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高中物理所有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全)](https://img.taocdn.com/s3/m/2f76a9c143323968001c9275.png)
一、质点的运动1.1直线运动1.1.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 t2 –V 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 t/2=V平=(V t+V o)/24.末速度V t=V o+at5.中间位置速度V s/2=[(V o2+V t2)/2]1/26.位移S= V平t=V o t + at2/27.加速度a=(V t-V o)/t以V o为正方向,a与V o同向(加速)a>0;反向(减速)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与单位:初速(V o)m/s 加速度(a)m/s2末速度(V 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m)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 t-V 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1.1.2自由落体1.初速度V o=02.末速度V 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 t2=2gh t=(2h/g)1/2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1.1.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 o t- gt2/22.末速度V t= V o- gt (g=9.8≈10m/s2)3.有用推论V t2–V 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 m= V o2/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 V 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重点)超详细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重点)超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7241ae1a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05.png)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重点)超详细以高中物理公式总结(重点)超详细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高中物理中的公式是学习物理的重要工具,掌握了这些公式,就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的知识。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中的重点公式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的核心内容。
第一部分:力学1. 速度公式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可以用公式v=s/t来表示,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位移,t表示时间。
这个公式是力学中最基本的公式之一,也是其他公式的基础。
2.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增加的大小,可以用公式a=(v-u)/t 来表示,其中a表示加速度,v表示末速度,u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描述物体在匀加速运动中速度的变化。
3.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力和加速度之间关系的定律,可以用公式F=ma来表示,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加速度。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解决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问题。
4. 动能公式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用公式K=1/2mv^2来表示,其中K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动能大小。
5. 功率公式功率是描述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的大小,可以用公式P=W/t来表示,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做功的大小,t表示时间。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功率。
第二部分:热学1. 热量公式热量是物体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可以用公式Q=mcΔT来表示,其中Q表示热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容,ΔT表示温度变化。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物体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2. 热传导公式热传导是物体内部或不同物体之间热量传递的过程,可以用公式Q=λAΔT/l来表示,其中Q表示传导的热量,λ表示物质的导热系数,A表示传热面积,ΔT表示温度差,l表示传热长度。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热传导的热量。
3. 热膨胀公式热膨胀是物体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的体积或长度变化,可以用公式ΔL=αL0ΔT来表示,其中ΔL表示物体的长度变化,α表示线膨胀系数,L0表示物体的原始长度,ΔT表示温度变化。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4a5230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bb.png)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F = ma )–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定律):( F = m a )–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F_{12} = -F_{21}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动量和能量•动量:( p = mv )–动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系统中,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动能:( E_k = mv^2 )–动能等于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一个系统中,如果没有外力做功,系统的总机械能(动能加势能)保持不变重力、弹力和摩擦力•重力:( F_g = mg )–重力等于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弹力:( F_e = kx )–弹力等于弹簧常数乘以形变量•摩擦力:( F_f = N )–摩擦力等于摩擦系数乘以正压力温度和热量•绝对零度:( T_0 = 0K )–绝对零度是温度的最低点,等于0开尔文•热量:( Q = mcT )–热量等于质量乘以比热容乘以温度变化量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 U = Q - W )–系统的内能变化等于热量减去对外做的功•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增加表示能量的分散和不可逆过程基本概念•电荷:( Q = I t )–电荷等于电流乘以时间•电压:( V = IR )–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电阻:( R = )–电阻等于长度除以横截面积和材料电阻率的乘积•串联电路:电流相同,电压分配•并联电路:电压相同,电流分配•欧姆定律:( I = )–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磁场强度:( B = )–磁场强度等于磁常数乘以电流除以两倍圆周率乘以距离•磁场力:( F = BIL )–磁场力等于磁场强度乘以电流乘以长度波动光学•波动方程:( y = A (kx - t + ) )–波动方程描述了波动的振幅、波长、速度和相位•干涉:两个或多个波源的波相遇时产生的明暗条纹现象•衍射:波通过一个孔或者绕过一个障碍物时产生的弯曲现象几何光学•光的反射:( i = r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光的折射:( n_1 i = n_2 r )–入射角的正弦值乘以入射介质折射率等于折射角的正弦值乘以折射介质折射率现代物理相对论•狭义相对论:( E = mc^2 )–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广义相对论:引力是由物质对时空的曲率造成的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波函数:( (, t) )–波函数描述了粒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概率分布•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 x p )–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性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不可能同时准确测量1.学习物理公式时,要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高中物理所有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所有公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fa7934d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e5.png)
高中物理所有公式总结物理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物质的运动、能量和力学。
高中物理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基础课程,其中的公式更是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
下面是高中物理中常用的公式总结:一、力学1、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 = v₀ + ats = s₀ + v₀t + (1/2)at²2、平抛运动公式:x = v₀xty = v₀yt - (1/2)gt²3、向心加速度公式:a = v²/r4、二力平衡:F₁sinθ₁ = F₂sinθ₂F₁cosθ₁ + F₂cosθ₂ = mg5、牛顿第二定律:F = ma6、弹性力公式:F = kx7、万有引力定律:F = G(m₁m₂/r²)8、动量定理:FΔt = Δp9、功率公式:P = W/Δt10、理想机械功:W = Fs11、机械能守恒定律:E₁ = E₂二、热学1、热传导公式:Q = kA(t₂-t₁)/d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3、热容公式:Q = mcΔT4、等压热容:Cp = (5/2)R5、等体热容:Cv = (3/2)R6、焓的变化:ΔH = ΔU + PΔV7、卡诺循环效率:η = 1 - (Tc/Th)三、电学1、电流强度公式:I = Q/Δt2、欧姆定律:U = IR3、电功公式:W = UIt4、电功率公式:P = UI5、电阻与导电率:R = ρl/A6、电容与电量、电压关系:C = Q/U7、并联电容:Cp = C₁+C₂+...8、串联电容:1/Ct = 1/C₁+1/C₂+...9、电磁感应:U = -NΔΦ/Δt10、法拉第定律:Q = zF四、光学1、光速公式:v = fλ2、光的折射公式: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3、光的反射公式:θ₁ = θ₂4、晶体的布拉格公式:λ = 2dsinθ5、光的衍射公式:asinθ = mλ五、原子物理1、能级公式:E = hν2、波粒二象性公式:λ = h/mv3、布洛赫定理:kf = ki + G以上是高中物理中常见的公式,覆盖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和原子物理等多个领域。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887680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f.png)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一、力学部分1. 静力学基本公式F=ma重力加速度g=9.8m/s^22. 动力学基本公式动能Ek=1/2mv^2势能Ep=mgh功W=F·s功率p=W/t=F·v3. 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G为引力常数,m1和m2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它们之间的距离4.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且仅当合外力为零时。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彼此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动量定理FΔt=Δ(mv)=m(v-u)其中,v和u分别为物体在某一时刻和另一时刻的速度,F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Δt为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差,Δ(mv)为物体的动量变化量,m为物体质量。
6.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被创建或破坏,只能被转化为其他形式。
系统总能量在任何时刻都保持不变。
二、热学部分1. 热力学基本公式热量Q=c·m·ΔT其中,Q为热量,m为物体的质量,c为热容,ΔT为温度变化2.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原理,系统内部能量的增量等于吸收的热量和做功所转化的能量之和。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熵增定律,热量不能自动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4. 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规定,在绝对零度时,理论上物体的熵为零,热力学第三定律还提出了温度不能永远到达绝对零度。
三、光学部分1. 光的直线传播光沿着直线路径传播,其光线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反射各向同性,折射各向异性。
3. 光速度公式光速度c=1/√(εμ)其中,ε为介质的电容率,μ为介质的磁导率。
4. 光的干涉和衍射当相干光线相遇时,会发生干涉;光束通过小孔或物体边缘时,会发生衍射。
5. 光的偏振光的偏振指的是光电场振荡的方向。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全)](https://img.taocdn.com/s3/m/bb67da79b84ae45c3b358c83.png)
一、质点的运动1.1直线运动1.1.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 t2 –V 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 t/2=V平=(V t+V o)/24.末速度V t=V o+at5.中间位置速度V s/2=[(V o2 +V t2)/2]1/26.位移S= V平t=V o t + at2/27.加速度a=(V t-V o)/t以V o为正方向,a与V o同向(加速)a>0;反向(减速)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 o)m/s 加速度(a)m/s2末速度(V 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m)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 t-V 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1.1.2自由落体1.初速度V o =02.末速度V 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 t2=2gh t=(2h/g)1/2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1.1.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 o t- gt2/22.末速度V t= V o - gt (g=9.8≈10m/s2)3.有用推论V t2–V o2= -2gS4.上升最大高度H m= V o 2/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 V o /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之完整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之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e437ef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b6.png)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之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1.运动学公式:v = v0 + ats = v0t + 1/2at^2v^2 - v0^2 = 2as2.牛顿定律:F = ma3.能量守恒:E = Ek + Ep4.动量守恒:p = mv5.引力定律:F = Gm1m2/r^26.圆周运动:v = ωra = ω^2rT = 2πr/v7.功和功率:W = FscosθP = W/t8.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f = μFn9.能量和功:E = W + Q10.机械能守恒:Ek1 + Ep1 = Ek2 + Ep2以上是高中物理公式的概述,其中包括运动学公式、牛顿定律、能量守恒、动量守恒、引力定律、圆周运动、功和功率、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能量和功、机械能守恒等。
这些公式在物理学中非常重要,学生们需要掌握它们的含义和应用。
合外力为零或接近于零,或某个方向上的合外力为零时,下面的公式适用于一动一静的弹性碰撞模型:Mv1=Mv1'+mv2'①Mv2=Mv2'+M-mv1'②其中,M和m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v1和v2是碰撞前的速度,v1'和v2'是碰撞后的速度。
在电学中,元电荷的大小为e=1.6×10^-19C。
电荷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产生: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
库仑定律表明,两个电荷之间的电场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电场强度的定义式为E= F/Q,其中F是电场力,Q是电荷。
在真空中,电场强度的决定式为E=kQ/r^2.电场线的方向与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同。
电势差可以表示为UAB=WAB/q,其中WAB表示从A到B的电场做功。
电势表示为从某点到无穷远的电势能。
场强可以表示为E=U/(4πkQ/r^2)。
电阻可以表示为R=ρ=l/A,其中l为电线的长度,A为其横截面积。
电流可以表示为I=Q/t,其中Q是电荷,t是时间。
电容可以表示为C=Q/U,其中U是电势差。
高中物理总结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总结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e797692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94.png)
高中物理总结公式大全高中物理总结公式大全高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理科课程,涉及到很多基础的物理概念和公式。
在这里,我将为大家整理一份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巩固和复习所学的内容。
一、运动学公式1. 速度公式:v = Δx/Δtv:速度(m/s)Δx:位移(m)Δt:时间(s)2. 平均速度公式:v平均 = (v1 + v2) / 2v平均:平均速度(m/s)v1:初始速度(m/s)v2:末速度(m/s)3. 加速度公式:a = Δv/Δta:加速度(m/s^2)Δv:速度变化量(m/s)Δt:时间(s)4. 运动距离公式:S = vt + (1/2)at^2S:运动距离(m)v:初始速度(m/s)t:时间(s)a:加速度(m/s^2)5. 重力加速度公式:g = G*M/r^2g:重力加速度(m/s^2)G:万有引力常量(6.67430 × 10^-11 N*(m/kg)^2) M:地球质量(kg)r:地球半径(m)二、力学公式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F = maF:力(N)m:质量(kg)a:加速度(m/s^2)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F = dp/dtF:力(N)dp:动量变化率(kg·m/s)dt:时间变化率(s)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F1 = - F2F1:物体1受到的力(N)F2:物体2受到的力(N)4. 弹簧力公式:F = kΔxF:弹簧力(N)k:弹簧的弹性系数(N/m)Δx:弹簧变形量(m)5. 摩擦力公式:F摩擦= μF法向F摩擦:摩擦力(N)μ:摩擦系数F法向:物体受到的法向力(N)三、能量与功公式1. 功公式:W = F·S·cosθW:功(J)F:力(N)S:位移(m)θ: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2. 功率公式:P = W/ΔtP:功率(W)W:功(J)Δt:时间(s)3. 势能公式:Ep = mghEp:重力势能(J)m:物体质量(kg)g:重力加速度(m/s^2)h:高度(m)4. 动能公式:Ek = 1/2mv^2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速度(m/s)5. 机械能守恒定律:E1 + W = E2E1:初始机械能(J)W:外界对物体的功(J)E2:末机械能(J)四、静电学公式1. 库仑定律:F = k |q1q2| / r^2F:电力(N)k:电力系数(8.988 × 10^9 N·m^2/C^2) q1、q2:电荷(C)r:两电荷之间的距离(m)2. 电场强度公式:E = F/q0E:电场强度(N/C) F:电力(N)q0:测试电荷(C)3. 电势能公式:Ep = qEdEp:电势能(J)q:电荷(C)E:电场强度(N/C) d:距离(m)4. 电容公式:C = Q/UC:电容(F)Q:电荷(C)U:电压(V)五、光学公式1. 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n1:入射介质折射率θ1:入射角(°)n2:折射介质折射率θ2:折射角(°)2. 成像公式:1/f = 1/v + 1/uf:焦距(m)v:像距(m)u:物距(m)3. 光程差公式:Δs = n * ΔlΔs:光程差(m)n:介质折射率Δl:光程差长度差(m)4. 杨氏双缝干涉公式:δ = λd / Dδ:相邻亮条间距(m)λ:波长(m)d:缝距(m)D:屏幕与缝的距离(m)这只是高中物理公式的一部分,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和复习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重点公式
![高中物理重点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d4738ae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b8.png)
高中物理重点公式
在高中物理中,存在着大量的重点公式,它们是我们学习和理解物理理论的基础。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高中物理重点公式:
1.动力学公式:
- 动量公式:p = mv
- 动量变化率公式:F = ma
-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F=√(Fx²+Fy²)
-重力加速度公式:g=9.8m/s²
2.运动学公式:
-加速度公式:a=(v-u)/t
-位移公式:s=(v+u)*t/2
-平均速度公式:v=s/t
-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 = ma
3.牛顿力学公式:
- 弹性力公式:F = kx
-简谐振动公式:T=2π√(m/k)
- 功公式:W = F · s · cosθ
- 动能公式:K = 1/2mv²
4.电学公式:
-电势差公式:V=W/q
-电流公式:I=Q/t
-电阻公式:R=V/I
-欧姆定律公式:V=IR
5.磁学公式:
-磁场强度公式:B=μ₀I/(2πr)
- 磁力公式:F = qvBsinθ
- 力矩公式:τ = rFsinθ
- 安培环路定理公式:∑(B · dl) = μ₀I 6.光学公式:
-球面镜成像公式:1/u+1/v=1/f
-薄透镜成像公式:1/f=D-D₀
-等效焦距公式:1/f=1/f₁+1/f₂
- 全反射临界角公式:θc = arcsin(n₂ / n₁)。
高中物理公式总表(高中必背)
![高中物理公式总表(高中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37ced0ff0029bd64783e2c7c.png)
高中物理公式总表一、力学公式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 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F F F F COS 1222122++θ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角:F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o 或∑F x =o ∑F y =o(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 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7、 万有引力: F=Gm m r 122(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 加速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G Mm R h m ()+=2V R h m R h m T R h 222224()()()+=+=+ωπ 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Mm R 2g = G M R 2c 、 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 R2V=R G M =gR8、库仑力:F=K q qr122 (适用条件)9、 电场力:F=qE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10、磁场力:(1) 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高中物理总结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总结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862af6f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f7.png)
高中物理总结公式大全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公式是我们理解和应用知识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高中物理课程中常用的公式,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力学。
1. 动力学。
(1) 牛顿第二定律,$F=ma$。
(2) 动能公式,$E_k=\frac{1}{2}mv^2$。
(3) 动能定理,$W=\Delta E_k$。
(4) 势能公式,$E_p=mgh$。
(5) 势能定理,$W=\Delta E_p$。
(6) 动量公式,$p=mv$。
(7) 冲量公式,$I=F\Delta t$。
2. 静力学。
(1) 牛顿第一定律,$F=0$。
(2) 牛顿第三定律,$F_{12}=-F_{21}$。
(3) 弹簧弹力公式,$F=-kx$。
(4) 弹性势能公式,$E_p=\frac{1}{2}kx^2$。
(5) 物体平衡条件,$\sum F=0$。
二、热学。
1. 热力学。
(1) 热力学第一定律,$Q=\Delta U+W$。
(2) 热功当量,$1cal=4.18J$。
(3) 热力学效率,$\eta=\frac{W}{Q_h}$。
(4) 热传导公式,$Q=kl\frac{\Delta T}{\Delta x}$。
2. 热力学。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2) 理想气体内能,$U=\frac{3}{2}nRT$。
(3) 理想气体绝热过程,$PV^\gamma=C$。
(4) 热力学过程热效率,$\eta=1-\frac{T_c}{T_h}$。
三、光学。
1. 几何光学。
(1) 薄透镜成像公式,$\frac{1}{f}=\frac{1}{v}-\frac{1}{u}$。
(2) 球面镜成像公式,$\frac{1}{f}=\frac{1}{v}+\frac{1}{u}$。
(3) 球面折射定律,$\frac{n_1}{u}+\frac{n_2}{v}=\frac{n_2-n_1}{R}$。
(4) 光的全反射临界角,$\sin{c}=\frac{n_2}{n_1}$。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3795f37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f.png)
一、运动学1. 速度公式:v = Δx/Δt2. 加速度公式:a = Δv/Δt3. 位移公式:Δx = v0t + 1/2at^24. 速度位移关系:v^2 = v0^2 + 2aΔx5. 平均速度公式:v_avg = Δx/Δt6. 自由落体公式:h = 1/2gt^27. 抛体运动公式:h = v0sinθt 1/2gt^2,x = v0cosθt二、动力学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2. 牛顿第二定律:F = ma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动能公式:K = 1/2mv^25. 势能公式:Ep = mgh6.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 + 势能7. 动能定理:W = ΔK8. 动摩擦力公式:f = μN9. 重力做功公式:W = mgh10. 弹性势能公式:Ep = 1/2kx^2三、能量与动量1. 动量公式:p = mv2. 动量守恒定律:在系统不受外力时,系统总动量守恒。
3. 能量守恒定律:在孤立系统中,能量总量保持不变。
4. 动能定理:W = ΔK5. 动能公式:K = 1/2mv^26. 势能公式:Ep = mgh7.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 + 势能8. 动能定理:W = ΔK9. 动摩擦力公式:f = μN10. 重力做功公式:W = mgh11. 弹性势能公式:Ep = 1/2kx^2四、电磁学1. 库仑定律:F = k|q1q2|/r^22. 电场强度公式:E = F/q3. 电势差公式:V = W/q4. 电势能公式:Ep = qV5. 电容公式:C = Q/V6. 电容器的串联和并联:1/C = 1/C1 + 1/C2(串联),C = C1 + C2(并联)7. 欧姆定律:I = V/R8. 电阻定律:R = ρL/A9. 电功公式:W = UIt10. 电功率公式:P = UI11. 电能公式:E = Pt12. 磁感应强度公式:B = F/IL13. 磁场力公式:F = BIL14. 磁通量公式:Φ = BS15.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ε = N(ΔΦ/Δt)16. 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使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
高中必背的所有的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必背的所有的物理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f426d9e4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0.png)
高中必背的所有的物理公式大全力学:1.速度公式:v=d/t2.平均速度公式:v=(v1+v2)/23.加速度公式:a=(v-u)/t4. 牛顿第二定律:F = ma5. 重力公式:F = mg6.力矩公式:τ=Fd7. 形变能公式:E = 1/2kx²8. 动能公式:E = 1/2mv²9.功公式:W=Fd10. 动量公式:p = mv11.冲量公式:J=FΔt12.加速度公式:a=(v²-u²)/2d13.万有引力公式:F=G[(m1m2)/r²]14. 圆周运动公式:F = ma = mω²r热学:1. 热量传递公式:Q = mcΔT2.热功公式:W=Q-ΔU3.热容公式:C=Q/ΔT4.温度转换公式:C=(F-32)/1.85.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6.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7.等压过程公式:W=PΔV8.等温过程公式:W = nRTln(V₂/V₁)9.等容过程公式:W=010.热效率公式:η=W/Q₁光学:1.光速公式:c=fλ2.焦距公式:1/f=1/v-1/u3.欧拉公式:e^(iπ)+1=04. 折射定律: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5.色散公式:n=c/v6.单色光速度公式:v=λf7.球面镜成像公式:1/f=1/v-1/u8.薄透镜公式:1/f=(n-1)(1/R₁-1/R₂)9.光的速度公式:c=nλ电学:1.电压公式:V=IR2.电功公式:W=VIt3.电阻公式:R=V/I4.等效电阻公式(串联):R=R₁+R₂5.等效电阻公式(并联):1/R=1/R₁+1/R₂6.电流公式:I=Q/t7.吉尔伯特定律:V=IR+V₀8.阻抗公式(串联):Z=Z₁+Z₂9.阻抗公式(并联):1/Z=1/Z₁+1/Z₂10.欧姆定律:V=IR11.电场强度公式:E=F/Q12.库仑定律:F=kQ₁Q₂/r²。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重点)超详细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重点)超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95d930b5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6a.png)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重点)超详细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在高中物理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物理公式,这些公式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了世界的运行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一些高中物理的重点公式,并解释它们的含义和应用。
一、力学部分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个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F = m * a,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公式为:F = m * a,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个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F1 = -F2,其中F1和F2分别代表两个物体的作用力。
4.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其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公式为:E = 1/2 * m * v^2,其中E代表物体的动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v代表物体的速度。
5. 功的定义: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
公式为:W = F * d * cosθ,其中W代表做功,F代表力,d代表力的作用距离,θ代表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二、能量部分1.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其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公式为:E = 1/2 * m * v^2,其中E代表物体的动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v代表物体的速度。
2. 势能公式:物体的势能等于其高度乘以重力加速度。
公式为:Ep = m * g * h,其中Ep代表物体的势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g代表重力加速度,h代表物体的高度。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封闭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公式为:Ei = Ef,其中Ei代表初始机械能,Ef代表最终机械能。
4. 压力公式:压力等于力对单位面积的作用。
公式为:P = F / A,其中P代表压力,F代表力,A代表力作用的面积。
高中物理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总结及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6732078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28.png)
高中物理总结及公式大全《高中物理总结及公式大全》一、力学公式1. 力的大小公式:F=ma2. 力的矢量和:F=F1+F23. 惯性定律:F=dp/dt4. 动量定理:P=mv5. 惯性力和摩擦力的矢量和:F=Fi+Ff二、牛顿第二定律1. 势能定律:E=mgh2. 力的矢量总和:ΣF=ma3. 动量守恒定律:F=dp/dt4. 动量定理:P=mv5. 惯性定理:F=mα三、向量学1. 投影公式:P=P1+P22. 投影乘积公式:P1·P2=|P1|cosθ3. 向量积公式:P1×P2=|P1||P2|sinθ4. 向量的叉积:P1×P2=P1·P2+P2·P1四、电学公式1. 电压的增量公式:V=IR2. 电流的增量公式:I=V/R3. 电容的增量公式:Q=CV4. 电容电路公式:V=IR+Q/C5. 电势公式:V=E+I.R五、光学公式1. 全反射角公式:θ=arcsin(n2/n1)2. 稳定折射率公式:n1/n2=sinθ1/sinθ23. 衍射公式:dθ=λ/D4. 光线传播距离公式:R=n/2π5. 光色矢量法:I=Ia+Ib+Ic六、物理总结1. 力的学习内容:力的大小、矢量和、惯性定律和动量定理。
2. 牛顿第二定律的学习内容:势能定律、力的矢量总和、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定理。
3. 向量学的学习内容:投影公式、投影乘积公式、向量积公式和向量的叉积。
4. 电学的学习内容:电压的增量公式、电流的增量公式、电容的增量公式、电容电路公式和电势公式。
5. 光学的学习内容:全反射角公式、稳定折射率公式、衍射公式、光线传播距离公式和光色矢量法。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7febb33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9f.png)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整理版一、力学公式1、力的性质:力的大小:F=ma力的方向:F → = F ⊥ + F |2、运动的性质:直线运动:s=vt匀变加速运动:v=v0+atv-t图型:v=v0+ats-t图型:s=v0t+½at^23、力学能量定理:机械能:EK=½mv^2潜能:EP=-GMm/R势能:U=mgh4、转动运动:角动量:L=Iω角动量守恒:ΔL=0转动势能:T=½Iω^2角速度与角度的关系:α=ωt 角矢量的定义:s=rα角加速度:α=dω/dt二、电磁学公式1、磁场的性质:电磁感应定律:B=µ0H+M 磁感应强度:H=1/µ0⋅(B-M) 2、电场的性质:电压定律:V=E⋅d电势能:U=QV电流定律:I=Q/t电容的容量:C=Q/V3、电磁感应:电磁感应定律:B=µ0H+M电磁感应强度:H=1/µ0⋅(B-M) 电磁感应动力学==F=IL×B4、电磁波:电磁波方程:∇^2E=1/c^2∂^2/∂t^2电磁波功率:P=U/t=I^2R电磁波波长:λ=c/f三、光学公式1、几何光学:视距:d=o/s透镜定律:1/f=1/o+1/i折射定律:n_1sinθ_1=n_2sinθ_2延拓定理:m=r/r_02、物理光学:介质的折射率:n=c/v衍射定律:θ=λ/d干涉定律:mλ=a·sinΦ四、原子物理公式1、原子结构:原子能量:E=-(Z^2/r_1)-(Z^2/r_2)-(Z^2/r_3)-...电子轨道:V=Z^2/2r电子能量:E=-Z^2/rn干涉定律:de=h/p2、物质特性:核裂变:E=Δmc^2吸收法则:A_i+B_j=C_l+D_m量子井模型:E=E_n-E_1/n^2晶格定律:a_1/a_2=b_1/b_2=c_1/c_2五、热学公式1、温度性质:温差折算:T/T_0=Q/Q_0热量定律:Q=Ct热电效应:U=I^2Rt2、热力学:热力学第一定律:dU=dQ+dW热力学第二定律:ΔS≥q_rev/T热力学第三定律:S=S°+S°°六、物理化学公式1、电离热:水解定律:H_2O=H+OH离子交换定律:A+BX=CX+D2、反应热:物质穿越双斜面线:q=ce(T_2-T_1) 反应期定律:PV=RT等温反应热:q=c(T_1-T_2)等压反应热:q=Cp(T_1-T_2)七、统计物理学公式1、热力作用:热波传播:q=K ⋅A/ r热膨胀比:α=1/(KP)2、系统性质:宏观热力:ΔU=TΔS比热容:C_v=dQ/dT体系的热容:Q=C_v(T_1-T_2) 熵的热容:S=C_p(T_1-T_2)。
高中常见重点物理公式大全必背8篇
![高中常见重点物理公式大全必背8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fc6b6e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28.png)
高中常见重点物理公式大全必背8篇在这高中阶段,对于物理学习中,物理可以说是让很多同学头疼的学科。
首先公式就是解题的“命脉”,它是将知识和题目连接的纽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下面是编辑为家人们收集整理的高中常见重点物理公式大全必背较新8篇。
电磁感应篇一1.电压瞬时值e=Emsinωt电流瞬时值i=Imsinωt;(ω=2πf)2.电动势峰值Em=nBSω=2BLv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总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Em/(2)1/2;U=Um/(2)1/2;I=Im/(2)1/2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U1/U2=n1/n2;I1/I2=n2/n2;P入=P出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损′=(P/U)2R;(P 损′: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输送电压,R:输电线电阻)〔见第二册P198〕;6.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ω:角频率(rad/s);t:时间(s);n:线圈匝数;B:磁感强度(T);S:线圈的面积(m2);U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
提高物理成绩的方法是什么篇二1.别死记硬背,既然你数学学得那么好相信做到这一点很轻松。
2.如果可能,建议你做好预习。
通常而言,预习之后上课听讲效果会很好,也就是有的放矢。
但也有一些情况是这样,由于预习了上课会感到重复无聊,即起了反作用,这也无所谓,因为那证明你预习的非常到位,几乎可以不用听讲了。
但如果你真的认为自己学得很好已经达到了不必听讲的等级,为了显示你的能力不妨一口气把一本书都预习下来,然后和那些听讲的学生比一比,你学的如果比他们更好你的信心会大增。
较好的情况就是,在预习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了深厚的兴趣,从此不必听讲成绩也会突飞猛进,因为你将会有一套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习进程,而不是单纯的被动式学习。
高中物理公式大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大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ce2c87f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29.png)
1.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F = ma)•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 (F = m)•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F_{12} = -F_{21})2. 动能与势能•动能 (E_k = mv^2)•势能 (E_p = mgh)•机械能 (E = E_k + E_p)3. 动量与冲量•动量 (p = mv)•冲量 (J = Ft)•动量定理:(Ft = p)4. 动量守恒•无外力作用下,系统的总动量守恒:(p_{initial} = p_{final}) 5. 能量守恒•系统内能量的总量不变:(E_{initial} = E_{final})6. 摩擦力•静摩擦力 (f_{static} = _s N)•动摩擦力 (f_{kinetic} = _k N)7. 浮力•阿基米德原理:(F_{buoyancy} = {fluid} V{displaced} g) 1. 温度与热量•温度:(T = )(开尔文)•热量 (Q = mcT)2. 热力学第一定律•(Q = W + U)3.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S 0)4. 比热容•定压比热容 (c_p)•定容比热容 (c_v)1. 基本概念•电荷 (Q)•电压 (V)•电流 (I)•电阻 (R)2. 欧姆定律•(V = IR)3. 电功率•实际功率 (P = VI)•视在功率 (S = V^2/R)4. 电容•电容 (C = Q/V)5. 电感•电感 (L = )6.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 -) 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d = rt)•反射定律:(i = r)•折射定律:( = )2. 光的波动性•波长 ()•频率 (f)•波速 (v)3. 光的粒子性•光子能量 (E = hf)4. 光谱•可见光:(380 - 740) 纳米•紫外线:(10 - 380) 纳米•红外线:(740 - 1) 毫米原子物理1. 原子结构•电子 (e)•质子 (p)•中子 (n)2. 能级与光谱•能级公式:(E_n = -)•玻尔模型:(E_n = -)3. 核反应•质能方程:(E = mc^2)•核裂变:({Z}^{A}X ^{Z-1}{A-1}Y + ^{1}_{1}H)•核聚变:({Z}^{A}X + {Z}^{A}X ^{Z}_{A}X + )量子力学1. 波函数•薛定谔方程:(- (x) = E (x))2. 薛定谔猫•量子态叠加:( |Alive+ |Dead)3. 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x p )•学习物理公式时,要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精简_全为重点)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精简_全为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ffb6d2fb7c1cfad6195fa769.png)
高中物理公式 0高中物理公式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1)公式:F=G221r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高中物理所有公式总结————————————————————————————————作者:————————————————————————————————日期:一, 质点的运动(1)----- 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 / 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t 2 –V0 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 / 2= V平=(V t + V o) / 24.末速度V=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 / 2=[(V_o2 + V_t2) / 2] 1/26.位移S= V平t=V o t + at2 / 2=V t / 2 t7.加速度a=(V_t - V_o) / t 以V_o为正方向,a与V_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_o):m/ s 加速度(a):m/ s2 末速度(Vt):m/ s时间(t):秒(s) 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 s=3.6Km/ 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_t - V_o)/ 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2) 自由落体1.初速度V_o =02.末速度V_t = g t3.下落高度h=gt2 / 2(从V_o 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 t2 = 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1.位移S=V_o t –gt 2 / 22.末速度V_t = V_o –g t (g=9.8≈10 m / s2 )3.有用推论V_t 2 - V_o 2 = - 2 g S4.上升最大高度H_max=V_o 2 / (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_o / 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_x= V_o2.竖直方向速度V_y=gt3.水平方向位移S_x= V_o t4.竖直方向位移S_y=gt2 / 25.运动时间t=(2S_y / 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 1/2 )6.合速度V_t=(V_x2+V_y2) 1/2=[ V_o2 + (gt)2 ] 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_y / V_x = gt / V_o7.合位移S=(S_x2+ S_y2) 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_y / S_x=gt / (2V_o)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_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
(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s / t=2πR / T2.角速度ω=Φ / t =2π / T= 2πf3.向心加速度a=V2 / R=ω2 R=(2π/T)2 R4.向心力F心=mV2 / R=mω2 R=m(2π/ T)2 R5.周期与频率T=1 / 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 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 / s 半径(R):米(m)线速度(V):m / s角速度(ω):rad / s 向心加速度:m / s2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1.开普勒第三定律T2 / R3=K(4π2 / GM) R:轨道半径T :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2.万有引力定律F=Gm_1m_2 / r2 G=6.67×10-11N·m2 / 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 R:天体半径(m)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 T=2π(R3/GM)1/2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_1=(g地r地)1/2=7.9Km/s V_2=11.2Km/s V_3=16.7Km/s6.地球同步卫星GMm / (R+h)2=m4π2 (R+h) / T2h≈36000 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三、力(常见的力、力矩、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 m/s2 ≈10 m/s2 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 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 m_1m_2 / r2 G=6.67×10-11 N·m2/kg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K Q_1Q_2 / r2 K=9.0×109 N·m2/C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q E:场强N/C q:电量C 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F=B I L 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 F=B I L ,B//L时: F=09.洛仑兹力f=q V B 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 V B ,V//B时: f=0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N 一般视为fm≈μN (4)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 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5)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矩1.力矩M=FL L为对应的力的力臂,指力的作用线到转动轴(点)的垂直距离2.转动平衡条件M顺时针= M逆时针M的单位为N·m 此处N·m≠J有些超出高一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速度速率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分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率、平均速率(=路程/时间)决定因素平均速度由位移和时间决定由瞬时速度的大小决定方向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方向为该质点的运动方向无方向联系它们的单位相同(m/s),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速度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大小程度的物理量,是一过程量定义式单位m/s m/s2m/s决定因素v的大小由v0、a、t决定a不是由v、△v、△t决定的,而是由F和m决定。
由v与v0决定,而且,也由a与△t决定方向与位移x或△x同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与△v方向一致由或决定方向大小①位移与时间的比值②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③x-t图象中图线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小值①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②速度改变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③v—t图象中图线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小值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理解图象的含义(1)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1.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2)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1.基本公式(1) 速度—时间关系式:(2) 位移—时间关系式:(3) 位移—速度关系式: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v、a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1.常用推论(1)平均速度公式:(2)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3)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4)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研究运动图象(1)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2)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3)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4)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5)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1.x-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t图象和v—t图象中,x-t图象v—t图象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②表示物体静止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③表示物体静止③表示物体静止④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初位移为x0④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的支点相遇时的位移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的共同速度⑥t1时间内物体位移为x1⑥t1时刻物体速度为v1(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质点在0~t1时间内的位移)考点三:追及和相遇问题1.“追及”、“相遇”的特征“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
2.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4)联立方程求解1.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1)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