他细菌与背景呈蓝色。
操作步骤:1、做一适当厚度的涂片,干燥后火焰固定。
2、滴加抗酸染色液A于玻片上,覆盖住样本,在酒精灯上加热,切勿沸腾,出现蒸汽即暂时移开,必要时可续加染色剂以免干涸。
加热3-5分钟。
3、移开火,静置5分钟,待标本冷却后以自来水冲洗。
4、用抗酸染色液B脱色(大约1分钟)至无红色染液脱出为止。
完全脱色可避免产生假阳性结果。
5、自来水缓慢冲洗后,滴加抗酸染色液C复染约30秒,水洗。
6、待干后油镜观察。
预期结果:抗酸菌被染成红色,为抗酸阳性;其它细菌染成蓝色,为抗酸阴性。
背景细胞及杂质也被染成蓝色。
注意事项:1.染色程度可通过改变染色时间或染色温度做适当调整。
2.每次试剂用完后,请迅速盖好,以免挥发。
3.本产品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腐蚀性,使用时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抗酸染色液(金胺O荧光法)
抗酸染色液(金胺O 荧光法)简介:分枝杆菌的细胞壁内含有大量脂质包围在肽聚糖的外面, 所以分枝杆菌一般不易着色。
传统的染色方法要经过加热和延长染色时间来促使其着色。
分枝杆菌中的分枝菌酸与染料一旦结合后,就很难被酸性脱色液脱色,故名抗酸染色。
其中最具代表性是结核杆菌Ziehl -Neelsen 染色法,该法是WHO 推荐热染的方法。
Leagene 抗酸染色液(金胺O 荧光法)属于荧光染色液,无需加热,相对较抗酸热染液安全。
其染色原理是在室温条件下Auramine O 染色以及复染后,用含有紫外光源的荧光显微镜检查,抗酸杆菌呈亮黄色,而其他细菌及背景中的物质呈暗黄色,这种方法可用低倍镜检,因此能更快速找出抗酸性菌。
组成:自备材料:1、 接种环2、 载玻片3、 蒸馏水4、 荧光显微镜操作步骤(仅供参考):1、 接种环挑取待检样本,涂布于载玻片上,加热固定。
2、 滴加金胺O 染色液,避光染色,水洗。
3、 用酸性脱色液脱色,直至涂片无黄色为止,水洗。
4、 用复染液染色,水洗。
5、 轻轻吸干水分,自然干燥。
6、 荧光显微镜下镜检。
染色结果: 编号 名称 DM0037 4×100ml DM0037 4×500ml Storage 试剂(A): 金胺O 染色液 100ml 500ml RT 避光 试剂(B): 酸性脱色液 2×100ml 2×500ml RT 试剂(C): 复染液 100ml 500ml RT 避光使用说明书 1份抗酸菌亮黄色或橘黄色非抗酸菌、细胞、背景暗黄色注意事项:1、每次使用后盖紧试剂瓶,以防试剂挥发和污染。
2、金胺O荧光易衰减,尽量避光操作。
3、上述试剂均对人体有刺激性,请注意适当防护。
4、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有效期:12个月有效。
相关:编号名称CC0007 磷酸缓冲盐溶液(10×PBS,无钙镁)DC0032 Masson三色染色液DG0005 糖原PAS染色液DM0007 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液DM0015 标准革兰氏染色液PW0053 Western抗体洗脱液(碱性)TC0713 葡萄糖检测试剂盒(GOD-POD比色法)TC1213 总胆固醇(TC)检测试剂盒(COD-PAP单试剂比色法)。
改良萋尼抗酸染色液使用说明
改良萋-尼抗酸染色液
Modified Ziehl-Neelsen Stain
产品编码产品名称规格
GC082917改良萋-尼抗酸染色液100ml,250ml
改良萋-尼抗酸染色液用途:
供抗酸性细菌的染色,包括弱抗酸菌的染色。
改良萋-尼抗酸染色液原理:
由于抗酸性细菌具有抗酸性,在被含石炭酸的复红液染色后结合牢固,不易被酸性脱色液脱色,最终染色为红色。
而非抗酸性细菌在被含石炭酸的复红液染色后结合不牢,容易被酸性脱色液脱色,经复染后最终显微镜下显示为蓝色或无色。
改良萋-尼抗酸染色液使用方法:
1.将标本直接制成涂片,自然干燥或火焰固定;
2.滴加初染液(A液)覆盖涂片染色5~8分钟,水洗,溘去多余的水;
3.滴加脱色液(B液)覆盖涂片,脱色,脱掉涂片上的红色(通常5~10秒),隐约残留的红色应忽略不计,脱色时间的长短因涂片的厚薄而不同,防止脱色过度。
水洗,溘去多余的水;
4.滴加对比复染液(C液)覆盖涂片染色,染色20~30秒,水洗,溘去多余的水;
5.晾干或轻轻烤干后后,显微镜下油镜检查,背景淡蓝色或无色。
适用仪器:
光学显微镜
样本要求:
选择能反映活动病程有临床价值的标本或培养物。
实验结果:
阳性为光学显微镜油镜(10×100)下见有红色杆状菌,反之为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酸染色液
【产品名称】
抗酸染色液
【包装规格】
货号:DM0035
单瓶包装规格分别为:20ml、100ml、250ml、500ml、5000ml;
每套/盒包装规格分别为: 3×20ml/盒、3×100ml/盒、3×250ml/盒、3×500ml/盒。
【预期用途】
用于分枝杆菌、诺卡菌等抗酸性菌的涂片染色。
【检验原理】
本染色方法系在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推荐的标准Ziehl-Neelsen法进行改良的,主要用于对结核杆菌等抗酸性菌的化学染色,抗酸染色有两种常用方法:①碱性复红法又称萋-尼氏(Ziehl-Neelsen)法;②荧光染料金胺O法(也称金胺罗丹明法)。
本染色液采用的是改良碱性复红法,可以不用加温,属于Kinyoun冷染色法,无需加热,相对较抗酸热染液安全,其染色原理是在室温条件下分枝菌酸与复红结合成复合物,经亚甲蓝复染后分枝杆菌仍然为红色,而其他细菌及背景中的物质为蓝色。
结核菌、麻疯杆菌等抗酸性菌,因其菌体表面有一层类脂或脂质之皮膜而不易着色,但一经着色后经酸性乙醇的作用亦是不容易把它脱色,利用此特性并以增强的染色液予染色,然后再以酸性乙醇加以处理,使其脱色后再对比染色,此时抗酸性菌仍是固定着最初色素的颜色(红色),也就易于鉴别。
【主要组成成分】
试剂组成主要成分
1、石碳酸复红染色液苯酚、品红
2、酸性乙醇脱色液盐酸、乙醇
3、亚甲蓝染色液亚甲蓝
【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5℃~35℃环境保存,原包装未开封染色液的有效期为24个月,在有效期内的已开封染色液应在开封后6个月内使用完,每次用后应及时拧紧瓶盖,以免挥发或变质。
【样本要求】
挑取痰标本中干酪样、脓样或可疑部份,于玻片正面均匀涂抹卵圆形痰膜,自然干燥,染色前加热固定。
【检验方法】
1、挑取待检样本,涂布于载玻片上,自然干燥或火焰固定;
2、滴加石碳酸复红染色液盖满玻片,染色;
3、无需加热,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冲去染色液,沥去标本上剩余的水;
4、自玻片边缘滴加酸性乙醇脱色液盖满玻片,脱色,如有必要,需流水洗去酸性乙醇脱色液,再次脱色至无红色为止;
5、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沥去玻片上剩余的水;
6、滴加亚甲蓝染色液,染色,流水自玻片一端轻轻冲洗,沥去玻片上剩余的水,待玻片干燥后镜检(一张染色合格的玻片,痰膜肉眼观察为亮蓝色,无红色斑块)。
【检验方法的局限性】
仅限用于抗酸性菌的染色。
【注意事项】
1、用油镜观察时,禁止使用香柏油,必须使用显微镜专用的镜油(Immersion oil)。
2、酸性乙醇脱色液不够用时,可自制5%盐酸乙醇溶液替代。
3、冬季室温过低时,染色时间要适当延长。
4、本产品仅用于体外诊断,应由专业人士使用及进行结果的判读。
5、使用前应详细阅读说明书,并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在有效期内使用,生产日期、生产批号和失效日期见包装。
6、用后应按医院或环保部门要求处置废弃物。
【基本信息】
备案人/生产企业名称:安徽雷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住所:淮北凤凰山经济开发区凤冠路三期标准化厂房三号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