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文学的形象系统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特征和表现
典型主要指叙事类作品,主要指人物。 黑格尔“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
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 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 式的抽象品。”
2.典型人物的美学特征
(1)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别林斯基“在典型里,是两个极端——普遍与特殊—
—的有机融合的成功。” 个别性指个体区别于其他人物的基本特征,是人物在
(1)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典型人物的普遍性指典型人物身上给予读者的某 些本质意味的生活内容,人物所负载的人生态度、 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等现实和历史关系的总和。
美国的威廉·莱伊尔:“鲁迅塑造的阿Q这个典型 人物,不仅中国有,其实美国也有,全世界各处 都有。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不少人身上都有反 映。我的太太有时就说我是阿Q……”
明和黄色文明;特定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拉 斯蒂涅,从一个外省的优秀青年到投机家。 性格影响和改变环境: 人定胜天,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 改革小说 改变世界不如改变自己
4.典型化
典型化是作家通过对生活素材进行艺术加工,创造出既 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具有较大概括性的典型形象的方法 和过程。
(1)集中合成法
周遐寿《鲁迅小说里的人物》:孔乙己主要是综合了现 实生活中的破落子弟“孟夫子”和鲁迅本家中的一个落 魄读书人“四七”而成的:孔乙己的爱喝酒、窃书的情 节缘自“孟夫子”;而穿长衫则源自“四七”。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二)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一章文学观念名词解释:1、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文学观念是发展变化的。
2、文学四要素: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3、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4、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5、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6、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7、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创造.8、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9、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10、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11、经验和体验:个人和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
所谓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
经验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当然这还是常识、知识,即前科学的真理);而体验则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
文学概论
第一章文学观念文学观念: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是文学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学观念,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观念,不同群体有不同的文学观念,文学观念属于历史的范畴,是流动的变化的。
16文学活动:世界、作家、文本、读者四个要素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
18再现说: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
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1表现说:是指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代表人物渥滋渥斯《抒情歌谣集》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雪莱《为诗辩护》.23符号论文化概念: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
代表作家德国卡西尔。
38品质阅读:是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的运用以及艺术素质高下的解析。
48 价值阅读:表示阅读者:试图尽可能敏锐和准确地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
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一定的中介作用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62审美意识形态:(性质上)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通性的统一、(主体特征)认识与情感的统一、(目的功能上看)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统一、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体验: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
76移情:我们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事物里去,其结果是使事物更接近我们,更亲切,更易于被我们理解。
81出入说:王国维提出的。
作家的体验不但要能“入”,而且还要能“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
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
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入乎其内就是移情式体验,出乎其外,就是体验主体对体验的反刍。
86综合性的文学定义是什么?共有那几个命题?33-34答:1、综合性的文学定义是: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艺术语言。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自考“文学概论”复习笔记第一章文学观念名词解释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文学概论(一)00529
文学概论 ( 一)00529 考纲解读文学概论(一)00529 考纲解读第一章文学看法一、单项选择题1. 在文学研究中提出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品、艺术家、赏识者四个因素构成的理论家是(艾布拉姆斯 )2. 提出文学作品存在层次论的是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3.在公元前 500 年的古希腊期间,最早提出“艺术模拟自然”论点的思想家是(赫拉克利特)4.在中国古代,提出“度物象而取其真”的人是 (荆浩)5.在各样文学看法中,重申“作品是作家感情的自然表露”的是(表现说)6.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属于(适用说)7.西方的“寓教于乐”说属于(适用说)8.在各样文学看法中,重申“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的学说为(再现说)9.“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文心雕龙》),主假如讲 (文学看法变化的时代原由)10.因为塑造形象的手段和使用的资料不同,艺术能够分为不同的类型,文学属于(语言艺术)11.狹义上的文化是指(个人的修养及其程度)12.符号论的文化看法的提出者是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13.假如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切伟大的艺术家,那么他就必定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起码反应出革命的某些本质方面,作出这一论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列宁)14.“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依照可然律或必定律可能发生的事作出这一论断的古希猎理论家是(亚理士多德)15.“作为看法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必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脑筋中的反应的产物。
”作出这一论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毛泽东)16.马克思主义解答文学的源泉问题用的是(反应论)二、多项选择题1.人类历史上出现的主要文学看法有(再现说、适用说、独立说、客观说、体验说)2.英国有名的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文化的各方面”包含(物质设施、精神方面的文化、语言、社会组织)3.我国有名学者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提出的广义的文化看法包含 (精神生活方面、物质生活方面、社会生活方面)4.在广义的文化看法中文化被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5.文学审盛情识形态的内涵包含(从性质上看,有公司偏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从主体特点看,是认识又是感情;从目的功能上看,是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6.作家的体验的特征有(感情的诗意化,意义的深刻化,感觉的个性化)二、名词解说题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改正确的名称应当叫作文学学。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历年真题整理 - 个人版
导论文学理论:(导论)文学理论是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它以美的艺术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
第一章文学概念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第一章第一节)世界、作品、作者、读者文学:(第一章第一节)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语言艺术。
再现说与表现说:(第一章第一节)再现是强调作品与世界的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表现是指作品与作者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
表现说的基本倾向:(第一章第一节)1、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的内心世界的变化,是情感涌动时的创造,是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
2、表现说也主张以外部现实作为对象。
但诗并不存在于对象本身,而存在于审视对象时的作家、诗人的心境或心理状态;3、诗人可以描写平凡的事物,但要使事物以不平凡的色彩呈现出来。
实用说与独立说:(第一章第一节)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关系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比较典型的是中国的“教化说”和西方的“寓教于乐”说。
独立说:与实用说相对立的观念,这种观念包括文学自律、艺术无功利、纯形式、纯审美等。
客观说与体验说:(第一章第一节)客观说:认为文学文本高于一切,它一旦产生,就完全获得了客观的性质体验说:强调读者阅读时的感受和再创造,如接受美学。
价值阅读:(第一章第二节)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中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
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第一章第二节)广义文化包括三个层面:物质文化:指人创造的“第二自然”,或对象化的劳动的结果;制度文化:指渗透了人的观念的各种社会制度;精神文化:指最深层的东西,如文化心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情绪、民族性格等。
狭义文化是指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包括人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的多少、涵养的高低等。
品质阅读和价值阅读:(第一章第二节)品质阅读:是对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技巧的运用以及艺术素质高下的解析。
文学形象的四个特征举例说明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假定与真实的统一、个别和一般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是文学形象的四个特征。
文学形象是指文本中呈现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的审美理想的、有着审美价值的自然的和人生的图画。
1、语象是指非描摹性的、但又能引起读者具体感受和丰富联想的各种语言用法。
2、形象的特点是语言的描绘能使人联想到某种物象。
3、意象是指为表现思想感情而创造的一种形象。
拓展资料:
文学形象是指文本中呈现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的审美理想的、有着审美价值的自然的和人生的图画。
然而,这只是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至于不同性质的文学形象,还有着它们不同的具体特征,还要结合着对其高级形态的讨论才能看的更清楚。
总之文学形象是人的知、情、意的精神结构有着某种对应的关系。
这就形成了文学形象总体的系统性。
这种系统性绝对文学形象的一般形态可分为写实性形象、抒情性形象和表意性形象三种,其中高级形态也就是艺术至境形态则由文学典型、文学意境和象征意想构成,成为独立互补的三足鼎立的艺术至境结构。
《文学概论》导论复习要点
导论一、《文学概论》课程的性质《文学概论》建立在文学理论这门学科的基础上。
(一)文艺学的三个分支及其关系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的统称,也叫“文学学”。
)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发展史:以文学的产生、发展、演变的状况以及文学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为研究对象。
文学批评:主要以同时代的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为评论对象。
文学理论: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以美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
M·H·艾布拉姆斯关于文学四要素的观点:作品、艺术家、世界(自然、生活)、欣赏者。
二、学习《文学概论》课程的目的要求(一)准确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二)提高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三、学习《文学概论》课程的具体方法(一)掌握原理,注重理解(二)抓住重点,融会贯通(三)联系实际,培养能力(四)学习教材,攻读原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艺问题的著作、中国古代传统的文艺论著、中国现代的文学理论、西方的文学理论)第一章文学观念第一节文学观念的嬗变【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提出作为作品存在的层次论,认为作品的构成是四个层面,即语音层、意义单元层、再现的客体层、图式化的外观层。
美国现代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即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一切文学作品都有源泉,这就是生活,即“世界”;生活要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改造,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义的文本,即“作品”;作品如果束之高阁,不跟读者、即“欣赏者”见面,也还不能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
世界——作家——文本——读者这四个要素,其间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这才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文学活动不仅是指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程,更重要的是人与对象所建立的诗意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部展开。
【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第三章,文学的形象系统
• 抒情诗: • 孟浩然的一首《春晓》: •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对历史的实录: • 募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 一何怒,妇 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 孙。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 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別。
• (二)典型论在现代中国的发展: •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西方典型观于“五四”以后传入 我国, 但真正的讨论和应用是在建国之后。 • 1、建国初,我们主要从苏联 移植了典型理论,当时认为典型性就是 阶级性,典型人物便是将某个 阶级的共同特征集中于一个人物身上。 这种“阶级论典型说”明显地 带有庸俗社会学和机械唯物论的倾向。 • 2、接着出现的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说' 这种见解开始重视个性因素, 对于纠正上述庸俗社会学 的影响和类型化、概念化倾向有一定作用, 但仍未能把握典型的特 征。因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统 一,把事物的最一般 属性看做典型的本质,并不能把典型形象与一般 形象区别开来。
第二节文学典型
• 文学典型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基 本形态之一,也是中西文论共同发现和阐释的符合审美理想的范型模 式之一。
• ―、典型论的发展及论争 • (一)西方典型论发展的三阶段 • 1、17世纪以前,西方的典型观基本是类型说。18世纪时狄德罗就认为: 如果“屠瓦拿财务员是某一守财奴'“格里则尔神父是某一伪君子”, 而文学作品中的 “守财奴”和“伪君子”却“是根据世上所有的一切 屠瓦拿和格里则尔 来形成的。这要显出这类人物的最普遍最突出的特 点,这不是恰恰某一个人的画像”。 • 2、18世纪后,开始了由重视共性到重视个性的转 变,形成了个性典 型观占主导的时期。黑格尔便是这种观点的代表。 • 3、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趋于成熟,把人类的典型理 论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进人20世纪之后,由于艺术中心的转 移, 西方关于典型的研究相对显得沉寂,而马克思主义典型观却在社 会主 义国家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并成为中心议题之一。
5205编号文学概论第三章文学的形象系统课后习题
1.文学形象:是指文本呈现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审美理想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自然的和人生的图画。
2.艺术至境:根据艺术形象体验的审美理想程度将艺术形象分为高级形象和一般形象两个级位,一般把充分体现审美理想的、达到最高审美境界的艺术形象,称为高级形象形态。
中国古典文论称之为”艺术至境”。
3.形象的概括性:艺术形象传达丰富的内在意蕴的功能。
4.审美理想:是指人们在自己民族的审美文化氛围里形成的、由个人的审美体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关于美的观念观念尺度和行为模式。
5.典型:文学典型是写实型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之一。
文学典型是指写实型作品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特性。
6.特征:是指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是艺术形象中个别细节把所要表现的内容突出地表现出来的那种妥帖性。
7.特征化:把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
8.典型环境:充分地体现了现实环境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应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还有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9.意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10.虚竞与实境:实境是指直接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事境、物境等。
虚境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又称诗意的空间。
11.生命律动:即意境展示的生命本真的幽情壮采,或曰生命本真的美。
12.有我之境:是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
13.无我之境:并不是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
14.象征意象:文学象征意象是以表达观念、哲理为目的,以象征为基本艺术手段的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
15.内心意象: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构想的、新生的、超前的意向性设计图像。
16.泛化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统称。
文学的形象系统教学课件
• (1)与人的知、情、意的审美需要 相适应,便形成三种审美类型:写 实性形象、抒情性形象和表意性形 象。 • (2)是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形成的。 • (3)人们的认识发展和社会历史、 时代、心理的变迁具有同构性。
二、文பைடு நூலகம்形象的总体特征
•黑格尔——
• 艺术美实际上是用一 种显然和抽象思考相 对立的方式来表现。 • 艺术的使用在于用感 性的艺术形象的形式 去显现真实。
• 情感性,是指艺术形象既表现释 放作家的情感,也作用于并唤起 读者的情感,使读者感动。 • 艺术不回避真实的情感,但不 是猎奇和展览,而是用审美的态 度去描写,用崇高战胜卑劣,用 高贵战胜低俗,从而保持艺术的 审美情感性。
列夫· 托尔斯泰——
• 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 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 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 这种情感,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 情,——这就是艺术活动。 • 艺术是这样一项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 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 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 也体验到这些感情。
文学的形象系统
•文本:
• 文学语言组织 • 文学形象 • 文学意蕴
•文学形象:
• 文学典型 • 文学意境 • 文学象征意象
第一节文学形象
• 知——写实形象——文学 典型:再现类、叙事类 • 情——抒情形象——文学 意境:表现类、抒情类 • 意——象征形象——文学 象征:表意类、象征类
一、文学形象的系统性
• (二)典型论在现代中国的发展 • 1、解放后到八十年代,始终没有跳 出共性与个性统一的格局,有明显 的庸俗社会学和机械唯物论的倾向。 (二元论) • 2、 20世纪 80年代的“中介——特 殊”说的出现,使典型研究终于跳 出了机械唯物论的纠缠,获得了生 机。
电大文学概论形考及作业答案
电⼤⽂学概论形考及作业答案“⽂学概论”章节测评(第⼀章)⽂学与⽂学理论⼀、单项选择题1.在魏晋时期,南朝宋⽂帝建⽴“四学”即“儒学”、“⽞学”、“史学”和“A.⽂学”。
这是⼀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2.在中外⽂论史上,⽂学观念形形⾊⾊、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论以外还有A.⽂化论。
3.⽂学的原初含义是A.⽂章和博学。
4.⽂艺摹仿说以A.亚⾥⼠多德为突出代表,他认为艺术摹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
5.A.表现论强调⽂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
⼆、多项选择题(共4分,每⼩1分)1.⽂学⼀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A.⽂学即⽂章B.⽂学即有⽂采的缘情性作品C.⽂学即⼀切语⾔性符号D.⽂学即博学2. 关于⽂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论以及表现论⽽⾔有其独特性,这就是认识到A.⽂学主要不是对于世界的摹仿B.⽂学主要不是对于⼀般情感的表现C.⽂学创作的主要任务不是忠实地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D.读者阅读作品,主要是要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3.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提出⽂学四要素理论。
他认为,任何⼀部⽂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宇宙、A.作品B.艺术家、和观众。
4.⽂学表现论与⽂学摹仿论不同,⽂学摹仿论坚持⽂学来⾃对世界的摹仿,⽂学表现论则B.强调⽂学重视作者情感在作品中的表现A.强调⽂学是作者情感表现的产物“⽂学概论”章节测评(第⼆章)⽂学⽂本⼀、单项选择题(共1分,每⼩题0.2分)1.读者接触⽂学,往往⾸先接触具体的⽂学⽂本,⽂学⽂本的主要特征⼀般包括语⾔系统表意蕴藉阅读期待、开放。
2.以暗⽰⽅式披露隐含的哲理的⽂本是A.象征型⽂本。
3.⽂学⽂本通常包含着这样⼀些层⾯:形象层、衍意层、语⾔层、余意层、意蕴层,彼此之间的层级关系从第⼀层⾄第五层的排列顺序依次为A.语⾔层、形象层、意蕴层、余意层、衍意层4.⾼雅⽂化⽂本着⼒书写知识分⼦的A.个性化趣味。
02文学语言组织
文学语言组织文学作为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参与的文化活动,总要通过对具体语言艺术品——文学文本(如一首诗,一部小说或一篇散文等)的创作、阅读及批评等过程进行。
文学文本首先由特定的语言组织构成。
正是通过这种语言组织并且在这种语言组织中,文学文本的其他方面(如形象及意义等)才得以生成。
一、文学文本<一> 文学文本概念1、文本(text)文本(text)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
而在具体场合中,文本总是根据一定的语言衔接和语义连贯规则而组成的整体语句,它未经读者阅读,只是一份写出来或印出来的语言产品(如书)。
2、文学文本在文学理论与批评领域,文本总是指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形态,如运用语言写成的特定小说、诗、散文和报告文学等。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我们评论这首诗的时候,往往会忘记一个简单而基本的事实:我们对诗的感动来自我们对其语句的阅读和理解。
这是一首运用汉语写成的诗文本,由44个汉字组成。
我们只有通过阅读这44 个汉字组成的文本并在阅读过程中想象文本所呈现的形象才能理解这首诗的意义。
还应该看到,这44字不是胡乱堆彻而成的,而是诗人按一定的汉语言规范组织起来的。
这语言规范又不同于语言学家头脑里理想化的普通社会语言系统。
而是诗人实际运用这种社会语言系统的结果。
即张九龄个人对汉语的独特运用的结果,除了他之外没有人这样用过。
在这种运用过程中,诗人必定要着重考虑如何尽情表达自己的特定生活体验。
所以诗人在组织这些语句时,要尽量达到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完整整体的目标。
而读者根据自己的个人体验去理解作品。
这种理解过程必然包含着对作者原意的充实、扩展或变形,因而显然是一种再创造过程。
所以文学文本有如下特点:①文学文本总是指一种实际语言形态。
②文学文本往往要表达某种相对完整的意义。
③文学文本总是被创造出来供读者阅读和接受。
文学概论主观题汇总
【文学概论】主观题汇总【第一章】(有时候名词解释也会出成简答题的形式,例如:文本和文学文本是什么?所以名词解释以后简答论述放在一起复习)文学活动:我们所说的文学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部展开.不仅是指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程,更重要的是人与对象所建立的诗意关系。
再现说:在各种文学观念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实际的模仿或再现;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独立说”:是与实用说相对立的观念。
这种观念包括文学自律、艺术无功利、纯形式、纯审美等。
“为艺术而艺术”是这种观念的主要口号。
大体而言,独立说是指主要强调文学是无关现实功利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创造。
客观说:客观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把文本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文本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
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
客观说认为文学已经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作品本身是一个“自足体”“体验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关系,强调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适应了文学活动在历史上的演变趋势:由被动的活动上升到主动的、创造性的活动。
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语言艺术。
“移情”:就是我们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事物里去,其结果是使事物更接近我们,更亲切,更易于被我们理解。
1. “表现说”的基本倾向是:(1)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的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情感涌动时的创造,是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
(2)表现说也主张以外部现实作为对象。
诗并不在对象本身,而存在于审视对象时的作家、诗人的心境或心理状态。
(3)诗人可以描写平凡的事物,但要使事物以不平凡的色彩呈现出来。
强调想象力的充分发挥。
2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1)文学观念变化的时代原因文学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2)文学观念演变与文学自身的演变1.人类的文学艺术总是走着这样一条路线,由再现到表现,由表现到装饰,但是这种规律不是直线型的。
课件-文学的形象系统
人物形象
• 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中最具吸引力的部分,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内心世界和行为特点,塑造出 生动的角色。
• 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包括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对话和行为描写。 • 人物形象的构成要素包括性格、动机、经历、冲突和变化。 • 人物形象的应用举例: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感觉与意象
• 感觉与意象可以通过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感官体验 来传递情感和思想。
• 感觉与意象在文学作品中起到增强感知和情绪共鸣的作用。 • 通过描绘感觉与意象,可以营造出生动的场景和情感,使读者更加身
临其境。 • 感觉与意象的应用举例:清晨的鸟鸣、夏日的海滩、冬天的落叶、饕
餮大餐的美味。
总结
• 文学的形象系统对于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
• 了解和应用文学形象系统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作品。 • 对文学形象系统的思考和展望,可以为创作和阅读带来更多的乐趣和
启发。
感觉与意象
通过描写感官和形象的意象,营造给读者直观 感受和情感共鸣的文学体验。
比喻与象征
•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一个事物或概念来暗示另一个事物或概念。 • 象征是使用一个具体的形象或符号来代表一个抽象的概念或价值观。 • 比喻和象征在文学中可以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 比喻和象征的应用举例:雨后彩虹象征希望、黑暗中的灯塔比喻引路、玫瑰花象征爱情。
地点、场景以及环境形象
• 地点、场景以及环境形象是文学作品中的背景元素,创造一个具体的 环境,为故事情节提供支持。
• 通过描写地点、场景以及环境形象,可以营造出逼真的情境和氛围, 增强读者对作品的代入感。
• 描写地点、场景以及环境形象的方法包括视觉描写、声音描写和气味 描写。
文学概论(一)【密训资料】-10页
★★
1.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文学审美活动具有广阔的包容性和文学审美活动具有思想的深刻性。2.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是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通性的统一,认识与情感的统一,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统一。3.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兑斯认为,“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
种方式——实际的、理论的和审美的。
它一旦产生,便完全获得了客观的性质。
体验说
★
1.读者“体验说”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2.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认为,作品中有许多“不定点”,这些“不定点”使作品成为“待机存在状态”,必须经过“具体化”的阅读体验行为,才
能使作品真正实现为作品。
用了移情理论。
文学与历史文化
★
文学重虚构,重情感,重诗意,而历史重真实,重事实,重理智。
第二章 文学语言组织
知识点名称
内容
文本与文学文本
★
1.文学文本是有待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系统。2.文学文本加读者阅读大体就等于文学作品了。
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
★
文学作品:读者已经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系统。
经验与体验
★
1.经验与体验的关系:经验是体验的基础,体验是对经验的意义和诗意的发现,体验是对
经验的意义和诗意的升华,体验是经验的一种特殊形态。
体验与文学
★★
1.作家的体验的特性:①情感的诗意化。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这种体验的第一个特征就是情感的诗意化。②意义的深刻化。情感是体验的核心。③感受的个性化。2.里普斯提出“移情说”。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的诗句中运
自美,因人而彰”。4.文学活动的全部过程:生产、传播、消费、接受。
2019年电大开放大学《文学概论》-形考任务1-9章试题和答案
2019年电大开放大学《文学概论》-形考任务1-9章试题和答案“文学概论”章节测评(第一章)(本次测评覆盖第一章的内容,请在学完第一章后完成本次测评,要求第2周以前完成。
本次测评包括:单项选择题5道,每小题0.2分,共计1分;多项选择题4道,每小题1分,共计4分;满分为5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分,每小题0.2分)1.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
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A.文学B.诗学C.佛学D.神学2.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以外还有。
A.文化论B.信息论C.意志论D.反映论3.文学的原初含义是。
A.文章和博学B.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C.一切语言性符号D.语言性艺术4.文艺摹仿说以为突出代表,他认为艺术摹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
A.亚里士多德B.黑格尔C.康德D.德谟克利特5.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物。
A.表现论B.信息论C.意志论D.反映论二、多项选择题(共4分,每小1分)1.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主要有。
A.文学即文章B.文学即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C.文学即一切语言性符号D.文学即博学2. 关于文学观念的诸多认识中,体验论的观点较之于摹仿论、实用论以及表现论而言有其独特性,这就是认识到。
A.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世界的摹仿B.文学主要不是对于一般情感的表现C.文学创作的主要任务不是忠实地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D.读者阅读作品,主要是要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3.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里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
他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宇宙、、和观众。
A.作品B.艺术家C.语言D.情感E.符号4.文学表现论与文学摹仿论不同,文学摹仿论坚持文学来自对世界的摹仿,文学表现论则。
A.强调文学是作者情感表现的产物B.强调文学重视作者情感在作品中的表现C.强调文学是对宇宙万物的再现D.主张文学是为愉悦服务的E.主张文学是为教育而从事的摹仿“文学概论”章节测评(第二章)(本次测评覆盖第二章的内容,请在学完第二章后完成本次测评,要求第4周以前完成。
文学概论,章节测试 第三章
第三章文学的形象系统一、单项选择题1.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就是说()。
A.要呈现出形象的具体模样B.要传递出对象的具体声音C.要传达出作者的具体感受D.要传达出更高的心灵旨趣【解析】D2.黑格尔认为:“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
”这一论断说明了文学形象的()。
A.具体可感性B.艺术概括性C.审美理想性D.艺术感染性【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黑格尔关于文学形象的论断。
黑格尔认为:“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
”即艺术的形式与人的感觉器官是对应的,这一论断说明了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
3.文学的写实性形象的至境形态是()。
A.意境B.意蕴C.象征意象D.典型【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典型的概念。
文学的写实性形象的至境形态是典型,典型是指写实型作品言语系统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厚历史意蕴的特性。
又称为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4,提出“特征”这一概念的德国艺术史家是()。
A.康德B.席勒C.黑格尔D.希尔特【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提出“特征”概念的学者。
特征的概念是由德国艺术史家希尔特提出来的,所谓特征是指“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是“艺术形象中个别细节把所要表现的内容突出地表现出来的那种妥帖性”5.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批评他说:“我感到遗憾的是,在人物个性的描写方面看不到什么特色。
”这是强调文学典型的()。
A.特征性B.丰厚的历史意蕴C.艺术魅力D.独创性【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马克思主义中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批评他说,“我感到遗憾的是,在人物个性的描写方面看不到什么特色。
”从这里,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审视典型的一个重要原则,即特征性原则。
6.认为“特征”的特点在于“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的作家是()。
A.巴尔扎克B.莎士比亚C.狄更斯D.托尔斯泰【解析】A7.“可见艺术品的本质在于把一个对象的基本特征,至少是重要的特征,表现得越占主导地位越好,越显明越好。
第三章文学语言(文学概论)
第三节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是指文学语言的美的具体 表现方式及其相应的构成法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 面:
是文学语言组织所显现的感性生活画面,是沟通文学语言组织和文 学意蕴世界的中介,处在核心层面。 第三、文学意蕴世界:
是文学语言组织及其显现的感性生活画面所可能展现的深层体验空 间,是文学文本的最深层面。
集灵台(其二 )
张祜
虢国夫人承主恩 ,
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
淡扫蛾眉朝至尊。
1.文学意蕴层面
第三章 文学语言
• 文学作为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参与的一种文化活动,总要通 过对具体语言艺术品——文学文本(如诗、小说或散文等) 的创作、阅读及批评等过程进行。
• 文学文本首先是特定的语言组织构成的。 •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是指文学语言美的具体表现及其相应
的构成法则。这种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 内指性 蕴藉性 陌生性 音乐性
双声叠韵 如李清照《声声慢》中: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凄凄。
对偶押韵 如李白《静夜思》中: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一)节奏
• 节奏是文学语音层面的基本形态之一,是语音在一定 时间里呈现的长短、高低和轻重等有规律的起伏状况。节 奏的三种类型:
长短型 高低型 轻重型
• 杜甫 秋兴八首(一)
句法是文法层面的类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内语句的构成 法则。诗歌类型: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四言诗,为四字句。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五言诗的基本句型为上二下三: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
• 七言诗的基本句型为上四下三: 绝句 (杜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论文概➢文学的形象系统辅助阅读王国维《人间词话》(节选)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123威尔弗雷德·L ·格林《〈病玫瑰〉的创造性阅读》第一节文学形象•文学的艺术形象,处于文学作品文本结构的中间层次。
它一方面关系着深层意蕴的传达,另一方面又制约着表层结构的处理,因此,文学形象就成了艺术表现的中心。
语言组织形象系统意蕴世界•文学形象是指文本呈现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的审美理想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自然的和人生的图画。
文学形象的形成,与人的精神需要有着内在的联系,它是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展开,与人的知、情、意的审美需要相适应,便形成了由文学典型、文学意境和文学象征意象三者构成的互补性形象系统。
主体心理的知、情、意划分➢自古希腊始,对于人的主体心理就作出了几何学式的知、情、意划分。
知,研究真;意(意志),与善相关;情,与情绪情感相关。
➢德国古典美学代表人物康德将知性、判断力、理性三种能力对应于知、情、意的主体心理结构。
知性涉及人对感性现象世界的认识;理性涉及对人的理性本体世界的认识;判断力的运用联结感性现象世界与理性本体世界。
➢康德的知、情、意结构主知性——知——感性现象世界——科学体心判断力——情——联结感性现象世界与理理性本体世界——艺术结构理性——意——理性本体世界——哲学一、文学形象的系统性•文学的世界是由系统性的艺术形象构成的艺术世界。
文学形象的系统性表现在两种意义上:其一是就艺术世界的有机性而言的;其二是就不同性质的文学形象,其审美功能的互补性而言的。
(一)艺术世界的有机性•由于艺术世界的整体性和有机性,其艺术形象必然具有系统性。
➢结合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艺术世界来进行理解(二)不同性质的文学形象审美功能的互补性•不同性质的文学形象存在着一种审美功能上的互补性,因而存在着更深层面的由文学形象类型之间的互补性而显示的系统性。
➢结合整体的文学艺术世界来进行理解。
文学形象的三种基本类型知写实性形象典型情抒情性形象意境意表意性形象象征二、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一)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歌德:诗指示出自然界的各种秘密,企图用形象来解决它们。
➢黑格尔: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二)文学形象的艺术概括性•我们把艺术形象传达丰富的内在意蕴的功能,称为文学形象的概括性。
•用个别形象概括一般;用艺术形象概括诗人的某种感情、某种思想、某种精神境界;艺术形象能传达难以言说的事物和境界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顾城《结束》一瞬间——崩坍停止了,江边高垒着巨人的头颅戴孝的帆船,缓缓走过,展开了暗黄的尸布。
多少秀美的绿树,被痛苦扭弯了身躯,在把勇士哭抚。
砍缺的月亮,被上帝藏进浓雾一切已经结束。
(三)文学形象的审美理想性•所谓审美理想,指人们在自己民族的审美文化氛围里形成的、由个人的审美体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关于美的观念尺度和范型模式。
比较中西绘画中的淑女形象(四)文学形象的审美属性•文学形象必然是灌注了作家审美感情的,既揭示生活意蕴,又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
凡是文学形象都应当具有审美属性。
徐悲鸿的“马”“水草寻常行处有,相期效死得长征”“问汝健脚果何用,为觅生活竞日驰”“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第二节文学典型•文学典型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之一,也是中西文论共同发现和阐释的符合审美理想的范型模式之一。
典型是文学形象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艺术至境:指充分体现审美理想,达到最高审美境界的高级艺术形象形态。
“至境”一词来自中国古典文论,可见于叶燮《原诗·内篇》等。
一、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阿Q安娜·卡列尼娜(一)文学典型具有特征性➢希尔特:特征是“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是“艺术形象中个别细节把所要表现的内容突出地表现出来的那种妥贴性。
”•“特征化”•典型的总特征与局部特征丰子恺绘阿Q•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讨论“扁平人物”与“圆型人物”(二)文学典型的丰厚历史意蕴•典型所显示的“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
➢阿Q的悲剧命运:对中国国民性固疾的认识;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和历史教训的总结等(三)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以生命形式呈现无穷魅力生命色彩性格魅力灵魂深度•真实性•新颖性二、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一)典型环境•典型环境是充分地体现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生活环境。
它包括反映现实关系和时代脉搏的大环境,又包括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您的人物,就他们本身而言,是够典型的;但是环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也许就不是那样典型了。
”(二)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是辨证和互动的•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着人物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如林黛玉、林冲。
•在一定条件下,典型人物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
如《红岩》中的江姐、《水浒传》中的宋江。
第三节文学意境•文学意境是抒情性文学追求的艺术至境形态。
它基本是中国古代文学创立的最高审美范畴。
一、意境论的形成和意境的界说(一)意境论的形成•《庄子·齐物论》——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王昌龄《诗格》、皎然《诗式》、刘禹锡、司空图……——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理论•意境,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独创概念,源溯《庄子》,其基本内容和理论框架在唐代得到大致确立,最终由清末民初的王国维集其大成。
•古“境”字,原指疆域边界或乐曲的一段。
•虚化“境”用于精神领域首见于《庄子》。
如《逍遥游》中“荣辱之境”,《秋水》中“是非之境”,《齐物论》中“振于无境故寓诸无境”,指向一种“无极之境”和“自由之境”的意思。
这为意境论的创立准备了条件。
•“境界”这个词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新序·杂事》“守封疆,谨境界。
”•虚化“境界”用于精神领域,首见于佛经翻译。
➢东汉,“境界”这个词被用于佛经的翻译《杂譬喻经》:“神是威灵,振动境界。
”《华严梵行品》:“了知境界,如幻如梦。
”➢客体、实境——主体、虚境王昌龄:《诗格》➢“诗有三境。
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王国维《人间词话》•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王国维的“境界”就是意境的意思。
包含了情与景两大因素。
(二)意境的界定•意境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如果说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的话,意境则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二、文学意境的特征(一)情景交融:意境创造的形象特征➢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国维➢情景相融而莫分也——范晞文➢“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王夫之景中藏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安徽太白楼里的李白雕像情中藏景点击欣赏古琴曲《酒狂》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李白《月下独酌·之二》情景并茂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歌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二)虚实相生:意境的结构特征➢“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宋]梅尧臣实境与虚境•实境是指直接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事境”、“物境”等。
•虚境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又称“诗意的空间”、“神境”、“情境”、“灵境”等等。
•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和统帅地位。
但虚境的开拓和表现要落实到对实境的描写。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三)生命律动:意境展示的生命美➢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
——宗白华(四)韵味无穷:意境的审美魅力所在•“韵味”是意境中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又称“情韵”、“韵致”、“兴趣”、“兴味”等。
➢晚唐司空图“韵味”说“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王维《书事》三、意境的分类•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一路经行处,苍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第四节文学象征意象•文学象征意象是哲理性文学追求的艺术至境形态。
意象专指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
它是作家为了表达哲理而构建的物象及物象组合。
一、为什么要创作意象•表意之象(象征)——审美意象➢“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周易·系辞》➢《周易》里的“象”,是卦象。
二、意象的四种含义•心理意象:心理学意义上的意象,即表象。
指在知觉基础上所形成的呈现于脑际的各种感性形象。
•内心意象:即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构想的、新生的、超前的意向性设计图像。
•泛化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或语象的统称。
•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的审美意象(理性观念的感性呈现)三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一)哲理性➢“最真的哲学是最伟大的诗人之最好的素材;诗人最后的地位必须由他诗中所表现的哲学以及表现的程度如何来评定。
”——艾略特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
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
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