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思潮的演变
浅谈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思潮_中国当代
浅谈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思潮_中国当代论文导读::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思潮以艺术审美的方式。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部分对八九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思潮进行简要评述。
借助其强大的思潮推动。
女性作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崭新的面貌迅速崛起,其作品在数量质量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是新时期重要的文化景观之一,也是中国女性写作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有机构成和重要环节。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部分对八九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思潮进行简要评述。
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张洁发表于1982年第2期《收获》上的《方舟》是有意识探讨女性问题的作品,其目标直指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对待。
女主人公们为了捍卫自己的事业,几乎都是反传统角色的化身。
然而这个方舟也不是真正的避难所,她们躲开了丈夫,却逃避不了整个社会,这就女性作为一个整体的悲哀,正如小说题记中所说的:你将格外地不幸,因为你是女人。
[[1]]张辛欣1983年发表的《在同一地平线上》反应的则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纯粹的性别问题。
它更集中的体现男女两性在需要通过竞争获得自我实现机会之时,实际可能遭遇的两性空间冲突。
认为女人对于天赋平等、竞争机会同样有充分的权力意识中国当代,要求实现自我而不愿意做出牺牲。
二男权文化传统的解构在《玫瑰门》里,铁凝试图从历史发展和文化传统的角度阐释女性的历史命运,发现女性的悲剧是超政治的性别悲剧:司漪纹年轻时的意外失身使其从此沦入罪恶深渊,接纳了丈夫的一切折磨。
文革时她献出房子和财宝,但无人理睬。
这一切表明,女性在主流社会和文化中根本没有自己的位置,揭示了男权文化中女性生命的无地位无价值。
司绮纹一生都在努力进入传统家族和现代社会秩序,却不断地被排挤拒绝,究其根源是男权社会对底层妇女的压迫。
这预示着女性作家们试图摆脱或改变男性历史对女性存在的漠视,开始用逐渐强大起来的笔,自觉的书写自己的历史论文服务。
新新人类作家卫慧、棉棉则用身体检阅男人,用皮肤思考,以女性私人化的笔法和身体写作的态度,来直露地宣泄女性的欲望,描写女性的性心理和性行为。
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与变革
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与变革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升,现代女性文学蓬勃发展,并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本文将着重探讨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脉络,分析变革背后的原因,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现代女性文学的兴起现代女性文学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女性运动。
女性开始争取平等的权益,这也为女性文学的崛起提供了社会土壤。
一些女性作家开始以女性视角创作文学作品,通过文学表达女性的观点和经历。
她们用文字探索了女性在家庭、社会中的角色和挣扎,为女性争取了发声的机会。
第二部分:现代女性文学的主题现代女性文学主题的多样性和广度也是其发展与变革的重要标志之一。
以往,女性文学更多地关注婚姻、家庭和情感,但现在的现代女性文学已经拓展到更广泛的领域,涵盖了政治、社会、职业生涯等各个方面。
女性作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女性角色和经历,她们以独特的视角和才华,创作出更具深度和广度的作品。
第三部分:现代女性文学的风格与艺术表达现代女性文学不仅在主题上突破传统,也在风格和艺术表达上展现出多样性。
一些女性作家通过自由的叙事风格、独特的语言运用和丰富的想象力,塑造了出深刻而富有张力的作品。
她们以真实而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现实挣扎,使读者得以更深入地理解和共鸣。
第四部分:现代女性文学的变革原因现代女性文学的变革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社会的进步与女性地位的提升为女性文学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和机会。
其次,传媒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为女性作家提供了更广泛的传播平台,使她们的作品得以更迅速地传播和影响。
此外,女性文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后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鼓励女性作家表达自我的权力和声音。
第五部分:现代女性文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未来,现代女性文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女性地位不断提升和意识觉醒的深入,女性作家将继续以更加独特和多元的方式创作。
同时,女性文学也将更广泛地与社会问题相结合,关注性别、种族、环境等更多的议题,展示女性对社会变革的思考和贡献。
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潮
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潮在近年来逐渐兴起,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既是对传统性别观念的挑战,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呼唤。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潮,以期加深对这一现象的理解。
首先,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出现,是对传统性别观念的反思。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对于女性的期望和要求一直存在着明显的偏见和不公平。
女性被视为柔弱、依附、从属的对象,而男性则被赋予更多的权力和自由。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对这种传统观念提出质疑,并通过文学来表达自己的声音。
例如,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就展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辛酸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不公平待遇的不满和反抗。
其次,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兴起,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呼唤。
在当代中国社会,尽管女性的地位有所提升,但性别歧视和不平等问题仍然存在。
女性在职场上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歧视,妇女权益保护仍然不完善。
女性主义文学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揭示和批判,呼唤社会对女性权益的关注和重视。
比如,王安忆的散文《长恨歌》中,通过女性的视角来观察和反思社会现象,揭示了女性在现实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关注。
此外,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兴起,也是对女性自我认同和自我解放的呼唤。
女性主义文学关注女性的内心世界和个体经验,探讨女性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
通过文学的表达和呈现,女性主义作家试图为女性赋予更多的话语权和主体性。
例如,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通过女性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描写,展现了女性的独立性和自我追求的重要性,为女性争取了更多的自由和平等的权利。
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兴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和思考性别问题的视角。
通过对女性的经历和体验的揭示和表达,女性主义文学呼唤社会对女性权益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也为女性自我认同和自我解放提供了空间和平台。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展与流变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展与流变引言近几年来,中国文坛对于思想的不断呼唤,让我们不由得回忆起百年前的中国文坛,那是一个风云汇集,思想变化万千的年代。
首先是政治与艺术的纠葛,其次是道与器的交会,文学不断寻找属于自身属性的真正文学性的坚韧与执着。
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界定,我们一直从双重意义来归纳出其概念。
首先,时间概念:从1917年到1949年;其次,价值归宿(根本属性):中国新文学,在另一方面是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50年代末期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换句话来说,中国现代文学指的是从1917年到1949年的中国新文学。
而作为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思潮,是站在众多社会思潮的前锋,成为最引人瞩目的主流思潮,即中国新文学思潮,也被称为中国新文学内在的文学思潮系列。
很多时候国内作家与文学理论家们都在讨论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潮,分歧较为明显,而本文试图从现代文学思潮发展与演变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理性梳理总结,找出一些对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可供借鉴的东西。
一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起源通过史料研究,可以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起源背景追溯到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外来思想蜂拥而至,这让中国的知识分子意识到传统封建思想对于中国人民的制约,因此综合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动了新文化运动。
这场反侵略战争打破了清朝一直以来闭关锁国的政策,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武器炸开了中国的大门。
随着中西文学的碰撞交流与融合,国内逐渐形成了争相学习西方现代文明的潮流,出现了一大批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首的倡导学习西方文化的先驱。
人们认为,要想改变中国封建落后的现状,就要从最基本的层面上自上而下的变法维新。
在1898年,一场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文件,改良政治教育体制的资产阶级政治维新改革戊戌变法登上历史舞台。
这次戊戌变法的成就在于呼吁解放传统思想,创办学堂与报刊杂志,努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新文化思想;在另一方面,戊戌变法对传统封建思想弊端直接揭露并进行猛烈抨击,有效促进了国民思想的觉醒,可以说是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启蒙运动。
《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与发展》
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与发展引言女性主义文学思潮是20世纪以来世界各地女性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对于女性身份和权益的关注所形成的一种流派。
本文将探讨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背景、相关理论与代表作品,并对其在社会变革中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背景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源于对男权社会不平等待遇和剥夺的抗议,它同时也是女性争取平等权益和自由表达的重要途径。
下面我将就几个重要背景因素进行介绍:1.社会历史变革:20世纪初至今,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妇女参政权、教育普及和经济地位提高方面。
这些变化为女性提供了更多机会去追求自己的利益和目标。
2.第二波 feminism 运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第二波 feminism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大量启蒙运动者开始重新思考性别和社会权力的关系,女性主义文学也正是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高峰。
3.文学批评理论的兴起:文学批评理论中的女性主义批评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指出传统文学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不公正描绘以及男权体制对于女性创作空间的压迫。
此种启发导致了女性主义文学思潮不断发展。
二、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理论与观点女性主义文学思潮融合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和观点,下面我将介绍几个重要的方向:1.性别建构理论:女性主义文学致力于揭示和解构社会对于性别角色和身份的刻板印象,并探索人类存在中的抑郁和奋进。
2.女性意识觉醒:这一观点认为,女性需要通过探索内心世界来找到真正的自我,并表达自己独特而有价值的声音。
3.自我故事述说:这一流派强调个人经历和亲身经历,并通过叙述个人经验来回应普遍化问题。
三、代表作品与作家女性主义文学思潮涌现出许多著名的作品和作家,下面列举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1.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达洛维夫人》等作品,通过展示女性角色复杂而多样的内心世界,揭示了社会剥夺对于女性身份认同带来的影响。
2.阿兰娜·芒塞特(Alana Massey):代表当代女性主义文学声音之一,《三季华尔街股市日返索引》,关注现代女性在职场、爱情和自我认同方面的挑战与反思。
中国女性主义文艺思潮的演变
中国女性主义文艺思潮的演变作者:贺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02期摘 ;要:从“五四”时期作为政治运动的附庸,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从阐释和建构到在思想解放和商业洪潮中发生的变异与回归,从关注女性情感、表现女性审美意识,到大胆的自我描摹和剖析;从独立意识的表现,到关注民生和社会。
女性以其独立的姿态,体现了对自我的探寻。
关键词:女性主义;文学思潮;建构;超越;回归作者简介:贺娟;性别:女;出生日期:1982.04.29;籍贯:陕西榆林;工作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科研处;职称:研究实习员;学历:硕士研究生(2012级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2--02一、从阐释到建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现代启蒙运动为现代女性文学提供了产生的温床。
拿破仑法典规定:“未成年者、已婚妇女、犯人及精神病患者没有行使法律的权利。
”美国妇女在解放黑奴的运动中才意识到自己的无权地位,引爆了19世纪女权运动,发表了《女性独立宣言》。
“妇女总是被忘却的人。
女性被父权社会压制、驯化乃至沉入地心,活在有躯体而无灵魂、有生命而无历史的边缘化中,她们在书写中被父权一直掠夺,被父权意识重塑,成为承载男性欲望与想象投射的沉默者,因而女人从未构成过一个独立的等级,作为一个性别,实际上也从未扮演过一个历史角色。
是历史境遇中的‘空白之页’。
”[1]阿伦普·德·朱戈发现了法国革命的人权宣言只是男权宣言,在1791年发表《女性与女性市民的人权宣言》,并因此被送上了断头台。
“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是超越民族、地区和时间的属于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对于深受阶级与性别双重压抑之苦的中国女性更具有吸引力和认同感。
中国女性从“启蒙”中摒弃传统偏见,反对“女子无才便是德”,摆脱宗法礼教的束缚,反抗“三从四德”,提倡“个体自由”,意识到自己受压迫的现实境遇,开始以独立于男权的视角关注生命和生存,对男权文化进行批判,表现女性作为“人”的基本权利。
以具体的文学思潮为例,谈谈你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理解
以具体的文学思潮为例,谈谈你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思
潮的理解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是指自20世纪以来,在中国文学领域出现的一系列不同的文学潮流和思想趋势。
这些思潮的兴起与社会、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多元发展。
一、鲁迅主义思潮:鲁迅主义思潮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思潮之一。
鲁迅主义强调文学要以现实为基础,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
鲁迅的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 正传》等,对于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新感性主义思潮:新感性主义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是对前一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反思和回应。
新感性主义强调个体的感性体验和情感表达,追求对生活的直观感知和情感共鸣。
代表作家如余华的《活着》、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情感深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三、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文学界兴起于1990年代,强调对权威和传统的怀疑,对语言和叙事形式的颠覆,以及对现实和历史的多元解读。
代表作家如莫言的《檀香刑》、巴金的《家》等,运用了复杂的叙事结构和象征意象,探索了文学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四、女性主义思潮: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文学界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强调女性权益和性别平等。
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以女性的视角和经验为创作出发点,呈现出对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的
批判和反思。
代表作家如王安忆的《红高粱》、张弓的《干校兄弟》等,通过女性的生命历程展现了对性别歧视的抗争和探索。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与发展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与发展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与发展是一曲关于女性角色权利与平等的壮丽乐章。
自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女作家逐渐从社会边缘走向文坛中心舞台,用文字书写着女性身份的探索与解放。
她们通过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对社会现实的触动以及对个体情感的挖掘,塑造了一幅真实而立体的女性形象。
一、风起云涌:女性主义的崛起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与发展与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密不可分。
女性主义的兴起为女性作家提供了独立发声的平台,也为她们赋予了从女性视角出发剖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女性文学经历了第一次热潮,众多女性作家以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创作,其中包括金宇澄、冯骥才等人。
她们通过作品表达了对传统婚姻观念和家庭模式的质疑,探讨了女性的自我价值和社会地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二、现实主义的真实写照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在探讨女性问题的同时,也着眼于社会现实的揭示与反思。
许多女性作家以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通过细腻入微的故事情节和真实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当代女性面临的各种困境和挣扎。
其中代表性作家蔡骏创作的《离婚》以离婚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婚姻和家庭的问题;亦舒的作品《爱情转移症》则揭示了女性在追求爱情与事业的过程中的挣扎与得失。
这些作品反映了现代女性在爱情、事业、家庭等层面的纠结与抉择,反映了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女性困境。
三、个体情感的挖掘中国当代女性文学还体现了对个体情感的细腻触动和深入挖掘。
女性作家运用独特的叙述手法,以内心独白、自我思辨的方式,深入展现女性的情感世界和思想变化。
作家张抗抗的《云的彼端,约定的地方》以情感为线索,通过讲述女性角色在婚姻中的迷茫与抉择,展现了女性真实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迁。
作家王海燕的作品《平原上的夏洛克》则展示了女性独特的思考方式和感受力,以及对生活与人性的洞察力。
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女性形象的描绘,也使读者深入感受到女性独特的情感与思考方式。
四、身份认同的探索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与发展也伴随着个体身份认同的探索与建构。
试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试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在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中,曾经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女性作家。
如王蒙、王安忆、张洁、冯骥才等。
在她们的作品中,均深刻地体现了她们对女性意识的理解与感悟,对女性自我意识的揭示和追求。
但是,随着女性文学的不断发展,女性作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如80年代中期出生的许多女作家已经不再局限于自己的私人世界,而是把关注对象转移到了社会现实之中。
例如李娟等人写下了大量关于新疆农村生活的作品,她们开始对少数民族的生活环境、文化风俗等进行观察与探索,并且在作品中创造出了独特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
然而,在这一时期,中国当代女性文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
女性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创作类别。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从最初的萌芽状态,发展到了如今的勃兴状态,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但是,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与不足,本文从对中国当代女性文学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切入点,对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崛起、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笔者认为,女性文学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整个现代文学史上已经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但是,由于社会发展方式等方面发生了一定变化,当代中国女性文学也在经历着一系列的变革与发展。
本文将从对中国当代女性文学进行研究的背景出发,进而分析其崛起与特征。
“女性文学”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由女性作家群体所创作的一种文学作品,其所体现的是特定历史阶段之下社会女性群体的生活状况、审美情趣以及思想感情等。
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等方面的不断进步,女性文学也呈现出了独特的特征。
女性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均衡现象,造成了中国当代文学中“男作家”与“女作家”之间所存在的差距,导致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性别化倾向。
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思潮
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思潮中国到80年代初,已正式推行改革开放,有机会提供多层结构性话语空间,但要获得合法性,还是有条件的。
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的完全政治化的一元话语受到质疑。
在1977-1979年三年中出现了中共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场运动通过对“两个凡是”的反思,展开了“真理”标准的讨论。
1978年4月25日《光明日报》上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春天,北京的西单出现了“民主墙”。
这些意味着言论自由的空间出现了,后者也体现出中国民间话语权的要求。
1978年已出现了“伤痕文学”,“伤痕文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为女性说出她们真实的体验提供了必要前提。
因为,伤痕经验也可以说是一种女性化的经验。
一、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思潮起步80年代初,也是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第一阶段。
标志是:在中国当代文学通常的三大体裁小说、诗歌和散文领域中,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女性的声音:说出的是女人受压抑的经验,并喊出了对这种经验的不满,发出了要求改变女人受压抑处境的呼声,小说家张洁、张辛欣,散文家叶梦,诗人翟永明在当时因发出这种女性的声音而引人注目。
“为了女人,干杯!”这句象征性的话,出现在张洁的中篇小说《方舟》中。
有意思的是,说这句话的女主人公荆华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研究工作者。
张洁《方舟》中塑造的三个女人“寡妇俱乐部”实则是中国当代文学中出现的第一个“女性性别群体”。
张洁在小说中喊出“为了女人,干杯”后不久,诗人翟永明在她1984的《女人》组诗前,专门写了一个“黑夜意识”的序言。
提出女人生来就与男人不同,有自己的黑夜意识。
她的诗歌就是这种意识的体现。
她们的宣言体现出中国女性文学思潮特色:它在根本上是代表了中国中国妇女一次话语权力的觉醒和表述。
换句话说,中国近代以来一直没有独立身份的女权主义运动,关于妇女问题每一次不过是民族或政治问题的一部分。
这一次很不相同,似乎与民族或政治问题没有什么关系,而是女人有“黑夜意识”要表达。
试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观念的发展历程
试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观念的发展历程【论文摘要】中国女性主义文学观的萌生发展是一个具有阶段性特点的、不断流动变化的过程。
中国女性文学是伴随着新文化运动以来人的发现和女性意识的觉醒而走进文学史的。
同时,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和女性作家作品的引介也开阔了作家的视野,它们共同催生中国第一个女作家群体,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在此后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前行中日趋成熟。
论文关键词】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文学批评在中国文学史上,20世纪初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引入无疑是唤起现代女性意识觉醒的重要因素,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这种影响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女性主义文学观的影响,但是,它为中国当代社会对女性主义文学观念在中国文学创作中的消化和理解提供了许多经验。
中国当代文学向女性精神与心灵的深处拓展,体现强烈的女性价值感与女性主体性更是得益于西方较为成熟的女性文学观念。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观的形成是带有本土特色、具有阶段性特点、流动变化的过程。
一、女性主义文学观念的产生女性主义提倡打破男性话语权,从女性的视角看待世界。
女性主义文学观的产生与西方的女权主义运动是密切相连的。
文艺复兴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启蒙思想的产生,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并迅速在全社会扩展开来。
l9世纪兴起的女权主义运动主要是资产阶级妇女向本阶级男性统治者要求参政、就业、受教育等具体的平等权利,是仅停留于表面意义上的性别平等,实际上并未触及父权文化自身。
少有的女作家的创作还不能受到社会正视,女性文学批评当然没有形成气候。
20世纪60年代以后,女权运动再度掀起高潮,广大女性真正对父权制思想文化本身提出质疑,才有了理论化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相应地出现大量女权主义的论著,为妇女言论提供了阵地。
1970年,凯特·米勒特的陛政治》的出版,标志着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形成。
尤其是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家肖沃尔特的观点很具有代表性,她主张建构独立的妇女文学史和女性文学经典,她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撰写的第一部英国女性小说史《她们自己的文学》于1977年问世,她明确提出女性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并发掘出大量被父权制文学史湮埋的女作家,对一些有影响的女作家也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思潮探讨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思潮探讨作者:张拴刚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20年第01期内容摘要:在当代文学思潮中,我国女性作家的面貌逐渐以崭新的形式崛起,特别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时我国女性文学的话语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扩展,其文学思维潮流也在不断进步,女性自我主体意识也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女性文学作品的质量以及数量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男权文化传统的结构以及私人欲望写作的狂欢三个方面来分析20世纪八九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思潮。
关键词:20世纪八九年代中国女性文学思潮在20世纪八十年代时文学批评得到深刻的转变,是新时期的辉煌时期,当时我国女性作家的面貌就已经逐渐得到崭新的发展,其文学作品的数量以及质量的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是新时期重要的文化观景,体现了我国女性作家的发展过程和历史。
通过女性作家去书写女性生活,通过女性意识以及女性的角度去认知社会和世界,表现出对男性话语霸权的解构以及自我意识的反抗,从而树立女性的自我价值观。
一.中国女性文学思潮的演变1.1形成期我国女性文学思潮的形成期在1981年~1984年,其主要体现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散文、诗歌以及小说中,同时对改变女性受压抑环境发出了呼声。
在文学中体现了当代女性问题,并要求在话语权上进行独立,而今促进了当代女性文学思潮的活力。
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的政府一直使用的是“妇女解放的尺度”,并且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对女性解放提出一些观点,因此,让中国女性文学思潮得到进一步的成长与发展。
另外,男女平等的思想与政策让女性主体得到了发展的空间,让中国女性能够参与社会活动,在社会上拥有一定的地位和身份,这也让当代女性作家拥有足够的物质基础。
1.2发展期我国女性文学思潮的发展期在1985年~1995年,在这个时间段,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从而为多元话语以及公共空间的成长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另外,此阶段的政治也比较稳定,对文学自由发展也给予了足够的宽容,让女性的话语权得到进一步的独立,其中体现的最为明显的就是当代女性写作能够吸取国外女性思想资源,从而让文学理论界获得了新的发展,在1995年北京召开的世界妇女大会上,让中国女性获得了世界女性的理解和认识,也让读者对女性文学思潮有了重新的认识。
刍论我国当代文学思潮的历时性演变
刍论我国当代文学思潮的历时性演变
张治国
【期刊名称】《理论导刊》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建国以来的我国当代文学思潮,发生了从"政治化"到"人性化"到"世俗化"的历时性演变.对其特征描述及其嬗变的深层根源探询,有助于我们认识近60年来中国文学与政治的离合顺悖关系,文学主体性回归的历程,文学对其为"人学"的证明,文学对民众世俗生活贴近程度远近亲疏的变化,以及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对文学思潮样貌及走向的制约、影响,也有助于警示人们正视特定时期文学思潮的某种缺陷乃至危机.
【总页数】4页(P102-105)
【作者】张治国
【作者单位】襄樊学院,中文系,湖北,襄樊,4410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7
【相关文献】
1.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思潮的演变 [J], 荒林
2.中西文化视域下当代中国文学"人学"主题的演变——对一个当代性文学思潮的历史扫描 [J], 肖向东
3.从"人性张扬"到"世俗关怀"论新时期文学思潮的历时性嬗变 [J], 张治国
4.从文的政治化到人的现代性——论当代文学思潮演变的基本轨迹 [J], 吴秀明
5.面对当代文学思潮演变的沉思──读魏绍馨教授的《当代中国文艺思潮四十年》[J], 黄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代文学中女性主义思潮的探究
当代文学中女性主义思潮的探究自20世纪60年代女性主义运动兴起以来,女性的观点和议题逐渐开始得到文学界的关注。
女性主义思潮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女性在文学中的形象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本文将探讨当代文学中女性主义思潮的表现和影响,以及这些思潮对当代女性的意义。
一、女性主义思潮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女性主义思潮对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还在不断扩大和发展。
女性主义思潮的理念在文学中表现为对女性形象的重塑和对女性话语权的追求。
女性主义文学摆脱了传统文学中男性视角对女性形象进行定型的做法,将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经验展现得更加细腻和深刻。
在当代文学中,女性主义的影响对于女性形象和话语权的塑造尤为明显。
首先是女性形象的重塑。
女性主义的出现让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开始多元化和多面向。
传统文学中对于女性的描绘多数基于男性想象和审美,往往流于刻板和片面。
而在女性主义文学中,女性形象变得形态各异,展现了更为丰富的人性和女性的生命体验。
比如,当代女性小说《小时代》系列中的女性角色就十分丰富和多彩,涉及到职场女性、奢华入流的年轻女孩、成长中的少女等等。
这些角色的生命经验不仅包括了爱情、婚姻、家庭等传统领域,还包括了事业、友情、精神独立等现代女性面临的诸多问题。
这些形象塑造的细节和深度让读者从不同角度认识女性,更能够切实地感受到女性的情感和思考。
其次是女性话语权的追求。
女性主义让女性在文学中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表达空间。
传统文学中女性的话语获得的关注度较低,常常被视为精神和生理上的弱者。
但是在女性主义文学中,女性话语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展现和关注。
女性角色通过自身的思考、发言和行动大声反驳了传统对于女性的刻板定位,从而展现了其生命的价值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比如,在小说《苦难世家》中,毛生在家庭重男轻女的环境中不断奋斗,最终实现了自我价值的认知和建立,成为当地一个非常受人尊敬的领导干部。
她所表现出的女性力量不仅是生理层面的坚韧,更是精神层面的坚强和自我超越。
新时期女性文学思潮述定稿
新时期女性文学思潮述评摘要:社会存在决定意识,时代的不同也决定了思潮演变的不同,女性文学思潮也遵循着这一规律。
由于各种原因,80年代及以后才出现了比较系统的中国女性文学思潮。
本文就新时期女性文学思潮形成的原因、具体表现以及影响作了分析与述评。
关键词:新时期女性思潮阶段影响引言: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封建伦理道德观念随着封建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观念紧密结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的说教成为桎梏妇女的精神枷锁,妇女完全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和一切正当的权利,这也使得中国女性在文学创作方面受到极大的束缚。
而随着中国封建体制的瓦解,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也不断提高。
文学创作方面,中国女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女性文学思潮。
一、什么是新时期女性文学思潮作为在漫长的时代中通常被历史遮蔽的潜流,女性文学是在对文化中男权意识的揭露中凸显出来上的。
它的主要意义就在于通过对已有的审美标准(男性中心)进行批判来影响读者,以期改变过去文学中存在的对女性的歧视与偏见,争取建立一种全新的包容两种性别的文化经验,以及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学世界和现实世界。
一个文本是不是属于女性文学,主要看它是否和与男权意识相对的女性意识相联系。
通常谈女性写作时,指的是女性与她们创作的作品,虽然女性写作未必一定就是女性主义写作。
女性主义文学思潮不仅是一种创作思潮,也是一种理论思潮。
80年代中后期,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开始传入中国,它开始影响甚至摧毁了中国女性注意文学评教与创作。
90年代以后,女性性别身份的认同开始与个人化写作结合起来,冲击着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二、新时期女性文学思潮形成的原因(一)社会原因1、八九十年代之交,欧美女性主义批评理论陆续被介绍到中国大陆,女性写作也在这一时期渐为人们所认知,女性生命本体的自觉和冲动开始暗合了女性文学主义的文学素质。
2、随着社会的发展,伴着多元化时期的到来,各种文学创作层出不穷。
中国文学中的女性解放思潮
中国文学中的女性解放思潮概述中国文学中的女性解放思潮是指在中国历史上一系列关于女性地位和权益的观念变革和反映,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重要的议题之一。
本篇文章将介绍中国文学中女性解放思潮的起源、发展以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起源女性解放思潮在中国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是一个充满了封建礼教束缚和社会压迫的时期。
西方近代化运动和来自国外的启蒙思想逐渐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在他们的呼喊下,女性开始关注自身地位和权益。
第一波女性解放思潮第一波女性解放思潮主要发生在20世纪初至40年代,此时正是大规模民主革命运动兴起和新文化运动兴起之际。
李可染、周作人、鲁迅等作家通过文学作品探索了妇女地位问题,并不断呼吁平等权益与自由意志。
著名作品如《阿Q正传》、《雾》等都表现了女性对权益和自由的追求。
第二波女性解放思潮第二波女性解放思潮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个时期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女性地位提升的标志性时期。
毛泽东提出的“妇女能顶半边天”口号鼓舞了广大妇女群众的士气,并通过一系列政策推动了妇女的参与度和地位。
王小波、莫言等作家以其独特视角揭示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关注妇女独立人格的塑造。
当代女性文学热潮当前,中国当代文学中也有许多以女性主题为核心的作品。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更多声音得以传播,越来越多关于自由、权益和身份认同的话题引起了公众关注。
张爱玲、蔡骏等作家通过他们深入世界知识体系讲述对于现代社会问题或者存在理论上较高秩序要求之回应。
女性解放思潮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女性解放思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改变了传统文化观念,打破了封建礼教束缚,推动了妇女地位的提升和平等权益的争取。
其次,它激发了女性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积极性,增加了女性在各个领域中的发言权和话语权。
最后,它为中国男女关系和家庭结构的变革打下了基础。
结论中国文学中的女性解放思潮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不可忽视的议题之一,在历史上形成并持续至今。
当代中国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与女性主义思潮分析
当代中国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与女性主义思潮分析当代中国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与女性主义思潮分析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文化领域逐渐发展壮大。
当代中国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正是这一思潮在文学领域的重要表现之一。
在当代中国,女性作家们通过文学作品探索和表达了女性的内心世界、生活经验和社会角色。
她们以自身的身份和经历,探索女性在家庭、职场和社会中的处境,揭示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她们通过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形式,展现了女性的力量、智慧和勇气,同时也传递了对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关注和呼吁。
女性主义思潮对当代中国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方面,女性主义思潮为女性作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维框架,使她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女性问题。
女性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是关注女性的独立和自主。
因此,当代中国女性作家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独立、坚强、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
她们通过塑造这些形象,传达了女性的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女性主义思潮为当代中国女性作家提供了一种批判和反思的视角。
女性主义强调性别不平等和性别歧视的存在,呼吁对此进行批判和改变。
在当代中国,女性作家们通过文学作品揭示了性别不平等的现实,并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反思。
她们通过描写女性的生活经历和心理状态,探讨了女性在婚姻、家庭和社会中所经历的压力和不公平待遇。
她们通过文学作品向读者传递了对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关注和呼吁。
女性主义思潮对当代中国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还产生了一种文化启蒙的作用。
女性主义思潮强调女性的主体性和自主性,鼓励女性追求独立和自由。
在当代中国,女性作家们通过文学作品传递了这种思想,激励女性追求自我实现和人生价值。
她们通过塑造积极、独立、自信的女性形象,向读者传递了女性的力量和智慧,鼓励女性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当代中国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与女性主义思潮的关系紧密而复杂。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流变
深圳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 96:;<=7 6> ?@A<B@A< C<DEA;FDGH - I:J=<DGDAF K ?6LD=7 ?LDA<LAF /
567( ’" 86( % 86E( ’$$.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流变
金文野
( 深圳大学文学院, 广东 摘 深圳 !"#$%$)
从性别复苏到话语自觉
女性写作中的性 ’$ 世纪 )$ 年代末 #$ 年代初, 别意识在沉寂了 1$ 多年后的再度复苏, 掀开了中国 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序幕。"0)0 年, 舒婷发表 《 》 《 》 于 诗刊 第 . 期的 致橡树 像一只报春的燕子, 呼
收稿日期: ’$$1 + $0 + ")
作者简介: 金文野 ( , 男, 辽宁大连人, 深圳大学副教授, 文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女性主义文 "0%’ — ) 学研究。
志, 从“ 性别复苏” 到“ 话语自觉” , 表征着当代女性主 义文学思潮从发生、发展到成熟的一个基本走向。 “ 话语自觉” 主要指在女性写作中, 创作主体从自觉 的女性立场出发, 努力摆脱对男性话语的依附关系, 以女性独有的表意方式,建构性别色彩鲜明的女性 “ 主义性别诗学。 其基本理论前提是, 已有的文化、 语 言无不打上了男权的印记, 男权通过语言—— — 即‘ 菲 勒斯中心主义’ 的产物来压抑和统治女性, 而要反抗 这一切,女性就必须摆脱它,并建构自己的言说方 !)# ” 式。 因此, 女性建构自己的话语方式, 其实质就在 于对男权文化的挣脱和对抗,正如作家林白所指出 “ 的, 作为一名女性写作者, 在主流叙事的覆盖下还 有男性叙事的覆盖 ( 这二者有时是重叠的) , 这二重 的覆盖轻易就能淹没个人。 我所竭力与之对抗的, 就 !*# 是这种覆盖和淹没。” + ,*$ - .% / 当代女性写作的 “ 话语自觉” 最早出现于 $% 年代后期, 以伊蕾的 《 裸 体》 和《 我的肉体》 、 林祈的《 浴后》 、 唐亚平的《 黑色洞 穴》 、 申爱萍的《 裸体艺术之过错》 、 翟永明的《 年轻的 褐色植物》 、 葛根图娅的《 体验》 等为代表的女性主义 《 诗歌, 以及以叶梦的 《 灵魂的劫数》 、 生命中辉煌的 《 《 时刻》 、 创造的快乐》 、 生死之门》 等为代表的女性 主义散文, 都带有鲜明而深刻的女性印迹, 体现出女 性写作相当程度的话语自觉。进入 (% 年代以后, 前 期以林白的 《 一个人的战争》 和《 守望空心岁月》 、 陈 染的 《 私人生活》 和《 破开》 、 徐小斌的 《 双鱼星座》 和 《 》 《 》 《 》 羽蛇 、 徐坤的 狗日的足球 和 厨房 、 张抗抗的 《 》 《 》 情爱画廊 、 海男的 我的情人们 、 蒋子丹的 《 桑烟 为谁升起》 等创作为代表, 后期以铁凝的《 玫瑰门》 和 《 大浴女》 、卫慧的 《 上海宝贝》 、格子的 《 迷情的日 子》 、 王心丽的 《 陌生世界》 、 万芳的 《 我是谁的谁是 谁》 、 缪永的《 我的生活与你无关》 、 赵凝的《 一个分成 两瓣的女孩》 、 林雪的 《 我要富贵》 和马枋的 《 生为女 人》 等创作为代表的女性主义小说, 构成了女性写作 的强大阵容, 其话语自觉已臻成熟、 完善的境地, 几 可与台湾乃至欧美的女权叙事比肩。一般而言, (% 年代女性写作的话语自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 况。 其一是诗性写作,即女性叙事尽量保持和发挥 女性所特有的感性、 细腻、 阴柔的话语特点和抒情风 格, 从而使得其作品从字里行间都透出一种诗性, 体 现出女性写作所独具的诗意和美质,这无疑是对以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思潮的演变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思潮的演变
荒林
【期刊名称】《广东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本文采用话语理论分析出现在中国大陆当代最引人注目的女性文学思潮现象,探讨大陆女性文学思潮形成背景、话语资源及演变形态,认为大陆女性文学思潮以话语权的争取为原动力,历经始发、持续和高潮三阶段的发展,在本土资源和外来女性主义思想双重作用下,目前已进入多元分化时期.
【总页数】7页(P155-161)
【作者】荒林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流变 [J], 金文野
2.中西文化视域下当代中国文学"人学"主题的演变——对一个当代性文学思潮的历史扫描 [J], 肖向东
3.文学的发展与"人"的观念的历史演变——对中国新时期文学思潮内在发展逻辑的思考 [J], 范立红
4.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思潮的演变 [J], 荒林
5.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的演变及其反思--兼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分期问题 [J], 周兰桂;彭国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思潮的演变
摘要:笔者具体应用话语分析技巧进行我国目前广受关注的女性文学思潮迹象评鉴,当中包括既定文学思潮衍生背景、话语资源变化形态,争取利用话语权科学争取方式,为后期高潮演变细节衔接奠定深刻适应基础。
具体来讲,在本土既定资源和外来女性主义思想双重引导环境下,现如今已经全面步入多元化实践阶段。
关键词:女性文学思潮形态话语权利演变规则前言: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女文学作家不管是在创作数量、内容规范形态上都创造出辉煌成就,就此过渡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特定组成单元。
毕竟我国不存在类似法国、美国等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运动现象,同时不如港台思想文化资源公开信度那般强烈,在这类基础上加以延展,这就需要
中国女性文学思潮将保留何种情感特殊
相关分析人员
加以细致描述验证。
经过针对我国大陆地区女性文学思潮滋生背景、话语资源演变过程进行系统探究,进一步为中国当代女性独立前景绽放提供广阔支撑动力。
一、我国大陆地区女性文学思潮衍生背景论述
有关这类思潮初步衍生阶段主要限定在1981 年时段,尤其经过中国诗歌、小说、散文等固定题材研究领域交接过后,使得长期承受压力的女性产生强烈不满情绪,希望借用此类平台将内心一切感受发表完全。
其中包括小说家张洁、张辛欣,以及诗人翟永明等都开始获得全面关注成就。
其中张洁在其中篇小说
杯”象征性《方舟》(1981)深刻呐喊“为了女人,话语,其间配合寡妇俱乐部女性群体日常生活现象穿插叙述,使得对于当时男权膨胀迹象表达强烈不满。
事实上有关上述角色都是经历过离婚痛楚而集结在一起,为了实现自我而相互支持,可最终仍旧无所收获。
具体说来,在文学之中深度呈现妇女问题,需要在话语权上散布独立学说效应,可以被定义为现代女性文学思潮的内在支撑动力。
自从话语权的觉醒和女性话语建筑过后,大陆女性文学思潮动力源暴涨,这是其在历史内部深度延展的主流原委。
经过女性话语在文学体系内部衍生过后,一系列连锁反应包括核堆子等成为女性意识解放基础适应形态。
例如:诗歌体系下的女性主义开始在小说内容中穿插,进一步创设出独立的女主人公形象,然而上一代女性小说内部人物为后续作品布置形式创新提供疏导线索,确保思想信念的强效作用,于是文学便成为一类核心占地,从中演绎出中国妇女在知
识层面的全面解放现象。
二、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思潮的演变细节解析
现实生活状态中,女性在商品经济大潮空间中一直承受商品化元素交织困扰,结合既定文化自救需求,相应地推动大陆女性文学思潮向文化运动形式转化。
映射出女性现代生活处境的作品总是保留一定的批判性,充满绝望心态。
而全新女性话语需要的动力已经不再是一般性话语内容可以立即呈现的,而世妇会的召开证明女性话语权开始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但同时也深受商品化形式转变考验。
与既定女性构想格局产生偏离的内容很可能令人产生无病呻吟的反效果,所以为了有效突破瓶颈限制危机,此类文学结构必须创设全新身份界定内涵,实质上就是令话语权争取顺势转化成为现实权力的分解、重构活动。
结合过往实践调查经验补充分析,此类工作在文化界内部已经开始全面运行,部分女性作家希望将隐藏内心许久的批判性话语穿插到既定作品架构之中,希望能够令这部分话语保留合理现代化传输特征,进一步整改现实情感交流环境,将女性长期停留的悲惨境遇全面化解。
单纯以徐坤为例,她的短篇小说《厨房》,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女强人的故事,这个女强人枝子离家出走,独身下海,在商场经过无数拚搏,取得
了事业成功,然而她希望人生更完美,希望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可是,她不能如愿,现实的男人不喜欢一个比自己更强大的女人,也不希望承担婚姻的责任。
历时30 多年,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经历了以上大致的三大阶段,目前处于多样化的分化期。
也许是在它分化之时,将要结出很多不同的果实,有些与它的初衷一致,而也有其存在意味。
无论
硕而美,有些可能背道而驰,然
如何,文化立场的歧
异,有益我们考察女性主义文学思潮向文化运动转化的实际情况,也有助我们认识大陆女性现实与精神处境,这
样的处境同时是整个文化状态的一个参数。
结语:综上所述,如今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全面发达,有关民间女性话语主导权力开始在网络空间兴起,对于既定文学创作环境下的女性主义思潮演变细节提供更为清晰的界定媒介。
相信经过日后网络话语特色韵味调试,有关现实问题随机对话和日常生活书写规则仍旧会长久延续下去,最终为女性主义文学思潮主旋律延续提供最为坚实的支撑跳板。
参考文献:
[1]张丹.破茧成蝶的美丽评常彬教授《中国女性文学话语流变(1 898- 1 949)》[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 1 1(08):1 22- 1 34 .
[2] 采薇“. 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颁奖大会暨第九届中国女性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昆明举行J].中州学刊,2010,14(01):136-145.
[3]余玲.浅析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J ]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1(03):77-84.。