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社会保障理论李珍第三章
第四,社会保障的再分配功能对私人储蓄既有挤出效应又有 挤进效应,其相对强度主要取决于人们的储蓄习惯和社会初次 收入分配状况。
第五,自愿性的私人代际转移支付确实存在,因而会对社会 保障的挤出效应产生一定的抵消,但是这种抵消在不同的国家 是不同的,但通常难以抵消干净。
二、基金积累制度对储蓄的影响
二、社会保障与劳动力需求
雇主因社会保障征税或收费是否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 取决于一系列的因素: 能否把这种新增的成本转嫁出去? 能否找到更好的替代品? 赢利或亏损水平还是雇主可以接受的吗? 总之,社会保障通常会导致劳动力的需 求减少,但减少的幅度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 是不同的,这取决于雇主与雇员的力量对比、 社会资本的有机构成、雇主可接受的赢利或 亏损水平等因素。
–本海姆和舒尔茨以及盖尔:对于低收入家 庭与高收入家庭,养老金对其他财富的替代 效应是不同的。社会保障再分配会导致私人 储蓄的增加。
(三)中性理论
巴罗质疑由生命周期理论得 出的社会保障影响储蓄的观点,
提出了“中性理论”。他认为,
只有当私人储蓄是消费者在一生 中的不同阶段进行的收入转移即 储蓄仅仅源于“消费动机” (consumption-motive)时,
赞同巴罗模型的学者
世界银行
社会保障才可能挤出私人储蓄。
述评
第一,资产替代效应是存在的,但可能会因受到资本市场 不完善、人们的收入水平差异和消费倾向不同等因素的影响 而被弱化。 第二,引致退休效应也是存在的,但其强弱在不同的国家或不 同的制度下是不同的。
第三,对于那些短视、认识到为养老进行储蓄的重要性或者 自我控制力差的人,社会保障确实有促使其增加私人储蓄的作 用。
(一)世界银行的观点
实行完全积累制的老年保障计划,一方面
社会保障理论李珍
5
栏2-1 英国住房公共政策
英国住房公共政策说明了公共政策与政府对市场的评价及伦
理观念的关系:
在1914年之前,几乎所有的房屋都是由私人市场提供。对于
那些经济上负担得起的家庭而言,这一制度大体上动作良好,但 是对于那些低工资的群体来讲,特别是在大城市中,这一制度所 能带来的只不过是拥挤和肮脏的居住环境。从技术上来讲,住房 市场出现了“市场出清”,但是从公共健康、政府法令的贯彻以 及人道主义的角度,政策的制度者发现这种说法难以站得住脚。 1919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住房及城市计划法》,以法律的形式规 定政府对于改善穷人住宅环境的责任。政府合法地介入了住房市 场,将解决住房问题视为一种社会服务。中央政府提供住房补贴, 地方政府来提供服务。这一政策一直影响到上世纪90年代。
——尼古拉斯·巴尔
2020/5/15
6
中国的政策目标演变:
计划经济:城乡二元结构下的高度公平的分配 政策,在效率与公平的权衡上,天平是向公平 倾斜的 ;
市场经济体制:加重了效率的权重,城乡差别 扩大;高度不公平的状态
2020/5/15
7
四、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与社会保障
1、理论基础:功利主义哲学
2020/5/15
10
第二节 公平、效率与社会保障
效率与公平
对公平的理解:公平既包括客观的公平也包
括人们主观的公平感觉即人们对公平的判断, 客观的公平又有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 平,不同层面的公平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是 不同的,有些是冲突的,有些是一致的,有些 则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020/5/15
公平与效率并不总是一对矛盾,在许多情 况下公平与效率是一致的。
2020/5/15
20
《社会保障学》模拟试题1及参考答案
《社会保障学》模拟试题1及参考答案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工伤保险待遇主要包括。
A.医疗给付B.工伤津贴C.残疾年金或补助金D.遗属津贴2、率先建立现代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该国于1905年颁布了失业保险法。
A.日本B.法国C.德国D.英国3、下列关于医疗保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医疗保险属于短期的、经常性保险B.医疗保险是通过医疗服务和费用实偿来实现的C.医疗保险是自愿执行的社会保障制度D.医疗保险由政府、单位、个人三方面合理分担费用4、社会保障基金可以由基金管理机构通过等方式运营。
A.购买股票B.开办企业C.兴建公共设施D.融资借贷5、社会救助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A.最低保障性B.按需分配C.权利义务单向性D.救助对象全民性6、下列各项中,有“福利国家橱窗”之称的是。
A.英国B.瑞典C.芬兰D.丹麦7、下列各项中,有关美国“多元化医疗保险模式”描述正确的是。
A.医疗照顾制度的对象主要是65岁以上的老人B.社会医疗保险计划在美国的医疗保险体系中占主要地位C.HMO开办合同医院并直接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D.蓝十字和蓝盾是美国最大的两家营利性民间医疗保险公司8、下列有关各国养老保险金覆盖范围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德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是本国所有居民。
B.英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是薪金劳动者和独立劳动者。
C.美国的老年、残疾、遗属保险的覆盖范围是从事有收益工作的人,包括独立劳动者。
D.我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城镇个体工商户纳入覆盖范围。
9、依据救助种类,社会救助包括。
A.资金救助B.实物救助C.服务救助D.精神救助10、对灾民的救助包括等主要内容。
A.救助灾民的生命B.提供基本生活保障C.安抚灾民的情绪D.帮助确立自行生存的能力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社会救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
()2、新加坡是亚洲第一个推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李珍《社会保障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一章至第六章(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上篇基础理论篇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概论一、概念题1.储蓄积累型社会保险模式[武汉大学2007年研]答:储蓄积累型社会保险模式是新加坡等国创立的公积金制度及后来变种的智利养老金私营化模式等,它们实质上都是一种强制储蓄型保险模式。
强制储蓄型模式除具备国家立法规范、政府严格监督等特点外,还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强调自我负责,缺乏互济性;建立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在保险内容上主要是养老保险;政府承担责任的方式特殊。
这种模式在激励劳动者自我负责和限制政府责任方面是有效的,对应付人口老龄化亦具有相当正面的效果,但其缺乏互济性的缺陷,不利于风险的分散,从而并不是值得所有国家仿效的制度安排。
迄今为止,真正实行强制储蓄型模式的国家只有新加坡等小国家,或者类似于智利只在养老保险等个别项目中实施。
2.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武汉大学2011年研]答: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以瑞典、英国为代表,是指按照“普遍性”原则,实行“收入均等化、就业充分化、福利普遍化、福利设施体系化”及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需要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
这一制度按统一标准缴费,统一标准给付,社会保障支出由国家税收解决。
这一制度以政府负责、全民高福利为主要特征。
这些特征伤害了效率,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的大背景下,英国率先进行了减轻国家负担的改革。
二、简答题1.以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为标志,社会保障进入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社会保障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武汉大学2006年研]答:以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为标志,社会保障进入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社会保障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1)社会保障繁荣时期的发展有四重含义1948年至l979年为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发展时期,这里的发展有四重含义①是世界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急剧增加;②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受益范围进一步扩大;③社会保障项目构成趋于网络化;④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社会保障开支占国民总产值的比重显著增长。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30分)1.市场菜篮法2.社会保障资金管理3.互助保障4.慈善事业5.贝弗里奇计划6.福利国家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50分)1.简述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的特点。
2.简述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意义。
3.社会保险的出现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标志的原因之所在?4.简述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的异同。
5.简述社会保障制度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三、论述题(每个20分,共40分)1.试述社会保障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制度效应。
2.如何看待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福利之间的关系?四、案例分析题(每个30分,共30分)材料: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发展历程:①1993年6月至1995年5月,试点阶段1993年6月1日,上海市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拉开了城市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序幕;②1995年5月至1997年8月,推广阶段1995年5月民政部召开了全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工作座谈会,号召将这项制度推向全国。
截至1997年5月,全国有206个城市建立了这项制度,约占全国建制市的1/3。
在这一阶段,制度的创建和推行已成为民政部门的有组织行为;③1997年8月至1999年年底,普及阶段1997年9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要求把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1999年9月28日,国务院颁布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标志着我国的城市低保已经建立起来。
截至1999年9月底,全国668个城市和1638个县政府所在地的建制镇已经全部建立低保制度;④1999年年底至2003年年底,扩面阶段城市低保制度在全国推开后,人们首先关注的是“应保尽保”问题,即应该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是否都享受到了低保,也就是说生活贫困的城镇居民是否有了基本依靠。
为了确保“应保尽保”,我国扩大了城市低保制度的覆盖面,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⑤2003年年底至今,完善阶段。
李珍《社会保障学》(第3版)章节题库(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概论)【圣才出品】
第二章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概论一、概念题住房保障制度住房保障制度是政府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住房或租金资助以保证受益人“有房住”的制度。
在此指政府保障受益人居住权而非所有权的制度。
住房保障机制的内容很广,相关的土地政策、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等.都是住房保障的范围。
本书的住房保障是狭义的概念,指政府保障受益人居住权而非所有权的制度。
二、简答题我国社会保障负担的地域差别应主要由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来缩小,为什么?[武汉大学2006年研]答:我国社会保障负担的地域差别应主要由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来缩小,是因为:(1)目前,我国各地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主要是因为各地区财政能力的不平衡,要实现地区间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就必须加大中央政府在社会保障领域内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即建立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
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的纵向失衡也为该制度的建立创造了客观条件。
(2)一部分地方政府(存在社会保障收支缺口的地方政府)必须依靠中央政府的社会保障转移支付才能满足各地区社会保障开支需求和提供大致相同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3)建立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实质上是通过财力调节的方式理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促进政府间社会保障权责的对等,增加财政困难地区的财政收入,从而增强其社会保障支出能力,使各地区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的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大致均等。
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结合物,理应成为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势在必行。
三、论述题1.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体系框架。
[人大2002年研]答:社会保障制度的体系框架主要包括:(1)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
其中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涉及面最广、社会需求最迫切的社会保险项目。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国对原有的一些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救助制度理论与实践)【圣才出品】
第9章社会救助制度理论与实践9.1 复习笔记一、贫困概述1.贫困的概念(1)贫困的定义综上所述,贫困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们在长时期内无法获得足够的收入来维持一种生理上要求的、社会文化可接受的和社会公认的基本生活水准的状态。
需要指出的是,社会保障制度主要解决经济方面的贫困问题。
(2)贫困的分类①绝对贫困绝对贫困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条件下,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所得或其他合法收入,却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的状态。
②相对贫困相对贫困是指在同一时期,由于不同地区之间、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各阶层内部不同成员之间的收入差别而产生的低于社会认定的某种水平的状况。
2.贫困的测量(1)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①洛伦兹曲线是国际上用来测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曲线图。
洛伦兹曲线图示法的优点是能形象、直观、生动地反映出收入分配差别的基本格局,但这种图解不可能用一个确切的数值来表示收入差距的总体水平。
②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在20世纪初提出的测度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
基尼系数用以测定洛伦兹曲线背离完全平均状况的程度,表明不平等的比率。
(2)贫困线贫困线,也称作最低生活标准线,一般用一个或若干个与贫困程度相关又可以观察或观测的指标来表示的对贫困程度的确定。
最主要的贫困线标准有两种:①相对贫困线。
它根据总体的收入和消费的分配状况进行确定。
②绝对贫困线。
基于一个家庭或者个体生存需要的最低水平标准而确定的贫困线,通常是根据最基本食物需要的费用进行确定的。
(3)贫困发生率贫困发生率,又称绝对贫困指数,它是贫困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
它的基本特点是不考虑贫困线以下人口的收入变异及收入的分布,重在测定人口比率。
(4)贫困缺口率贫困缺口率,又称相对贫困指数,是每个贫困人口的纯收入与贫困线差距的总和与达到贫困线收入的总和的比率。
(5)森贫困指数森指数把贫困发生率和贫困缺口率的优点结合起来,用以综合反映贫困状态,它的一般形式是:其中:A(n,q,π)是一个标准化参数,由总人口n、贫困人口q和贫困线π确定。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失业保险理论与实践)【圣才出品】
第8章失业保险理论与实践8.1 复习笔记一、失业的一般理论1.失业的相关概念(1)失业的概念①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失业是指在某个年龄以上,在考察期内没有工作,而又有工作能力并且正在努力寻找工作的状态。
②我国失业的定义失业人员是指年龄在男16岁至60岁、女16岁至55岁,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工作能力,要求就业而未能就业的人员。
其中,劳动者虽然从事一定社会劳动,但是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视同“失业”。
(2)失业的衡量指标①失业率失业率反映的是失业者占劳动力总量的比例;由于失业涉及统计的技术指标和价值判断问题,不同国家对劳动力、就业者和失业者的规定不同,使得不同国家的失业率相互比较存在困难,而且总是存在失业率被高估或低估的情况。
②自然失业率弗里德曼认为,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理论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③失业的持续时间失业的持续时间是指新生劳动力或失去工作的人找到工作或重新找到工作所用的时间,也可以指一定范围内或某一类别的劳动力找到工作或重新找到工作所用的平均时间。
④失业警戒线失业警戒线是基于对失业率的研究,以失业率为参照系提出的社会对失业的容忍程度。
失业警戒线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的。
2.失业的基本类型(1)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力信息不完全、市场组织不完善所导致的人们在不同地区、职业或生命的不同阶段不停地转换工作而引起的难以避免的摩擦所造成的失业。
(2)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和产业兴衰转移而导致的劳动力供求的内部结构失衡而出现的失业现象。
结构性失业产生的原因:①由技术进步引起;②由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变化引起;③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引起的结构性失业。
(3)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又称有效需求不足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引起的劳动力供大于求所造成的失业。
李珍《社会保障学》(第3版)章节题库(现代政府与社会保障制度)【圣才出品】
第三章现代政府与社会保障制度一、概念题1.公平[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研]答:公平,即公正、平等,指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多个方面。
对社会保障制度而言,不但要实现社会成员享有社会保障机会和权利的公平,而且要达到主体各方的负担公平;不仅要确保起点公平,而且要努力维护过程公平,力求接近结果公平或者努力缩小结果的不公平。
2.帕累托最优[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研]答: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帕累托最优,也称为帕累托效率。
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是社会福利、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其它经济学、工程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3.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年研]答: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对经济学家而言,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无效率状况特别重大时,或非市场机构较有效率且创造财富的能力较私人选择为佳时。
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公共产品、垄断、外部影响、信息不对称等。
市场失灵的表现有:市场调节的滞后性、垄断、外部负效应、寻租等。
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政府失灵的表现有:政府公共决策失误,政府工作低效率,政府寻租以及政府部门的扩张。
二、简答题1.简述社会保险责任政府的基本要素。
[武汉大学2011年研]相关试题:如何理解政府在社会保险关系中的作用?[武汉大学2003年研]答:政府在社会保险关系中的作用有以下五点:(1)构建社会保险体系,确定社会保险发展规划和筹集资金的模式与手段,规定社会保险的保障范围、给付条件、给付标准与水平。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现代政府与社会保障制度)【圣才出品】
第2章现代政府与社会保障制度2.1 复习笔记一、政府通过社会保障干预分配的合理性1.风险、保险市场失灵与社会保障(1)风险与社会保障保险学通常将风险定义为不确定性,是一种负面的不确定性,即结果与预期之间的差距。
个人和社会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有风险就有风险管理的需要,商业保险是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而当商业保险力所不及或市场失灵时,社会保障制度就成为必要。
(2)保险市场失灵的表现①商业保险能力不足。
在个人风险形成为社会风险的情况下,私人保险市场是无能为力的。
②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失灵。
所谓信息不对称,就是交易双方中的一方利用另外一方掌握不到的信息为自己谋求最大利益。
③风险选择。
风险选择是保险人对投保人的选择。
个人的风险并不是都能转嫁给保险人的,保险人为了防止逆选择,也为了企业能盈利,对被保险人和保险标的是要进行严格选择的。
2.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1)政府提供社会保障不仅是因为保险市场失灵,还基于人们对风险产生的原因的认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面临的许多风险是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造成的,所以政府应该为居民提供相应的保障就成了一种价值观念。
(2)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经济的发展、生产率的提高、社会剩余产品的增加为政府提供社会保障提供了可能。
反过来,快速变迁的世界又给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3)全球化削弱了某一国家独立制定其政治制度的能力,当然包括制定其本国社会福利制度的能力。
(4)工业化和城市化增加了人们对政府保障的要求。
工业化和城市化引起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家庭抗风险的能力减弱从而增加了人们对政府保障的要求。
3.政府的政策目标与社会保障(1)政府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再分配来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也是由它的社会政策目标决定的。
社会政策目标是许多因素的一个综合反映。
(2)因为收入分配的现状与中国政府的基本目标不一致,从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来,合理的收入分配受到高度重视。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医疗保险理论与实践)【圣才出品】
第7章社会医疗保险理论与实践7.1 复习笔记一、健康、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险1.医疗服务与健康的生产健康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提供医疗服务、开展医学研究、实施环境卫生规划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营养等来实现。
如果政府采取社会医疗保险等措施是为了保证国民享有平等获得医疗服务的权利,最终达到增进健康水平的目的,那么,政府在决策时就需要就医疗服务对健康的贡献做出经验的估计,为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2.不确定性与医疗保险的需求对于医疗费用的支付,人们有两种选择:自我保险和购买保险。
医疗保险的需求是基于风险不确定性基础上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选择的结果,因此,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越大,预期的医疗费用越大,对医疗保险的需求就越大。
除此而外,医疗保险的价格、收入水平、避险心态以及医疗服务市场的供给情况都会影响消费者对医疗保险的需求。
3.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市场的影响(1)道德风险①道德风险的概念在传统的医疗服务市场上,医疗服务需方消费了供方提供的医疗服务,并同时按市场价格向供方支付医疗费用。
在医疗保险介入后,消费者支付的实际价格低于医疗服务的市场价格,从而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上升,这种现象就称为道德风险。
②减少道德风险的措施a.自负额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自负额就是自己负担的额度。
为了减少道德风险的发生,保险合同通常规定在医疗费用的某一额度内的费用由当事人自己承担,故称为自负额。
b.共同保险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为了控制道德风险,保险合同往往规定自负额以上的医疗费用由保险公司和被保人共同负担,谓之共同保险。
共同保险率一般指消费者支付的比例。
(2)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市场均衡的影响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对医疗服务市场上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有什么样的影响要视医疗服务供给曲线的情况而定:①如果医疗服务的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需求的增加并不会带来价格的提高,但医疗服务市场的均衡数量是增加了;②如果供给曲线是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需求增加对医疗服务市场的影响就比较复杂。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保障与资源配置理论)【圣才出品】
第3章社会保障与资源配置理论3.1 复习笔记一、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1.现收现付制度对储蓄的影响(1)挤出储蓄论①挤出效应哈佛大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提出,因为社会保障制度具有资产替代效应,所以会大幅度挤出私人储蓄,即社会保障对储蓄具有挤出效应,从而减少经济增长所需的资金积累。
②引致退休效应费尔德斯坦认为,工作和退休模式不是固定的,当退休决策和储蓄决策被同时做出,这样一些外生变量能够通过改变退休来影响储蓄。
相对于没有受保障的人,受到制度保障的人具有更早退休的激励(更倾向于提前退休),而提前退休会导致预期退休时间的延长,这就需要在退休之前积累更多的储蓄。
这种现象,被费尔德斯坦称为“引致退休效应。
③资产替代效应与引致退休效应的力量对比费尔德斯坦认为,社会保障对私人储蓄的净效应取决于资产替代效应与引致退休效应的力量对比。
如果资产替代效应大于退休效应,私人储蓄就会减少;如果退休效应强于资产替代效应,则私人储蓄可以增加。
费尔德斯坦认为这两种影响的相对强度可能不是固定不变的。
④费尔德斯坦有关社会保障大幅度减少储蓄的观点引起的争议a.引致退休效应是否存在?这主要看社会保障是否会导致老年人劳动参与率下降。
尽管存在争议,但大部分研究都肯定了社会保障导致老年人劳动参与率下降,因而费尔德斯坦提出的引致退休效应是有道理的。
b.社会保障挤出的私人储蓄到底有多少?一些学者认为,虽然社会保障挤出了私人储蓄,但数量远没有费尔德斯坦所说的那么大。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如果考虑到现收现付的社会保障制度所具有的明显的再分配功能,其对私人储蓄的挤出效应将更为显著。
(2)挤进储蓄论①有关社会保障增加储蓄的观点首先来自“短视论”。
如果人们是“短视”的,只会为眼前的目标谋划,提供社会保障只会强制人们压缩眼前的消费而为将来做准备,必然会导致社会总储蓄的增加。
②卡甘在短视论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保障具有认识效应,支持社会保障增加储蓄的观点。
他认为,当一个人被迫参加养老金计划时,他第一次认识到为他的老年进行储蓄的重要性,所以他会增加为养老进行的储蓄。
李珍《社会保障学》(第3版)课后习题(社会保障与资源配置理论)【圣才出品】
第四章社会保障与资源配置理论一、重要概念1.资产替代效应答:资产替代效应是指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是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它就有可能促使人们减少为预防此类生活困难的发生而提前进行资产积累的需要,也就是说社会保障“替代”了个人为预防生活困难的发生而进行的资产积累,因而减少了私人储蓄。
2.引致退休效应答:工作和退休模式不是固定的,当退休决策和储蓄决策被同时做出,这样,一些外生变量能够通过改变退休来影响储蓄。
相对于没有受保障的人,受到制度保障的人具有更早退休的激励(更倾向于提前退休),而提前退休会导致预期退休时间的延长,这就需要在退休之前积累更多的储蓄。
这种现象,被费尔德斯坦称为“引致退休效应”。
3.储蓄挤出论答:储蓄挤出论是由哈佛大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在1974年提出,社会保障制度具有资产替代效应,所以会大幅度挤出私人储蓄,即社会保障对储蓄具有挤出效应,从而减少经济增长所需的资金积累。
4.生物回报率答:生物回报率是人口增长率和实际工资增长率之和。
萨缪尔森假设一种经济在没有资本存量的前提下,提出了均衡状态中现收现付养老保险制度的正实际回报率等于实际工资总额的增长率,即人口增长率和生产增长率的总和。
如果工资的增长率加上劳动力增长率所形成的“生物回报率”大于利率,现收现付制在长期运作中仍然是有成本优势和较高收益率的,所提供的养老保险制度则不会影响经济增长。
5.经济增长黄金率答:经济增长黄金律通常是指平衡增长路径中劳动与资本配置最优化的条件,即将劳动与资本比率视为一种最重要的经济关系,并通过调整劳动与资本比率,可以确定一种可预期的经济增长。
罗伯特·索洛曾提出平衡增长理论,菲尔普斯利用这一理论,提出了“经济增长黄金律”,进一步探讨了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关系。
二、思考题1.社会保障对储蓄有什么影响?答:(1)社会保障制度的财务安排不是影响储蓄的主要原因储蓄的变化更多地是缘于社会保障制度本身的发展和变化,无论是现收现付还是基金制,在制度安排趋于成熟时,从动态、长期的观点看,对储蓄不会有显著的影响。
李珍《社会保障学》(第3版)课后习题(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概论)【圣才出品】
第二章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概论一、重要概念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答: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在1997年建立的,是为满足相关条件的退休人员提供养老金的社会保险制度。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组成,企业按职工工资的20%社会统筹账户缴费,个人缴纳本人工资的8%并记入个人账户,在满足相关的条件后,职工退休后从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获得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2.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答:1998年建立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是为参保职工提供医疗费用补偿的社会保险制度。
该制度是由劳保制度下的医疗保护制度演变而来的,在劳保制度中,就业人员抚养和赡养的人口也是受到一定保护的,通常医疗费用的50%由用人单位报销。
而新的职工医疗保险只保障就业人员,“一老一小”被排斥在保障制度之外。
职工医保制度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企业缴费为职工工资的6%,个人缴费为工资的2%,企业缴费的2/3进入社会统筹,个人缴费及企业缴费的1/3进入个人账户。
职工因病发生费用时,制度予以补偿,但有起付线、共同保险及最高限额的规定。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国家为农村人口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制度。
该制度的资金来源于政府、集体和个人,以县市为单位统筹管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初以解决农村居民的“大病”医疗费用的补偿为目标,以解决农民因病致贫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发展,随着筹资水平的提高,保障范围逐步扩大,目前已成为既保障住院疾病和门诊大病也保障普通门诊的综合性医疗保险制度。
4.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答:2009年农村开始试点新型养老保险制度,为年满60岁的参保人提供养老金。
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
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
根据人均纯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
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
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
社会保障概论李珍
重的税负(overtaxed)及高筑的债务(debt-ridden)
四种压力,有人因而对人生丧失热情。
2024/10/17
9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及内部结构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
1、最广泛的意义上—社会保护制度。
2、较次广泛的意义上—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和 社会救济及社会福利制度。
3、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并依法采取强制手段
200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 《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要求建立新型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2024/10/17
19
四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及未来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在提供收入保障、 减轻绝对贫困、分散风险方面的作用已被广泛 认识。
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
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
保障、分散个人的风险,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 安定、经济有序进行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2024/10/17
10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本质特征
1、目标——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和 经济稳定增长
2、责任主体——国家和政府 3、通过再分配保证社会公平 4、具有强制性 5、提供的是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
和智利的养老保险为代表。
2024/10/17
14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机制及作用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机制
(一)法律体系—关于社会保障基本制度的法律;单 项法律
(二)管理主体—社会保障制度、政策的机构和部门
(三)资金来源及管理 —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资金的 来源及管理方法是不同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3版题库汇总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目录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2013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909社会保障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南开大学900社会保障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804社会保障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武汉大学859社会保障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华中农业大学624社会保障概论考研真题及详解第二部分课后习题上篇基础理论篇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概论第二章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概论第三章现代政府与社会保障制度第四章社会保障与资源配置理论第五章公共财政与社会保障制度第六章西方社会保障思想史的演变下篇应用理论篇第七章老年收入保障制度的理论及实践第八章医疗保障的理论与实践第九章失业保险的理论与实践第十章社会救助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第十一章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第十二章住房保障的理论与实践第三部分章节题库上篇基础理论篇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概论第二章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概论第三章现代政府与社会保障制度第四章社会保障与资源配置理论第五章公共财政与社会保障制度第六章西方社会保障思想史的演变下篇应用理论篇第七章老年收入保障制度的理论及实践第八章医疗保障的理论与实践第九章失业保险理论与实践第十章社会救助制度理论与实践第十一章社会福利制度理论与实践第十二章住房保障的理论与实践第四部分模拟试题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本书是李珍《社会保障理论》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
本书精选了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校的5套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答案解析。
本书历年真题的答案及解析由高分考生根据本科目考研的参考教材和相关教师的授课讲义等精心编写而成,解题思路清晰、答案翔实,突出难度分析,对常考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
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及详解。
本书参考大量资料对李珍主编的《社会保障理论》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李珍《社会保障学》(第3版)课后习题(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一、重要概念1.社会福利补救模式答:英国学者理查德·梯特马斯是在《对福利的承诺》一书中分析了以“残余”现象为目标的福利和以“权利”为基础的福利,认为权利不仅来源于政治、地理等因素,而且更重要的是工业化造成的普遍的“反福利”现象。
福利政策的实施是对这种反福利现象的补救,所以才被称为补救模式。
补救模式的社会福利因循一种传统的观念——剩余观,即起到填补缺口或者是救急的作用。
这种观点认为:社会服务和经济帮助只有当所有的方法和努力无效时才应该被提供,这种方法和努力包括个人的和其家庭的资源。
2.社会福利机制模式答:社会福利机制模式认为社会福利项目应被看做现代社会为帮助个人达到自我实现的恰当的合法的功能。
按照这种观点,人们接受资助或服务并不屈辱,接受者有权得到这种帮助。
该模式实际上认为贫困现象在持续和恶化,有必要在大范围内提供制度化服务。
3.幸福指数答:幸福指数就是通常所说的幸福感的量化,或者说是生活质量的高低值,主要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和主观偏好对于自身生活状态所做出的满意程度方面的评价。
幸福指数不仅与个体的主观感受有关,而且与政府的政策息息相关。
4.老年福利答:老年人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了安定老年人的生活、维护老年人的健康、充实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而建立的社会服务体系。
一般而言,老年人福利可以分为收入保障和服务保障两大类。
二、思考题1.社会福利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答:(1)社会福利的内涵社会福利的内涵是指国家或政府为立法或政策范围内所有对象普遍提供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其中,“提高生活质量”是基于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的差别之处,而“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则是基于中国民政部门实践工作的反映。
(2)社会福利的外延社会福利的外延及其主要内容千差万别,但基于对社会福利内涵所做的界定,一个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应当包括如下内容:公共福利、特殊福利、职业福利、社会津贴以及社区服务等。
李珍《社会保障学》(第3版)章节题库(社会保障与资源配置理论)【圣才出品】
第四章社会保障与资源配置理论一、概念题1.社会保障挤出储蓄[武汉大学2007年研]答:社会保障挤出储蓄是指社会保障的增加会减少私人储蓄。
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保障制度,只要它的目标是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因各种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它就有可能促使人们减少为预防此类生活困难的发生而提前进行资产积累的需要,即社会保障“替代”了个人为预防生活困难的发生而进行的资产积累,因而减少了私人储蓄。
2.社会保障的挤出效应[武汉大学2006年研]答:社会保障的挤出效应是指社会保障制度具有资产替代效应,所以会大幅度挤出私人储蓄,即社会保障对储蓄具有挤出效应,从而减少经济增长所需的资金积累。
持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哈佛大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
3.社会保障基金[武汉大学2003年研]答:社会保障基金是指国家和社会从已有的社会财富中提存、积累并用以援助或补偿社会保障对象的资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并能够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
其功能在于解除受保障对象的后顾之忧,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并不断增进国民的福利。
二、简答题1.社会保障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哪些作用?[武汉大学2006年研]答:社会保障与资本市场的关系不仅表现在社会保障基金需要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保值、增值,而且表现在其对资本形式、资本市场繁荣及基金增长的综合作用。
主要体现在:(1)提供长期稳定的大额资金尽管社会保障资金对总储蓄的影响还没有确切的答案,而且正处于激烈的争论之中,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基金制的养老金计划会带来长期资金的巨大增长,这将会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2)促进机构投资者、金融中介和小公司的发展社会保障基金可以促进其他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例如保险公司和共同基金。
(3)促进资本市场竞争养老基金参与资本市场以及养老基金的发展将带动金融系统的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从而强化金融系统的竞争。
(4)促进金融创新养老基金能够在鼓励金融创新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40分)
1.储蓄积累型社会保险模式
2.补偿原理
3.公积金
4.企业年金
5.社会保障预算
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7.完全积累制
8.以工代赈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社会保障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2.请简述社会救助的特点。
3.简述制约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的因素。
4.简述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
5.简述商业人寿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异同。
6.社会保险预算模式有哪几种?各有何优缺点?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述社会保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2.联系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论述我国农村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谈谈你对如何加快建设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40分)
1.储蓄积累型社会保险模式
答:储蓄积累型社会保险模式是新加坡等国创立的公积金制度及后来变种的智利养老金私营化模式等,它们实质上都是一种强制储蓄型保险模式。
强制储蓄型模式除具备国家立法规范、政府严格监督等特点外,还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强调自我负责,缺乏互济性;建立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在保险内容上主要是养老保险;政府承担责任的特殊方式。
这种模式在激励劳动者自我负责和限制政府责任方面是有效的,对应付人口老龄化亦具有相当正面的效果,但其缺乏互济性的缺陷,不利于风险的分散,从而并不是值得所有国家仿效的制度安排。
迄今为止,真正实行强制储蓄型模式的国家只有新加坡等小国家,或者类似于智利只在养老保险等个别项目中实施。
2.补偿原理
答:补偿原理是指英国的卡尔多在1939年提出,并举由希克斯将它进一步完善的一个原理,又叫“假想的补偿原理”,这个原理认为:如果一些社会成员经济状况的改善不会同
时造成其他成员经济状况的恶化,或者一些社会成员状况的改善补偿了其他社会成员状况的恶化,社会福利就会增加;政府可运用适当的政策措施(对受益者征收特别税,对受害者支付补偿金),使社会变革中的受损者得到补偿,使他们保持原来的经济地位。
只要特别税与补偿金之和为正,社会福利就会增长。
3.公积金
答:公积金是指与福利国家模式下和传统社会保险型保障模式下的社会保障基金有着巨大区别的另一种社会保障基金,它产生于新加坡等国家创造的公积金制度。
公积金有以下四个特色:
①以雇主与雇员自己为责任主体,通过立法强制雇主与雇员参加公积金制度,并按照规定缴纳;
②政府在收缴公积金过程中只充当一般监督角色,而由官方性质的中央公积金局负责管理公积金;
③公积金的征缴采取完全积累模式,即雇主与雇员缴纳的公积金全部存入受保人的个人账户,逐年积累下来,到受保人退休时再行给付并用于养老等方面的开支;
④无互济性,即受保人之间﹑雇主之间﹑政府与国民之间缺乏社会保险制度所具有的互济性,每个劳动者均有自己的公积金账户并适用于本人。
公积金的用途可由养老扩展到医疗﹑住房开支等。
4.企业年金
答: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
它是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重要支柱之一,与作为国家养老储备基金的全国社保基金、
基本养老个人账户基金以及未来将要建立的区域养老金一起,共同构成我国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
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②具有相应的经济负担能力;③已建立集体协商机制。
5.社会保障预算
答:社会保障预算是指国家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给,以便实现国家社会保障职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编制的预算。
社会保障预算由社会保障预算收入和社会保障预算支出组成。
社会保障预算收入是指国家为实施社会保障事业,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国民收入分配而筹集的社会保障资金,包括公共预算安排的社会保障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和其他收入。
社会保障预算支出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实施社会保障事业,对干部、职工等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自然灾害致使生活遇到障碍时,为保证其基本生活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政府公共预算安排的社会保障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以及其他支出。
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2003年,国务院又转发了卫生部、财政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有关目标原则、组织管理、筹资标准、资金管理、医疗服务管理等基本政策。
自此,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其制度特征为: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以“补大”为主,与“补小”结合;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管理体制;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在国有商
业银行设立专用账户。
7.完全积累制
答:完全积累制又称基金式或总平均保险费式或预提分摊方式。
该模式是指在对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如退休率、伤残率、通货膨胀率等进行宏观上的长期测算后,从追求养老保险较长时期的支出总合按比例分摊到整个期间并向企业与个人征收,同时对已筹集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有效运营与管理。
其特点是强调长期平衡,费率较为稳定能够积累起养老保险基金。
完全积累制的优点在于能够预防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使资金的收取能够与企业的经济条件相联系,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较紧密。
缺点则是固定的费率标准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变化,通货膨胀导致基金贬值风险的存在又使基金保值增值的压力倍增。
8.以工代赈
答:以工代赈是指扶贫对象通过参加必要的社会公益劳动而获得赈济的一种特殊扶持方式,是我国扶贫方式由单纯救济转向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一种有益尝试。
以工代赈建设的重点是修建县乡公路、桥梁、人畜饮水工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小型水电站、山区水土流失治理和农村邮电通讯,同时帮助灾区修复损毁工程等。
政府主要以调拨的实物作为工资,发放给参加工程的贫困农户。
这不仅能有效改善贫困地区基础建设,还可以使贫困地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得以利用,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社会保障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答:社会保障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具体如下:
(1)社会保障对劳动力供给的积极影响
社会保障对劳动力供给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保障制度,为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劳动者在其失去劳动能力后,可以继续获得社会帮助,或者从自己劳动所得的积累中使其生活得到一定改善,使劳动者能够在劳动期间免除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劳动之中。
从这个层面上讲,社会保障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增加劳动力的供给。
②通过收入效应增加劳动力供给
由于征收社会保障税(费)会使劳动者当期收入减少,劳动者为了保持自己的生活水平不因征收社会保障税(费)而下降,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从而增加劳动力供给。
通常情况下,只有当征收社会保障税(费)使劳动者的收入下降到足以令其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劳动者才有较强的增加劳动力供给的愿望。
③通过对劳动力的修复增加劳动力的供给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其中的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救助,能够帮助生病或受伤的劳动者或潜在劳动者及时恢复健康,尽快重新进入劳动力队伍,从而有利于增加劳动力的供给。
④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增加劳动力供给
社会保障制度下的很多计划,特别是一些培训计划,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使同一个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能够提供更多的社会劳动。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没有增加劳动者的总人数,但劳动力的供给实际上是增加了。
在失业保险的消极救助向就业培训的方向发展时,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力供给及产业结构的转换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